第一篇:骑马下海的人教学设计
骑马下海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约翰·沁孤及其主要作品; 2.学习话剧的冲突和剧中人物动机; 3.学习戏剧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学习戏剧中人物的动机 教学难点:
感知戏剧的象征手法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及作者
1、文题及背景
《骑马下海的人》是最受欢迎的剧本之一,约翰·沁孤在剧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面对无情的海洋,人类显得如此卑微,在毛利亚一家与海洋的抗争过程中,从老妇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源自心灵深处的爱尔兰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及面对挫折、失败时那种坦荡的胸怀。爱尔兰人民在与英国殖民者数十年的抗争过程中,誓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在毛利亚身上可见一斑。在剧本的结尾,作者成功烘托出了一种古希腊的悲剧气氛,意犹未尽,源远流长。
2、作者简介
约翰·沁孤(1871~1909)爱尔兰戏剧家、诗人。出生于都柏林附近的一基督教徒地主家庭,幼年丧父。曾学音乐、爱尔兰语言和古代文化,后去德国进修音乐。1894年开始写作。后接受叶芝劝告到爱尔兰阿兰群岛体验农村生活,日后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投入了叶芝为中心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创办了爱尔兰民族文学剧院(1902),后病逝都柏林。短短的创作岁月里,写出了《狭谷的阴影》、《补锅匠的婚礼》、《圣泉》、《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骑马下海的人》等优秀作品。辛氏认为生活是戏剧的唯一源泉,他把真实地反映爱尔兰农民的生活作为他戏剧创作的主要任务。青年时他曾立志'要集莎士比亚、贝多芬和达尔文于一身'。在短暂的一生中,他融诗情、乐感和科学精神于戏剧创作中,终于成为爱尔兰伟大的戏剧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剧本内容:
2、列出剧中人物
毛利亚-----一位老妇人 巴特里-----她的儿子 伽特林-----她的女儿 诺那-----她的小女儿 其他男女数人
二、精读课文,理解赏析
1.这是一个独幕剧,也是一部悲剧,初读剧本后,谈谈你觉得“悲”在哪里? 2.当失去亲人时,一般的人表现是怎样的?但当最后一个儿子巴特里被大海夺去生命时,这位母亲毛利亚的表现是怎样的?为什么?
3.当初母亲就极力反对儿子下海,为什么儿子又执意下海?这是个怎样的青年形象?
(学习戏剧人物的动机:动机——就是推动、促进或停止一个行动的力量或原因。在动机的驱动下,一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可理喻的行动,会变得合情合理。人物的动机是观众对该人物作出性格判断和道德评判的依据。剧作理论家贝克说道:“人物的行为必须从他的动机中产生出来。行为的动机是根本、是基础。”)
4.戏剧冲突是一部剧作最大的看点,本文初看似乎存在多对矛盾冲突,比如两位女儿和母亲的,儿子和母亲的等,但很明显,剧中还存在一个更大的占主导性的冲突,你认为 是什么? 参考:人与自然(学习剧本的象征意义)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为什么叫“骑马下海的人”(再次理解剧本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伸
1.为什么住在海边的男人却如此向往“海”?人的个性如何被环境影响? 2.设想一下毛利亚和两个女儿在巴特里死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四、作业(二选一)
1.巴特里不顾母亲的劝阻坚持骑马下海,结果失去生命。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就此写一则事件简评。
2.屈原和司马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设想某一天屈原和司马迁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写一个短剧。
第二篇:上天下海不忘回家教学设计
《上天下海不忘回家》教学设计
邮编:410006 单位名称:岳麓区第一小学 姓名:周晓灵
职务:小学信息技术老师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539号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六课,主要内容为键盘的指法分区训练,键盘作为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掌握正确的指法和良好的打字姿势,不仅是汉字录入的基础,也是提高输入速度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键盘主键盘区的键位组成,并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三排字母键的手指分工。通过指法训练程序金山打字来完成指法的操练。
设计理念
第三单元主要是学习键盘的操作,了解键盘的分区、手指的基本键位和正确的指法分工,认识一些常用功能键,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键盘指法分区,专业知识比较强,内容枯燥,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键盘指法分区的理解和记忆,通过金山打字软件来熟悉键盘的操作,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盲打,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环节中设计金山打字游戏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用两首儿歌贯穿整个课堂,将知识点都融解在其中,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除了会使用计算机之外,如何科学地使用电脑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所以本堂课通过儿歌和放松操来提醒并督促学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和身体。最后总结部分以课题中的“家”为出发点,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将德育目标合理、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当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常用键位的组成,掌握三排字母键手指分工。
