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我叙述视角,倾听人物心声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6.1
把握叙述视角, 倾听人物心声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思路吴含荃 钟峰华《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这种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 写出整个贾府的布局和气派;第二,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 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 介绍宝黛的第一次相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 《林黛玉进贾府》运用了三种叙事手法: 第一, “移步换形”。就是读者随着林黛玉一步一步走进贾府, 不断地发现新奇的人物、场景,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非常自然, 凸现了故事“动态性”和“现场感”。第二, 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即从林黛玉视角写人写事写环境)———这是本文最突出的叙事特点。第三, “不写之写”。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闹喧哗的贾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东西, 听到了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 但同时, 主人公林黛玉的性情容貌也在叙述过程中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这种写法我国古代文论中叫“不写之写”。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 以往的教学设计, 可归纳为这么几种:一 是“出场对比型”, 主要抓住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加以比较来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描写艺术型”, 主要抓住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来揭示贾府的奢华, 人物的性格, 并品味作者精彩的描写艺术。三是“音乐欣赏、诗词品读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插曲主题曲, 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供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判词,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应该说, 这些设计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总的来说,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抓住文本的某个方面, 有脱离文本肢解文本之嫌。二是不能真正领略课文通过林黛玉为叙述视角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 我认为, 本文的学习有必要找寻一个新的教学突破口, 即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看”和“听”,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切入点, 我们不但可以领略课文在 “人物有限叙述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 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 收到“一石三鸟”、“以一驭十”之功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 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其中1是教学重点, 2是教学难点。
确定1是重点, 是因为教材的“单元提示”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也就是说,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欣赏小说。而具体的文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因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读法。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篇具有鲜明叙述特点的课文, 教师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欣赏什么呢? 当然是欣赏这篇小说最大的叙事特点———“随黛玉的行踪, 借玉的视角观察贾府, 聆听人物心声”的表达效果。
确定2为难点, 出自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考虑到人物性格本身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因而我们在把握人物形象时, 需要倾听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6.1
文本来体会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 有时还要借助某种生活还原以达到发现艺术与生活差距的目的, 更好地多角度地透视人物性格。二是考虑到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把握贾府的众人形象可能不太难, 但是学生难于发现在林黛玉观察贾府人物场景的同时凸显了林黛玉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见, 听出他人之所不能听,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反观林黛玉独特的身份立场、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用这种方法来欣赏小说的叙事艺术, 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能够更好地接近小说艺术的本质内涵。而这, 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视角, 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能会受到以往欣赏小说的惯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干扰, 因而我把这一点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一理二看三听”的思路,紧紧抓住“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教学。
1.导入课题。师: 有人说, “开谈不讲《红楼梦》, 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 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听说过《红楼梦》或读过?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 一点即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参与。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 ①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②让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同学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③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 凸现学生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 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 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 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板书课题)在学习前一篇课文《项链》的时候, 我们看到作者仿佛是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通过作者的叙述, 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这一个知识点, 我们上《项链》的时
候已经掌握了。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如何叙述的呢?还是采用作者的“全知视角”吗?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 在教《项链》时, 已向学生介绍过关于叙事视角的知识。这里通过将《林黛玉进贾府》与《项链》的叙事角度进行对比, 一是承上启下, 自然过渡, 引出教学主题, 二是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
2.明确视角, 理清行踪。
师: 请结合“正定荣国府的示意图”, 简要说说林黛玉去了哪几处, 见了哪些人? 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二读课文)
老师巡视并根据学生的回答
形成如下板书: 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扬州———金陵贾府 贾母处(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设计意图: ①明确本文叙述的独特之处, 形成新的关注点。②整体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6.1
知,以线串珠, 化繁为简。让学生学会抓过渡句理清思路的方法,“读短小说”。③借助板书, 让学生体会小说“移步换形”的叙事特点。)
3.品“看”和“听”。师: 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的行踪, 重入荣国府。但是, 这次要求大家睁大你的眼睛, 想一想, 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看出了什么?针对林黛玉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
下面请大家细心品读, “慢慢欣赏”。(学生聚焦于“看”, 三读课文)
(补充说明: 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利用较多的时间, 紧紧抓住“看”(谁看, 看到什么, 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 看与被看)加以定点爆破、深入赏析, 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
重点品读完“看”后, 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要求学生按照“听”(谁听, 听见什么, 听出什么, 读者听出什么)的方法自己品读课文, 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 一般人读《林黛玉进贾府》只停留
在了解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是非常浅表的阅读。实际上, 小说中存在复杂的“看/被看”的关系。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解开这个“看/被看”关节的, 还是“林黛玉的视角”。)
4.解读采用 “林黛玉叙述视角”之意义。
师: 通过文本细读, 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可谓“写人写景高人一筹, 绘声绘色入骨三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探讨: 作者为什么采用“林黛玉视角”而不像《项链》那样采用“全知视角”? 如果我们给课文换一种叙述视角, 结果会怎样呢?
