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挫折教育教案
《阳光总在风雨后》主题班会教案
毛
新
英
七年级二班
高新区贤台乡中学
《阳光总在风雨后》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提高承受力,掌握正确方法。
2、引导学生形成自信、乐观、坚强的性格,树立信心,在遭遇挫折时,能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3、通过此次活动能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能力。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点明主题。
1、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主持人: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中把人生的磨难比作自然界的风雨,把战胜磨难取得的成就比作阳光和彩虹。风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在人生中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宣布:七(2)班挫折教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明确挫折的含义
主持人: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挫折’,谁能把自己理解的‘挫折’的含义说一说。
学生:挫折就是认真准备考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
“挫折就是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挫折就是生活中热心帮助别人,却换来嘲讽的目光。” 三:学名人,善待挫折
1、直接引导,正面对待 主持人:那么,挫折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就此消沉还是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呢? 学生表态
2、讲名人故事,学习精神
主持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名人,善待挫折。
其实,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上的传世佳作、千古名篇,有哪一篇不是作者历经重重困难在逆境中完成的;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又有哪一个不是经过逆境与挫折的磨练后才走向成功的?
请把自己搜集到的名人战胜挫折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19世纪初期,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出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曼顿„„”
“还有爱迪生,在失败五千多次后,发明出钨丝灯泡!”
“居里夫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
张海迪 身残志坚,成为世人学习楷模。
贝多芬 双耳失聪,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越王勾践面对惨痛失败,卧薪尝胆,吸取教训,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吴国。”
……
主持人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脚印都隐含着一个挫折,而这些脚印便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正如这些名人,他们的身心遭受了悲惨命运的折磨,他们与挫折进行顽强搏斗,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四、结合实际谈感受
主持人:生活的路总是坎坷不平的,我们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那就是我们的挫折。人们常说,敢于摔跤的孩子先学会走路!这么说来,从我们蹒跚学步开始,就与挫折相伴了!对呀!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曾经有过的挫折,你又是如何去做的?
五、名人名言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老师小结: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调味剂,它使我们走向成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这样做:(1)、增强自信、蔑视挫折——知道挫折的双重性,从战略上蔑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的困难羁绊。
(3)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多与家长、老师、同学谈心,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六:大家共同唱《真心英雄》,并且细细品味其中,寻找力量。七:总结
“孩子们,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虽然谁都期望一生中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但是或早或迟,或大或小,总难免会遇上各式各样的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其中的原因,解决它,把挫折带给我们的苦闷和焦虑化作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前进!让我们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做新的起点,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记住: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经历挫折,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可以促使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做生活中的强者,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自身心理承受力,以适应我们这个竞争的社会
第二篇:挫折教育教案
学院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关、三到”(关心到每一个师生的工作学习、关注到每一个师生的个性发展、关怀到每一个师生的家庭状态)“三进”(领导干部和辅导员进教室、食堂、宿舍)、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和“三全”育人的理念。跌倒了,爬起来——中专生耐挫折教育(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逆境是人生的必然,应坦然面对;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价值,调整应付挫折的心态;
3、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用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挫折。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访谈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也可从书本中寻找名人故事),倾听一段他们的难忘经历,重点记录别人遇挫折时的心态。
2、准备两三篇有关挑战挫折的资料,如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当作机会、取得成功的残疾人的事例等,制成小故事准备演示。
3、教师反思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经历,以备与学生交流。
4、准备有关的交响乐曲和歌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通俗歌曲《水手》。
5、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关于人生观的格言、短文、诗歌等。形式与方法:
1、始终播放交响乐曲:《命运交响曲》。
2、分小组围坐,讨论交流。
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连环画故事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曲折的,都会遇上无数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这是人生的必然经历。那么,当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困境、遭受挫折时,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还是积极面对、吸取教训、开始新的奋斗呢?这节班会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二、检查课外访谈情况,使学生认识到逆境是人生的必然,归纳遭遇挫折时的不同心态
