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复习》教学设计 泸溪县明德小学:李春慧
【教学内容】线与角。课本8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
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教学难点】
过某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量角与画角。【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很多图形,还了解了一些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对这些图形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复习。(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二、图形分类。(回顾梳理 构建联系)
师:1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呢?(指名回答)
师:2 你能把学过的图形分分类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师: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指名回答,课件板书:)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线和角。
三、直线、射线和线段。
1、回顾: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师: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再互相说说它们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画(课件出示图例)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 ②、它们的区别谁来说?(指名回答)我说这条直线长3cm对吗?为什么? ③、课件出示数一数:下图一共有()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谁来回答?(指名说)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回顾: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指名回答)
①、师演示两根直线:在黑板这个平面内,这两条直线?(相交)上下两条边?(平行)②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组)这两条直线?(相交)
这两条?要知道平行还是相交,只要把它?(延长)怎样?延长后会相交。第3组直线?(平行)怎样才是平行? 意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强调同一平面:(师用两直尺)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不相交)那它俩平行。对吗?(不对)为什么?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这条直线在前面墙的平面内,这条在右面墙的平面。是两个平面。平行指的是在?(同一平面)
③垂直:再看这两条直线?(相交)这组直线相交成?角,(直角)这种相交叫?(垂直)。(垂直)前两组是垂直吗?(不是)为什么?(不成直角)。(点击分类)怎样才是垂直?相交成直角。意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2、小结:通过整理得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平行,而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相交。
3、操作:画垂线、平行线。
师:现在我们利用作图工具、按要求、画图表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先把图画在作业纸上。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怎样画。师演示。注意每一步的关键字。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我们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边。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直角边放在直线上,与它重合。关键字,放。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摆一摆。画的方法就是检查的方法。
第二步:平移三角板、到点的位置。移。
第三步: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标上直角符号。画。你画对了吗?(点击课件)过b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师演示。一起来。
第一步:与画垂线一样,把三角板的直角边放在直线上,与它重合。放。第二步:用直尺紧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关键字?靠。第三步:平移三角板、到点的位置。移。第四步,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画。(点击课件)师:平行相间的距离?(快点点击)处处相等。
师:如果从A、B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通,怎样修能使这两条小路最短?指名上台演示。这样画,你是怎样想的?是画一条?(垂线),(点击出现垂线段)它是条线段,叫垂线段。你认为垂线段的长度?(最短)。你们认为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连接点到直线上的任意一点,比较,哪条线段最短,(垂线段)点击,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师:所以,使小路最短,要画垂线段。
四、角
1、角的意义:
师:师在黑板画。注意观察老师画的过程,从一点引出了一条?(射线),再引出一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用一句话来说怎样组成一个角。(课件出示)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教具演示:这个大三角形的3个角和小三角形的3个角一样大吗?
(重合在一起)两个角怎样了?(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的什么不一样?这个角的边很长,这个很短,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 短 有关系吗?没有。与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
②演示:圆规叉开一点,这个角怎样才变大?。(张开)张 开 的越大,角就?越大。(点击)③一起说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
3、角的分类。
①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哪几类?(指名回答)②演示:从小到大旋转圆规两脚。
师:这是什么角?(锐角)不是锐角就喊停。(直角)多少度?90度,锐角都比90度?小。
注意,(钝角),度数?大于90度,(钝角)还是钝角吗?(平角)多少度?180度,钝角还得比180度?小。平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成一条直线。把角一边旋转一周,多少度?什么角?周角,角的两边?完全重合。③ 来填一填。一起说。
4、画角。
师:现在我们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开始(学生独立完成)①、我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这个角。第一步:画一条射线。
第二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第三步:找到40度的刻度线。有两个40度,怎么办? 看射线所指的方向,从0度读起,0度在哪一圈,(内圈),在40度刻度线旁点个点。最后,通过这个点与射线端点连接。要标上度数。(课件)
②、完成第二题。画好后量一量同桌画的角是否正确。早点指名上台画。
③、我们来量一量,与画角方法相似,把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是不是125度。90度角,对吗?对。不用量角器你们会画这个吗?
