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物理教案08.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doc
学习资 料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动量守恒的条件。
2.学会选择正方向,化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反冲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仅限于一维情况),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本节重点。2.难点是矢量性问题与参照系的选择对初学者感到不适应。
三、教具
1.碰撞球系统(两球和多球); 2.反冲小车。
四、教学过程
本节是继动量守恒定律理论课之后的习题课。1.讨论动量守恒的基本条件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弹簧振子系统,如图所示,两振子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讨论此系统在振动时动量是否守恒?
分析:由于水平面上无摩擦,故振动系统不受外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所以此系统振动时动量守恒,即向左的动量与向右的动量大小相等。例2.承上题,但水平地面不光滑,与两振子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讨论m1=m2和m1≠m2两种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分析:m1和m2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和f2=μm2g。由于振动时两振子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f1和f2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板书画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对m1和m2振动系统来说合外力∑F外=f1+f2,但注意是矢量合。实际运算时为
板书:∑F外=μm1g-μm2g 显然,若m1=m2,则∑F外=0,则动量守恒; 若m1≠m2,则∑F外≠0,则动量不守恒。向学生提出问题:
(1)m1=m2时动量守恒,那么动量是多少?
(2)m1≠m2时动量不守恒,那么振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与学生共同分析:
(1)m1=m2时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开始时(释放振子时)p=0,此后振动时,当p1和p2均不为零时,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总动量仍为零。
数学表达式可写成
m1v1=m2v2
(2)m1≠m2时∑F外=μ(m1-m2)g。其方向取决于m1和m2的大小以及运动方向。比如m1>m2,一开始m1向右(m2向左)运动,结果系统所受合外力∑F外方向向左(f1向左,f2向右,而且f1>f2)。结果是在前半个周期里整个系统一边振动一边向左移动。
进一步提出问题:
在m1=m2的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其机械能是否守恒?
分析:振动是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能量转化。但由于有摩擦存在,在动能和弹性势能往复转化的过程中势必有一部分能量变为热损耗,直至把全部原有的机械能都转化为热,振动停止。所以虽然动量守恒(p=0),但机械能不守恒。(从振动到不振动)2.学习设置正方向,变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例3.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m1+m2)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
强调:正是由于动量是矢量,所以动量守恒定律可在某个方向上应用。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那么手雷在以10m/s飞行时空气阻力(水平方向)是不是应该考虑呢?(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若学生不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此问题。)一般说当v=10m/s时空气阻力是应考虑,但爆炸力(内力)比这一阻力大的多,所以这一瞬间空气阻力可以不计。即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板书:
F内>>F外时p′≈p。
解题过程:
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m1的速度v1=50m/s,m2的速度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
板书:
设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v1=50m/s;m1=0.3kg,m2=0.2kg。系统动量守恒:(m1+m2)v0=m1v1+m2v2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例4.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若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 000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
分析:在水平方向火药的爆炸力远大于此瞬间机枪受的外力(枪手的依托力),故可认为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子弹向前的动量等于机枪向后的动量,总动量维持“零”值不变。
板书:
设子弹速度v,质量m;机枪后退速度V,质量M。则由动量守恒有
MV=mv
小结:上述两例都属于“反冲”和“爆炸”一类的问题,其特点是F内>>F外,系统近似动量守恒。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演示实验:反冲小车实验
点燃酒精,将水烧成蒸汽,气压增大后将试管塞弹出,与此同时,小车后退。
与爆炸和反冲一类问题相似的还有碰撞类问题。演示小球碰撞(两个)实验。说明在碰撞时水平方向外力为零(竖直方向有向心力),因此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结论:碰撞时两球交换动量(mA=mB),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5.讨论质量为mA的球以速度v0去碰撞静止的质量为mB的球后,两球的速度各是多少?设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水平面光滑。
设A球的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列出下述方程:
mAv0=mAvA+mBvB ①
解方程①和②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讨论:
(1)由vB表达式可知vB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这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是吻合的。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2)由vA表达式可知当mA>mB时,vA>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
即碰后A球反弹,且一般情况下速度也小于v0了。当mA=mB时,vA=0,vB=v0,这就是刚才看到的实验,即A、B两球互换动量的情形。
(3)讨论极端情形:若mB→∞时,vA=-v0,即原速反弹;而vB→0,即几乎不动。这就好像是生活中的小皮球撞墙的情形。在热学部分中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模型就属于这种情形。
(4)由于vA总是小于v0的,所以通过碰撞可以使一个物体减速,在核反应堆中利用中子与碳原子(石墨或重水)的碰撞将快中子变为慢中子。
3.动量守恒定律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成立的。
例6 质量为M的平板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车与路面间的摩擦不计。质量为m的人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已知车长为L,求在此期间车行的距离?
