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

“人与生物圈”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编排意图、地位及特点

教材将本单元内容编排在必修课最后一部分讲述,既是“生物与环境”一章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提高,也是综合应用“代谢、生殖、发育、遗传”等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充分体现,同时还是比较集中地阐述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的思想的一章。

教材内容的特点:

①知识学习方面:突出基础性、发展性和时代性,如对生物圈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认识,对生物多样性地位的认识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②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实践能力、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安排了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搜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等研究性课题及实验。

③态度观念方面:突出了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教材内容各知识点始终贯穿了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思想,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其他各章联系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理解物种及基因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是理解生物圈稳态的基础,“代谢、生殖、发育、遗传”等知识是理解环境污染危害的基础。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①生物圈的概念;②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③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2 教学难点 ①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②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稳态的关系;③设计农业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和主要教学策略

根据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议将本单元知识划分成3个主题来讲述,主题1:生物圈的稳态;主题2:生物圈的保护;主题3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1:生物圈的稳态,可以从地理相关知识入手引入教材,然后依次讲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两个知识点。

关于生物圈的概念的讲授:由于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时已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采用学案教学比较适宜,教师可以发给学生学习提纲(如:①生物圈的组成;②生物圈的形成过程;③举例说明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圈的演变之间的直接联系;④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布置学生预习、复习,并联系实际编制好讲课稿,课堂上选l~2位代表讲述。这样教学,学生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会很高。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是一个难点,需要熟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等基础知识,教师如采用先复习相关知识后讲解,可能造成“知之”的学生早已“知之”,“不知”的学生照样“不知”的局面,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建议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直接相关的图解和资料(如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森林生态系统图片等),由学生自己进行讨论研究,解决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可设计如下问题: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各有什么特点?②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含义。③生物圈维持自身稳态的能量基础和物质基础分别是什么?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圈的稳态之间有何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习题。如提供阅读材料: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让学生阅读回答问题。

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材料:略)。

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生物圈Ⅰ号”应该是什么?②试比较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内的生态系统与地球上的农田生态系统的不同。③试设想科学家们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稳定?④导致这场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⑤试述美国的“生物圈Ⅱ号”实验的意义。

主题2:生物圈的保护,可以从“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直接引入: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破坏超过这个限度会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生物圈Ⅱ号” 实验的失败也告诫人们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生物圈之外建立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对生物圈进行保护。引入第 2个主题:生物圈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保护生物圈首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环境污染是破环生物圈稳态、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生物圈还要防治环境污染。所以分两部分讲授:1)保护生物多样性;2)环境污染的防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讲3点:①生物多样性的含义;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与生物圈稳态的关系;③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由于各方面资料来源较多,比较适宜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利用报刊、杂志、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手段收集资料,对各种信息进行汇编整理,写成研究报告,用2节课时间进行交流汇报,并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包括各种图片资料进行展示。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使具体的实例和数据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环境污染自发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介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进一步突出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影响,可从生态系统的“特点、作用、面临问题、合理开发”等方面通过列表比较的方式集中讲述森林、草原、海洋、农业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知识。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体,可重点讲述,农业生态系统可在指导学生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课题时重点讲述。

环境污染的防治可讲授以下几个知识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教师可通过展示和播放大量的图片、录像和列举直观的事例让学生总结环境污染的类型,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探究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要重点讲授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教师可紧密结合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和实验: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来组织教学,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理论研究、调查走访、实验 验证等过程,总结环境污染特别是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撰写出论文报告。

以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为例:学生实践研究过程主要分5步: ①通过分组行动,上网查找资料;查阅相关报刊、杂志资料;走访市环保局或环境监测站;调查工业密集区如无锡市焦化厂等附近植物的生长状况等方式收集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并初步整理出下面的内容:酸雨的形成,酸雨形成与硫循环的关系,酸雨的危害。

分组调查的学生通过对商店、餐馆密集区的调查,对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等的调查,另外写出调查报告:无锡市城郊结合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状况报告。

②实验验证:观察 SO2对植物的影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上述信息很多是间接得来的,学生感性认只不深,需亲自实验来验证,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材料仪器、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③小组讨论,提出合理化防治建议。④撰写论文。⑤课题延伸。

从对生物多样性现状的研究,对环境污染的研究学习,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的活动──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向环境排放废物的量,已经威胁到生物圈的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生物圈。地球和生物圈的危机就是人类的危机从而引入第3个主题: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讲述维持生物圈稳态主要措施: l)能量方面: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开发新能源。2)物质生产方面: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原料→产品→原料→产品),实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3)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讲述过程中,诸如“野生动物肉可食、皮可穿、骨头可以泡酒”等片面强调野生动物的直接价值、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要进行重点分析、引导。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难点。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常见农作物种类、生长环境、影响因素、肥料的施用等知之甚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非常必要,即使看不到完整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但通过实地考察,学生有了实际的感受:感受到农民秸杆回田,感受到食用菌的栽培环境等,然后教师再提供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分析,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设计,分以下几步完成:

调查我市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时查阅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的资料→设计初步方案→分析讨论修改方案→交流。

实践证明:上述教学过程的实施,尽管大大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的困难和工作量,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而且学生学得轻松,投入主动,饶有趣味,情感教育潜移默化,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

活动一:

1、布置课下时间进行生物调查,2、根据经验举例,说一说什么调查

活动二:

1、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组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生物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活动三:课上用一课时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指导评价。最后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活动四:共同探究;

1、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哪些基本条件?

3、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有哪些?

