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通用技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第一篇: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第二节 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条件与要求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2)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3)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能确定设计选题和制订完整的设计方案;(5)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增强 进行设计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设计的能力;

2、明确设计的条件

3、明确设计的要求

难点在于:明确设计的条件。教师除了应用教材的表格列举的例子外,还应有制作笔筒的例子来说明。

教学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造笔筒、一、组长介绍分工的理由(能力、经验、知识)

二、组长介绍为什么这样做(时间、经费、设备)

三、组长介绍为什么设计成这种形式(用途、形状、外观、安全)

总结:

一、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1、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1)、设计的 能力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

2)、设计的能力通常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2、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条件

1)、时间条件指解决设计问题所需的时间 2)、经费条件指解决设计问题所需的经费

3)、设备条件指解决问题所需的科学仪器与机器设备 4)、其他条件。

二、明确实际的要求

明确设计的要求就是弄清设计要达到的标准和所受的限制

1、明确设计的标准

设计的标准是指设计的产品要达到的标准。

2、明确设计的限制

设计的限制是指设计产品的活动受到时间、成本、环境等的限制。1)、时间限制指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完成设计的时间要求。2)、成本限制指设计任务书所规定的完成设计的 成本要求。

第二篇:《发现问题》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 问题的前提。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分阶段探讨设计过程的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本节内容让学生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 触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要让学生明确教材这里指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对于发现技术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可能知道可以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但对其它的途径和方法并不了解。

从“观察日常生活来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但学生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很少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成了本节课教学的 难点。教学目标

2.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日常生 活尝试发现问题,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 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教学策略

1.采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让 学生将技术问题的概念及发现方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教师以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例,讲述发现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发现问题在技术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播放在日常生活发现问题从而引起技术发明的视频文件,诱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最多、最好,课后交流。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情景模拟,知道如何从收集和分析信息中发现问题。

6.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序号教学内容教师引领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概念及相关的分类,明确本节课主要讨论的主要是技术问题。思考、参与讨论

2.组织学生讨论:贝尔的设计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1听讲,体会。4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播放事先收集的四段视频“折叠杯子”、“启蒙筷”、“滤毛贴”、“领带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和竞赛的方式就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最多、最好。观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生活中发现哪些问题,将这些问题写在老师事先发给的纸上,课后张贴交流。

(2)收 集和分析信息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收集信息的多种方法(课本图)。2.引导学生分析教材“马上行动”,分析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2.分析“马上行动”中的统计数据,总结出发现的问题。7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3)技术 研究与技术试验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案例“伽利略与体温表”,画出伽利略的体温表,帮助学生理解。

2.组织讨论:谈谈技术试验对发现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1.阅读、思考、体会。2.参与讨论。

8小结引导学生对本 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板书

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2)收集和分析信息(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分层练习:

a: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谈谈技术试验对发现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

b: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需要进行调查,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这里的信息具体指()

a: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第三篇: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教案分析

高一通用技术第一章教案分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时

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的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移动通信技术”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技术的含义

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航天技术

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动力飞行,在空中进行了12秒),到现代的航天技术(图片)。

(2)、人类对大自然的各种改造(图片)

盖房、放牧、种植、水利(水车、水井、水渠、大坝)、红旗渠(人造天河)、交通技术。

个人探索:举出生活中你所熟悉的几种技术产品。

共同交流:举例试说明他们满足人类的什么要求和什么愿望,电话、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笔、粉笔。

人类从古至今对技术的解读和运用。举例:陆地运输、手提肩扛、拖车、拉车、动物拉车、动力拉车、到现代的运输工具等。

技术作为对自然能动的改造,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②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讨论] 手机中所用的技术与哪些学科有关系?

第二课时

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辨证关系。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兴趣,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积极投身到通用技术的学习中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移动通信技术”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二)、技术的作用

、技术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

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2、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劳动条件的改善。

3、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法和改变、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整个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

4、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经济结构的更新、生产关系的完善、社会结构的变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变革。