(补充说明: 在这一环节, 学生的深入讨论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 “刘姥姥进大观园”和“冷子兴言说荣国府”两个互文本, 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体悟“林黛玉视角”的无可替代性。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任选一个片断,改为“全知视角”或“刘姥姥”的视角来叙事, 比较一下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 “全知
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这两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的, 必须服务于特定的叙述需要。选择这样而不选择那样的“叙述视角”主要受制于你想表达什么? 想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对两种叙述视角的掌握就更深入了。)
5.布置作业。要求课外阅读《红楼梦》, 任选片段, 归纳出几种叙述视角, 并利用叙事视角的知识来鉴赏人物形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索有关《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如下书籍: 刘心武的《红楼三钗之谜》, 王蒙的《红楼启示录》, 叶朗的《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 周汝昌的《曹雪芹小传》、《红楼小讲》,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三、教学反思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 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里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 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我们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2006.1
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识。它教给学生如何读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 不说。
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吴含荃 系浙江温州“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五中教师;钟峰华 系浙江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小说的方法, 才能实现叶生)
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小说教学的这两个目的, 都需要“知识”的支持。过去, 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过多的知识教学, 这种主张在“知识陈旧”的情况下是对的, 但语文教学本身并非不需要知识, 恰好相反, 我们的许多教学目的, 都需要通过知识教学这个载体, 以知识教学为渠道来实现。我们不需要陈旧的知识, 但我们却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这新旧之别就在于, 旧知识是客观陈述教学对象的特征, 知识学习就成为一个带领学生走向客体、认识客体对象的过程;新知识是从学生出发, 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 帮助学生“的知识。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或者叫“实践性知识”, 反正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 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在小说教学中, “叙事视角”知识, 就是这样的知
第二篇:倾听心声
倾听心声
凤凰选百木,非梧桐而不栖,是因为梧桐可以倾听他的心声,明白他的志向;伯牙鼓琴,子期识之,是因子期能倾听出琴音中伯牙的心声,从此奏出高山流水的绝唱;暗香微动,寒梅映雪,只因冰雪才能倾听出梅花的心声。
倾听心声,领略高傲而尊贵的灵魂内涵;倾听心声,理解发自肺腑的呐喊与抗争;倾听心声,击中情感的心弦,奏出响彻天地的华美乐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张奏折,记载了臣下对主上的无限忠心;一次贬黜,传递出历史对栋梁的无尽依托;一人瘦马,形单影只走向海角天涯渲透出无穷落寞;一片韩山,擎托着立业立言的儒家道德。忠心为主,直言上谏,而主上不肯倾听他的心声,感情上的亲疏,一道圣旨,将他放逐。迢迢万里,家在何方,迁到潮州,驱除鳄鱼,兴修水利,释放奴婢,兴办教育,八个月,四件事,那里倾听出他的心声,山河易姓,一片山水尽信韩。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轻轻一抹,便破灭了柳永多年的梦想,他终于明白,金碧辉煌的庙堂不是承载他的天堂;笏板满床的景象只不过是旁人争春的假想。他义无反顾地转身,寻找可以倾听他心声的地方,终于,在瓦肆勾栏,在井水旁,在歌姬的红账旁,撑起了无冕王的天空。他握住生花的妙笔,指向生命的航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执手相看泪眼;话别丹青屏障,红尘深处的土壤,孕育出柳词的芬芳,倾听他的心声,听出过无奈,听出过彷徨,同样听出过无与伦比的辉煌。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天上人间诸景的大观园中,这玉一样的人儿眼中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曹公心目中最美的天使,曹公倾听出她的心声,不惜安排千栏湘竹植根于潇湘馆,泣时,安排花虫草木为之悲;爱时,安排一似傻似狂的宝玉为之携手。她在大观园中,处处留心,伤春葬花,然而,除了宝玉竟无一人肯倾听出她的心声,当她香消玉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用最柔弱的方式捍卫了最强悍的尊严。倾听心声,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可以理解发自肺腑的呐喊与抗争,倾听心声,可以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第三篇:如何倾听员工心声