分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人向右的动量应等于车向左的动量,即
mv=MV 用位移与时间的比表示速度应有
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各个速度必须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而言的速 的速度,以致发生上述错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五、小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注意:(1)所研究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
(2)所研究的系统是否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3)所研究的系统是否满足F内>>F外的条件,从而可以近似地认为动量守恒。(4)列出动量守恒式时注意所有的速度都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的。(5)一般情形下应先规定一个正方向,以此来确定各个速度的方向(即以代数计算代替一维矢量计算)。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二篇:高一物理高一全部教案(共52个)08.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动量守恒的条件。
2.学会选择正方向,化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反冲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仅限于一维情况),知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本节重点。2.难点是矢量性问题与参照系的选择对初学者感到不适应。
三、教具
1.碰撞球系统(两球和多球); 2.反冲小车。
四、教学过程
本节是继动量守恒定律理论课之后的习题课。1.讨论动量守恒的基本条件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弹簧振子系统,如图所示,两振子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讨论此系统在振动时动量是否守恒?
分析:由于水平面上无摩擦,故振动系统不受外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所以此系统振动时动量守恒,即向左的动量与向右的动量大小相等。例2.承上题,但水平地面不光滑,与两振子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讨论m1=m2和m1≠m2两种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分析:m1和m2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和f2=μm2g。由于振动时两振子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f1和f2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板书画图:
对m1和m2振动系统来说合外力∑F外=f1+f2,但注意是矢量合。实际运算时为
板书:∑F外=μm1g-μm2g 显然,若m1=m2,则∑F外=0,则动量守恒; 若m1≠m2,则∑F外≠0,则动量不守恒。向学生提出问题:
(1)m1=m2时动量守恒,那么动量是多少?
(2)m1≠m2时动量不守恒,那么振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与学生共同分析:
(1)m1=m2时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开始时(释放振子时)p=0,此后振动时,当p1和p2均不为零时,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总动量仍为零。
数学表达式可写成
m1v1=m2v2
(2)m1≠m2时∑F外=μ(m1-m2)g。其方向取决于m1和m2的大小以及运动方向。比如m1>m2,一开始m1向右(m2向左)运动,结果系统所受合外力∑F外方向向左(f1向左,f2向右,而且f1>f2)。结果是在前半个周期里整个系统一边振动一边向左移动。
进一步提出问题:
在m1=m2的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其机械能是否守恒?
分析:振动是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能量转化。但由于有摩擦存在,在动能和弹性势能往复转化的过程中势必有一部分能量变为热损耗,直至把全部原有的机械能都转化为热,振动停止。所以虽然动量守恒(p=0),但机械能不守恒。(从振动到不振动)2.学习设置正方向,变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例3.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m1+m2)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
强调:正是由于动量是矢量,所以动量守恒定律可在某个方向上应用。
那么手雷在以10m/s飞行时空气阻力(水平方向)是不是应该考虑呢?(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若学生不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此问题。)一般说当v=10m/s时空气阻力是应考虑,但爆炸力(内力)比这一阻力大的多,所以这一瞬间空气阻力可以不计。即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板书:
F内>>F外时p′≈p。
解题过程:
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m1的速度v1=50m/s,m2的速度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
板书:
设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v1=50m/s;m1=0.3kg,m2=0.2kg。系统动量守恒:(m1+m2)v0=m1v1+m2v2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
例4.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若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 000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
分析:在水平方向火药的爆炸力远大于此瞬间机枪受的外力(枪手的依托力),故可认为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子弹向前的动量等于机枪向后的动量,总动量维持“零”值不变。
板书:
设子弹速度v,质量m;机枪后退速度V,质量M。则由动量守恒有
MV=mv
小结:上述两例都属于“反冲”和“爆炸”一类的问题,其特点是F内>>F外,系统近似动量守恒。
演示实验:反冲小车实验
点燃酒精,将水烧成蒸汽,气压增大后将试管塞弹出,与此同时,小车后退。
与爆炸和反冲一类问题相似的还有碰撞类问题。演示小球碰撞(两个)实验。说明在碰撞时水平方向外力为零(竖直方向有向心力),因此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结论:碰撞时两球交换动量(mA=mB),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5.讨论质量为mA的球以速度v0去碰撞静止的质量为mB的球后,两球的速度各是多少?设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水平面光滑。
设A球的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列出下述方程:
mAv0=mAvA+mBvB ①
解方程①和②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讨论:
(1)由vB表达式可知vB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这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是吻合的。
(2)由vA表达式可知当mA>mB时,vA>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
即碰后A球反弹,且一般情况下速度也小于v0了。当mA=mB时,vA=0,vB=v0,这就是刚才看到的实验,即A、B两球互换动量的情形。
(3)讨论极端情形:若mB→∞时,vA=-v0,即原速反弹;而vB→0,即几乎不动。这就好像是生活中的小皮球撞墙的情形。在热学部分中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模型就属于这种情形。
(4)由于vA总是小于v0的,所以通过碰撞可以使一个物体减速,在核反应堆中利用中子与碳原子(石墨或重水)的碰撞将快中子变为慢中子。
3.动量守恒定律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成立的。
例6 质量为M的平板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车与路面间的摩擦不计。质量为m的人从车的左端走到右端,已知车长为L,求在此期间车行的距离?
