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7:5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第一篇: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基本理念解读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起点不能太高,应从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出发,教学进度不能太快,教学难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陡。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广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另外,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心智都得到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这实际上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使用权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新课程的目标是按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设计的。这个目标使得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成为了一个整体,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学大纲那样按小学、初中、高中划分为三个学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各个学段的衔接问题。另外,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有利于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去调查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式设计与整体性要求,体现了英语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的连续性与操作的灵活性。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条件差异也很大。我们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要求整个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确定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管理层也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支持小学英语教学为此所做的努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上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大家知道,“玩”是儿童的生活内容,“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炼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用“多元智慧论”来解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他将人的智慧分为8种:语文智慧、逻辑-数字智慧、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和自然观察智慧。

所谓“差生”就是因为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人的智能结构而“产生”出来的。同进,由于我们的教学不恰当,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毫无兴趣。认识学生是有差异的,就是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每个小学生都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作为小学英语,只有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正处在一个“长大”的阶段,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诸多的缺点,在英语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稳定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使每一个小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这条理念中的关键词是“活动”与“参与”。“活动”一词源于拉丁语,是“做”的意思。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活动”途径实际上就是指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互动学习、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应该明确以下指导思想: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小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较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既可理解语言知识,又可以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符合。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应小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因为小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小学生身体正发育,思维形象具体,心理有较多的象征性、拟人化的特征,更适合采用游戏活动教学。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倡游戏活动教学呢?因为游戏活动比较形象直观,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游戏中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活动愉悦身心,发展心智,养成合作、竞争等个性品质。

3、采用活动途径要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采用活动途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上是提倡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不单单在于获得知识,还在于获取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活动指向应该是兴趣、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价体。通俗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应以小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考查小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学六年级期末或学年考试可以采用口、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主要考查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试包括听、读以及初步的写的能力。小学英语评价要重视小学生的参与。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即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使评价的结果更全面,更公正,更准确,以达到促进学生的目的。

第二篇:小学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只有不断加强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学习,才会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小学英语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用艺术的魅力熏陶学生、用活动的形式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基本理念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我想大的方面,应该结合我校学生的整体情况,把我们的教学定位在一个恰当的基础之上,小的方面,具体到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哪些方面是欠缺的或薄弱的环节,在教学中要以不同的方式弥补或激活,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不要担心设计的问题对有些学生太容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既是新课程理念,也是我们学校的理念,所以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只有共同基础提高了,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基本理念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不应该一层不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像导演一样,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根据爱好,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只要目标定位好,殊途同归。比如英语差生,老师要了解其兴趣,特长,然后尽量找出与英语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需找一个切入口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要比强迫他天天记几个单词,句子学得快。

基本理念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要学会学习,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讨论等方式优化其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起步阶段相当难,但老师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就回到原来的“填鸭式”教学。

基本理念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习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勤学、好学、乐学,在知识的熏陶下提高人文素养。

基本理念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新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等,我认为这一环节特别重要,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不足,改进学习方式,增加其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授课水平,缺了这一环节,就等于画了一只鸟,却没画其眼睛,所以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作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五个理念是理论层面上的,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领悟其内在精华,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教学,也只有把这些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转变教学观念,走入新课程,培育出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7 月,“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每一位教育者的面前,这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的前提。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的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想,前六个分句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九年的语文学习,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完善。但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人说,哪个学生语文成绩好,他的语文素养就高,这 句话不够妥当。语文素养不仅表现在语文成绩这一方面,还表现在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气质修养、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以及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孩子好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很多美好的品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言谈举止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哪个学生书读的多,视野就开阔,谈吐文雅,举止得体,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就高雅。读的好书多,眉宇间就有一种浩然正气,品德高尚,爱好广泛,思想健康,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语文教育的责任还表现在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影响。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难教!心理脆弱、个性强、心理承受力差、不懂得宽容……我想,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方面,所有任课教师中惟有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那么终生学习将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那么意志坚强将成为学生恒久的品质;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教导学生保持平常心,追求高尚,那么每个学生心中永远珍藏着阳光。

