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时间:2019-05-12 17:0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上册)

备课人:吴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课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完成作业。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后反思:

2.有特点的人脸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隐性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 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抓住人物脸部特点,夸张他们的特征。

欣赏,初步感受国画写意人物画的风格。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型正视头像的一般

规律。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学生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学生发言。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学生回忆。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抓住人物的脸

部特点来画;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板书设计

有特点的人脸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教后反思:

3.戏曲人物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应会: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复习导入

1.京剧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学生回忆。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丑行:文丑、武丑。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服饰、动作特点来画。B.表现出一定的神态。2.作业要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b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戏剧,多看京剧节目。

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文丑、武丑。

教后反思:

4.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

(板书)

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学生回忆。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

粗细

疏密 黑白对比 教后反思:

6.自制小相框

:1课 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隐性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2.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揭示课题。

学生欣赏、感受。

分析研究。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四、实践操作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学生制作。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教后反思:

7.色彩的调和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调色方法

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对比色互相调和

邻近色

同类色

加入

白色

混入同一种黄色 主色与装饰色

教后反思: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

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

提问: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混入同一种灰色

提高明度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

学生发言。学生设计作品。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箱板上的新发现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参观劵的设计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教后反思:

11.神秘的礼盒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故事里的人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

这种热爱集体财

学生欣赏。

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

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

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创作。

六、小结。

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学生回忆。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13.笔的世界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油画棒、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互相欣赏。

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

4.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5.提出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

学习设计图并启发创作。

明确作业要求。

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四、小结

6.点评作业。评价要点:

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

学生自评、互评。

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你想设计的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展示学生设计草稿。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或公共设施?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笔的世界

新颖

设计图中的内容:

设计 实用

教后反思:

15.神州风采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汇报。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

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17.家乡的风味小吃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小结。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

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

学生制作。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

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了解电脑绘画,创作的特点和优势,掌握电脑软件的特定功能,以及创作漫画 肖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隐性目标

认识电脑绘画创作对人们的积极影响

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滤镜的独特魅力,灵活运用掌握的素材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创作

难点 :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电脑滤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顺利的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 片段。

学生欣赏,感受漫画的魅力。

三、比较与发现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1、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

“有何区别?”

2、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小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介绍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四、欣赏感悟

1.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2.展示教师漫画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

学生交流感受。

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学生回答。

四、探究技法

1.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3.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学生补充作画。

五官的变化

观察作画步骤与方法。

五、实践创作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学生作画。

六、总结评价

评价要点: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教师小结

小组自评 学生全体评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回忆。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浏览上传的学生作品。你觉得哪张同学作品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发表看法。

同学互评、修改。

修改自己的作业。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和同学或家人继续浏览作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交流创作漫画肖像的体会。

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后反思:

第18课 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欣赏古建筑图片。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4.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第二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重点

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第三课 《添画人像》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学习认为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3、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现。教学准备:

人物头像图片,绘画用具。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从《画自己》开始学习了一系列的人像画的方法,对人像早就不再陌生,(师出示一组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来欣赏一下,说说这些人像作品各有什么特色(绘画风格、人物特点)? 出示课题:添画人像

二、新授

出示课本中提供的素描、油画、版画、中国画等大师作品。

1、简单归纳脸型、五官的的基本特点。

2、欣赏作品中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物特点

3、简析作品的绘画特色及风格: a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的表达;b立体派油画注重形块的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的细节;c版画突出线条的装饰美感;d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民族的特色。

4、添画指导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 这些作品可以怎样添画它的另一半呢? 学生答: 可以用圆珠笔勾线,画线描;可以用彩色水笔添画,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可以用油画棒添画,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另一半;可以用颜料来添画,模仿印象画派的风格。

三、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一半。

教师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四、讲评作业

1、学生自评

2、我们来看年轻大师们的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呢?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不足的地方?(1)添画特色(2)线条(3)形体特征(4)五官特征(5)布局

3、修改调整

以上就是《添画人像》美术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四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

(板书)

学生欣赏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1)构思

(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第五课

《亲亲密密一家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七册内容,课程围绕家庭这个主题,要求孩子创作家庭之间和睦美好的瞬间,以家庭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用孩子们的画笔作为依托,用吹塑版画作为形式媒介来展现作品,既体现了平凡家庭的幸福瞬间,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新煤材的运用,体会吹塑版画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欣赏及家庭间欢乐场景的回忆,给同学营造温馨、熟悉的家庭环境。吹塑版画的制作过程介绍,提高学生对新媒介新制作绘画方式的认识。

2、教学目标:使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完成家庭间亲亲密密一家子的场景作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回忆家人间或者小动物一家之间亲密的瞬间。

2、使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完成作品。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吹塑版画来完成作品,注意水分的控制以及颜色、线条上的和谐。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ppt、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学生: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图片展示:ppt出示多种小动物一家的场景,展现动物之间的亲情。师:你看到了哪种小动物一家?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答:看到了。。。。。。。。。。。。。。。。。。。。。。。。。。师:从小动物们一家的图片中,你联想到了谁? 学生答:联想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家子。师:想到了你和家人在一起的什么场景?

