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2 17: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

张寿松1,刘为邦2

(1、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浙江丽水323000 ;

2、丽水第二中学,浙江丽水323000)摘要: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以大班教育为参照,从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角度对它所依存的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教学论角度和实践层面对小班化教育的资源配置、教学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 大班教育;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749(2003)01-0075–04 1996 年上海市的12 所小学开始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随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市相继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时至今日,小班化教育已遍布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大班教学既联系又区别,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作些分析比较。

一、概念的含义及区别(一)小班与小班化教育

“小班”一词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年龄小,如学前教育阶段的大班、中班、小班之区别;二是指一个班级中的人数少,如甲班为50 人,乙班为25 人,则称乙班为小班。本文所指的小班即为后者,为了区别起见,将传统人数较多的班级称为“大班”。小班教育指的是班级人数减少后,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在某种教育价值判断支配之下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模式。(二)“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都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从教育实践看,大班教育是主流,小班化教育刚起步,正处在发展阶段;从存在的方式看,小班化教育是大班教育的分解,是减少班级学额后的“小班教育”;从历史发展看,大班教育的历史悠久,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算起已有近400 年的历史,我国的小班化教育从诞生至今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当然在班级授课制之前的个别教育,不把它当作小班化教育来讨论。

二、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所依存的背景分析(一)社会学背景

人类最早的教育是一种个别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体教育。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它把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由固定的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要求,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一节课一节课向学生进行教学。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和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每个班级的人数都较多,由数十人至上百人组成一个班级。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班级规模的减小创造了条件,比如我国目前的班级学额一般控制在四五十人。大班教学的存续和发展始终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教育资源情况紧密相联,与个别教育相比,它提高了教育效率,节约了教育成本,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班级授课制在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无法照顾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力的发展能为教育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而民众又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那么小班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经济学背景

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教育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效益,也有精神效益,既有经济效益,也有文化效益,教育的所有作用和效益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一个教师在同一时间给50人上课,与给25人上课,效率是不一样的。小班化教育成本大,班级规模越小,所要求投入的教育成本就越高,成本高了教育效益是否也随之提高了呢? 国内有研究认为,小班化教育从表面上看似乎降低了效率,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以适当减少数量来换取“高附加值”的方法,避免了原有大班教学的“粗制滥造”现象,通过适当减少班级人数,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为全班而不是少数学生“开小灶”。大力加强人力资本的“高附加值生产”,看上去似乎减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数量,却使“单位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唯有这样的“产品”,才能避免推销不出去的厄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国外的研究发现,尽管把班级规模减少5 人的年平均成本预算少于延长学校工作日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支出,但大范围和大规模地缩小班级规模还是相当昂贵的。大班教育是经济学上的规模效益理论的代表,是“规模越大单位产品成本就愈低”的经济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它是对人才培养的规模化生产。小班化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反映,是对“规模—效益”理论的改进和发展,试图以缩小班级规模,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更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含金量”更高的“产品”,以较大的教育投入来换取较高的教育质量。(三)教育学背景

大班教育是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让人人都接受相应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小班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教育学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反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小班化教育顺应了这种要求。二是教育公平理论的具体体现,教育公平理论要求教育要不分种族、性别、人人平等地接受较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配置的公平;要求教育过程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小班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层面更充分地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精神,企图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优生优育政策的具体实践,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少生优育优生优育。优生属于遗传学的范畴,优育则属于教育学的范畴。

三、教学论层面的比较

(一)教育活动要素的变化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构成教育活动的三要素,由于小班化教育活动中教育要素———受教育者(学生)的数量变化,从而导致了其他诸要素之间的组合变化。与大班教育相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育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接触的频率增高,学生的受教机会明显增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情感交流。据统计,小班化教学比起大班教学,学生人均占有发言时间要高3倍以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时间人均占有量要高5倍以上。

(二)师生关系

在教育史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有三种观点:一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主张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以落实双基为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巩固。一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说”,主张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月亮必须围着太阳转,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中心,强调“做中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走的是中间路线,认为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总是忽左忽右。考察现行教育实践,大班教育偏向于赫尔巴特,小班化教育偏向于杜威,在教学模式上,大班教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小班化教育较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三)教学环境