1、小组范围交流访谈内容和体会。
2、每组派一个代表小结,谈谈人处于逆境时的心态。
3、老师总结要点: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名人、伟人、凡人同样如此。对此,我们的态度应是:“应知天地宽,何处风云动?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陈毅诗)。珍视每一种经历,认真去体验每一种经历,才会有丰富的生活。因而,我们不必因一时一地的困境而心灰意冷,我们要善于把挫折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一种考验,面对挫折不自责、不逃避、不沉沦,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借磨难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才是勇者的人生,才会画出辉煌的人生画卷。
三、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价值
1、故事演示:《坐轮椅的姑娘——自强不息的张海迪》
2、学生交流、讨论:张海迪是怎样由一个残疾人成长为“当代保尔”、成长为一个名医的?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3、老师小结: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知难而进,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借磨难激发自己的潜能,为自己蠃得了精彩的人生。
四、演示四个例子,学生展开议论: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技巧
1、情景聚焦:
例一:李某,高一(6)班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干部,受到师生的喜爱,谁知本学期班委会改选时,他却落选了,这突然的“失宠”使他难以接受,心里像打破了的“五味瓶”,情绪一落千丈,不愿讲活,不愿见人,并开始厌学。
心理透视:从小生活道路平坦,一旦自信心受挫,便产生极度的失落,用不正确和方法对待不顺意的事情,自暴自弃。
指点迷津: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善于积极转移,变通进取。
送你一句话: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勇敢的人。
例二:高三毕业生小吴高考失利后,留下一封信给家里人就离家出走了,信中说:“•••我失败了,我这辈子完了,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心理透视: 把失败夸大,产生消极联想 指点迷津: 学会正视失败,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
送你一句话:也许在你的生活中足够的阴云,才能幻化出绚烂的晚霞。例三:高一(2)班王某,初中时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上了高中后,她一直希望自己能保持学习领先的地位。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她却是班上倒数的第五名,这一打击使她感到空前的羞愧和失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心理透视:当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目标期望越高,所感受到的挫折也就越大。
指点迷津:调整期望值,不甘沉沦,勤奋进取 送你一句话:失败对于庸人来说是绊脚石,使你怯步不前;
失败对于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例四:一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某国际公司应聘。面试的董事长问:“请你陈述一下选择本公司的理由。”高材生阐述了他所了解的该公司在国际竞争中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以及自己适合在该公司工作的理由。董事长淡淡一笑,说:“你谈得很好,但很抱歉名额有限,你没有被录取。”高材生用非常平静的口气说:“没被录取,说明我的条件还不能满足贵公司的需要,我回去继续努力,下次我还到这里来应聘。”董事长开怀大笑,说:“我非常高兴地通知你,你被录取了。” 心理透视:高材生“高”就在高在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蠃得了董事长的重视:乐观积极、意志坚强、心态平和、笑傲挫折。
指点迷津: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下列品质:以自尊为本,以自爱为荣,以自强为律,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
送你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学生讨论、交流(心理透视、正确解决的办法)
4、教师小结:积极面对挫折的技巧:
(1)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如考试失败可进行归因分析)(2)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没有成功就算是失败吗?失败是成功之母)(3)不逃避也不必责怪自已;(如工作中失误受批评,不应总想着“怎么样才能不出错”,而应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4)寻求克服挫折、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制定改进某学科学习的具体措施)
(5)增强心理承受力;(如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
五、老师讲述自己学生时代面对挫折的事,由学生评价老师承受挫折的能力。
1、小组内交流:评价老师承受挫折的能力;可互相提问。
2、分发卡片给每一个同学,在卡片上写出自己认为是最精彩的人生格言,小组内互赠。
3、老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条色彩斑谰的人生道路,那是你们的过去,也是你们的将来。每一种颜色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用心去创造更加丰富的色彩,生命会因此而精彩。
六、分发复印资料:散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请一位同学朗读。
七、老师讲述《永不言败》的故事,以此故事作为结束。
八、布置作业:写一篇周记:“我的一次挫折”。
要求:请同学们写一次自己遭遇到的挫折,是怎样解决的?有一些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应学会一些详细的心理调节方法和艺术,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1、提高挫折适应能力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哀叹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总要碰到不如意或是失败,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有大有小而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得付出代价,而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遇到失败或是挫折并不可怕,要害的是你如何对待挫折,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首先正确熟悉挫折。挫折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所以,面对同样的挫折,有的人焦急不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有的人却心平气和、冷静应付、乐观进取。因此,要正确认识挫折,才能战胜挫折。应视挫折为正常,有正确的挫折认知方式,不能以以偏概全、夸大后果,还要看到挫折的积极效应。
其次,增强耐挫力。耐挫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又称容忍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承受的程度。耐挫力较强者,对挫折的反应往往较小、感受挫折的时间较短、挫折对他造成的消极影响小;而耐挫力较弱者,则轻易受挫折的不良影响,容易因挫折而一蹶不振。一个人耐挫力的大小,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认知方式、期望水平和心理防备机制等。
再次,提高挫折调节力。耐挫力只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挫折抵挡力,它主要起缓解压力、等待时机、保持心理行为正常状态的作用。而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则是对挫折直接进行调整、改变和排除,这种能力就是挫折调节力。其主要特征在于对挫折情境积极主动地适应,对心理矛盾自觉有效地调节,不断地协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使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和提高。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它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很好的掌握环境、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化解困境、夺取最后胜利。这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个性成熟、人格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