5、算一算。①、可以笔算。(指名回答)你怎样算的,90度怎样得到的?
②、角2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想的?(相对的角相等,直接得到40度)③角2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想的?
五、练习:做手势判断。(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点击)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线与角,线和角的知识只是平面图形复习的开始,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对更多的平面图形进行回顾整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有),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下课。
【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并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
这是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难点是:①平行线、垂线的画法;②量角与画角。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这些知识学生已学过,只不过有些知识或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掌握得不太扎实或暂时遗忘了。因此,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画法,使学生再次去反思、去感悟,就能实现突破难点的目的。另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多媒体运用,也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数学学习。但是,每节课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比如,这节课的容量不够充实,个别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难点突破得不好。
第二篇: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可爱的图形”教学设计(第二稿)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刘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在教学完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对物体形状、图形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入学后随着儿童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常见的图形,能初步感知图形间的联系和转换,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也是低年级几何教学的主要目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动作感知和注意力较弱等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几何教学也属于实验几何,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我设计了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丰富学生的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形表象,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好玩”的理念,让学生在玩中长知识,玩中长智慧。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好玩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过程,也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来设置有效的操作和游戏等活动。聚集和研究教学策略中一个更低位、更有效的“数学好玩”的方法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设计教学,从而打造出一节“数学好玩”的生本课堂。
本节课直接从学生已经“认识”上述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等一系列方法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通过自主尝试和探究出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而后又通过“变魔术”等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之闸,让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数学好玩”的境界,让孩子有我要学数学的欲望,进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2、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探究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有效的“玩数学”的策略和方法。
诗人特托奥多尔·冯塔内说,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因此,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哪些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玩数学,并玩好数学,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这也是我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方法很多,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的多种操作方法为主线,通过动画片和唱儿歌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摸一摸等操作方法,初步感知各平面图形的特征,建立正确的表象;又通过折一折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再通过摆一摆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在“合作学习” 中,体会数学好玩、玩好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四种平面图形。初步感知他们的特征,进一步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拼一拼提高操作能力。
2、使学生经历概念从形象——表象——抽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目标:
1、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探讨和引导学生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
2、探讨和掌握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与策略。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好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正确区分面与体,特别是厚度较小的体与平面图形的正确辨认。
3、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4、探讨和引导学生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
1、播放动画片。在喜欢的动画情境中,初步认识各个平面图形。
(1)(观看后问学生)
喜欢吗?从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看,老师把他们带来了。
(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并根据各个立体图形画出各个平面图形)
(2)认识它,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教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
谁来说说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三角形长得什么样?圆长什么样?
出示椭圆,问这是你说的圆吗?为什么不是呢?
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玩一玩这些可爱的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可爱的图形)
2、唱一唱:“图形宝宝”
关于这些可爱的图形宝宝,还有首好听的儿歌呢,想听吗?
同学们第一遍听,第二遍可以边拍手边一起跟着唱,好不好。(放儿歌)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片,从实物中,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各个平面图形,并感知“面源于体”,实现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儿歌和动画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因此又通过动画、儿歌与老师的演示和操作结合起来,找到游戏与知识学习的衔接点,以此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图像记忆方式,一次性记忆的资料非常多,记住的东西,不需要重复很多次,就能记住很长时间,再加上学生诵读时声音辅助记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拼一拼、折一折,进一步探究问题。
大家真了不起,认识了很多的平面图形,喜欢这些图形宝宝吗?
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和这些图形宝宝做游戏好不好?
小组合作,比一比你们小组能用这些图形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又能折出什么样的图形呢?
1、小组合作。
通过拼一拼,折一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一步探究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间的联系。
喜欢这些图形宝宝吗?
想不想和这些图形宝宝做游戏?
那就请同学们一定听好要求!
(1)(1-5小组,在1号信封里有不同形状的纸片)
你能动手玩一玩、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可爱的图案呢?
拼完再看看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2)(6-10小组,也是1号信封,里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硬卡纸各一张)。
你能动手玩一玩,折一折,看看能把它们变成立体图形的吗?