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与大班教育相比呈现出如下变化:一是教室的空间变大了,功能设置更加全面了,教学环境更优美了,往往是一个班级两个教室,或两个班级三个教室。二是室内的配置发生了变化,课桌椅的外形也有了变化,功能设置也更加全面了,根据教学需要可将桌椅组合成不同的形状,诸如马鞍形、T 形、花样型等多种形式,辅之以地板、地毯或大块泡沫拼图,上课也可席地而坐,教室四周有壁橱、陈列架、办公角、电化教学角、玩具角和体育器材角,教室的走廊也配上壁橱、鞋箱、雨具箱等。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不再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而是一个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更具人文性、开放性、情感性和生活性。(四)课堂教学

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因学生数的减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使得老师能较清晰地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从而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个别辅导,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二是情感性,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的变化,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流露也更直接、更明白,这易于教师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生活性,由于教室空间格局的改变,较容易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得学生在班集体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由于教师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民主思想的充分体现,使得小班化教学生活性的特点更加明显。四是主体性,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过程更容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诸如目标性、教育性、启发性、直观性、实践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大班小班均应遵循。但由于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得教学原则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比较而言,如下四条原则在小班化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一是平等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二是主体性原则,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三是开放性原则,指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利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开展讨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是综合性原 则,提倡教师跨学科教学,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和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凡是适用大班教学的方法,小班均可选择运用,诸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等等。根据小班化教学的自身特点,如下三种方法对小班教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一是分组合作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利用学生间的和谐互动,相互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二是个别指导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最大程度实现因材施教。三是活动游戏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六)教学质量与效益

“小班化教育的质量与有效性”的争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了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研究的结论,正反两方面都有。目前对小班化教育质量的评价还比较笼统,与大班教育相比,总体呈现较多优势。据美国学者过去50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绩与班级规模关系的近300 篇论文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当班级人数降至15到20人时,效果更为显著。另据美国田纳西州的“师生成就比率实验”(简称STAR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班学生(无论是白人还是其他种族,无论来自内地、城市、郊区或农村)在标准成就测验和在基本技能测验中,成绩都明显优于大班学生;小班中的留级生数量少于大班;在人数相同的大班(有助教和无助教),学生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即使在大班中添加教师,也没有缩小班级规模有效。我国上海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认为“,与传统的四五十人的大班比较,综合能力强于大班,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国内的其他相关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创新教育、道德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利形式。

四、实践层面的比较(一)资源配置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在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班级学生数。传统大班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40~60人之间,个别情况也有七八十人一个班的,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20~30人之间,往往因年级和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法国1968年公立小学平均每班26.3人,英国、德国、丹麦等每班25~30人。美国1998年联邦教育部要求全国努力将小学1~3年级班级规模控制到18人以内。

关于小班学生数的确定,一般认为25个左右学生的规模较为合理。据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最佳为25个学生左右,学生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若学生太少,虽可最大限度实施因材施教,但同时又会失集体教育的促进力量,教育效果也不理想。到底班级规模缩小到什么程度才最有效也众说纷纭,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班级人数大于17效果越不明显,也有研究认为17是一个标准的数字,还有研究表明,从30人减到18人的效果比从22人减到18人的效果好。美国的作法一般是一个班18~20人。

2、教师配备

从现行的教育实践看,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教师配备数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是每班配备教师2人,但由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额减少了一半,所以比较而言,师生比成倍的下降。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能力,仍然沿用落伍的教育教学技术,那么小班化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不起多大作用。

3、教室配备

传统大班教育,普遍实行的是一班一教室的固定配备,而小班教育的教室配备有“一班两教室”和“两班三教室”等两种方式,除正式上课的教室外,另一个为准备室或活动教室。(二)问题与建议

1、有效管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教改取得成功的前提。一些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哗众取宠,方向偏离,将小班化教育实验变成牟利性质的经济行为,增设课程,延长学时,不仅不能轻负荷高效益,反而大大增加学生负担,以此谋取学生成绩的提高,试与普通班拉出档次,显示区别。目的是让社会和家长能明显看到小班化教育的成绩,从而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一些学校虽然进行了小班化教育实践,但却并未按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要求去做,一方面是有人、财、物、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改革思想、进取精神、自身素质等方面的欠缺。

