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写流水账教案
授课目的:让学生看图写话时不写流水账
考点分析:作文作为最后的题目,单类题所占分值最高。
把内容写具体魔法之二 ——学会提问
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提出一连串“为什么?”“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以及“怎样说?说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想?想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等问题,同时把这些问题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例如:我告诉妈妈我得奖了,妈妈很高兴。提问:⑴我什么时候在哪儿告诉的妈妈我得奖了?
⑵我怎么对妈妈说的? ⑶我的神态语气如何? ⑷妈妈高兴的表现? ⑸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⑹我的感受如何?
晚上,我回到家里,一进门我就高兴地对妈妈喊:“妈,我得奖了!”正在拖地的妈妈抬起头喜出望外地说:“真的吗?!”话语中透漏出兴奋与惊喜。妈妈立马放下手里的拖把,走过来,眉梢飞扬,眼角含笑,脸庞舒展得像盛的花朵,迫不及待地说:“好孩子,你真棒。快拿给我看看!”妈妈的声音很甜美,像铜铃摇在我的耳边,也像小河的流水丁冬作响。妈妈的话是对我莫大的鼓励,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使我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老师生气了。
提示:⑴老师为什么生气?
⑵老师生气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⑶当时周围的环境? ⑷同学们的表情? ⑸我的心理活动?
把内容写具体魔法之三——学会描写
一、写人: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心理描写 4.动作描写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三、不让作文变成“流水账”的方法 1.选择“典型”材料 2.把事情写具体
狗熊捡棒子 学会观察 学会提问 学会描写 学会联想 3.学会抓重点
每一件事的过程都可以分为几个小环节,如果前前后后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平均用墨,作文就会写成流水账;反之,如果我们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环节去写,其余的简单带过或干脆不写,就能写出一篇重点突出的好文章。
⑴ 慎审题,抓题眼 围绕题眼详写 ⑵合理安排结构
第二篇:我不写教案
我不写教案
■文《语文教学通讯》
有一则外国笑话说,一个被退稿的作者闯进编辑部,怒气冲冲地责问:“你们根本就没把我的文章看完,怎么知道它不好?”老编辑笑道:“一个鸡蛋,如果你吃第一口时已经知道它是臭的,你还有必要把它吃完吗?”在我看来,教案对于教师无异于一个变质的臭鸡蛋,而对待臭鸡蛋,我们唯一的选择便是坚决地、毫不迟疑地把它扔出去。而说“我能不能不写教案?”就相当于问“我能不能不吃臭鸡蛋?”一样好笑。
一、我为什么不写教案
事实上,我的味觉也不是那么灵,就教案的问题来看,如果把它比作臭鸡蛋的话,我很惭愧地说,我非但没有在吃第一口时吃出它的臭来,而且还一度把它当作营养餐大吃特吃过。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个活动,便是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教案”。这个奖项是很令我们神往的,因为据说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钢笔字、文笔、构思以及自始至终的耐心。我对这个奖项动过无数次念头,但终究无法企及:我看过往年的优秀教案——工整的方块字,从远处看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一页一页地翻开,几乎每一篇的板书都不相似;而且满满当当,蝇头小楷挤得密不透风。一个学期下来,一百多篇教案,每篇都那么工整、精心。我除了自叹不如以外,也只有尽量向它靠拢了„„
就在我从教的第五年,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1.有一次上语文课,我让学生读完课文,刚想叫一个学生说主要内容,嘴还未张开,就听一个学生小声说:“接下来该说主要内容了。”声音虽小,但足以让班上的每个学生听清,我有点挂不住,拎起那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能未卜先知,生答曰:“我们三、四年级的语文课都是这几步。”我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怎么和人家三、四年级的老师上成了一个模式?我回去翻了自己执教以来的所有教案,发现岂只这节课,我上过的所有课——说的话、履行的程序,都是大同小异的。2.就在这一年的九月份,《人民教育》中开始连载了一系列关于教案改革的专题论文:《课改,请先给教案松绑》《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面对教师备课的一声叹息》„„
对第一件事,我进行了以下思考:备课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备学生、备教材,但为什么把不同的课备成了同一个样子呢?我们常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与活生生的人比起来,教案又何尝不是死的呢?我们所说的备学生,备的常常是我们理想中的学生——比如我备课时常常预想:我这样问,学生就会那样回答,然后我再如此那般地讲下去。这从表面上看,是在备学生,实际上呢?实际上是:我这样问,学生到底会怎么回答?只有问了以后才知道!教过书的人都清楚,学生的回答,在许多情况下是与教师的预设截然不同的。不同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们会排除“异己”,按照自己的预设讲下去。
把学生的不同意见扔在一边,自顾自地讲下去,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马上有人出来呼吁:我们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学生又不是牛,怎么能被牵着鼻子走呢?只是不知说这话的人想过没有:教师为什么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
我顺藤摸瓜,发现教师也是被牵住了鼻子的。谁在牵着教师的鼻子呢?