2、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
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挣脱精神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机制,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从而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内心平衡。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机制如升华、补偿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经常表现出一种自信、舒畅、进取的倾向,可以使人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有助于个体积极战胜挫折。消极机制(文饰、潜抑、否定、幻想、抵消等)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现实问题并未解决,只能使人逃避现实,或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中,过分使用还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称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本身不是病态的,但若运用不当或过分,会影响个人对四周社会环境的适应,成为变态的表现。而一个人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恰当与否,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如阿Q“儿子打老子”的防御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和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可能面临的严峻挫折情境,以求得心理平衡和自我完善,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从本质上讲,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被动的、暂时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它是在既定的挫折情境下,力图缓解
心理冲突,减少焦虑情绪,使人更好的接受挫折,而不是力图去改变引起心理冲突与焦虑的情境,从而战胜挫折,去夺取成功。因此,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同时增进心理健康。
3、养成快乐习惯,做个乐观者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如果自己健康、有成就、大家都喜欢你,自己就会快乐,其实,只有你保持快乐,才会更成功、更健康、更受人喜爱。不快乐的人总在等待快乐的到来,然而这种快乐多半会落空。我们并不是在解决某个问题、获得某种成功时才快乐,而应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不快乐,并不是你没有快乐的理由,而是你没养成快乐的习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快乐、感受快乐的心。
4、发掘自身潜能 【案例】最大的宝藏
沙特有一个位25岁的姑娘长得很美丽。可是她不明原因地“哑”了20年。多方医治无效。一天,媒人领来一个比她大25岁的丑老头子,姑娘的父亲逼她嫁给他,一急之下姑娘讲出了20年来第一句话:“我宁死也不嫁给他!”姑娘的哑症不治而愈。
中国《医部全录》记载:明朝年间,某地一姑娘得了一种怪病,打哈欠后两上肢再也放不下来了,家人只好请来郎中诊治。只见郎中看着病人说,治这病必须用艾叶炙肚脐下的丹田穴。说完,就动手去解姑娘的裙带,姑娘羞得忙用双手来护,不知不觉中两个上肢都放下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属于医学范畴的事。但这对人生不无启迪。一个人只要处于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然后给人以一个刺激,往往会激起人体内潜在的一种神秘力量,使原先的症状彻底解除。其实许多研究人类潜力的科学家都曾指出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处于休眠状态未曾探测开发。有部分专家甚至表示其实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五都尚未被用于生活、工作中。
人是极容易安于现状的我们的惰性是阻碍进步的最大障碍一旦走入这个死巷,就很少能够出来。有的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假如我们多给自己一次崭新的尝试多一点勇气多一些勇往直前的干劲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你不但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
5、学会人际交往和宽容 人是社会的人,交往是人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当一个人的交往需要没有得到满意时.就会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孤独、空虚、抑郁、自卑和恐惊等不良心理,严重的会在行动上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自暴自弃,或与外界冲突、对抗,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这种交往的需要更加强烈。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朋友在一起共同从事一项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活动,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可以集思广益、获得启迪,可使人变得轻松、痛快、效率倍增,可使生活丰富多彩。正如美国闻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只要能够创造真诚相处、互相理解和彼此尊重的气氛,就会出现奇迹。人人都可以由僵化变为灵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依靠变为自主,逐步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培根则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善于交往的人,常常是健康、快乐和成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自信心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而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又往往与自信心的不足有关。因此,在交往中保持自信心,学会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心只能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来建立,那他不仅没有真正的自信心,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也很容易动摇。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往往并非真正缺乏能力,而是因为对他人的评价太敏感、太在意。而是因为对他人的评价太敏感、太在意。他们常常被别人的评价所束缚,以至于不能清楚地思索、自如地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缩手缩脚。因此大学生应学会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培养起真正的自信。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心理健康的表现。宽容既表现为对他人的宽厚容忍、不斤斤计较,也表现为对自己的悦纳包涵,不过分苛求。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
6、适当的自我定位
