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 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 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 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我国实现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原因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课件:多媒体重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再以多媒体显示“某学生一家的收入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按劳分配 ? 先让学生看教材p44,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对于按劳分配这个含义从五个方面来讲,即地位、范围、分配的客观依据、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这样使学生既清晰又明了。并且结合教材p44 的“议一议”,让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明白,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按劳分配的地位、作用、含义,让学生在课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实。
2、其他的分配方式:教师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结合教材59页关于“小吴”的材料导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板书: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情境三: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小李说:“最近我家开了个小商店,收入比我的工资还高。” 老王说:“我利用双利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报酬很丰厚。” 小张说:“我买了一只股票,现在每股升了两元。” 思考:他们工资外的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引出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
拓展知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同时也是由 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了。也只有这样,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漫画材料,加深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教师小结:(1)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中,“个体”既是劳动者,又是 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而且其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各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3、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从目前我国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达到突破难点。)
4、课堂讨论:社会主义的根 本原则是共同富裕,这也是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的目标。而十五大报告却进一步明确指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矛盾吗?为什么?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再以代表的形式发表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最后老师加以总结,为进一步阐释初次分配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打下基础,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又是什么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兼顾效率与公平。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含义 ——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公有制
按 劳 分 配 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主体)直接原因——劳动性质和特点
意义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其他分配方式 福利性分配 社会保障分配
客观必然性 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由所有制结构决定 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
第二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沾化县第二中学
龚关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课标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下是本框题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课前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完成预习检测,进行自学小结。②通过探究情境一,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③通过探究情境二,懂得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了解按劳分配的意义。
④通过探究情境三,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理解和感受健全和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⑤通过回顾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来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⑥通过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区分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
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觉树立起劳动光荣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劳分配
2.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视频——走近“家庭农场”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农场”吗?目前,在我们山东各地就有许多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注意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家庭农场主”孙传德的收入有哪些?(“开心农场”,种植花卉和蔬菜)
2、当地农民的收入有哪些?(土地流转,外出打工)
可见,当前人们的收入方式是多样化的,这正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方式,共同学习第七课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学习】(过渡):“家庭农场主”孙传德在下岗之前的收入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情境探究一。
【探究一】潍坊“家庭农场主”孙传德下岗前曾是潍坊国电公司的普通职工,每月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大约3000元左右。后来由于国电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裁员下岗。
设问:孙传德下岗前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为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析:对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我们可以总体上从它的分配范围、分配对象、分配尺度和分配标准四个方面去理解。
①分配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③分配尺度——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④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强调:这里“劳”指的是劳动。对于按劳分配,我们要注意把握:一必须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二必须是劳动收入。
【温故知新1】——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企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劳动经营所获得的收入都属地按劳分配所得。
【误区警示1】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但并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例如:国企职工获得的福利性收入,尽管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但却不是劳动所得,而是非劳动收入。所以,一定要注意: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
回归【探究一】孙传德下岗前在国电公司——公有制经济中,工资,奖金和津贴——劳动收入。所以其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探究二】“中央一号文件” 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家庭农场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可以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对此,人民众说纷纭,观点各异。
观点1:要实现共同富裕,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应该实行按需分配。观点2:要实现共同富裕,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应该实行平均分配。观点3:要实现共同富裕,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分析: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有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如果我们需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们还愿不愿意去劳动了?)所以,就劳动者个人而言,我们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不把个人收入分配与劳动贡献挂钩的话,就会有很多人不去劳动,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必然导致普遍贫穷。——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
点拨:尽管如今,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我国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样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由于受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所以,我们无法实行按需分配,只能选择按劳分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目前,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每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存在差距,劳动能力还存在差距,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只能便宜了懒惰的人,这对勤劳的人不公平,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最终必然导致普遍贫穷。——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点拨:目前,劳动还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劳动能力存在差距,所以收入分配就应该体现出差距,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否则,就会打击人们劳动的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选择按劳分配。
