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教案
篇一: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教学重点:结构概念 教学难点:应力概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五、教学策略
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一)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本课时要求学生亲历纸板承受压力试验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获得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学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并注意基本受力形式与物理学中力的区别和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通用技术必修2学习介绍:
1、通用技术必修2是一门什么课程?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国载人航天成功, 实现千年邀游太空梦;长江三峡顺利截流发电, 高峡出平湖;水稻育种结硕果, 世界领先??我们今天努力学习技术, 是为了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将要学习的通用技术必修2, 应用广泛, 具有宽广的迁移价值。“技术与设计2”中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都是具体的、通用的技术, 它们具有典型意义, 并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联。学习这些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将使我们终身受益。同时也将使我们适应新世纪的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用的人才。
2、学习通用技术必修2课程要注意的几点:
(1)围绕教材内容,以技术设计为主线索,认真钻研各主题的技术与设计要点。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思维、想像, 进行调查研究、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想像,努力提高技术理论素养,增强各种思维能力。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2)参照教材中的案例,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密切联系实际, 挖掘技术实例, 既动脑又动手, 做好剖析、试验、实习、设计制作、交流、评价各环节, 努力提高技术实践素养, 培养动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发扬在老师引导下的团队合作精神, 把学习技术课程的过程, 变为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多种视角、多种思路、多种方法, 去探究一个个技术问题, 完成一项项设计任务, 努力造就我们的创造品质, 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4 学习技术课程, 尤其是“技术与设计”,会遇到困难, 会感到辛苦, 我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力, 鼓起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勇气, 努力增强我们的耐挫力, 磨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同学们,努力吧!
(二)案例引入(板书)【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1、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板书)【
一、无处不在的结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蜂窝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哪里?
3、让学生归纳结构概念: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4、让学生阅读案例: 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5、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三)思考与分析: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1、启发学生回答: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讨论以上三个案例,重点讨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鹰可以在几千米的高空准确无误地辨别地面上的动物,这是因为它的眼部结构比较特殊。人类每只眼睛的视网膜上都有一个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鹰眼中的中央凹却有两个, 这两个中央凹的作用不同, 其中一个专门用于接收来自鹰头侧面物体的像, 另一个用于接收来自鹰头前方物体的像。这样,老鹰的视觉范围就宽多了,能兼顾前方和侧面。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 鹰眼”导弹系统。这种导弹系统能自动寻找、识别目标并跟踪攻击。
3、进一步拓展:
除了根据鹰眼的结构,人们正在研制“ 鹰眼”导弹系统以外,你还受到哪些启发?
如果在人类的视网膜上象鹰一样有两个凹槽,世界将会如何变化?将来运用技术手段在人的视网膜造出两个凹槽,有这种可能吗?
看来我们人类好多地方不如动物,不能象鸟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不能象鱼一样在水中欢快游荡,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气不如虎。人类凭什么能成为动物界的统治者呢? 启发学生回答:凭大脑,凭学习,人类把几千年知识在几年十几年中继承过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就要翻一番。
教育学生:人与人之间有竞争,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在于不断学习。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的结构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羊毛衣,潜水艇??。让学生阅读案例:魁北克大桥的坍塌。大桥坍塌的原因是什么? 擅自改变桥的结构。
在社会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结构现象。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一篇文章的内容结构影响文章的表达与质量, 一家企业的人员结构关乎企业的运行与效率。请分别列举自然界、技术领域、社会领域给你印象较深的有关结构的事例?
