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
【教学构想】
《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教学步骤]
一、导人(质疑激趣)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
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交流有关孑l子和《论语》的知识(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七、探究性学习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教学后记】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的意思是“了解”、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
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第二篇:鄂教版语文五上第八单元教案(模版)
第八单元整组备课
雍容华贵的牡丹,清秀淡的荷花,飘逸高洁的秋菊,傲雪凌霜的梅桦,鲜花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本单元是全册中的特殊单元,以“花与生活”为话题,本单元课文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菊和莲》,包括一个诗词诵读《题画兰》和语文乐园。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教师运用相关住处和资料,启发学生多角度感受花的风韵,探究花的内涵,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2中国的花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2)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5)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暴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板书:
22中国花 爱花:梅花:坚强不屈
牡丹:刚直不阿
23养花
知识与能力:
学会4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揣磨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结合精彩句段,发现文章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从重点句子中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学难点: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 一、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附:板书
24梅花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以读的方式充分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出示梅花挂图。)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25菊和莲
知识与能力:
1、学会6个生字。
2、学习课文,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和本性,知道莲的花,叶,茎实的名称及其作用。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过程与方法:
学会借助注释,自读,自议。教学重点:感爱文言文的魅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菊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移情造景,引入课题
1、出示古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师有感情地朗读,知道这首诗是赞美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也来赞美这坚强秀丽的菊花吧!
4、师:读得真好。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黄巢写的。菊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睐,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一篇文质优美的古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学习《菊》
1、在你的印象中,菊花是怎样的?
2、文中是怎样赞美菊花的,读读课文,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
3、借助图和译文读懂它。
4、学生交流。
三、指导背诵
1、这么美丽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背下一步来。
2、谁愿意用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指名背诵。
四、小结:我们领悟到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在于它不怕寒冷的坚强品格。
五、课外拓展:
1、古往今来,赞美菊花的文章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文。
2、有感情地朗读片断。
六、总结:
1、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菊花,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被称为君子吗?
2、今天我们用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的方法学习了《菊》,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人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莲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莲》。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莲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欣赏它
2、本文是怎么来介绍莲的呢?先听老师来读一遍。
3、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吗?
二、学习古文
1、读。上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古文的?
2、学生自学。
3、质疑问难。在字词上还有什么问题吗?
4、交流文意。指导朗读和背诵。
师:这篇文章从名字,种植,开花的季节,荷叶及茎,实等几方面介绍了莲花,下面我们来试着背一背。
三、拓展阅读。
1、中国人特别喜爱莲花,给它取了很多名字。如莲花仙子,水中芙蓉。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写的莲的诗句。
2、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莲的知识。
四、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题目。板书:
25菊和莲
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