自卑、自负、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盲目竞争都是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大学生要尽力避免。这样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又有利于心理健康。此外,不少大学新生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同一时间想做很多事情,仿佛同一时刻有许多事情压到自己头上,等着去处理、去完成。这是造成心理紧张、焦虑、烦恼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新生常常感到自己有许多东西要学,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内心焦虑不安。这是一种有害于心理健康的不良习惯。当我们面对一大堆的事情会感到紧张、忧虑和焦虑,这种感觉不是因为学习、工作引起的,而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造成的,其原因在于“我应当一下子把事情干完”的想法。事实上,我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如果我们不贪多求快,把自己的注重力集中在手头正在干的事情上,踏踏实实地一件一件地去干,就会感到轻松、充实,不再会有仓促和焦虑,而且可以把每一件事情干得更好。(角色放弃)
7、善于疏泄情绪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心理健康。而适度的疏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但要留意适度,否则既影响了自己,又损害了别人。【案例】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为生,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灵敏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足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课堂提问】野马的死亡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请2-3个学生回答)【案例评析】野马面对小小的挫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一味地暴怒、狂奔,结果导致了自己的死亡。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学会理性、乐观的看待,要学会适度宣泄,不要放纵自己的不良情绪,否则,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8、多一点幽默感
一个能以风趣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世的人,往往可以变不快乐为快乐,并且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幽默是对紧张空气的调剂。在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难堪时,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这是智慧的作法,也是心理修养较高的表现。大学生应努力实践。多听听相声。“你看很多人,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那就是不爱听相声的缘故。”——侯宝林。
9、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通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给自己灌输某种观念,并使它影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整作用,既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增强自信,激励自己。比如,进考场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别着急,看清题”、“我一定能考好”等来保持自己的情绪平稳;当才能不能得到发挥时,鼓励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以此来重塑自信。在自我放松练习中也可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摆脱烦恼、焦虑、愤怒,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总之,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是我们毕生的任务,只要我们有塑造心理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就一定能成为心理健康、生活快乐的人。
第三篇:如何应对挫折教育教案
如何应对挫折
目的:通过讲授,使官兵正确理解挫折的心理学含义,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掌握应对挫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经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使新兵正确对待连队生活中的各种挫折,顺利渡过新兵“第二适应期”。
时 间: 地 点: 授课人: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就像大海有潮涨潮落,人生也是由失败与成功、不幸与幸运交互堆叠而成的过程。尤其是在充满竞争和各种欲望的现代社会中,挫折更是不可避免。但是面对挫折,有的人镇定自若,坦然面对,有的人却惊慌失措、逃避放弃;有的人愈挫愈勇,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却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做到时过境迁、重新再来,有的人却耿耿于怀,难以忘却。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做到始终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意志,经受各种挫折的考验,在挫折中丰富自我,在挫折中完善自我,在挫折中战胜自我,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比如有人因入党未成、考学落榜而苦恼,有人因仕途坎坷而沮丧,有人因情场失意、夫妻反目而灰心,有人因升职晋级落空、评功评奖榜上无名而意冷,有的因误解而感到委屈,这时我们就说他受挫折了。
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挫折情境,指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如考核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等。这是造成挫折的情境因素;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这是个体的主观反应;挫折反应,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急、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例如,有的官兵总是怀疑周围的战友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会因此而形成与战友关系上的挫折感,产生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引发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既有突发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共同的,也有个别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部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生活于其中的官兵必然会感知到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并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官兵将承受较之其它行业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有的官兵家属下岗,担心自己今后的出路;有的无一技之长,担心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造成心理的矛盾冲突,引发挫折感和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上的困扰。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强烈的军地反差也对官兵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官兵以地方工作的同学、朋友作为“参照系”。比收入、比发展时,部分人就会感到工资低、待遇差,受到的限制多,“吃亏”心理严重。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官兵对荣誉和军人价值的认同感削弱,这些都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引发挫折感。
第二,职业特点。在远离人群的高山雪原、戈壁沙滩、深山哨所都有军人驻防,在洪水、烈火、地震、应急救援等危急关头军人也总是冲在前头。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军人所经历的引发心理挫折的外在因素远比一般人更多、强度更大。具体表现为:
危险性大。军事和应急救援等活动充满了危险性。在战时,每个军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战斗;在平时,军人要执行急难险重等任务。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军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应激状态,容易产生挫折感。
负荷过度。如高强度训练、连续作战、身负重物、睡眠不足等,不仅使军人的体力负荷过重,而且心理负荷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引发挫折感。
现实困扰。由于环境和角色的特殊,军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如干部、士官的职务晋升、转业安置、两地生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战士考学、入党、转改士官,新兵入营后的不适应,边防、海岛、高原、潜艇部队官兵的压抑感,院校学员毕业分配地域差异造成的心理落差,大龄官兵婚恋上的苦恼等问题,新兵入营后对环境的不熟悉等会导致官兵产生忧虑、困惑等心理问题和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第三,个体因素。由于受自身生理、心理的缺陷和个人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会使官兵在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条件。这是指个体生理上的先天不足、缺陷、疾病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对达成目标所带来的限制,容易使官兵产生挫折心理。如有的官兵在训练中由于视力、身高或身体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较弱,往往落在其他官兵后面,考核成绩不理想、训练成绩不合格。
自我评价。官兵的个人评价常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妄自菲薄,二是自命不凡。前者常对自己多有不满,孤独苦闷,缺乏自信,因此比常人更脆弱,挫折感的体验也更深、更持久。后者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目空一切,常去追求一些无法实现的目标,往往难以如愿以偿,产生心理落差和挫折感。个性心理。心理学家总结了容易引发挫折的七种个性因素: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情绪反应过度、行为偏执极端、意志品质不健全、人际交往恐惧、依赖性过强、性格过分内向。虽然这些个性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挫折,但却是加重挫折感和臆造挫折的温床。因为这类个体的内心世界比较脆弱,承受意外变故和困难的基础差,容易悲观失望,产生挫折感。
动机冲突。日常生活中,每个官兵都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并存的需要和动机不可能同时实现,而必须做出取舍,于是动机冲突便产生了。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双趋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双避冲突,“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如果这种矛盾处理不好,持续强度大、时间长,就可能引起挫折感。
自我评估与抱负水平过高。官兵自我评估和抱负水平过高,容易产生一些按自己目前条件与实际能力根本无法实现的需要与目标。因而即使再努力,需要也难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的存在,往往使官兵怨天尤人,一味埋怨别人或客观条件,而不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
三、应对挫折的方法与途径
人们习惯于成败论人,而成与败的真正分水岭,在于能否在挫折与不幸的心理困境中自救。著名心理学家特罗茜·罗尔在谈到人们陷人“心理困境”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筑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善于自救者,即使在生活的泥沼中也可以趟出一条平坦的路,由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拥有健康的身心,赢得幸福的人生,取得事业的成功。面对种种挫折,官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首先,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受到挫折后,在不同程度上人都会有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如对人对物进行攻击或损害,破罐子破摔、消沉、堕落等,都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因此,我们应当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无不经历挫折与失败。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名著名文学艺术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挫折具有两重性。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从而成熟起来。挫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境遇而奋斗;它能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挖掘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面临的问题能有更醒、更深刻的认识,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因此,面对挫折,我们可以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例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他人,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许多东西。
其次,不断磨练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苏东坡说:“古今成大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经得起磨练,才能在困难挫折和意外打击面前不灰心、不泄气、不悲观,并不屈不挠地和逆境做斗争。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具有吃大苦、耐大劳、战胜任何逆境和挫折的意志品质。而我们有些战士,刚入伍还充满新鲜的神圣感,时间一长就觉得站岗放哨平凡乏味;一开始雄心勃勃,几天训练下来就叫苦连天;有的一开始还信心十足,想当“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遇到几次困难就悲观泄气;有的官兵因失恋、考军校落榜、提干人党未能如愿等挫折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甚至精神崩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敢面对和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要想在军营有所作为,青年官兵必须注意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到进步受阻不失意,始终保持进取向上的心态;荣誉失去不彷徨,始终保持坦然面对的心态;愿望落空不悲观,始终保持努力拼搏的心态;受到批评不沮丧,始终保持主动反思的心态。这样才能够面对困难挫折不屈不挠,锐意进取;面对各种压力宁折不弯,勇往直前;面对人生波折勇于挑战,自强不息。
再次,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个体受挫后,由于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常常对自己和他人采取否定性态度和对抗性行为,把自己闭锁在孤立无援的生活空间。这是非常有害的。积极的做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社会支持,消除或减轻挫折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增强挫折承受力。有益于个体战胜挫折的社会支持结构主要包括:家庭、朋友、社会、事业、娱乐。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最大的来源是配偶、父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朋友的安抚、理解和同情,有助于受挫者控制激动的情绪,满足被爱的需要。朋友的点拨和建议有助于受挫者正视现实,最大限度消除不合理想法,理性处理创伤事件;工作单位、上级领导作为事业形成的社会支持结构,对个体应对困难和挫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扩大社会信息交流,对培养良性情绪、抵御挫折有积极的心理意义。
