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新校区规划

时间:2019-05-12 17:0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校新校区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校新校区规划》。

第一篇:建校新校区规划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新校区

一期工程方案设计

摘要: 创建一条人文与自然景观之轴,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人为本,并结合传统文化——院落,为学生提供交往空间。创造出一组既符合时代特色,又充满活力的建筑形象。

关键词: 景观之轴 院落 交往空间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新校区位于郑州市西南马寨开发区,工业路以南,曙光路以西。一期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学校大门、校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基地位于新校区主轴线上,东临运动区,西临实训工场及活动区,南临学生生活区,位置重要,规划基地面积7.6公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

校区用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南北主轴线纵贯教学区,主入口设在北部开发区主干道,标高115米,南部轴线端点图书馆标高约120米。东西轴线横贯学生活动区,东西入口为校区次要入口。

一、设计理念

1.深化与发展学校总体规划,为学校创建一条人文与自然景观之轴,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2.以人为本,平面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院落,多创造室内外灰色空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

3.建筑格调高雅,宏伟尺度与细腻的处理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组既符合时代特色,又充满活力的建筑形象。

二、总体布局

本方案总体布局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条主轴线贯通校园南北,轴线上依次串联了三个主要广场,形成校园的主体空间。这一空间序列有收有放,一张一弛,逐步展开。主轴线上第一座建筑是大门,顶部中间相连,形成一个取景框,把校园景色收摄进来,增加空间层次深远效果。进入校园,首先是绿树掩映下的迎宾广场,结合水景,铺地,文化墙、反弧形道路把大门、办公楼、教学楼、体育馆融为一体。穿过迎宾广场,来到知识广场,西侧为院系办公组团及实验组团,东侧为教学组团,东西两条连廊将两楼群联系起来呈合抱之势,富有韵律感,强化了广场的边缘和界面。知识广场由北向南结合地形分为四个小广场,逐步升高,广场以绿化为主,乔木、灌木结合草坪,构图上借鉴西方造园理论,几何状布局,颇具西方 图1 总平面图 园林风韵,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成为师生共享,交流的重要场所。绕过教学区来到图书馆楼前广场,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图书馆是从主校门进入广场的收头,是校区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和视觉焦点,更是校园人行活动、人流集散的中心点。

校园的建筑为组团式布局,位于校园中心轴线上的一系列广场庭院是本方案最大特色。如果把迎宾广场类比为迎宾纳贤的“厅”的话,那么知识广场就相当于交流待客的“堂”,组团内庭院就好比生活休闲的“院”。大大小小的多个院落赋予不同的主题,使之具备归属感与领域感,图2 鸟瞰图 同时大小院落相互渗透,加强了院落内交流的空间意象。见图1,图2

三、单体设计

1.大门

大门是校园景观轴线的起点和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礼仪性出入口,对整个校园的形象和风貌起着重要作用。造型采用现代、简练的设计手法,结合教学区建筑风格,大方的体块穿插,体现出现代建设类高校特有的博大、创新的校园精神。见图3

图3 大门 图4 办公楼

2.办公楼

总体布局:办公楼位于校前区,紧邻大门西侧,呈“L”型展开,面向环路,层数为三层局部四层,总建筑面积5751平方米。见图4 办公楼场地位于较缓的坡地上,因此局部就势设置了缓坡草地,除了进入办公楼的广场为硬化铺地,其余均为绿草茵茵,为学校办公创造了优美的环境,办公楼主要入口位于南侧。

造型:建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建筑专院校,在造型上着重凸现其“建筑”特色,力求表现建筑的雕塑感和力度,采用穿插,对比,挖空的手法,一横一竖,一高一低的两个实体碰撞在一起,相互穿插契合,并利用实板的翻卷覆盖内部使用空间,两个体量的局部处理也要用凹凸的对比,局部玻璃柱体插入底部的缓坡草地上,主入口处挖空以强调人流导向。

3.教学楼

教学区建筑呈组团式布局,西北组团为院系办公用房,既相对安静,避免与学生人流交叉,又与校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联系密切。西南组团为实训用房,既与西侧实训工场融为一体,又与教学区紧密相连。东侧两个组团为教学组团,与生活区、图书馆、实验楼、运动场联系方便快捷。

人流从知识广场内侧到达每个组团门厅,沿连廊进入各组团建筑内,最后到达位于各组团外侧的阶梯教室或展厅内。各组团之间由连廊相互贯通,联系方便,室外连廊的存在增加人行间的空间趣味性,建筑端部结合楼梯等形成宜人的交流空间。各组团内庭院,消防车可从校园环形主干道直接抵达,满足消防要求。

教学区组团依照地形呈阶梯状发布,建筑高低错落有致,每一组团内地面平坦,便于使用。南侧两个组团北楼底部结合地形设半地下自行车车库,位置适中,对内对外联系便捷。

教学楼立面采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法,体现出现代“建筑”特色。南北主立面采用结构外露的做法,上下形成严谨的三段式处理手法,外露结构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强烈的光影变化。建筑端部局部升起的楼梯间,形成建筑的制高点,韵律感很强。各组团临知识广场内侧,结合遮阳要求,设计二层高的飘板,舒展飘逸,形成一种大尺度的入口感觉,入口部位设计了弧形的幕墙与方形建筑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见图5

图5 教学楼 图6图书馆 4.图书馆

图书馆是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处于校园的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是校园两条主轴线的交汇点。见图6 结合图书馆前教学建筑的规划布局,同时尊重原规划,为了营造出中心主轴线应有的气势,我们决定选用以南北主轴线为中心对称的一个布局形式,同时,为了兼顾东西轴线的立面效果,使其不至于产生山墙头的单调感,我们把山墙加宽采用了部分东西向房间,由此而产生了本设计的体型—— 山字型。

功能布局:考虑到本建筑是以图书馆为主,同时兼有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我们将主要部分——图书馆部分放在中心位置,阅览室等房间均为南北向布置,满足其采用通风要求,同时将对采光要求不是很高的计算机中心与多媒体教室,置山字型建筑的两侧。

图书馆的形象主入口设于北侧,面向教学区与校园的主入口,通过气势恢弘的大台阶直接步入图书馆二层,进入图书馆的中心位置——二三层通透的共享大厅,它是图书馆的交通、服务、疏散与景观中心,也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开敞的公共交流空间。

图书馆的东西西两侧分别设有次入口既为了避免不同的人流出现交叉,同时是多媒体教室与计算机房的主入口。

南侧一层设有图书馆的次入口,便于生活区同学们出入,同时南侧东入口也兼有图书及设备出入的功能。

通过整体的功能和流线设计,本方案基本上达到图书馆内部读者,工作人员、书籍物品,及教室学生等人流互不交叉的目的,这也是本建筑运营与管理的理想状态。

立面设计:充分考虑校区南北与东西两条轴线,而面向北侧主入口的立面作对称处理,建筑的几何体形简洁有力,显得气势恢弘,同时其它立面也作了一定的景观处理,简洁,现代的立面,增强了学校的整体气质与文化内涵,更好的达到了标志性建筑的要求。

5.食堂

食堂位于校区南侧,靠近宿舍区,将主要入口设计于北、东两侧,顺应学生流向

食堂造型在体型基本方整的前提下,同样强调体量感和雕塑感,主要立面均为大面积的实墙,入口处向内凹进,为玻璃材质,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局部穿插一高一低,粗糙的红色圆锥台体,图7 食堂 形成色彩和体量上的活跃元素.见图7 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是实施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步骤。该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河南省的经济建设产深远影响。

