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时间:2019-05-12 23:1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

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

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教学重点

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教学难点

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

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

二、对比分析 了解地图

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

三、探究方法

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

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3.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

4.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5.老师示范: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

四、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

五、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

2.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素描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

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

(板书)--------光影变幻 1.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

顺光、侧光、顶光、逆光

(2)课件:侧光球体

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

(3)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 亮部、灰部、暗部。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

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

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

二、绘画步骤

勾画轮廓

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

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

三、作品赏析

四、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

五、拓展延伸:

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3课 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2.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

2.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4.师演示作画步骤:

(1)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

(2)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

(3)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

第4课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学准备 小花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2.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1)评价最佳作品。(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5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3.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

2.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2.组合造型漂亮。

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6课秦陵兵马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

二、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小园艺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

线面结合。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

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二、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

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五、课堂总结

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一)

教学目标 :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三、互相学习

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 ③

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

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装饰

剪、装

饰、整

有效率。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2.评析交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二)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 ;造型简洁、夸张、概括。

三、发现问题

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

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

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四、方法指导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

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

4.用料分析 5.画出预想效果图

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

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

五、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

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

六、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评价

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

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难点:

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

四、深入探究

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 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3、制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 装饰完成:上色、修饰。

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五、小结,拓展。

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活动二)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三、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第12课

废物利用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四、作业展示

二、同龄作品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

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

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

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

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

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

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

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

1、课堂小结。

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第二篇: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手绘旅游地图,学习景点图形标识的表现方法。

2、让学生能利用收集的资料识别、把握旅游景点的标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对景点进行简要生动的图形表现,完成旅行线路,形成初步的图标设计意识。

3、让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并在观赏描绘中表达出来,抒发对家乡景观的热爱,以家乡美景为荣。教学重点:

即手绘景点图形标识,小组合作拼成一张长沙旅行线路图。教学难点:

绘制与表现出简洁生动的景点图形标识。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水彩笔、卡纸 教学用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当导游,带我去探访一下长沙各大景点。

1、提问: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长沙哪个景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总结: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景点很吸引人,现在我们要用一种方式向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推荐,那就是“能说话”的地图。我们分小组把同学们各自搜集到的长沙各个景点信息汇集成一张有特色的“长沙旅游线路图”,让更多的人走进长沙,了解长沙,喜欢长沙。

二、对比分析 了解地图

1、出示三种特别的地图(行政图、地形图,手绘图),了解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2、说说最喜欢那种地图,为什么?

图文结合的地图给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读性强。

三、探究方法

尝试用图标式地图来表现长沙旅游景点。

1、查看长沙旅游景点,普通地图显示,找出景点有代表性的照片。

2、师生探讨图标的设计要点,小训练画图标。

总结景点图标要点:抓住景点特征、概括简化。

3、课件欣赏了解同一个景点图标不同的设计效果。

4、设计一条你认为最经典的景点路线推荐长沙景点,并试着用简单的地图画下来。

5、老师示范:

把简单地图转化成图标地图,增加地图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诱惑力。

四、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给予参考意见。

五、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光影产生的基本原理

难点:掌握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

素描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白色的小鹿身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

小结:光的照射,使物体产生明暗的变化

(板书)--------光影变幻

2.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同一个球体,他们的明暗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样)

顺光、侧光、顶光、逆光 课件:侧光球体

讲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线、反光

素描中用铅笔画画如何在纸上呈现出 亮部、灰部、暗部。

练一练: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用笔轻有什么样的表现(分组探讨)

排线密集,用力与排线稀疏颜色重,显得暗:用笔轻显得亮。3.直观演示:怎样画圆锥体?实物观察

绘画步骤:勾画轮廓

画出暗部和投影------视频,尝试画一画

描绘细节明暗变化------视频,对比观察 4.作品赏析

5.学生作业:用明暗表现事物(画侧光)6.拓展延伸:

我们既可以在浅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纸上画出物体的亮部,可见,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课 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技能领域:能用简练概括的线条描绘小区的景物,合理组织画面。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线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样取景和概括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家园?你想要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二、夸夸家园

1、展示老师的家所在的社区的环境图片。(休闲、饮食、购物、文化、交通、娱乐、医疗等场所)这些场所可以给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丰富人们生活。

2、请同学介绍,夸夸自己的居住环境。

3、同学间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分享各自居住区域的特色。

三、新授课

1、如果要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摄影、绘画......)

2、这么大的小区,我们怎么画?

3、介绍用取景,做简易取景框,找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4、师演示作画步骤:

①选景和取景,根据前后景物确定主体物。②画出主要景物后,围绕中心景物添画。(注意近大远小应急景物之间遮挡关系的处理。)

③整理。(画面组织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层次安排的合理性。)

5、作品辨析:哪张画更好?为什么?