官兵远离家庭和父母亲人,并且大多数青年官兵还没有结婚,过着部队的集体生活。因此,融洽的战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良好的集体氛围,是军人获得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战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干部要爱护战士,战士要支持、协助干部工作,官兵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大家庭,这是抵抗挫折的强大精神支柱。
最后,修定和调整奋斗目标。遭受到挫折之后,是否就放弃原来的目标呢?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如果经过分析以后,觉得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合理的,那就应该坚持。但在很多遭受到挫折的事件里,目标定得不恰当是非常普遍的原因,而且常常是定得太高的缘故。目标定得高,可以激发官兵的潜能,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但是却常常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折感。因此,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确立适宜的奋斗目标是官兵消除或避免挫折感的重要方面。
官兵在确立目标时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目标的确立,要考虑自身的条件。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在文化程度、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身体素质、军事技能等方面的现实基础。如果总是一厢情愿,好高骛远,盲目追随别人或社会时尚,不但不会获得成功,还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其次,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客观现实条件。作为军人,必须把个人的追求同部队建设需要结合起来,把事业的成功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追求未来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只有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够实现理想,建功立业。
孙中山先生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新时期的军人更应以此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在战胜挫折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与坚强。
思考题:
1、联系个人的成长经历,分析挫折对个人的成长进步有哪些积极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青年官兵常遇到的挫折有哪些?如何有效应对?
第四篇:挫折教育
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
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
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3只。这是什么原因呢?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呀„„
后来,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结果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也是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是这样解释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宝贝,作为父母,他们都不希望学生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父母不可能一辈子替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生活在温室里。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爱往往导致了我们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其实,不只是中小学生不能承受挫折,就是有“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个中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到一边,说:“宝贝,有没有烫到手?”有些父母甚至会说:“都怪这杯子,这么滑,让宝宝抓不住,妈妈把这杯子扔掉,宝宝不哭!”于是,中国的孩子不哭了。一个美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不会跑过去抱孩子,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过来,先到厨房拿块海绵,我们一起把牛奶擦干净好吗?”然后,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奶,还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
结果是,美国的孩子总是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而中国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多会消极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责任推给父母,遇到重大的挫折时,六神无主,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
从表面看来,中国的父母似乎帮助学生解决了困难。其实,当学生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这个困难仍然会出现。因为,父母的全方位保护和包办代替给学生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即能力的残疾、心理的残疾。这样的学生由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中,尽情享受着父母的照顾,所以当困难来临时,只会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不敢独自去面对。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让父母替我们遮风挡雨,不如让我们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学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吃点苦”。当然,挫折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吃点苦,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起一种耐挫折能力。挫折教育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信心、情绪及意志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只有认识到挫折教育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生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第五篇:浅谈挫折教育
浅谈挫折教育
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的生命历程难免风风雨雨、坎坷不平。挫折是高中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均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挫折,它影响着高中生的社会化进程身心的健康。挫折既会给高中生以打击,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高中生奋进、成熟,从中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培养高中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将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高中生的成才。
一、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听爱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是别的方式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者怨天尤人 8.从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高中生所遇挫折表现于下几种
(一)学业
表现在入学初期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上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考试成绩与期望之间的差距等,使高中生在学业征途中遇到的挫折。