第三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性质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理解技术的两面性.5.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知道创新的形式包括发明和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知识产权的内容。知道专利制度的含义,能说出申请专利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即是技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体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4.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5.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养成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难点:理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的价值”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对学习技术课程的欲望和兴趣。但是对技术仍有一定的神秘感,对技术的内涵,即内在特性还不够了解。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后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一节的学习中,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对技术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一节要学习技术的基本特性,这里讲的基本特性并非是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本质是指诸多技术基本性质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特性,这里要加以区别,教材中讲述了5种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这一节由两个需要学生理解的性质是综合性和两面性,其他的性质只要求指导和了解既可,所以教学是要有所侧重。教材在最后的思考题是:你认为技术还有那些特性?请作具体说明。通过这个思考,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技术的目的性,教材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之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教材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教材的“小辞典”包括随后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告诉学生: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关键是突出一个“新”字。然后教材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机”的例子说明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老师可以补充像“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说明。教材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不怕困难、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也正是创新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魅力所在。

技术的综合性,教材分成了三块进行了阐述:一是技术具有跨学科性,每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教材举了小板凳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常用物品加以阐述;二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无意识的混淆起来,所以教材先从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说明,然后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联体婴儿”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总是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第三块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里主要是阐述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这里不能只讲关系而不讲区别,初学技术设计的学生在产品设计时,很多都是在进行艺术设计,如外观的设计,色彩的设计等,所以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是,最好能针对几件物品进行实际分析,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对技术产品的设计的作用在那里,这对学生今后的技术设计是大有帮助的。

技术的两面性,教材从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得出,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带来危害。然后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又从技术的实用性若被少数人盲目地追求,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危害。这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技术的本意是要为人服务的,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所有关于这一部分案例分析的主旋律,要采取客观分析,积极引导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技术价值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关于这一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深入而负责任的思考。

对技术的专利性,教材用的篇幅虽然最多,但它并不是本节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和了解即可。教材从技术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说明技术发明者应当享有一定的权益,引出知识产权的概念,并用“小辞典”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完善。再通过“复印机”的案例让学生体会专利的保护作用。这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施乐公司太坏了,专利制度不好。教材随后就指出了专利制度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最后通过流程图的形式介绍申请专利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马上行动”让学生现场模拟,化抽象枯燥为形象有趣,从而加深印象。

七、教学用具

圆珠笔、假冒清华紫光的优盘、盗版书籍、盗版光盘、专利证书、多媒体等。

八、教学方法

多媒体,案例引入,小组讨论,理论解析,探究与练习、课内外调研。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构思如下:

.投影助听器的图片,从助听器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引出技术的目的性。

2.学生举例空调、洗衣机等等,这些技术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什么目的?再次强调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3.提出问题:“现在还有人买单缸或者双缸洗衣机吗?”得出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4.通过阅读课本“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的案例得出:人的愿望没有极限,创新也就没有极限。请学生发挥想像: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

5.技术具有综合性,让学生通过“马上行动”对小凳子的分析,理解技术的跨学科性。

6.提问学生“谁知道科学与技术有何不同?”看书后“马上行动”让学生举例。至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可在课本基础上举两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要介绍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7.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老师先举两例,然后由学生填写“马上行动”,然后交流。

8.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出技术的专利性,请学生说一说专利保护制度的作用。再从我国经济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是加工生产,没有知识产权。进一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看书然后说一说如何申请专利权。

9.总结技术的特性,并思考技术还有哪些特性。

0.课堂练习

1.作业。

反思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大概了解了什么是技术,知道了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技术有其丰富的内涵,有其自身的基本特性。了解了这些基本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开发技术。

请看图片上:某人通过助听器在说话。讨论

(1)本案例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谈。)

(2)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便于佩戴)

(3)满足了什么具体的要求?

(满足了听觉不灵敏的人很方便地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需要)

.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其它技术产品,如空调、洗衣机、电饭锅等,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要求?

提出问题:“现在如果你们家要买洗衣机,你会买什么样的?”

再看助听器有了下面图中的小巧的助听器,你还会买前面抱在手上的助听器吗?

引出技术的又一特性: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新的技术总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看12页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并讨论蒸汽机的发明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

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技术的创新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看课本13页的的案例分析“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1)思考: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2)讨论: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会实现吗?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通过对教材14页“马上行动”中小凳子的分析,得出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再让学生分析手中的圆珠笔,谈谈小小圆珠笔上用到了哪些学科的知识。

(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美学、人机关系等等)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科学

技术

概念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点

认识自然

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

目的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回答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

研究

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举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明蒸汽机

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举例: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可能有现在的航天技术。

没有低温超导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磁悬浮列车的技术。

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与延伸。

举例:超导现象的发现就借助了低温技术。

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各种精密的测量技术,为科学的发现插上了翅膀。

讨论:有人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喻成一对“联体婴儿”,你怎样评价?

