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唱教学教案
《声乐基础》教案
2013-2014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胜环
教学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达到发声、气息﹑共鸣的协调统一;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合格人才。
教学内容:声乐发声原理;发声技巧;作品分析:作品表达 教学要求:
理论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技术要求:
1.对气息和声音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进一步稳定歌唱状态,并做到上下声区基本统一。3.要求吐字清楚、准确。
4.有基本独立分析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演唱较为完整、生 动。
教学重点:进一步调整、稳固学生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教学难点:稳定歌唱状态;作品理解与作品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课程安排:本学期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每四周为一个阶段;
授课形式:小组课,每12-13学生为一小组,共4组(每生每周1节课),教学内容应根据课堂具体教学情况调整。授课时数:17×4 授课地点:教师琴房305。
教材选用:《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材》民族唱法女声卷,周琼编著;美声唱法女声卷,陈星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一章:歌唱的发声原理(1-4周)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有关声乐常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在练声和歌唱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
2、打开牙关,稳定喉咙的位置歌唱,解决歌唱中的基础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打开歌唱通道(打开牙关,放下喉头),积极的歌唱,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六、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七、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通过人体共鸣器官打开和运用,声音扩大和美化)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1)5 4 ︱ 3 2 ︱ 1 —‖
U„„„„„„„„(2)1 2 ︱ 3 2 ︱1 —‖
U„„„„„„„„(3)1 2 3 4 ︱ 5 4 3 2 ︱ 1 —‖
U„„„„„„„„
(4)5 5·
︱3 3 ·︱ 1 ·‖
U O
U O
U O 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稍慢。
(2)同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使气息支持发声。(3)与打开喉咙(打哈欠的状态)的练习相结合。
(4)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5)练习4,由U过渡到O母音时,喉、咽腔打开的状态不变,只是嘴由小圆形张开得稍大些。
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歌曲练习(对上学期内容回顾和巩固)
《花非花》、《大森林的早晨》、《大海故乡》、《红豆词》(1)作品分析:《花非花》
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歌曲继承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后逐级下行,后为平述的音调,具有谜的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向低趋于平衡,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2)《红豆词》(清)曹雪芹 词;刘雪庵 曲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型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美感,而不能一味的最求方法。
教学难点:歌曲气息的把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解决方案:加强母音的练习,认识并掌握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
《大森林的早晨》 《大海呀故乡》
3、学生演唱一遍,老师指出学生演唱时存在的问题,并纠正。
4、学生再次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明确声音的发声理念,并尽可能地在今后的声乐技能实训课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准确真挚地表达作品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布置作业: 《绣荷包》 《嘎哦丽泰》 《红豆词》 《点绛唇,赋登楼》 《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第二章 歌唱的呼吸训练(5-8)周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及声乐作品辅导,让学生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即没有呼吸的支持就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吸气、呼气、巧用气的基本方法;理解歌唱中气息与声音的基本配和关系。
教学重点:
1.歌唱的呼吸方法。2.歌唱的呼吸技巧运用。
3.会用科学的呼吸方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4.寻找到歌唱时呼吸的对抗力和内口咽喉状态的反向平衡关系。教学难点:
深吸气,将气完全吸到肺的底部,使横膈膜下降,两肋往外扩张,小腹微收的歌唱气息及运用。
教学用具:钢琴、电脑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介绍本课内容:
1.歌唱的呼吸训练:体会叹气时的感觉,腹部及腰部四周的受力点,练习几种呼吸的方式即:快吸慢呼;快吸快呼;
2.初学程度的相对应歌曲,例如《嘎达梅林》
二、发声训练: 54 32∣1—‖ u 53 42∣1—‖ a
o