图片展示:ppt出示学生和学生家人在一起亲密欢乐的场面。

出示课题:亲亲密密一家子

2、新课教授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幸福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家甜蜜的瞬间么?

学生答:

师:家人是如何照顾你的?你是如何来爱你的家人的? 图片展示:ppt展示

3、具体制作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完成作业。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所要用到的工具:(ppt)夹子、水粉颜料、吹塑纸、毛笔、彩纸、水桶、吸水布、调色盘、铅笔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示范)

师: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勾勒出图案。提出要求:铅笔线条刻画深、构图饱满。生:自己制作。

师:示范,用夹子将彩色纸夹在吹塑纸上,做固定作用。

用毛笔调好颜色,将颜色涂在吹塑纸上。(注意颜色的厚薄,以及水分的控制)将彩纸盖上,用手将图案拓印在彩纸上。(注意力度大小的掌握)

教师作品展示

欣赏其他学生作品

4、学生具体操作

作业要求:回忆家庭生活(人物、动物)中动人的时刻,用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来完成一张亲亲密密一家人的图画。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

将同学的作品集中贴在教室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请个别同学讲述他和这幅作品的故事,可以是画面内容的故事,也可以是制作过程中的故事。同学间互相评价,哪些作品你最喜欢。

第六课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

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第七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杜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

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第八课:《参观劵的设计》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第九课《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不同的纸盒、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礼品盒,引入新课:神秘的礼盒。观看礼盒的外观及内部,了解礼盒的基本结构。

三、讲授新课1.观看课件。

引导观察欣赏各种礼盒的外包装及内部物品。分析:

(1)礼品盒由几部分组成?(2)礼品盒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3)外部包装那些地方有新意?(4)礼品盒的作用及意义? 观看课件。交流分析后回答问题。

2.组织小组交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

根据自己准备的纸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小组交流: 1.说一说自己爸爸妈妈的喜好。2.介绍送给他们的礼物—自制小工艺品。3.看书:

(1)看一看书中的作品使用了那些制作材料?

(2)说一说你认为有创新设计的作品。分析书中作品使用了哪些制作材料,找出有创意的作品。

4.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作业要求:搜集生活中的盒子,选用适当的材料,为送给父母的小礼物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盒。辅导要点:

盒子的选择;内部设计;外部装饰。整理、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五、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猜想你的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说一说爸爸妈妈看到礼盒会有什么反应。

第十课《故事里的人》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

学生欣赏。

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示范。

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学生回忆。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_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全册美术备课(人民美术出版社)课

1.建筑艺术的美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欣赏古建筑图片。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4.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2.有特点的人脸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重点

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

掌握墨色浓淡,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

2.欣赏漫画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板书设计

有特点的人脸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戏曲人物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

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旦角的行家。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京剧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丑行:文丑、武丑。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服饰、动作特点来画。B.表现出一定的神态。

2.作业要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b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戏剧,多看京剧节目。

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文丑、武丑。

4.图形的魔术组合课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重点

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

(板书)

学生欣赏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

(3)线描(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

粗细

疏密 黑白对比

6.自制小相框

1课 时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揭示课题。

学生欣赏、感受。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四、实践操作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7.色彩的调和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难点

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

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学生欣赏、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调色方法

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对比色互相调和

邻近色

同类色

加入白色

混入同一种黄色

混入同一种灰色

提高明度

主色与装饰色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课 时 教学目标

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箱板上的新发现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杜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

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参观劵的设计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教后反思:

11.神秘的礼盒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杜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故事里的人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

学生欣赏。

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

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创作。

六、小结。

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学生回忆。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13.笔的世界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点

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油画棒、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互相欣赏。

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

4.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5.提出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

学习设计图并启发创作。明确作业要求。

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四、小结

6.点评作业。评价要点:

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

学生自评、互评。

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你想设计的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展示学生设计草稿。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或公共设施?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笔的世界

新颖

设计图中的内容:

设计 实用

15.神州风采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汇报。一组:敦煌石窟。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17.家乡的风味小吃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授 课 人

杜 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小结。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

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

学生制作。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

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时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 课 人

杜莎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了解电脑绘画,创作的特点和优势,掌握电脑软件的特定功能,以及创作漫画 肖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隐性目标

认识电脑绘画创作对人们的积极影响

重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滤镜的独特魅力,灵活运用掌握的素材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创作

难点

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电脑滤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顺利的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

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 片段。

学生欣赏,感受漫画的魅力。

三、比较与发现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1、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

“有何区别?”