(四)学习“2 结构与力”
1、(板书)【2 结构与力】
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2、分析一块豆腐的受力情况,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 称为内力。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 结构就会遭到破坏。用公式表示应力为σ =f/s, 其中 ,f 是内力 ,s 是受力面积 , σ是应力。
3、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4、案例分析:人坐在椅子上, 椅面受到的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桥面受到的力。
5、指导学生概括五种基本受力形式:
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篇二:通用技术教学案例
教育实习教案
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 教育技术 实习生 赖凤纯 学号 112052004023 本校指导教师 徐希景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郭萧爽 原任课教师 郭萧爽篇三: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
1、提交申请;
2、受理;
3、初审;
4、公布;
5、实质审查 ;
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是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2.能说出某项活动中的人机关系:人要握住把手,便于门把手构成人机关系等。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②健康;③舒适;④安全4.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②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③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④信息的交互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是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2、进行技术试验①可以验证技术是否成功,也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②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③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
3、技术试验的分类:按应用范围可分为工业试验、农业试验、国防试验、技术试验等,按目的不同分类如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4、技术试验的方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5、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插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试验报告项目:试验目的、准备、方法、步骤、纪录、总结。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发现和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包括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制定设计方案的一般步骤 :①收集信息;②设计分析;③方案构思;④方案呈现;⑤方案筛选
二、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创新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或进行技术革新。创新是技术的核心;②产品的实用性是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③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④美观原则是设计美观的产品可以满足人追求美的心理,促进产品的销量。产品的外观美可以通过对产品的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⑤技术规范:有关开发产生技术的知 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技术规范的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性的;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指产品的设计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三、设计的评价
1.评价对象:①设计过程评价;②对最终产品的评价。2.评价者:①自评(自我评价);②他评(他人的评价)。
3.对最终产品的评价两个基本依据①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②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4.设计交流方式:口头语言(非正式)、文本、图表之类的交流方式(较正式)、技术图样、模型的交流方式(正式、直观)、计算机演示、网页的交流方式(生动、形象)。? ? ? ? ? ? ?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起源的历史场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技术的内涵,辨证的分析了技术的两个重要属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情分析
由于是通用技术的第一节课,教师在课前应搜集足够的教学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课堂情况,随时穿插引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课程意义、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为达上述目标,教师要用亲切、充满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并要适当组织课堂讨论,以便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将面对新环境,新课程,通用技术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悬念,如果能对他们的这种疑问给以恰当的引领,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
二、设计思路
该节是通用技术课的第一节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师讲授,媒体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首先通过媒体演示案例,接着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第二篇: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导学(前言绪论)
[ 2008-9-20 15:43:00 | By: 粘荣宗 ]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导学(前言绪论)晋江南侨中学 粘荣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分成以下几个内容: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和技术教育理论。
3、从感性上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学习内容。
4、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理从感性的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较好的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联系生活中的案例。
例如,通过《神舟六号》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门课程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是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换个角度,自己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在又会怎么做?
因此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性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态度和情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案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而广的知识面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通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向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
难点: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四、教学策略
从理论上讲向学生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
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注:本书所讲的技术是指狭义技术,只是限于人工自然的技术,而不涉及改造社会及人本身的技术。
2)、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4)、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义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三、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学?)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针对消息“某单位招门卫非本科以上的人员不取”请同学们发表评论。)
体力和脑力人数比:
机械化初期 9:1
中等机械化 6:4
全自动化阶段1:9
科技对经济的贡献:
• 发达国家20世纪初:5—25%
• 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50%
• 发达国家80年代后:60—80%
• 发达国家目前:>80%
2)、世界各国高中早已开设了技术类课程。
•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
•俄罗斯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小学到高一
•英国1988年开始从小学
•美国20世纪70年代
•法国高中20世纪80年代
•日本从1994从小学到高中开设
•韩国初中到高中从1990开设
3)、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事例:(媒体报道)
n 2005年在欧洲的一次车展,无一家中国汽车厂家参展。记者分析原因:该车展档次高、费用大。
1、国内厂家觉得费用太高,参展不愿意;
2、参展的厂家展出的 车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国内的中高档车技术合作的产品---其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的。
n 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最近在日本《呼声》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谷川庆太郎的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主要因为两点:一是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二是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
文章说,如今在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
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的汽车厂家就没法生存”;建筑用H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2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四、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样学?)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课堂小结: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
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豆蔻年华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作业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讨论通用技术的学习方法,以求更深的了解通用技术这门课程。
第三篇:通用技术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理解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结构和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结构和学习方法
难点: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我暂且把这节课叫作“《通用技术》导学”
二、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移价值的技术。
※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三、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 国际形势与我国现状
※《能用技术》与能力的培养
※《通用技术》与科技创新大赛
四、怎样学《通用技术》?