u 1234 5432∣1—‖ 1.训练要求:(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在哼鸣的位置上进行开口音的训练,上下牙打开,舌头平放,稳定喉头,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轻柔地深吸气,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4)韵母轻换时声音位置的统一。2.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教学要点;
(2)学生按要求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师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三、讲授歌曲
《嘎达梅林》
1.学生演唱一遍歌曲。
2.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作歌曲处理。《嘎达梅林》是一首蒙族长篇叙事歌,歌唱的是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与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该作品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和尊敬,歌曲是以五声羽调式为基础的一首短小的民歌,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言,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英雄高大的形象。在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气息的支持力,声音的高低位置统一,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3.歌曲演唱时对难点、重点的训练与突破。
4.学生完整演唱作品,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训练。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训练,使学生对歌曲呼吸科学的发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支持下的歌唱状态,训练时,还需加强和老师的配合,努力寻找到最优美动听的头腔共鸣。
五、布置作业: 《渔光曲》 《姑娘生来爱唱歌》 《啊,中国的土地》
第三章 歌唱的共鸣训练(9-12)周
一、教学目的
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歌唱,培养学生对歌曲演唱位置的平稳,树立歌唱的整体共鸣概念。
二、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示范法、引导法、启发法、指导并运用微格技术直观地进行教学反馈。
三、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2.装饰音的演唱准确性。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摄像机
六、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 2.发声训练
每堂课要进行二十分钟的发声训练。3 2 | 1----||
32∣1 —‖ u 5 3 | 4 2∣1 —‖
Lu
32∣1 —‖54 32∣1 —‖ u
wo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回顾上节课发声训练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歌曲演唱
《百灵鸟》、《渔家姑娘在海边》(1)歌曲简介
《百灵鸟》是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一首著名艺术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加补充构成。歌曲每乐句的前半部分音调、节奏基本相同,以此统一了全曲纯朴的风格。第三乐句为了寻求对比,采用了离调的手法,并且在演唱上要求用“活泼的歌声”,同时强调了力度的变化。全曲纯朴而充满深情。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一字多音为主的词曲结合,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牧羊姑娘》:歌曲以带再现的二段式为基本结构重复构成。基本上每乐段都由上下句的双乐体乐段,每乐段的音调基本相同,使音乐形象集中、统一。它原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因而歌词以问答形式进行,十分质朴;旋律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加之小调的色彩,使音调流畅而柔美,表达了牧羊姑娘的忧郁之情和人们对牧羊姑娘深切地同情。
《故乡的小路》: 歌曲结构采用二段式。开始两小节的基本节奏贯穿全曲,从而统一风格,而3/4拍与4/4拍两种节拍的交替进行又独具特色。第一、二乐句构成平行式双句体乐段,第二乐段仍是平行式双句体乐段,但音区提高,情绪较为热烈,形成高潮。全曲最后的加衬词补充乐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2)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同时,回放上课时演唱歌曲的录像,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小结
自然声区的训练对今后歌唱能力的建立和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训练过程中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
5.布置新作业
第四章
歌唱的语言训练(13-14)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发声及声乐作品训练,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了解歌唱中语言的吐字、咬字、归韵与发声的辩证关系以及语言的表达艺术与演绎声乐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指导并运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
掌握用科学的发声状态以清晰、贴切、夸张的语言演绎声乐作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通畅圆润,字尾归韵准确。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中呼吸的对抗力与内口咽哈欠状态的反向平衡。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
教学要求:深呼吸叹气,找到叹气时气息的支点,即小腹部自然回收、腰部自然扩张的感觉,同时配以内口咽半打哈欠(外笑里竖)的状态,牙关咬字后迅速松开,使声音往回吸在歌唱通道里唱。
(1)哼鸣练习:
(2)U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3)i母音与a母音的转换练习:(4)a母音与o母音的转换练习:(5)母音综合换字练习: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