绳子很多,但我认为首先是教案!
在“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漫长岁月里,教师自己又何尝不是被教案牵着鼻子走?所不同的是,学生是被别人牵着走,而教师则是被自己牵着走。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我们的教师苦心钻研、花费大量时间写的教案,竟成了一根捆住自己手脚的绳子!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来:作茧自缚。
二、不写教案,怎么上课
不写教案,怎么上课?我认为,只要做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写教案,是可以把课上好的:
(一)精心备课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备课与写教案是两回事。我说不要写教案,决不意味着可以毫无准备地走进课堂。在没有教案的日子里,我们不但要备课,而且要精心地、竭尽所能地备课。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备教材。所谓备教材,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教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就语文课来说,你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自己要能够有感情地读出来;你想让学生读文之后有所感悟,自己也必须事先有所感悟。这就好比游泳教练,如果自己都游不好,怎么能教出游泳冠军来呢?这样,在上课时,我一范读课文,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也兴致盎然地读了起来;等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悟时,我听到他们居然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总是禁不住由衷地表示赞许:“真好,你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而对于他们的不同意见,我更是欣喜异常:“你想得太棒了!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因为在课前精心地备了教材,所以我不但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而且有时还能和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呢!
2.备相关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著名的论断,随着“学生不是容器!”的一声断喝,变得几乎无人敢提。我倒认为,虽说从头到尾的“灌输式教学”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由此而断定,任何时候都不要灌输,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因为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件事都自己亲自去弄懂。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想让他们自己去弄懂,自己没有一桶水也是不行的。
我无意于指责我们的教师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因为相对于强大的体制来说,他们太渺小了!他们的需要(精神的、物质的)太容易被忽略,他们的呼声太容易被掩盖,他们成天忙得晕头转向,想让他们博览群书显得强人所难。但我却不能不说,教师的“内存”如此之小,要把课上得生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肚子里的东西不是太多,至少应该临时抱一抱佛脚,在上课之前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吧!(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无效劳动被减去了,我们还须多看几本书才好。)
3.备教法。不写教案,决不等于课就可以乱上一气了。虽有“教无定法”之说,但我们决不能忽视“教学有法”的事实。我认为,教师可以手中没有教案,但决不能心中没有教法。
要做到“心中有教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教法的积累当做一项常规性的学习来抓;二是课前要想一想这一课怎么上,要做到心中有谱。教法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两个途径:一是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方法,二是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方法。对于前者,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拿过来用。而对后者,我们则应该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教法。就我个人来说,发现别人的好方法,我总是把它记录下来,并认真地思考它的优点在哪,不足是什么,然后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去用、去改善,使它能够为我所用。有时自己上了一节比较满意的课,我也会坐下来琢磨一下,这节课为什么上得好,哪些方法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光想是不够的,因为有些念头转瞬即逝,不及时抓住,就容易忘。
(二)灵活上课
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内容,反应自然也不尽相同,我们上课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这就是我要说的“灵活上课”的意思。
“我不写教案!”会成为一句惊人之言吗?说这句话的人,会被认为是懒虫吗?就在这篇文章即将完稿的时候,我又“找到”了几个“不写教案”的前辈:国内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外讲学上课,他上课常让学生选上哪一课或猜上哪一课,而他从来不带教案;赵谦详是全国十佳教师,他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轰动全国,他上课也是没有教案的,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带教案上课的“懒虫”,前不久竟被人从吉林“挖”到了北京„„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不带教案上课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正如“离不开台词的主持人不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一样,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出现:不写教案能上好课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这一天不会远了!
