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恐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既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说明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两亿年前,地球上生活着那些动物吗?(恐龙)现在恐龙早已灭绝,(出示恐龙视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恐龙。板书课题。
2、那你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呐?(引导学生设疑)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
茂密
轻型
凶猛
两亿
漫游
望而生畏
牙齿 匕首
谜团
吊桥
展翅高飞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2、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给文章分段。
(3)概括文章内容,用上“课文先写了——再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句式。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2)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怎样?(茂密的森林、沼泽地)
(3)恐龙漫游整个世界说明什么?(恐龙的数量多自由自在)
小结:恐龙的种类有多少呢?他们的形态是怎样的呢? 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哪?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漫、猛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漫: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写法。
猛: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3)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板书设计: 20、恐龙 神奇
漫
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述课文;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体会打比方、作比较、列举数字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板书: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3)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4)齐读第三自然段。
(5)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6)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7)不同类型的恐龙有哪些特点呢?
雷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作比较
梁龙:“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列数字、打比方 三角龙:“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列数字 鱼龙:“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翼龙:“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打比方
霸王龙: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8)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恐龙?
2、读第四自然段
(1)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呢?(板书:食物:食肉、食草)
(2)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
(3)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板书:繁殖:卵生)
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三、课堂总结: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恐龙,可是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科学家们设想了好多种原因,(课件出示)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同学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恐龙,它会有什么特征?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画出你喜欢的恐龙。
板书设计: 20、恐龙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身体很长
剑龙 有剑板和尾刺 三角龙 有三只大角 鱼龙
游泳
翼龙
长着翅膀 霸王龙
大脑袋、短身子
课文21 槐乡五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写出ABB词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观察槐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来到云龙山上,就会闻到阵阵清香,那就是槐花。老师布置大家休息日去看看,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和槐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设疑。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能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3、认读字词
(1)出示词语
槐花 肩膀 挎着 摆动 顿时 拌菜 咸的 大蒜 炒饭 芝麻
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
(2)指名读,齐读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引导学生记忆生字: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1)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三、细读理解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槐花多、美)白茫茫:还知道那些和这个结构一样的词语。
(4)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2、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3、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小蜜蜂在说:
小朋友在说:
(2)谁能读出这种喜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4、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槐、挎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挎:左右结构,注意右下不要多加一笔横。
咸:里面口上的横不能丢。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第一段。
2、记忆理解字词。
3、写出ABB词语四个。板书设计:
21、槐香五月
花 多
色
白
槐花
花形可爱
花美 花 香
味
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默写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重点强调易错字。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槐花的样子,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段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全班交流。(2)指名读第一层
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什么情况下会傻乎乎的? 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 吗,为什么?(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相机板书 2、学习第三段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
4、学习第四段自然段(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4)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抒发情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3、完成课后第三题。板书设计: 槐香五月
孩子 勤劳能干 人美 热情好客 淳朴可爱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义,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解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我们学过有关大海的文章,还记得吗?
2、大海这么美,你知道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板书课题——海底世界,去看看海底是什么样的。
3、理解题意: “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你想知道海底是个什么样吗? 我们就来通过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由读课文,完成要求。标出小节号
画出生字词,学习字词。
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海底 窃窃私语 汪洋 危险 肌肉 旅途 遇到
蜜蜂 长途旅行 遇到 攻击 伸缩 爬行(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理解个别词语意思。(6)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朗读课文第一节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2、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5、学习概括文章内容。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底、窃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底: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为点不能忘掉。
窃:上下结构,穴字头。
缩:右边的“宿”要写得紧凑些。旅:右下不能写成“氏”。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查阅海底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22、海底世界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白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
2、(放录像)你们看,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象一堆堆白雪,多美呀!你可知道,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4、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想: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出示: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理解:波涛汹涌、宁静 换词理解:依然
2、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
3、对,海底的小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理解:窃窃私语
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
4、听(播放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读一读描写声音的句子。
5、大海中就这些声音吗?(不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省略了其他的声音)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声音?指名说。
6、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有的像
一样
„„
7、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8、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啊。看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美妙的乐章。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海底不仅声音奇异,动物活动时也各有特点。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指名回答。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
3、这节中写了哪些动物的活动?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答案。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动物名称
活动特点
4、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一读,要把活动特点读出来。
5、小结: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很奇异。
四、学习第四节。
1、那海底的植物又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呢?课文的第四小节我想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话是采用什么构段方式?