如何倾听员工心声
【咨询热线】0769-38995866***
【联 系 人】阿 红
【邮箱】addaxh@126.com
【网络链接】http://
【课程目的】: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寻求有意义的答案。
员工调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企业确认组织目标和现行政策之间的差距,还能帮助提高员工保留率,促进生产力、客户服务水平和员工士气的上升。它还有助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它来缩小管理偏差。
本课程的目的围绕着:指导企业如何正确进行员工调查,并重点和大家一起探讨倾听员工心声的最关键问题——设计合适的问题。
【课程大纲】:
第一章:倾听员工从“心”开始
第一节 公司是否真的愿意倾听来自本公司员工的心声是问题的关键。
——和倾听客户、股东、商业媒体和金融分析家„„的心声一样,倾听和分享员工的心声同样是企业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径之一
——倾听员工的心声的领域包括:商业道德、价值观、员工敬业度、员工关系、管理层工作效率及战略愿景等。
——在过去的进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员工调查是企业倾听员工心声的最主要的途径,虽然员工调查形式各异,但它已成为公司的一个“必修课程”了。它主要关注的是了解员工的真正想法,然后制定相应的公司政策,并正确地贯彻执行。
第二节 倾听员工心声——管理层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
如果运用得当,员工调查有利于:
企业确认组织目标和现行政策之间的差距;
同时能帮助企业提高员工保留率;
减少旷工率;
并促进生产力;
客户服务水平和员工士气的上升;
有助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节 改变观念,求实创新
人力资源结构和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
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应现在的形势。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动是打破管理僵持局面的唯一途径。
由过去的“命令式”、“灌输型”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沟通式”、“引导
型”。
所有的变革从管理者由“发布者”向“倾听者”的转变开始
第二章结合组织目标 开展员工调查
第一节 倾听员工心声不是一个简单的满足员工意愿的行动——“应该把员工满意度与
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企业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单独满足任何一方都是不健全的——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是最终的目的——脱离组织目标单独的探析员工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没有意义的——员工声音的倾听应关注那些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的问题包括:
员工士气
奖惩制度
福利待遇
职业生涯规划
„„
第二节 倾听员工的心声的关键——问题的设计:一切始于提出合适的问题。
——古语有说:垃圾进,垃圾出。
——“如果问题设计不当,过于含糊或过于细化,调查都不可能取得有意义的数据,”
例如:公司在调查问卷中罗列了很多声明,让员工选择是认同它还是
否认它。
“我很少考虑换家公司工作”, “我很愿意推荐朋友或家人来公司任职”, “我为能在伊顿工作而感到骄傲”„„。
——最好的员工调查不只将注意力局限于发现某个问题,或进行某项革新
上,还应致力于挖掘令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的深层次的原因。
例如:“员工也许会对工资不满意,但可能不是由于实际的工资水平所
致,而另有其他原因,”;“或许是人力资源部没有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没向员工说明公司的薪资水平是很有竞争力的。”
第三章 有效利用信息,开启机会之门
收集信息的有效利用,本身就是对员工调查的一种最好的激励
——随着调查技术的日臻完善,分析和报告体系也得到相应的完善。
——必要时可以考虑由专门的分析机构来处理数据。
——将分析的结果分门别类
比如:IT部会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对电脑和技术持什么态度,人力
资源部可以知道员工对薪资福 利政策有何意见。
第四章 管理者个人的倾听技巧
第一节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可获取重要的信息
倾听可掩盖自身弱点
善听才能善言
倾听能激发对方谈话欲
倾听能发现说服对方的关键
倾听可使你获得友谊和信任
第二节 管理者倾听的障碍
用心不专
急于发言
心理定势
厌倦
消极的身体语言
第三节 如何克服倾听者的障碍
——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沟通失误:
尽早先列出你要解决的问题。
在会谈接近尾声时,与对方核实一下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尤其是关于下一
步该怎么做的安排。