2、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小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介绍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四、欣赏感悟

1.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2.展示教师漫画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

学生交流感受。

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学生回答。

四、探究技法

1.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3.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学生补充作画。五官的变化

观察作画步骤与方法。

五、实践创作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学生作画。

六、总结评价

评价要点: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教师小结

小组自评 学生全体评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学生回忆。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浏览上传的学生作品。你觉得哪张同学作品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发表看法。

同学互评、修改。

修改自己的作业。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和同学或家人继续浏览作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交流创作漫画肖像的体会。

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后反思:

第18课 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

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 年 级 美 术 教 案

(上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1.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2.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1.学生欣赏分析。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2.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3.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1.学生欣赏。2.学生分析。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五、深入学习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后反思:

2.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过程与方法: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2: 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课时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抓住人物脸部特点,夸张他们的特征。

欣赏,初步感受国画写意人物画的风格。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型正视头像的一般规律。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学生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学生发言。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有特点的人脸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教后反思:

题 3.戏曲人物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应会: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

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旦角的行家。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

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

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复习导入 1.京剧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

领、和滑稽人物。学生回忆。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丑行:文丑、武丑。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服饰、动作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神态。2.作业要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b色彩的运用要恰当。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戏剧,多看京剧节目。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文丑、武丑。

教后反思:

题 4.图形的魔术组合课

时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题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 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学生回忆。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 粗细 疏密 黑白对比

教后反思:

题 6.自制小相框 课

时 :1课 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隐性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2.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揭示课题。学生欣赏、感受。

分析研究。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四、实践操作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学生制作。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评选设计之星。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学生思考。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教后反思:

题 7.色彩的调和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学生欣赏、感受。

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读定义。

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调色方法 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对比色互相调和

邻近色

同类色

加入白色

混入同一种黄色

混入同一种灰色

提高明度

主色与装饰色

教后反思:

题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 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

提问: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学生设计作品。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题 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

时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题 参观劵的设计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 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

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教后反思:

题 11.神秘的礼盒 课

时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

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题 故事里的人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 学生欣赏。

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

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学生回忆。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题 13.笔的世界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油画棒、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互相欣赏。

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

4.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5.提出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学习设计图并启发创作。

明确作业要求。

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四、小结 6.点评作业。评价要点:

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 学生自评、互评。

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你想设计的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展示学生设计草稿。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或公共设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发言。板书设计

笔的世界

新颖 设计图中的内容: 设计 实用

教后反思:

题 15.神州风采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

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分组汇报。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题 17.家乡的风味小吃 课

时 1 课 时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小结。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 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 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小结 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题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了解电脑绘画,创作的特点和优势,掌握电脑软件的特定功能,以及创作漫画 肖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隐性目标 认识电脑绘画创作对人们的积极影响 重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滤镜的独特魅力,灵活运用掌握的素材和手段进行大胆的创作

难点 :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电脑滤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顺利的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 片段。学生欣赏,感受漫画的魅力。

三、比较与发现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1、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

‚有何区别?‛

2、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小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介绍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四、欣赏感悟 1.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2.展示教师漫画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 学生交流感受。

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学生回答。

四、探究技法 1.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3)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3.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学生补充作画。

五官的变化

观察作画步骤与方法。

五、实践创作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学生作画。

六、总结评价 评价要点: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教师小结 小组自评 学生全体评

第二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学生回忆。

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浏览上传的学生作品。你觉得哪张同学作品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发表看法。

同学互评、修改。

修改自己的作业。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和同学或家人继续浏览作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交流创作漫画肖像的体会。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后反思:

第18课 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

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手机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

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l)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等)。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的比例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第3课

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的历时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谈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方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常见的画法有: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

3、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4、学一学。(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示范:

1、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

2、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3、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

4、添加人物背景。

5、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学生作品欣赏。

5、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1)、初步了解。(林风眠生平介绍)

A、了解林风眠生平

B、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

A、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B、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C、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比一比)

A、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B、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C、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D、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试一试)

A、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画步骤: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

B、学生作业。

C、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

A、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B、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4、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5课

蔬果造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蔬果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蔬果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蔬果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源于生活,那些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蔬菜瓜果只要稍加改变,就变成了情趣盎然的艺术品。在课上学生找到了立足点,点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用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本课要求学生首先选取相应的蔬果,然后根据塑造对象特有的形、色进行联想,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做一个有趣的蔬果动物造型,使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提高造型的技能。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蔬果造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蔬果: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3)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变出来的?(指向蔬果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向相同蔬果的不同造型。)

①萝卜变变变。②茄子变变变。③菠萝变变变。④生姜变变变。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向多种蔬果的组合造型。)3.熟悉技能,尝试表现。(l)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教师现场制作兔子造型。)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

(3)分组自由创作。4.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第6课

秋之韵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还有那旷野、长烟、黄昏的牧童、暮色里的笛声、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秋林间的美丽背影„„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在人们的心头萦绕,牵动着人们一片片悠悠的远思。

教科书通过各种摄影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这些图片为学生观察、感受秋天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资源,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特别是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运用秋天大自然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师)课件,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2.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3.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

4.评价交流。

(l)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布局、预先拼摆、拼贴先后顺序)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白选作业。