2、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一切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首先反映出来的是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准备,他们仍习惯于老作法老经验,仍充分的体现教师为主的思想和教学方式,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意识的培养,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也缺乏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其次是我们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水平难以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素质的高水平和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做到多种知识和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益的要求。

3、政策支持

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小班化教育在我国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5年,与大班教育相比,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还显得很稚嫩,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从政策层面讲,诸如“小班化教育管理条件”、“小班化教育办学标准”、“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师生比、生均面积、经费投入、教师要求等方面都亟需修订和完善;从操作层面讲,需加强小班化教育质量的评估,构建小班化教育的微观(教学质量)评价和宏观(教育质量及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刚起步,从各地的实践看,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发展前景看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班化教育必将更现实更普遍,从多角度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讨论,显然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篇:暑假小班化教育研究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小班化教育研究培训心得体会

工作快二十年了,参加的培训很多,但主要是有关自己专业的。本次XX大学老师把培训送到家门口,是为期三天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我有幸报名参加了,在三天中集中听取了各学科领域专家的精彩讲座,收获很大,感受颇多。现将这几天学习内容和心得粗略写下,以便加深理解和消化。

第一天:上午,黄XX老师 教师素养——数学文化谈。数学,对于一个学美术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接。然而黄老师的讲座中黄金分割点在美术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大量的美术图片让我倍感亲切,用数学的知识加深了我对美术的理解;下午,孙XX老师,大国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这种政治性的讲座以前我从来是不感兴趣的,认为学好自己的专业就可以胜任教学了,听了孙老师的讲座,加深了一个美术教师育人的责职。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自己,实现梦想的人生目标也就成了我的梦。

第二天:上午,邵XX老师,小班化教育研究,了解了一些国外的小班化情况,这上午收获不大;下午,周XX老师,课题设计与教育科研方法。

一、论文的分类:实证型;理论型;叙事型.理论性论文(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教师没有经历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叙事性论文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事件、生活告诉大家要怎么做,总结教学经验和进行教学反思。要求事件要真实,是自己的事,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最后展示研究成果。

二、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1、新(研究问题新颖,是大家困惑、迷茫争论的。)

2、真(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3、研究方法要实在,要小题大做。

4、亮(题目要養眼,要好看,一眼就吸引住人)

三、制定写作思路提纲(然后就可以慢慢的完成)

第三天.上午,孙XX老师 课堂管理的问题和改善 案例:一个优生向差生的转变,很多是因为教师对一件事情的处理导致;灰姑娘的教学案例,深深的体会了语文应该这样教,语文课是这样精彩,语文课对培训学生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大学生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学后到大学的体现);提到了值得看的书,《学技》《明朝那些事》《虎妈赞歌》,中央台栏目《开讲了》。下午,陶志琼老师 传统文化与教师人生 分别从儒家、道家阐述教师的人生。自由的环境才能创新。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争利,生气不如争气,对人生要看透不看破,做人如水,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失意莫失态,得意不忘志,生命的荣枯全因自己的修行。等等哲理指导着人的生活道路。

三天的学习转瞬即逝,这是暑期的第一大收获。接下来日子应该是忙碌着、充实着、收获着。

第三篇: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发言稿

12月22日周六,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体在我校开展活动。之前,办公室主任叫了很多人准备发言,我是其中一个。因那段时间宝宝刚出生,连续陪夜,精神不佳,思维混乱,写了几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原本台上那个空位置是我的,改成了在台下随机说。发言稿直到活动当天午后才重写完毕,但是到活动结束,主持人一直都没叫我,我也一直不主动要说。事后想想,自己觉得发言稿的内容有些想法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让自己发表一下。

今天我是负责拍照,四堂课,我都只拍了几分钟,听了几分钟,不好说什么。而李老师的那堂《纸船和风筝》我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前面两次磨课我都参与的。今天再听了半堂《纸船和风筝》,又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

今天上午,柯孔标主任提到,现代教育理念之对课堂的评价正在以关注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换句话就是说以学定教。我想,引用社会上正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对下负责”。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及一线的老师,要是能对下负责,才能做真正的教育。