对话结束后,记下关键要点,尤其是与最后期限或工作评价有关的内容 ——克服误解障碍,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不要自作主张地将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最好与信息发出者核对一下,看看指令有无道理。
消除成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客观地理解信息。
考虑对方的背景和经历。
简要附属一下他的内容,让对方有机会更正你理解错误之处。
第四节倾听中的反馈
努力树立自己的可信度
把握适宜的反馈时机
注意传达反馈的方式
第五节 反馈的障碍源
命令,威胁
劝诫,批评
审问
将问题缩小
建议
第六节 如何提高倾听的效果
——投入
排除干扰
集中精力
采取开放式姿势
积极预期
——理解
听清全部信息,不要听到一半就心不在焉,更不要匆忙下结论。 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加以回顾。
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
克服习惯性思维。
结合视觉辅助手段。
倾听”对方的身体语言。(僵硬型、厌烦型、焦虑型、兴奋型、欺骗型、高傲型表情)
——记忆
重复听到的信息
认清说话的模式
采用某些记忆法
第五章管理者倾听员工心声的利器——利用各种形式的会议
第一节有效利用会议
你需要开会吗
明确会议的目的 非正式会议和正式会议
革新中的交流方式革
不要离题
第二节成为优秀的会议引导者
主持会议 研究出席者 掌握会议节奏 控制会议 维持秩序 结束会议
第四篇:祝福叙述视角探究[模版]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高一语文组
彭芬
我
——《祝福》叙述视角探究
【教学目标】
明确小说的叙述视角,探究小说叙述者身份的意义,理解第一人叙述视角的作用。
学习分析小说叙事视角的方法。
学习鲁迅先生的自觉自省,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探究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理解第一人叙述视角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先生的祝福有两个故事,一个是祥林嫂的故事,一个是我的故事。前面的课我们研究了祥林嫂的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研究我的故事。
二、自主质疑
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每个同学提一个关于叙述者我的问题,好,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谁先来,示意一下就可以。为什么有魂灵又说说不清? 我懒散舒适?
无论如何明天要走,什么原因? 搪塞祥林嫂,疑虑是什么? 鲁四老爷是讲理学的,读过书的,祥很多不安,我为什么要惴惴不安林嫂为什么来问我?
三、设置话题
这只是部分同学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课就建立在大家的问题上。小说都是虚构的,小说以叙述来塑造人物、创造世界。有一个问题需要探索,作者选择谁来叙述,什么时候叙述,从什么角度来讲,又隐藏了什么。那今天我们就以为什么要以我为叙述者来作为我们的中心话题。(我也是一个人物形象而不是鲁迅本人。我是祥林嫂悲剧的旁观者、见证者。)板书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将它拆分成两个问题。
1、不以我为叙述者行不行?
2、以我为叙述者有什么好处
四、合作探究
(一)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以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来做叙述者怎么样?请大家用人物替代法来试一试。预设:A鲁四老爷
与祥林嫂是主人与奴仆的关系,不能客观叙述,带有感情色彩
文中有三次皱眉,两次“可恶”“然而”,他迂腐保守顽固,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维护封建制度和礼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默许的。以他为叙述者不能揭示祥林嫂悲剧根源。相应文本依据:
1-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大骂其新党。所骂的还是康有为。2-只见一堆……《四书衬》 20四叔皱了皱眉
37-四书一知道,就皱一皱眉 46-可恶,然而 49-可恶 52-然而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高一语文组
彭芬
71-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
如果以鲁四老爷为叙述者的话,在祥林嫂婆婆抢她之前,是安分耐劳的人呢,是做稳了奴隶的人,之后鲁四老爷有过一句话,“可见是一个谬种”。后期,鲁四老爷和四婶认为她是谬种,她便是个奴隶都做不稳的人。B祥林嫂
会如同讲述阿毛的故事一般,“我真傻,真的”,除了说说自己悲苦的命运就是哭,如同反复咀嚼的渣滓。就不会有这个故事,祥林嫂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悲剧命运在哪里
相应文本依据: 68、78、81-“我真傻,真的”
84-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89-唉唉,我真傻 C柳妈
可能前段认为祥林嫂和自己同等地位,后段觉得是低自己一等的,是嫁过2个男人的。她其实和祥林嫂一样是受封建礼教思想和封建迷信毒害的农村劳动妇女,自是不能读懂这一出悲剧。相应文本依据:
99-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101-给千人踏,万人跨
我们用了三个人物来替代,我们清晰地感觉到这些人物都不能做文章的叙述者。因为鲁镇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祥林嫂的不幸。祥林嫂本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悲剧就落在她的身上。D全知视角
(回忆林黛玉进贾府,叙述者是一个全知全能掌握一切人物命运的全能叙述者,祝福用这个行不行?)