作品①画面无主体物,景物杂乱堆砌;作品②对景物进行了深入刻画,空间感强;作品③构图很小,不饱满。

四、尝试练习

作业要求:根据你居住环境的印象,选取你喜爱的一角,结合收集的资料,画一幅线描小景图。要求用线流畅,细节描绘生动,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可以适当地添上一些色彩。

五、作业展示,评述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采用简评为主的方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你觉得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

2、总结:社区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们成长中孕育出了浓厚的感情。社区美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珍惜和维护!

第4课 编花篮

学习目标 :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

第5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初步感受纸立体作品的形式美感。

2、能力目标:能运用折、贴、剪的方法制作纸方框,并进行纸方框的拼摆、组合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纸魔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精心设计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纸方框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剪切纸方框的原理,将单个的纸方框拼摆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大师,看看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课件出示刘谦图片。

2、刘谦是大魔术师,老师也会表演魔术,你们信吗? 表演纸条变立体纸框。板书:《纸魔方》

二、探索新知、动手实践

1、视频播放纸方框的制作过程

2、课件出示纸方框单体示意图。(学生尝试制作。)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请一名同学上台制作、讲解方法。

三、课程深入、体验乐趣

1、感受刘谦的神奇魔法(课前已将做好的纸魔方偷偷放进每组一位学生的课桌)。课件出示几个纸魔方图片。咦?它们跑哪儿去了?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你们找一找自己的课桌,是不是跑你们那儿去了。

2、欣赏纸魔方,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制作,教师指导 小组共同制作一个纸魔方。要求:

1、纸方框单体制作精美。

2、组合造型漂亮。

课件伴随着轻音乐循环播放纸魔方图片。

五、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小组代表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

2、小组互评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夸夸它。你能给一个作品提出一点小建议吗?

2、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6课秦陵兵马俑

学习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

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作品反馈

二、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l0 课小园艺师(活动一)教学目标:

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

2、教师小结: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

2、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

三、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

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

四、评价活动

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教学目标:

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 

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 

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 揭示课题 :

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

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

二、感知材料

1.看看师生共同准备的各种材料,说说分别适合制作园林模型中的什么内容。

2.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演示。

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

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

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

四、欣赏评价

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

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

五、课堂总结  1.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和作品进行总结评奖,分别授予“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制作奖”。

2.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恢复教室整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一)

教学目标 :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本课学习材料(稻草、树叶、麦秸、果实等)。并将这些材料分组放置在操场。

2.教师讲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或回忆。3.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稻草人形象。

二、分组尝试

发现问题

1.教师提出学习主题。

师:下面我们就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尝试捆扎一个稻草人,(时间定为5分钟以内)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制作)

2.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预估问题:形态不美;松散不稳 ;没有做完;预备一个制作有问题的“稻草人”。

三、互相学习

解决难点

1.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形态不美怎么办?应大致确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准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数: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显少于身体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况下,有时可将稻草从中整束弯曲后再捆扎,头部显得精致一些,有时可将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进行捆扎。

2.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松散不稳怎么办?

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稳定。也可适当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稳定且动态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紧要合理,扎松则稻草显得体量大,扎紧一般在关节转折处。

3.师生讨论,逐一解决问题:没有做完怎么办?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精品就有效率。

4.请优秀组的代表介绍经验,或教师示范介绍制作步骤。①试扎:用手比画人物的关节位置 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

③装饰:最后修剪、装饰、整理

四、作品欣赏 拓展方法

作品①鸟:草团包扎鸟身,翅膀采用编织的方法。

作品②蛇:头部采用编织的方法,插两粒玉米代表眼睛,身体用捆扎方式。2.综合材料作品欣赏。

五、拓展思路 自主表现

1.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设计与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展示 评析交流

1.作业展示活动:各组合理组放本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命名。2.评析交流 第8课 田间精灵(活动二)

教学目标:

1、走进乡村,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保留纯真的学习情怀和勇于创作的热情。

2、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

3、能养成静心制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能巧妙的选择、利用材料,运用立体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艺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捆扎、编织等简单的方法进行立体塑造。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综合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收集稻杆、麦杆等材料。.也可以找到类似材料代替稻杆草叶材料(废旧毛线、纸绳、包装绳、甚至用旧报纸搓成或卷成的绳子)。

二、欣赏导入

1.欣赏湘西少数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树叶绘成故事书,用花瓣穿的项链,用树叶编的小虫子,用草梗编的筐用稻草编制的稻草人。

2.认识材料的原始美、淳朴美、自然美。板书:随意自在 ;造型简洁、夸张、概括。

三、发现问题

1.提出尝试作业要求:运用带来的材料在5分钟内编织任意形。(学生分组尝试制作)2.师生共同发现尝试作业中的问题

①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不合理,看上去比较粗糙,材料浪费大)。②结绳(打结处较多,草头没藏好)。③编织方法(较单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体结构(松散,不牢固)