因此,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享受怎样的课堂?假如我是家长,我希望老师如何关注我的孩子?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觉得评价一堂课,包括评价一个老师,还可以这样想:先把自己当做是孩子还未上学的家长,今天我听了两堂或者四堂课,我愿意把我的孩子送到哪个班去?我愿意把我的孩子交给哪一位老师去教育?接着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选择这个班,这个老师?从中去寻找自己认同的东西。

今天这堂《纸船和风筝》是我听李老师上得最好的一次,她自己也觉得是。因为之前试教磨课都是别班的孩子,而今天是她自己班的孩子,她比谁都了解这些孩子,所以她能做得好以学定教。在试教过程中有名师的指点,有其他很多同事的建议,最终,李老师根据对自己的了解,进行了取舍和融合,才成就了今天这堂课。这也叫做知己知彼吧。尤其可贵的是,在课堂上,李老师表现出来的不是走教案走形式,而是真正关注孩子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语言,并且是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孩子。所以,假如我的孩子要上学了,我会愿意把孩子送进李老师的班级。

今天的主题是“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学习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化”,我想这堂课的这三个方面都是有所体现,我想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不要忘了最基本的必须的东西。比如发言的要求,你看李老师这个班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体态得体。

柯主任说,我们这个小班化教育,不要去追究小班和大班究竟有什么区别,然后来证明小班怎么比大班好。这点我很赞同。我也觉得,无论是小班还是大班,我们要思考要追求的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这规定的40分钟学科课堂。还有晨间自学管理,课间活动,午间谈话,困难班等,还有40分钟的班队课,我们现在叫做地方课程。我觉得这个地方课程的叫法还不够准确,应该叫生本课程才恰当。这个课,应该是老师根据学生一周的表现情况,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来制定书本上没有,但却跟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

40分钟的课,重点是学科教学,更侧重于智育。而40分钟以外这些重点是面对实际问题、处理真实问题等生活教育,这更侧重于思想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40分钟学科外的课堂并不受重视。而当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才会惊醒一下,其实思想心理行为教育比智育更重要。

所以,我认为,课堂要改革,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管理更需要改革。具体怎么改革,我也还没想出具体的方案,但只要本着对下负责,做真正的教育,总有一天,也许是我,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们的团队,能够设计出一套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评价体系。

PS1:当我这样思考——把自己设想成带儿子挑选老师以后,最近我想到了目前我们公办学校在期末对老师的评价都是填填表,理理奖项,此类的材料整理,评的是材料。上级来检查学校,重头也是评材料,材料“做”得好,比实际“做”得好要重要得多的多。假如教育真的能做到对下负责,真的能实现“生本课堂”“生本课程”,目前这种迫使大家“对上负责”的评价套路显然是不对路的。学者熊丙奇老师说教育要放权,评价重点应看同事和家长。我觉得很有道理。试想,假如学校要进行3位老师包班制,让老师们慎重地为自己的孩子挑选3位老师,这3位老师一定是其心目中的优秀老师,被提名的次数越多就越能说明其优秀。假如让老师们慎重地为自己的孩子挑选7位老师,设想这7位老师包这个年级,这7位老师的组合一定很有讲究。提名完了之后,再说明理由,就是对这几位老师的具体评价。3位也好,7位也罢,就是占学校的百分之七或十五。同时,再收集家长对这些老师的评价(要有具体事例)。我想,这样评选出来的老师一定是真正优秀的老师吧。

PS2:假想加入自己的孩子来挑选老师,为的是引起慎重思考。假如学校能大胆根据老师和家长们的选择与评价来组合老师,放权给这些团队,打造精品班级,精品年级,然后辐射带动其它班级与年级,这种思路与管理是否能鼓励老师们积极思考与行动。何况,据说今年区里拨款设立新的奖励基金呢!