①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②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5.展评拓展。

(l)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小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7课

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泛指以陶瓷为主要媒材,从事艺术创作的活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类文化艺术活动中,陶瓷以其丰富的造型与多彩的釉色,留下了许许多多精美的艺术珍品.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受学生喜爱。

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被自然而然地发现的。制陶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有着近万年的历史。陶器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碗、盘、杯、壶等日用器物扩大到现在的建筑、室内装潢、卫浴设备、机械工具、医疗器具、电器材料、电子制品、航天工业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此可见,陶瓷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中演变而来的,它更注重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摆脱了实用功能的制约。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的技法,并大胆进行立体造型。教科书呈现了古今中外几件风格各异能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和审美情趣。教科书中的“小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白现代陶艺作品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制作工序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陶艺制作的不同工具材料和一般制作工序,从细致处感悟到陶艺制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科书还提供了陶艺成型的四种简单技法图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不同的制作技巧。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陶艺知识,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技法,大胆尝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从而提高学生泥塑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这“土与火的艺术”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欣赏隋代的陶艺作品《彩绘伎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做做陶艺》。

4.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6.欣赏比较: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 7.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8.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9.玩一玩: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10.课后拓展:查阅中国古代陶艺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陶艺相关知识。

2.师生共同探究:重点了解陶艺的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及拉坯成型四种成型方法,学习一种简单手工成型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结合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演示其中捏塑、泥条、泥片等方法。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陶艺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5.学习建议: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6.展示评价,以“陶艺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7.拓展延伸: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8课

中国扇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扇子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掌握用水墨画扇面的基本方法。

2.欣赏不同时代和不同种类的中国扇子,体会中国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扇子制作的工艺和扇面的绘制过程中,感悟中国扇子的独特魅力。

3.感受中国扇子的文化气息,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扇子虽然是我们夏季日常纳凉的用具,但却有着丰富的种类与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扇子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与诗书画的巧妙结合而成为一种艺术品。这种把实用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科书中呈现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品的局部,引导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扇子的文化背景。同时,教材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有关中华扇子的种类、形式、内容、结构、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扇面的表现内容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解与感受、比较与分析,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并展开自己的创作活动。构图作为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始终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掌握随形构图的能力。由于教科书中以欣赏优秀的中华扇面作品为主,较少有学生水墨创造素材和方法的展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给予一些考虑,适当地提供一些学习的素材,演示一些简单的水墨表现技法,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水墨创造活动。由于教科书中关于中华扇面的知识点涉及较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了解与感受,多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而不要过多地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与灌输,要注意充分地挖掘中国扇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国扇子艺术特点和构思构图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目 的性和有效性,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2.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国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根据扇面的特点来设计创作水墨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两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国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示范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

“古人是怎样纳凉的?”揭示课题《中国扇子》。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国画扇面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共同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国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9课

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设计造型新颖的果壳箱,并用废旧材料等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

3.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有句戏言说得好:“看别人的果壳箱,就能知道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果壳箱,现在已经是“家居用品”的重要部分。看看路边的果壳箱,就能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小小果壳箱》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果壳箱进行功能、材料、外形、色彩与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实用相联系的,启发学生从既美观又实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果壳箱的设计。在设计与制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的空间,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动手、动脑,使设计制作出来的果壳箱不但外表新颖,而且注重功能设计:通过设计与制作,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材料、纸张等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

难点:启发探索创新。

三、教学课时

1或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瓦楞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课件、范作。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前导入。

教师:我们在欣赏一座城市美景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街边的“环境卫士”呢?请学生们猜一猜街边的“环境卫士”是什么呢?

学生:果壳箱。

揭题:《小小果壳箱》。

2.引导谈话。

你们知道果壳箱的作用是什么吗?

配合出示的图片,初步了解果壳箱的构造,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①你在哪里见到过果壳箱呢?

配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果壳箱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

②让学生说一说室外果壳箱和室内果壳箱有什么不同,材质的不同:

室外:木质、水泥。室内:不锈钢、塑料。

形状大小的不同: 室外:形状较大。室内:形状较小。

3.欣赏图片,发散思维。

(1)教师出示果壳箱的构造图,请学生简单了解果壳箱的构造。果壳箱分为箱盖、投入口、箱体、箱底、可开启处。

提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果壳箱的每个构造区域想要设计的形状。

(2)欣赏果壳箱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3)果壳箱的外形你们有什么新的设计吗?