结论:科学与技术关系密切,谁也离不开谁,(3)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A.技术不同于艺术:

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

B.技术离不开艺术:

在技术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产品的外观、色彩、造型等都是艺术设计的范畴。

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像力。而技术也会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如电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作家的创作方式,改变了广告设计者的工作方式。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例如:电池可以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动力和光明,但是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六十万升水。又如汽车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通,但是汽车的尾气带来的污染已经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交通事故每年也要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

“马上行动”,填写教材15页表格,交流成果。

技术除了在客观上的两面性,人们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对更多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如将加工技术用于造假,将化学工业技术用于制毒等等,这就在主观上造成了技术运用的两面性。

补充案例:核技术带来的困扰

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小男孩”,20多万人丧生。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胖子”,使长崎成为一片废墟。

消息传来,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感到震惊,同时也深感内疚。向世界呼吁:“技术应该用于为全人类造福,而不是毁灭人类。”

技术的本意是要为人服务的,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

阅读:“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克隆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为人换心、换肝、换脸,那将来如果可以为人换头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案例分析:“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学生讨论。

请学生看一则案例:“某厂花巨资买下一研究所的一项新产品专利,着手生产这一新产品,而就在新产品快要上市前,市场上却已出现了相同的产品。”问:厂家该怎么办?

总结得出:专利权受法律保护。引出技术的专利性: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知识产权: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

阅读“小辞典”了解知识产权的更多内涵。

案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再次让学生理解专利的保护作用。

如果没有专利法,那就像在野地里种菜,谁都可以去挖,那还会有人去种菜吗?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外资在我国办厂,建立生产基地。一是看中我国廉价的资源,二是看中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三是看中了我国广大的市场。但是因为这些产品我们没有知识产权,只是获取一点廉价的加工费,一旦外国人把他们的技术撤走,这些工厂、机器就会成为一堆废砖烂铁。“中国制造”不如“中国创造”。所以我们的技术需要创新,我们的产品需要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原因,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你研发了新产品,专利就会自动获得吗?

如何获得专利权呢?

A.向谁申请?

B.要经过哪些程序?

看教材18页专利申请的程序简化为:

提交申请→受理→初审→申请公布→实质性审查→授权。

四、小结:

技术的性质:

目的性:技术都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方法。

创新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综合性:一项技术往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两面性:技术能为人类造福,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专利性:保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那么除了以上的性质,技术还有其他的性质吗?实用性、功利性等等。

五、课堂练习:

课本18页“练习”第1题,请学生谈谈看法。

六、教学反思

.时间安排不够,如果加上让学生互动的时间需要三节课比较充裕。

2.内容安排可再进行调整,重点可以放在创新性和综合性,专利性让学生自学,以每个人交一份案例报告作为考察。

3.两面性的上课环节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可以采取短时间学生辩论的形式完成。

第四篇:《明确问题》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明确问题》高一通用技术教案

明确问题何方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内容是本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发现问题基础上展开的,它由“明确问题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设计计划”三部分组成。是按照设计程序过程来设计教材的内容。通过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方案给学生充分地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已把握了设计问题的方向,了解应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但对众多有价值的设计问题,如何确定可行性的设计问题都缺乏认识。同时学生的排除干扰能力较差,认为任何有价值的设计问题都是应明确的问题,存在是可行或非可行性设计问题有模糊认识。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确有意义的问题、最终确定设计项目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案例明确问题的内容,比较和判断问题的价值。

(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3)熟悉设计计划制定的一般要求,能就自己的设计项目制定设计计划。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在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设计项目,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各个具体环节,形成对技术设计过程中“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的实践性感悟和理论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价值能力,会明确自己设计项目的操作意识。

二、讲授新、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1)问题是否明确

采用各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时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明确。明确问题需从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方面考虑。

马上行动:判断以下两个问题是否明确,并说明理由。[:学+科+网Z+X+X+]

1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

2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

(2)问题的价值

明确了问题的内容之后,还需确定问题是否有价值。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在你调查的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现有的技术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马上行动:试判断“怎样才能将冬天下的雪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一问题的价值。

案例分析:水变油事——曾有人声称做了大量实验发明了水变油的技术,即水通过机器后变成了油。水变油一度被宣传为中国继古代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场闹剧已经使国家损失了四亿元。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来进行。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案例分析:学生台灯设计项目