我认为,教育的“事”应当选“小”的做,教育的“思”才应该选“大”的想。“高、大、全”那是在N年后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的东西。

第四篇:小班化教育案例

因材施教,从心出发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班化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在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目标就得要求教师建立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导语: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傲然挺立于寒霜之中的蜡梅,有飘香于幽谷的君子兰,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而女作家宗璞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对比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符合学生好奇心活跃的状况。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简单自然奠定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分析作者为什么喜欢紫藤萝?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教师巡回于课堂中,解决学生碰到的字词方面的拦路虎。3分钟后,朗读声消失,举手者寥寥无几,师启发学生可与同桌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步: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和同住交流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品悟和语言分析,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文章情感;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作者之所以喜欢紫藤萝,是因为它的色彩太美了,“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还有一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这么美的色彩,作者怎么会不喜欢,连我也都喜欢这一片深深浅浅的紫色了。

师:紫色是非常优雅的色彩,它使老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生(2):作者之所以喜爱藤萝花,是花开得很茂盛,你看“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开得这样茂盛,肯定是富有生机的,因此作者喜欢。正因为作者喜欢,她才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把花写得这么可爱。

师:你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很清楚,那你能把作者喜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朗读之后,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生(3):这紫藤萝花还很有情趣,你看它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朵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多可爱啊。

师:真是独具慧眼,那么作者用“逃逗”一词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把花比作笑容?

生(4):“挑逗”一般形容孩子,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形容紫滕萝花,既写出它的动态美,又富有情趣。把花比作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又很可爱。

师:写藤萝花的盛开,作者不仅把它比作笑容,还比作什么? 生(5):比作张满了的帆。师:分析得很不错,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五位同学的分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表明作者喜爱花的一大原因是——

生齐说:在于花的外形之美。

师:有没有同学想到的内容不只是花的外形之美呢?

【设计意图:深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习知识情感作好铺垫,充分达到巩固评价的目的。】

生(6):我知道作者喜爱花的原因还在于藤萝花带走了压在她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手足情指的是兄弟骨肉之情,《三国演义》中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生死谜就是有关对活着和死去的疑问。

生(7):生死谜,手足情指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她最喜欢的弟弟得病死去,她为此非常伤心,但看到紫藤萝这样茂盛,这样富有生机,这种悲伤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看到这盛开的藤萝花,又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那时的花是枯萎的,但十年之后却焕发了生机,由此她想到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于是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用得很妙,请大家在书上找到这句话,齐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生(8):我认为作者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幸,但要把不幸变为幸运,要化悲痛为力量,咬紧牙关,挺过去。

生(9):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应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生(10):要有信念,相信明天会好起来的。师:讲得很好,这句话跟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师:作者的不幸只是失去了至亲的弟弟吗? 生:不是,她还经历了十年**。师:何以见得?

生(11):十多年前就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知识分子被打倒了,社会一片黑暗。

3.改文成诗

生作惊讶之状,师以微笑作鼓励,同学完成朗读任务之后,全班同学拿起笔,准备改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知识的延伸、情感的参与、方法的运用、兴趣的培养正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生(12):藤萝花开紫瀑布,赏花思花又忆花。芳香扑鼻精神爽,焦虑悲痛脑后抛。

生(13):远看藤萝遍地紫,近看藤萝不见枝。香味四溢无穷尽,乐在其中不知疲。宛如一条小船,在生命的长河中飘荡。

生(14):不由得,我停住了脚步。那藤萝,像一条瀑布。不见发端,不见终极。那紫,那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与阳光挑逗。散发着芬芳„„

师:老师为我们班同学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看来我们班真是诗人辈出啊。

4.说说我所爱的花

【设计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会判断,放飞想象,扩展思维。】

师:宗璞钟情于藤萝花,对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我们同学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

生(15):我喜欢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喜欢它不畏霜雪的特点。

生(16):我喜欢桃花,都说面如桃花,桃花那么美,所以我爱它。生(17):我喜欢杜鹃花,它虽然普通,但花开时那么热烈,那么红,让我喜欢。

生(18):我也喜欢梅花,因为它意志坚强。如果人有这么坚强地意志,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师:老师相信你也会像梅花一样具备顽强的毅力。生(19):我喜欢昙花,虽然它一开就谢,但开时的香味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师:犹如流星,刹那间划过天际,但瞬间便是永恒,是吗? 生(20):我喜欢莲花,不是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吗?我就喜欢它不受环境影响。

师: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确实,能做到近墨者而不黑,是难能可贵的。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答题范围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如针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设计,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花的外形着眼进行回答,而底蕴深厚,思维深刻的同学就可以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开描述,可见,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问题,却暗含着分层教育的效果,可引领多数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更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只有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本堂课