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评

四、方法指导

1.理料——将所备草料略加理顺分类。

2.设计图——请几个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一个简笔小动物或小人物。

3.简化造型——教师将设计图进行简化,防止学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诱导。4.用料分析

5.画出预想效果图

6.教师示范,分编或分捆各部分,再进行组合。7.修剪整体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强调整体美观,制作细节精致而生动)

五、作品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哪种制作方法完成。1.分析作品《狮子》:一大堆草做身体、一小撮草做尾、粗树枝做腿起支撑作用,狮子的头部、脚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编织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实点缀

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编织方法,身体和四肢用捆扎方法。

六、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探索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编织、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评价

1.评价要点:①构思大胆,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体稳固。④方法多样。2.推荐学生课余关注乡村文化与艺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贴画、泥塑、糖人等。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能使用水彩画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描绘雨、雪情景。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

1、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教学难点:

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画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为什么?(2)引入新课。

二、艺术作品的欣赏。

1、展示各种关于水的艺术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2、欣赏冰、雪、雨、雾、云的图画,3、猜猜画家们怎样表现出这些独特的风景的。

三、学习技法、练习创作。

1、自学教材中的三种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蜡笔法、撒盐法、滴水法

2、根据自己准备的选题,尝试绘画。

四、深入探究

1、欣赏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节水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2、由水资源缺少的图片引入招贴画的欣赏。什么是招贴画?要素有什么? 广告语: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图形:色彩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3、制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与广告语。绘制样稿:铅笔勾勒 装饰完成:上色、修饰。

4、设计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

5、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

五、小结,拓展。

与同学一起展开调查,收集资料,了解有哪些人为原因造成水资源的短缺,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改变现状?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教学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

(1)左实右虚

(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身体摆动如何变化?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第11课 劳动最光荣(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进一步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学习画人物动态组合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组合的画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二、同龄作品欣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三、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四、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12课 废物利用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2、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

3、增强环保意识及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发展的趋势及美感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多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凤凰,感受不同的质感与美感。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用时: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欣赏感受

谈话引入,欣赏徐冰的《凤凰》作品。

1、同学们了解凤凰吗?你们心目中的凤凰是什么样的?教师简要介绍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是汉族的民族图腾,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鸟,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神话传说中,凤凰每次死后,周身会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件很特别的《凤凰》作品,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

3、学生欣赏、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成几个问题,如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建筑废弃物做材料?这些材料是怎样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感悟认知

1、在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凤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师讲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过程。

2、接下来我们欣赏作品的几个局部,(教师出示凤凰的头颈、翅膀及尾巴三个部分的放大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边思考:凤凰的这些部位分别用了哪些工地废弃物作为材料?这些废弃物的材质、形状、颜色与制作的这只凤凰身体部位有什么联系?能够让我们产生哪些联想?

3、师生交流后小结:《凤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现场的建筑废弃物及工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废弃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废弃物材料的巧妙联想与组合:铁锹拼接而成的“羽毛”、红色安全帽构成的“凤冠”、建筑钢条及围栏布拼接的“凤尾”等。

三、欣赏交流,深化认识

1、教师出示教材中彩绘木雕、铜鎏金材料制作的《凤凰》,组织学生欣赏、思考:两件《凤凰》作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材质有何不同?给人怎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后小结。

2、出示一组综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学生欣赏,体会不同材质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学习延伸

1、课堂小结。

2、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手机徐悲鸿的相关资料、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中国画的工具、教学课件、奔马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

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戏曲是一项中华民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水墨微动画,趣味人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水墨微动画边想一想这段动画片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的?用水墨表现的戏曲人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引出学习主题:(戏曲人物)

2.欣赏戏曲人物.获得感知:

(l)以“我的戏曲印象”为话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戏曲。戏曲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研讨、发表个人独特看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戏曲人物有哪些特点。请他们秀秀戏曲人物的有趣造型:谈一谈这些戏曲人物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探究水墨表现,增长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关良的作品《戏曲人物》,思考:艺术家是用怎样的笔墨来表现戏曲人物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图片解构,进行必要的提点和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水墨表现技能:

4.借助比较欣赏,发展个性。

(l)比较陈九和韩羽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说说其不同之处(如线条、墨块等)。

(2)比较这两幅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一幅色彩比较艳丽浓重,一幅以淡雅点缀为主)。

(3)再看这组儿童水墨戏曲人物和前一组相比,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如这组纯粹以墨色的变化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水墨画创作需要注意什么(如水的比例控制、墨色浓淡变化等)? 5.我画戏曲人物,个性表现。

