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升华与凝华
12.4 升华与凝华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2.下列所给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知识点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4.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5.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6.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自霜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综合训练
8.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9.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B.(2)(4)C.(1)(3)D.(3)(4)
11.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
1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品,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变成 属于 ; 变成 属于 ; 变成 属于 ; 变成 属于
13.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隔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田„„”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冰库”,冰雪熔化时温度,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 热量。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 为气体而 热量来实现的。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5.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 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16.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经典考题
1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白雾是水蒸气
18.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19.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20.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 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A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B正确;液化石油气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贮存在钢罐中的,C错误;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吸热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
4.A 解析: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的氟利昂,发生汽化现象。5.B 解析: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热。6.升华 吸
7.凝华 放出 解析:霜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8.A 解析:“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因此,选项B错误;“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没有发生沸腾所以3000℃即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选项C、D也是错误的。
9.C 解析:冰变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冰,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10.C 解析:冰雪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成液态要放热;雾散去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现象要吸热;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11.吸收 碘的温度 解析: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12.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属于凝华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属于升华 水蒸气变成水属于液化 水蒸气变成冰属于凝华
13.(1)不变 吸收(2)蒸发 渗漏(3)升华 吸收 解析:冰雪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渗漏与蒸发。人工降雨是通过干冰升华为气体吸收热量来实现的。
14.升华 凝华
15.液 升华 ① 解析:图乙中分子模型排列无规则,但分子间距较小,故是液态,甲图的分子模型排列有规则分子间距很小,说明是固态,丙图分子模型极度散乱,说明是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所以①相同,“白 气”现象是液化现象,故②不相同,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是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所致,故③不相同。故选填①。
16.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放热降温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17.C 18.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解析: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寒冬,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水珠附在车窗内侧,液化放热。
19.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实验方案: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常温常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低于固态碘的熔点,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说明小红观点错误。
20.“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第二篇:初中物理 考题精选复习15 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
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答案 凝华、吸
2、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答案 升华,凝华,熔化。
3、黄山景色优美,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冰封谷底
B.春天,雨笼山峦 C.夏天,雾绕群峰
D.秋天,霜打枝头
答案 D
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正在消融的冰山 B. 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 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上形成霜 D. 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答案 分析:
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
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A、冰山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碘在微微加热后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在铁水上变成霜,是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B.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C.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D. 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
答案 解: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衣服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的结果,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气态,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D、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冬天,用雪堆成的雪人,气温即使在0 ℃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热量。
答案 升华
吸热
7、如图4所示,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在烧杯中,上面放一个灌有冷水的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时烧杯中可看到有紫色气体生成,这是碘的 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见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 现象.
答案 升华凝华
8、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
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9、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B. 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
C.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D. 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 答案 A
10、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答案 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
11、春天刚到,麦苗返青,这时最怕霜冻侵袭,人们常说“霜打万顷枯”,霜冻是农业上的一大灾害.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有一个节气的名字叫“霜降”,就是由此得来的.请问这种认识正确吗?