我们说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应该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但是公平≠平均,我们不能因此去怀念过去的平均分配,实践证明平均分配的结果最终必然导致普遍贫穷。
通过对观点1和观点2的讨论分析,得出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首先,由于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领域,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我们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由于受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我们不能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这是我们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目前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劳动还是谋生手段,且劳动能力存在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平均分配,只能按劳分配,这是我们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条件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
【探究二】观点3——请学生派代表回答——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劳动者: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国家和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①把个人收入分配与劳动贡献挂钩要能够充分调动劳动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②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通过劳动享有劳动成果,只是分工不同,但是地位平等,这既是对过去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对此请同学们注意从对劳动者个人和对社会两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
那么,按劳分配的地位如何呢?(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公有制条件下的分配方式,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所以,相应的,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知识梳理1】请同学们看课本P59,自行梳理按劳分配的相关内容。强调: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既要回答原因也要答出意义。(过渡):目前在我国,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有哪些收入分配方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情境探究三。
【探究三】如今,孙传德经营的“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除了自家人之外,300亩地雇了20个劳动工人,还有4个大学生。开始由单纯的种植业向农产品深加工业转向,今年5月份,该农场生产的第一批玫瑰鲜花细胞原液问世,产品全部卖给了青岛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利润比单纯销售玫瑰花翻了一番。同时,他还为一些想在现代农业中 “过把瘾”的市民提供了共同参与的机会。想当农场主的市民,可以采取出资金或提供资源的方式加入农场,在里面负责管理和销售等。——设问:
1、孙传德的“家庭农场”里存在哪些生产要素?
2、雇佣的劳动工人、大学生、“过把瘾”的市民获得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3、让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有何重大意义?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派代表回答)【误区警示2】各种生产要素的区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①要注意区分各种生产要素的表现形式。②要注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仅仅只有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分配,此外,像土地、信息等也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生产要素。③要注意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二者都是劳动,但存在的范围不同,其中,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所以,同样是劳动收入,在私营和外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中)获得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而在国企和集体企业(公有制经济)中获得就属于按劳分配。
如果你是市民的话,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加入“家庭农场”吗?为什么?由此导出让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意义。
点拨:赚钱,获得一定的收入——获得物质满足。体验乐趣,陶冶情操——获得精神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是利用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让各种生产要素都积极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能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提出了其意义所在。
【知识梳理2】请同学们看课本P60,自行梳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内容。【温故知新2】——为什么现阶段要实行这一分配制度?(过渡):对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呢?温故可以知新,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相关内容。
1、社会再生产包括哪四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分析:①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我们实行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实行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③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也需要不断健全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我们实行这一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
小结: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符合现阶段的实际,这种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面以框架的形式,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设想一下自己未来可能的收入来源情况,并分析这些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本节课的探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收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所以,我们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要热爱劳动,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篇:《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 蔡曼娜
【课程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分为两目,其中第一目讲“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二目讲“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逻辑顺序为: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同时,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本身是个比较深的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有所了解,但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将深层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南海区个人收入的特殊性,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尤其是南海区个人收入方式的特殊性,更使得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支配下,正在尝试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吗?其实,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却使他们感到困惑,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1)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能力方面:(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3、觉悟方面: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生家庭收入实际,采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学生家庭收入的个案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诱导学生在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的撞击中学会分析,学会归纳,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六、媒体设计:在《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题的信息教育设计方面,将MTV动画、声音与数据表格、图片等通过超级链接等技术手段融入合成为ppt为本的课件中;以MTV动画、声音演示打开课题;用ppt课件平台展示课目;再配以数据表格来让学生分析归纳,从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一)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研究:第一,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个人有收入?第二,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这种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
(实录:大多数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各种分配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区分各种分配方式,基本上能识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并能分析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自觉阅读、自觉构建知识结构的良好习惯,诱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内化和吸收,并学会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探究)
(二)教师准备
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整合,制成ppt课件。
(实录:ppt课件共18张幻灯片。在课件中,采用了一个MTV动画、三个个案、4张名人图片,以及相关教材的整合原理,将本课题分为两个课目。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二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制作数据表格,突出南海区收入情况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理解,“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的道理,对学生的指导才能清晰具体,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情境导入
(一)MTV动画开题
利用MTV动画《1234567多劳多得》歌曲以及卡通人物猪太的动画将课题展示出来,并在播放动画前提示:请留意歌词,猪太告诉我们什么呢?