(4)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发散设计思维。(请学生说一说投人口有哪些类型。)

(5)出示制作步骤,进行简单讲解。

(6)每个果壳箱都有不同的形状,也有不同的作用,请学生们说一说设计的果壳箱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的,有什么功能。

(7)了解不同的垃圾。

4.学生创作。

(1)用准备好的瓦楞纸和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注意色彩的搭配,做到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统一。

作业: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果壳箱。

要求:①造型独特,美观实用,注重环保并符合学校环境;

②合作完成的要合理分工。

5.教师巡回指导。

6.课后评价。

投票,交流评价。

(1)在展台(讲台)展出学生作品。

(2)选择典型作品,请学生口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或想法。适时教师点评或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

(3)收集制作过程中的垃圾,作为选票,投入不同功能的优秀的果壳箱作品中。谁的果壳箱里的垃圾多,谁的作品就最有人气。

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赏识它们的眼睛。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做个小小环保者,用慧眼和巧手变废为宝。

7.课外拓展。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不能随便乱丢垃圾,还要注意垃圾分类。

第10课

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装饰的方法和作用,感受车身外部装饰的魅力.2.通过汽车装饰的赏析,尝试用剪、贴、绘等技法体验车身装饰,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车身装饰作品。

3.培养对汽车装饰的审美能力,生活美的鉴赏能力,拓展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装饰改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汽车文化潮流,并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汽车文化产业。教材列举了不同款式装饰的汽车,通过欣赏汽车图案,感受点、线、色彩等造型元素带来的视觉美感。进一步讨论分析、了解汽车装饰的方法和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装饰技法对汽车进行装饰美化,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下一课的《公交站台设计》做铺垫。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汽车的装饰方法,尝试车身的装饰。

难点:运用多种装饰方法美化车身。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教学过程

1.设疑导人。

(1)猜一猜用青花瓷纹样装饰的是什么,先后出示5个青花瓷纹样,最后完整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青花瓷纹样装饰的汽车。

(2)引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问题探究。

(1)汽车装饰的起源——赛车。

(2)汽车装饰的作用: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美观等作用。

(3)什么样的车能进行装饰?

3.交流技法。

(1)汽车形体大揭秘,分析了解大巴车、货车、小汽车三种汽车的基本结构。

(2)汽车的车身装饰有哪些基本方法?(图形装饰法、文字图形装饰法、色彩线条装饰法)

方法拓展:文字装饰法、线条图形装饰法等。

(3)如何装饰汽车?从图案位置、图形面积、主体色调等三方面分析,强调装饰汽车应注意的问题。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实践探究。

(1)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平面的车身设计,并用剪、贴、绘等技法进行车身装饰与美化。

(2)动动手,做一做。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参考图片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5.评价展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一条车辆通行分道线,小组把完成的作品按车道线贴于黑板,形成流动风景线的景观。

6.拓展延伸。

趣味装饰汽车欣赏,开阔欣赏视野,增加学生兴趣。

第11课

公交站台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公交站台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其外观可体现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取向及文化底蕴。本课学习材料和前一课《流动的风景线》是一个单元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用美术的方式来关注社会生活。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施功能后进行站台设计的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站台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学会根据站台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本课学习内容以身边的公交站台实景图片欣赏分析来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这些来自生活中的视觉现象可以启发学生懂得设计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在欣赏评析三个不同风格的站台中也可以启发学生知道公共没施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要有多元化的视角,教材中呈现的提示和几种常见的公交站台造型.绘草图构思独特、创意新颖,从内容纠形式,从艺术手法到表现语言,都透出真实而又有震撼的艺术力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书中的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创作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

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色卡纸、美T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美工刀、胶水、彩色卡纸、公交站台纸模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公交站台设计》,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环境设施功能,进行站台设计。

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的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想。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想表现出来。

9.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

第12课

街市新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明确店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时提高设计应用能力。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规划与设计“特色街”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城乡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渐渐接近国际步伐,我们能从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地感受到发展的速度,比如,街边普通小商铺的每个设计细节,都体现着个性化经营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让学生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美术设计与制作实践,训练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规划设计“特色街”,并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各种店面,添加绿化植被、电话亭、行道树、公共汽车站等道路设施,使“特色街”丰富完整。

2.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进行店面设计,并合理规划设计“特色街”的平面图或立体造型。

难点:街市特色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纸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欣赏感受。

(1)走进古街。(欣赏《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幅传世名作的局部画面?它描绘了什么?

了解: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这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f]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

(2)同到现代。

(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揭示课题:《街市新貌》。

2.任务学习,了解提升。

(1)走人特色街。(展示:特色街图片)

提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特色街?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街?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景致最吸引你?它的“特色”是什么?(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T艺品、扮演者等)

了解:特色街的“特色”是什么?(文化主题、商业主题、美食、休闲等)

小结:特色街道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铺店面,还是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座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都要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2)了解店面设计。

①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

提问:走进特色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店铺)

了解:店面没计包括招牌设计、店门设计、橱窗设计、外部照明设汁、壁面照明等。店面设计是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面的档次和个性。从整体风格来看,可分为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现代风格的外观给人以时代的气息和现代化的心理感受。传统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踏实稳健、传统丰厚的心理感受,许多百年老店,成为影响中外的传统字号,其店而形象早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固定模式,其传统的外观风格也能吸引部分顾客。如果店铺开在一个充满古朴色彩的老街中,也可采用与整体风格相一致的传统风格。

②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题一: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感受不同)

“学习单”题二: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招牌、门头、橱窗、陈列的商品等)

小结: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而的档次和个性。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周围环境、商店建筑结构相协凋,要先确立是现代风格还是传统风格,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观察学习,概括方法。

(1)欣赏作品,概括方法。(纸质、平面、剪贴、组合)

(2)技法点击,鼓励创新。(材质、半立体、立体、折等)

4.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提问:这些作品的创意在哪里?