分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人向右的动量应等于车向左的动量,即
mv=MV 用位移与时间的比表示速度应有
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各个速度必须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而言的速 的速度,以致发生上述错误。
五、小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注意:(1)所研究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
(2)所研究的系统是否在某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3)所研究的系统是否满足F内>>F外的条件,从而可以近似地认为动量守恒。(4)列出动量守恒式时注意所有的速度都是对同一个惯性参照系的。(5)一般情形下应先规定一个正方向,以此来确定各个速度的方向(即以代数计算代替一维矢量计算)。
第三篇:高二物理教案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物理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库仑定律》
【课 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
【课 时】1学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著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达标训练>
例题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本堂小结>(略)
<课外拓展>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内容: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3教材第八章气体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教学设计特点:突出物理规律形成的感性基础和理性探索的有机结合;通过问题驱动达成教目标的有效实现;重视物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流程:(略)
6.教学过程
6、l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出示课题: 第八章 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师:我们这节课首先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我们把温度和质量不变时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叫做等温变化。出示本节课题:
第一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6、2 新课进行
一、实验探究
1、学生体验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得出定性结论
全体同学体验: 每个同学用力在口腔中摒住一口气,然后用手去压脸颊,你会怎么样,思考为什么?
小组体验:每桌同学用一只小的注射器体验:一个同学用手指头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另一个同学缓慢压缩气体,体积减小时第一个同学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反之当我们拉动活塞增大气体体积时,手指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呢?要求学生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和结论(即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反之,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2、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猜想: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学生:压强与体积成反比例关系(从最简单的定量关系做起)
师: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发生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是否是成反比例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这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这一课题。
3、实验验证:
(1)实验设计:
首先,要求学生完整的复述我们的实验目的: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要求学生根据放在桌上的器材,思考试验方案,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取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研究对象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注射器内以获取,实验条件是气体质量不变,气体温度不变;活塞加油增加密闭性,推拉活塞改变体积和压强;不用手握注射器;缓慢推拉活塞,稳定后再读数。
(或者有其他的实验方案)
问题2: 数据收集 本实验中应该要收集哪些数据? 用什么方法测量?
学生:要收集气体的不同压强和体积,用气压计可以测量压强,注射器上面的读数可以得到体积。
问题3:数据处理 怎样处理上述数据才能得到等温条件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正确关系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常用数据处理办法有计算法,图象法等。
老师: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
学生:就是先把V和P乘起来,看看各组的乘积是否相等(或者近似相等),从而得到结论;图像法就是以V为横坐标,P为纵坐标,在用描点作图法,把得到的数据作到坐标系中,再连线,看图像的特点,从而得到两者的定量关系。
再让一个学生把我们刚才分析得到的比较好的实验方法再复述,然后师生互助完成实验。
2、实验过程: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 老师推、拉活塞,一名学生读取数据,另一名学生设计记录表格并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①简单计算 找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②学生描绘图象(提示作P—V图像)能否得出结论?
总结提问:各小组是如何处理数据的,结论如何?(实物投影展示)
问题4:若P—V图象为双曲线的一支,则能说明P与V成反比。但能否确定我们做出就一定是是双曲线的一支呢?(还是猜测)我们怎样进一步P和V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有一种思想叫做转化的思想。若P—V图象为一双曲线,那么P—1/V图象是什么样子?(过原点的一条直线)那我们就再作一条P—1/V图象看看吧!
(师)计算机拟合:把P—V图象转化为P—1/V图象。我们看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1/V图象是一条(几乎)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三)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学生叙述)
师:大家看到我们作出来的这条直线,还不是很准确,大家可以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可能引起实验误差?