(2)作者从哪两个两个方面来描写海底植物的差异?
(3)文中与“多种多样”意思相同的一个词语是。
(4)“„„”省略的可能还有哪些颜色呢?请说出四种来。
3、教师小结:在海底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动物各有个的活动特点,欣赏到差异很大的植物,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五、学习第五小节
过渡:海底物产丰富又体现在哪儿呢? 齐读课文第五小节。
六、小结全文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到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动物活动的特点多种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海底地形奇特,矿产蕴藏丰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 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2、学到这,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捧起书本,再一次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七、课外延伸
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海底世界。
八、总结升华:
海底是神秘的,海底是诱人的,这节课上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海的一部分。只有用智慧的钥匙,用渊博的知识,才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学们,蔚蓝的大海在静静地等待着你们去开发。
作业设计:
1、画一幅海底的美景。
2、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句。3、完成课后第五题。板书设计: 22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大尖哥和水杜娘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课
1、读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2、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沉香救母》
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太阳、月亮(板书)
4、绍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5、你想知道日月潭的来历吗?请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4、检查认读字词:
(1)出示词语
剪刀 商量 危险 漆黑 集体 躲藏 阿姨
饥饿
社会 冒险 英雄 千辛万苦 翻山越岭
(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3)齐读生字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2)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描写)。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动人”什么意思?
(3)在这美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动人传说,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个别字。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漆:注意漆的右下半部分的书写。集:注意右上四横。
冒:上宽下窄。
越:右边的写法。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了解一下中国的传说故事。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动人 太阳 月亮 漆
冒
越
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哥和水杜娘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默写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你能把日月潭的传说讲一讲吗?(指生复述课文)。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提出大纲: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如何。
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4)文中哪一节写出了故事的起因么?(第二小节描写了这一个内容。)从哪个词能看出当时情况严重。
4、默读第3节思考:(1)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2)文中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的办法不行?(一筹莫展)“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人们“一筹莫展”呢?理解降服恶龙的两个条件:水性好;要有金斧头和金剪刀。“哪儿去找呢”都说明没有办法?
(3)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舍已为人、为民造福
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什么?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5)练读这两句话。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2)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3)重点读:“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
(4)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5)提问:回到潭边,他们是怎样跟两条恶龙斗争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结果怎样?(砍死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又见到了光明)这是故事的高潮。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指明回答大意。
(2)观察书上插图,回忆全段内容,讲述日月潭的故事。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人们永记住那些为民除害的英雄)
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课文。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3、看一篇你喜欢的传说,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救出
见到光明 大尖哥 化作青山 水社姐 化作青山
习作7 教学目标:
1、读懂李文,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见闻真实、明白、通顺的记录下来。
2、帮助学生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3、在练说的基础上仿造例文写一篇日记。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真实、明白、通顺的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同时要对日记的内容有所选择。教学准备:
投影仪、以往学生的日记、雷锋日记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刚刚学完雷锋叔叔,当时同学们找了好多雷锋的资料,其中有很多是雷锋叔叔写的日记——出示。你看,雷锋叔叔把发生事都记了下来,所以,雷锋叔叔虽然不在了,但是这些事情我们还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2、写日记有好多好处你,看,这是以前毕业的学生写的日记,老师读几篇你来听听。
3、如果我们也用笔,把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事情记下来,即使过去再久,也不会忘记的。那日记怎样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日记。板书——写日记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1)格式不一样:日记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2)日记一定要写当天发生的事情。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文中趣味。
找出文中有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为什么有趣?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三、练习书写日记
1、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带领学生回忆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做了哪些事?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 小组交流。同位说一说
2、指名说,集体评议。
3、学生练写。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4、自己写完修改。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写日记
第一行:日期、星期几、天气 格式 正文:
当天发生的事
第二课时
一、同位互为修改日记。
注意语句的通顺,事情的完整。(尤其是格式的正确)
二、指名朗读,集体讲评。
指名朗读。
提出优点和欠缺之处 学生修改作文
三、誊写作文。
练习7 教学目标:
看图认识五种花,读通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熟记八条成语,学写毛笔字;练习以“我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教学重、难点:
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猜谜语、写谜语。教学过程:
二、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3)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词,要读准字音。
(4)投影出示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每一种花朵的颜色、样子等,要求,能抓住每种花的特点说,并且按照你好一定的顺序,说话要流畅。并随机请学生说出这种花的名字。(5)请学生在书上把花名与相应的花朵连上线。(6)交流连线结果。
(7)提问:你最熟悉其中哪一种花?关于这种花,你还了解些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介绍。(抓住特点介绍——实物观看)
2、教学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让学生说说读谜语遇到生字怎么办。
学生练习读谜语。指名朗读,正音。
请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特征),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回答。
猜一猜每一则谜语各指什么花,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
教师随机出示“仙人掌花”与“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种花的特点。编写谜语,注意突出事物的特征。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
(2)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强调要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要抓住花的特点写,但不要写出花名。
(3)在学生明白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用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
(4)师生随机点评有没有抓住花的特点写,句子是否通顺。发现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给予表扬。
(3)学生练习写句子。
(4)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并由他点名请同学猜猜写的是什么花,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评议。
(7)请没有在全班读自己写句子的同学与周围同学交流,互相猜、互相评。
(8)对没有抓住特点的句子,举一两个例子组织全班同学口头修改。作业设计:
再练习写几个花的谜语,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练习7 郁金香 樱花 杜鹃 昙花 牡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2、朗读成语、理解意思——能联系实际解释就联系实际解释。看图理解
3、交流:你是怎么学习这些成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成语在意思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4、用上一两个成语说句话。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里后外。
(1)请学生自己观察“途、蓬、透”。每个字有两个捺,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强调“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2)教师以“途”为例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作业设计:
背诵8个成语,练习写钢笔字。用上一两个成语写句话。板书设计: 练习7 烟波浩渺 一碧万顷 游人如织 谈笑风生 一帆风顺 风平浪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我家的一张照片)、1、启发谈话,揭示口语交际话题“我家的一张照片”。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讨论说话的顺序。每个人根据自己说的需要确定顺序。
4、请学生从影集中选出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自由练说。
3、指名说,通过师生评议,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按照顺序观察图片。
(2)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想想当时的做法、想法。(3)要讲真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4、练习。
(1)分组练习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2)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3)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4)写好后,请同学们交换影集欣赏,相互交流,增强了解,也进一步练习说话。(5)注意写话时,注意语句的完整,同时注意写作的要素要清楚。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1)指导学生分析“及”“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2、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作业设计:
练习说话——看不同照片,讲清照片上的故事。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讲照片
第二篇:鲁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教
学
目
标
: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学
重
点
: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第教一
1、阶.学梯
引晓
领学
时
一
过,诗逐
间
:
课
程层
悟音
情
2课
时 时 :。
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学指预(1)读准多
音
明诗
设
字 读生的自试由
着读
借诗名
设“舍”
“
朝
”“更
”
助。
注(释老
把师读
它板
读书
正课
确题
。)。:。
(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2明预.
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
诗
意
意
。):(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 预3(1设:“.)浥
”
“悟寄
情更
尽
”诗酒
更
“
新
”的情
浓理
解
。。
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
触
景
情
更
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
设
: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3)
世
事
难
料
情
难
舍。
过渡: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预
远设
? :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
意
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
法
运
用,自
主
解
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第二
课
时
一.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
达
了
怎
样的情
呢
?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理解“孤帆”“尽”“唯”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二.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三、拓
展
延
伸,多
元
抒
怀。
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四、作
业搜集描写送别的诗。
26搭石
26搭石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钻研文本,精心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6 搭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
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词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走搭石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走过搭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搭石。引导学生读走搭石的句子。(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能走得这么协调有序?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那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叫紧走搭石?(就是快走搭石)谁来读出快走搭石的感觉。什么又叫俗语呢?俗语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快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快走搭石的道理。正是因为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人们走搭石才走得那么协调有序。来,让我们再来走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4)、发出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5)、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意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词。