5.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1)分组规划,同建“特色街”。(我们都是城建设计师)

讨论:你们组“特色街”的主题是什么?想怎么规划设计?

交流:①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瞩目,招揽生意呢?

建议:与同学一起规划,设计特色街。(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并规划出绿化植被的面积)

(2)学生创作(合作完成作品)。

6.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设计的特色街,并展开美术评价。

(2)学习同伴的设计理念,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7.综合探索,知识拓展。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

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

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

第13课

生活与科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与科技的关系,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科学创意的方法。

2.欣赏改变生活的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同时兼有“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的学习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奇妙的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丰富多彩,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并进行科学创想。学习用科学创想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书中的图片给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方便,科幻画将人类的梦想表现出来,但要飞得更远,更好地开发利用一切资源,还需我们不断地进行幻想和艰苦地实践。科幻画是科学创新与绘画表现的有机融合,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和平时实践的积累,已经掌握了部分的科学技术知识,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孩子已会关注四周环境,愿意并善于幻想。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学习基础,科幻画的创想课完全能有效地开展。但学生们往往在科学设想和构思上还需教师加以启发引导,教师应收集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图片资料,在学生画科幻画之前进行欣赏,使学生能心中有物,以物画之,天马行空地想象。在导人时将图片、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也可课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的科幻知识。当学生拥有相关材料后,才会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草图表达意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后进行想象创作直至完成。怎样画的问题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但也要进行一些的指导。如构图的饱满、所画形象的生动以及色彩等。科幻画创作可按照三大步骤进行:①联系生活创想构思;②整体把握画草图;③浅入深出的绘制。这可以利用已有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以及借鉴画家作品加以引导,途径可以是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幻想。

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先进的科技用品和存在的问题;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智能手表型手机f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准备)、科幻画作品展示台。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块有趣的手表,它可不是一块普通的手表哦!”(展示手表,学生猜一猜。)

教师:

“这是一块多功能的手表型手机,它和你的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就可以直接打电话、拍照、发短信了,有趣吗?而且戴在手上,不容易遗失,打电话又方便。这就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2.继续感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图片。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会飞的汽车,时而飞在空中,时而降落到地面,时而行驶在陆地,最后停在家门口)

教师:

“这样的汽车不仅体型小巧,而且还会飞!大家堵车的时候,是不是总幻想自己的车子能够长上一对翅膀立即起飞?如今,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和高科技的融合已经让这些幻想变成现实。”

教师:“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未来都是如此,人们拥有着科学幻想,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3.实例赏析,了解如何创作科幻画。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达·芬奇手稿作品,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达-芬奇是一位15世纪意大利画家,他不仅画画特别棒,也非常有创新思想,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科学幻想,科技创作手稿达10000多页。500多年前他所画的设计手稿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因而他的手稿也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例如:密码筒、机器人、闹钟、照相机、温度计等,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2)继续了解先进的科研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来说说目前科研的一些实用产品。

①电动型自行车电动功能藏于小巧的细节中,轻便、实用)。

眼镜摄像机(戴着眼镜就可拥有拍照、摄像等功能)。

教师:

“这些发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②学生讨论科幻画的创作步骤及科幻画的意义。

教师小结:

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学创想

“科”——科学性——基础

“幻”——想象性——内容

“画”——艺术性——形式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科幻画的创作过程。

①展示图片,思考创作过程。

②启发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说一说生活中令你最烦恼事是什么?(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大到宇宙,小到家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发明创造。

首先要解决科幻画的“科”。

“科”——科学性——基础

③教师总结遇到的问题。

学生分小组完成讨论:如何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及老师展示的5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构思如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独特的科学幻想内容,解决科幻画的“幻”和“画”。)

④展示科幻画作品,思考如何表现“幻”与“画”。

“幻”——内容需要大胆想象、创新。

“画”——形式需要追求美观、新颖。

教师小结:

A.以上科幻画作品想法新颖、独特,画面的色彩很好地烘托出画面的气氛。

B.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运用科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生活变得更美好!