第二篇: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附件1 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简介及设计理念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中心目标是完成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到2015年,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主要办学指标在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中达到研究型大学的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现由3个校区组成,但总体占地面积仅812亩,办学空间狭小和三址办学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学校的事业发展。在中央领导及教育部、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昌平区南口镇征地1964亩建设新校区,建设规模为90.3万平方米。

一、项目概况

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位于昌平区南口镇东北部,处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边缘。项目用地东部为北京警察学院、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北部为虎峪风景区,西南部隔八达岭高速与南口镇中心区相对,西北部为军都山山脉。

新校区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实施。一期建设周期从2013年至2017年,征地、建设部分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教学楼、实验室、体育设施等34万平方米用房;二期建设周期从2018年至2020年,建设部分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30万平方米用房;三期建设周期从2021年至2025年,建设科研及实验中试等用房26万平方米。

新校区总用地规模1309609平方米,其中可建设用地10337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1062600平方米,其中地上903000平方米,地下159600平方米,建筑密度22.5%,绿化率40%,容积率0.88。园区总停车数3612辆,其中地下停车3412辆,地上停车200辆,自行 车停车位15000个。

二、设计理念

通过研究和分析,设计单位最终提出了“一片院子,两个园子,三条廊子”的概念,创造一个办学理念与校内景物交相融合的美丽校园。

1.“一片院子”

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的任何场所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内的学习时间只占学生总体学习时间的不到五分之一。学习和休息环境的多样化,可以激发思维的交融和创新。当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来源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多科性的大学,学生可以从不同专业的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强化了这种交流场所的存在,将公共空间分散到每个单体建筑所围合的内院,创造更人性化的校园环境,让不同院系的学生有机会一起激发学科交融的创新。

2.“两个园子”

我们要建设成为国内独特的校园,以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师生,学校的景点和建筑将会印成明信片广为流传,而昌平新校区也必将继承化工大学优秀的传统和文化,并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公园是校园的重要景观,它将学校的精神理念和周围景色合二为一,在点缀整体空间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了放松休闲的场所。通过对校内公园的建设与打造,新校区优良的生活品质将会辅助师生的工作学习,先进的运动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舒适的交往空间将会帮助这些现在和未来的科学家、专业人士们成为国际舞台上更加全面和有创造力的精英。入口三个弧形建筑形成的序列称之为“天工之门”,它以谦虚的姿态、包容的态度,来向社会展示学校。设计通过将学校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将整个校园的建设与维护纳入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打造主要轴线上的景观公园,成为中国校 区建设的典范。

3.“三条廊子”

体育馆、公共实验楼和第一教学楼围成校前区的“天工之门”,从这里到图书馆前面的“宏德广场”形成了一条的礼仪通廊;景观通廊串联起师生的生活区,二者将山坡和水渠生态优化,与自然互动,提升师生的生活质量;八大院系组成的“博学之路”,创造了一系列院系间的交流空间和科研场所,是激发创新思维和探索活动的学术通廊。

三、规划布局

校园总体空间格局以南北向的礼仪通廊为主轴线,以宏德广场为核心,周边环绕多个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包括天工之门,礼仪通廊,宏德广场、图书馆、教学组团、行政中心等空间片断及节点,图书馆是该空间序列的焦点所在。

1.“礼仪通廊”

校园主入口经第一教学楼至图书馆的南北向空间形成严谨的礼仪通廊,象征着校园的庄重。校园核心区始于南面的“天工之门”,可以在此看到“礼仪通廊”两侧的教学科研楼以及图书馆在群山环抱下呈现的核心区姿态。“礼仪通廊”经过图书馆转而对景双峰山顶,体现了传统知识对自然的尊重,更能突出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即图书馆是广集知识、传播文化的摇篮,是师生通往学术巅峰的坚实基础和有力后盾。整个校园沿“礼仪通廊”顺着山坡走势错落呈现,并与山水相融合。第一教学楼、行政楼和会议中心在“礼仪通廊”的西侧,相邻学生生活区。建筑通过与自然坡地间的互动,创造了独特的内院景观。实验楼和科研楼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同时也在中央绿地景观设臵通廊入口。图书馆位于校园最核心的位臵,从东西南三个校门进入时都能成为对景。

2.“景观通廊”

校园的西侧布臵了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区,通过内院组织建筑和景 观的关系,并由一条贯穿“化育学园”的步行体系引向北边的马鞍山。防洪渠的河床向东移动,并在核心区一侧设臵校园核心水体景观。南侧地势最低处设臵水体处理设施,利用学校科研技术对校区内的中水、雨水、废水进行处理,再转化成为景观水。由北向南的“景观通廊”贯穿生活区,并连接核心区,既是生活和教学区的缓冲带,又最终和校园的整体景观体系交融在一起,形成景观脉络。景观廊道会成为学生喜爱的约会场所,并在暴雨期分担防洪渠的一部分任务。一系列的桥将会成为连接核心区域与宿舍区域的重要景观元素,并成为校园里独特的风景。临近“景观通廊”的是研究生公寓,临近西门区南侧的为本科生公寓,教师及留学生公寓则位于北侧的山坡下。所有公寓均有半围合的内院,内院串接了整个生活区,大的内院为开放空间活动区,小的内院为交流空间。西校门的公共绿地两侧布臵商业和服务设施,为师生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也创造了师生交流休憩的场所。

3.“博学之路”

“博学之路”位于校园东侧,规划时将有废气排放的实验室布臵在下风向,避免对校园公共区域的污染。建筑都拥有内庭院,为师生提供交流场所。“博学之路”是将这些建筑彼此串联的步行道。弧形的道路连接入口和远处的山脉,也象征着科学研究是无止尽的探索。作为校园内重要的步行体系,在“博学之路”上,室外和室内都拥有可供休息和交流的公共空间,为广大师生提供激发灵感、交融思维的场所,意味着学校鼓励不同学科交融的探索。科研实验室面朝“博学之路”开放,和各个院系一起,将一定的展示面朝向这条连接校园主入口和创新中心的步行通廊。这种相对集中的布局也有利于未来不同院系规模的灵活变化。屋顶考虑对设备的遮挡,使整个屋顶形成连续的界面,强化校园的整体感。

礼仪通廊,景观通廊和学术通廊,这三大通廊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新校园。

四、功能分区

新校区校园大致分为四大功能区:

1.公共教学区:包括围绕中心广场集中布臵的公共教学楼组团、图书馆、教学实验区等,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图书馆是核心区中的主角。教学楼、实验楼等分布在通廊两侧。

2.教育科研区:位于用地的东侧,八大学院成团成簇,围合出一条博学之路。

3.生活配套区:生活配套区分别为本科生宿舍、研究生宿舍、青年教师及留学生公寓,每个组团内布臵相应的食堂、生活设施。

4.体育活动区:主要的体育活动区分为两组,分别为南部的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以及北部的体育场及球类运动场。学生宿舍区内则布臵了大量的小型运动设施,为同学们日常健身提供充足的设施和场地。

五、交通规划

结合新校区地块的空间特点,加强校区南北、东西不同功能地块的相互贯通,新校区的道路交通规划是以校区南侧的主入口进入,向东西两侧分支的校区主环路和东西向多条支路相结合的路网模式,创造便利的内外交通道路系统。

1.入口设臵

根据新校区的功能分区,以及周围市政规划路的条件,在校园核心区南侧面对南口化工南街和南涧路为校区主要出入口,校区东侧南口镇东一路设有一个人行出入口和一个车行出入口,校区西侧南口化工西路设有两个人行出入口和一个车行出入口。

2.车行道路

新校区车行道路以环状主干道为主,通过此主干道可车行到校区的每一幢建筑。主干道规划为城市型道路,红线宽17米,其中路面宽8米,两侧绿化带宽1.5米,人行道宽3米。校园支路4-8米不等,可满足消防车的通行。