学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分别通过更严谨的实验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被称为玻意耳定律。
二、玻意耳定律
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2、公式:PV=C(常量)或P1V1=P2V2(其中P1V1和 P2V2分别为气体在两个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
3、图象:P—1/V图象:过原点的直线——等温线
P—V图象:双曲线的一支——等温线
三、拓展思考
问题5:在同一温度下,取不同质量的同种气体为研究对象,PV乘积C一样吗?即对不同的气体,C是一个普适常量吗?(学生思考不能求解或回答不一样)
师问: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呢?(猜想—实验验证)
学生:改变气体的质量用同样的方法重新测量,测量数据记录在同一表格中,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到结果。
结论:不一样。质量越大,PV乘积越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越大。
问题6:取相同质量的同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作出的P—V图象是否一样?(学生猜想——验证)
结论:不一样。温度较高时,PV乘积较大,P—V图象离坐标轴越远,P—1/V图象斜率较大。
四、玻意耳定律的应用之定性解释:
问题一:气球涨大视频。学生分析。
问题二:小实验。装水的瓶子下有小洞,当盖子打开时水会喷出,然后合上盖子则水就不会持续地流出了。
解释:盖子打开时,小孔上方的压强始终大于外面的压强,所以水会喷出,当盖子盖上时,水的上方被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有水流出后,瓶中空气的体积变大,根据波意耳定律压强变小,当孔上方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时,水就流不出去了。
五.课堂小结
1、方法 ①研究多变量问题时用控制变量法
②实验探究方法:猜想——验证——进一步猜想——再验证——得到结论
2、知识 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六.教学后记:
1.课堂上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开始,充分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未知世界的一般流程,并坚持渗透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2.教学中对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数据,从而得出简洁的物理学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多练习多体验,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且多给时间让学生从图像中找出规律,以提高学生认识图像与应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学生参与小实验及视频材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物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反之也能解释自然界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有效杜绝物理和生活相脱节的现象发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物理观的形成。
《简谐运动的描述》
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2、了解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3、了解简谐运动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振动方程描绘振动图象。
4、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振动图象判断振幅、周期和频率等。
重点难点: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全振动等概念的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建议:本节课以弹簧振子为例,在观察其振动过程中位移变化的周期性、振动快慢的特点时,引入描绘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再通过单摆实验引出相位的概念,最后对比前一节得出的图象和数学表达式,进一步体会这些物理量的含义。本节要特别注意相位的概念。
导入新课:你有喜欢的歌手吗?我们常常在听歌时会评价,歌手韩红的音域宽广,音色嘹亮圆润;歌手王心凌的声音甜美;歌手李宇春的音色沙哑,独具个性……但同样的歌曲由大多数普通人唱出来,却常常显得干巴且单调,为什么呢?这些是由音色决定的,而音色又与频率等有关。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①最大距离。振幅的②两倍表示的是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2)全振动
振子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称为③全振动,这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振动质点在这一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等于④4倍的振幅。
(3)周期和频率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⑤全振动的时间,叫作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⑥全振动的次数叫作振动的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⑦秒,频率的单位是⑧赫兹。用T表示周期,用f表示频率,则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⑨f=。
(4)相位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⑩相位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 不同状态。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根据数学知识,xOy坐标系中正弦函数图象的表达式为 y=Asin(ωx+φ)。
(2)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表达式为 x=Asin(ωt +φ),其中 A代表简谐运动的振幅,ω叫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ωt+φ代表相位。
1、弹簧振子的运动范围与振幅是什么关系?
解答:弹簧振子的运动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2、周期与频率是简谐运动特有的概念吗?
解答:不是。描述任何周期性过程,都可以用这两个概念。
3、如果两个振动存在相位差,它们振动步调是否相同?
解答:不同。
主题1:振幅
问题:(1)同一面鼓,用较大的力敲鼓面和用较小的力敲鼓面,鼓面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听上去感觉有什么不同?
(2)根据(1)中问题思考振幅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解答:(1)用较大的力敲,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大,听上去声音大;反之,用较小的力敲,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听上去声音小。
(2)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对应着物体振动的强弱。
知识链接:简谐运动的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和能量,它不同于简谐运动的位移。
主题2:全振动、周期和频率
问题:(1)观察课本“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示意图,振子从P0开始向左运动,怎样才算完成了全振动?列出振子依次通过图中所标的点。
(2)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周期和频率与计时起点(或位移起点)有关吗?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快还是越慢?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
(3)完成课本“做一做”,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假如我们能看清楚振子的整个运动过程,那么从什么位置开始计时才能更准确地测量振动的周期?为什么?
解答:(1)振子从P0出发后依次通过O、M'、O、P0、M、P0的过程,就是全振动。
(2)周期和频率与计时起点(或位移起点)无关;频率越大,周期越小,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倍的振幅,而在一个周期内的位移是零。
(3)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能更准确地测量振动周期,因为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这样计时的误差最小。
知识链接:完成全振动,振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回到原值(包括大小和方向),振动物体的路程是振幅的4倍。
主题3: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问题:阅读课本有关“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的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一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全振动?