(2)哼鸣练习时,嘴轻闭,上下牙打开,舌头平移,喉头下沉,鼻孔兴奋张开,寻找叹气的感觉。(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稳定喉头,抬起软腭,轻柔地深吸气,喉咙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火把节的火把》附曲谱例: 演唱要点:
(1)熟悉了解这首歌的曲式结构:引子﹢A﹢B,曲调来源于云南彝族民间风格,6/8拍圆舞曲节奏流畅、明快,表现了彝家姑娘载歌载舞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2)强调语言的声母清晰,韵母通畅圆润。在共性发声的基础上,表现民族声乐作品中特有的韵味。
(3)注意语言字头的夸张,声音的流畅,咬字时找准哈欠的部位,进入热情洋溢地演唱状态,避免声音发直发白。
3.小结
通过讲述和分析歌唱中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实施在具体的发声及作品演唱训练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尽量找到歌唱的最佳平衡状态,逐步将歌唱技能掌握和控制得自如,使学生建立用脑、用心才用声歌唱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用美妙的歌声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4.布置作业:
《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第五章 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15-16)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全面分析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达到“声音”、“情感”、“表现”的基本统一。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鉴赏
三、教学重点
1.在正确发声方法下的歌唱训练。
2.注意钢琴的伴奏作用,练唱时尽量使伴奏与曲调;演唱与内容溶为一体,推动影响学生的再创造。
3.重视歌唱的情感表达,即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真切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难点
把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声音丰富的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声情并茂。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分析歌曲,例如《铁蹄下的歌女》。(2)按照要求演唱歌曲。2.发声训练: 3 4 2 ︱ 1 0 ‖ u 1 2 3 4 ︱ 5 4 3 2 ︱ 1 0 ‖ a
o
u 1 3 5 3 ︱ 1 3 5 3 ︱ 1 0 ‖ Mi
ma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协调地演唱;(2)哼鸣训练时,嘴轻闭,上下牙打开,舌头平移,喉头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叹气的感觉。
(3)在横膈膜的支持下,稳定喉头,抬起软腭,轻柔地深吸气,喉咙保持在吸气时的歌唱状态。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2)学生按要求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铁蹄下的歌女》作品分析:
(1)《铁蹄下的歌女》作于1935年,许幸之词,聂耳曲。A段:表现歌女痛苦的心情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B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充满了辛酸与凄楚。
C段:综合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在音乐到达最高潮时更集中表达了歌曲的不可抑制、愤懑之情。
(2)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A:打开“呜”通道,保证歌唱通道畅通无阻,声音流畅,吐字清晰,位置统一。这样,语言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B:在表达第二段时,注意把字头、字腹、字尾完成好,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体现出不同的声音色彩。
C:风格、韵味也很重要,本曲虽无明显地方风格,但却有中国曲式的风格,其韵味更多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这从歌曲的音调,语气和情绪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中体现出来。由弱拍进入的特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旧中国低层歌女们的不平与呐喊。
4.学生演唱歌曲
5.歌曲演唱时对难点、重点的训练与突破。6.小结
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学生完整演唱作品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训练的必需过程。
7.布置作业:学生准备期末考试,合伴奏、走台。第六章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声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是其整个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歌者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能积极地为歌唱烘托主导乐思、渲染气氛。通过对几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与钢琴伴奏良好配合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点
1.钢琴伴奏对歌者的陪衬作用 2.钢琴伴奏对歌者的加强补充作用 3.钢琴伴奏对歌声的烘托作用 4.钢琴伴奏对歌曲的引导、转折作用
5.钢琴伴奏不仅对歌曲特征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还给歌者以节奏依靠。
四、教学难点:
艺术歌曲的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弹奏者之间,如何做到相互交融,合为一体,进行二度创作。
五、教学教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音响
六、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发展至今日,早已不是旋律的陪衬,和声的背景,不只是起着“伴”的作用。许多歌曲中表达的形象需要钢琴去烘托,歌曲中的“潜台词”需要钢琴用音乐语言去补充、渲染,加深对意境的刻画和描述等都成了钢琴伴奏的重任。