3.人行系统

沿中轴线在教学及科研区内形成连续的步行和休闲活动区,并通过次要轴线与教学及科研建筑组团内部步行道路相联系。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及科研区之间结合自然环境和景观组织舒适便捷的步行系统。“博学之路”位于校区中轴线东侧,是校区主要步行道之一,道路两侧都有内庭院,可提供师生的交流场所。

4.停车场

新校区的机动车以地下停车为主,沿环路布臵地库出入口,并配臵适量的地面停车。地面停车在校区的主要出入口和大型公共建筑及运动场等附近集中布臵,以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正常的交通秩序。

六、绿地规划

新校区绿地规划采用了点(建筑组团内的庭院绿化)、线(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化、沿泄洪渠两侧十米宽的林荫道)、面(广场绿化、体育场绿地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强调了生态型的绿色校园模式。

结合新校区的特点,利用了北侧山体的优美的绿地景观,同时也充分利用贯穿校区南北的泄洪渠,经对雨水的收集、中水的利用使此泄洪渠起到景观水系的作用。泄洪渠两侧十米宽的绿化带是连接南北校区绿化的纽带,对整个校区的绿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侧山体绿化以保留原生树木形态为主,泄洪渠两侧绿化带采用种植常绿乔木及花圃、草坪,并沿园林步道设臵各种小型雕塑及休闲座椅等,使之成为教师学生喜爱的休闲约会场所。

建筑庭院内的绿化采用冬天落叶乔木,以利夏天遮阳和冬天采光。建筑周围适当种植常绿灌木和花圃、草坪以增添景观效果。

七、建筑设计理念(一期)1.第一教学楼

教学楼的设计概念的灵感源自校区总规划,即在校园入口处创造 出一个重要的入口空间。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有逻辑排布的教室得以实现,同时教室的设臵也满足了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创造出学生与教师自由交流的机会。两幢建筑在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沿校园主轴对称的势态,但它们也有细微的差别,以回应不同的周边校园环境。两幢建筑分别位于中央台阶式庭院的两侧,从而在视觉和实际空间上形成了与草坪及图书馆的联系。位于中央广场前的大阶梯教室设有呼应地形的走廊流线。两部分建筑之间有高架透明连廊,其余的教室被分别布臵在两幢建筑中中央庭院的四周,同时在入口处均有高大透明的门厅空间。这些庭院以及中庭空间可以用来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聚集,同时也可以形成不同教室之间的交通空间。它充分遵循了校园总体规划中的“教室环境外学习”以及“交流的重要性”原则。

进入建筑的三个主入口分别出现在校园规划的重要的位臵上,在东北角靠近“探索之路”和教学实验室,以及在西北角邻近校园宿舍区和水景轴线,同时其中一个位于校园轴线上主广场的一角。第一教学楼的规模以及重要性使得其能够在校园内通过不同的入口进入。建筑的体量通过不同的立面强调了这一点,每个立面也考虑到了相应的从校园不同位臵望向教学楼的视觉效果。

2.第一实验楼

第一实验楼通过地面一层的透明性来激活两侧的立面。在四方庭院一侧,沿建筑的长向形成了一种有覆盖的退界,即骑楼。骑楼仅在建筑角部与东西向走廊交会处被打断。而面向“探索之路”一侧的立面设计则考虑到未来的“探索之路”东侧的研究楼。

教学实验楼在与校园总体规划概念保持一致的同时,也突出了其对于主要四方庭院以及“探索之路”的重要性。沿建筑周长布臵实验室的方式也定义了一对能够作为师生间重要交流场所的室外庭院空间。

建筑线型的体量布臵也加强了四方庭院和“探索之路”之间的东西向联系。这样的格局也形成了二期实验楼符合逻辑的选址,即在北 面进一步围合成庭院的空间。

实验楼在功能排布上遵循了清晰高效、按学科排布的布局方式,是当代学习和研究环境的集合体,并配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支持研发,是兼顾各个学科的个性和学科间互相交叉互动的综合体,是一组注重强化室内外空间交流的建筑。

通过这样一个清晰的系统,一些重要的公共交流空间得以被嵌入在功能空间之中,比如在建筑主要入口,在长廊中间部分以及在不同院系空间交会处。这些空间将在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小组以及不同院系之间的交流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验楼在面向四方庭院以及“探索之路”的两侧都形成了重要的立面。

3.图书馆

建筑立面的灵感来自书籍本身。在图书馆中,书籍堆叠的方式安排周密。有些书是“开放”的,而有些则是“封闭”的。通过对这个想法的三种不同表现手法,我们创建了一个活泼、可持续,同时隐含在校园总体规划中、尊重材料使用的立面。

使用灵感主题有两种策略:南立面是正式的,呼应从校园大门开始的主轴线的正式感;其他立面是非正式的,形成多元和愉悦。图书馆南立面加强校园主轴线的正式感,柱廊严谨的结构呼应窗户的衔接。图书馆的位臵按照总体规划精心安排,保持校园的连续性。

大景窗象征着我校欲在北京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远大愿景。中央聚会空间中,中庭体现学生能量,其中之一就是勇敢和希望。这个空间注入了丰富的合作体验,将校园的协同能量增强。虽然图书馆广场被看作是一个沉思的空间,但中庭却是充满活力的能源:一系列想法的迸发,分享学习。中庭通过大台阶将南北入口连接。中庭的“悬空间”为学生互动空间,可设演讲台和书吧。

图书馆内部的各种功能是独特、丰富而全面的。读者服务/公共空间、阅读、学习、检索和教学区、信息中心、研究区和工作区围绕 作为中央聚集空间的大型中庭,同时提供自然采光,以及可看到各种功能空间活动的视线。这些功能还通过一个高效的过街桥联系交通核心和自动扶梯。利用南北入口间5米的地形高差,巧妙地将台阶式梯座组织到建筑内,增加了大型公共活动类似露天剧场的室内空间。

4.体育馆

体育运动意味着激情与活力,能够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馆是大学中重要的建筑之一。体育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运动中所蕴藏的能量。在常识中,体育馆将多样且独特的运动都汇集在同一个屋顶下,运动中所蕴藏的能量能够使体育馆成为一座代表着激情与活力的建筑。

体育馆的建设仔细考虑了总体规划的规划原则。积极的体育运动和社区影响力并列是设计的主要思想,其中篮球馆是该体育建筑物的焦点,它承载着学校的社区影响。体育馆面向“发现步道”那面充满活力,视线可以从室外体育场向学生公寓延伸。

第三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新校区园林绿化规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新校区园林绿化规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公民用航空总局联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我国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院校之一。其本部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城东、紫金山麓明代故宫遗址。校园环境优雅,景致秀丽,为省级“花园式”校园。南航江宁校区则是学校为扩展办学范围,进一步配备和完美办学装备和设施,为我国航空、民航和航天事业以及公民经济建设造就更多、更优良的科学技巧人才,同时增进处所经济的发展而于1998年创立的新校区。为了实现新校区总体计划构想,更好地为师生员工创立精美、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景观,我们在全面调查本部校园、新校区建设总体计划以及新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景象等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的基本上,认真借鉴本部校园绿化的长处和经验,同时联合新校区的环境特色和体现二十一世纪航空航天技巧出色与开放办学新特点的请求,对江宁新校区园林绿化作了体系全面的计划。本文重要就计划的领导思想、总体构思布局,校园景点计划、树种计划等内容作扼要介绍,以期为高级院校等现代大型公共庭园绿化计划设计与建设供给参考。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新校区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巧开发区内,占地总面积56hm2。校园基地南北长约1100m,东西宽约500m,呈近似长方形。其西侧以翠屏山为天然屏障,东侧便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高速公路60m宽的绿化带。校园地形略有起伏变更,基础地势是北高南低。基地内植被资源贫乏,除少量雪松、枫杨等树木外,缺少自然山林景观。校园绿化计划领导思想