(2)若采用国际单位,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表达式x=Asin(ωt+φ)中ωt+φ的单位是什么?
(3)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相位差为,这意味着什么?
解答:(1)相位每增加2π就意味着完成了全振动。
(2)ωt+φ的单位是弧度。
(3)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意味着乙(甲)总是比甲(乙)滞后个周期或次全振动。
知识链接:频率相同的两个简谐运动,相位差为0称为“同相”,振动步调相同;相位差为π称为“反相”,振动步调相反。
1、(考查对全振动的理解)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则()。
A、从B→O→C为全振动
B、从O→B→O→C为全振动
C、从C→O→B→O→C为全振动
D、从D→C→O→B→O为全振动
【解析】选项A对应过程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选项B对应过程的路程为3倍的振幅,选项C对应过程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选项D对应过程的路程大于3倍的振幅,又小于4倍的振幅,因此选项A、B、D均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
【点评】要理解全振动的概念,只有振动物体的位移与速度第同时恢复到原值,才是完成全振动。
2、(考查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周期)周期为T=2 s的简谐运动,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A、15次,2 cm B、30次,1 cm
C、15次,1 cm D、60次,2 cm
【解析】振子完成全振动经过轨迹上每个位置两次(除最大位移处外),而每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为4个振幅。
【答案】B
【点评】一个周期经过平衡位置两次,路程是振幅的4倍。
3、图示为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周期是8 s
B、振幅是4 cm
C、4 s末质点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零
D、10 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零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得,质点的振动周期为8 s,A对;振幅为2 cm,B错;4 s末质点经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速度为负向最大,加速度为零,C对;10 s末质点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零,D错。
【答案】AC
【点评】由振动图象可以直接读出周期与振幅,可以判断各个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
4、(考查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两个简谐运动分别为x1=4asin(4πbt+π)和x2=2asin(4πbt+π),求它们的振幅之比、各自的频率,以及它们的相位差。
【解析】根据x=Asin(ωt+φ)得:A1=4a,A2=2a,故振幅之比 = =
2由ω=4πb及ω=2πf得:二者的频率都为f=2b
它们的相位差:(4πbt+π)—(4πbt+π)=π,两物体的振动情况始终反相。
【答案】2∶1 2b 2b π
【点评】要能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得出振幅、频率、相位。
拓展一: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10sin 5πt cm,则:
(1)物体的振幅为多少?
(2)物体振动的频率为多少?
(3)在时间t=0、1 s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画出该物体简谐运动的图象。
【分析】简谐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就是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将它与教材上的简谐运动表达式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相应的物理量。
【解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ωt+φ),比较题中所给表达式x=10sin 5πt cm可知:
(1)振幅A=10 cm。
(2)物体振动的频率f= = Hz=2、5 Hz。
(3)t=0、1 s时位移x=10sin(5π×0、1)cm=10 cm。
(4)该物体简谐运动的周期T==0、4 s,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10 cm(2)
2、5 Hz(3)10 cm(4)如图所示
【点拨】在解答简谐运动表达式的题目时要注意和标准表达式进行比较,知道A、ω、φ各物理量所代表的意义,还要能和振动图象结合起来。
拓展二: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甲
2、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到达M点用了0、3 s的时间,又经过0、2 s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s B、s C、1、4 s D、1、6 s
【分析】题目中只说从O点开始计时,并没说明从O点向哪个方向运动,它可能直接向M点运动,也可能向远离M点的方向运动,所以本题可能的选项有两个。
乙
【解析】如图乙所示,根据题意可知振子的运动有两种可能性,设t1=0、3 s,t2=0、2 s
第一种可能性:=t1+=(0、3+)s=0、4 s,即T=1、6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t3=+2t1=(0、8+2×0、3)s=1、4 s
第二种可能性:t1—+=,即T=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t3=t1+(t1—)=(2×0、3—)s= s。
【答案】AC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明确振子往复通过同一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往复通过同一段距离或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段距离时所用时间相等。另外要注意,因为振子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会造成问题的多解,所以求解时别漏掉了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四篇: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过程设计物理教案[小编推荐]
本节是继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的习题课.主要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在不同条件下,熟练灵活的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碰撞现象,并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熟练的解决相关习题.1、讨论动量守恒的基本条件
例
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弹簧振子系统,如图所示,两振子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讨论此系统在振动时动量是否守恒?