全能叙述者没有感情,我有一定的思想在里面。
我跟祥林嫂有过接触,如果用第三者,我就没有了,纯粹是祥林嫂的故事,因为我们非亲非故。如果用第三者,就不会有我了。
我其实也是造成祥林嫂命运的一个关键点,如果全能叙述,祥林嫂的死我们就不会归结到我这个知识分子的迂腐,关于我的自我批评就没有了。探究(一)小结:
我也反反复复想了一下,跟大家交流,至少有三点做不到:
1、不以我为叙述者,就做不到较客观叙述,也不可能深刻揭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2、不以我为叙述者,就没有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比祥林嫂的故事重要得多。对于小说主题的揭示,我的故事承担了很大的作用
3、从《彷徨》到《呐喊》鲁迅先生写作前后7年半,25篇小说,如果全读,越到后期,“我”的叙述越来越多,祝福是一个转折点,先后还有12篇。鲁迅先生对于传统小说的颠覆,颠覆了传统小说以全知全能的第三者来叙述的方式,他把我和作者剥离开了。
(二)以我为叙述者妙在那里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再分解一下:我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我就能做个叙述者呢?答案还是在书上,同学们还是找找语言材料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高一语文组
彭芬
1、我是个怎么样的人? 相应文本依据:
1-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2-案头去一翻……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7-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分析1:鲁镇是个“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小镇,鲁镇的人个个崇尚礼教,相信鬼神,我是读过书的,又出过门,见过新世界,是一个不同于鲁镇其他人的人。结论1: 我是个识字的人,是个出过门的人。
这样,我的故事和祥林嫂的故事才能回合。如果我不识字,祥林嫂不会来问我问题,如果不是出过门,就不会有关于灵魂的拷问的一段话,这是小说创作技巧上的妙处。
鲁四老爷大骂新党的时候,我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剩在书房,我就是孤独的人,灵魂的漂泊者。我不会以鲁镇人的眼光来看祥林嫂,我的叙述相对比较客观。我能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分析2我一直坚信我不同于鲁镇:看鲁四老爷家的摆设陈腐,不介意魂灵的有无,本来不相信又用谎话骗了祥林嫂,鲁镇的人如果这样说又不会内疚,他搪塞了祥林嫂后也会不安,祥林嫂死了会想是自己的原因。
文本15-我很悚然……向来毫无介意……极短期的踌躇中……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为她起见……论理说……然而也……胆怯……我说不清……
把这些重点词语一划我们马上就可以感觉到,其实我还是个软弱的人。我本来认为我和鲁镇的人不同,然而一道关键时刻,到了非常深沉的问题的时候,我和旧的东西还有脱离不开的关系。
结论2我有同情心,我的动机是帮助祥林嫂解除痛苦,然而相反的结果却表现我的软弱无力。
读到这,我是什么样的人已经知道了。
教师小结:
“我”的特点:
1、思想进步,表现在与鲁四老爷的话不投机,憎恶鲁四老爷。
2、有同情心,表现在担心祥林嫂有什么不好的事,得悉死讯时的惊慌。
3、软弱,退缩,圆滑世故。
“我”对祥林嫂的坎坷命运和悲剧结局, 是深感同情和悲哀的, 特别是对“鲁镇社会”的封建迷信和礼教对祥林嫂不动声色的“谋杀”,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小知识分子, 他与祥林嫂这样的底层民众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他应当怎样唤醒和救助千千万万个祥林嫂? 叙述者“我”其实也是很感茫然的。“我”无法回答祥林嫂那些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也许正是因为“我”那些模棱两可的回答, 加速了祥林嫂的死去, 这使“我”总有一种“不详的豫感”, 并感到深深的“内疚”。但“我”也终于想通, 祥林嫂的死是必然的。于是渐渐感到了宽慰“舒畅起来”。
在“我”回答时的惶惑不安、摇摆不定之中,我们能看出一个知识分子的软弱和退缩。
2、为什么以我为叙述者呢? 结论1让“我”(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无疑增添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与之相比的是小说中的其他人都对祥林嫂抱着漠然麻木的态度。
【点拨】鲁迅就是鲁迅,如果只写到我说不清就停止了,鲁迅祝福的主题还没有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高一语文组
彭芬
被完全解释出来。16页的18-20三段,有关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请一个同学读,这三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能够用其中一个词以它为核心词来把一句话说明白吗