技能目标:能够启动指法训练程序初步完成指法操练,通过指法训练熟悉键盘的键位分布,正确进行三排字母键 的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打字训练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明确手指分工,熟悉键位分布。教学难点:按正确的击键方法完成打字操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引导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机房且计算机均安装有“金山打字”软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生,在上课之前呢,请跟我一起来欣赏一段儿歌。
十个手指本领大,上天下海都不怕。
手指向上就上天,手指向下把海下。
它们的家在地上,上天下海不会忘回家。
学生跟唱,教师边听边圈出“天”、“海”、“地”、“家”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十个手指本领这么大,能上天能下地还不忘回家,那么“天”、“海”、“地”、“家”分别指什么?十个手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上天入地回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上天下海不忘回家》(教师出示课题,学生说)
二、授课过程
一、了解“键盘指法分区”
(一)、理论讲解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键盘的分区,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们,这个是键盘的哪个区域?(出示主键盘区,让学生答)
师:那八个基准键呢?(请学生答),这八个基本键是分别由哪几个手指控制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定位。(学生端正坐姿,定位基本键)
强调坐姿,出示儿歌《打字姿势要记牢》,教师念前半部分,学生接后半部分,边讲边坐。
身体坐端正,双脚要放平
上臂自然垂,肩膀要放松
手腕要平直,手指弯一弯
指尖轻击键,打字变轻松
教师巡视并纠正坐姿不当的学生。
师:良好的坐姿是提高打字速度的前题,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肌肉骨骼不受伤害,减少疲劳。坐好了,定位好了,打字准备,感觉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别急,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知识要学—指法分区。接下来我们就跟着李老师一起来学习,在学习时请同学们记住以下几个问题:
1、键盘的母键是哪两个,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十个手指头又是怎么分工的呢?
教师出示视频,并巡视指导,学生观看。
看完后请学生回答,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
师:接下来老师来说手指头的名字,同学们来说它所负责的区域(分别以左手和右手的无名指和中指为例进行提问。)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根据手指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啊,主键盘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出示演示文稿,跟学生讲解上排键、中排键、下排键的区域和操作要领 师:在击上排、下排键时,负责的手要从基本键上抬起,向上移动,相应的手指击键完毕后,整个手再迅速回到基本键位上,整个过程,无关的手保持在原位不动。
(二)、实践操作
1、手指分区练习
师:键盘上的26个字母键的分布是指法学习的重点,你可能花一天时间都记不住它们的位置,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先记八个基本键和中间G H键的位置,再记各个手指上、下扩展键,当然,我们可以借助上节课跟大家介绍的金山打字软件,边练边记,就不会感觉太枯燥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的步骤演示一起打开金山打字软件。
(1)、教师示范,学生操作,进行手指分区的练习。(10分钟)(2)、学生在练习当中,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
师:练习过程中,请同学们严格按照手指的分工来击键,刻苦练习才能成为打字高手,没有捷径的哦!
2、加强记忆争取“盲打”
师:总结学生在练习指法分区时不当的操作和要加强的地方,哪个字母该由哪个手指负责,就不要用其它手指帮忙。可能有些同学要1分钟或2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记起字母键所在的位置,没关系,平时多练习,多记忆,多思考,不用多久的时间大家的打字速度一定会有所提高的。接下来,我要跟同学们一起玩下拯救苹果的游戏,看你在有效的时间内能接住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金山打字游戏,选择拯救苹果,借助游戏来帮助你熟悉键位,实现盲打。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并提出建议
打了这么久的字同学们一定很累了吧,如果我们操作电脑的时间过长又没有适当的休息,加上操作姿势不当,是很容易引起疲劳的,特别是眼睛会感觉酸酸的,胀胀的,看东西模糊、干涩。每隔1小时至少要休息10分钟。所以在成为打字高手之前我们还得好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和眼睛哦!接下来我们做做运动,全体起立。(配乐)
甩甩手,按按你的手指头、手腕、头脑。伸展你的双手,做做头部运动。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舒服一点,坐下。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棒,还记得课堂开始时老师提的几个问题吗?教师出示儿歌,学生齐读
十个手指本领大,上天下海都不怕。
手指向上就上天,手指向下把海下。
它们的家在地上,上天下海不会忘回家。提问:
1、天、海、地、家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他们通过什么方法上天入地的呢? 出示儿歌:
好朋友,挨着住,两手之间隔马路。
马路宽,双车道,右侧H,左侧G。
两个食指最淘气,小锁关在F,J里。
只要食指找到家,其他手指都不怕。
提问:
1、儿歌中的双车道指的是哪两列?