(3)完成后可以小组里互相交流作品。
明白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图形宝宝都等不及了,那就快打开信封行动吧。
(教师巡视指导)拼图完成的同学可以把作品直接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拼图和折图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巩固新知,特别是感知图形间的联系,在互助中提升能力,学会合作。
【特别注意】这一环节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的,那就是小组中各个同学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非常的帮助,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在日常的课堂中点滴培养。还有两个问题是课上需要注意的,一是合作学习,尤其是需要充分动手的合作学习,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的合作玩儿中学的内容,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要求,在提要求的时候要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减少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对知识探究本身造成的影响;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小组的合作,推进和修改合作过程中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保证每个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3、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看啊,一会儿的时间,大家灵巧的小手就创作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折纸的同学们还举着他们心爱的图形宝宝呢,我们先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好不好?
(1)展示折纸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联想到什么立体图形?
猜猜可以折出什么立体?
然后引导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结果。
哪个小组愿意先给大家看看你们折的是什么立体图形,说说你们是怎么得到它的?(汇报展示)
根据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采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
学生可能折出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三棱锥。
长方体的情况:有的折出来的长方体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的同学可能折出来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如果学生中没有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比较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比较两种长方体的不同,并让学生在长方体上找找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感悟“面在体上”。
三棱锥的情况:观察三棱锥,是怎样有一个长方形折出来的,让学生在上面找三角形,并数数有几个平面图形。
三棱柱的情况:观察三棱柱,是怎样有一个长方形折出来的,让学生在上面找长方形,找三角形。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
圆柱 的 情况:观察思考比较两种折法得到的不同的圆柱体,思考为什么同样一张纸,有的同学卷出的圆柱胖胖的,矮矮的,有的同学卷出的圆柱瘦瘦的,高高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在各自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联想”的方法,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巩固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这一环节还要注意引导性和指导性的提问,既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顺序进行培养。
(2)展示拼图
他们真是厉害的魔术师啊!我们现在再来欣赏欣赏小画家们的作品好不好?
大家的画儿可真漂亮,你喜欢第几幅?
你知道这幅里面,是由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形拼成的吗?数数看,数完填到你的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合作中,巩固表象,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组合和联系。要分组、分层次展示,既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能让没有进行此项操作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摸一摸,巩固问题。
在摸一摸、猜一猜的猜图形游戏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巩固图形的特征。
1、摸一摸。
想不想把图形宝宝带回家,继续做游戏啊?
宝宝们很害羞的,你看,他们都藏到我的小桶里了。
(小桶里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5张形状不同的纸片、一个个球和一枚硬币)
你能闭着眼睛摸一摸,猜猜它是谁吗?
(教师在一个小组里选一个学生,猜对后给他们奖励6个信封,里面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形状的纸片)
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图形吗?没有看到,你就可以猜对,太厉害了,说说你的小窍门,是怎样知道的?
2、猜一猜,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图形露出了害羞的小脸儿吗?
图形宝宝看大家这么开心,也没那么害羞了,你看,他们露出了小脸儿,你知道它是谁吗?
(信封里放着一张纸片,露出一角,学生猜是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在每组里选一位学生猜,猜对后也给他们奖励6个信封,里面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形状的纸片)
1-3号信封可以一眼看出;
4号信封里教师重叠放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三张纸片,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出示一种,当三种都出示出之后,平铺的再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
【设计意图】这两个小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凭学生触觉来辨认图形,使进一步理解个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提升正确辨认图形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猜信封里图形的最后一个,更体会出数学的千变万化,奥秘无穷,让学生更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向往。小桶里放一枚硬币也是这个游戏中的重要一环,有的学生会将摸出的硬币当作圆形,忽略了它的高度,在这里特意放上这一环节,是为了更好的区分形与体,突破教学难点。
四、全课小结,提升问题。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好玩吗?你觉得哪些方法好玩?