(1)绿化计划在校园总体计划的领导下进行,它是总体计划的弥补和完美,建筑、植物、山水地形共同构成校园环境景观。

(2)绿化计划从实际动身,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造景,尽量应用原有地形、地势,恰当进行改革。各功效区计划布局具有各自的景观特点,以进步校园整体环境质量和程度。

(3)重点与一般相联合,绿化与美化、彩化、香化相联合,力求经济、适用、雅观。

(4)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绿地散布合理,满足功效请求,并形成点、线、面相联合的统一绿化系统。

(5)以植物造景为主,恰当装点园林小品,增添园林气味,丰盛校园景观。

(6)植物造景以树木为骨架,草坪、花卉作铺垫,采取复合型构造系统,发明多层次、多颜色、生态型、花园式校园环境。校园绿化总体构思与布局伎俩

3.1 总体构思

校园总体计划为轴线加中心广场式的布局,因此全园绿化布局采取规矩式与自然相联合的方法,各类功效性建筑周围环境、途径两侧、中心广场等采取规矩式布局。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联合现状地形以自然式安排。一方面发明高级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丰盛的自然景观,体现二十一世纪南航清爽、活跃、开放、自由的校园风貌,并与经济开发区环境和谐统一。

江宁新校区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部校园的一部分,因坐落城南,故称为“南园”。借鉴本部良好的绿化基本与特点内容,同时又联合新校园用地情形和经济开发区环境特色以及新时期的办学特色和请求,面向21世纪,高起点、高尺度、高请求,着力体现新世纪校园面孔和景观特点。校园园林文化景点建设与环境生态绿化相联合,全园依据各功效分区的特色与用地条件,设8个景点,称“南园八景”。即南园春晓、绿满翠湖、霜染西山、暗香雪影、中心广场、翠屏夕照、凌霄苑和百花园(参见右图)。以植物季相变更为特点,体现大自然变更、精美的四季风景,前4个景点为四季特点景区,缭绕教学科研区按顺时针排列,暗示四季交替、轮回变更的自然规律。在发明季相生态与艺术景观的同时,也统筹到其它三季的绿化、美化。全部校园环境绿翠葱茏、花团锦簇,山林与湖池交相辉映,植物与小品相映成趣,环境生态与景观艺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借用翠屏山自然风景和经济开发区良好的绿化面孔,与景点内山水奇妙组合,形成颇具处所特点的景观空间,发明南航江宁新校区园林绿化的新特点和江宁经济开发区现代都市大庭园生态型环境绿化的新面孔、新形象。新校区校园总体印象是:“活跃而不失稳重,幽雅而不乏舒朗,清爽整洁,自然精美。”

3.2 布局伎俩

计划布局伎俩是突出“点”、看重“线”、进步“面”。“南园八景”是新校区校园绿化的重点(点),用地相对集中,内容丰盛,景观多样,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程度,可满足欣赏、游憩运动等多功效请求,也是校园环境绿化、美化的亮点和高点;对校园途径绿化(线)予以高度看重,特殊是主干道、轴线的绿化和美化,既有“一路一树”的高大景观树,又有花灌木与耐荫花卉草坪地被,景观层次丰盛;校园各类功效建筑设施环境绿化(面)是全部校园绿化的基本,也是反应校园绿化整体程度的一个主要方面,计划时既斟酌到现代园林植物生态景观的营造,又充足体现现代大型公共庭园的空间特征与多功效请求。各个景点和建筑设施环境绿地通过途径接洽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校园绿化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新校区绿化计划景点散布图校园景点计划(参见上图)

4.1 南园春晓

春景区,位于教学楼与体育馆之间、主轴两侧,面积约15000m2。以欣赏春景为主,采取自然式布局,重要配置紫玉兰、白玉兰、碧桃、杜鹃、金钟、笑靥、垂丝海棠、樱花、春梅、紫荆、迎春等各种春季开花的树木。隆冬过后,首先在这里看到春的使者。设景名石题名“沫春”,点出景观主题。从教学楼向下俯瞰,繁花似锦、残暴多姿,大自然春天的步伐从这里迈出,同时寓意南航迎来科学与教导事业蓬勃发展的又一春。

4.2 绿满翠湖

夏景区,位于教学科研区与后勤服务区之间,环形干道内侧,面积约45000m2,为校园面积最大的景点,以水体为主,空间开阔。因校园地处翠屏山麓,故水体取名“翠湖”。以欣赏夏景和游憩运动为重要功效,自然式布局,配置雪松、樱花、银杏、垂柳、水杉、棕榈、马尼拉草坪及荷花、睡莲等多种树木花草,同时设置游步道、小桥、汀步、水榭等园林小品。水榭造型似大鹏振翅,题名“鸿鹄榭”,榭边设景名石,题景“饮绿”,进一步丰盛园林景观内容,深化园林意境。湖岸采取水下驳石、水上草坡的处置方式,计划设置大面积的草坪与树林景观,发明一个开阔明朗、自然精美、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荷风扑面的清凉世界。

4.3 霜染西山

秋景区,位于校园正门(西大门)北侧,西体育场以南的山地,面积约15000m2,以欣赏山林红叶等秋景为主,兼有休息功效。重要配置枫香、鸡爪槭、栾树、银杏、柿树等观叶树种和火棘、荚迷、桂花、紫薇等秋季观果观花树种,以常绿针叶、阔叶树作背景,采取混交式树群、树林配置。该景点与“南园春晓”相接近,彼此呼应。具“春华秋实”之意。寓意学子今日是满园桃李芳香,明日便是祖国栋梁。

4.4 暗香雪影

冬景区,位于西体育场东侧,面积约2500m2,以欣赏冬令特点植物景观为重要功效。坡顶配置雪松、白皮松、火把松等常绿树作背景,坡下种植蜡梅、慈竹、枇杷、山茶、银芽柳、罗汉松等多种花木,并设太湖石或宣石置石小品,题景“踏雪”,坡顶花树丛中设一小亭,名“岁寒亭”,楹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以点“踏雪寻梅”、“岁寒访友”等主题,具有优雅的园林意境美和浓重的园林艺术气味。“暗香雪影”景点面积较小,且与“南园春晓”紧密相连,暗示冬日短暂,“冬天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4.5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位于教学科研区两条轴线的交点处,面积约6000m2,采取规矩式布局,重视平面设计后果,以四季草花花坛和常绿欣赏草坪为基本景观,以喷泉、雕塑为主景内容,欣赏兼游息、运动为重要功效。中心广场是学校文化中心,也是对外交换运动的重要“窗口”。以航空事业为主题,平面图案精美,象征语意含蓄。抽象式雕塑,造型简练,线条流利,具有时期特点。

4.6 翠屏夕照

翠屏夕照景点,位于教工生活区内,面积约10000m2,为教工生活区小游园。采取自然式布局,以原有山地、水塘地形为基本,恰当加以改革。水池驳岸、山岭设径,配植各种树木花草,漫步小道、休息椅凳、纳凉小亭、观鱼水榭穿插装点其间,为教职工发明一个幽雅、宁静、舒适、精美的休息环境。此景点有山有水,山水相依,并采取借景伎俩,日落翠屏,夕阳映池,此处景致独好。“翠屏夕照”是校园最具处所特点的景点,与周围环境接洽最为亲密,与翠屏山风景浑然一体。山亭题名“夕佳亭”,以点景致主题与特点。