这三段主要说了什么? 文本:不安 不详的预感 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 福兴楼的鱼翅 明天决计要走
从叙述者“我”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中,不正显示出一个现代小知识分子面对苦难的民众表现出的无奈和逃避吗? 20 年代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其实离底层民众还很遥远, 不要说去唤醒和救助民众了, 就连回答民众的问题都很困难, 因为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前行的道路。
连小说中最具有同情心的人最后也变得麻木,知识分子决定走,去吃鱼翅,衬托出了祥林嫂死的悲剧性。实际上是知识分子我对应付责任的逃避的自我批评。寄托了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和劝谕。——知识分子不能自暴自弃,要振作起来,又一分热,发一分光。做知识分子该做的启蒙者。结论2让“我”(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有力展现人物心理活动,从而展开自我批评。
【点拨】如果到这就结束了,主题还不够深。小说里仅有我个人的自我批评吗? 请同学们看到第33段:冬季日短„„
如果说前一段是反思自我的问题,那么这一段是在反思谁的问题?
反思世人的一个问题,他们把祥林嫂视为玩物,被嘲笑被诋毁,等他们看完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只是遗忘。祥林嫂被人们笑完了,不如是死了,对自己对他人都好
结论3:通过我的视角反思了世人,反思了社会。
三、教师总结
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的最底层,人肉宴席的最底层,在鲁镇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充当活得有趣的人们的玩物,一旦被看得厌倦,也便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这是鲁迅先生看到的封建社会,在反思社会。我这个叙述者尽管有缺点,但是我反思自己,反思社会,这是人生的寻路者的形象。这是鲁迅先生小说作品以一贯之的主题 文学即人生。在这篇文章里,他的文学为人生探讨社会的发展,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以一贯之的主题,今天我们略有涉猎。
我想鲁迅是永远解读不完的,鲁迅有篇夜颂,爱夜的人,自然有看夜的眼睛和听夜的耳朵,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只要有黑暗在,就有战斗着鲁迅在。我想,我们的人生路少不了鲁迅的陪伴。
四、拓展训练
提问:这篇小说有没有叙述视角的变化?
回答:有改变。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之前之后,运用的是第一人称的限制性视角叙述,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运用的仍然是限制性视角,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可以直接叙述,但是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
四、板书设计
叙述者
身
份
作
用
有见识 出过门
有同情心的我才能展开真实回忆和讲述 我 软弱 退缩
圆滑
通过心理描写展开自我批评
知识分子
用我的视角反思世人,反思社会
第五篇:我把心声告诉党
我把心声告诉党
花儿的生长靠太阳;红领巾的成长离不开党。党的光辉照耀着我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站在这红色旗面,有着黄色锤子的镰刀的旗帜下,我不由自主的吟唱起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有着90年的辉历程。回顾祖国的历史,是如何的受尽欺凌与耻辱。当初,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祖国的土地不属于华人,街道上满是一脸傲气的外国人,中国人上街都是躲躲闪闪。上海公园的门口,竖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多么令人气愤!这本属于中国的财产啊,却被可恶的侵略者当成了是他们的宝物。再看看昔日的圆明园,是无比的金碧辉煌,而如今,却成了一片废墟。我们从中看到,那是祖国的一滩血,是祖国的一团怒火。南京大屠杀,这刻骨铭心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个人,血滚成河的景象,使人感到心惊动魄。这一段段历史,饱含着祖国的辛酸啊!她何曾想让她的儿女们挨饿受冻,备受侮辱呢?但是,祖国并没有因此而沉没。在经过无数的践踏后,祖国终于不屈地站了起来,毛泽东主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孙中山先生,在黑夜中规划治国方针;邓小平,指引着多灾多难的中国,从风风雨雨中神奇地走过!
