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几何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5.过程与方法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争执?(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2.新课学习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2)猜一猜,看一看
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个物体都是圆?(猜一物体)ⅱ.什么物体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正方形?若是长方形呢?(各猜一物体)ⅲ.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请说出下面三幅图是分别从哪个方向看
第二篇: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4.1.1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2、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新的课改理论,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过程,环环相扣,互为联系,突出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翁的根本地位,体现新教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为此,我安排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采用学生抢答、分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在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后就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PPT制作成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这种整合,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高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观察到的现象、交流研究结果。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策略: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确定好记录人和中心发言人。
六、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直观感知,获得新知;3.合作交流,归纳总结;4.运用新知,深化认识;5.课堂小结,反思提高;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边长为4米的正方体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设计意图:这个引例,有意设置悬念,引起好奇。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的关系)第二环节:直观感知,获得新知。多媒体展示影片
思考:你能想象出这些平面图形折叠后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吗?
引导学生概括出: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沿着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感受或认识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关系。巩固练习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活动一:动手操作:将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能得到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 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
学生按照四人一小组,推举出一位发言人。各小组合作实验,将正方体按各种方式展开,将得到的平面图画在展板上。
教师抽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展示本组探索结果并讲解探索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多种平面展开图。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11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得到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层可任意; “三个二”成阶梯, “二个三”“日”相连; 异层定有“日”,整体没有“凹”和“田”。
试着做做。:让学生大胆想像,并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浏览专题网站,进行类比。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正方体展开图11种类型加深印象。第四环节:运用新知,深化认识:
(1)看谁眼睛亮。体现学与致用,感受解决问题快乐。
如图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要求折成立方体后,使得6在前,右面是2,哪个面在上? 本环节采用学生抢答,鼓励学生在思考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相对面的?给学生小组讨论时间,由小组发言人归纳相对面的位置特点:
(2)考考你。知识难度加大,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就会成功。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最后又回到课堂引例,前后呼应。巩固、提高、拓展使学生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反思提高。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1.独自完成:教材习题2、3题 2.选做题:专题网站补充习题。
设计意图:基础性作业和拓展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过程,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环环相扣,互为联系,突出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翁的根本地位,体现新教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观察到的现象,交流研究结果。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项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童谣《数青蛙》。
设计意图:播放生动、形象的视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用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设计意图: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体会式子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或一个也是单项式,如,m、-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3)πr2(4)-5ab2(5)x+1(6)-xy2(7)–0.85。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利用变式练习和反例练习,抓住单项式概念的主要特征和判断易出错处,加强认识。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单项式-5a3b2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概念并板书。
通过练习,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④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设计意图:注意事项的总结,给学生以学法上的指导,避免出错误。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4.例题1:(见课件)
设计意图: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概念。
5、游戏:
规则:任意一名女同学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任意一名男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男女同学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且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例2(见课件)
设计意图:拓广学生的知识面,把单项式的次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综合能力。一名学生板演,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书写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体会用单项式表示数量的意义,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认知习惯。
四、达标检测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效果,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复习、巩固本节的知识,培养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为近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难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图画,并回答问题,“大象和两只小狗分别距离原点多远?”利用图画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入主题的重要环节。,0,-7.8。
(学生充分思考后,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每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三个负数和零,然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相互出题、答题)
4.通过上面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老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可引导学生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活动目的:学生根据情境感知,初步认知绝对值,并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求解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学生举例思考,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得到它们的关系。学生从“特殊——一般”分类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并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内在涵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方法,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同桌之间举例,效果良好,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活动内容:
例2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2)和-2.7。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究不同解法,并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随堂练习: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个,分别是。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4,那么这个数等于。4.用&、<、=号填空 │-5│0,│+3│0, │+8││-8│,│-5││-8│.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求它们的绝对值:,6,-3,;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2)
(3)(4)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实际效果:通过以上题组训练,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绝对值的内涵与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活动内容:总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老师可先鼓励学生描述出自己的认识与收获,然后再作进一步归纳总结。)反思: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有几种?请举例说明。
拓展:1.字母a表示一个数,-a表示什么?-a一定是负数吗? 2.已知:,求2x+3y的值。
活动目的:通过对绝对值定义,代数意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完全的理解知识点。并明确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在反思与拓展中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经一步升华。 实际效果:学生能够互相点评,共同归纳,并做进一步反思与拓展,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强化了协作精神,同时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题:
习题2.3,知识技能第2,3,4题. 选做题: 若则a0;若则a0.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个三只动物离原点距离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安排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给同学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另外,在整节课中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获得新知识,锻炼了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移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4平移教学设计
五星乡一中 王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图案等活动,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及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思想的变换,增强审美意识。
●重点:平移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探索平移的性质。
●教学准备:半透明纸 , 画图工具。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观看动画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动画,思考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活动1:学生讨论)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27-29,完成以下问题(1)上面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面这些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你能否想象出是怎样绘制的?(3)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平移例子。
(4)什么样的变化才算平移?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如: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回答下面问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归纳
(活动3:分组讨论)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简单归纳为两点:1。平移的方向.2..平移的距离
1、例1(1)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b经过平移得到?如何进行平移?
AacbdBCP
(2)如图,在网格中有△ABC,将点A平移到点P,画出△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将点A向___平移__格,再向__平移__格,得点P;②点B,C与点A平移的一样,得到B C;
′
′③连接
得到 △ABC平移后的三角形
.2、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分析:平移的方向是A A′,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 A′.解:(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上右图,连接A A′,过点B作A 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 A A′,则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并进一步得到平移后的 三角形A′B′C′。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位置、大小和形状
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A平行
B 相等
C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4、教材第33页: 2,4.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六、课堂小结、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厚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外线段平行且相等。
3、决定平移的条件;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4、平移的基本性质。
七、作业
教科书习题5.4 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