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年级家长课程第七讲教学设计
学段:
小学
孩子进入青春期 面对逆反争先机
第五册第七讲
一、教学背景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2——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应该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怎样合理的进行孩子叛逆的疏导,积极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积极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成长。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案 专家讲座录像 家长作业
四、教学流程
一、简述《小脚丫的烦心事》AB剧中孩子与家长的情形,然后补充一些因为不懂得学生青春期特点的事件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实例。引起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重视。然后总结导致孩子脾气暴躁、易怒甚至发生惨剧事件的原因。
1、孩子的年龄因素,心理发展不平熟。
2、学生个性发展,想要寻求发展。
3、家庭因素中父母教育的影响。(结合《小脚丫的烦心事》AB剧中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学校因素中教师积极引导
5、社会因素。(不良朋辈群体的引诱)。
二、家长互动交流:回忆自己孩子在青春期方面的表现,结合实际谈谈对问题的看法:
1、如果你的孩子是叛逆者,请谈谈他叛逆后的具体表现。
2、你是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的?
3、如果你的孩子处在青春期,但没有叛逆心理,谈谈你是怎样让孩子远离青春期逆反的?
针对家长发言,概括总结。(结合教材中专家课堂中的有关内容)。
三、专家支招:家长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呢?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用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去理解孩子,与孩子做朋友。
2、孩子不愿与你交流时,父母要适可而止,而不是喋喋不休,以后找时机再与孩子交流。
3、父母可以与孩子写纸条的方式交流、留言以及温馨提示等小方式与孩子交流。
4、父母用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代替那种打骂的教育方式。
5、做智慧型的父母,不要经常说伤孩子心的话。如,你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教学家长认识到孩子在本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六、反思后鉴
针对家长对本讲的理解,看看还有哪些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应事先考虑到家长可能提出的问题。
第二篇:家长课程第七讲 接纳别人很重要(本站推荐)
家长课程第七讲
接纳别人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通过具体案例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如何化解孩子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并主动接纳他人。
3.通过互动环节,给家长提供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加强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教学难点】
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接纳别人。【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互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学教材144页“情景对话”,并互动交流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明明身上发生的事情,您觉得在自己孩子或者周围的人身上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家长自由发言)谈论孩子类似的表现,并要求家长谈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或者当时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2.案例分析:
象明明这样不容易接纳别人,不喜欢跟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当然,在其他孩子身上同样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其实,归根结底是孩子们缺少一颗宽容别人的心,所以不会接纳别人,尤其是当对方
有缺点的时候。当然,这些现象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家长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孩子跟表现差的同学在一块,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甚至为此找到老师„„
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不利于孩子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走进专家课堂:如何让孩子接纳别人?
1.要孩子愉快的接纳别人,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
●用时间与你的子女在—起。如果父母没有用时间在子女身上,他们便会用时间发脾气、打架,或有其他忿怒的行为来引起家长对他的关注,甚至有的孩子用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孩子没有这些过火的行为发生,那么他的内心一定会有积怨,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导致青春期的叛逆性格。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即使再忙,每天抽出几分钟静静地跟孩子聊几句家常,聊聊孩子在学校里的见闻,孩子就会非常地满足了。这些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聆听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聆听是表示“我接纳你”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当父母用时间聆听,孩子就会感到被接纳。对孩子来说,爱就是时间。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接纳他们本人,会感到自己的独特和被欣赏。孩子眼睛的颜色、身体是矮胖或是高瘦,个性好动或好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接纳。
因此,善于倾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接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家长互动调查2:
您觉得您的孩子喜欢他自己吗?如果喜欢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如果不喜欢,您又是怎么察觉到的?
