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20: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掌握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态系统,培养学生调查实践、合作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 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类型。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难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类型。

(2)生态因子的种类。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4)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图示模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苏教版,教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根据你所完成“观察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也可观察家庭花卉盆景的生长状况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的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完成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的实践。请你问答:给过敏性鼻炎患者闻花香,患者会怎样?

学生:会立即打喷嚏。

教师:将水洒在含羞草的叶片上,叶片会怎样? 学生:立即合拢。

教师:将蚂蚁放在三角烧瓶中加热,蚂蚁会怎样? 学生:随着温度的升高,蚂蚁活动加剧直至死亡。

师生共同分析: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教师:根据有无生命的特征可以把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和种群。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很多种,下面我们重点讲述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关系 阅读课本P75-76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因子包括哪些因素? 【讲述】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动物,同时包括田野里的其他蝗虫;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因素——即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问2〗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是同一个概念吗?

【讲述】不是。环境因子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所有因素,而生态因子只指其中的直接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分、阳光、空气等是直接影响的,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不能直接影响,只能通过阳光、温度、气压等影响生物,这些属于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因此,可以将生物体周围的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生物的生存有直接影响的称为生态因子;一是对生物生存无直接影响的称为非生态因子。即:

〖问3〗如何理解谢尔福德耐受定律?

【讲述】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表明,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这个范围又称为生态幅),而能耐受范围中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又称为最适区),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耐受区。

〖问4〗温度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讲述】⑴影响植物的分布:寒针温阔,南橘北柑。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香蕉、凤梨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在我国沿海岸线从南往北,植物群落的分布特点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高山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森林→灌木林→高山草甸→雪线。类似于从南到北不同纬度上的植被分布情况。

⑵影响动物的形态:寒大热小。北极熊体大,黑熊体小。

⑶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知了在24℃以上才叫,蛇冬眠,箭猪夏眠。⑷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速度:猪在18—20℃时增重最快。

〖问5〗光照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讲述】有。光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即光的波长)、光照时间三个方面:

⑴植物:光对植物的影响概括为:

⑴日照时间影响动物的繁殖: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⑵光照影响动物的活动时间:蝴蝶在白天活动,飞蛾在夜晚活动。

⑶光照影响动物的习性、视觉:某种雷鸟冬天白羽,夏秋褐羽;鸡夜晚看不到。〖问6〗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讲述】⑴限制陆生生物的分布: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从南到北,颜色越来越黄。在我国的北纬35°~45°之间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的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是:森林→草原→荒漠→沙漠。

⑵影响植物的形态:沙漠中植物茎内质化,叶变成刺;雨林中植物叶片宽大。探究二

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阅读课本P76-P78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7〗生态系统的组成层次如果?

【讲述】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组成层次如下:

〖问8〗生物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讲述】

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个体间为争夺食物、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属种内关系。而竞争是不同种的生物之间为争夺资源及空间等而进行的斗争,属种间关系。具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往往越激烈。〖问9〗如何识别互利共生、竞争、捕食三种关系曲线图? 【讲述】如图所示: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者表现出同步增减的关系,两条曲线互相平行,如图中的甲。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被捕食者(食物)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但随着捕食者的增多,又会引起被捕食者的减少;被捕食者少了,食物来源减少了,随后必然引起捕食者的减少。二者总是存在波动的关系,且二者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如图中的乙。竞争的两种生物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当一种生物减少时对另一物种的增加并无抑制作用,如图中的丙。

〖问10〗分析8—9问可知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讲述】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问11〗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属生产者?哪些生物属于消费者?哪些生物又是分解者?各成分的地位及关系如何?

【讲述】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⑵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⑶分解者包括:腐食性微生物(酵母菌、蘑菇等)、腐生性动物(蚯蚓、蜣螂)。

〖问12〗何为食物链?食物网又是指的是什么?又各具有什么特点?在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吗?

【讲述】⑴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由食物关系而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食物链一般包括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能是沿着太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途径流动,在这个过程中,能量不断散失。

⑵各食物链又相互交错地连结在一起而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同时占据多个营养级;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具有多种种间关系。〖问13〗生产者、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是相同的意思吗/? 【讲述】否。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以及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生成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指草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

二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问1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比较稳定的?