(2)由于作曲家创作的意图不同,使用的手法也会有差异,钢琴伴奏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不一样;同一首歌曲随音乐的发展,钢琴伴奏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钢琴伴奏有五个方面的作用:陪衬作用;加强补充作用;烘托作用;对歌曲的引导、转折作用;给歌者以节奏依靠。
2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所起作用的具体曲例(1)钢琴伴奏对歌者的陪衬作用
主要是通过调性、和声、织体,及适宜的速度、力度、节奏型来衬托背景、描绘意境、渲染气氛。举例说明:
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由》:歌曲一开始,钢琴首选奏出轻盈动荡的音型,并贯穿全曲,如摇篮一样晃动着,把人们带到安谧恬静的意境之中;引出温厚纯朴的旋律,通过它那平缓的语气、祥和的气氛,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慈母抚爱孩子安睡的动人图画。
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光碟。(2)钢琴伴奏对歌者的加强补充作用
主要是以模仿形式出现,伴奏与歌者互相对答,重复强调旋律,既充分支持歌者又增加了歌曲的活力、感染力。举例说明:
例如,施光南的歌剧《伤逝》中的选曲《子君浪漫曲》高潮:在紧凑的十六分音符的歌唱中,在钢琴伴奏部分,给予重复加强,这不仅强调了旋律,还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空间回声效果,描绘出天空、山谷都成了子君的见证者与支持者,以表达子君冲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决心,以及对自由爱情的憧憬与向往。钢琴伴奏应该与歌者保持一样激动情绪,在重复旋律时,应弹奏得紧凑而肯定,与歌者处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播放《子君浪漫曲》光碟。(3)钢琴伴奏对歌声的烘托作用
主要用和声色彩的倾向性变化,织体的复杂化,加强节奏的紧凑性和弹奏的力度,以及左右手音乐反向扩张进行等手法,来加强音乐发展的推动力,从而掀起歌曲的高潮,达到推动、烘托歌声的作用。举例说明:
例如,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孟姜女》的结束部分:右手以持续的六连音柱式和弦与歌声“齐唱”同一旋律,左手以八度音程持续进行一个声部、三和弦转位进行为另一个声部,与高亢悠长的歌声配合。从节奏上造成“紧拉慢唱”的艺术效果;从力度上表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气势。左手的八度音程声部,深沉而肯定,三和弦转位进行声部应作渐强处理上,右手六连音的大和弦,用5指勾勒出旋律声部,与凄凉悲愤的歌声一起,把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
播放《孟姜女》光碟。
(4)钢琴伴奏对歌曲的引导、转折作用
主要是利用前奏、间奏及尾奏来进行。钢琴这时的独立出现如曲艺里的“说书人”一般,把握着歌曲情感的发展与变化,领着歌声走。具有增加作品段落之间的对比,强化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作用。这种形式在艺术歌曲中非常常见。
(5)钢琴伴奏不仅对歌曲特征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还给歌者以节奏依靠,主要是以鲜明的、有特色的节奏型,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举例说明:
例如,瞿琮词、郑秋枫曲的《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的音奏部分和尾声部分,它以7/8节拍的柱式和弦节奏型贯穿,这不仅表现了新疆帕米尔人的自由粗犷的民族性格特征,还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陶醉和自豪的情感,同时还增加了歌曲的与活力。
播放《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光碟。3.小结
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钢琴家必须是一个合作的艺术家。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歌者并不是一个人站着,而是要紧紧地依靠他旁边的钢琴家,他必须是个合作的艺术家。但歌手所需要的并不是跟着自己的“钢琴伴奏家”,而是一位必须共同演绎歌曲和诗作内涵的同行的艺术家,一位理解歌曲的精确比例和乐句平衡的人,一位能赋予钢琴色彩并能烘托出歌声色彩的人。“合为一体”的处理歌曲是歌曲演绎中的一个秘诀,演绎的开始总是第一个音符,不是被钢琴家奏出,就是被歌手唱出。这要求最亲密的团队工作,在歌曲结束前,整首歌曲的情绪决不能丢失一点。没有一个歌手,哪怕他再伟大,可以脱离富有合作精神的钢琴旁真正的艺术家而独自完成音乐色调与诗意的融合。
4.布置作业
说明:本章内容穿差与本学期教学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不另外占用课时。
第二篇:歌唱教学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音乐教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幼儿天生喜欢音乐,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就已能聆听妈妈的摇篮曲,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孩子听觉的最好需要,也是抒发幼儿内心感受的最好手段。音乐最能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完善品格、锻炼身心。因此,应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开发听觉、动觉等潜能。而歌唱教学是幼儿走进音乐大门的第一步,是幼儿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困惑颇多的。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谈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一、怎样将歌唱得好听
上学期,我们有机会到上海市音乐幼儿园观摩了音乐教学活动,上海小朋友的歌声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小朋友的歌也可以唱得这么美、这么动听,与我们自己班的孩子的歌声一比较,我们马上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找出差距后,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声音就非常大,好象在喊歌,而不是在唱歌。而这种大声唱歌的方法很不适合孩子。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大声唱歌不仅容易走调,而且很难唱得优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马上对孩子的歌唱方法进行了调整,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的歌声好听多了。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把握。