2、明确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项设计的进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二是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

就设计对象而言,一方面,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的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设计对象还将可能会受到诸如成本、环境等的限制。

马上行动:假如要设计一个家庭书架,你认为从设计对象角度看应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项设计的完成,除了受设计对象所涉及的标准和因素的限制外,还受到问题解决者或设计者的主客观条的限制。从主观条看,主要是其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客观条看,问题解决或设计的过程往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作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往往会使我们的问题解决或设计工作夭折。

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进行技术设计的有利条和不利条。

马上行动:如果你自己动手制作一盏台灯,请考虑各种限制因素,填写下表(略)。

讨论:高一(1)班孙宇同学对台灯设计所提出的一般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

三、后总结

明确问题的内容,确认问题的价值,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分析解决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的限制,明确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和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任务,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后作业

A:如果请你设计制作一个笔筒,请分析一下此设计所应受到的限制。

B:问题一:下雨天撑雨伞时经常会碰到风把雨伞吹反了,或者小孩子撑雨伞时风会把雨伞吹走,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问题二:下雨天穿雨披骑自行车时也会碰到风把雨披吹反过来,盖在头上而看不见前面的路。

上述两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任选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说明。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钓鱼机,可是没有被广范的应用,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成本高

B:效率太高

:使用不方便

D:钓鱼活动的主体是人

板书设计

一.

判断问题是否明确的依据

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

2.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

3.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

二.

判断问题的价值依据

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

2.该问题是否未得到解决。

3.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

4.该项问题是否为主要问题。

现有的技术能否解决。

6.投入与产出比是否合理。

第五篇: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

xx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基本上没有考试压力,给了任课老师教学改革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学生在高考压力下,对通用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轻视情绪也在逐渐增长。前面两个月相对认真,期中考过后,如果上理论课,讲课本上的知识,半班以上的学生都在做其他科的作业。即使从维护个人自尊心的角度出发,变着法子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教了四年的通用技术,每一年都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变化与探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

我教过二十几年的数学,曾经在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中讲过数学史,在三视图教学中讲高考数学试题,在流程的优化中讲过《图上作业法》,系统的优化中讲《优选法》和《线性规划》。把通用技术课上成数学科普课。喜欢数学的学生很高兴,希望我去当他们的数学老师,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我经常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与动向。和学生讨论技术进步与失业的关系。技术发展与环境恶化的关系,讨论厦门PX(石化项目)对海沧环境的影响。讨论发展核电的利与弊。又把技术课上成了政治经济课。虽然学生喜欢,但我总在心里嘀咕,这样上是不是跑题了?

我喜欢看科教纪录片。结合课程进度,我让学生看了中央科技频道《远离毒素系列》《气候变化危与机系列》《上海国际金融大厦》还有国外的《制造的流程系列》中的部分内容。放视频学生最高兴了,我也轻松,学生也能从中受益,真是皆大欢喜。但是这样做,可以吗?

最累的是上实践课,做过纸皮板凳,kT板镜框,kT板小屋。要准备材料和工具,整理实践教室,一周八个班16节课,累死了。做台灯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课外完成,工作量大大减少,可交上来的作品良莠不齐,有的非常好,那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吗?做过纸模型飞机,学生高兴极了,满校园试飞,从教学楼上往下飞。保卫科长急忙提醒注意安全。

我的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时期,每个学期有20-30天到工厂或农村学工学农。我总感到要实践就必须到工厂农村去,至少到技工院校,到职业高中,到有专业设备,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地方。现在这样搞法,没有专业教师,材料工具不配套,效果不好。

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后大部分应该是从事文化传播,贸易物流,平面设计的工作。技术含量低的实践活动有用吗?