【讲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在进化历史上有改变,在短时间内也有改变。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里,食物的改变(如蛙)就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动物食性的季节性变化也会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因此,食物链往往具有暂时的性质,只有在生物群落组成中成为核心的、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食物链才是比较稳定的。〖问15〗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讲述】不是,如硝化细菌为生物者,酵母菌为消费者。探究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问16〗原始森林、冻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否受到人类的干预?

【讲述】按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三类。凡是未受人类干预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均属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冻原、海洋等生态系统;

〖问17〗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有什么区别?

【讲述】按人类的需求建立起来,受人类活动强烈干预的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农田、人工林、人工气候室等;经过了人为干预,但仍保持了一定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为半自然生态系统,如天然放牧的草原、人类经营和管理的天然林等。

〖问18〗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讲述】(1)生产者均为小型。主要由体型极小(约在2—25μm)、数量极大、种类繁多的浮游植物和一些微生物所组成。

(2)海洋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场所。海洋面积大,为海洋动物提供了宽广的活动场所;海洋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海洋动物吃不完的食料;复杂的海洋条件,有浅有深,有咸有淡,有冷有暖,在这些多样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种类各异、数量繁多的海洋动物。

(3)生产者转化为初级消费者的物质循环效率高,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远低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消费者,特别是初级消费者有许多是杂食性种类,在数量的调节上起着一定的作用。(4)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

〖问19〗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其作用? 【讲述】特点:动植物种类最多,结构最为复杂和稳定。

作用:⑴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⑵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问2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如何理解该概念?

【讲述】生物圈。关于生物圈的概念,有以下几点是大家公认的:第一,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第二,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是高度复杂而有序的系统,而不是松散无序的集合体。第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不断趋向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从整个调查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的确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建构起了抽象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实现了由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对调查活动虽然很感兴趣,但调查的方法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本节课多处涉及让学生建立概念模型、分析理解概念模型,这也是新课程的精彩之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概念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的应用,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去学习和探索。

课后习题

1.在祖国南方的某高山上,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落叶阔叶林,山脚下是常绿阔叶林,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海拔高度

2.谷蠹是贮粮的重要害虫,如图表示谷蠹的死亡率与小麦含水量和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错误的是()

A.谷蠹死亡率是由水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B.含水量在10%~14%的条件下谷蠹的最适生存温度基本不变 C.仓库储存小麦的理想温度为30℃、含水量小于8% D.含水量小于14%,温度高于30℃时谷蠹种群K值都变小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有捕食关系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参考答案:B C C B D

板书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概念

非生物因子

一、环境因子

类型

生物因子

含生态因子

对生物影响的规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作用特点

与生态因子和限制因子的关系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组成层次 2.概念: 3.特点: 4.类型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3.说明生物圈的范围。

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幻灯片、音乐片段、视频片段。

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

歌曲片段:大海呀故乡,赤足走在田埂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森林之歌;崔健摇滚这世界变化快――城市生态系;洪湖水浪打浪――湖泊生态系。

2.教师提问:歌里唱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

3.学生活动: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15分钟)

1.教师提问: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2.学生活动: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3.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

4.学生活动: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形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得出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物质和能量。

6.学生活动:阅读P30文字部分,学习从多角度阐述问题。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为特例,避免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盖面,帮助学生通过深思和探讨,形成观点: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为突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三)领会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教师引导:就我们之前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加上今天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不仅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2.教师提问: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本领很大,能七十二变,关键时刻都是他战胜妖魔,救出唐僧。但是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孙悟空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出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你们知道如来佛的手掌心指的是谁吗?

3.学生活动:经过思考能答出是整个地球。4.追问:整个地球都适合生物生存吗?

(再次出示第二章起始课的足球和纸对比的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对比吗?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比一张纸还要薄呢!这么薄的一层被我们称作什么呢?

5.学生回忆出:是生物圈(预习内容)。因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突破难点)

6.教师归纳总结: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都包括在生物圈内,所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另外在生物圈内,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设计意图】:用学生们熟悉且十分感兴趣的孙悟空――如来佛打比喻,把之前讨论过程中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在头脑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感,真实感,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破本节的难点的同时,也为接下来讨论保护生物圈埋下伏笔。

(四)生物圈的范围

1.教师引导:生物圈究竟是多厚呢?(出示生物圈范围的图片)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的深度就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范围。

2.学生活动:看图片可以明白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五)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引导:除了阳光外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水分、空气、土壤、空间等),不同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多数生物因为受到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是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圈层的。

2.提问:人类的活动是否也受到限制了呢?人除了在岩石圈表层活动外,能否到大气圈或者水圈活动呢?

