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

时间:2019-05-12 17:3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

第一篇: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

教 案 说 明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 几何图形

——施秉县第二中学 杨梅

本节授课内容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要求方面。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的生活中的实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2、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经过这个探究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几何形状的感性认识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一个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这节课也可以说是初中几何学习的启蒙课。学生还没有开始学几何,就知道一句顺口溜——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要 1 消除他们的这种畏惧心理,这第一堂课就至关重要了。再说在今后的几何或物理、化学等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具备很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就得从几何学习中去一点一点的锻炼和积累。因此,这第一节课的好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了下面的设计方案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用课件展示收集到的故宫建筑图片和一些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图形,由学生指出以后教师点题,这些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几何图形。同时,让学生带着几何图形这个概念去生活中收集一下所看到的、用到的或玩到的实物中有没有几何图形?这就使得这个抽象概念立马和同学们的距离拉近了,开始由陌生变得熟悉。

(二)恰当的利用图形,采用提问式进行教学。在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先由学生观察图形,指出有哪些几何图形?再进一步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各部分是否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学生通过观察后很容易回答了问题,并且也能分辨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然后立马提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有联系吗?这就是趁热打铁的问题。

(三)坚持培养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行为习惯。

在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时,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把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比,再和老师画的对比,从而引出三视图。这是强化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过程。因为这个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只看到一个立体图形,而没有模型演示时,全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去完成,这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才能达成共识。

同时,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如果单独靠老师去讲的话,显得很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锥模型和一个墨水盒。先要求学生打开墨水盒,看成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再重新折叠成盒,让他们慢慢去体验这个过程,感受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引出展开图这个概念。在强化训练时,也是先由学生去想象一下,每个平面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然后再折叠、粘贴起来进一步证实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了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先由他们自己去思考正方形的展开图会有多少种,然后再由学生用模型进行演示后再归纳、总结。这些过程都是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完成的,这样就显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了。

(四)科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多媒体的优点是包容量大,能把所要展示的图形恰当的展示出来,因为这节课图形较多,不可能在黑板上一一画出来,因此用多媒体就显得直观、方便,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从教案设计与整个教学环节来说,基本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相应的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由于缺乏经验,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第二篇:《多姿多彩的图形》

《多姿多彩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情境,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准确认识各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利用计算机可以将许多在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原形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难点:利用flash动画再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突出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生活中的建筑实际例子,说明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共同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请学生欣赏各种图片。

从宏伟的建筑到停车标志,到我们每天接触的水果和饮料。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你认识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吗?

学生小组讨论,派出代表介绍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圆柱、球体、圆锥、棱锥。

1、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通过大屏幕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向学生渗透大量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三视图。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我们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侧面看(左面或右面),将你观察到的图形以平面图形的形式描绘出来,就得到了这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师友合作讨论。举一反三,你会画三视图吗?选取一个最简单的图形先进行讲解,然后请师友到黑板板书

例:从不同角度看,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探究>:利用骰子,摆成下面的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本环节让学生动起来,利用手里面的工具进行排放、观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结与回顾

本节课实际是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并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篇:数学:4.1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 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

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

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

答案:

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二、2.C 3.D

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

个人修改部分:

教学反思:

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二、新授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3.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2)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4.给出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

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

提出问题:

(1)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出什么结论?

(3)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

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

注: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答案:

一、1.直线 点动成线 2.面 线 点 3.线 面 体

二、4.B

三、5.棱柱由五个面围成,都是平面;圆锥由两个面围成,侧面是曲面,面. 6.略

板书设计:

1、几何体的概念

2、平面和曲面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个人修改部分:

教学反思:

底面是平•

第四篇:图形旋转教案说明

《§3.1 图形的旋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 施晓丹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和作图。【教学难点】探索和应用旋转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课件。【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启发式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利用PPT课件与几何画板课件相结合,探索旋转的有关性质,并引导学生归纳操作要点,通过实例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领悟旋转的知识。几何画板的动画、可自由变化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功能为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图形的画法,并能通过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诊断分析】 1.课时安排

