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5篇)

时间:2019-05-15 10: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

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而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以下特点:

一、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在结构方面,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文课程、校本课程等层面。在课程类型方面,应包括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从课程目标上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

四、从语文课程存在的方式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不限于教科书、教室,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五、从实施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铺集镇华银小学

迟桂松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及教学建议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

(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 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前瞻性是首位的。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纵向结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是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以强调的。

(二)关于总目标:

总目标大致与修订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总要求”两部分相对应,大纲对总目标的表述在技术层面较多,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具体。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综合、梳理,共归纳为九条。

相对于大纲,我们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第二条关于阅读能力,加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习方式方面,加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突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如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仅在阅读方面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口语交际方面表述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大纲:“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将听与说分开,且未重在交际),特加上“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专加“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一条,体现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和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改变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体现在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要求的表述中。

(三)关于阶段目标:

1.识字与写字

在情感态度方面,1-2年级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大纲“姿势要正确”改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加上“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以后各

第三篇: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解读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01年7 月,“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每一位教育者的面前,这标志着我国的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的前提。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的正确的情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想,前六个分句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实现,九年的语文学习,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完善。但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人说,哪个学生语文成绩好,他的语文素养就高,这 句话不够妥当。语文素养不仅表现在语文成绩这一方面,还表现在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气质修养、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以及通过语文学习所形成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孩子好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很多美好的品质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言谈举止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哪个学生书读的多,视野就开阔,谈吐文雅,举止得体,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就高雅。读的好书多,眉宇间就有一种浩然正气,品德高尚,爱好广泛,思想健康,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语文教育的责任还表现在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影响。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难教!心理脆弱、个性强、心理承受力差、不懂得宽容……我想,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方面,所有任课教师中惟有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那么终生学习将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那么意志坚强将成为学生恒久的品质;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教导学生保持平常心,追求高尚,那么每个学生心中永远珍藏着阳光。

在我的班级内黑板上方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老师语录”,内容是我写给学生的十句话:(1)7-1=0 学好每一门功课是你的责任。(2)入门即学,怕苦莫入。(3)做好自己,我喜欢你;改变自己,我欣赏你;超越自己,我佩服你。(4)自己扔的纸捡起来,别人扔的纸更要捡起来,不为别的,只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5)心动不如行动。(6)没有不能,只有不做。(7)相信奇迹的人,就能创造奇迹。(8)坚强,是不被困难吓倒;是不被胜利冲昏头脑。(9)让品行和身体一起成长。(10)让优秀成为习惯。这些话陪伴我的学生三年,很多学生把这些话当成了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这些话激励着很多学生从懦弱走向坚强,从自卑走向自信,从失败走向成功。

还有一段小插曲,这是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班里共有72位学生,其中2/3是城镇学生,1/3是农村学生。按说,城镇学生家庭条件好,花钱不用考虑够不够用;农村学生每周的生活费有限,花钱需要节俭。城乡学生学生在一起,如果心态不好,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城镇孩子花钱大方,看不惯农村孩子的谨慎(小气);农村孩子羡慕城镇孩子,渐渐产生攀比心理,心理就会失横。

我们班同学在这方面不叫人担心,从七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节俭的品德,以节俭为荣,不乱花钱,不攀比。有一天课间,我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一个城里孩子喝着从家里带来的绿茶,边喝边聊,快喝完的时候,一个乡下孩子突然说:“等你喝完后别把瓶子扔掉,我拿去刷刷好装茶。”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看到不愿看到的眼光,听到不愿听到的笑声,从而伤害了那个学生。然而,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个学生说:“好。”喝完之后,递给她,大家继续谈话。

那一刻,我心里感到十分震撼,多么平常的话语!多么坦荡的胸怀!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积极的追求,哪一个孩子甚至大人能做到?所以说,教给学生知识重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

在许多美好的品质中,“感恩”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是人们越来越爱谈的话题,这个话题也频繁出现在语文课堂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怎么教?在课堂上教,在生活中教。

比如,每年的母亲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来临之际,我都按时要求每位同学给妈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要表达三层意思:(1)感谢妈妈;(2)理解妈妈;(3)自己感恩的行动。写好后放在妈妈的枕头下面。这个感恩的行动虽小,却让许多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行动,是不是更直接地让学生学会感恩?

所以说,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教给他知识的是老师,培养他美好品质的是老师,而语文老师更是任重而道远。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前提是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来的)。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是,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生成。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同一个文本,不同学生对同一内容的反映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对话。(教师—学生 学生—文本 学生—学生)在对话中阐述自己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知。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做好这一点,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过程中,小组讨论中,知识拓展等。

举例: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人生寓言》第一则《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在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时,语文老师就不能设置障碍,要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见解。有的学生就产生疑问:“拥有巨大的财富,就能产生得失之患,那么比尔.盖茨、李嘉成等人不就天天处于惶恐不安中吗?”有的学生提出:“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有的学生说:“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阅读就应该同作者平等对话,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阐述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成长的有益启示。做好这一点,还可以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比如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设有“读者点评”“个人收获”“与作者对话”等栏目,就是让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创造性思维。

2,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当代孔子”魏书生老师说过一句话:“无论课程怎么改革,语文课怎么教,都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比如古诗文、现代诗歌、散文都需要学生反复的吟诵品味,还包括各种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辩论赛等等。

另外,要不断开发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为了把这次活动办的精彩,我的学生们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去准备。我的口号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收集、筛选、整理、组织活动,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最后我班同学在学校电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

3.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感情色彩强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的功能。

由此看来,只有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使语文教学散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一定的课程内容需要相应的学习方式相匹配,学习方式是由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的。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我们在实施这一基本教学策略时,要紧扣三方面。