(在总结中,巩固知识,提升方法。)
相信愿意动脑,勤于动手的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
附:随堂检测
“可爱的图形”教学设计(第三稿)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刘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在教学完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对物体形状、图形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入学后随着儿童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常见的图形,能初步感知图形间的联系和转换,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也是低年级几何教学的主要目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动作感知和注意力较弱等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几何教学也属于实验几何,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我设计了观察、操作、游戏、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丰富学生的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图形表象,同时锻炼学生之间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好玩”的理念,让学生在玩中长知识,玩中长智慧。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好玩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过程,也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来设置有效的操作和游戏等活动。聚集和研究教学策略中一个更低位、更有效的“数学好玩”的方法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设计教学,从而打造出一节“数学好玩”的生本课堂。
本节课直接从学生已经“认识”上述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猜一猜等一系列方法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通过自主尝试和探究出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而后又通过“变魔术”等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之闸,让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数学好玩”的境界,让孩子有我要学数学的欲望,进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2、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探究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有效的“玩数学”的策略和方法。
诗人特托奥多尔·冯塔内说,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因此,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哪些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学会玩数学,并玩好数学,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这也是我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方法很多,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的多种操作方法为主线,通过动画片和唱儿歌的方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摸一摸等操作方法,初步感知各平面图形的特征,建立正确的表象;又通过折一折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再通过摆一摆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努力体现在“合作学习” 中,体会数学好玩、玩好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四种平面图形。初步感知他们的特征,进一步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折一折、摸一摸、拼一拼提高操作能力。
2、使学生经历概念从形象——表象——抽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目标:
1、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探讨和引导学生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
2、探讨和掌握数学游戏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与策略。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玩”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好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正确区分面与体,特别是厚度较小的体与平面图形的正确辨认。
3、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4、探讨和引导学生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
1、播放动画片。在喜欢的动画情境中,初步认识各个平面图形。
(1)(观看后问学生)
喜欢吗?从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看,老师把他们带来了。
(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并根据各个立体图形画出各个平面图形)
(2)认识它,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教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
这么多图形,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他的特点好吗?
谁来说说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三角形长得什么样?圆长什么样?
(当学生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说出之后提问)
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啊?
(当学生汇报完圆的特征时出示椭圆并提问)
这是你说的圆吗?为什么不是呢?
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和这些可爱的平面图形做游戏。(板书课题:可爱的图形)
2、唱一唱:“图形宝宝”
关于这些可爱的图形宝宝,还有首好听的儿歌呢,想听吗?
同学们第一遍听,第二遍可以边拍手边一起跟着唱,好不好。(放儿歌)
动画中有关“圆”的介绍,出现的动画画面是一个滚动的球,旁边站着一个圆形宝宝,老师需要在这里对“圆”和“球”加以区别。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片,从实物中,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各个平面图形,并感知“面源于体”,实现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儿歌和动画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因此又通过动画、儿歌与老师的演示和操作结合起来,找到游戏与知识学习的衔接点,以此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图像记忆方式,一次性记忆的资料非常多,记住的东西,不需要重复很多次,就能记住很长时间,再加上学生诵读时声音辅助记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拼一拼、折一折,进一步探究问题。
大家真了不起,认识了很多的平面图形。
(这一环节原来是教师给学生分好学具,直接操作,现在改成让学生先思考,再自己选择学具进行操作)
1.小组合作。喜欢这些图形宝宝吗? 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和这些图形宝宝做游戏好不好?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纸片,可以进行拼图游戏。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不同形状的硬卡纸,大家可以把它折成立体图形。
合作玩的要求:
(1)拼图的小朋友,老师提要求:你能动手玩一玩、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可爱的图案呢?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2)折纸的小朋友,信封里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硬卡纸各一张。老师提要求:你能动手玩一玩,折一折,看看能把它们变成立体图形的吗?
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小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你们需要的活动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3)完成后可以小组里互相交流作品。
明白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图形宝宝都等不及了,那就快打开信封行动吧。
(教师巡视指导)拼图完成的同学可以把作品直接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拼图和折图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巩固新知,特别是感知图形间的联系,在互助中提升能力,学会合作。
【特别注意】这一环节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的,那就是小组中各个同学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非常的帮助,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在日常的课堂中点滴培养。还有两个问题是课上需要注意的,一是合作学习,尤其是需要充分动手的合作学习,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的合作玩儿中学的内容,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要求,在提要求的时候要引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减少操作过程中不必要的对知识探究本身造成的影响;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小组的合作,推进和修改合作过程中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保证每个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3、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看啊,一会儿的时间,大家灵巧的小手就创作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折纸的同学们还举着他们心爱的图形宝宝呢,我们先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好不好?