(1)学生选择收集的戏曲人物图片,截取最佳的表现角度。(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表现戏曲人物。6.展评结合拓展,激活学习。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水墨韵味、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赏评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自我、他人的作品评议过程中,获得对于本课所学的“活用”。

(2)我们再来欣赏几种表现戏曲人物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和喜欢的理由:想一想:我们还能怎样表现戏曲人物?以此激发学生持续创新表现的积极学习情感。

第3课

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盘、水桶等工具。教学过程: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的历时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谈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方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常见的画法有:纯用水墨画法、色彩渲染画法、细线勾描画法,粗笔大墨块画法,细笔与粗笔结合画法、干擦与湿染结合画法等。

3、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4、学一学。(1)、出示一幅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对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示范:

1、从五官入手,先画眼睛,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脸部。

2、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3、画出人物的胸部及上肢。

4、添加人物背景。

5、待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学生作品欣赏。

5、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

2、讲授新课。(1)、初步了解。(林风眠生平介绍)

A、了解林风眠生平

B、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

A、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仕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B、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C、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比一比)

A、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B、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仕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C、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D、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为“风眠体”的彩墨画。

(4)、尝试实践。(试一试)

A、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演示作画步骤: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

B、学生作业。

C、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

A、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B、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

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4、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5课

蔬果造型

一、教学目标

1、根据蔬果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蔬果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蔬果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源于生活,那些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蔬菜瓜果只要稍加改变,就变成了情趣盎然的艺术品。在课上学生找到了立足点,点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用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本课要求学生首先选取相应的蔬果,然后根据塑造对象特有的形、色进行联想,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做一个有趣的蔬果动物造型,使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提高造型的技能。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蔬果造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寻找合适的蔬果。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蔬果: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3)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变出来的?(指向蔬果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向相同蔬果的不同造型。)

①萝卜变变变。②茄子变变变。③菠萝变变变。④生姜变变变。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向多种蔬果的组合造型。)3.熟悉技能,尝试表现。(l)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教师现场制作兔子造型。)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

(3)分组自由创作。4.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第6课

秋之韵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秋天是多彩的,那黄叶、绿树、红花,还有那旷野、长烟、黄昏的牧童、暮色里的笛声、溶溶月色中的阵阵馨香,秋林间的美丽背影„„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在人们的心头萦绕,牵动着人们一片片悠悠的远思。

教科书通过各种摄影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这些图片为学生观察、感受秋天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资源,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特别是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运用秋天大自然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师)课件,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2.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3.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

4.评价交流。

(l)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布局、预先拼摆、拼贴先后顺序)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白选作业。

①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②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5.展评拓展。

(l)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小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7课

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泛指以陶瓷为主要媒材,从事艺术创作的活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类文化艺术活动中,陶瓷以其丰富的造型与多彩的釉色,留下了许许多多精美的艺术珍品.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受学生喜爱。

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被自然而然地发现的。制陶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有着近万年的历史。陶器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碗、盘、杯、壶等日用器物扩大到现在的建筑、室内装潢、卫浴设备、机械工具、医疗器具、电器材料、电子制品、航天工业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此可见,陶瓷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中演变而来的,它更注重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摆脱了实用功能的制约。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的技法,并大胆进行立体造型。教科书呈现了古今中外几件风格各异能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和审美情趣。教科书中的“小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白现代陶艺作品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制作工序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陶艺制作的不同工具材料和一般制作工序,从细致处感悟到陶艺制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科书还提供了陶艺成型的四种简单技法图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不同的制作技巧。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陶艺知识,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技法,大胆尝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从而提高学生泥塑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这“土与火的艺术”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欣赏隋代的陶艺作品《彩绘伎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做做陶艺》。

4.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6.欣赏比较: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 7.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8.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9.玩一玩: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10.课后拓展:查阅中国古代陶艺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陶艺相关知识。

2.师生共同探究:重点了解陶艺的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及拉坯成型四种成型方法,学习一种简单手工成型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结合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演示其中捏塑、泥条、泥片等方法。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陶艺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5.学习建议: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6.展示评价,以“陶艺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7.拓展延伸: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8课

中国扇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扇子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掌握用水墨画扇面的基本方法。

2.欣赏不同时代和不同种类的中国扇子,体会中国扇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扇子制作的工艺和扇面的绘制过程中,感悟中国扇子的独特魅力。