(家长自由发言)
小结:有时候与学生谈心,觉得一部分孩子竟然找不出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这说明孩子连自己都不接纳。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接纳的人,能接纳别人吗? 孩子良性的自我接纳,对自己优缺点的准确认识,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形成是接纳别人的重要一环,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甚至是让孩子“吃苦”的活动,就如教材中明明的妈妈一样,(见教材126页教育故事)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使孩子能够准确的评价自我,积极而全面的评价别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使孩子接纳别人。
●掌握对孩子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及艺术。
我们既不要一味地表扬孩子,也不要经常批评孩子。一味地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很骄傲,不愿意接纳别人。经常被批评的孩于会感到失败、被拒绝和无能。所以批评孩子时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批评过后还要给孩子一定的感情慰籍,(俗语说的“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吃”)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就不爱他。
2.孩子需要被接纳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学到责备;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学到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学到羞怯;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愧里,他学到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里,他学到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学到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里,他学到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学到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里,他学到保持信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里,他学到喜欢自己;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里,他学到这个世界有爱。3.让孩子知道接纳别人很重要。事例说明
四、家长必须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3.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批评。
4.要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5.要注意态度,要取得批评的效果。
6.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因为教材中已经说的很详细,所以不多做赘述。)
结合以下几个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交流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事例一】摔碎花瓶的故事
心平气和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态度,充满智慧的表扬比直接的批评收到的效果会更显著。
【事例二】四块糖的故事 【事例三】摘玫瑰的小女孩 课堂小结:
这一系列故事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批评孩子是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目的,这点我们应该牢记在心。掌握批评的艺术,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维护孩子的自尊,相信孩子一定会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并积极改正错误。
当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后,定能用从家长身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从而学会愉快的接纳别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就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身上也总有些长处和短处。正如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又缺一不可,世界也是这样,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世界才如此的千奇百怪,精彩绝伦。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出自己的精彩。因此,让孩子知道愉快地接纳别人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孩子交往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孩子懂得接纳他人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孩子善于体会别人的感受,并学着付出自己的支持和关怀,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孩子能逐渐接纳别人,尤其是能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五、作业设计
1.家长怎么科学的批评孩子?
2.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接受批评?
第三篇:5年级教学设计
五年级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利用公式求梯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学具准备:剪刀、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1、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
2、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3、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一是合理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二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能互相学习和启发;三是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倾听其它同学的方法。
5、出示课件,三峡水电站全景图及第89页例3并读题。同时出示水电站的横截面的简图(梯形)。提问,实际求什么?
6、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二、通过联想猜测,探求方案。
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谁看出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 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请同学们先看看实践提纲吧。(出示实践提纲)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梯形把它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②想一想,拼成怎样的图形,利用怎样的方法拼成的?
③它们的高与梯形的高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联系? ④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现在开始小组合作探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把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准。
5、(出示课件)现在画面展示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在一起,哪个小组能说一说刚才你们将其拼成了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
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教师逐一配以课件演示。)1)、方案⑴: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追问:⑴(上底+下底)表示什么意思?⑵为什么要除以2?大家是这样拼的吗?下面谁来完成一下我们的实践提纲。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_______,高等于______.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梯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所以,梯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就可以写成„„(板书:梯形的面积=)谁到前面来将公式补充完整?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公式
2)、方案⑵:连接对角线,把一个梯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另一个三解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下底,高也是梯形的高。
推导: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上底×高÷2”及“下底×高÷2”;而三角形面积和=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积;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方案⑶:用割补法,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角三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加上下底的和,三角形高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梯形的面积。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⒊师生小结:同学们用各种方法,把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都推导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实验验证,确定结论。
1、出示方格土,一个梯形(,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它的:上底6厘米,下底10厘米,高5厘米
2、利用公式计算面积:(6+10)×5÷2=16×5÷2=40(平方厘米)
3、验证公式:数一数梯形面积占了多少个方格(每个方格1平方厘米)。
4、验证结果:梯形的面积用(上底+下底)×高÷2计算梯形面积是正确的。
5、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h÷2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字母公式。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归纳总结。
1、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哪组的推导方法最具新颖性?
2、假如再遇到一个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你打算如何探求它的面积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a+b)×h÷2
五年级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48页。完成练习十的1---6题。【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带入数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其读法。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简洁性和概括性,发展符号意识,感悟对应、函数等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并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教学难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必要性、准确性,理解字母参与运算后形成的整体所表示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唤起经验
课件出示:逐步出示字母a、b和a+b=b+a 师:这个式子你认识吗?
师:这里的a、b可以表示哪些数?
师:看来用字母表示数大家不是空白。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索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二.主动探究,层层深入 情境
(一)“爱心储钱盒”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
1.新知探究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准备把“爱心储钱盒”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师:老师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所以,老师想用一个字母来表示里面的钱数。你想用哪个字母?(学生自由选择字母)
师:这些字母都可以表示储钱盒中的钱数。那我们就任意选一个吧。(板书:a)
师:现在老师有10元钱,(出示10元钱人民币)我也把它放进去,现在有多少钱?