分析:由于水平面上无摩擦,故振动系统不受外力(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所以此系统振动时动量守恒,即向左的动量与向右的动量大小相等.例
2、接上题,若水平地面不光滑,两振子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讨论m1=m2和m1≠m2两种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分析:m1和m2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μm1g和f2=μm2g.由于振动时两振子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所以f1和f2的方向总是相反的.对m1和m2振动系统来说合外力∑f外=f1+f2,但注意是矢量合.实际运算时为
∑f外=μm1g-μm2g
显然,若m1=m2,则∑f外=0,则动量守恒;
若m1≠m2,则∑f外≠0,则动量不守恒.向学生提出问题:
(1)m1=m2时动量守恒,那么动量是多少?
(2)m1≠m2时动量不守恒,那么振动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与学生共同分析:
(1)m1=m2时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开始时(释放振子时)p=0,此后振动时,当p1和p2均不为零时,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总动量仍为零.数学表达式可写成:
m1v1=m2v2
(2)m1≠m2时∑f外=μ(m1-m2)g.其方向取决于m1和m2的大小以及运动方向.比如m1>m2,一开始m1向右(m2向左)运动,结果系统所受合外力∑f方向向左(f1向左,f2向右,而且f1>f2).结果是在前半个周期里整个系统一边振动一边向左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还没有学过机械能守恒此部分可省略)
在m1=m2的情况下,振动系统的动量守恒,其机械能是否守恒?
分析:振动是动能和弹性势能间的能量转化.但由于有摩擦存在,在动能和弹性势能往复转化的过程中势必有一部分能量变为热损耗,直至把全部原有的机械能都转化为热,振动停止.所以虽然动量守恒(p=0),但机械能不守恒.(从振动到不振动)
2、学习设置正方向,变一维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例
3、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突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析:手雷在空中爆炸时所受合外力应是它受到的重力g=(m1+m2)g,可见系统的动量并不守恒.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认为系统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动量是守恒的.强调:正是由于动量是矢量,所以动量守恒定律可在某个方向上应用.那么手雷在以10m/s飞行时空气阻力(水平方向)是不是应该考虑呢?
(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若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出.)
一般说当v=10m/s时空气阻力是应考虑,但爆炸力(内力)比这一阻力大的多,所以这一瞬间空气阻力可以不计.即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外力可以不计,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板书:f内&&f外时p′≈p.解题过程:
设手雷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m1的速度v1=50m/s,m2的速度方向不清,暂设为正方向.板书:
设原飞行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m/s,v1=50m/s;m1=0.3kg,m2=0.2kg.系统动量守恒:
(m1+m2)v0=m1v1+m2v2
此结果表明,质量为200克的部分以50m/s的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其中负号表示与所设正方向相反.例
4、机关枪重8kg,射出的子弹质量为20克,若子弹的出口速度是1 000m/s,则机枪的后退速度是多少?
分析:在水平方向火药的爆炸力远大于此瞬间机枪受的外力(枪手的依托力),故可认为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即子弹向前的动量等于机枪向后的动量,总动量维持“零”值不变.板书:
设子弹速度v,质量m;机枪后退速度v,质量m.则由动量守恒有
mv=mv
小结:上述两例都属于“反冲”和“爆炸”一类的问题,其特点是f内&&f外,系统近似动量守恒
例
5、讨论质量为ma的球以速度v0去碰撞静止的质量为mb的球后,两球的速度各是多少?设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水平面光滑.设a球的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列出下述方程:
mav0=mava+mbvb ①
解方程①和②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讨论:
(1)由vb表达式可知vb恒大于零,即b球肯定是向前运动的,这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是吻合的.(2)由va表达式可知当ma>mb时,va>0,即碰后a球依然向前滚动,不过速度已比原来小了。当 时,即碰后a球反弹,且一般情况下速度也小于v0了.当ma=mb时,va=0,vb=v0,这就是刚才看到的实验,即a、b两球互换动量的情形.(3)讨论极端情形:若mb→∞时,va=-v0,即原速反弹;而vb→0,即几乎不动.这就好像是生活中的小皮球撞墙的情形.(在热学部分中气体分子
第五篇:高一物理教案第3单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 第3单元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内容黄金组
恒,如碰撞、爆炸问题。
2. 理解并能运用分方向动量守恒求解有关问题。会求解多个物体组成系统的动量守恒问题。能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和其他规律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3. 知道反冲运动的含义和反冲运动的应用,会解释反冲现象并能计算有关问题,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4. 会处理动量守恒中的临界问题。
二、要点大揭秘
1.反冲运动及其规律
(1)反冲运动: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引起另一个物体的后退运动.如原来静止的大炮,向前发射炮弹后,他身要后退,炮身的后退就是反冲运动再如,发射火箭时,火箭向下高速喷射气体,使火箭获得向上的速度,这也是反冲运.