(实录:学生认真观看MTV动画,对可爱的卡通人物猪太的动作,歌曲充满兴趣并认真思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以一种全新的手法,轻松把理论性很强的问题 引入到课堂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探索热情,使课堂充满乐趣)
(二)提问
提问:猪太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猪太的收入方式是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呢?
(实录:学生争相回答问题,都可以指出猪太告诉我们要多劳才能多得,要勤劳致富,但是有少数学生把多劳多得等同于按劳分配,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并给予指正。让学生从熟悉的卡通人物身上开始思考理论问题,展示课题的中心内容,实施“观察——思维”的过渡。)
三、探索研究
1、以大李与小李两兄弟同富不同路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是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实录:采用信息技术,展示形象可爱的卡通人物大李和小李,配以文字说明,与教材相结合,图文并茂,学生对材料倍感亲切,兴趣浓厚,基本上都能正确分析大李和小李的收入特点和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对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初步的把握。从具体的例子来入手,让学生从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寻找学生的思维误区。)
2、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并分析其收入特点及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实录:学生积极发言,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让两三位同学介绍自己家庭收入的情况,以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为例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对材料熟悉,同时进行学生之间互动,使同学之间更加了解,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并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分析。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对教材内容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3、学生采访现场老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分析。
(实录:进一步对各种分配方式加深理解,同时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
4、材料分析:中国的比尔·盖茨
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本科生3人,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这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你认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自己有什么感受?
(实录:学生对这种凭借科学技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方式感受颇深,同时进一步向学生强调中国经济要腾飞,发展尖端科学技术至关重要,而科技的发展重担就落在学生身上,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5、小结
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小结,梳理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以及我国的分配制度。展示知识结构图。
四、延伸拓展(难点突破)
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实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从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从目前我国劳动者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迁移深化
结合上述所有材料,教师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六、结束语
展示社会名人:刘翔、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课后分析这些名人的收入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课后反思】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诱思探究,要尽可能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信 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与社会现象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
本课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高,参与面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好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领悟知识,同时把感悟的知识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运用升华。
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本课题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人交往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然而,课堂的40分钟是宝贵的,如何在保证完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方面地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如何在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
总之,新课程,需要我们树新观念、定新目标、学新学法、倡新教法、迎新挑战。
第四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案
一、知识回顾
比较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
投资
方式
特点
收益
偿还方式
风险
相同点
储蓄
获得利息,收益最低。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债券(债务凭证)
获得利息,其中国债的收益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高于储蓄。
股票(入股凭证)
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购买股票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
商业保险
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赔付的保险赔偿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资回报。
保险事故发生后,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针对风险的投资。
二、自主学习
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现行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1)分配制度:
、。
(2)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
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经济中,在对
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
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
,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下 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则是社会主义条下人们劳动的 和特点。
(4)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和
;
②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提高
,促进社会
的发展。
③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也体现了劳动者
、的
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
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
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
所有权存在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的尊重,对
、、、的尊重。有利于让
三、教师精讲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
(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①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②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③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第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第五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课题名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含义,原因,以及意义并且能够知晓按劳分配的地位
(2).让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且明了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课堂的讲授以及演示,让学生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尝试小组自主讨论,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要领技巧,不仅在小组自主讨论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且将这种小组自主讨论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国家下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了解,进而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特别是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2.教学难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地位
(2)如何促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三.学情分析
此批学生是刚从初级中学进入高级中学学习,其心智正在成长,并且在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比较强,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且在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章节,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章节中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简单的概述,进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习时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把握要领,但同时也要教师加强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学习到知识的精髓。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法(1)讲解法: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某些重难点,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弄懂知识点从而使初学者掌握这些知识(2)案例分析法 通过例举小吴一家不同收入分配的案例并且进行分析探讨,请学生回答最终得出答案,此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演示法 教师通过演示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历史的一些图片以及国民参与社会分配的某些事例等待,让学生感受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要完善的部分