题画兰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重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坚持操守的情怀。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八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3、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第三篇:鄂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Scratch角色我会用
[教学目标]
(1)认识Scratch中的角色。(2)学习在Scratch中新增角色。(3)学会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
(4)通过制作动画使学生感受Scratch图形化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快捷性,培养学生学习Scratch的兴趣。[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在Scratch中新增角色,学会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和角色。[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说马戏团要上演精彩的节目了,会有哪些演员呢?一起来看一看吧!师介绍:
二、认识“角色”
师:在scratch中,“角色”就是舞台中执行命令的主角,它将按照编写的程序进行运动。(操作演示)
知识屋:如果你想删除一个角色,选择控制区(左边)上的剪刀,再单击相应的角色即可删除。
师:打开scratch,默认的角色就是小猫。
生讨论探究屋:在scratch中,可以改变角色的大小和方向吗? 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新增“角色”
师:在scratch中,可以有很多个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新增图标 来添加。(1)绘制新角色
师:单击 中的第一图标,可以打开scratch 的绘图编辑器。
师示范操作。
师: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就能把这个新的角色加入到舞台中了。师:请大家试试看。生操作。
请生说一说其它按钮的作用 学生尝试操作,汇报。师点评。
(2)从文件夹中选择新的角色
师:单击
中的第二个图标,可以将文件夹中的角色导入到scratch舞台中。
师:可以拖动角色,放置在舞台中适合的位置 师示范操作。
学生尝试操作,汇报。实践园:
(1)绘制一个新“角色”,并把绘制好的新“角色”导入到舞台中。
(2)从文件夹中选择一个新角色,导入到舞台上,为这个新的角色重命名。知识屋:
1.Scratch绘图编辑器的功能与windows XP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类似,由工具栏、颜料盒和画图区组成。
2.新导入的角色默认为“角色2” “角色3”,依此类推,可以单击角色区中该角色下方的角色名,可以为角色“重命名”。
3.新导入的角色也可以在“绘图编辑器”中进行修改。
4.除了以上两种新增角色的方式外,scratch还有一种特殊的新增角色方式:
软件会随机加入一些特别的角色。
生讨论探究园:
能否将计算机中其他文件夹里的图片作为角色导入舞台? 生实践操作,交流,汇报。师点评、小结。
四、设置背景
师:舞台是角色活动的场景,舞台的别净作为角色的活动提供适合的环境,舞台的背景也是一种特殊的角色,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步骤来设置背景。①选中“角色区”的图标。②选择“舞台编辑区” 选项。
③选择“新增背景”中的“导入”选项。
④在打开的文件夹中选择适合的背景,并单击“确定”按钮。师:这样新的背景就设置成功了。师示范操作。生尝试操作。知识屋:
1.舞台的背景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它在相应的控件区和脚本区的结构都和普通角色有所不同。
2.除了从文件夹中导入新的背景之外,也可以用“绘图编辑器”绘制适合的背景。
生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坊:
师:舞台的背景和角色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尝试操作,讨论。请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舞台的背景和角色都可以通过导入方法进行更新;都可以在图形编辑器中进行修改……所不同的是角色可以在舞台上进行编辑而舞台的背景不行;一个舞台上可以显示多个角色,而背景只能显示一个…… 生尝试完成实践园。实践园:(1)为舞台选择合适的背景,并为各个角色舞台上安排合适的位置。(2)编写各角色自我介绍的脚本,设置为
时执行。
生操作,师指导。汇报交流。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收获吗?请将它填写在成果篮里吧!
第八课
舞台造型我来演
认识什么是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戏剧演出塑造全部环境、气氛和人物形象的任务,即演出当中的一切形象造型部分的创作。
舞台美术可分为两大类: 舞台造型设计,布景、道具。人物造型设计,服装、化装。
舞台美术造型的三元素:形、色、光。
形:形象、空间、质感和它们与演员的比例协调关系;
色: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作用来加强艺术感染力。是由物色、光色复杂结合而运动着的色彩。
光:是三元素中的主体,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是灵魂。具体的讲解将在灯光这一讲题时详述。
从职能上分: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装、效果和舞台技术管理。舞台美术即舞台布景从戏剧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业,是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的。那时由于建筑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镜框台口、透视布景,舞台美术的分工越来越具体而且专业化。
在各种舞台演出艺术,如:戏剧、舞蹈、歌剧、戏曲、演唱会、杂技、木偶等当中,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于舞台美术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必然大量地从各种造型艺术中汲取营养。各种绘画的流派、建筑的样式都在影响着它。比如:我国戏曲的舞台美术就以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是民间刺绣为借鉴。(图)
我们来看看剧场的演变:
1. 前12-前4世纪。古希腊对酒神的崇拜,酒神颂歌,祭酒神,雅典的酒神剧场。
2. 古罗马在各方面都受古希腊的影响。古希腊的节庆是祭酒神,古罗马是官方的礼拜。庞
贝是第一个剧场。观众席、斯坎纳、园场连为一个整体。服装与古希腊基本一致,面具的使用。
3. 公元5世纪开始是中世纪。宗教剧开始在教堂演出,中期走出了教堂走向了广场。同台
多景是中世纪演出的特点。人间、地狱、天堂同时在一个场景中。活动车台。程式化的布景与服装。
4. 17世纪文艺复兴,官方的宫廷戏剧、民间的假面喜剧。西班牙的旅馆剧场、英国的莎士
比亚剧场。
绘画和雕塑的手段同时进入舞台,由于换景的需要出现了三棱柱布景、侧景体系的形成。
5. 18世纪古典主义,三面墙布景萌生,第四堵墙的概念。6. 19世纪出现浪漫主义戏剧。7. 20世纪的印象主义、象征、立体、未来、构成、表现、超现实、先锋派、荒诞派等等艺
术流派和思潮无一不深深影响着舞台美术的形式。第二讲:舞台美术的创作规律
一.舞台演出的结构及舞台美术在演出中的位置 *一度创作部分:剧本的创作 舞剧的脚本创作
*二度创作: 导演 表演 舞美 音乐 演出必要部分 组织者 塑造者 外部造型 视觉形象气氛 1. 与编剧、编舞、导演等主创人员确定演出风格 2. 组织剧情环境 3. 从案头到舞台 4. 舞台合成
一.