(2)反冲运动遵循的规律:反冲运动是系统内力作用的结果,虽然有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由于系统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的总动量是守恒的.此外如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该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的动量(即总动量在该方向上的分量)是守恒的,这种某方向上的动量守恒应用很广泛.
2.反冲运动与人船模型
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2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选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人起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当人起步加速前进时,船同时向后加速运动;当人匀速前进时,船同时向后匀速运动;当人停下来时,船也停下来.设某一时刻人对地的速度为v2,船对地的速度为v1,选人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2v2=0
即 v2/v1=m1/m2.因为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时刻系统都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所以每一时刻人的速度与船的速度之比,都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从而可以判断:在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人的位移S2与船的位移S1之比,也应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即
s2/s1=m1/m2
上式是人船模型的位移与质量的关系式,此式的适用条件是: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向动量守恒(如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使用这一关系应注意:s1和s=s2是相对同一参照物的位移.
由图可以看出 s1+s2=L与m1s1=m2s2联立解得
s1=m2L/(m1+m2)s2=m1L/(m1+m2)3.火箭原理
火箭是反冲运动的重要应用,它是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的.现代火箭主要由壳体和燃料两大部分组成,壳体是圆筒形的,前端是封闭的尖端,后端有尾喷管,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很大的速度从尾部向后喷出,火箭就向前飞去.
1. 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当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动量近似守
火箭向前飞行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也就是燃料烧尽时火箭获得的最终速度,它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理论上的计算表明,最终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喷气速度,一个是质量比,即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与燃料烧尽时的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质量比越大,火箭的最终速度也越大.为了提高喷气速度,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燃料,目前常用的液体燃料是液氢,用液氧做氧化剂,质量比与火箭的结构和材料有关系,现代 火箭能达到的质量比不超过10.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级火箭的最终速度还达不到发射人造卫星所需的速度.所以,要发射卫星,必须采用多级火箭..
三、好题解给你
1. 本课预习题
(1)如图所示,小沙车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中,从沙车上方落入一只质量不可忽略的铁球,使沙车的速度变为v’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v’=v0
B.v’> v0
C.v’<v0
D.无法判断
(2).如图所示,没车厢长度为L,质量为M,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度v0向右运动,与车厢壁来回碰撞n次后,静止于车厢中,这时车厢的速度是(). A.v0,水平向右
B.0 C.mv0/(M+m),水平向右
D.mv0/(M-m),水平向右(3).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 A.停止运动
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
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4).满载砂子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0,在行驶途中有质量为m的砂子从车上漏掉,则砂子漏掉后小车的速度应为().
A.v0
B.Mv0/(M+m)C.mv0/(M-m)
D.(M-m)v0/M(5).一物体以20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突然由于内力的作用,物体分裂成质量为3:7的两块,在这一瞬间,大块以80m/s的速度向原方向飞去,则小块物体的速度大小是____,方向____.
本课预习题参考答案:(1)C(2)C(3)A(4)A(5)1120m/s,与原运动方向相反 2. 基础题
4.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 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
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球,其动量大小分别为10kg·m/s与15kg·m/s,方向均为向东,A球在B球后,当A球追上B球后,两球相碰,则相碰以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
分别为()A.10kg·m/s,15kg·m/s B.8kg·m/s,17kg·m/s C.12kg·m/s,13kg·m/s D.-10kg·m/s,35kg·m/s(3)、一门旧式大炮水平射出一枚质量为10kg的炮弹,炮弹飞出的速度是500m/s,炮身的质量是2k,则他身后退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若大炮后退中所受的阻力是它重力的30%,则大炮能后退_________m.(取g=10m/s2)
基础题参考答案:(1)AD
(2)B
(3)2.5 1.04 3. 应用题
(1)鱼雷快艇的总质量为M,以速度v匀速前进,快艇沿前进方向发射一颗质量为m的鱼雷后,快艇速度减为原来的1/3,则鱼雷的发射速度为
.(不计水的阻力)(2)从倾角为30º、长0.3m的光滑斜面上滑下质量为 2kg的货包,掉在质量为13kg的小车里,若小车与水平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0.02,小车能前进多远?(g取 10m/s2)
(3)连同装备在内总质量为M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太空行走,开始时他和飞船相对静止,利用所带的氧气枪喷出质量为m、相对飞船的速度为v的氧气后,宇航员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A.mv/M
B.mv/(m+M)
C.mv/(M-m)
D.(M-m)v/(M+m)
应用题参考答案:(1)(2M+m)v/3m
(2)0.2m
(3)C
4. 提高题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薄板和质量m=1kg的物块,都以v=4m/s的初速度朝相反方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薄板足够长,当薄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A.做加速运动
B.做减速运动
C.做匀速运动
D.以上运动都可能(2)
一个质量M=1kg的鸟在空中v0=6m/s沿水平方向飞行,离地面高度h=20m,忽被一颗质量m=20g沿水平方向同向飞来的子弹击中,子弹速度v=300m/s,击中后子弹留在鸟体内,鸟立即死去,g=10m/s2.求:鸟被击中后经多少时间落地;鸟落地处离被击中处的水平距离.