(1)展示折纸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联想到什么立体图形?
猜猜可以折出什么立体?
然后引导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结果。
(这部分内容已经提前了,先思考了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更好。)
哪个小组愿意先给大家看看你们折的是什么立体图形,说说你们是怎么得到它的?(汇报展示)
根据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采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
学生可能折出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三棱锥。
长方体的情况:有的折出来的长方体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的同学可能折出来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如果学生中没有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比较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比较两种长方体的不同,并让学生在长方体上找找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感悟“面在体上”。
三棱锥的情况:观察三棱锥,是怎样有一个长方形折出来的,让学生在上面找三角形,并数数有几个平面图形。
三棱柱的情况:观察三棱柱,是怎样有一个长方形折出来的,让学生在上面找长方形,找三角形。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
圆柱 的 情况:观察思考比较两种折法得到的不同的圆柱体,思考为什么同样一张纸,有的同学卷出的圆柱胖胖的,矮矮的,有的同学卷出的圆柱瘦瘦的,高高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在各自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联想”的方法,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巩固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这一环节还要注意引导性和指导性的提问,既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组织语言的逻辑顺序进行培养。
(2)展示拼图
他们真是厉害的魔术师啊!我们现在再来欣赏欣赏小画家们的作品好不好?
大家的画儿可真漂亮,你喜欢第几幅?
你知道这幅里面,是由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形拼成的吗?数数看,数完填到你的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合作中,巩固表象,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组合和联系。要分组、分层次展示,既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能让没有进行此项操作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摸一摸,巩固问题。
在摸一摸、猜一猜的猜图形游戏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巩固图形的特征。
1、摸一摸。
想不想把图形宝宝带回家,继续做游戏啊?
宝宝们很害羞的,你看,他们都藏到我的小桶里了。
(小桶里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5张形状不同的纸片和一个一分硬币)
你能闭着眼睛摸一摸,猜猜它是谁吗?
(教师在一个小组里选一个学生,猜对后给他们奖励6个信封,里面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形状的纸片)
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图形吗?没有看到,你就可以猜对,太厉害了,说说你的小窍门,是怎样知道的?
重点利用一角的硬币,区分面和体。(其实圆形纸片严格的说也是立体图形,因为它有厚度,但是我在摸一摸的环节中,盒子里的都是不同形状的纸片,所以在学生猜出图形后,要引导学生语言叙述“我摸到的××形状的纸片”)
2、猜一猜,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图形露出了害羞的小脸儿吗?
图形宝宝看大家这么开心,也没那么害羞了,你看,他们露出了小脸儿,你知道它是谁吗?
(信封里放着一张纸片,露出一角,学生猜是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在每组里选一位学生猜,猜对后也给他们奖励6个信封,里面有数量不等的各种形状的纸片)
1-3号信封可以一眼看出;
4号信封里教师重叠放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三张纸片,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出示一种,当三种都出示出之后,平铺的自已再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
【设计意图】这两个小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凭学生触觉来辨认图形,使进一步理解个巩固平面图形的特征,提升正确辨认图形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猜信封里图形的最后一个,更体会出数学的千变万化,奥秘无穷,让学生更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向往。
四、全课小结,提升问题。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数学好玩吗?你觉得哪些方法好玩?
