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晓静 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
讲 课 人: 陈晓静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单 位: 楼自庄小学 时 间: 2012年9月
加法
教材分析:
“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学习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的认识以及分与合。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因此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相当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但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并能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理解加法的含义,为加法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解决,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交流,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难点: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符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分与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1、出示投影片一
指名说方框里填几,说一说其中的4和5两个数学符号表示的意思。(加手势说。)
2、揭示课题
师: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能够很快地解决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加法)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课题“加法”。
二、新授
(一)出示例题
1、理解图意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丑的手里拿了几个红气球,几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气球?(齐答)(2)指名完整地说图意。
2、理解加法的意义(1)气球图
师: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老师做手势并让学生学生跟着学)(2)点子图 师:刚才的气球图我们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用3个点表示3个气球,1个点表示1个绿气球。把3个点和1个点合在一起,(画圈)我们用一个圈表示,中间画一条线把两部分隔开了。这个圈表示合并的意思。反馈:这个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后全班齐说;提示说完整话。)
3、列算式,理解合并的意思。
3个红气球和1和绿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 3个点和1个点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点?
都是吧两部分和在一起,(加手势)我们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列式是:3+1=4(板书3+1=4)
4、认识加法算式
(1)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这个(“+”)符号你认识吗?“+”表示“合并”的意思。大家一起说“+”表示什么意思?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说完就做好做好看前方)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3和1合起来是4。(指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齐说)
(2)你能结合气球图说一说3+1=4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1:学生能答出,教师规范语言后其他学生照着说。
预设2:学生不能答出,教师教学生说后学生照着说。强调:等号左边的3+1合起来和等号右边的4大小相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4)其实3+1=4还可以表示花丛里有3只蝴蝶,又飞来一只蝴蝶,一共是4只蝴蝶。
小结:总之,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二)出示投影片二
三幅图中请你选一幅图,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1、哪个同学选择的是第一幅图,这幅图中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2=4表示的意思是:2辆汽车和2辆汽车合起来是4辆汽车。用加法计算)
2、第三幅图1+2=3还表示什么意思。(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合起来是4个。1个蓝纸鹤和2个黄纸鹤合起来是3个纸鹤。)
(三)加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请你拿出5朵花。指名同学到大屏幕上演示。
左边摆3朵,右边摆2朵。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我们把你摆的学具用算式记录下来。3+2=(2)等号右边填几(5)。你是怎么得到5的。方法
1、点数
方法
2、接着数
方法
3、数的组成
(3)左边摆2朵花,右边摆3朵花,一共几朵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列示是2+3=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结果说出2+3等于几?
(4)、比较:我们在摆花的时候,左边摆的花和右边摆的花交换了位置,花的总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列示时只是3和2的顺序发生了变化。
2、做一做。
4+1=
1+4=
1+3=
3+1=
三、巩固练习
先读题,想一想()和()能合成几再说结果。
2+1=
2+3=
1+1= 1+2= 3+2= 2+2=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加法的意义,还学会了5以内数的计算方法,回去大家多练习口算,提高计算速度。板书设计
点子图 + 2 = 5
+ 3 = 5
加号
等号
(合并)
第二篇:《散步》教学设计(陈静)
《散步》教学设计
砀山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备课组陈 静
教材简析:
《散步》这篇散文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间散步的家常小事,但小中见大地、艺术地揭示了普通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彰显;它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表现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家庭的美好、和谐。
教学目标:
1.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指导学生逐步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品评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等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整合,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了小路散步的事情。(由学生自主回答、师简要点评)。
二、赏读课文
合作交流。
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写的很美,同学们知道欣赏散文的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吗?
学生回答。
归纳明确:1.语言美;2.情感美(主题美);3.景物美。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1.以由对语言美点的欣赏,逐步深入到对语言内涵的深入理解、获得体验文章情感的阅读快乐;2.了解自然景物在文中的作用;3.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这个环节分层次由小组讨论,由组长执笔记录,其他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展示。
2、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推选一名代表,每组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最好。
(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评判:①音准;②句子的停顿;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明确: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老师小结:
三、拓展练习:
用下面句式说话:
亲情是美好的,它像。
四、盘点收获。
第三篇:东南亚教学设计(陈晓娟)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学校 陈晓娟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由东南亚迷人的风光导入,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本节课重点体现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市的“五三”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本节从连两洲、通两洋的地理位置、山河相间的中南半岛和多火山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等方面讲述了东南亚的自然条件。
三、学习目标:
• 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并掌握其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 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教材内容,掌握东南亚的地形特征,了解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与分布
•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养成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所需信息,对问题进行认识。采取自学法、讨论法,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东南亚地区有代表性的图片,进入到本节课学习。
(二)展示目标:
见大屏幕,请一名学生读。教师指明重点和难点。
(三)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东南亚的位置。
自学提示:认真读教材图2---1,找出与东南亚地区相邻的大洋和大洲,以及赤道和北回归线,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
(提前安排学生画好东南亚地区轮廓图)教师巡堂观察,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分析讨论:东南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这样的一个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可以同桌讨论)
教师补充学生的回答,并结合课件讲解分析,点明“十字路口”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范围
自学提示:读图2----1找出中南半岛、马来群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教师巡堂观察。
要求学生记住这几个主要的地形区。
总结:东南亚地区包括——————和————的大部分。
3、东南亚的河流
自学提示:读图2—1找出下列河流:
1、伊洛瓦底江
2、萨尔温江
3、湄南河
4、湄公河
5、红河,并试着在已经画好的东南亚轮廓图中标出。可以只写出河流的代号。对照课件检查自己所填的是否正确。教师巡堂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请同学们向小组成员展示你在前三个学习任务中所填的内容,比比谁填的更准确,更完整。填错的同学及时改正过来。教师巡堂,并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到某一个小组的活动中去。
4、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小组讨论:你们能试着归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以及河流特征吗?(结合地图和教材34---35页文字介绍)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011年的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又发生9.0级大地震是什么原因呢?是一回事吗?