第三篇:作文拒绝流水账
作文拒绝流水账
王云龙(柳泉中学江苏徐州 221136)
摘要:针对现在中小学生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出现的流水账现象,笔者做了初步的分析,结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经验,想给那些陷进流水账泥潭里的学生们提供一些方法,希望能对他们有些帮助。
关键词:流水账 兴趣 主次 取舍 积累 且不说小学生,单单现在的初
一、初二的很多学生他们的记叙文都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这是作文的大忌,从小学时老师就强调作文不要写成流水账,到中学时,老师依然强调。可到底什么是流水账很多同学不明白。我就经常给他们举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同学都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记叙文。有些同学一写就是早上起床怎么样,然后吃早饭,然后和妈妈一起去采购,然后午饭,然后蒸月饼,然后准备饭菜,然后赏月看电视。把一天自己的行程记录的丝毫不差。这样的作文就是流水账,没有重点,没有主次。很多学生还是不明白,我就在黑板上画两个图,一个是糖葫芦,每一个圆都是一样的,让人家分不清到底想要写些什么,这就是流水账式的作文:一个是雪人,一个小圆一个大圆,这样就有重点了,不一定把所有的事情都写到,大圆就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用大篇幅,多笔墨来写,小圆就是把次要的东西用小篇幅,少笔墨来写。如果在开头的时候做一些铺垫,那么你就给雪人加了一个帽子,如果能写出自己的感情,那么你又给雪人加了一条围巾,如果你的课外阅读比较丰富,那你一定会给雪人加几个漂亮纽扣。这样用图画的方式让学生对流水账式的文章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那么究竟怎样能使学生的作文像雪人而不是糖葫芦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一、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
我跟很多同学交流过,通过交流,我感觉到学生之所以写作文就像记流水账,除没有生活积累,无话可写,不知从何下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作文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写作文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所以,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我觉得老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讲每一篇作文即使是再差的作文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没有哪一个孩子想要低
分的作文,为了让他坚持下去,老师一定要对作文仔细批改,寻找作文的闪光之处,保护好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通过不断的激励使兴趣日益盎然。
二、教会孩子材料如何进行取舍
学生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材料,写作的时候记叙总是过程详尽却毫无重点,成了令人头痛的“流水账”。“学生将写作文写成‘流水账’,说明学生对周围的生活是有观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将看到听到的东西有选择地运用到作文中。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你在看文章的时候就像看山一样,看山你当然喜欢看高峻挺拔,有深涧险隘的,那么看作文也是一样,没人喜欢看一马平川,没有“风景”的作文。所以,同学们要记住这句古话,在写作文时要想起来,给自己一个提醒。在行文过程中,同学们要想办法制造一些“小动作”,让作文波澜起伏。如果把作文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你要在大家有点厌烦的时候突然造出一个落差巨大的“瀑布”来,一下子引起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有重点,分主次地去写,不要平均用力。那个“瀑布”就是你着力去写的,其他的“河流”你可以一笔带过。
三、注意知道孩子们课内外的阅读积累
要避免作文流水账,课内的积累固然必不可少,课外的阅读更是“重中之重”。古人常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好事。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并不一定是把每一篇都读懂了,读透了。当然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知道,多向他们推荐一些好的,适合于他们心理和年龄阶段的书籍,通过长久的坚持,必能有一份不小的收获。
一、要教会孩子们注意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大情小事
作文要注意有感而发,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点滴积累,做一个对生活有心的人,这样写出的作文才骨肉丰满,读来情真意切。教会孩子们平时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
第四篇:②类流水账的总结
回顾两年来文艺部所做的工作,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文艺部全体成员在辅导员老师和主席团同学的领导下,在关心文艺部的同学的帮助下,较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时期的任务。大家不分彼此,互相帮助,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这里,我代表文艺部,详细地进行一下分析和总结,并请各位老师同学提出宝贵意见。这一时期,文艺部除了配合和参与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策划和组织了多场文艺表演。