(一)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1、何谓自然声
首先,集体演唱时就象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没有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响或者不和谐。其次,小朋友唱很长时间不累。这些与老师的范唱和琴声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试想:如果老师的范唱非常大声,小朋友肯定也是如此。而假如老师的伴奏声音很响,小朋友也很难用轻的声音演唱。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使用适当的范唱和伴奏。
2、如何发出自然声
(1)轻声入手:让小朋友感受正确的唱歌方法就是讲悄悄话的状态。为了让老师们更有切身体会,我们一起来试一首比较简单的歌曲《摇篮曲》。
(2)口面腔共鸣:示范练习,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声音的共鸣主要在口腔面。
(3)想前唱:很多幼师毕业的老师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延长歌曲:如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这些虽然好听,却不适合孩子,孩子不易模仿。因此,老师范唱时应使用接近幼儿的发声方法,将声音靠前。
在注意以上三点后,再次练习《摇篮曲》。
3、阻碍因素
在幼儿歌唱时,有一些因素会成为阻碍幼儿正确发声的原因,教师应加以避免。
(1)阻碍之一:忌讳的要求(唱响一点,唱轻一点,轻声唱,高声唱)
我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经常会发现:如果幼儿声音很响,老师提示唱轻点,孩子会马上轻得没有声音;如果幼儿声音很轻,老鼠提示唱轻点,孩子的声音有会响得刺耳。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协调控制能力较差,很难一下控制自己的音量。因此。老师应避免使用这些容易误导幼儿的指导语。
(2)阻碍之二:不合适的音域
幼儿的生理特点、声带的结构决定太低、太高的音都不适合他们,幼儿演唱的歌曲一般以c调的mi、fa、sao为中心。
(3)阻碍之三:不能正确对待在歌唱方面较特殊的幼儿。
由于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他们演唱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声音大得跟同伴不和谐,有的孩子声音小得很难听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用简单的要求命令幼儿,如:“你唱得这么轻,象蚊子叫。”或“你怎么唱得这么响,难听死了。”这些只能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减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用清晰的声音歌唱
1、幼儿的坐姿
正确的演唱坐姿是唱出好听声音的前提。这些在小班时就应初步养成。具体可采用一些形象生动、幼儿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提示。如:“象小白鹅一样把胸挺起来,把孔雀的头抬起来,眼睛看着前面,留半个椅子给小客人。”
老师不断的加以提醒,让幼儿得到巩固形成习惯,知道一开始唱歌就应该做成这样。
2、咬字、吐字、用气等演唱方法
在学长歌曲时,教师应让幼儿进行一些“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让每一个音都发得“字正腔圆”,并让幼儿学会、积累一些演唱方法。
如在《小象》这首歌中,“告诉你”这里音比较高,幼儿唱准这个音就必须使用一些方法,如:吸一口气,把气吸足了唱;把嘴巴张大一点或者张得圆圆的来唱等。
也可以在平时进行一些有趣的练声训练:如“火车开来了”,练习音量的强弱;“春天到,布谷鸟”练习吸气、跳音;或进行一些默唱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我有小手》等。
接下来一起练习一首进行曲《我是小海军》,注意歌曲的强弱特点,演唱时用八分而不用十分的力气,把声音唱得稍跳跃一点。“打”字应稍快而用力,最后的“沉”字应稳住。
(三)用有感情的声音歌唱
1、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本身的性质和风格,采用相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基本功,老师的范唱和琴声首先应符合歌曲性质。
(1)摇篮曲:抒情缓慢、轻声,如“摇篮曲”、“月亮婆婆”、“都睡着了”。伴奏:琶音、轻柔。
(2)进行曲:比较跳跃、有力,如“小海军”、“国旗多美丽”(试唱:前面断顿、后面连贯)。伴奏:跳音、轻快触键。
(3)活泼欢快的曲子:如“小星星”、“郊游”(试唱:将“走”唱得字正腔圆)。伴奏:分解和弦。
(4)号子类歌曲:应唱得短促有力,如“拔萝卜”(试唱;“拔”字用力,但“拔不动”的“拔”应轻声唱)、“大生产”、“加油干”、“虹彩妹妹”。伴奏:柱式和弦。
从上面的一些练习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歌曲虽小,但却不能简单处理演唱方法。
2、如何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唱。
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情感。
如歌曲《妈妈的眼睛》的引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的小星星眨着眼睛,美丽的天空、光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睛)。过渡语;你们的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感动,感到了你们爱妈妈的心,是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妈妈哺育我们长大,妈妈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来拥抱妈妈吧!
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肯定回更加投入。
二、合作性歌唱教学
这是幼儿喜欢的歌唱形式,如果编排合适,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一)单声部合作演唱
1、接唱:“这是小兵”(分组接唱)
2、对唱:“小鸡在哪里”、“打电话”
3、领唱、齐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4、注意问题:注意安排合适的体态、目光,并注意引导幼儿领会这些交流歌曲的性质,并学会在演唱中使用体态、目光。(试唱:“打电话”,让对唱的两组看着对方的眼睛)
(二)多声部合作演唱
1、轮唱:“小星星”(试唱)、“两只老虎”
2、同声式合唱:“小星星”、“欢乐颂”、“柳树姑娘”
3、填充式合唱:“冬天”、“柳树姑娘”、“月亮婆婆”
4、音型伴奏式合唱:“王老先生”、“雪花和雨滴”
5、注意点:
(1)音量、音色的协调
(2)分工、组织的协调
(3)人际、空间的协调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可能比较粗略、零碎,不知能否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老师们在音乐教学中有想法和问题,热忱欢迎您与我一同探讨,让我们共同提高。