3.感受中国扇子的文化气息,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关注与热爱。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扇子虽然是我们夏季日常纳凉的用具,但却有着丰富的种类与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扇子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与诗书画的巧妙结合而成为一种艺术品。这种把实用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科书中呈现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品的局部,引导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扇子的文化背景。同时,教材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有关中华扇子的种类、形式、内容、结构、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扇面的表现内容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解与感受、比较与分析,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并展开自己的创作活动。构图作为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始终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掌握随形构图的能力。由于教科书中以欣赏优秀的中华扇面作品为主,较少有学生水墨创造素材和方法的展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给予一些考虑,适当地提供一些学习的素材,演示一些简单的水墨表现技法,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水墨创造活动。由于教科书中关于中华扇面的知识点涉及较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了解与感受,多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而不要过多地对有关知识进行讲解与灌输,要注意充分地挖掘中国扇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国扇子艺术特点和构思构图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目 的性和有效性,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2.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国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根据扇面的特点来设计创作水墨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两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国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示范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

“古人是怎样纳凉的?”揭示课题《中国扇子》。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国画扇面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共同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国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9课

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设计造型新颖的果壳箱,并用废旧材料等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

3.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有句戏言说得好:“看别人的果壳箱,就能知道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果壳箱,现在已经是“家居用品”的重要部分。看看路边的果壳箱,就能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小小果壳箱》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果壳箱进行功能、材料、外形、色彩与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实用相联系的,启发学生从既美观又实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果壳箱的设计。在设计与制作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创造的空间,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动手、动脑,使设计制作出来的果壳箱不但外表新颖,而且注重功能设计:通过设计与制作,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材料、纸张等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美观实用的果壳箱。

难点:启发探索创新。

三、教学课时

1或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瓦楞纸、剪刀、双面胶。

(教师)课件、范作。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课前导入。

教师:我们在欣赏一座城市美景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街边的“环境卫士”呢?请学生们猜一猜街边的“环境卫士”是什么呢?

学生:果壳箱。

揭题:《小小果壳箱》。

2.引导谈话。

你们知道果壳箱的作用是什么吗?

配合出示的图片,初步了解果壳箱的构造,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①你在哪里见到过果壳箱呢?

配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果壳箱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

②让学生说一说室外果壳箱和室内果壳箱有什么不同,材质的不同:

室外:木质、水泥。室内:不锈钢、塑料。

形状大小的不同: 室外:形状较大。室内:形状较小。

3.欣赏图片,发散思维。

(1)教师出示果壳箱的构造图,请学生简单了解果壳箱的构造。果壳箱分为箱盖、投入口、箱体、箱底、可开启处。

提示: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果壳箱的每个构造区域想要设计的形状。

(2)欣赏果壳箱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3)果壳箱的外形你们有什么新的设计吗?

(4)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发散设计思维。(请学生说一说投人口有哪些类型。)

(5)出示制作步骤,进行简单讲解。

(6)每个果壳箱都有不同的形状,也有不同的作用,请学生们说一说设计的果壳箱是在什么地方使用的,有什么功能。

(7)了解不同的垃圾。

4.学生创作。

(1)用准备好的瓦楞纸和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注意色彩的搭配,做到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统一。

作业: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果壳箱。

要求:①造型独特,美观实用,注重环保并符合学校环境;

②合作完成的要合理分工。

5.教师巡回指导。

6.课后评价。

投票,交流评价。

(1)在展台(讲台)展出学生作品。

(2)选择典型作品,请学生口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或想法。适时教师点评或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

(3)收集制作过程中的垃圾,作为选票,投入不同功能的优秀的果壳箱作品中。谁的果壳箱里的垃圾多,谁的作品就最有人气。

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赏识它们的眼睛。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做个小小环保者,用慧眼和巧手变废为宝。

7.课外拓展。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不能随便乱丢垃圾,还要注意垃圾分类。

第10课

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装饰的方法和作用,感受车身外部装饰的魅力.2.通过汽车装饰的赏析,尝试用剪、贴、绘等技法体验车身装饰,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车身装饰作品。

3.培养对汽车装饰的审美能力,生活美的鉴赏能力,拓展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装饰改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汽车文化潮流,并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汽车文化产业。教材列举了不同款式装饰的汽车,通过欣赏汽车图案,感受点、线、色彩等造型元素带来的视觉美感。进一步讨论分析、了解汽车装饰的方法和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装饰技法对汽车进行装饰美化,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下一课的《公交站台设计》做铺垫。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汽车的装饰方法,尝试车身的装饰。

难点:运用多种装饰方法美化车身。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教学过程

1.设疑导人。

(1)猜一猜用青花瓷纹样装饰的是什么,先后出示5个青花瓷纹样,最后完整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青花瓷纹样装饰的汽车。

(2)引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问题探究。

(1)汽车装饰的起源——赛车。

(2)汽车装饰的作用: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美观等作用。

(3)什么样的车能进行装饰?