答案 【解析】在早春、深秋或冬季,白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加剧了地面水分的蒸发,使大气中含有许多的水蒸气.夜晚,地面由于不断散热,温度降低,凌晨气温最低.当温度降到0 ℃以下时,如果没有大风,水蒸气便直接在禾苗、草木、砖瓦等物体上凝华成固体冰晶,这就是霜.答案:不正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直接凝华而成的固体晶粒,而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12、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答案 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1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图3-1-11所示的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汽化,液化
答案 D
14、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汽化
答案 B
15、如图2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答案 D
16、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的黑色碳粉。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
答案 升华
17、校后的小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的缘故.夏天雨后的小河常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
答案
镜面、虚像
、折射、色散
18、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答案 C
1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 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的实验回答舞会上小姐晕到的原因是___;
(3)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___________.答案 水蒸气遇冷凝华
缺氧
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
20、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干冰遇热直接变成气体时,会把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但人手若不慎与干冰接触,皮肤中的水就立即变成冰而被干冰粘住,这是很危险的,应立即用水浇淋,直到皮肤与干冰分离为止。
去年春夏之间,某地区出现旱灾,为了缓和旱情,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很快变为气体,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冰粒遇到暖气就变为雨点落到地面。
(1)依次写出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上面(1)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区大部分地方用水很紧张,作为公民都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请你提出一项节约用水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升华、液化、凝华、熔化
(2)液化、凝华
(3)答案有多种,例如:不用水时注意关紧水龙头;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学生的表达基本正确可得分。
21、在我国北方寒潮暴雪来袭之时,家的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 答:“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1分);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1分),放热(1分)、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1分)。
22、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 【解析】首先这些“白眉毛”或“白胡子”是固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是凝华,而凝华需要放热,故这是在寒冷的冬天才出现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要把水蒸汽放热、凝华这些词语说出来,组合成合适的语言就是正确的。
23、寒冷的冬天上课时紧闭门窗,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冰花。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猜想:呈在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冬天室内温度高,窗玻璃温度较低,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固态小冰花。凝华需要放热,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所以冰花在室内。本题中容易误认为是凝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但凝固形成的是块状固体,中间不会出现液态过程。考点:凝华放热
24、你一定做过或观察过对碘粒加热的实验。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固定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你将会观察到碘由固态的变成了的碘。这是碘发生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变化过程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试题分析: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固态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碘,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固体升华需要“吸热”。
考点:加热碘状态改变特点,升华条件。
25、今年夏季,我区久热不雨。为了缓解旱情,2013年8月份,高淳气象部门实施了三次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对我区的旱情缓解起了一定作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
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
热量(填吸收/放出)。面对旱情,请你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是碘化银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水滴和冰晶下落,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液化和凝华都是放热的。
考点:物态变化
26、初冬的早晨,常常看到草地上有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 _____经过___ ____(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热量。夏天,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使玻璃变模糊。
答案 水蒸气,凝华,内,放出,外
27、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______,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升华
凝华
解析: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钨蒸气在遇冷后又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的缘故。
28、用飞机向云层喷撒干冰(固体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 8 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bdf
B.adf
C.c
D.e 答案
B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9、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答案 北方冬天的清晨,室外的温度低,室内的温度高,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强冷的玻璃窗凝华成“冰花”,凝华要放热.答案:室内
凝华
放
30、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答案 B.“固体粮虫净”是固态物质,过一段时间变小说明变成了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故选B.
第三篇: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2.3.二、能力目标 1.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
二、进入新课 [想想做做]
[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 现象.[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四、布置作业
P8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调查得出答案,或经长期观察得出答案.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五、板书设计 1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篇: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学生答:像雪(人造雪)学生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学生答:吸热
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回答 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三、教学小结(7分钟)
四、作业布置 教师引导
7、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8、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调查家中冰箱的种类。书P43 第3题
[学生活动] 1:书P
43(一)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升华吸热 液化放热学生
2:书P43
(二)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
3:书P43
(三)根据收集的资料补充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学生回答:(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
1、活动:(1)过程(2)观察到的现象(3)结论
2、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3、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情况
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说明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 活动:过程
观察、记录现象结论
二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三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四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
教学后记
1、通过课前预习和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梳理,提高了同学们总结归纳的本领,同时巩固了所学的重点知识,对本节内容的扎实掌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课前对人工降雨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的奥妙和实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人造“雪”的活动,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学会合作和交流。
4、通过交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气氛热烈而友好,一些问题甚至老师也不能马上完整的给予详解。
5、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
1、默写概念;
2、课时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五篇: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樟脑丸、试管、试管夹、筷、火柴、酒精灯、碘锤、滴管、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从复习着手,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
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物理现象。
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加热时: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冷却时: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
筷上出现:(),它的形状像(),颜色是()色。
学生讨论、探究、交流:
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引出课题:四 升华和凝华
(二)演示:
碘锤──磺“搬家”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
想一想:
碘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让碘锤冷却一会儿,在上端凹部分滴几滴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讨论:
自然界中“雪”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举例: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发黑了。
在上述几个例子中,要特别强调: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即升华的条件是要吸热,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探究《人工降雨》
讨论:
1.《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答:
2.《人工降雨》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所经历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教师指导。
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探究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4.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
吸热和放热两类。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是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略。
提示:
医学上采用冷冻疗法,是采用液态氮的沸点-195.8℃来获得超低温,从液态氮中取出治疗棒在病人“疣子”的部位接触,使“疣子”冷冻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