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回答,尽管有些还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圆其说,又有一定的道理的,教师总是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学生在思考、回答时丝毫不受各种干扰,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胆提问,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仍然存在以下失误:

1.朗读不够到位,尽管在教学设计时念念不忘要把“琅琅的读书声还于课堂”,但在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朗读水平的限制,朗读并未达到教学设想中的在“反复吟咏中达到准确的传情与悟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情境之中”的理想境界,同时语言品味还不够深入。

2.宗璞的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把笔端触及自己的情感及人生,还从藤萝花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华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一角度,鼓励人们投身于建设祖国的行列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本堂课对文章的这一内涵没有丝毫提及,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就这方面内容深入探究下去。

四、小班教育要素点评

“小班化”教育不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备教材,更要把备课重点放在备学生和教学具的准备上。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实行课后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以及分层作业和测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互动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确保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往比大班学生明显增多,每个学生接受教师单独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生动活泼快乐,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合作中竞争(分组教学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提倡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另外,还需要营造教学氛围方式:采用“关心,赞赏或激励”的教学用语;运用教学体态语,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传递师爱信息;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

小班化教育的归宿是使小班学生在思品、文化、身体、心理诸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自卑为自信、变压抑为开放、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充分利用每个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具有独立人格、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情景,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

第五篇: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背景

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以分数论英雄”的重压,使许多孩子变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增加,人际交流活动增加,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这些必然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真正树立尊重每个学生的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时空条件,积极营造小班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见的目标

“小班授课”重点的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实现情与知的统一。在教学结构上,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注重教师指导帮助,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生被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变化,坚持乐学十法,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多做,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在教学组织上,从学生个体独学向集体共学变化。把小组学习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应作出相应的变化。笔者尝试了自我教学法,力求产生一定的预见目标:增加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有频度;提高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概念界定

“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在校初中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旨在使我校的办学传统与小班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组织形成。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理念依据与基本教育理念

推进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验与探索,主要的理论依据在于:

(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2)以人为本。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内驱力的调动。(3)因材施教育。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研究思路。

我们将以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为契机,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建立符合初中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为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提供实际经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为准则,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自我教学法的研究方案

众所周知,“多元智能”的理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科学智能;空间形体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处内省智能;自然博物智能;存在智能等。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而传统的教育会造成许多学生因为某方面智能的不足而失去自信,造成了对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对其他智能的开发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确实,笔者以为“多元智能”的理念恰好融汇了以往教育界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念。

通读《科学课程标准》可以明显地发现《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用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回答了科学教育应如何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自我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开展初中小班化,并积极开展初中小班化的教育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里尝试了以下流程:收集资料→学生备课→师生探讨→学生上课→师生评课五个环节。这就是自我教学法。

在过去小班化教育的两年中,作为一名小班教师的我感到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行为的监督者,转化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在“小班化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虽然有些问题暂时还得不到圆满地解决,但我相信,在所有关心“小班化教育”,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心血的人们的努力下,这些会迎刃而解。愿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一路走好。

下载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甘肃省庄浪县卧龙学区 余世国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 小班化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班级学生规模在30人以下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

    小班化教育感受

    小班化教育感受 转眼间,小班化教育在我校实施已将近3年了,这短短三年中小班化教育使我校这颗幼小的“成功”种子茁壮长成为硕果累累的“成功”大树!。 虽然我接触小班化教育不......

    小班化教育教学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思考 松山镇教育辅导站庙儿沟小学 王临霞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松山镇的经济、人口、教育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自然小班逐......

    小班化教育交流材料

    且思且行——走在小班路上 小班化教育是一本理念先进、内容广博的教育大书。2010年,学校被教育局列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十所试点小学之一。至此,学校决定以小班化试点作为切入......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1)国内外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情况。 小班化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对策。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等国政......

    小班化教育讲座稿

    小班化教育讲座 2010.4.21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

    小班化教育情况汇报

    “小班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蛟河市朝鲜族中学校 2015年3月27日 “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富有全球性、前瞻性和开拓性的一次教育变革,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标志,也......

    小班化教育课题

    “小班化教育课题”之“小班化教学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头脑风暴,从阅读《小课堂酝酿大革命——“课堂在转型”专家研讨会综述》、《后“茶馆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