※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学课程模块建议: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建义具有工科、农科取向的学生在获得必修的4个学分之后至少再选修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学分怎样评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学习过程 参与程度 操作 考试
考勤 讨论、辩论、作业 作品 书面考试
20% 20% 20% 40%
※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读目录可以总览本书全局,从面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读绪论可以本书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怎样使用课本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
教 教
案 案
课程编号:31212001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
开课班级:群组 2 使用教材: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姓名:吕 琼
职称:讲
师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课
程))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
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课程名称 《 现代教育技术》 》 授课专业 20XX 级师范类专业 班级 群组 2 课程编号 31212001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在线学习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6 学 分 数 2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8 学时;
实践课 18 学时 授课教师 吕琼 职 称 讲师 单 位 教育技术教研室 授课时间 第 1 周到第 18 周 教材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陈声健、许思贵,云南大学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 1.《教育技术学导论》2 版 伊俊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技术学》 章伟民,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表中()选项请打“√”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认识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无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2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AECT 定义的发展 1.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 1.3.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业布置 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其它课程的应用和意义。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
203 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学习的三大理论 2.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学难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2.1 行为主义理论
2.1.1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2 认知主义理论
2.2.1 苛勒的顿悟说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2.2.4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视听与传播理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视听与传播理论 2.教学难点:视听与传播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3.1 视听教育理论
3.1.1 视感知规律 3.1.2 听感知规律 3.1.3 经验之塔理论 3.2 传播理论
3.2.1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3.2.2 传播模式 3.2.3 教育传播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四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视听媒体 2.认识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4.1 教育传播媒体
4.1.1 基本概念
4.1.2 功能与特性 4.2 视听教学媒体
4.2.1 视觉媒体
4.2.2 听觉媒体 4.2.3 视听媒体 4.3 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 4.3.1 应用方式 4.3.2 教材制作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
2013 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5.1 概述 5.1.1 计算机的教育应用 5.1.2 多媒体课件 5.2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5.2.1 分类框架 5.2.2 主要模式; 5.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5.3.1 课件开发步骤 5.3.2 素材采集与加工; 5.3.3 素材集成及其工具; 5.4 概念图及其应用 5.4.1 基本概念 5.4.2 概念图的制作 5.4.3 概念图的教学意义; 5.5 新技术的教学应用 5.5.1 虚拟现实技术 5.5.2 人工智能技术。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六章 Internet 教学资源应用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网络资源的检索 2.网络资源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网络资源的检索、网络资源的应用 2.教学难点:网络资源的检索、网络资源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6.1 Internet 教育资源
6.1.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6.1.2 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 6.2 网络信息检索
6.2.1 信息检索工具
6.2.2 信息检索策略 6.3 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 6.3.1 网上交流 6.3.2 文件下载 6.4 基于 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6.4.1 概念与特点 6.4.2 实施过程 6.4.3 WebQuest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第八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远程教育相关概念 2.认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教学难点: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7.1 远程教育概述
7.1.1 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7.1.2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类型 7.2 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
7.2.1 网络课程及其特点;7.2.2 网络教学的实施;7.2.3 虚拟学习环境 7.3 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7.3.1 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7.3.2 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生; 7.3.3 现代远程教育与家校联系 8.1 校园网络 8.1.1 校园网络的结构;8.1.2 校园网络的功能; 8.1.3 中小学校园网络实例;8.1.4 Internet 的接入方式 8.2 多媒体教室
8.2.1 功能与设计;8.2.2 系统构成 8.3 网络机房
8.3.1 基本构成与布局;8.3.2 数字语音教室;8.3.3 人机工程原理的应用 8.4 微格教室 8.4.1 微格教学系统;8.4.2 微格教学的实施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九章 教学设计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教学设计的概念 2.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9.1 教学设计概述 9.1.1 概念与特征 9.1.2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9.1.3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9.2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9.2.1 前期分析 9.2.2 教学目标的阐明 9.2.3 教学策略的制定 9.2.4 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 9.3 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9.3.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9.3.2 “溶液的酸碱度和 PH”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第十章 教学评价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教学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评价技术 2.教学难点:教学评价技术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10.1 教学评价概述
10.1.1 基本概念;10.1.2 教学评价的类型;10.1.3 教学评价的发展 10.2 教学评价技术
10.2.1 课堂观察;10.2.2 调查;10.2.3 测验;10.2.4 档案袋评价 10.3 教学评价实践 10.3.1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10.3.2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10.4 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10.4.1 工艺学记录;10.4.2 学习反应信息分析; 10.4.3 电子档案袋;10.4.4 数据处理软件; 10.4.5 评价研究工具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实践 1 信息与资源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学习的三大理论 2.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学难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2.1 行为主义理论
2.1.1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2 认知主义理论
2.2.1 苛勒的顿悟说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2.2.4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实践 2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学学时 10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多媒体资源的计算机原理 2.掌握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2.教学难点: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文字资源
文字的计算机原理、文字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二、图形图像资源
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原理、图形图像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三、声音资源
声音的计算机原理、声音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四、视频资源
视频的计算机原理、视频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五、动画资源
动画的计算机原理、动画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作业布置 准备(下载、处理和制作)多媒体资源素材。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实践 3 教学设计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撰写教案 2.编写课件剧本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2.教学难点: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撰写教案
选择一个专业课题,撰写教案; 二、课件剧本 设计课件的剧本。
三、准备资源 1、下载相关资源 2、制作相关资源 四、练习1、撰写教案 2、设计剧本 3、准备资源 作业布置 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实践 4 PPT 的综合应用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 PPT 的高级功能 2.能实现剧本的要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PPT 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PPT 的高级功能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文字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二、图形图像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三、声音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四、视频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五、动画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六、PPT 的综合应用 1、母版编辑 2、导航设计 3、效果设置 4、其它功能 作业布置 练习剧本设计的各项功能。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教
学
教
案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章
节 实践 5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考核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 2.按要求完成 PPT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无 2.教学难点:无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模拟测试 作业布置 完成 PPT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模拟测试。
第五篇:劳动技术教案
包书皮教案
教学内容:怎样包书皮 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包书皮
能力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包书皮 教学难点:包书皮的过程
教具准备:包书皮的纸、剪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谈话:同学们包过书皮吗?