师:(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就想到a+10)
师:你真了不起,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现有的钱数”。(板书:含有字母的式子)
师:当a=50时,a+10等于多少呢?60元。你怎么得到60元的?(学生回答并板书:当a+10=50+10=60(元))
师:当a=100时,a+10等于多少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当a =100时 a+10=100+10=110(元))
引导学生说出把a的取值带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就可以求出相对应的现有钱数。
师:不管a取哪个数,a+10总是表示现有钱数。引导学生发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
师: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下a和a+10,谁大,大多少?谁小,小多少?
师:a和a+10始终存在着一种关系。
得出结论: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清楚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关系)2.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49页第四题的练习题。
情境
(二)评选“六一文明小标兵”——字母的取值范围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评选“文明小标兵”,每个班级只限推选一名学生。
课件出示:五四班得票最高的三位同学是吴强、王娟、赵明。
a=50时 吴强得了a票。
王娟比吴强多得7票,王娟得了()票。
师:a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a+7这个结果呢?
指名学生回答。
赵明比吴强多得了b票,赵明得了()票。
师:根据票数的多少,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该推选谁作为五四班的“小标兵”呢?
引出:如果b>7,赵明是标兵,如果b<7,王娟是标兵;如果b=7,王娟和赵明并列第一名。
课件出示:老师公布结果,得票最高的是王娟。
师:这时,b可以是哪些数呢?
引出:b只能是1、2、3、4、5或6。情境
(三)方阵——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六一”节要把全校的文明标兵站成方阵接受学校的表彰,什么是方阵?
关于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用大写字母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课件出示:C=a×4 S=a×a
师:看来,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些计算公式。
比较:和上面的文字公式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小结: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简洁、方便,而且表达的意思很准确。
情境
(四)知识链接——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简写规则
1.自学
师:在数学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还有更简便的写法。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
① 字母和字母相乘,“×”(乘号)可简写为“•”(读作:乘),也可省略不写。如a×b=a•b=ab。
② 字母和数相乘,“×”(乘号)也可简写为“•” 或省略不写,但通常要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4=a•4=4a。③ 字母和1相乘,1可以省略不写。如a×1=a。
④ 相同字母相乘,如a×a可以写成a•a,也可写成a², a² 读作“a的平方”。
2.检测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c= 3×a= m×4= b×1= x×x= x ×2=
3.巩固内化
再次出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简写。
课件逐步出示:C=4a S=a²
小结:数学总是追求严谨与简洁之美。三.运用知识,内化拓展。情境(1):“六一”游园
课件出示:从入口到水上乐园50米,再到音乐吧x米,再到动物园y米。
师:你最想去哪里?去那里要走多少米? 学生畅所欲言。情境(2)“音乐吧”
课件出示: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你还能接着唱下去吗,请你来试一试。学生编歌词。师:你是怎么编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歌词中隐藏的规律,为后面的字母概括打下基础,降低难度。
师:聪明的同学一定能用一句歌词概括这些所有歌词的意思。引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学生齐唱。师:太精彩了,看原本唱不完的儿歌,用一句话就全部概括了。这个功劳应该归谁?(字母)四.课堂小结,文化熏染。
1.全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你知道字母表示数的历史吗?
课件出示:从古埃及的《蓝特纸草》数到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发明用字母缩写的形式表示文字,再到法国数学家韦达最早有意识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引出了大量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韦达也被后人称为“代数学之父”。
结束语: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越来越发现它的重要作用,等待着你不断地思考和学习。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的第5题和第6题。
【板书设计】
用 字 母 表 示 数
a a+10 a
a+10 当a =50时 a+10=50+10=60(元)当a =100时 a+10=100+10=110(元)
第四篇:二年级家长课程第八讲
二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1.强调家长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又可以从以下几个小方面加以分析:(1)传统教育的弊端
(2)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在校时间缩短,但高考、中考以及各类考核中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单凭学校教育是很难完成孩子的全面学业的。(3)家庭教育的突出作用
(4)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
(5)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2.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以激情激活家长,以激情点燃课堂。
3.案例的选取不要局限于教材。既要典型,又要生动,更重要的是贴近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这就是我们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个案,让家长身临其境,让他们感觉到说的就是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中,一句话,通过鲜活的案例抓住家长。
4.课堂要注意互动。其实最鲜活最丰富的案例在家长那里。让他们讲述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让他们倾诉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奈、担心、困惑,让他们传授在教育孩子时所采用的好的、科学的、可以借鉴的做法等等。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但是在家庭教育上却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一个家长的问题可能就是许多家长都需要解决的。这样,提出问题,一起讨论问题,再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让课堂互动起来,这样就会让课堂充满生机,既让家长感到生动有趣,又确确实实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学习家长课程的作用。
5.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我们多少年来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孩子,可现在面对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其实我们都是孩子的老师。所以我自己认为我们在课堂上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家长的朋友,或者干脆也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家长!和在座的家长一样,为了孩子来学习、来讨论、来解决问题的。
二、关于教材分析
1.教材题目:本册教材的题目是“好孩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题目抓住了我们家长的心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啊!特别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才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才是一个7岁的孩子,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家长们会认为看来这本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教我们炼出好孩子的方法的!