第三篇:中班歌唱教学大灰熊教案
中班歌唱教学“大灰熊”的活动设计
这是一首表达轻重情绪的故事歌曲,短短三句旋律把大灰熊睡懒觉、小朋友轻轻进来、大灰熊醒来发怒的戏剧性冲突表现得很到位。如果能让幼儿体会到故事内涵的这种轻重冲突情境,那么让幼儿用声音表现这种轻重就显得水到渠成。
还原手段
手段一:看图说话。出示四张图片,进行看图说话的活动。四张图片的内容如下:第一张,一只大灰熊睡在有树的山洞里。第二张,两个小朋友轻轻地走进山洞。第三张,一个小朋友去碰了一下大灰熊,大灰熊睁开了一只眼睛。第四张,大灰熊彻底醒来,发怒了。
手段二:动作表现。第一句:扮演大灰熊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第二句:扮演小朋友轻轻走路。第三句:前半句,小朋友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大灰熊;后半句,大灰熊站起来发怒了。
最终走向歌唱
歌曲“大灰熊”的含义是用嗓音去表现这个角色的情感。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最后,幼儿不能还沉浸在身体动作的表演中,而是去掉大部分身体动作表演,只保留像大灰熊生气这样无法去掉的动作,转向嗓音的表现。这种转向时经验还原幼儿园歌唱教学所关注的。
音乐活动方案
第一课时
身体动作还原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大灰熊”故事中用身体动作表现轻重的理由,并能合乐地用身体动作表现轻重。2.了解前奏、间奏部分等待而歌唱部分进行身体动作表演的这种音乐段落结构状态。
3.体验戏剧性表演的愉悦,并学习戏剧性表演的情绪克制。
活动准备
1.四张图片。
2.“大灰熊”伴奏音乐的音响资料与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1.看图说话 + 身体动作的还原活动
(1)呈现四张图片,请幼儿说说,每张图片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总结幼儿所描述的故事。
(图片排列要求:第一张一行,第二张一行,第三、四张并列一行,共三行。)
(2)请个别幼儿根据老师的语言来表演这个故事。
请三个幼儿(一个大灰熊,两个小朋友)根据老师的语言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
再请另外三个幼儿表演一次。
(3)请全体幼儿根据老师的语言用身体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一个小朋友表演大灰熊,其余全部扮演小朋友,最后其中一个小朋友去摇醒大灰熊。
全体小朋友表演大灰熊,老师表演小朋友并做摇醒动作,表示摇醒所有大灰熊。
全体幼儿既扮演大灰熊又扮演小朋友。
(教师提醒扮演大灰熊过分兴奋的幼儿:不是所有愤怒都需要大喊大叫的,没有声音,握紧双拳抖动也是很好的表现愤怒的动作。)
2.在教师指挥下配上音乐的身体动作表演
(1)教师清唱歌曲“大灰熊”,请幼儿跟着歌声表演。
(2)放“大灰熊”伴奏带,请幼儿跟着音乐表演。
①教师:现在老师放着音乐来唱歌,这个音乐有前奏、有间奏,在前奏与间奏的地方,小朋友不表演只是准备,老师歌唱的地方才是小朋友表演的地方。
②教师用指挥手势表达前奏与间奏,请幼儿等待,歌唱部分用指挥手势请幼儿表演。
③提出幼儿表演过程中不够规范的地方。
④教师与幼儿配合再表演一次。
3.请幼儿边哼唱边合音乐边表演
(1)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韵律念1-2遍歌词。
(2)教师:现在老师不唱了,只是用指挥动作提醒你们什么时候是前奏、什么时候歌唱、什么时候是间奏。你们一边唱着歌一边表演。
(3)幼儿边唱边表演。
(在这里幼儿的唱不是主要的,对幼儿是否记住歌词没有要求。要求幼儿唱,只是因为结合唱才能更好地感受前奏、间奏、歌唱的音乐结构状态。)
第二课时 嗓音表现活动
活动目标
1.用身体动作自如合乐地表现轻重。
2.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出对前奏、歌唱、间奏、歌唱这种音乐段落结构的理解。
3.表现出用嗓音去表现故事中角色情感的倾向与愿望。
活动准备
“大灰熊”伴奏音乐的音响资料与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1.合着“大灰熊”伴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1)跟着音乐、看着教师指挥,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2)根据伴奏与教师的歌唱,表演“大灰熊”的故事。
2.清唱“大灰熊”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伴奏带唱一遍歌曲。
(2)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清唱一遍歌曲,在歌唱的时候能不做动作就不做动作。
(3)教师清唱示范“大灰熊”歌曲的轻重表现,并提出观察任务。
①教师:老师现在唱一遍歌曲,请小朋友听听老师唱的时候,哪个地方唱得特别重,哪个地方唱得特别轻?
②幼儿回答最后一句特别重,第二句特别轻后,教师追问:最后一句的哪几个字特别重,第二句的哪几个字特别轻。
(最后一句“发怒”两个字特别重,第二句的“非常非常轻”特别轻)
(4)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像老师这样来唱一遍。
(5)教师提出歌唱的要求。
教师:我们小朋友很会用身体动作讲“大灰熊”的故事,但是,唱“大灰熊”歌曲的意思就是用喉咙讲故事。用喉咙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做很多动作,更不能做动
作做到连唱歌都忘记了。
(6)请幼儿只用喉咙讲故事。
教师:现在我们好像要用歌声讲“大灰熊”的故事,给隔壁的小朋友听,他们看不见我们,只听我们的声音。这样,我们做很大的动作有没有用呢?好,我们用声音来
讲这个故事,试一试。
3.合伴奏带歌唱“大灰熊”
(1)请幼儿注意观察教师的指挥。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对声音讲故事的理解状态。
第四篇:歌唱训练教案
歌唱训练教案
——隆林宁
课程:通俗唱法训练
班级:08级文秘、体育选修 课时:2节/周/16周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歌曲演唱 学习的重要性:
通俗音乐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这种突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其自身的良好基础、歌唱方法发展多元化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的发达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促使其突出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一、通俗音乐的教学逐渐走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可阻挡。