(3)小型迫击炮在总质量为1000kg的船上发射,炮弹的质量为2kg.若炮弹飞离炮口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600m/s,且速度跟水平面成45°角,求发射炮弹后小船后退的速度?
提高题参考答案:(1)A
(2)23.52m 提示:子弹击中鸟的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接着两者一起作平抛运动。(3)-0.86m/s 分析与提示: 取炮弹和小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发射炮弹的过程中,炮弹和炮身(炮和船视为固定在一起)的作用力为内力.系统受到的外力有炮弹和船的重力、水对船的浮力.在船静止的情况下,重力和浮力相等,但在发射炮弹时,浮力要大于重力.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系统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不计水的阻力),故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解:发射炮弹前,总质量为1000kg的船静止,则总动量Mv=0.
发射炮弹后,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动量为mv1'cos45°,船后退的动量(M-m)v2'. 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0=mv1'cos45°+(M-m)v2'. 取炮弹的水平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四、课后演武场
1.甲球与乙球相碰,甲球的速度减少5m/s,乙球的速度增加了3m/s,则甲、乙两球质量之比m甲∶m乙是()
A.2∶
1B.3∶
5C.5∶
3D.1∶2
2.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的小车中挂一单摆,摆球质量为m0,小车(和摆)一起以恒定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则在碰撞过程中,以下情况可能发生的有
()A.车、木块、摆球的速度均可能变化,设变化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它们满足(M+m)v=Mv1+mv2+m0v3
B.摆球的速度不变,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1和v2,且满足Mv=Mv1+mv2 C.摆球的速度不变,车和木块的速度均变为v1,且满足Mv=(M+m)v1 D.车和摆球的速度均变为v1,木块的速度变为v2,且满足(M+m0)v=(M+m0)v1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车A、B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v=1.5m/s相向运动,在小车B的支架上用细线悬挂着质量为m/7的小球C,C相对于B静止.若两车相碰后连在一起运动,当C摆到最高点时,两车速度大小为______m/s.
4.质量为m的木块和质量为M的金属块用细绳系在一起,处于深水中静止,则剪断细绳木块上浮h时(没有浮出水面)铁块下沉的深度为(不计水的阻力)________.
5.如图所示,物体A与B质量分别为m和M,直角边分别长为a和b,设B与水平面无摩擦,当A由B顶端从静止开始滑到B底端时,两者的水平位移各是多少?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最右端站着质量为m的人,若人水平向右以相对车的速度v跳离小车,则人脱离小车后小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木块A和B,已知mA=500g,mB=300,有一个质量mc=80g的小铜块C以25m/s水平速度开始在A表面滑动,由于C与A、B间有摩擦,铜块最后停在B上,B和 C一起以 2.5m/s的速度共同前进,求:(1)木块A最后的vA’;(2)C离开A时速
度vc’.
8.如图所示,平直轨道上有一节车厢,质量为M,车厢以1.2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某时刻与质量为m=M/3的静止的平板车相撞在一起,车顶离平板车的高度为1.8sin,车厢项边缘上有小钢球向前滑出,问:钢球将落在平板车上何处?(空气阻力不计,平板车足够长,g取 10m/s2)
9.如图,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的冰车质量之和为M=30kg,乙和他的冰车质量之和也是M=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m=15kg的箱子以大小为v0=2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乙迅速抓住.若不计冰面摩擦,求甲至少要以多大速度(相对于地)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10.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水球质量为m.已知M:m=3:2,人坐在静止于水平冰面的冰车上,以速度v(相对地面)将原来静止的水球滑冰面推向正前方的固定挡板.(不计一切摩擦,球与挡板碰撞时以原速率反弹).人接住球后再以同样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球沿冰面向正前方推向挡板,求人推多少次后不能再接到球?
课后演武场参考答案:
1、B
2、BC 3、0.1
4、mh/M
5、m(b-a)/(M+m)
M(b-a)/(M+m)
6、mv/(M+m)方向和v的方向相反。
7、vA’=2.1m/s
vC’=4m/s
8、离车顶边缘水平距离为0.18m。9、5.2m/s 1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