2.家长课程的教材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设计方面是颇具匠心的,每一个案例的提出都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情景对话。其实就是提出问题。
(2)心灵独白。从孩子和家长两个方面找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找出问题的症结,或者冲突的根源。
(3)教育故事。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支招。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讨论分析,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做法的不恰当、甚至错误,从而改正。
(4)专家课堂。通过专家的分析让我们先从理论上更深刻地认识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为家长提出正确的建议或是需注意的问题。
(5)教育活动。从理论指导又回到实际生活,具体细致地从孩子和家长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总之,教材从这5个环节设计,从鲜活案例引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解决问题,这是符合由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的,也是非常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
下面,我把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二册,好孩子是怎样“炼”成的,针对每讲,稍作概括: 第八讲 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教学目的:
1、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的内在美。
2、让家长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教学重点:
如何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实现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塑造孩子美的心灵。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积极引导支持,塑造孩子美的心灵。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剖析案例。
(一)、学习案例1.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45页案例《乡下表妹真老土》,看完这个案例,不知你有何感想?如果你的孩子这样,你会怎么做?[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2、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案例中的妈妈,最初只是注重女儿的外在打扮,没有教会孩子发现美,感悟生活,因此在女儿的世界里,穿得漂亮就是美。妈妈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为了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妈妈以经典的公益广告为切入点,采用情景教育法,教育引导女儿去发现美。
妈妈的教育让芳芳彻底改变了,芳芳要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如何塑造孩子美的心灵:(1)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使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内在美,也就是心灵美。●让孩子知道内在美的重要性。
●让孩子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习案例2
1、与家长一起通读教材155页案例《妈妈,我也要捐款》,共同交流,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怎么做?[家长发言]
2、案例中孩子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一起阅读教材(157页—159页)。
3、跟家长一起走进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要珍惜孩子的爱心,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呢?
◆孩子爱心、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应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孩子从严要求。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该自己去做。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爱,学会爱他人,只有会爱的人才有 爱心。◆家长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4、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
●多鼓励、引导孩子。●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至少每学期带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爱心。
5、孩子应该怎么做呢?(164页)◎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学会爱集体。
二、总结:
以上,就是对这册书的简要概括。老师们,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爱心就是一座连接着多彩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和家长一起,牵着孩子的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扎扎实实为他们架好通往美好人生的桥梁!
第五篇:《第七讲 抛物线》教学反思
《第七讲抛物线》教学反思
陕州一高数学组马娜
11月30日下午第三节课我在1703班进行了公开课《抛物线》,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本节课分两节知识来讲授,第一节讲授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第一节讲授抛物线与直线的相交问题。本节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节,根据教学情况和课下学生接受情况现将本节反思如下: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1.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方程,并用定义解决焦点弦问题.2.数形结合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组成的几何图形问题.所以我选择了两个突破点:考点一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考点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在题目选择上有课前诊断自测、例题、训练题、和课后检测。教学方式上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培养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抓住解析几何的核心─—数形结合,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结合抛物线定义解决本节重难点。
二、自主课堂方面
当前教学我们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自主课堂中提倡的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本节课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师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讨论、总结的过程中,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触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勤奋探索的动力,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源泉,实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虽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恰当引导学生,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教师要能自如地应对。
二、失误之处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里我虽然强调了定点F不在定直线l,但却没有进一步设问“若定点F在定直线l上,则轨迹是什么呢?如果进一步研究可强化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的理解;
2、为了课堂的紧凑图形都是由我画在黑板上,在归纳总结时应深化一下,如“知道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如何画抛物线的简图?”,强调画抛物线简图的“三点法”。
3、可引导学生课后有目的的复习,效果会更好;再次,如何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公开课”也是我们教学成长的一个过程,反思问题并解决它,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