通俗歌曲的内容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歌词的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易唱易记,富于娱乐性,易于在群众中传播。而得到欣赏者的肯定与赞赏是每一位歌者的心愿,因此,演唱听众喜欢的作品也是每一位歌者所要担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如同从廖昌永曾用美声唱法演唱了《掌声响起来》《红旗飘飘》,杨洪基演唱了《再回首》至佟铁鑫的美通唱法风格和李谷一等人的民通唱法风格,这些艺术家的行为,都是希望自己的艺术为大众所认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如果艺术家和公众分道扬镳,最终公众对艺术或嗤之以鼻,或把艺术家看成只是技术娴熟、获得满堂喝彩的魔术师。因此,一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和自身所负的责任。
二、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适应歌唱
方法向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通俗歌手大多有自然独特的演唱风格,他们很善于运用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来演绎歌曲的情感。或如泣如诉“悄悄话”似的感觉,或近乎疯狂的撕裂式的喊唱,伴以强烈的节奏与动作的表演,加之一些新奇的装束都会被大众所欣赏甚至得到中学生的盲目崇拜和模仿。歌唱的主体是音乐作品,歌唱方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载体。通俗音乐的迅速发展,通俗音乐创作队伍的逐渐扩大,使通俗音乐作品艺术性地逐渐提高,群众所喜欢的歌曲快速涌现,使得唱法也要适应作品的需要。从我国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许冠杰等人的卡带和黑胶唱片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涛声依旧》《弯弯的月亮》《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篱笆墙的影子》……风靡全国,到《常回家看看》《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神奇的九寨》等内地、港台作品与韩、欧美等作品的交相辉映,极大地刺激了国内通俗唱法的发展。从听众的欣赏角度上来看,他们更希望听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民族、美声唱法也强调风格和特色,但是在所强调的规范的发声方法下进行的这种风格和特色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对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据抽样调查,五六十岁以上的群体,多喜欢欣赏一些经典老歌和戏曲;而40岁左右的群体欣赏的面较宽,艺术性强的歌曲和通俗歌曲都能接受;30岁左右的群体则以喜欢通俗者为多;20岁左右及以下的群体,除了专门从事音乐专业和自然嗓音较好的人员外,大部分喜欢通俗唱法,因为利于他们模仿,利于他们演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书中谈到她在1998年做过一个关于学生最喜欢的音乐问卷调查,其中16至18岁年龄段学生情况简录如下:比例(N=230)喜欢中国民歌的占20%,喜欢声乐艺术作品的占5.6%,喜欢通俗流行歌曲 的占45.5%,喜欢摇滚音乐的占34.6%,喜欢通俗流行音乐的占42.9%,喜欢器乐艺术作品 的占42.9%,其他11.4%。
三、加强通俗唱法的教学是现代科技手段所允许的
通俗音乐由于是“大众的音乐”,故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感喟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十分注意通俗性。演出形式上,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所以,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使欣赏者的音响感知和与之相伴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发挥。通俗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新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除了现场演出外,它的各种传播方式无不十分现代化。
由于通俗歌曲题材的广泛性与平民化,音乐的娱乐性与简易化,且作品音域一般不宽,非专业人员也能用自然嗓音自如演唱。在先进的电声设备衬托和美化下产生良好效果,使歌者产生强烈的歌唱欲望。许多非专业人员模仿专业人员的歌唱风格,一些自然条件优秀者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迈进了专业人员的行列。这为通俗唱法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和巨大的欣赏群体。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为通俗音乐和通俗唱法的传播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无限大的空间。一些网络歌手的出现和成功,一些优美网络歌曲及糟粕的迅速传播,说明在传播通俗音乐方面,互联网已成为比广播、电视媒体更为便利的媒体。教学过程:
一、气息训练: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茚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⒈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唱歌的关键。
⒉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CM,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⒊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⒈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⒉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⒊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发声训练:
吉他弹唱,顾名思义是“弹”与“唱”的结合。如果你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简单或艰深的伴奏,但是还不能开口唱的话,那你的吉他弹唱还只学会了一半。我们前面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演唱所必须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如何才能有正确的呼吸和共鸣,希望你得到的是实用可行的方法而非一大堆空洞的理论。“好的声音是可以练出来的”。各位要坚信这一点!许多朋友总认为自己的嗓子不行,不是唱歌的料,这种妄自菲薄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原优客李林的主唱林之炫那飘逸,激越的高音定让你羡慕不已吧,可他刚开始唱歌时别人都讥笑他音色不好,歌声很难听,是通过苦练,他才有了一副全新的歌喉,喜欢吉他弹唱的朋友一定要以他为榜样!