2、小锁指的是什么?
总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键盘指法的分区,也了解了十个手指头的厉害,更让人佩服的是它们上了天下了海还不忘回家,同学们我们也要向它们学习,不管你走到哪里一定要记得按时回家,不要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担心,家才是我们幸福的港湾。
第三篇:骑马天山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骑马上天山》教学设计
陈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中国的西北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很大很大的山脉,叫天山。那里终年积雪,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月的天山》(板书)。让我们通过文字跟随作者“骑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踪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
锦缎 绵延 萦绕 矫健 峭壁断崖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饮马溪边
高悬的山涧 闪耀的银链 冲激的溪流 细碎的日影
3、整体感知
(1)文中的哪些词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踪?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师随机板书)
(2)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水—树—花。(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随机板书)(3)通过刚才的朗读,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美、幽静、还有那么多的动物,充满生机。)
三、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这些让你产生美好感受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预设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是个比喻句,我感觉很美。一读,脑海里很快就浮现出了天山的美丽。
(1)看来这个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请你把这种美的感觉读一读!(生读)(2)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预设二:“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阳光射到水中的样子我见过,五彩缤纷的,很好看。再加上鱼群的鳞光,很美!这个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写得很生动。
(1)善于联系生活经验,真会读书!和他一样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来为我们展示这充满生机的画面吧~
(2)还有个句子,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你们看,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雪水比作银链,把浪花比作白莲,既形象,又美丽;这个“抛”很有力,与前面的“飞泻”相对应;“从”“从”非常的壮观。)(读)
过渡:欣赏完水,我们再跟随者作者去看看树吧!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个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哪些词给你这种感受呢?(蜿蜒无尽、原始森林、重重叠叠、细碎的日影)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
(1)对于这个句子,你还有想说的。是的,这个句子把塔松比作巨伞,很形象。“重重叠叠”就是说塔松长得非常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读出你的感受。
(2)“蜿蜒无尽”这个词还表明原始森林非常的大,仿佛都没有尽头。(3)同学们真能体会,从不同的词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感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吧!
(4)原始森林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吗?(静)(5)从哪里看出了静?(“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只听见”这三个字。(抓得很准!)读出你的理解。
过渡:天山的水是美丽、壮观的,天山的树是既多又茂盛的,那么天山的花又是怎样的呢?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是的,这里把野花分别比作锦缎、霞光和彩虹,色彩缤纷,让人感觉很美。
(2)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构成了一组排比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生齐读)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这句话中“花海”让我感觉到了那里的花很多。
(4)还体会到了花很高,“ ”
(5)同学们真会学习,懂得运用重点字词来理解花的特点。
(6)小组读句,回味美景。
四、语句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改写成“按内容填空的形式”抄一抄。
2、摘录优美的词语于“采蜜本”上。
第四篇:骑马上天山教学设计
骑马上天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二、伴随精美课件展示走入文本,读文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阅读中感悟,交流中分享,品文中升情。
三、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时,把引导学生读文生情、悟情,了解天山的美景作为主要目标。创新的教学流程,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将会使课堂精彩纷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2、品悟语言,积累佳句。
3、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神奇景色的热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出示一组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画面。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些词语。请你们大声地读出来,并说一说,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想到课文中的哪些画面。(自读词语,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矗立
银灰的暗花 闪耀的银链 盛开的白莲 蜿蜒无尽 参天巨伞 五彩缤纷
2、刚才我们回忆的这些美景都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呢?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文章的2、3、4自然段,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
二、初读入文
1、既然骑马上天山最理想,那么,咱们赶紧上马吧!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分别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按照游览的地点变换顺序来写的,这种写法也叫移步换景法。就是指随着作者立足点和观察点的转移,依次描写不同景物的写作方法。这种写法通常用在游记和参观访问等文体中。作者先写天山外“戈壁滩炎暑逼人”再写“进入天山,感到秋天似的凉爽”接着写“在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最后写“在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交代了先后游览的地方,也写了这些地方的特点,行文线索清晰,描写生动有序。
(板书:进入天山 雪峰、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再往里走 野花)小结:作者骑马上天山,记下了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天山夏天奇异瑰丽的异域风光。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好,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地仔细品读欣赏这些美景。
三、细读入境(一)读文生情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按照自学提纲自学。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文中是怎么写云影的?你认为形容的贴切吗?