4.7 凌霄苑

凌霄苑景点位于学生生活区内,教工运动中心东侧,面积约4000 m2。以欣赏、游息为重要功效。因面积较小,故用规矩式布局,重要安排花架,铺装步道、坐凳,便利学生课余就近休息和晨读。配置藤本植物凌霄,取“凌霄”之意,暗示众学子各负凌云之志,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尽力学习。

4.8 百花园

百花园即生产花圃,位于西南出入口邻近,停机坪北侧,面积约5000m2。采取规矩式布局,以生产各种盆花、盆景、花坛用草花为重要功效,同时兼有欣赏作用,为学校供给大批的各类建筑室内摆花、节日校园花卉安排,各项礼仪运动用花等。同时也是校园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的基地。重要设置温室、荫棚、草花花圃、育苗床及配套养护设施等,可对外开放,供师生员工欣赏和学习花卉知识,丰盛业余生活。校园绿化树种计划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http://)

第四篇: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

前 言 第一章 概 述

一、项目概况:

1、区域位置:

新校区位于邢台市区西北侧的西北高校园区,离市中心10分钟的路程,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

2、基地概况:

新校区南临60米宽的泉北大街,北接40米宽的幸福路,东边为50米宽的钢铁路,西边是40米宽的工农路地块,中间被 40米宽的太行路穿过,分隔为两块,基地地势平坦,东西高差约10

米,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项目建议书》;

2、邢台市规划局关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邢规地字(2004)第002号];

3、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4、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土地现状图;

5、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

6、国家及地方现行的相关规范及法规

第二章 规划目标、原则和特色

一、划目标和原则:

1、目标:----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

2、原则:----以人为本、尊重生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合理利

用、科学规划。

充分满足学生的生理居住要求和心理情感要求,是本方案设计的基本点。物质文明的空前进步已使人精神的要求凸现出来,人们的生活目标向“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方面发展。如何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更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这一

目标成为我们致力的焦点。

时代赋予我们历史的责任,未来的生活对我们提出全方位、多元化的要求。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需要我们注重环境、重视文化、制造精品,社会心理的进步使人追求高尚、典雅,讲究精致艺术,人在社会中需要自身价值得到显现,情感心理得到尊重,更渴望实现自我,突出主体意识;因此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竞争,而且还有亲和、自然、温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现代大学生的追求。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也是设计师的目标。

二、规划特色:

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

干扰。

2、理性与浪漫结合:

根据学校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浪漫结合,由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自然的多态水景空间融为一。

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将快速车流主道大多置于场地边缘,内部多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

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

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及能源的循环利用,体现生态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绿洲。

5、经济与工程节制:

经济为本,节制工程。充分运用普通材料,使建设在不影响高标准和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投资。这主要有赖于对场地地形的深入分析和巧妙利用,以及建筑群体之间各种功能和结构关系的处理。

第三章 总体规划特征

一、设计理念:

链条式规划,以“一条玉带、”“两个中心”、“三条轴线”带动其

他各点、线、面的发展。

在本案中基地是两个面积相仿的方形地块组合而成,因此,整合这两个地块,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规划的关键,在既满足分期规划又满足整体效果的基础上用一条绿化景观大道为轴线贯通两个地块,将两个地块有机的联系起来,中心绿化景观轴线与两个地块的入口景观大道构成两个中心广场。这也是新校区的两个中心点,在三条轴线和两个中心上又串联着许多的功能分区:例如教学区、师生生活区、对外服务区形成了整个校园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完整的规划结

构。

在规划上我们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融合西方的设计思想,典型化、通用化与多元化、个体化相结合,设计中既要赋予超前意识,又要具有时代精神,使信息产业化与网络高速公路化兼容并蓄,强调时空穿梭,空间交织穿插,象征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简洁明快与丰富的创意相结合,庄严典雅与活泼动态相映成趣。

二、总体规划特征:

(一)、道路系统规划:路网是校园的骨架,路网规划的好,校园的基本构架就更能适应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1、道路交通:以两个环行路网中心景观大道,即文化长廊为骨架,再串以次要道路。形成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道路结构,交通便捷、通畅,可达率高。环形道路以直线和曲线相结合而成,将校区内各种性质的建筑群体便捷高效地组织在一起,使校区内人流与货流的进出井然有序,减少对环内教学区的干扰,环内主要设置步行道路,停车位设置于环道两侧,提高行车安全性。休闲小道结合环境连接各个部分,互为交叉,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留出有机的滞留空间,真正使人感觉舒适、自由、幽闲,集散步、观景、休息为一体,感受环境对身心的熏陶。原则:贯彻人车适度分流、动静分区的原则。

分级:校内车行道可分为两级:

主要车行道----车行道宽为9~15米,两侧各2~3米的人行道,双

面坡,一块板结构,成环状。次要车行道----车行道宽4~6米,单面坡,一块板结构,成枝状串联在主干道上。车行道都为消防车通道。

小区的人行步道分为两级:

主体步行道----主体步行道宽为6~8米,主要由三条组成,中心主体景观道、文化长廊和两条人口景观大道,连接新校区的主要人口。链接丰富多彩的主题景观,提供令人愉悦的休闲体验。次级步行道----滨水景观道和休闲健康步行道。

2、停车规划:

原则:采用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相结合,既方便学生生活,又减少人车

交叉。

分类:校区的停车可以分为两类:

室外停车位,道路两旁停车位,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共658

个停车位。

部分建筑地下停车:主要停放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

(二)、功能结构规划:两个中心、三条景观轴线、四大分区。两个中心:一期的中心下沉式文化广场是整个校园的主中心,它是整个中心主体景观轴线的起点。周边布置许多功能体块: 公共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景观会议中心等是功能核心部分,也是整个地块的一个景观核心,小有小桥,大有广场、喷泉、景观柱廊,二期的中心是景观轴线的结尾部分,同样也是二期的核心部分。丰富的功能空间、水景、景观小品、绿化,使整个方案更加统一、完整。三条景观轴线:中心主体景观轴,是由绿化、景观、水体形成的功能多样、层次丰富的景观轴线,它连接两个中心,是两个地块的联系纽带。东西人文景观轴,是连接主入口和中心广场的人文轴线,在这两个轴线上用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生平事迹主题,从古到今、从洋到中,形成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氛围。启进现在、开拓未来。

四大分区:

教学区——新校园的主体功能部分,是由公共教学楼和实验实训楼组

成,各教学楼相互联系。

师生生活区——由教工住宅、教工宿舍、学生公寓、食堂、以及师生

活动中心组成。

体育运动区——体育场、风雨操场和其他运动操场。配套区——由对外联络设施和附属设施两个部分组成。

(三)、景观规划:溪流、阳光、绿色、山坡、林荫是主体绿化景观

带的重要元素。

1、设计理念——“曲水流畅”、“玉带环腰”、“园在林中”、“林

在水中”

1)、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多元手法,强调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感将严谨的轴线时对关系同自由活泼的空间有机组织起来,主轴线规整有序的景观,强化建筑群体的空间感和内聚力,而湖区自由流畅的园路与缓坡地形又形成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2)、从更深层次上发扬传统文脉与造园意境,注重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而不是对传统园林景观的简单再现。

3)结合高校特点,为师生创造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人为本,客观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提供集中

和分散,公共与私密等多需求的活动场所。

4)、绿地尽量采用集中式布置,利用植物造景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选择本地树种,依照不同的植物群落关系配置四季丰富多

彩的植物,形成本校鲜明的植物景观特色。

2、设计原则:

1)、疏密有致,曲折开阖,造就鲜明人性和宜人环境。2)、虚实渗透,层层展开,形成耐人寻味的和谐整体。3)、大环境和小环境、区内和区外环境相互结合相互融合。4)、布局灵活,灵动中隐藏秩序;内容充实,丰富中饱含韵律。5)、建筑形态、空间走势,体现“阴阳相抱”的原理,使园内的每幢楼都处在较好的环境位置,使整体环境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6)、运用中国传统空间中“收放顿曲引,隔敞敛透遮”的手法,塑

造富含人文韵味的环境氛围。

7)、将合理的功能分区与多层次空间结构通过简洁、流畅的交通网络和空间渗透手法结合在一起,使优美的环境更富于人性和

切合实际。

8)、强化中轴线景观大道的景观层次,抑扬顿挫,给人予冲击的同

时又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

9)、最大限度地布置区域绿地设置学生的散步“走廊”,链接丰富多彩的主题景观及水景,提供令人愉悦的休闲体验。10)、单体外观以现代手法,创造典雅、艺术、庄重的形象。

3、水环境规划:

1)、溪水绿化空间上设置娱乐休闲人工溪流,相互贯通,构成亲水

系统。

2)、景观水系边建亲水步道,亲水广场形成人景交融的湖水景观。3)、利用高差,使水体循环流动。

4)、人工种植林和天然育成林,静止的水和流动的水,大水面和小水面,构成天然河岸和湿地系统,并通过人工饲养的生物水

藻等维持自身的生态系统。

5)、水域底部修建木炭层等净水装置,使水具有自身净化功能,采用厌氧——膜——生物反映器——消毒处理工艺。

中心绿化景点,校园中心绿化景点以保留水面扩大形成的湖面为主要的构成元素。水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校园文化色彩的最好诠释,这条校园水系从校前区引导并贯穿了整个校园,浓郁了校园环境的人文气

氛,活跃了校园的绿色文化。

新校区以二条绿化轴、一个中心景观节点为主线,辅助其它的绿化景观节点,例如校前区广场的绿化节点,运动区形成的绿化节点,生活区的景观节点等,这一系列有主有次的绿化体系,从不同的层面上,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述了全新的生态的绿化概念。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人文气息的特定校区的生态系统,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校园水系结合自然砌筑和校园空间层次安排,使之成为校园中亮丽的景观。特别是教学区,水面结合自然风貌、人工建筑小品形成的绿色文化走廊将成为学生们交流的场所,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主要道路两侧植树连成线,校园各个区块景观各异,做到步移景异,景景精彩,校园内面上的景区和点上的景点连成一气,构成一个绿化景观丰富的空间序列,增加了校园的进深和层次感。

第四章 校园空间结构规划

一、校园肌理

新时期校园文化及校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许多共同点,但每个校区的建设都是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反映一定的基地特征,具有各自鲜明的形象。河北机电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特征性一方面是由河北机电技术学院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文化来渲染,另一方面则直观的来自于新校区的文化建设,其中校园规划的个性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具有可体验性,可阅读性,具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本次规划设计空间结构上以“一条玉带”、“两个中心”节点、“三条轴线”、两个交通环为主体打造新校园的蓝图。两个中心点是校园的两个轴线广场;三条轴线是中心主体,景观轴和两个入口景观大道形成的景观轴线。两个交通环是车行道路交通环和水系景观步行交通环,两个环沟通贯穿了学校的各个功能部分,使得各种相互关系变得

柔和、顺畅。

校园各轴线和空间节点均有建筑物做为视觉对景,这对于围合空间是必要的,这样校园格局既是开放形态的,小范围又是内敛的。

二、书院型格局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形式,由建筑围合的庭院形成社交性的共有空间,能为思想活跃的年轻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思想交流场地。建设园林式的校园,体现中国传统和西方园林相贯通、相融合的空间理念,也是本次规划的一个特色。在校园空间布局中渗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思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

校园中心区的空间布局,是一种书院型的模式,更是一种新时期的书院教学模式,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对应,相互联系方便,中心景观绿化面构成室外交流场所,在中心区对景位置上的图书馆,是这种模式的一个点题之笔。生活、教学二种形态在此得到汇集,图书馆起到了学校大脑中枢的作用,同时图书馆也是中心主体景观轴上一个重要的视觉起点。

教学区、生活区又各自围合形成一个个室外庭院,具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和各自的空间特色。通过不同进深和位置点的庭院 相互透视,院中透景,景中望远,院景交融。中心区的书院型的传统空间模式由于校园中斜向文化轴的引入而具有了一种西方理 性美学的色彩,河北机电学院新校区中心区这种传统书院文化和西方理性美学的有机结构成了优美的校园环境,明确了校园核 心区的功能,并将这一功能渗透到了室外,校园建筑群体的高品质油

然而生。

第五章 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表一:经济技术指标表 总用地面积: 101.57公顷 校园用地: 88.31公顷 教工住宅户数: 597户 学校规划总人数: 15279人 教工住宅人数: 2279人 规划学生人数: 13000人

容积率: 0.55 建筑密度: 17.75% 绿化率: 37.52% 停车位: 658辆

总建筑面积: 487167.1平方米 其中:教学及配套设施: 226252.3平方米

公共教学楼: 58237.5平方米 实验实训楼: 108431.5平方米 图书馆: 23334.3平方米 校行政用房: 11388.0平方米 系行政用房: 14320.0平方米 科技会堂: 3800.0平方米 风雨操场: 6741.0平方米 师生生活及配套设施: 199141.5平方米

教工住宅: 56820.0平方米 专家楼: 3978.0平方米 教工公寓: 6022.0平方米 学生公寓: 112331.0平方米 食 堂: 19990.5平方米 附属设施: 61773.3平方米 景观会议中心: 9820.0平方米

学院招待所: 11422.5平方米 附属用房: 40530.8平方米

表二:用地平衡表: 总用地面积: 101.57公顷 校园用地: 88.31公顷 100% 教学用地 26.04公顷 29.49% 体育用地: 10.38公顷 11.75% 师生生活用地: 14.68公顷 16.62% 附属设施用地: 7.48公顷 8.47% 公共绿地: 18.25公顷 20.67% 道路停车用地 11.48公顷 13.00%

其他用地: 13.26公顷 表三:其他指标: 建筑平均层数: 3.20层 中高层建筑比例: 4.6%

人口毛密度: 150.43人/ha 人口净密度: 173.02人/ha 校园建筑面积毛密度(毛容积率): 0.48 校园建筑面积净密度(净容积率): 0.55

建筑毛密度: 15.43% 建筑净密度: 17.75% 建筑单方综合造价: 1000~1200元/㎡

第五篇: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2006--2010)

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2006--2010)

(附规划设计图)

一、规划背景

(一)吕梁学院简介

吕梁学院,是吕梁市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主管。学校集文、理、工于一体,设有16个系,38个专业,其中有8个本科专业。另开设函、夜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2006年在校生突破6500人,在册教职工达到528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办学良好格局,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7592人,仅2003至2005年三年的毕业生数达7293人,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1%。2004年,省教育厅和吕梁市政府决定在我校的基础上筹建本科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决定另辟新址建设“吕梁学院(吕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我校现校址移交给吕梁市政府用于基础教育办学。我校按此部署,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省发改委(晋发改科教发[2005]36号)文件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核准“由地方政府出资新征1000亩土地,至‘十一五’期末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计划于2006年在现吕梁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吕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旧校区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

(二)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关于抓紧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211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山西吕梁学院新校区根据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在今后十年间较大幅度地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校区简介