3.交流技法。

(1)汽车形体大揭秘,分析了解大巴车、货车、小汽车三种汽车的基本结构。

(2)汽车的车身装饰有哪些基本方法?(图形装饰法、文字图形装饰法、色彩线条装饰法)

方法拓展:文字装饰法、线条图形装饰法等。

(3)如何装饰汽车?从图案位置、图形面积、主体色调等三方面分析,强调装饰汽车应注意的问题。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4.实践探究。

(1)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平面的车身设计,并用剪、贴、绘等技法进行车身装饰与美化。

(2)动动手,做一做。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参考图片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5.评价展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一条车辆通行分道线,小组把完成的作品按车道线贴于黑板,形成流动风景线的景观。

6.拓展延伸。

趣味装饰汽车欣赏,开阔欣赏视野,增加学生兴趣。

第11课

公交站台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公交站台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其外观可体现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取向及文化底蕴。本课学习材料和前一课《流动的风景线》是一个单元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用美术的方式来关注社会生活。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环境设施功能后进行站台设计的学习活动,从而逐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站台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学会根据站台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本课学习内容以身边的公交站台实景图片欣赏分析来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这些来自生活中的视觉现象可以启发学生懂得设计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在欣赏评析三个不同风格的站台中也可以启发学生知道公共没施的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要有多元化的视角,教材中呈现的提示和几种常见的公交站台造型.绘草图构思独特、创意新颖,从内容纠形式,从艺术手法到表现语言,都透出真实而又有震撼的艺术力量,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书中的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创作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中深刻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

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色卡纸、美T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美工刀、胶水、彩色卡纸、公交站台纸模型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看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公交站台设计》,提出本课学习任务——初步了解环境设施功能,进行站台设计。

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的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想。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想表现出来。

9.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

第12课

街市新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明确店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时提高设计应用能力。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规划与设计“特色街”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城乡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渐渐接近国际步伐,我们能从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地感受到发展的速度,比如,街边普通小商铺的每个设计细节,都体现着个性化经营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让学生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美术设计与制作实践,训练学生平面与立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规划设计“特色街”,并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各种店面,添加绿化植被、电话亭、行道树、公共汽车站等道路设施,使“特色街”丰富完整。

2.重点、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进行店面设计,并合理规划设计“特色街”的平面图或立体造型。

难点:街市特色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纸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欣赏感受。

(1)走进古街。(欣赏《清明上河图》局部)

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幅传世名作的局部画面?它描绘了什么?

了解: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这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f]首还扎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

(2)同到现代。

(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揭示课题:《街市新貌》。

2.任务学习,了解提升。

(1)走人特色街。(展示:特色街图片)

提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特色街?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街?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景致最吸引你?它的“特色”是什么?(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T艺品、扮演者等)

了解:特色街的“特色”是什么?(文化主题、商业主题、美食、休闲等)

小结:特色街道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商铺店面,还是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座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都要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2)了解店面设计。

①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

提问:走进特色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店铺)

了解:店面没计包括招牌设计、店门设计、橱窗设计、外部照明设汁、壁面照明等。店面设计是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面的档次和个性。从整体风格来看,可分为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现代风格的外观给人以时代的气息和现代化的心理感受。传统风格的外观给人以踏实稳健、传统丰厚的心理感受,许多百年老店,成为影响中外的传统字号,其店而形象早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固定模式,其传统的外观风格也能吸引部分顾客。如果店铺开在一个充满古朴色彩的老街中,也可采用与整体风格相一致的传统风格。

②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题一: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感受不同)

“学习单”题二: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招牌、门头、橱窗、陈列的商品等)

小结:店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能够体现店而的档次和个性。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周围环境、商店建筑结构相协凋,要先确立是现代风格还是传统风格,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观察学习,概括方法。

(1)欣赏作品,概括方法。(纸质、平面、剪贴、组合)

(2)技法点击,鼓励创新。(材质、半立体、立体、折等)

4.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提问:这些作品的创意在哪里?

5.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1)分组规划,同建“特色街”。(我们都是城建设计师)

讨论:你们组“特色街”的主题是什么?想怎么规划设计?

交流:①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瞩目,招揽生意呢?

建议:与同学一起规划,设计特色街。(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并规划出绿化植被的面积)

(2)学生创作(合作完成作品)。

6.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设计的特色街,并展开美术评价。

(2)学习同伴的设计理念,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7.综合探索,知识拓展。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

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

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

第13课

生活与科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生活与科技的关系,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科学创意的方法。