(在总结中,巩固知识,提升方法。)
相信愿意动脑,勤于动手的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附:随堂检测
第三篇:《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1
《平面图形的复习》是一堂复习课,我依据《新课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 ——构建网络——实际应用”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
上这堂课之前,我考虑到两点:一是如何让学生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最重要是要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二是复习课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深入挖掘和新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平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关注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和体现典型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的数学问题,并适度注意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精制加工,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2
复习课的目的之一就是教师把平时分散教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间的联系,并构建起一张知识网,从而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使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整理的内容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我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小组交流合作、自主归纳总结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各图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又有效地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复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学生整理可能不够确切、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我在学生开动脑筋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本课时复习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又是逐年学习的,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层层深入,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复习,既使各平面图形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显现学生整理、建构时的自主性,也提高了他们整理、建构的能力。电脑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使课堂锦上添花。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3
6月5日下午,在美术教室我们聆听了范雪梅老师的《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一课。整个听课过程中,范老师的教学给我一种清新、自然,一切都是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范老师设计的课前备学。范老师的课前备学请学生做了两件事,一是整理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的公式及相互关系,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了几道题目。整个课堂教学范老师总体围绕这2件事进行。首先说说课前备学:学过的各种图形公式及相互关系。6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总复习阶段,这节课的教学基本目标就是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间的相互关系。范老师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将老师整理相关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整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真正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或许老师整理的知识更为完善,或许老师能够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因素,但那些都是教师的,不是学生想要做的。学生经过6年的数学学习,他们积累了教师教予的知识、能力,同时他也通过各种途径收获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唯一、那份思考。范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备学,一来让有潜力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搭建这个架子,去完善自己的平面图形结构图,事实证明在课堂展示中学生思考出了多种结构图,让听课教师欣赏到数学中的美;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非常尊重那些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我们教师关心的`重点,课前备学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他们可以在老师布置备学任务后第一时间去查漏补缺,自行弥补一些自己认为的不足,这样到课堂教学时可以表现得更自信,同时也可以关注自己不足的地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
第二个备学任务就是请学生自己设计和圆的面积计算有关的图形。这节课范老师主要复习圆的面积计算,选择的例题就是学生设计的题目。教师是有目的、有准备的在做这件事,但从学生的角度看,又能给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信。
数学课教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吗?我想范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不是的。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信心……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4
我接到上课任务,并看了教材后,自己心里很没有底,不知道该怎样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像新授课能体现一个学生探究的过程。而复习课都是旧知,而且知识点多,要进行系统整理,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何在一节课中完成这些,最主要的是如何体现导、学、议、练的理念,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整理,这的确有难度。为此特地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看如何上复习课。最后我的理解是复习课至少要到达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回顾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二是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自主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我认为的难点就在第三点,毕竟学生自主整理建构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总复习是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单元中内容,将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图形面积集中进行复习。这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最基本的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是分册、分散出现,由于受遗忘规律的制约,很多成了沉默的知识,要激活这些知识,就需要再次的认知。因此,通过复习,系统梳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本节课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经过集体备课后,整个课的流程大体定下来了。首先是复习近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然后是回顾各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就是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最后是综合运用练习。进行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形式就是用卡片摆。因为用卡片摆可以随时进行调整,摆的位置本身就能说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用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如果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结构图出来,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一次不一定就能画对,而且费时。当然学生也不能一次性就摆对,但教师可以适合点拨,学生随时进行调整。如:学生摆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为什么这样摆?学生摆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那应该摆在什么地方等等。总之要将摆的位置与面积公式的推导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整理与教师的点拨结合起来。这个过程是师生动态交互的过程。
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时间不够,最后练习的量比较少。在回顾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整理知识体系时花了较多的时间,学生在回答公式推导过程时不善于完整、准确的表达,在求周长、面积时计算花了一些时间。于是进行了以下改动,一是面积公式的推导用课件进行演示,学生的回答配合课件直观的演示便于学生回顾和理解公式;二是做一做的练习只列式不计算。三是考虑把对公式推导过程的复习与知识网络结构的整理两个步骤合为一步,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但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对学生也更有难度了。