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039.71亩,学生规划人数100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项目总投资6.64亿元。该项目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吕梁市重点工程,2007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现完成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开工奠基、图书馆楼建设、招标代理公司确定等多项工作。

新校区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05年—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65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0年前后开工完成。二期工程完成后能满足10000学生规模的办学要求.吕梁学院是一所多学科型高校,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学科为重点,积极发展交叉、新兴学科。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兼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场址选择及地理概况

(一)区域位置

新校区选址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规划用地较规整,依山临水,处于两山之间的平坦地带。西侧为209国道,为校区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干道,东侧为北川河,南北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地理概况及市政条件

气候: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节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雨雪不多。

(1)水文气象:本地降水稀少,日照丰富,全年降水量461mm,主要集中再7、8月份(约220mm)。年相对湿度58%,最高8月份74%,最低4、5月份45%。

(2)地质构造:全年日照时数2490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极大风速27米/秒。

(3)地震:地震烈度为6度。

(4)季节性冻土: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标准冻深为0.77m,最大冻深为1.04m。

(5)水文地质条件:年蒸发量1917.50mm,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

2.市政条件: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信。

三、规划原则与总体规划构想要求

(一)规划思想

依托现有环境,将校区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设富于21世纪景观的开放式现代化复合型绿色校园。

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要达到“科学化、信息化、人文化、环保化、园林化”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和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教育理念,体现现代大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实现“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前瞻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分期建设创造条件。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构思新颖,风格鲜明,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留有余地,分期实施。

(2)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在功能上应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力求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3)新校区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按照动态体系规划,形成弹性生长的规划脉络,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学校今后的发展。

(4)科学全面的研究基地环境,注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表现出一定水平的园林景观。

(5)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组团分明且便于联系,力求营造一种呈现理性、典雅、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形成个体特点鲜明,总体和谐协调,布局科学合理,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位置和谐一体,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

(6)注意节能、节水和生态保护,重视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运行成本,充分考虑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合理布置建筑楼群。

(7)为了节约资金,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办公楼及学生食堂等可采用框架结构外,其余宜采用砖混结构。

(三)规划设计要求

(1)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整体协调、动静分离,既联系方便又要避免互相干扰,重点突出校园中心区。新校区按功能可分为教学、科研试验、文体活动、办公、生活、景观、试验场和实习场等区域。

(2)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营造现代园林式校园,主要标志性建筑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气势和个性风格。

(3)遵照具体工程项目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一期工程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环境的干扰。

(4)学校正门结合辅道设在209国道,其他方向根据需要也应考虑设门,校门区要气势宏伟,视线开阔,显示出庄重、大方、新颖。

(5)道路规划要实现人车的合理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

(6)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要一次规划设计,布置要经济合理,用途要加以区分,小区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铺设。

(7)校园绿化景观系统,校园规划绿地率为40%,应做到“点、线、面”总体优化,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结合大学园区的整体景观水系,充分考虑北川河,和周围山体景观的联系。

(8)单体工程应做到风格统一、特色鲜明,一般以多层建筑为宜,局部以中高层建筑统领环境。

四、规划理念

(一)顺应未来高等学府的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内涵,积极探索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变化发展,并及时反映在校区的规划上,紧密结合吕梁地区与西北地区经济、教育等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力图把新校区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山西及离石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离石区域中心的城市地位,建成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大学校园。

(二)充分重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产业、服务产业等联合发展的带动效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教育的产业化运作和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尤其重视教育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发展,积极推进学、研、产一体化。

(三)充分重视校园与城市的融合与互动。城市为校园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校园也应以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新校区建设应以高校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建设,高校是经营校区产业的主体。

(四)基础高等教育、深入教育和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三者应该并举。积极引导基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开放化,从而使高校公共教育更加开放和普及,打破原有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公共教育功能更好地与城市融合,并从功能和交通两方面带动城市地区的发展。通过向城市的开放,形成大学校园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五)积极引导校园学术研究向重点化、专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力图强化高校的科研功能,并且将其与普通的公共教学分开,形成内敛形态结构,避免校区多重功能的互相干扰。同时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向教育和产业两个方向转化,达到科学资源的多重共享。

(六)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提倡教与学、教学与交流的多层次融合。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形态要求,营造个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系统。积极营造大学校园的精神内涵,充分重视精神场所的创造,有意识地培育校园文化与历史的沉淀与形成,形成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圈。

(七)根据校园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创造模块增长和细胞生长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调节。

(八)适应汽车化时代的到来,完善解决人车关系,实行车行、人行并重的规划理念,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根据不同功能人群的出行模式,具体分析各种出行方式的流线构成,从而决定交通系统的结构。

(九)重视校园智能化、网络化,通过构造教学、科研、生活的功能网络及道路、绿化等连接网络,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达到促进各种交流及资源共享的目标。

(十)重视校园生态化、园林化。以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绿色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绿化手法搭配(草坪与花卉的点缀,绿化和硬质铺装的搭配),并以挖湖造丘的手法形成山体与湖面的独特景观,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十一)积极引导校区生活区与服务区的社会化与城市化,同时强调学校管理的物业化,生活、服务与城市接轨,将学生和教师居住公寓化,社会化,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不同档次的需求并减轻学校负担。使生活区和服务区向外侧发展,同社会城市接轨,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五、规划设计构思

(一)道路交通系统构成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理念一.将不同人群的出行目的、模式细分化,作为功能区布局和交通组织的依据、安排合理的路线系统。

理念二.汽车化时代的到来和校区城乡结合部的区位,要求新校区的交通结构应更好的解决车行交通的便利性和停靠的方便。

理念三.非机动车交通(人行、单车)仍是校区内部交通的主体,主活动区域应采用人车分行系统。

方案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活动范围和路线将校区范围内由内至外分成三个大的活动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行政、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

第二单元由教学区、实验区、产业园区和学生公寓区构成;

第三单元包括后勤服务、职业教育和文体活动区。

本案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出行模式。通过对各种模式的分析(教师ó科研,教师ó教学,学生ó教学ó科研,学生ó实验,科研ó实验ó产业,产业ó城市,后勤ó城市,生活ó城市),构建了弧形主干道与两套环形路网的结构,形成了有机有序的整体交通。

2、适当划分各功能区

路网构成不仅要承担交通的功能,而且要分割各功能区,同时满足各种功能人群出行的要求。

本案以弧形主干道为主,外加环形包围十字路网使校园结构清晰,弧形主干道内侧是资源共享区、公共教学区和实验教学区,外侧是产业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与后勤服务区,分区明确。主要交通不穿越各功能区,使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同时将三大功能区串联起来,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3、形成校园景观节点

本案突破了传统校园中横平竖直的棋盘式路网结构模式,充分考虑了人本身的因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道路布局结构讲求景观效果,避免单纯的交通功能和呆板的形式,设计中讲究点、线、面相结合(道路与广场相结合),直线、曲线相结合,正向和斜向相结合,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极大丰富了校园景观,更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4、道路选型

校内弧形主干道路型定为三块板,中间为10米的机动车行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外侧为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之外为4米宽的人行漫步道。周边次干道为一块板,路面宽9米,两侧为3米的人行道。尽端式车行道路型为一块板,路面宽6米,两侧为2米的人行道。

(二)主要出入口

考虑到校区选址西侧是209国道,东侧是山体和河道,从而将主要入口(主校门)设置于南侧规划道路上,使校区与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也使从外界至校区的主要人流能安全快捷地到达校区,同时有利于形成学校主轴空间序列。

(三)功能分区

本校园规划主体分为七大功能区,以便捷的机动和步行交通联系分区。

1.校前区,为校园整体空间序列的前奏,以绿化和开放空间为主要特征。

2.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区,主要由综合办公楼、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