3.学生:人类制造飞机、火箭、飞船畅行在大气圈,人类制造船舶、潜艇漫步于水圈。4.提问:人类可以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活动,那么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有破坏呢?(学生发言)

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好的、建设性的?(教师引导)

回答:如,地球一小时(节约能源),“国际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杀鲸鱼和海豚行动,2011感动中国的杨善洲种树22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等等。

问: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呢?(看到身边同学的好行为)(播放视频:保护地球保护海洋宣传片)

过度:据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回望了一眼地球,他看到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像一颗泪滴。

5.追问:如果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比喻恐怕就将成为现实了!要想把泪滴变成珍珠,我们人类该怎样做呢?

6.课堂活动:我们在行动――倡议书

背景介绍:(1)广西新闻网曾报道柳州市场查获少量虎纹蛙、眼镜蛇、猪仔狸、竹鼠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2)目前在很多高档酒店里鱼翅仍然是很多人争相品尝的美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倡议书,题目自拟,字数不限,说理充分,能引起共鸣。表达形式:小组代表发言,课后张贴在班级板报上。

六、板书设计

第三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3.说明生物圈的范围。

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幻灯片、音乐片段、视频片段。

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学生抢答,班长记录)

歌曲片段:大海呀故乡,赤足走在田埂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森林之歌;崔健摇滚这世界变化快――城市生态系;洪湖水浪打浪――湖泊生态系。

【设计意图】: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抢答,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歌里唱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

3.学生活动: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的范围

1.教师引导:生物圈究竟是多厚呢?(出示生物圈范围的图片)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的深度就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范围。

2.学生活动:看图片可以明白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三)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1.教师提问: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2.学生活动: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3.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

4.学生活动: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形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得出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物质和能量。

6.学生活动:阅读P30文字部分,学习从多角度阐述问题。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为特例,避免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盖面,帮助学生通过深思和探讨,形成观点: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为突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四)领会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教师引导:就我们之前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加上今天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不仅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2.教师提问: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本领很大,能七十二变,关键时刻都是他战胜妖魔,救出唐僧。但是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孙悟空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出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你们知道如来佛的手掌心指的是谁吗?

3.学生活动:经过思考能答出是整个地球。4.追问:整个地球都适合生物生存吗?

(再次出示第二章起始课的足球和纸对比的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对比吗?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比一张纸还要薄呢!这么薄的一层被我们称作什么呢?

5.学生回忆出:是生物圈(预习内容)。因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突破难点)

6.教师归纳总结: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都包括在生物圈内,所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另外在生物圈内,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设计意图】:用学生们熟悉且十分感兴趣的孙悟空――如来佛打比喻,把之前讨论过程中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在头脑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感,真实感,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破本节的难点的同时,也为接下来讨论保护生物圈埋下伏笔。

(五)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引导:除了阳光外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水分、空气、土壤、空间等),不同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多数生物因为受到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是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圈层的。2.提问:人类的活动是否也受到限制了呢?人除了在岩石圈表层活动外,能否到大气圈或者水圈活动呢?

3.学生:人类制造飞机、火箭、飞船畅行在大气圈,人类制造船舶、潜艇漫步于水圈。

4.提问:人类可以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活动,那么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有破坏呢?(学生发言)

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好的、建设性的?(教师引导)回答:如,地球一小时(节约能源),“国际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杀鲸鱼和海豚行动,2011感动中国的杨善洲种树22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等等。

问: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呢?(看到身边同学的好行为)(播放视频:保护地球保护海洋宣传片)过度:据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回望了一眼地球,他看到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像一颗泪滴。

5.追问:如果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比喻恐怕就将成为现实了!要想把泪滴变成珍珠,我们人类该怎样做呢?