舞台美术的三个功能特性 组织动作空间 再现动作环境 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
二. 舞台演出的独特性 舞台美术的假定性
第四篇:《论语》十二章优教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过程与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与积累。教学方法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诵读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明确: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方法与态度、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九章着重谈学习,后三章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3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出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一箪(dān)食 四十而不惑(huò)不逾(yú)矩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笃(dǔ)志
三、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前四章
1学生自由讲解前四章。
2齐读。教师小结讲解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3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待交流讨论。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之间质疑,教师加以点拨。例如:第一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说。时:按时。习:温习,复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怨恨,恼怒。” 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只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5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明确:(1)孔子说:“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旁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岁明辨是非,七十岁随心所欲,又不超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做老师的。”
四、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明确:谦虚:学而时习之。独立思考、复习: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五、课堂小结
这几章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前四章。
2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实际略谈体会就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五至九章;继续研读有关学习方面的内容。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1检查背诵课文前四章。
2考查句子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课文五至九章
1学生自由朗读五至九章。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如字音、语速、语调、停顿等。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准备交流讨论。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质疑,教师要加以点拨。例如:【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迷惑。殆:有害。
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5学生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明确:(5)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知道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正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而跟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三、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确:进一步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2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明确: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课堂小结
这几章再次强调了学习态度要谦虚,学习方法上要独立思考和复习。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背诵五至九章。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此题较为灵活,学生能联系学习实际略谈体会就行。如学习要谦虚,学习要“学”与“思”相机结合等。
六、拓展延伸
1我说《论语》,拓展知识视野:
孔子及其《论语》曾经长期被人神化,其实《论语》是一部内容很平实、很富于人情味儿的充满了人生智慧的书,一部可以用审美鉴赏的眼光去读的书。只要善于读,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启迪和人格的感染。
因而,在诸子百家中,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中以《论语》为第一部。2有关《论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第3课时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十至十二章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3交流:班上交流。
4请学生翻译十至十二章,其他学生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示例:【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笃:忠实,坚守。
本章理解:这句话讲的是做人要胸怀远大、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十至十二章翻译:
(10)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小结与归纳
1本课时小结:
这几章强调了做人要志向远大、珍惜时光、不断拼搏。2全文总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拓展延伸
1这几章把“时光”“志向”“学习”与“仁”结合在一起。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表达观点及理由。示例: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2创意表达。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在“成语”类记下: 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难句翻译”类练习: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4孔子小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吕梁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行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您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旋涡进入,又随着旋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学习和做人道理的简短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第五篇:XX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八)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XX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
(八)教案
作业题(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语文乐园
(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字形猜出字的意思,掌握新的记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准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通短文的基础上,体会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字形猜出字的意思。
认识和积累拟声词。
教学难点:
能准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字形猜出字的意思,掌握新的记字方法。
2.能准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具准备
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乐园
(八)”的内容。(板书:语文乐园
(八))
二、读写结合 板块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
(出示2)
闯竹休从森刃
(1)读一读: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想一想,仔细观察上面的一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从字形上能猜出字的意思。如“休”一人靠在树木上,显然是“休息”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这些是会意字,就是字形表示字的意思。
所谓会意字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
(3)(出示3)说一说:你还认识哪些“会意字”?
教师提示:众、木、林、笔、尖、灶、尾、看、歪、采、裕、武、休、取、明、益、泪等。
2.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出示4)
小草的种子落在了岩缝里。
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孩子,不错,你是坚强的,值得我们为你骄傲!
(1)学生自由读句子,想想这些句子中用到了什么标点符号?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发现标点符号。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用到了“。,?!”。
(3)(出示5)什么情况下使用到这些标点符号呢?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句号、问号、感叹号是表示一个完整句子的重要标志,放在句末,逗号放在句子中间,表示短暂地停顿。
(4)(出示6)下列句子中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
我的作业做完了
括号里就应放“。”
我的作业什么时间才能做完呢
括号里就放上“?”