按照规定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每周2节,全年可以有48节课。我总在考虑如何上好这些课,让学生学有所得。从前年开始,我尝试带到电脑教室学习cAD制图,每周一节,今年这届上了12节。效果还可以。学生感兴趣,我教起来有干劲。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被评价为“把技术课上成制图课”,下面是整理出来的部分教案,(1-3课)供同行参考,欢迎批评指教。

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

目录

第一课:基本设置直线修剪对称

第二课:圆弧圆图案填充阵列(环形阵列)

第三课:正多边形

矩形

复制对象移动旋转

第四课:椭圆椭圆弧旋转偏移

第五课:样条曲线综合练习

第六课:设计实践

LoGo设计

第七课:机械制图基础1平面图形尺寸标注

第八课:机械制图基础2三视图图层设置

第九课:机械制图基础3轴测图(正等测)

第十课:立体建模1实体拉伸并集差集

第十一课:立体建模2旋转造型

交集

第十二课:立体建模3机械零件

第十三课:立体建模4镜框设计

第十四课:立体建模5空间曲面台灯造型设计

第十五课:立体建模6简单建筑模型

序言:

通用技术课程的全称是《技术与设计》,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动物也会设计,那只是一种本能。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的设计手段。一架现代大型飞机上万张图纸,靠手工绘制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的设计工作者不掌握计算机设计工具。就像那些还在用笔写,用计算器甚至用算盘做财务报表的人,oUT了。

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市面上流行的教材版本很多。大多数因为追求严谨而比较繁琐。不适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的学生,要求能用较少的时间掌握实质性的能用于设计实践的内容,必须兼顾趣味性、实用性与通俗性。我试图在近两年教学的基础上,写出一个简单的教案,供高一同学学习使用。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AutocAD基本功能

平面绘图

能以多种方式创建直线、圆、椭圆、多边形、样条曲线等基本图形对象。

绘图辅助工具。AutocAD提供了正交、对象捕捉、极轴追踪、捕捉追踪等绘图辅助工具。正交功能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绘制水平、竖直直线,对象捕捉可帮助拾取几何对象上的特殊点,而追踪功能使画斜线及沿不同方向定位点变得更加容易。

编辑图形

AutocAD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可以移动、复制、旋转、阵列、拉伸、延长、修剪、缩放对象等。

标注尺寸。可以创建多种类型尺寸,标注外观可以自行设定。

书写文字。能轻易在图形的任何位置、沿任何方向书写文字,可设定文字字体、倾斜角度及宽度缩放比例等属性。

图层管理功能。图形对象都位于某一图层上,可设定图层颜色、线型、线宽等特性。

三维绘图

可创建3D实体及表面模型,能对实体本身进行编辑。

网络功能。可将图形在网络上发布,或是通过网络访问AutocAD资源。

数据交换。AutocAD提供了多种图形图像数据交换格式及相应命令。

二次开发。AutocAD允许用户定制菜单和工具栏,并能利用内嵌语言Autolisp、VisualLisp、VBA、ADS、ARX等进行二次开发

应用领域

工程制图:建筑工程、装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水电工程、土木施工等等。

工业制图:精密零件、模具、设备等。

服装加工:服装制版。

电子工业:印刷电路板设计。

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电子电路、机械设计、服装鞋帽、航空航天、轻工化工等诸多领域。

在不同的行业中,Autodesk开发了行业专用的版本和插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发行了AutocADmechanical版本。在电子电路设计行业中发行了AutocADElectrical版本。在勘测、土方工程与道路设计发行了Autodeskcivil3D版本。而学校里教学、培训中所用的一般都是AutocADSimplified版本。

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服装、机械、电子、建筑行业的公司都是用的AutocADSimplified

版本。所以AutocADSimplified基本上算是通用版本。

AutocADXX操作界面

下载高一通用技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通用技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7-9)

    高一通用技术AutoCAD制图教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王明辉2012-05-30 第七课:机械制图基础1平面图形 图层设置 尺寸标注 例题7.1:绘制下图并标注尺寸: 作图步骤1: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

    高一通用技术备课组计划

    高一通用技术备课组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

    高一通用技术上册试题精选

    乳山一中高一《通用技术》上学期期末习题精选 一 选择题 第一章(1—6题) 1、下列选项当中,不属于科学成果的是( ) A、 X光的发现 B、 广义相对论 C、 汽车的发明 D、阿基米德原......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一、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技术及其性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

    高一教案 教案

    Teaching Plan Unit Three Christmas (First Period) I. Teaching aims /objectives: 1)learn to use key words and phrases 2)study the past simple 3)improve the studen......

    高一教案

    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同学们看着课本中的图 1.2 天体系统。然后老师要叫同学来讲解 一下什么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看这张图片中有地球,月球,地......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导学(前言绪论) [ 2008-9-20 15:43:00 | By: 粘荣宗 ]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导学(前言绪论) 晋江南侨中学 粘荣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成以下几......

    通用技术教案

    篇一: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