五.教学工具
《经济生活》教材
备课本
粉笔
黑板
粉笔擦
案例演示稿
投影仪
电脑
六.教学过程(课时为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学生思考时间为5分钟)1.课程导入(5分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巧妙地将社会财富比作一块大蛋糕,我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为了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当然人们不仅仅重视蛋糕的制作,同时人们也关心着蛋糕的切分,蛋糕的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社会财富增加的数量同时也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实行怎样的分配方式,怎样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切身利益。那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呢?此种制度有何合理性,让我们一起去探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此时我会让学生粗略地看书本,大体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
2.知识讲解(25分钟)(1)我国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解释:按劳分配即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总而言之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你做了多少事情即能够得到多少酬劳正如你在工厂做工一般。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教学重难点)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是生产资料为全民所有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一个若大的集体中,如果实行封建地主时期的分配方式那显然不行,有失公平,既然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那么就应该由全民创造且按个人的劳动来分配劳动产品而不是剥削式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前提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相对比较低并且地域差距大南北东西差距明显,针对这样的现状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国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必须劳动才能够获得劳动产品,如果不想劳动坐享其成则不可能实现富足,甚至有时不能够维持温饱,如果大家都不劳动则都等待着国家分配,那么就会形成平均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激发劳动的创造性,整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无所发展。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将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者的收益相挂钩,促使劳动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不断努力,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努力学习先进的理念,最终使自己的技能不断提升,促使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的技能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b.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为主体即自己做了多少则能够得到多少,每个劳动者只要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就能够得到与自己劳动相匹配的报酬,不像封建地主时期的剥削制度,封建地主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一般,这种剥削制度造成贫穷与富裕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案例分析: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妈妈在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去年增加了工资,姑姑是农民,除了承包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外,兼营蔬菜收购和运输,收入有所增长;二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虽然忙些累些,可收入不少,三叔和他人合办一家服装厂,自己直接经营,去年税后收入比小吴爸爸妈妈的收入总和还高出一倍。
请思考
小吴的爸爸和妈妈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目前主要收入分配有何特点? 经过学生三到五分钟的思考后,请学生举手回答这两个问题。综合学生的回答得出以下结论,①小吴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属于按劳分配,小吴的姑姑由于承包集体土地,也是按劳分配但其兼营蔬菜运输和收购则是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参加分配②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重点)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比如超市的老板,他能够利用自己的超市独立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在扣除进货成本和缴纳国家税款后剩下的收入便是他自己的收入。同时,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风险,比如个人酿酒作坊,老板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提升酒的品质,更要考虑如何将酒卖的更好,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将酒厂做大做强。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重点)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国家实行的这种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使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劳动者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企业加强管理改进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模式从而促进企业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个体生产资料,企业老板加强公司管理以及引进科学技术就是基于这个目的。
(5)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何为公平?
辩一辩①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②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辩一辩环节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a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只有收入分配公平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收入分配公平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相对公平,而平均主义是绝对的平均,平均主义不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如何保证社会公平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守一个宗旨,而我国要想保证社会公平就必须提供制度的保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好为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社会公平的标准在于人民生活富裕,收入水平高,保证国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则有利于增加国民的收入,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
意义:a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将调整社会财富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份额,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消费水平,加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改变我国一直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局面。
措施
①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在收入分配中占主要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给国家和企业,而个人的收入相对较少,如果能够及时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个人收入那么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就会相对提高,人与人的收入差距就会相对缩小,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整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类似新疆**的事件就会相对减少,整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安定的状态。
3.课程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以及关于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等内容,其关键是要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到促进社会公平,核心就是抓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条主线,贯穿整个知识脉络。
4.布置作业(5分钟)(1)请比较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且仔细分析它们的利弊
(2)案例:近五年来,某公司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问①如果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该公司和职工带来什么不利影响?②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作出哪些改变?
七.板书设计:(5分钟)
按劳分配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①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对分配制度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占主体地位 伟大变革
多种分配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公平的含义
公平收入分配的原因以及意义
社会公平重要体现
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
原因:其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