08年底,文艺部策划组织了“公共卫生学院2009年元旦晚会”,当晚小礼堂座无虚席、各院同学争相观看,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公卫学院向学校推举的军旅题材的舞蹈“荔枝飘香”,形式新颖,获得了学校、各院领导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09年上半年,文艺部组织07、08级同学排练了大合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黄河大合唱》,并代表公共卫生学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庆祝祖国60华诞合唱比赛”,演出十分成功,反响极佳,且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09年下半年,文艺部按照计划开始筹备10年的元旦晚会,中途由于学校控制甲流的原因,晚会取消,准备工作搁置。
10年4月,在两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文艺部组织排练的《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大型伴舞,与两位演唱老师一同为观众献上了视听盛宴,并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公卫学院的风采。
两年来,文艺部还做了许多细节工作,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再次感谢文艺部成员的配合,各部成员的帮助,主席团同学的支持,特别要感谢王院长、赵老师在两年里对文艺部各项活动中给与的支持与帮助。
对于文艺部在举办活动中的问题,我简单总结为如下几点:
1.新上任的学生会成员对本部的工作较为生疏,不熟悉工作开展时的顺序问题。
2.工作范围稍欠广泛,与其他院系文艺部联系较少。
3.在举办活动时,不够懂得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4.做准备工作的时候,细节不够完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今天对于昨天的总结是为了明天的前进,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那么明天还只会是存在不足的今天。在今后的工作中,文艺部会加强与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和意愿,在沟通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共同工作!有理由相信,我们会在以后的路上越走越好。
第五篇:克服“流水账”作文
克服“流水账”作文
同学们经常看到老师在你的作文后面批有“记流水账”的字眼,何谓记流水账呢?会计做的帐同学们肯定都见过:也就是先是时间,时间后面是事情,再然后就是这种事情或物品的费用,通篇自始至终都是这样,毫无重点,就像流水一样;后来老师就借用“流水账”三个字形象地说明你的作文中存在“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毛病。
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快乐的星期天”,我告诉他们作文审题时应把握两个关键词:“星期天”和“快乐”,也就是题目明确告诉你作文中所写的时间和中心,就是说要写在星期天发生的一件或几件快乐的事。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大多数同学都是从早晨写到中午再写到晚上,每个时间段所做的事情都交代的很清楚;有的作文甚至洋洋洒洒数百言,但看后总觉得不知所云;也有的作文中所写的部分事例虽然能够表现“快乐”这一中心,但可惜他没有把它重点叙述,结果被文中所写的其他的事件给覆盖了,这样文章的主题当然也得不到突出。这就是典型的记流水账现象
如何克服流水账现象呢?
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时要弄清文题所要表现的中心。命题作文的中心比较容易把握,比如:像《快乐的星期天》《我的爷爷》《别开生面的一节课》这样的文题,它的中心就分别落在:“快乐”、“爷爷”及“别开生面”这几个关键词上。切记住: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即只能向读者传达一个意思,中心要求明确、集中、深刻。刚才那些同学作文中所写的事情虽然都发生在“星期天”,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快乐”的,这样的事情写在作文里也就偏离了中心,文章中所写的事情一旦偏离了中心或不能表现中心就很容易患上记流水账的毛病。
其次要认真选择材料,选择材料的依据是根据中心。一篇作文的中心并不能像我们分析文章那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自己所写的作文的中心隐含在对具体事例或具体场景的叙述或描绘上。中心是靠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等材料表现出来的。例如,《别开生面的一节课》这个文题,我们天天都在上课,也经历了很多课,随便选择我们经历的一节课来写行不行呢?当然不行,我们要选择自己经历的与其他课不同的、印象深刻的或对成长影响比较大的课来写,这样所写出来的课才属于“别开生面”,这样写进文章的材料才能表现中心。那么,所经历的其他课能否写进文章中呢?也可以写,但不能作为重点,可以用它作为陪衬,通过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别开生面”这一中心。
最后要深入地挖掘中心。很多同学的作文中心很明确,材料也很详实,也能很好的表现中心,但我们看后总觉得有一种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感觉,这是因为对中心的挖掘不够深刻的缘故。事例写完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议论和抒情,通过简短的议论和抒情挖掘事件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化文章的中心,例如《别开生面的一节课》一文我们可以进一步来写这节课对自己的影响和所收到的教育,这样文章的主题就会得到深化。
当然,克服作文中记流水账毛病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从文章立意与选材的角度来说的,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从立意出发,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注意揭示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