3.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教学建筑组团布置在次区域,与其他教学、生活、服务及运动组团联系便捷。教学区各组团应考虑空间的联系呼应,建筑形式的有机统一。

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应与生活去联系方便,设有主运动场和体育馆,并注意适当的外来人员。

5.实习与训练区,设有实习宾馆和实习餐厅,是服务性设施,也是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场所,应由独立的对外出口,方便接待访客。

6.学生生活区,相对独立,与教学区和运动区联系方便。该区建设将面向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与教学区保持相对独立,实施单独的物业管理,在建设中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7.生态景观区,作为学校与环境的联系纽带,连接各个功能区,并结合步行系统,将校园构成一个整体。

方案尝试在结构布局中将校园分成四个大的版块。

基础教育活动版块:

这一版块包括教学区、教学实验区、产业园区,其主要担负国家统招研究生、本、专科和社会继续、函授、在职学生的基础教育职能。从基础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这一版块是校区与城市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规划意图打破其一贯的封闭形态,使之成为与城市更为紧密的开放型体系。

深入教育和科学研究版块

这一版块分布各独立学科院系和专门研究机构,承担学校的深入教育和科研职能。其位于弧形主干道内侧,掩映在树林草地之中,是校区中自然环境最为幽静的区域,规划意图为其提供最好的研究氛围。

核心共享版块

这一版块包括校园核心区(图书馆、礼堂、对外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是校区公共活动和管理的主要区域,布置在校区的中心,便于使用和集中管理。

生活服务版块

这一版块包括学生公寓区、文体活动区,布置在校区东侧,靠近东侧河道及山体。学生公寓区在教学区和东侧河道及山体之间,以运动场和绿带与教学区相隔,既方便上课又方便生活,并有利于今后与社会共同开发。

本案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有分有合,比较灵活,有利于校园各项功能活动。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活及科研、产业开发的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建设

理念一.高校发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规划一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灵活布局。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必将冲击高校原有的院系结构,使其发展和建设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所以校区规划应为未来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灵活模式。

理念二.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智能和网络不仅会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革命,同时也会使校园的物质建设发生革命。

方案在校区主要的教学和科研版块采用“芯片化模块”的布局,使校园主体结构能够进行细胞式的组合生长,根据实际发展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而不破坏规划主体结构的统一,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公共空间体系

1.中轴线空间序列

本案突出大学校园的形象特征,在中轴线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公共空间,结合主体建筑,达到烘托校园氛围、弘扬校园文化的目的。南侧主入口先是一个绿化公园,然后是一个雕塑广场,其南侧是一系列秩序性很强的水面,再往北是图书馆前的大草坪。通过主体建筑图书馆的中央通道可以看到北侧山体。围绕它的是大片水面和水上平台。最北端是现代化体育馆。

整个中轴线空间序列采用主校门(序幕)→前广场(抑)→大草坪(扬)→图书馆南广场(抑)→水面(高潮)→体育馆(抑)→小山体(结束)的结构方式,抑扬结合,开合有致,创造出多层次、井然有序的公共开放空间序列。

2.多样复合的开放空间系统一所一流的大学需要有其独特的精神核心和文化,并能形成对文脉和历史的沉淀,规划应从空间上创造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场所。优美的弧形主干道形式形成一个“?”形,象征着设计主题是:学无止境。

1.纪念空间:从教学区入口到核心区,方案设计了一条景观主轴,并通过系列的空间变化强化她的恢弘与庄严,作为新校区的象征。

进入教学区是一条120米宽的景观带,两侧是整齐的教学楼,中间是雕塑、水面、草坪和修剪整齐的植物,背景是矗立的图书馆主楼和主广场;走入被图书馆和教学楼合抱的主广场,3万平方的尺度,挺拔的主雕塑,透过图书馆的中庭远景是神采飞扬的体育馆,这里的恢弘气魄使你肃然起敬,这里是师生集会的场所,会记录学校的每一次重要事件;穿过图书馆的中央庭院,走在120的景观带中逐渐接近湖面,突然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宽阔的湖面清澈亮丽,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组成一组精美的建筑“L”型挺立在湖面之上,远处是一抹郁郁葱葱缓山和活泼的体育场馆,这一切都融合在一个弧形的开敞空间中,这里是主轴的高潮,也是每一个学子珍藏的青春纪念。

2.文脉空间:主轴线北端规划将老校区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建筑复制到新校区中,并作为主轴的收尾,她是文脉的延续和文化的象征。这一组建筑建议规划为小型博物馆。

3.浪漫空间:浪漫是年轻学子的特点和需求,规划在核心区西北端,利用挖湖的土方和废弃建筑材料堆积一个小型山体公园,栽培植被,为校园提供一个幽雅的空间,并建议将一些社团建筑点缀其中,让青年学子在这里指点江山。

4.激励空间:方案在教学、科研区规划了多个公共广场空间,建议以著名历史人物、科学巨匠、重要历史事件为主题进行设计,以激励学生的奋进精神。

(六)景观配置与绿化规划设计

校园要达到花园式校园、山水校园的要求。校园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起到隔离城市噪音、沙尘外,还形成校园的绿色屏障。校园内广布草坪,花卉在人行道旁,步行区内广泛布置花草,精心设计图案,色彩细致搭配,结合校园水面的设置,在较大的绿地空间内填土造坡以形成不太高的小土丘,使地面略有起伏,校园内达到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树木成林,草木成片,四季有花,常年有绿。

(七)校园形态体系

现代化大学包含文、理、工、艺术等各种学科,应该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也应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因此空间和建筑形态要避免过度统一单调,应在大的统一原则下追求个性化。方案根据各版块的不同性格对形态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

学院科研区由于学科的不同,其建筑个性应各具特色,规划希望其展现不同的气质,方案将其分散布置于绿色自然环境中,以环境作为统一要素,为今后建筑的个性化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核心区的公共建筑分布于大尺度的空间中在形态上应有一定的统一,以形成群体建筑的气势。

下载建校新校区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校新校区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学院新校区校园网规划与设计[精选五篇]

    本文由不耻也下问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某学院新校区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1 校园网建设现状 某学院是一所以工......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精选五篇)

    新 校 区 规 划 设 计 任 务 书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新 校 区 规 划 设 计 任 务 书 一、学院概况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规划工程记录(推荐5篇)

    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新校区规划设计从2000年6月招标开始至2000年9月确定方案,始终吸引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恰逢世纪之交的一场强者之争,而且从更深层次上激起......

    建水建民中学新校区建设规划要求

    建水建民中学新校区建设规划要求 一、 基本情况 1、 学生3600人,其中住校生3000人。 2、 教职工:266人 二、标准要求 1、按云南省示范性学校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2、校园内......

    在实验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合集五篇]

    在实验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长方形的操场长27.5厘米,宽20厘米。如果规划图的比例尺是四百分之一。这个操场实际占地多少平方米?在操场四周建造围栏,围栏长多少米? 解:(1)27.5*400=1......

    新校区卫生制度

    新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草稿) 2011-9-1 学校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体现到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一个洁、静、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程度,道德修......

    新校区建设申请书

    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新校区建设申请书二OO九年十二月—1— 县城乡建设局: 一、建设单位概况 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我县城区沭河西侧,振兴路东首,是一所国办全日制国家级重......

    新校区活动总结

    2011级新生棋类艺术交流活动总结 按照学校体工部统一部署,根据《贵州财经学院轩宇棋社2011--2013年发展计划》要求,贵州财经学院轩宇棋社于2011年10月25---27日在花溪新校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