(6)、学生闭目听老师读(大屏幕播放音乐)并想像,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7)、这哪里欣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优美的……)指名板书:美丽。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说说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3、假如面对面走来的是一位老人,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轻人总要。
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乡情?(难忘)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是呀!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爷爷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谢谢!下课。
浓缩文本,浮现板书:
一道风景 美丽 搭 石 一处民风 纯朴
一份乡情 难忘
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
无
8个生字,会写
价
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
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
佛 出
一、现
课了题
导什
入么,引情
入景文
本 ?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
第一
课
时 而
加课
深程教
对安
学文
排本
:过的2程理
解课
。时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中
一座 么《
2词寻
二、、指是跨三要
越、求初名怎海品
读这
峡读读
答课。样的课
文样文老
案,师理生,相解命深
读整机
吧体指的桥入
》感感导
!知。?!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2)
学
生
畅
谈
自
己的感
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
导
朗
读,课
件
出
示
: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合 适 的骨课
髓
„,件
容出
易
示
吗
„ ? :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目 的指
导是
朗
读什
这
么
段
话 ?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出示
课
件
:
李
博
士
照
片
及
简
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 们
四、表小
结
示激
趣
敬,铺
意垫
下
!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回
顾
旧
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请你 用二一、个
词
深来
入谈
谈
阅你
读的感文受
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第二
课
时!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的 6博、此时士
课此可
刻反
应件,他们
如出会贵想
何
示些什么
呢呢
? : ?。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
明
主
题,想
像
拓
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它
还
课是
一
件
座
桥出,示因
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
大陆台湾 28卡罗纳 如 你学
跨
越就生是畅
3小所、板
海
峡
钱欲,言
老你,想情书的感师
说得些到小
设生
命
什升么华结
呢。
? /。计 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歌曲《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音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1、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片段(小强与妈妈分别的一幕)
2、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失去了妈妈,无限疼爱他的妈妈因为生重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3、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出示课题卡罗纳,板书课题。师: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卡罗纳。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大声地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读书要求一)
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呢?(学生汇报)(板书:老师、同学、“我”的母亲卡罗纳)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读懂了这么多内容,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的读课文。看看又会有什么收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
2、请你们再读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对待不幸的卡罗纳呢?(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读课文2-7自然段。
1、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段,并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的句段,划下来,在旁边写上受感动的原因。然后在4人小组里交流讨论。(出示读书要求二)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下面请同学来汇报一下,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灯片出示相关句子)
A、“我心里不由得泛起„„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2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2)再请一人朗读。
B、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3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男生朗读体会。
C、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孩子,你要坚强哟!”
是啊!老师像母亲一样爱他,安慰他,鼓励他.假如你是老师,你该怎样对卡罗纳说这些话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句话。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谭颖宁读)(学生评价)
谭颖宁的朗读中体现了对卡罗纳深深的爱,她确实是被感动了。请全班同学仿照她的语气读一读。
D、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师:放学了,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教室,奔向自己的母亲、奔向自己的家,而是围在卡罗纳的周围默默地看着他,这仅仅是默默地注视吗?不,这是默默的关怀,默默的疼爱。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理正流淌着浓浓的情,深深地爱。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卡罗纳说,把想说的说出来吧!
生:“别伤心,你要坚强。”“卡罗纳,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打开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同学们,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母亲,卡罗纳又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的老师、同学是这样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这庄重、严肃、热情言行中就包含着深深的爱。我们相信,卡罗纳一定回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快乐而坚强地生活着。
七、拓展延伸
1、《卡罗纳》这篇文章选自于《爱的教育》这本书,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了解这本书吧。
2、老师这儿打印了另外一篇选自于《爱的教育》中的文章《小抄写员》,请你们照刚才学习《卡罗纳》一课的方法读一读这个爱的故事。请看读书要求三:认真读读这个故事,你又感受到了哪一种爱呢?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读书要求三)
3、交流读后的感受。
4、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爱是什么吗?
八、总结下课
同学们,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爱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让我们拿出自己的情,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吟唱《爱的奉献》这首歌,让世界充满爱吧!