后面的试讲就是先回顾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进行整合构建,效果比综合在一起就好多了。在回顾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要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意义,而在建构知识结构时只需说用什么推导出什么就可以了。对计算公式的理解是建构知识结构的基础。回顾各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像一个机器的某一部分,而建构知识结构就像把各个部分组装起来一样。我们得把各部分做好后才能进行组装。经过历次磨课,我体会到:复习课并不是旧知的简单回顾,它有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复习课一样要立足于学生,一样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到这节课仍然有很多问题:
①教师的语速太快,有的学生思维跟不上。
②教学环节控制不好,对于整体环节的把握有待改进。不能关注全体学生,控制课堂的能力有待改进,教学经验不足。
③老师的话说得太多。放不开让学生自主。总是担心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放不开手,所以还是显得有些罗嗦。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有些话不严谨或不敢说
以上都是需要我注意改正的地方,以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5
“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复习内容,是将小学数学中的图形集中进行复习。通过复习,系统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平面图形周长的意义及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重温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新课导入的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大合照的照片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会认真。又引出给相片做相框的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整理复习,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去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能力。如在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同桌互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是小组内自主回忆,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所画的图演示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或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把学生曾经经历过的操作推导活动再现出来,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比、想、说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我们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自主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本节课从课始的引入到学生的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抓住各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整理,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评价反思中展示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不少的缺点:由于是复习课,所含知识面广,范围大,时间有限,在复习时对知识的运用上还不够全面,深度不够,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有反映,那些练习题太简单。“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实现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今后教学时应注意思考的问题。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6
一、查漏补缺更到位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以前我总是查阅很多资料,找了各种各样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生怕有些内容没复习到,考试时学生不会做。这样的题海复习,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而本节课中,学生在找联系的过程中,自然地生成了许多新授课没有讲到过的知识,特别是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有学生认为通过割补的方法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通过拉动转化成长方形,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发现用割补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不变的,而通过拉动的方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变化的。我想这不就是试卷经常要出现的题吗?以前我总是把这些题目自己找来让学生练习,效果又不太好,而今天学生自己通过找联系,自然地生成了这些题目,而且在对比中进行了练习,更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知识梳理更自主
知识梳理就是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也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梳理知识总是被教师所代替,教师通过自己的“理”代替了学生的“理”,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是千篇一律的。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找联系,通过回忆、再现、交流、分类等各种活动,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再是教师牵着走,更具有主动性。特别是最后当教师问到这么多的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图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时,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可见每个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又是不一样的。
理练结合更紧密
“理”与“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总是把“理”与“练”分两段式进行教学,本节课中“理”与“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比如当学生交流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时,我就趁机问学生:告诉你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15厘米,那么你觉得可以求出什么?有学生说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说还可以求出与它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有学生提出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使练习与整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以前学生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总是要忘记除以2,而这样的练习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对比,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总之,复习课应该抛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复习方式,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以点带面,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由数学网收集整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对提供的教材内容有兴趣,欢迎继续关注。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7
当我准备上这节课的时候,莹告诉我,她的孩子们都已经复习过了。不过,她提议,因为是复习课,本来都是已知的知识,再多复习一次也无妨。我想想也是,孩子们复习过一次,权当一次极其充分的备学吧!于是,准备依然上这个课题。
不过,问题来了。本来预设中,一开始让孩子们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然后建立在备学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回顾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现在,孩子们既然已经复习过一遍了,我依然如初次复习般去上课,岂不怪异?
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向大伙儿请教,大家给出两个观点:1、改课题;2、演戏。
因为时间紧凑,改课题似乎有点大动干戈,而演戏,应该不是绿树课堂的真意。
于是,便出现了“这些平面图形我们都认识,面积公式大家也都学过,只是,这一条一条的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现在想来,这8条线段还真是具有深意。只是可惜,我在实小上的时候,孩子们反应不是很激烈,我居然当时凑合着混了过去。其实,在这里,学生反应平平,我可以扔些问题的小石子儿,让他们去思考发表的。比如(如图):图中第4条线,可以问学生,这条线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从圆面积推导中蕴含的“化曲为直”去思考。同样图中的第2条线也有其别致之处,因为正方形不是通过剪、拼等转化成长方形后推导面积公式的,而是直接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推导而出。再如,第7、8条线,可以追问学生,这两条线表示的意义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当学生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可以适当进行反问,那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一定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从多个角度发散学生的思维。
此中有深意,课堂在回顾中,总有许多再一次的认识。暂且记下这一点。
课堂教学,从知识层面,应该真正建立在知识内部联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从学生角度,应该让学生通过前期准备活动,充分挖掘自身优点,展示细密思维的过程,凸显真实的思维,由此展示绿树课堂可爱的真切感!