我的作业做完了()真高兴
括号里就应放“,!”
3.写一写。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写好这些字中的“人”和“土”字。)(出示7)(板书:带有“人”、“土”的字)
(2)想笔顺
想一想,每个字中的“人”和“土”怎样写?(出示8、9)
这里要注意的是:“人”做偏旁时,“捺”变成“竖”,书写时要对正“撇”的中部起笔;“人”在“队”字里作为右边部件出现,“撇、捺”不宜太舒展,左半格位置多半要留给“左耳刀”;“众”字中的三个“人”无一雷同,上部“人”上盖其下,要写得舒展,下部的两个“人”,左让右,左小右大,左部“人”字的“捺”变为“点”。
“土”做偏旁时,左让右,底横变为“提”;“土”做右边部件时,主要占位于右半格,“土”字做字底时,要写得宽扁一:横伸长,托正上部。
(3)写一写(出示10)
(1)先照着上面的规则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三、课堂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几个会意字,知道通过字形弄清它的意思;还学习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学会“人”和“土”在字中不同位置的写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你还认识哪些会意字?
2.平时练习写话时,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3.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土”字和“人”字的字?
答案:
.如:笔、尖、灶、尾、看、歪、采
2.略
3.带有“土”字旁的字有:地、灶、幸等。
带有“人”字旁的字有:们、认、从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和积累拟声词。
2.学会总结。
教具准备
教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乐园八”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乐园八)
二、学习设问句的用法
板块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12)
咚咚咚的敲门声
咕咚咕咚的喝水声
轰隆一声
扑通一声
(1)读一读:把所给词语读一读,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想一想:读读这些,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短语中都有拟声词。如“咚咚咚、咕咚咕咚、轰隆、扑通”)
(3)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
例如:哗啦啦
呼啦啦
扑哧扑哧等。
三、写话
板块三:我的作品:总结一下这一学期我的收获。(出示13)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说一说,你的收获怎样?
2.自己练习说说,再说给同位听。
3.小组内讨论,交流。
可以从听、说、读、写上说说。
4.全班交流。(出示14)
5.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6.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全班评议。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拟声词;学会了总结这一学期以来的收获。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学期继续努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继续积累和运用好拟声词。
2.把自己的收获读给别人听。
答案:
.略
2.略。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
(八)会意字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带有“人”和“土”的字
拟声词
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本练习认识了几个会意字,知道通过字形弄清它的意思;还学习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学会“人”和“土”在字中不同位置的写法。
2.学习了拟声词;学会了总结这一学期以来的收获。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常见标点符号一般用法
一、句号
一般用法:
A、用于单句之后。
所谓单句,就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1.天晴了。2.发展高新技术,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
B、用于复句之后。
所谓复句,就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如: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它的庄严与神圣;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任何童年或成年的记忆都无法与其比拟。
二、问号
一般用法:
A、用于询问句末
询问句是问话人提出问题,让答话人回答的问句。
如:1.“你叫什么名字?”
2.“清楚了吗?”
3.“你到底去不去?”
B、用于反问句末
反问句是无疑而问,它不要求回答,因为答案就在问句中。
如:1.生命里有了这样的华彩,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2.难道这蝶雪,就永远消失了吗?
三、叹号
一般用法:
A、用于感叹句末
感叹句是使用感叹语气抒发比较强烈感情的句子,句中常用“真”、“好”、“简直”等有强调意味的词,句末一般用语气词“啊”、“呀”。
如:1.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2.雪,是冬的精灵呀!
3.“真帅啊!”
B、用于祈使句末
表示命令、决心、愿望之类的祈使句,语气强烈、坚决、感情激奋的句末要用叹号。
如:1.肖良大喝:“说话!快说话!”
2.让我们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c、用于感叹、应答词之后
表示感叹、应答的词,若带有强烈的感情时,后面要用叹号。
如:1.“嗨!”彼此高兴地喊了一声。
2.何君问:“如何?”我答:“平常!”
D、用于象声词之后
以象声词构成的独词,表示声音强烈时用感叹号。
如:1.“砰!砰!砰!”从远处响起枪声。
2.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四、逗号
逗号在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单句、复句都需要它的存在,它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