红领巾心向党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少先队是温暖的集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我们都曾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都曾在少先队组织里茁壮成长,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
红领巾、队旗、队歌、呼号,组成了我们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懂得了中国少先队光荣的历史。
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团体。党这个团体好,是人们的幸福;党这个团体不好,是人们的苦难。而共产党就是人们的幸福,国民党是人民的苦难。
红领巾心向党
爷爷曾经告诉我,人一生有三大光荣——少年时期加入少先队,青年时期加入青年团,接着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经占了一大光荣——加入少先队。在高年级哥哥为我戴上红领巾起,我就是少先队员。当少先队员已有五年时光了,但是当我每一次戴上红领巾时,我的心情的无比激动。因为它激励着我奋勇向前“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爷爷和老师都说过,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而国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筑成的。胸前戴上红领巾,就是把祖国装在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红领巾”的真正含义。红领巾是一个为了激励人们的英雄史卷。
在革命年代,有许多为了祖国的建设而牺牲的孩子,也有很多宁愿流血牺牲也不屈服的共产党,像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街市繁荣;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街上车辆川流不息;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的好生活;如果没有„„
鲜红的领巾飘扬在我们的胸前,载着我们的信念扬帆远航。俗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是21世纪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知道党的温暖和关怀时刻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红领巾心向党——寻访党的足迹
有一首歌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岁生日啦!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党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艰辛的岁月,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所以我要赞美党,歌颂党,愿党能够繁荣富强!
在这个暑假里,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部电视剧是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5周年;钱学森 100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剧。这部电视剧它主要讲述︰该剧着力讲述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等爱国科学家在苏联老大哥背信弃义、美帝国对中国的核威胁,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抱着拳拳赤子之心从国外、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祖国的心脏,震惊世界的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就是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开演了。我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邓稼先感动了。在大结局的时候,在邓稼先临终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一个共产党员的品质如此高贵,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虽然我们青少年做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红领巾争光!
尊敬的祖国尊敬的党: 你们好!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而感到骄傲!”我坚信只有心系祖国,才会健康成长!”
红领巾、队旗、队歌、呼号,组成了我们六年来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懂得了中国少先队光荣的历史。
我哑哑学语的第一个发音是“妈妈”,我首先认得词是“中华”,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从那时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着祖国妈妈,人生道路上15个春夏秋冬,我很幸运,时时充满欢乐,处处铺满鲜花,中华的历史告诫我们:没.....红领巾心向党——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红领巾、队旗、队歌、呼号,组成了我们少先队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激情回忆„„
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的红领巾情结。我们每个小朋友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全国人民的忠诚,一定要做一个爱党爱人民的国家又用人才,从小怀揣远大理想,争取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 栋梁之才争做四好 少年,争做新一代儿童学习的楷模,这就是我这个小小学生心中的梦想。
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而一个人一生只能拥有一个童年。你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因为你们的童年大部分美好的时光是在花园似的母校度过的。但我 坚信你们会把胸前的红领巾永远地存留在心里。这是因为红领巾代表的是焰火,红领巾代表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坚信,你们心中的红领巾将比胸前的红巾更红、更艳。
每个小朋友心中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我们爱国爱家的热情却都是一样的。我们想要报效祖国的决心也是一样的。就让我们为了我们的伟大理想一起奋斗吧
红领巾心向党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路标。少先队是温暖的团体,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在我们的人生里都曾是光荣的少先队队员,都拥有一段与红领巾紧密相连的回忆。
少先队队员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我在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而一生只能拥有一个童年。童年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母校度过,虽然我们将要迈入初中的大门,但红领巾它会永远的印在我的心中。因为红领巾是代表的火焰,代表的幸福。以及对革命战士的怀念。
花儿离不开阳光,鱼儿离不开水,红领巾也离不开党,我们也离不开祖国。
在我的心中有一首难以忘怀的歌---中国先锋队的队歌。有一面难以忘怀的旗---中国的国旗。还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标志---我们胸前的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