6.课堂活动:我们在行动――倡议书

表达形式:小组代表发言,课后张贴在班级板报上。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梁彦

一、概念解析: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是本节的重点,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教科书提供了一些图片,课件中加入了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然后进行总结,再结合教材的资料分析阐述答案。也可以用反面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讨论,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从反面说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目前人类只有生物圈一个家,我们应当爱护它。

二、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通过对生物圈范围、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本节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宏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单元的概念和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是学生们好奇心强,大多数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对于很多自然现象有印象能理解,不过却难以系统的思考和表达,对很多概念模糊不清楚,一知半解。若老师与学生能经常互动,给他们比较多的思考和发言空间,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出发,各抒己见,则学生会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

四、教学设计理念:、以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通过对话、分析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掌握关于生物圈内各种生态因素分类

2、不从生物学的角度直接出发,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尝试和其认知水平来激起学习欲望,从而掌握本科要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注入情感目标教育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生物圈的范围。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能力目标

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难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幻灯片、视频片段。

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一段视频,你看到了哪个生态系统?(学生抢答,班长记录)

视频中显示草原、森林、海洋、沙漠等。让学生回答其中的生态系统。【设计意图】:用视频导入,让学生抢答,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视频里展示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

3.学生活动: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的范围和生态系统的类型

1.教师提问:地球上那些地方有生物?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

教师引导:生物圈究竟是多厚呢?(出示生物圈范围的图片)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的深度就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范围。

2.学生活动:看图片可以明白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三)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

1.教师提问: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2.学生活动: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3.教师进一步提问: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

4.学生活动: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形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得出结论: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物质和能量。

6.学生活动:阅读P30文字部分,学习从多角度阐述问题。

【设计意图】:以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为特例,避免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盖面,帮助学生通过深思和探讨,形成观点: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为突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四)领会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教师引导:就我们之前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加上今天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不仅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2.教师提问:如果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孩子们,那么他们组成的大家庭又是什么?

3.学生活动:经过思考能答出是整个地球。4.追问:整个地球都适合生物生存吗?

(再次出示起始课的足球和纸对比的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对比吗?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比一张纸还要薄呢!这么薄的一层被我们称作什么呢?

5.学生回忆出:是生物圈(预习内容)。因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突破难点)

6.教师归纳总结: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都包括在生物圈内,所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另外在生物圈内,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设计意图】:用孩子-家庭作比喻,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在头脑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感,真实感,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破本节的难点的同时,也为接下来讨论保护生物圈埋下伏笔。

(五)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1.教师引导:除了阳光外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水分、空气、土壤、空间等),不同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多数生物因为受到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是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圈层的。2.提问:人类的活动是否也受到限制了呢?人除了在岩石圈表层活动外,能否到大气圈或者水圈活动呢?

3.学生:人类制造飞机、火箭、飞船畅行在大气圈,人类制造船舶、潜艇漫步于水圈。

4.提问:人类可以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活动,那么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有破坏呢?(学生发言)

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好的、建设性的?(教师引导)回答:如,地球一小时(节约能源),等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知识来回答。

问: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呢?(看到身边同学的好行为)(播放视频:保护地球保护海洋宣传片)【设计意图】:学生们很容易偏向从生活现实中找到那些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事例,而对人类积极的保护环境的活动往往视而不见,所以教师有责任要引导学生既看到人类对环境的治理,又不回避问题,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寻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和策略。如何保护生物圈涉及的话题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从拒食野生动物这样一个具体的行动做起,把对生物圈的保护落到实处。

(六)作业:以“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七)、板书设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气圈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水圈 岩石圈

2、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五篇: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教学目标

.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2.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过程与方法

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教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法引导

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实物展台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内容

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

生态系统的类型

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

②教师播放影碟。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①游戏:我爱我家。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

③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各个生态系统,学生的小短文还可在墙报上展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并由学生讨论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学生分析: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得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①学生在分析联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教师引导学生脱离个体,从整体上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③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被破坏环境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整个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②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影片或对比照片。

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①学生交流: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校园的方案和实施计划。

①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保护环境的例子,并让学生想想我们应如何做?

②教师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

课下作业

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

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教学后记:

www.xiexiebang.com

下载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教学设计 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

    生物圈 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大庆市五十五中学 袁玉芬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合集)

    第一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号:20113302 姓名:周雨霜 一、教材分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中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案)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 一、教材分析: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

    七年级生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型新授个 性 化修 改一、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2能理解并能说出生物......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精选)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师:大家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当然人也离不开地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