在我的班级内黑板上方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老师语录”,内容是我写给学生的十句话:(1)7-1=0 学好每一门功课是你的责任。(2)入门即学,怕苦莫入。(3)做好自己,我喜欢你;改变自己,我欣赏你;超越自己,我佩服你。(4)自己扔的纸捡起来,别人扔的纸更要捡起来,不为别的,只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5)心动不如行动。(6)没有不能,只有不做。(7)相信奇迹的人,就能创造奇迹。(8)坚强,是不被困难吓倒;是不被胜利冲昏头脑。(9)让品行和身体一起成长。(10)让优秀成为习惯。这些话陪伴我的学生三年,很多学生把这些话当成了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这些话激励着很多学生从懦弱走向坚强,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败走向成功。

还有一段小插曲,这是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班里共有72位学生,其中2/3是城镇学生,1/3是农村学生。按说,城镇学生家庭条件好,花钱不用考虑够不够用;农村学生每周的生活费有限,花钱需要节俭。城乡学生学生在一起,如果心态不好,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城镇孩子花钱大方,看不惯农村孩子的谨慎(小气);农村孩子羡慕城镇孩子,渐渐产生攀比心理,心理就会失横。

我们班同学在这方面不叫人担心,从七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节俭的品德,以节俭为荣,不乱花钱,不攀比。有一天课间,我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一个城里孩子喝着从家里带来的绿茶,边喝边聊,快喝完的时候,一个乡下孩子突然说:“等你喝完后别把瓶子扔掉,我拿去刷刷好装茶。”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看到不愿看到的眼光,听到不愿听到的笑声,从而伤害了那个学生。然而,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个学生说:“好。”喝完之后,递给她,大家继续谈话。

那一刻,我心里感到十分震撼,多么平常的话语!多么坦荡的胸怀!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哪一个孩子甚至大人能做到?所以说,教给学生知识重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

在许多美好的品质中,“感恩”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人们越来越爱谈的话题,这个话题也频繁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怎么教?在课堂上教,在生活中教。

比如,每年的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来临之际,我都按时要求每位同学给妈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要表达三层意思:(1)感谢妈妈;(2)理解妈妈;(3)自己感恩的行动。写好后放在妈妈的枕头下面。这个感恩的行动虽小,却让许多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行动,是不是更直接地让学生学会感恩?

所以说,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教给他知识的是老师,培养他美好品质的是老师,而语文老师更是任重而道远。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前提是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来的)。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是,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生成。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映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对话。(教师—学生 学生—文本 学生—学生)在对话中阐述自己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知。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做好这一点,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过程中,小组讨论中,知识拓展等。

举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人生寓言》第一则《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在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时,语文老师就不能设置障碍,要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见解。有的学生就产生疑问:“拥有巨大的财富,就能产生得失之患,那么比尔.盖茨、李嘉成等人不就天天处于惶恐不安中吗?”有的学生提出:“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有的学生说:“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阅读就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阐述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成长的有益启示。做好这一点,还可以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比如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设有“读者点评”“个人收获”“与作者对话”等栏目,就是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当代孔子”魏书生老师说过一句话:“无论课程怎么改革,语文课怎么教,都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比如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都需要学生反复的吟诵品味,还包括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等。

另外,要不断开发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为了把这次活动办的精彩,我的学生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去准备。我的口号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收集、筛选、整理、组织活动,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最后我班同学在学校电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

3.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感情色彩强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的功能。

由此看来,只有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使语文教学散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一定的课程内容需要相应的学习方式相匹配,学习方式是由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的。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我们在实施这一基本教学策略时,要紧扣三方面。

1.体现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老师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二是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

例如:布置“星级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五种星级作业:一星级:一篇文章学过之后,抄写词语。二星级:抄写优美句子、段落。三星级:抄写好句、段,并进行点评。四星级:从一个角度赏析整篇文章。五星级:自己创作文章,写一段或者一篇个性作文。)

您让您班的学生讲过课、评过试卷吗?这在我们班是常有的事,每一册课本发下来,我就开始分工,每本书六个单元,2-3课讲读课是我的任务。总有一课是大家的,包括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用大量时间准备,用较短时间讲课。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老师暗自准备,以便应付疑难,效果很好。讲评试卷也一样,老师只讲几个重点的,易错题,其余全归学生。这样做我的感受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更透彻的了解文本,更能主动的发现问题,有问题就有讨论,有讨论有研究,有研究就有创造,老师尽可放心地尝试一下当旁听、组织者、点化者的感觉。

2.体现合作性。

现代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认个人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性为学习资源为前提的。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口号是引用萧伯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之后,每个人各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流后,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72种思想交流,碰撞,定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的确如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我有亲身体会,通过与学生合作,我了解了很多体育知识;通过与学生讨论,我对《三国演义》了解的更透彻了。还有,在和学生讨论中了解到,一位女生读巴金先生的《家》读到会背诵其中段落的程度,她写的点评文字让我自叹弗如。