(二)现实
面对革新开放的深入,生活方式的变更、价值观的冲突和经济压力高考,使得成长高中生一时无所适从。
(三)人际
高中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处理的策略等的差异,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缺乏知心朋友的情况,甚至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从此精神忧郁,心情烦躁,无心学习,困扰身心健康。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一)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抗挫折能力下降
现在的高中生大都00后一代。现在物质条件优越了,不想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家长的要求是,只要安心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正是家长的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一切事务,才使得这一代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另一,时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学生时刻面临失败和挫折的压力。,这些学生在遇到避开的挫折时不知所措,只能被动的承受。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类似的新闻报道:某某学生因其母亲责备他没有按时回家,就选择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又有学生只因老师收缴了手机就选择自杀。明明只是一些小事却对这些学生是致命的打击以致做出极端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逆境,没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二)学校对学生按优等成绩的分班及过于强调成绩的压力
在工作中,遇到过数例学生在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始厌学甚至想退学,家长和老师怎么劝都不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从小学到中学学习都很优秀,中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期望的学校或班级,这样的事情对一些挫折承受力很差的学生打击很大。从此就会一蹶不振,离学习这条道路越来越远。而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智育方面,学生没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必要的心理辅导,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我尤其记得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班时我班上分来了一批实验班下调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情绪非常明显,失望沮丧不甘心,抱怨班上的任课老师教学能力不行,抱怨班主任的管理不到位,甚至有学生公然违反课堂纪律表达不满。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和调整才得以稳定情绪。
(三)个体因素
一是人格因素,性格开朗、个性完善、意志坚强的人比消沉抑郁、内向自闭的人更能应对挫折;二是自我认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的高中生面临挫折时客观正确地看待挫折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化解挫折并将挫折转化为动力;而自我认知消极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走极端,陷入管状思维中;三是心理预期,个体对自我的心理预期越高,遭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弱;优秀的学生很难接受平凡的现实,;反之,对高中生活预期合理的学生面临挫折心理相容度会更高些。我班上在分班之初曾有两名万里班的学生下调到我班上,李某和涂某。进班级第一天我就关注到了这两人。李某把他的座位放在教室的正中间,很快就跟周边8个男生混熟了。而涂某则选择了讲台边的单人座位,不和任何人说话。很快我就发现他们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同,李某会积极参与课堂,甚至会在回答问题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而涂某几乎不会抬头看黑板,专心写自己的作业。第一次月考,李某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而涂某是第15名。我赶紧约谈了涂某并更换了他的座位。一个星期后涂某周围的几名学生跑来我这里抱怨,女生说涂某对她言语攻击,说她蠢,还不准她早读课大声读书,说是影响他思考。男生说涂某从不参与小组活动,还不配合交作业。我先约谈了他的父亲,了解了他的成长环境。涂某的家境比较优越,除了学习其他从不用操心,从小到大成绩也很好,可以说一帆风顺,而父母和他本人的期望值都很高。随后我又和他本人交流了三次,可以说我每次都败下阵来。无论我怎样跟他分析现状,怎样引导到正确认识自己,他都是一个态度,我有我的想法,你无法动摇我。第二次月考后他的成绩又退到20名之后,这时他的父亲找到我说要给他转学,说这孩子在这样下去怕会想不开。最后,他转学走了。另一位李某则一直在我班,基本是前5名,他本人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还担任了生物科代表。上述案例中两个学生之所以会有这么的差别主要源于自己对高中生涯的期望值不同。我记得涂某曾说过,我是一块金子,不应该被掩埋在沙漠中,我在等待发现我的人,可是为什么他们明明看到了却把我遗忘了?
四、高中生自身如何切实提高应挫能力
生活的经验告诉,要成就大业的人,先痛苦、磨难、挫折,才能;反之,那些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怨天尤人,整天被焦虑忧伤的阴影所笼罩而自拔,前怕狼后怕虎,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路的人注定只能一无所成,忍受挫折的打击,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既是高中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标志,高中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正确认识挫折,浅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所制约的感情,提高浅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学习,生活中方向明确,专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健康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优化高中生的接受信息的内容、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消除其认知结构异常现象,推动认知结构各要素间关系协调发展,避开情绪大起大落两极性波动,并能协调高中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使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在这方面学校尤以班主任的作用重要,学校可以规范学生接受的信息,创造适合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班主任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方式思考和反应。
再次,要学会消除心理压力。高中生应学会修正认知观、放松身心、转移视线、倾吐苦恼等策略,消除心理压力。
五、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老师及班主任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①、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②、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③、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④、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4)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学生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人难受,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谁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学生尤为重要。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