2.欣赏改变生活的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同时兼有“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的学习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奇妙的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丰富多彩,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并进行科学创想。学习用科学创想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书中的图片给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方便,科幻画将人类的梦想表现出来,但要飞得更远,更好地开发利用一切资源,还需我们不断地进行幻想和艰苦地实践。科幻画是科学创新与绘画表现的有机融合,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和平时实践的积累,已经掌握了部分的科学技术知识,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孩子已会关注四周环境,愿意并善于幻想。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学习基础,科幻画的创想课完全能有效地开展。但学生们往往在科学设想和构思上还需教师加以启发引导,教师应收集和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图片资料,在学生画科幻画之前进行欣赏,使学生能心中有物,以物画之,天马行空地想象。在导人时将图片、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也可课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的科幻知识。当学生拥有相关材料后,才会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好的解决办法,通过草图表达意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后进行想象创作直至完成。怎样画的问题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但也要进行一些的指导。如构图的饱满、所画形象的生动以及色彩等。科幻画创作可按照三大步骤进行:①联系生活创想构思;②整体把握画草图;③浅入深出的绘制。这可以利用已有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以及借鉴画家作品加以引导,途径可以是各具特色、多种多样的。

2.重点、难点。

重点: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幻想。

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中先进的科技用品和存在的问题;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智能手表型手机f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准备)、科幻画作品展示台。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块有趣的手表,它可不是一块普通的手表哦!”(展示手表,学生猜一猜。)

教师:

“这是一块多功能的手表型手机,它和你的手机通过蓝牙连接,就可以直接打电话、拍照、发短信了,有趣吗?而且戴在手上,不容易遗失,打电话又方便。这就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2.继续感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图片。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会飞的汽车,时而飞在空中,时而降落到地面,时而行驶在陆地,最后停在家门口)

教师:

“这样的汽车不仅体型小巧,而且还会飞!大家堵车的时候,是不是总幻想自己的车子能够长上一对翅膀立即起飞?如今,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和高科技的融合已经让这些幻想变成现实。”

教师:“从过去到现在,甚至未来都是如此,人们拥有着科学幻想,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3.实例赏析,了解如何创作科幻画。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达·芬奇手稿作品,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达-芬奇是一位15世纪意大利画家,他不仅画画特别棒,也非常有创新思想,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科学幻想,科技创作手稿达10000多页。500多年前他所画的设计手稿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因而他的手稿也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例如:密码筒、机器人、闹钟、照相机、温度计等,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2)继续了解先进的科研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来说说目前科研的一些实用产品。

①电动型自行车电动功能藏于小巧的细节中,轻便、实用)。

眼镜摄像机(戴着眼镜就可拥有拍照、摄像等功能)。

教师:

“这些发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②学生讨论科幻画的创作步骤及科幻画的意义。

教师小结:

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学创想

“科”——科学性——基础

“幻”——想象性——内容

“画”——艺术性——形式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科幻画的创作过程。

①展示图片,思考创作过程。

②启发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说一说生活中令你最烦恼事是什么?(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大到宇宙,小到家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发明创造。

首先要解决科幻画的“科”。

“科”——科学性——基础

③教师总结遇到的问题。

学生分小组完成讨论:如何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及老师展示的5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构思如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独特的科学幻想内容,解决科幻画的“幻”和“画”。)

④展示科幻画作品,思考如何表现“幻”与“画”。

“幻”——内容需要大胆想象、创新。

“画”——形式需要追求美观、新颖。

教师小结:

A.以上科幻画作品想法新颖、独特,画面的色彩很好地烘托出画面的气氛。

B.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运用科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生活变得更美好!

C.我们现在真处于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今天的幻想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现实,未来的生活是美丽的,未来的世界是靠大家去创想的。’

⑤欣赏作品,引导启发与思考:

思考课件所展示的科幻画属于哪一范畴的科学幻想,分析作品的科学幻想性,并从创意、构图等稍作简评。

结语:这些小画家用丰富的绘画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科学幻想,我们也一样,不但要幻想未来,还要将幻想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提出作业建议: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并创作一幅科幻画。

提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科学思想,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5.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交流。

(1)欣赏科幻画作品。

(2)课件出示评画标准。

①学生根据评画标准,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科幻作品:

②陈述自己对于科幻作品的欣赏感受。

③教师:

“同学们的科幻画各具特色,今天你们的幻想,将会成为明天的现实。至于实现这个幻想需要多久,也许会很长,也许会很短„„”

7.视野拓展,趣味引导。

(1)继续欣赏别具特色的电脑绘制的科幻画作品。

(2)鼓励学生课后从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地创新。

(3)也尝试用电脑技术,进行科幻画的创作。

第14课

窗外的风景

一、教学目标

1._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窗既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窗是中国圆林中结构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元素之一,是建筑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即用门或窗作为取景的画框,每一个窗(门)就像一个取景框,在画框内有计划地组织景面,框取不同的景物。外面望去,窗(门)内就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窗的存在,才使园林空间更加深邃,景色更加丰富。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欣赏窗户和窗外的美景,感受不同的窗户带给人们不同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窗外风景。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江苏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内的窗景:斋壁上置有一方方精雕细刻的木格花窗,斋后的小天井里略置垒石,再植数棵梅、竹、芭蕉、天竹等,透过花窗,便形成了绝妙的框景,如同一幅幅雅致的国画。由于花窗与天井里的花木形成空间距离,小小的书斋显得从容畅达,景面丰富多彩。教科书还选用了江南园林的窗景、江南水乡的窗景以及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与窗外的景色的摄影作品。图片中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窗犹如一个个天然的取景框,与窗外的景色相映成趣,一年四季,无限景色入画来。教学时应寓景于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绘画基础,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学习风景画构图基础知识以及一般的表现方法。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观察取景时,要抓住重点,进行取舍,强调构图的安排,通过造型实践提高学生表现风景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