3.体现探究性。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为重点。

为了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一是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二是要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主权,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角度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结果表达的方式等方面,都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

如《三国演义》阅读活动,我只做了一件事:分配阅读任务,其余事务全由大家负责。(具体情况下一部分细说)

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必须有一个保障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四点:

1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整体设计,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举个例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本册第一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教学本文应本着“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和自身成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精彩词语,并能理解运用;(2)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感情的语言,丰富语感;(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够受到感动。(2)美点导踪。尊重学生欣赏文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析鉴赏的美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有益启示,体味亲情,理解亲情,从而更深的认识生活。

2.从课程时空上看,要走出传统语文教程“课本是世界”的误区,确立“世界是课本”的新的语文课程时空观。这个世界不仅包括实存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且还包括师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例: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3.从课程功能上看,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4.从课程类型上看,语文课程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还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以上四各基本理念,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这四个基本观念的内涵,并付之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读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

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

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

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16、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二)新课程与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责权的主体).(三)新课程下的课程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

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

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8、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新课程与评价

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

2、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向多元。放,反思)

3.(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2)对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建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

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2)对教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3)对课堂者价: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4、创新型课堂教学: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1、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动学习(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发展性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2、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3、探究教学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

4、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

(1)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忽视发现,探究,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必须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1、校本教研:

(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2)要充分发挥教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4)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5)要有宽松的学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

(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转变校长的观念,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长是培训的设计着和负责人。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批判(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经验加反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让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八)新课程本身

1、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新课程的“新”:

(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5)改革课堂教学;

(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

(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生的适应性。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试行学分制止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未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材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材质量,降低价格。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课程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课程管理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画家课程门类和课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题。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2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的领导下,各中小学考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和服务等作用,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学生评价: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救民于水火,运知识和技能分析、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学科学习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地教育观念、教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参考题

一、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案要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第五篇: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起点不能太高,应从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出发,教学进度不能太快,教学难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陡。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广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另外,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心智都得到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这实际上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使用权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新课程的目标是按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设计的。这个目标使得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成为了一个整体,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学大纲那样按小学、初中、高中划分为三个学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各个学段的衔接问题。另外,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有利于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去调整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式设计与整体性要求,体现了英语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的连续性与操作的灵活性。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条件差异也很大。我们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要求整个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确定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管理层也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支持小学英语教学为此所做的努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上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大家知道,“玩”是儿童的生活内容,“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炼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用“多元智慧论”来解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他将人的智慧分为8种:语文智慧、逻辑-数字智慧、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和自然观察智慧。

所谓“差生”就是因为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人的智能结构而“产生”出来的。同进,由于我们的教学不恰当,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毫无兴趣。

认识学生是有差异的,就是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每个小学生都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作为小学英语,只有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正处在一个“长大”的阶段,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诸多的缺点,在英语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稳定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使每一个小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这条理念中的关键词是“活动”与“参与”。“活动”一词源于拉丁语,是“做”的意思。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活动”途径实际上就是指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互动学习、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应该明确以下指导思想: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小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较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既可理解语言知识,又可以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符合。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应小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因为小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小学生身体正发育,思维形象具体,心理有较多的象征性、拟人化的特征,更适合采用游戏活动教学。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倡游戏活动教学呢?因为游戏活动比较形象直观,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游戏中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活动愉悦身心,发展心智,养成合作、竞争等个性品质。

3、采用活动途径要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采用活动途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上是提倡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不单单在于获得知识,还在于获取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活动指向应该是兴趣、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价体。通俗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应以小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考查小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学六年级期末或学年考试可以采用口、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主要考查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试包括听、读以及初步的写的能力。

小学英语评价要重视小学生的参与。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即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使评价的结果更全面,更公正,更准确,以达到促进学生的目的。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理论试题之四

观点论述题

1、英语课程为什么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数高材生。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2、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实践的机会。

下载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5篇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txt你站在那不要动!等我飞奔过去!雨停了 天晴了 女人你慢慢扫屋 我为你去扫天下了你是我的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民政局9块钱搞定,我请你吧你个笨蛋......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5则)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有: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大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5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读,吴波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解读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版)解读世界各国在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学习外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材素质的提高 学习外语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