C.我们现在真处于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今天的幻想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现实,未来的生活是美丽的,未来的世界是靠大家去创想的。’

⑤欣赏作品,引导启发与思考:

思考课件所展示的科幻画属于哪一范畴的科学幻想,分析作品的科学幻想性,并从创意、构图等稍作简评。

结语:这些小画家用丰富的绘画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科学幻想,我们也一样,不但要幻想未来,还要将幻想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提出作业建议: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并创作一幅科幻画。

提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科学思想,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5.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交流。

(1)欣赏科幻画作品。

(2)课件出示评画标准。

①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科幻作品:

②陈述自己对于科幻作品的欣赏感受。

③教师:

“同学们的科幻画各具特色,今天你们的幻想,将会成为明天的现实。至于实现这个幻想需要多久,也许会很长,也许会很短„„”

7.视野拓展,趣味引导。

(1)继续欣赏别具特色的电脑绘制的科幻画作品。

(2)鼓励学生课后从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地创新。

(3)也尝试用电脑技术,进行科幻画的创作。

第14课

窗外的风景

一、教学目标

1._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窗既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窗是中国圆林中结构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元素之一,是建筑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即用门或窗作为取景的画框,每一个窗(门)就像一个取景框,在画框内有计划地组织景面,框取不同的景物。外面望去,窗(门)内就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窗的存在,才使园林空间更加深邃,景色更加丰富。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欣赏窗户和窗外的美景,感受不同的窗户带给人们不同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窗外风景。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江苏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内的窗景:斋壁上置有一方方精雕细刻的木格花窗,斋后的小天井里略置垒石,再植数棵梅、竹、芭蕉、天竹等,透过花窗,便形成了绝妙的框景,如同一幅幅雅致的国画。由于花窗与天井里的花木形成空间距离,小小的书斋显得从容畅达,景面丰富多彩。教科书还选用了江南园林的窗景、江南水乡的窗景以及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与窗外的景色的摄影作品。图片中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窗犹如一个个天然的取景框,与窗外的景色相映成趣,一年四季,无限景色入画来。教学时应寓景于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绘画基础,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观察取景时,要抓住重点,进行取舍,强调构图的安排,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

(教师)课件、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苏州网师园“殿春移”内的窗景,思考图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2)提示课题:《窗外的风景》。

(3)试一试: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

(4)欣赏一组江南园林的窗景,说说有什么特别的美感。

(5)小结:窗口就是一幅美丽风景的取景框。

2.深入探究。

(1)以窗口为画面的取景框,练习取景。

①分析比较同一景致不同的取景方式,理解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感受。

②提示:观察取景时,要进行取舍,琐碎和难于表现的可舍弃,应强调构图的安排。

(2)教师示范窗外景色的绘画步骤。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

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画出窗外的景色,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窗外的景色。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窗外的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层次丰富”等方面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窗外的风景,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第15课

新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制作方法。

2.欣赏新家园的建筑及环境没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新家园的模型。

3.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古人为了生存结庐而居,随着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家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层住宅、花园别墅,人们不停地追求“好”房子。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呢?豪宅不一定都足好房子,好宅不必是蒙宅。家是幸福的源泉,住得好足人人所追求向往的,“新家园”所谓的“新”,不该是一味追求环境的改变、新建筑的落成;而是让我们用另一个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住宅,看看房子是否能提供自己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看看房子是否能满足新时代的环保节能的要求。其实,只要有足够的信念、知识和经验,动动手,老变新化腐朽为神奇,那是绝对有可能的。通过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动手能力。通过推广环保绿建筑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对于居住质量的要求除了舒适、健康之外,还应倡导人造的建筑不能对r|然环境造成过多的负担。

本课的学习过程分五大块。第一,欣赏各类住宅建筑。学生比较、讨论与思考,对什么是宜居的住宅建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了解住宅建筑建成的大概流程,体会相关人士的付出与努力。第三,寻找灵感,进行住宅建筑的草图设计。第四,将设计的草图制作成模型。第五,展示、交流与思考。

2.重点、难点。

重点:新家园的建筑草图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难点:将建筑的设计草图制作成模型。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记号笔或水彩笔、彩色铅笔。

(教师)收集有特色的建筑图片和小区规划图,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邀请学生聊聊所居住的房子与小区环境。

(2)教师:你对自家的房子满意吗?如果你现在有能力买房,那么你会把新家园选择在哪里?选择什么样式的住宅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一般人对好房子的定义是地段好,面积足够,视野好,周边环境漂亮等等。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看看其他人眼中的“好”房子。

(3)出示课题:《新家园》。

2.欣赏与思考。

(1)出示卡延塔的图片。

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高层”、“豪宅”,老师先带领大家到迪拜,欣赏高达310米的扭曲住宅大厦——卡延塔。这栋大厦包含456个居住单位,建造花了8年时间,耗资达81亿美金。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简单介绍卡延塔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2.出示流水别墅的图片。

教师:有些同学向往别墅生活。我们到美国的流水别墅看看!这是建筑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别墅共三层,约380平方米。看到它,你能感受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吗?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

(流水别墅的简单介绍)别墅坐落在岩崖之中,与自然契合,与环境交融,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它可是非常上镜、被拍摄最多的私人住宅呢!