3、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像雪水、浪花的景象,你还可以怎样形容它们?
4、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2、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自由交流。
3、展示汇报以上内容。
4、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雪山美景。出示课件,展示雪山美景。同学们,天山美吗?好,下面,就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5、展开多种形式练读,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赏文析字,品读文本。
例如:
(1)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体会比喻的作用及雪峰的高大静美)。(2)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似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3)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6、作者此时会干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鱼群闪闪)
小结:作者按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的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合作学文
1、天山之夏如诗如画,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学习后面的内容。(课件出示学法指导
1、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这些景物的特点?找出来,读一读。
2、展示汇报。
(1)课件出示原始森林,学生抓重点词句汇报,指导朗读。(广大、稠密、幽静)(2)如果说刚进天山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春天,最大的特点是有什么?对了,鲜花,那么,这里的野花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咱们一道去春游赏花。(课件展示天山深处的遍地野花美景图)问:谁能用一个最美的词来形容这些最美的花呢?(五彩缤纷、花海等)
(3)谁能带领大家赏花?把重点语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想一想:天山的野花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让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野花的多、艳、高、大等特点。板书:艳、大、多、高。)
四、品读悟情
同学们,美丽的风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碧野先生用他独具的慧眼发现美、追寻美,描绘美。是啊,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展示作品。
六、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骑马上天山教学设计
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
《骑马上天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铁路小学2017年9月
王娟
语文出版社(A
《骑马上天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2、伴随精美课件展示走入文本,读文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阅读中感悟,交流中分享,品文中升情。
3、引导学生感受天山美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2、品悟语言,积累佳句。
3、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神奇景色的热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天山的图片、天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碧野先生一起骑马初游了天山,一路上作者都给我们介绍了天山上的哪些景物(板书: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这节课,我们再次进入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板书课题)
二、细读入境
(一)学习2段
1、作者在进天山看到是怎样的风景呢,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自学第二段(出示自学提示:
1、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结合关键字、词或句写写自己的感悟。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2、组织学习自由交流,了解作者初进天山看到的雪峰美景。
3、出示课件,展示雪山美景。(先后展示终年积雪的雪峰,冰雪融化的
“天池”,飞泻的雪水,冲激的溪流„„)
例如:
(1)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体会比喻的作用及雪峰的高大静美)。
(2)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似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从“泻”字体会雪水的壮美)
(3)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从“抛、盛开的白莲”体会浪花的清亮、美丽)
小结:作者按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的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学习3、4段
1、天山雪峰高大静美,天山之夏更是如秋胜春,如诗如画,策马前行,还有哪些天山美景吸引了你呢?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3、4自然段的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2、(1)课件出示原始森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山的森林。
(2)出示文字:“在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引导学生体会原始森林的寂静、茂密、富饶等特点。)
3、进入天山深处,作者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漫山遍野的野花)那好,下面咱们一道去春游赏花。(课件展示天山深处的遍地野花美景图)问:谁能用一个最美的词来形容这些最美的花呢?
4、问:作者笔下的花溪美景又是怎样的?谁能带领大家赏花?(让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野花的多、艳、高、大等特点。板书:走马观花。)
(三)学习五段
1、同学们,美丽的风景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碧野先生用他独具的慧眼发现美、追寻美,描绘美。是啊,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
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反问的作用,感悟作者炽热的天山情怀。)
2、小结:作者按参观游览的顺序,抓住每一处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华丽的语言写景状物,表达了自己对天山,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推荐大家课后继续阅读《天山景物记》这部散文,你会拥有更多的发现,让每一道风景都能成为你们心中永远的美丽!
【板书设计】
骑马上天山
雪峰 高大 原始森林雪水 壮观 野花 溪流 清澈 由高到低、由远到近广大、幽静 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