4、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5、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三篇:生物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大庆市五十五中学 袁玉芬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课前准备

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没有条件的学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教学设计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

1.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2.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4.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②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第四篇: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

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设计

摘要:《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的教学内容。本章看似独立,却有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和真实现象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追求科学的热情。通过设置任务和竞争,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决部分重难点,提高效率。

关键词:绿色植物;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引言

为了促进课堂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准备的观察材料有:吸收了红墨水的白百合花(包括茎、叶、花),被染红的百合花的茎的横切、纵切面,桂花树树叶的叶脉(按“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制得),桔子,植物下表皮显微图片。教学用具有:实物投影仪、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截选自英国BBC高清视频《植物之歌2》)、手绘“地图”、红黄蓝三个锦囊。

二、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

【提问】思考教室里摆放的盆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回答:提供氧气,提高湿度„„

【引导】表扬预习了的学生,并提问:植物是如何提高环境湿度的?如何验证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眼见为实,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蒸腾现象和气孔。

【过渡】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从哪里吸收,怎么运输到叶片,又是怎么散失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吧!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感激身边的植物。

2.由于天气太冷,不能再现实验,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现象。

3.由现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兴趣。

一、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

1.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地图”:

请各小组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地图”上的挑战项目的1~4项,如下:

①请依次打开“红”、“黄”、“蓝”三个锦囊,面对机关,逐个击破。

②请仔细观察提供的材料、图片,它能帮你突破难点哦!

③请整理思路,将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三个过程联系起来,用红色箭头在大树图上画出水要经过的路线。

④请将三个锦囊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迅速将这张“地图”夹在墙上。

2.组间互评:

①评价教师的“地图”: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课前完成的“地图”,先评价科学分,学生指出错误,错一题扣一分,教师用红笔更正;再评价美观分和速度分,统计总分。

②小组互评:参考教师的答案,1组给2组评分,2组给3组评分,依次类推。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讲解通过观察材料得出的结论,总结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过程。(教师板书)

4.其他小组置疑或补充。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自主获得信息的能力,合作互助的情感。

2.锦囊呈现重点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看书自主学习,找出答案。同时,引出难点问题,便于以学定教。

3.通过提供的各种材料,帮助学生攻克难点,同时,引发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思考得更加深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4.画图引导他们形成整体意识,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思维导图,将冗长的语言陈述转变为形象易记的图形,将复杂的知识点简明化,便于理解和运用。

5.先评价教师的,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态度。同时,激励学生大胆地去展现自己,正确地对待错误。

6.小组互评有利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从他人的错误中得到教训。学会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

7.小组展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倾听他人的意识。

8.倡导多思多问,激发创造思维。

二、学以致用――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树木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学、合作、讨论解决了许多问题,所谓学以致用,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际,才是真才实力的体现。还记得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学生回答:3月12日。

明年植树节我们就可以亲自体验种树了,但是,在移栽树苗的时候很容易损伤树苗,导致种下去的树不能存活。

【提问】请结合本节的知识,谈一谈在移栽树木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它缺水而死?

【引导】

保水“开源”“节流”

学生思考,积极发表看法。

【总结】

保水“开源”:促进根吸水

带土坨护根毛,勤松土

“节流”:降低蒸腾作用

低温、阴天、夜晚、无风时移栽;

去掉部分叶子;

用特殊材料覆盖叶片

1.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将所学运用于生产实际和生活。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命活动,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形成用科学方法保护植物的科学态度。

3.适当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

4.总结,理清思路,易于理解,有利于形成综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拓展,自由发挥,期待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对照板书

2.评价总结:评价各小组和突出个人的表?F

1.总结本节的重点知识,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2.评价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引导,强化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大胆地、创新性地整合了教材的内容,研究教材,立足于教材的重难点,但又高于教材的视角――从整体性出发,串联重要的知识点,构成自身的思维导图,将简单明了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大部分重点;宽于教材的内容――学生平时不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置疑的精神,于是通过提供教材之外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相关的生命活动;深于教材的内涵――将应试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升华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植物的爱护之情和科学的价值观。

四、结语

唯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最高的效益;唯有最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过程,才能有快乐的学习;唯有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成就感在于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灵活自如地应对考试,智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花了很多心思设计这堂课,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高效的学习成果使我小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吕磊.中职计算机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2]王海燕.七年级生物科技活动系列方案开发的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4.作者简介:

吴芳,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怡雅中学。

第五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等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教学重难点]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爱护植物的意识,从而培养一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校园风气。[教学方法]

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种图例现象,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从现象归纳出本质结论,并表达交流。[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蒸腾作用的盆栽植物;

3、染红的瓶装水;

4、6号针筒和滴液管;

5、接水盘。[教学设计]

一、导入

利用“雨林谷”等图片引入植物体内的水分来源于土壤中。进而导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观察:多媒体展示水分运输演示实验。

思考: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三、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思考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2.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设问:

①不同环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中水之间是如何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根据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谈谈自己的感受,懂得爱护植物,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 家园。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造林,还应该多节约用水等。

五、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学习指导2.课外实践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灌溉方式及建议。[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运输结构 导管(无机盐)运输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2.意义 降温 拉力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下载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生物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课程资源分析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重点: ①生物......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整体设计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本课时担负着初高中内容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新课标中对本节的知识点要求较低,所以本节......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1 针对教材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巧妙的设问。教师在本课的巧妙设问,如: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命呢?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 生物圈教学反思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

    人与生物圈计划-2009年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情况(精选合集)

    简介 “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萌水中学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