1.体现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老师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二是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

例如:布置“星级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五种星级作业:一星级:一篇文章学过之后,抄写词语。二星级:抄写优美句子、段落。三星级:抄写好句、段,并进行点评。四星级:从一个角度赏析整篇文章。五星级:自己创作文章,写一段或者一篇个性作文。)

您让您班的学生讲过课、评过试卷吗?这在我们班是常有的事,每一册课本发下来,我就开始分工,每本书六个单元,2-3课讲读课是我的任务。总有一课是大家的,包括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用大量时间准备,用较短时间讲课。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老师暗自准备,以便应付疑难,效果很好。讲评试卷也一样,老师只讲几个重点的,易错题,其余全归学生。这样做我的感受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更透彻的了解文本,更能主动的发现问题,有问题就有讨论,有讨论有研究,有研究就有创造,老师尽可放心地尝试一下当旁听、组织者、点化者的感觉。

2.体现合作性。

现代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认个人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性为学习资源为前提的。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

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口号是引用萧伯纳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之后,每个人各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流后,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72种思想交流,碰撞,定能闪出智慧的火花。” 的确如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我有亲身体会,通过与学生合作,我了解了很多体育知识;通过与学生讨论,我对《三国演义》了解的更透彻了。还有,在和学生讨论中了解到,一位女生读巴金先生的《家》读到会背诵其中段落的程度,她写的点评文字让我自叹弗如。

3.体现探究性。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突出语言的运用,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为重点。

为了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一是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二是要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主权,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角度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结果表达的方式等方面,都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

如《三国演义》阅读活动,我只做了一件事:分配阅读任务,其余事务全由大家负责。(具体情况下一部分细说)

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必须有一个保障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四点:

1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整体设计,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举个例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本册第一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教学本文应本着“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健康成长和自身成熟的有益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精彩词语,并能理解运用;(2)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感情的语言,丰富语感;(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够受到感动。(2)美点导踪。尊重学生欣赏文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析鉴赏的美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有益启示,体味亲情,理解亲情,从而更深的认识生活。

2.从课程时空上看,要走出传统语文教程“课本是世界”的误区,确立“世界是课本”的新的语文课程时空观。这个世界不仅包括实存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且还包括师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例: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也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3.从课程功能上看,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4.从课程类型上看,语文课程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还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以上四各基本理念,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这四个基本观念的内涵,并付之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特点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面向全体学生;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 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 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 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二、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

(一)《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主要改革内容。

●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注重提高学生感性把握能力。

(二)《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的发展。

● 系统地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性地体现在 各个阶段目标之中;

● 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

● 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

● 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三、关于课程目标的特点

(一)一些基本的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将“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有所展开。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创造潜能,人际交往)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前瞻性是首位的。

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纵向结构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其中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是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以强调的。

(二)关于总目标:

总目标大致与修订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总要求”两部分相对应,大纲对总目标的表述在技术层面较多,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较具体。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综合、梳理,共归纳为九条。

相对于大纲,我们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第二条关于阅读能力,加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习方式方面,加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突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如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纲仅在阅读方面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口语交际方面表述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能准确地表达与交流,讲究文明修养”(大纲:“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将听与说分开,且未重在交际),特加上“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专加“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关心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一条,体现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和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改变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体现在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要求的表述中。

第五篇:小学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基本理念解读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起点不能太高,应从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出发,教学进度不能太快,教学难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陡。当然,在保证课程面向广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另外,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心智都得到发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仅仅是关注小学生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异。这实际上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使用权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新课程的目标是按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设计的。这个目标使得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成为了一个整体,而不是像以往的教学大纲那样按小学、初中、高中划分为三个学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各个学段的衔接问题。另外,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还有利于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去调查课程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式设计与整体性要求,体现了英语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的连续性与操作的灵活性。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条件差异也很大。我们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要求整个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确定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育研究部门和学校管理层也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支持小学英语教学为此所做的努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上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大家知道,“玩”是儿童的生活内容,“游戏”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二是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炼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用“多元智慧论”来解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他将人的智慧分为8种:语文智慧、逻辑-数字智慧、空间智慧、肢体-动觉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和自然观察智慧。

所谓“差生”就是因为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人的智能结构而“产生”出来的。同进,由于我们的教学不恰当,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毫无兴趣。认识学生是有差异的,就是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每个小学生都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个性。作为小学英语,只有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正处在一个“长大”的阶段,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诸多的缺点,在英语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稳定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使每一个小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这条理念中的关键词是“活动”与“参与”。“活动”一词源于拉丁语,是“做”的意思。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所说的“活动”途径实际上就是指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互动学习、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活动途径应该明确以下指导思想: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小学生要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较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既可理解语言知识,又可以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符合。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应小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因为小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小学生身体正发育,思维形象具体,心理有较多的象征性、拟人化的特征,更适合采用游戏活动教学。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倡游戏活动教学呢?因为游戏活动比较形象直观,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游戏中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活动愉悦身心,发展心智,养成合作、竞争等个性品质。

3、采用活动途径要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采用活动途径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上是提倡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自己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不单单在于获得知识,还在于获取学习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活动指向应该是兴趣、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评价体。通俗地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应以小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考查小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小学六年级期末或学年考试可以采用口、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主要考查小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试包括听、读以及初步的写的能力。小学英语评价要重视小学生的参与。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即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使评价的结果更全面,更公正,更准确,以达到促进学生的目的。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解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语文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语文 XXX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每一个教......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读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

    小学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

    小学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及保障措施 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落实新课程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小学英语新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使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也......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范文)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 理念一: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中有人) 1、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活动);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小编整理]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 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