(3)出示高迪的米拉之家图片。

教师:你会选择这样的住宅吗?为什么? 同学讨论、回答。

教师:这样不算雄伟宏大的石头楼房,却被许多人评判为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独创性的建筑。米拉之家是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他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简单介绍米拉之家的建造过程,设计理念)

教师:课前,许多同学们提出好房子要新建。米拉之家建于1906-1912年间,上百年的老房子如今仍有八家住户,非富即贵。

(4)出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的图片:

教师:好房子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经过建筑设计师和工人的努力,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又重新进行规划整建。老树发新芽,魅力和作用得到再次的体现。

(5)出示江南民居和福建土楼,小区和农村的住宅建筑图片。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代表着一方人民的生活习惯。

3.深入探究。

(1)不管我们现在居住的家同,还是我们欣赏的这些有名的住宅建筑,它们是如何建成的呢?大概有哪些流程?

学生交流、分析与回答。

教师总结:住宅建筑的建成,简单地可分为前期规划与设计、住宅建筑的建设、后期的装饰与美化三大步骤。造房子是个大工程,这期间我们会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忙。

(2)教师:我们如果要造一栋住宅建筑,会需要哪些擘业人士的帮忙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包工头、泥水匠、装修设计师、水电工、园艺设计师„„一栋优秀的住宅建筑,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合作才能完成。今天的作业也需要同学们团队合作,小组完成所布置的课堂作业。

4.作业布置与学生练习。(1)6人为一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相关建筑专业人士,合作设计一栋理想的新家园住宅建筑。(建筑风格不限,以草图的形式展现设计成果)

(2)学生合作设计。5.交流与评价。

(1)学生展示设计草图,教师请三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设计构想。(2)学生自评与互评。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并准备好下一节课要做新家园住宅建筑模型的材料。

笫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水彩笔、双面胶,剪刀.纸板.彩色卡纸,各种废旧盒子(如牛奶盒,薯片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制作材料,一 教学过程

1.导人。

同顾上节课,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设计草图。

教师:同学们,家园住宅建筑设计草图你们已经完成,那我们如何把草图制作成模型呢?

学生交流与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发言。2.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制作的大概过程,并讲解建筑模型制作要点和技巧。

示范一:建筑模型如何用粘贴才牢固。

示范二:门窗的剪贴与制作。

示范三:建筑的美化(如用水彩笔在建筑外观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用彩色卡纸美化等)。3.学生制作与作品展示。

(1)学生以6人为一组,根据上节课的设计草图进行制作。

(2)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学生制作得精彩的地方,及时地进行展示与肯定。

(3)制作成果展示——新家园建筑模型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教师点评,与学生一起评出优秀作品。4.教师小结。

家是使人获得安全和舒适的地方。住宅和人的关系,就是要考虑到人在使用上的功能。现代城市固然提供了各种便利,但唯一缺乏的,恰恰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人性的关怀。好的住宅就像衣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房子设计也不同。好的住宅设计应该具备基本可能性和未来改造的可能,留给使用者有个性化的改造余地。

第16课

金银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样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

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

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金银工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人历来强调“物以稀为贵”,金银器要经过采矿、冶炼、加工等非常复杂的程序,所以总体数量上较为稀少,传世的金银器文物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课集中呈现了较多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教科书对大多数作品做了简要的解读与说明,同时通过“小知识”、“说一说”、“学习建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特征。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金银器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造型、纹饰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PP1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的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没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

(2)教师小结谈话,呈现课题: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传统的《金银器》,出示PPT。

2.初步赏析。

(1)提问:

①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朝代?可以分成哪几类?

②书中介绍的金银器和现在的金银制品有什么不同?

③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

(2)教师归纳小结: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3.深入探究,(l)教师出示《金虎》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金虎》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虎》动态是怎样的?

③纹饰有什么特点?

小结:《金虎》是金制品(金器);属饰件类;姿态生动,纹饰概括、简洁。

(2)教师出示《金梳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金梳背》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梳背》的纹饰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制作工艺?

(3)教师出示《银水壶》。请学生做介绍,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

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的一件金银器。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谈谈欣赏中国传统金银器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欣赏其他古代金银器。(3)欣赏现代金银器。

课后有必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收集欣赏更多的金银器。

第17课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收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探究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自然、文化遗产首先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为其文明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原动力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又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理解及其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截至2012年7月,我国共有43处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课以欣赏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重点是感悟对这些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世界遗产在中国,既是中国的幸运与责任,也是世界的幸运与责任。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既能使我们认识民族文化 传统的世界意义,也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 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l)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

(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

(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看了这两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科书,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

(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

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②四人小组讨论。

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下载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 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时间 : 1 课 时 课业类型 :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

    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全册

    潭东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刘开连 第一课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欣赏,建筑艺术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

    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

    最新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美术上册(十一册) 教案 (2 年度第二学期)教者: 第1课 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程序 1、欣赏导入: 欣赏几个校园黑板报,了解黑板报的用途。 2、师生小结:黑板报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体......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 2 第2课点的集合 ..................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课目 第2课社区即景(活动一)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课前调查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