火山会带给人类什么影响呢?为什么印尼爪哇岛有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附近去居住,种地呢? 同桌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解。教育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
5、东南亚的气候
提问: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以什么气候为主?这两种气候有什么特征?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补充讲解。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结合大屏幕中总结的内容,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全部掌握。
(五)达标检测。
完成教师出示的题目,教师根据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及时反馈出现 的问题。
(六)课后提升。
1、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对农业会有什么影响呢?
2、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 峡”为他们的海上生命线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将地理图像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用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这使得知识点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时,不同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更是一目了然,对于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清晰的空间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要作用。讨论法、直观法、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篇:晓静演讲稿
安全常系心中
城区中心校西街小学 郅晓静
有人说,安全是生命之水,是幸福之源;有人说,安全就是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来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同学们,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它关系到你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今天,老师就针对早到的现象,用几个真实的案例来告诫同学们,早到所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案例一: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是省级‘‘百所示范小学’’之一,一天清晨,早到的孩子来到校门口,悲剧突然降临。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出现在门口,挥刀捅向正在入学的孩子们。在短短的1分钟内,该男子捅死捅伤13名小学生,其中3人当场死亡,6人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江苏常州一名学生中午提前到校,与另一名学生发生争执,不小心将这名同学的左拇指弄成骨折,幸运的是医院离学校很近,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顺利送往医院及时就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三:江苏某校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中午提前到校在二楼做游戏,不慎从楼梯上坠落,学校及时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该生脾脏摘除。
案例四:上海的一名学生下午提前到校后,甲同学甩笔盒使一支铅笔飞出,笔尖正好击中乙同学的右眼,导致乙同学的右眼受到重伤。
孩子们,这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是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所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我们从哪儿去谈学习呢?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老师再次提醒同学们按规定的时间上下学。早上,在家吃好喝好,7:30按时从家里出发;中午在家吃晚饭后必须午休,要养精蓄锐,这样下午才有精神上好每一堂课,记着2:30再从家里出发。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让我们把安全常系心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快快乐乐回家,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安全之花。
第五篇:陈静:《狼和鹿》教学设计
18、《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一比,哪组反应快!
2.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谁能说一说,你看到这些词语,你分别想到了哪些词语?
3.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可是,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狼和鹿》中,作者却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习《狼和鹿》。
二、研读课文。
(一)走进森林,认识变化。
1、导语: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这片森林是什么景象?25年之后,这片森林又是什么样子?
2、出示自学指导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第一、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3、指名读句子。
师问:(1)你由第一句中的“生机勃勃”联想到了什么?读出你想象到的景象?
(2)读第二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心情如何呢?有什么感受?读出来。
(二)紧扣变化,寻找根源。
过渡:凯巴伯森林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可是在短短的25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它面目全非呢?让我们寻根溯源。
1、原因之一:鹿大量繁殖。
出示自学指导
(二):
(1)默读第一三自然段,圈出表现鹿变化的数量词。(2)思考鹿的大量繁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划出来。(师指名朗读,生写读书感受)
过渡:鹿群为何在短短25年间大量繁殖,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原因之二:狼被捕杀。
出示自学指导
(三):
(男女生分读第一、二自然段)(1)当地居民为何捕杀狼?(2)他们又是怎样杀狼的?
过渡:在人类的枪声中,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枪声响了25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但是,与此同时,灾难也降临在这片森林里。整个森林像着了火,绿色迅速消退,枯黄不断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①人们如梦初醒……②鹿群恍然大悟……③狼群感慨万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开头想象说话。
3、原因之三:人为因素。
(1)齐读第四自然段,解答开课疑问: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反倒成了“功臣”?而可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
学生讨论交流。
指导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
因为……所以……
(2)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是狼?是鹿?还是人?
(三)小结: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三、课堂练笔。
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们认为写什么好呢? 自然自有法则,请勿人为干预。鹿虽然美丽,也会成为“祸首”;狼虽然凶残,也会成为“功臣”。3 保护生态平衡,世界因你美丽。
四、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 狼 和 鹿(人)
“功臣” “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