“§3.1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教学时间计划为1课时,本课时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钟面FLASH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通过钟面上亮点的转动过渡到平面上点的转动,并让学生发出指令,在黑板上画出点的旋转图形,让学生深刻领会旋转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得出旋转的定义,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这三个要素。再从点进一步到线段、三角形的旋转,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另一方,通过画图、度量等活动,共同探索、讨论,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性质进行正确作图,掌握作图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刺激学生更深入学习的欲望。2.活动与画法说明

在研究旋转图形的画法时,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从一个点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逐步深入,基于点的旋转比较简单,又是画旋转图形的基础,采用边画图边探索归纳性质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大胆地发现和归纳。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意识,又增强了理论总结能力。

活动二的第一题中要求学生将三角形绕一边中点顺时针旋转180°后的图形,为本章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一题的最后一题则是一个完全开放型的题目,只说画出三角形ABC的旋转图形,让学生自己下指令来画图,这样的做法,更加深了学生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而在最后一题的练习中要求学生脱离量角器等工具,利用方格纸来画旋转图形,使学生画图的技能更加全面化,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在活动一的探索和活动二的操作画图过程中,学生大量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3.反思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和归纳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强化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2个开放性的问题:

⑴你学到了哪些内容?(2)想利用旋转的知识做点什么吗?(3)接下去还想知道些什么?

通过课后反思,让学生的对图形的旋转的认知系统化,并激发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创造美的欲望,并获得继续探究的动力.【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旋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产生旋转的概念。

也希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通过图形旋转的多样变化,也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篇: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基础知识: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基本技能: 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物体实例。

(二)、数学思考

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类比、推理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

(三)、解决问题

能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物体。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2.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互相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伴奏下,演示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图片,学生欣赏图片。[设计意图] 鞍山城市建筑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世界各地名胜、食物、交通标志、剪纸等这些学习内容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课的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小学已学过部分立体图形),因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有所认识,所以这些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回忆联想,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实物中抽象、概括出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1、找一找

(1)下图中的一些物体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2)你还能再举出一些类似于这些图形的物体吗? 2.议一议

(1)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让学生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2)通过电脑出示帐蓬、金字塔、螺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与讲台上的哪些立体图形的模具相类似,并找出生活中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请同学们根据组长手中呈现的物体,说出它们类似于什么图形?小组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础上,设计此问题,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体会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的价值。

本环节教师需关注:

(1)学生对具体实物和抽象出的几何图形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2)学生的观察、发现、对图形的直觉能力。(3)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平面图形的概念

1、赛一赛: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8页的思考,并进行学习汇报。问题:(1)你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2)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平面图形。

2、考考你的眼力:电脑展示生活中书房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哪些平面图形,哪些立体图形。

3、试一试

怎样描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

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

1、大屏幕演示五个立方体放在一起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合作探究书上119页九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各是什么平面图形。[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三视图,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几何的兴趣。

2、练习:在讲台上放一叠书和一个茶杯并出示平面图形,让学生选择这些平面图形是由哪个方面看到的。[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活动,在积极的双边互动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五)活动与探究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在北京落幕,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第24届大会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会议而留名史册。这次大会的会标就选定了验证勾股定理的“玄图”作为中央图案,可以说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也充分弘扬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文化,这也是国际数学界对我国数学发展的充分肯定。

大会的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你知道它是由哪几种平面图形构成的吗?自己动手试一试。[设计意图] 此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数学文化的深远,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引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动手实践,在小组合作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六)整理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通过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个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归纳能力。(七)课外升华

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用网站的形式给出阅读作业: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作业的设置因人而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轴对称图形是八年级的内容,也是关于图形的,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受数学的美。

板书设计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课时几何图形)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视 图: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第一课时几何图形)教学设计鞍山市第二十三中学

徐冰冰

下载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4.1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

    “多姿多彩——几何图形”的教学设计 谷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宋光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建议[合集]

    《多姿多彩的图形》的教学心得体会 辛冲一中谢助学 本节从生活中大量的图形入手,通过观察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基础,引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从......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教学设计: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喀左二中任丽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知识对于今后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多姿多彩的图形(最终定稿)

    多姿多彩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丰富多彩,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

    图形的旋转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 授课教师:开封市第十四中学 乙晓明 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

    图形与几何教案1

    五年级下册 第 9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1重点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

    多姿多彩的风筝教案

    多姿多彩的风筝教案 ——自由穿翔在风筝的天空里 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同我国古代“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