板书:
28* 卡罗纳
老师、同学、“我”的母亲
庄重严肃 热情爱
卡罗纳
第三篇: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22、《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一开课,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三、读法指导。“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并且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不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更在表达能力上得以提高。最后我把手抄报作为作业进行与课堂内容的整合,也是让学生对海洋有更深的理解。
22、《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在回忆大海的美丽和令人神往中,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大海的深处。教学中我两个方面着手:
一、展开想象,练说仿写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渗入了进去,“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让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展开想象,在说说中再次感受“宁静”的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
二、读读想想,感受奇特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展开学习: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②找找这段写了几种海底动物?画出它们的名称。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读读课文,填写表格。在读读,想想,画画,填
填中,学生对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
21、《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槐花图片,感受槐花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仍沉醉其中的时候,引领他们赏析如诗般美妙动人的语言文字。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体会槐花的特点:多、白、美、香。再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槐花的特点。如在教学槐花香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香的词语,并重点推敲“清香、醇香、浓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的浓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香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乡的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香。此时,我相信,教室里的学生也闻到了,整个空间都是香的啦!真应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
21、《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1、自主品味悟诗韵。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以“走进槐乡,你看
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
20、《恐龙》教学反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总起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展开学习活动。默读本段,想想:这一段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各有什么特点?仔细读文后,在课文插图上写出它们的名称。说说为什么给恐龙起这些名字。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既让学生复习了恐龙的名称和特点,又引导学生体会了恐龙的名字都是根据它的外形特点起的。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课文的说明方法。教学中,我选择了描写雷龙的句子,出示了这样一组句子:①雷龙是个庞然大物。②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充分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适时告诉学生说明方法,让他们去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引导。
第四篇:苏教板语文三下 第6单元 18、狼和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学习第一节
1、作为奖励,带大家到森林游玩,出示图片 A、美吗?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 B、找出书上的句子,给图片配音。(指导: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2、咦,鹿群在开心地玩耍时,为何还不时回头东张西望呢?用“因为„„所以„„”来回答(理解一下“下毒手”“提防”)
二、学习第二节,过度:凶残的狼总是吃掉可爱的小鹿、鹿妈妈,还有很多生了病跑不快的鹿,看着它们惨遭毒手,你是什么心情?
1、指名说说;
当地居民也恨透了鹿,他们恨得程度怎么样呢?谁来读第2小节。
2、读课文第二节。
A、狼被打死了,当地居民心里高兴吗? B、再读第二节
3、说说人们杀狼的目的
三、学习第三节
1、事情真的像居民们想的那样吗?可爱的小鹿们生活得非常幸福?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变化。用﹋画出森林的变化。用——画出鹿的变化。
2、交流反馈
(一)让我们先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森林有什么不同
1、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像看到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2)前后的森林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呢?
(3)葱绿的森林里有些什么呢?
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师:绿得一眼望不到边。再读(4)你能想象一下枯黄的森林是什么情景吗?
看图想象述说: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A、找出这句话里的一对反义词(“消退”“蔓延”)从这一对反义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B、出示图片,体会,(师渲染:曾经的绿叶婆娑,已是枯枝纵横;曾经的花草繁茂,只剩下枯草遍野;生机勃勃不见了,如今只是死气沉沉。)看到森林如今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指导读、齐读。
C、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生机勃勃。此时的森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死气沉沉)师:你能把这种情形读出来吗?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师:鹿太多了,已经超过了十万只!它们吃完了灌木就吃(生:吃小树)吃了小树又吃(生:吃嫩枝)吃完了嫩枝甚至去吃(生:树皮)吃完了树皮还会去吃? 生: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师:森林被严重破坏。
(二)让我们再来看看狼在被杀前后鹿的状况吧。
(1)生说,出示:狼被捕杀前(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如果这时候让你画上这八千只病鹿,那鹿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狼被捕杀后()的鹿在林间()
(躺在地上
奄奄一息
没有生机
没有一点力气,连站都站不起来。脸色瘦黄
很饿)
四、学习第四节:(过渡:狼被捕杀后,森林和森林里的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
1、自渎第4节;
2、出示带有“功臣”和“祸首”的两句话,交流:
(1)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功臣”?在文中指谁?为什么这么说? a指名2—3人,b师补充:狼吃鹿是生存的必须,使鹿的数量不会太多。同时,鹿为了逃命就要不停地奔跑,而“生命在于运动”,鹿也就更健康。狼在无形中保护了森林和鹿。所以说----(2)“祸首”本指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这里指谁?它引起了什么祸患?
四、返回第二节
1、出示第二节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看到这个场面,心情如何,还觉得高兴吗?。
2、指名读课文,引出第四小节
3、穿越时空隧道,你现在看到猎人们正举枪向狼射击,你会怎样劝他们呢?结合第4节说一说(现在老师就是那里的一位猎人)
4、但是时间不会倒流的,那现在怎么来挽救凯巴博森林呢? 出示相关资料。
五、拓展升华:
1、现在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还屡屡发生,列举其他事例;
2、每年都有近千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为了使悲剧不再重演,请你为保护地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3、总结:地球上的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大家是平等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构成了这个和谐的大自然,一旦人为地破坏这种平衡,就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而努力吧!
第五篇: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3、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概括寓意。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学习生字。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图:望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3、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3、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6、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7、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8、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
9、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10、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7、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8、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9、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
10、齐读这三句话。
11、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12、朗读总结: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13、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14、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讨论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 “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抄写字词。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课前准备:课件、杨桃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小组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四、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