二、自主探究,讲授新知
1、学生看课本,自主探究
把书皮对折,量好书的上下边际,用小刀把书脊背处的上下边际距折线部分2公分左右(视书的厚薄而定)裁开,向内折叠,把书放入后四边折叠即可.
2、教师指导
书皮纸一定比书大对吧,用书皮纸裹住书后延书的各条棱压出痕迹,一共八条,之后把正面右下角的书皮纸往封面中心的方向向上折叠,当下方折线与书的右下角的角相齐时,把书皮纸按着开始压出的痕迹向书皮里面折,你就可以看到右下角的小三角了。其他各角如法炮制就可以了。
三、拓展延伸
加角的方法: 先按一般方法包至底面纸边折入前。
然后在预计书角处向外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平行折痕数毫米再反向折入一个直角三角形.继续按一般包法完成包书程序,则所包的书有一角象是套上一只角,有立体感。
依此方法可给底面各套上两角.这样,一个书皮就完成了
四、课堂小节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呀?(学会包书皮)
讲究个人卫生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注意个人卫生应有的要求和措施。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收集学生中重视个人卫生和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典型事例。教学重点:掌握注意个人卫生的要求和措施。教学难点:培养讲究个人卫生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教师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注意个人卫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搞好个人卫生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社交活动,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按课文逐条讲述注意个人卫生的措施,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进行指正。(可组织学生自己讲)
(1)要求冬季一般一周或者半月洗澡、洗头一次;夏季每天洗澡一至二次,每周洗头二次。
(2)要求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饭后漱口。(3)要求指甲每周剪一次,趾甲每周剪一次。
(4)衣裤脏了要及时换洗,女孩子衬裤一周至少换两次。(5)理发要求一般冬季每月理一次,其他时间可根据季节而定。(6)要求每天晚上洗屁股、洗脚。
三、教师除了按课文对学生提出个人卫生的要求外,还可补充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如盖的被褥、用的手帕要勤洗勤晒;洗脸和洗脚毛巾要定期搓洗、消毒等。
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注意个人卫生的几点要求,鼓励学生学会洗漱一类的劳动。诸如洗红领巾、小黄帽、手帕、袜子等。逐渐学会洗衣裤等。
削水果皮教案
教学目的:
初步学会用水果刀削梨或苹果的皮。了解榨汁机的使用方法。材料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水果刀一把,苹果一个。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带回的水果刀,如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水果刀,禁止使用。
二、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一部分,提问:怎样削水果皮和注意哪些事项?
三、教师讲解和苹果的示范。
四、让学生进行削果皮练习。教师巡堂,及时指点,注意安全。
五、按“想想做做”的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议论、评比,品尝自己削过的水果,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
六、讨论交流
1、水果为什么要削了皮吃?
2、削水果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七、课后实践
用下面的工具削水果皮更容易些,自己试试看
认识几种农具教案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看图解疑”、“学知识”、“开眼界”、“讨论交流”、“课后实践”等环节指导学生认识农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农具。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农具。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从事农业生产,需要各种各样的农具。
二、学知识
1、学生看课本
2、老师指导学生学知识
耙:碎土、平地,聚拢或散开谷物。锨:铲东西
锄:松土、除草、间苗等。
三、开眼界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机械。我省常用的农业机械有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等。
四、讨论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农具?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写出几种来?
五、课后实践 使用一种农具,帮家长或邻居干一次农活,写出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