有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否就意味着能唱好通俗歌曲呢?答案是不一定!通俗歌曲十分讲究“情”,“字”,“声”的配合。“声”当然指的是好的声音;“字”指的是正确的吐词,规范的咬字;“情”就是要唱出感情—悲伤或喜悦,失意或甜蜜,都要从你的歌声中得以表达。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把味道唱出来”,当然也是现在要跟你一块儿探讨的“通俗歌曲的韵味”。
⒈颤音
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如周华健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齐秦爱用小颤;邓丽君,张学友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后唱一段直音,再开始颤,幅度有小到大,频率有慢到快,这需要功夫。很多朋友不会这个技巧,不要泄气,这完全可以练出来的。关键是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千万不要只用喉头,发出一种类似羊叫的小抖音。
⒉气声
在发生时,如果气先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
⒊哭腔
哭腔是目前通俗歌曲演唱中最流行的技巧之一,它是再喉间和用猛然加大气息而产生的爆发力,发出一种类似痛苦的声音。张学友,周华健是哭腔的代表人物。哭腔用的好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但也不可用的太滥。
⒋挑音
挑音是一位优秀歌手必须掌握的但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列的小技巧。它是在字尾声音向下滑在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周华健再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很到位。有的歌手喜欢有大挑音,如叶倩文,她演唱的《真心真意过一生》,《明月心》等歌曲,几乎每句歌词的结尾都有一个幅度很大的挑音。
⒌噎音
噎音是一种在喉间发出的类似哽咽的声音,港台歌手唱噎音最有代表的是王杰。王杰之所以给人一种悲凉沧桑之感就是因为他的歌声中“噎音”,“哭腔”特别多。
三、歌曲演唱训练:
1、男声演唱曲目:
男声五级:《朋友》、《东方之珠》、《伤心太平洋》、《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
男声六级:《安静》、《驿动的心》、《朋友别哭》、《把根留住》、《我的眼里只有你》、《把悲伤留给自己》、《男人哭吧不是罪》等。
男声七级:《彩虹》、《涛声依旧》、《用心良苦》、《你在他乡还好吗》、《一场游戏一场梦》、《忘记你我做不到》等。男声八级:《情非得已》、《愚公移山》、《单身情歌》、《我的未来不是梦》、《让我喜欢让我忧》、《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等。男声九级:《暗香》、〈再回首〉、〈爱如潮水〉、〈我是一只小小鸟〉、〈无所谓〉等。
男声十级:〈你快回来〉、〈当爱已成往事〉等。
2、女声演唱曲目:
女声五级:《奉献》、《家乡》、《星语星愿》、《爱的代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女声六级:《女人花》、《在水一方》、《梦醒十分》、《好大一棵树》、《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等。
女声七级:《约定》、《别问我是谁》、《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等。
女声八级:《牵手》、《红豆》、《风铃》、《至少还有你》、《天亮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
女声九级:《是否》、《听海》、《领悟》、《橄榄树》、《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等。
女声十级:《回家》、《青藏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等。
第五篇:歌唱《春之歌》教案
春之歌
——高二《歌唱》第十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柔美,有气息支撑的,有高位置共鸣的声音演唱朝鲜歌曲《春之歌》。
二、进一步感受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的意境与基本特征。
三、尝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材分析与教学取舍:
本课内容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歌唱》的第二单元“五彩纷呈的演唱形式”,女声小组唱《春之歌》作为听赏内容被选入其中。我认为,演唱形式就概念而言是很浅显的,高二的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亲身实践和体会其艺术表现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前一节课上交待过演唱形式的概念,本课时便不再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设计教学环节了。另外,《春之歌》的篇幅短小,音域不宽,曲调流畅,情绪轻松,特别适合高中生演唱,故本课时不光把它选作听赏内容,还把它作为实践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正好,我校高二(4)班男生很少,几乎是个天然的女声合唱队,如果在这个班只听赏而不演唱《春之歌》的话,岂不是真正的浪费教育资源了吗。也许,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吧。
教学重难点:
学习歌曲《春之歌》、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发声练习:
1、气息
2、共鸣
3、二声部
意图:《春之声》是一首女声合唱歌曲,轻快、柔美。故声音不能太白太散,唱歌之前的发声练习不可忽略。同时进行二声部“预热”。
二、视唱:
1、视唱《春之声》第二声部曲谱
2、用“呜”来演唱,不断“爬高”,拓展高音。
3、请个别同学演唱划线的部分。
意图:利用无意注意,在不告知这是歌曲第二声部时,用先入为主来弥补学 生的非旋律声部唱不稳的问题。同时,以半音变调爬高和学生单独演唱,强化声音训练,巩固第二声部旋律。
三、听辨练习:
1、听辨五个音乐片断,说出哪两段是表现春天的,为什么?
2、为产生的“对联”上下句创作横批——“春之声”。
意图:与其说是练习,不如说是游戏。为的是休息嗓子,活跃气氛,开阔视 野。同时,理解了音乐也为唱好《春之歌》打下了基础。
四、学唱歌曲:
1、听赏《春之歌》的课本版和黑鸭子版
2、复习第二声部曲谱
3、视唱第一声部曲谱
4、分声部,合唱两声部曲谱
5、分别加歌词
6、二声部合唱《春之歌》
7、歌曲演唱时的声音和情绪要求
意图:加固第二声部,听唱第一声部,最后合唱二声部歌曲。如果合唱有困 难,先不急于合起来,分别巩固好各自声部的曲谱和歌词,待下次上课再行合唱也不迟。
五、欣赏:
学生选择欣赏:《蓝色多瑙河》(童声合唱)
《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女声独唱)
《烟花三月》(女声独唱)
„„
意图:听赏经典,明确目标。开阔视野,增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