感谢朱玉茹老师给予我这次思考展示的机会,朱莹老师给我一次次的帮助,还有我亲爱的同事袁勤、倪松美、冯桂群为我出谋划策,为我听课磨课,感谢!
《平面图形复习》教学反思8
在教学中,能按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1、在交流中复习、由于复习的是旧知,教师没有过多地演示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分步梳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回忆,讨论、在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相互提问,相互启发,相互商讨,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在活动中复习、复习课很容易上成炒冷饭或;题海训练课,而这节课上,教师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指,摸,描,涂,量,折,剪,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中深刻理解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
3、在应用中复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无论的课始还是课终,教师都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书 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四篇:平面图形面积复习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3.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面积公式及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概念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3.填空。(复习近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高相当于(),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4.填表。
(二)动手操作
请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是已知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
()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
(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积________cm2。
[
]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2m2,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
]
a.2
b.4
c.8
(3)小学阶段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积公式来表示。[
]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梯形
(4)如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240cm2,abcd是正方形,并且bc是ce的2倍,那么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是[ ]
a.240÷4
b.240÷3
c.240÷5
(5)如图,阴影部分的环宽恰好等于较小圆的半径,阴影部分面积是较大圆的 [
]
3.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图中单位:cm)
(2)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图中单位:m)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基本平面形的面积公式和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小学阶段所学面积公式都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并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在综合练习中,出了一些稍难题,以使学生有所提高,并通过选择题中的(3),使学生明白,梯形面积公式可以表示小学阶段所有面积公式,从而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另外,通过动手操作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面积公式。
第五篇: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青阳实验小学谢建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1~8题。教学结果: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能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能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3.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运用这一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预习单、课件 预习:
1.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指什么?
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怎样的? 3.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概念
谁来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线的长度总和)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3.练习
①老师给你一个平面图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摸一摸它的面积呢?
②这儿还有两个图形,请你也来指指周长,摸摸面积。一起拿出手来演示一下。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过渡:看来,我们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说电脑出示)2.想一想,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
3.剩下的三种图形,它们的周长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该如何求呢?给你数据,你会吗?
4.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给它总结出一个计算周长的公式吗? 5.那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
师小结:是的,求任何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这个图形所有边线的长度总和。
三、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过渡:整理完了周长,我们再来整理面积 1.集中呈现面积公式
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们还记得吗? 谁来说?谁来接着说?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①这6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选择1个你喜欢的图形在组内说一说、②全班交流
a.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呢?(长方形)
请你说说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b.接下来,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图形说说他的推导过程,你说得真好,很完整,谁也来说一说。
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长方形的宽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是()。3.深化发展,构建网络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你能设计一张示意图,清楚地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请小组合作,先讨论,然后可以在纸上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现在开始。②学生展示,并请他们说明理由。③师电脑出示图 同学们觉得他们整理的好不好,老师也是这样整理的,看。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发挥你们的想象,这像什么?
这幅图象一棵知识的“树”,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紧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树根”是基础。
由此发现:旧知可以发展成新知,新知可以转化成旧知,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对公式掌握得不错,也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以下问题。
1.基础练习我们来看第一题。算周长、面积简单吗?
求长方形的周长,求其他图形的面积。(平行线间的距离是6厘米)
720
28302.单位换算
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为125米,高为4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计量面积的单位是面积单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你能从高到低说一说吗?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其中平方千米、公顷是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一般我们使用这3个。
计量周长的单位是(长度单位),谁来从高到低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呢?它们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3.对比练习
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吗?(同桌两人互说)
a.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把平行四边形形剪拼成长方形),而周长不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比长方形的宽长一些)
b.假如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是怎样的?
动手演示。
c.右边的图中很明显面积是不相等的,而周长相等。d.通过这里的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4.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21.4厘米,宽10厘米,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周长最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
5.知识拓展
计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