(教师)课件、油画棒或水彩笔或水粉(彩)颜料等工具。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苏州网师园“殿春移”内的窗景,思考图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2)提示课题:《窗外的风景》。

(3)试一试: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

(4)欣赏一组江南园林的窗景,说说有什么特别的美感。

(5)小结:窗口就是一幅美丽风景的取景框。

2.深入探究。

(1)以窗口为画面的取景框,练习取景。

①分析比较同一景致不同的取景方式,理解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感受。

②提示:观察取景时,要进行取舍,琐碎和难于表现的可舍弃,应强调构图的安排。

(2)教师示范窗外景色的绘画步骤。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

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画出窗外的景色,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窗外的景色。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窗外的风景”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层次丰富”等方面进行评价。

5.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窗外的风景,鼓励学生课后也去试一试。

第15课

新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制作方法。

2.欣赏新家园的建筑及环境没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新家园的模型。

3.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古人为了生存结庐而居,随着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家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层住宅、花园别墅,人们不停地追求“好”房子。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呢?豪宅不一定都足好房子,好宅不必是蒙宅。家是幸福的源泉,住得好足人人所追求向往的,“新家园”所谓的“新”,不该是一味追求环境的改变、新建筑的落成;而是让我们用另一个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住宅,看看房子是否能提供自己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看看房子是否能满足新时代的环保节能的要求。其实,只要有足够的信念、知识和经验,动动手,老变新化腐朽为神奇,那是绝对有可能的。通过本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动手能力。通过推广环保绿建筑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对于居住质量的要求除了舒适、健康之外,还应倡导人造的建筑不能对r|然环境造成过多的负担。

本课的学习过程分五大块。第一,欣赏各类住宅建筑。学生比较、讨论与思考,对什么是宜居的住宅建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了解住宅建筑建成的大概流程,体会相关人士的付出与努力。第三,寻找灵感,进行住宅建筑的草图设计。第四,将设计的草图制作成模型。第五,展示、交流与思考。

2.重点、难点。

重点:新家园的建筑草图的设计与模型制作。

难点:将建筑的设计草图制作成模型。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记号笔或水彩笔、彩色铅笔。

(教师)收集有特色的建筑图片和小区规划图,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邀请学生聊聊所居住的房子与小区环境。

(2)教师:你对自家的房子满意吗?如果你现在有能力买房,那么你会把新家园选择在哪里?选择什么样式的住宅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一般人对好房子的定义是地段好,面积足够,视野好,周边环境漂亮等等。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看看其他人眼中的“好”房子。

(3)出示课题:《新家园》。

2.欣赏与思考。

(1)出示卡延塔的图片。

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高层”、“豪宅”,老师先带领大家到迪拜,欣赏高达310米的扭曲住宅大厦——卡延塔。这栋大厦包含456个居住单位,建造花了8年时间,耗资达81亿美金。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简单介绍卡延塔的建筑特点与设计理念。

2.出示流水别墅的图片。

教师:有些同学向往别墅生活。我们到美国的流水别墅看看!这是建筑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别墅共三层,约380平方米。看到它,你能感受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吗?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

(流水别墅的简单介绍)别墅坐落在岩崖之中,与自然契合,与环境交融,成为一种以建筑词汇再现自然环境的抽象表达。它可是非常上镜、被拍摄最多的私人住宅呢!

(3)出示高迪的米拉之家图片。

教师:你会选择这样的住宅吗?为什么? 同学讨论、回答。

教师:这样不算雄伟宏大的石头楼房,却被许多人评判为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独创性的建筑。米拉之家是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他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简单介绍米拉之家的建造过程,设计理念)

教师:课前,许多同学们提出好房子要新建。米拉之家建于1906-1912年间,上百年的老房子如今仍有八家住户,非富即贵。

(4)出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的图片:

教师:好房子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经过建筑设计师和工人的努力,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又重新进行规划整建。老树发新芽,魅力和作用得到再次的体现。

(5)出示江南民居和福建土楼,小区和农村的住宅建筑图片。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代表着一方人民的生活习惯。

3.深入探究。

(1)不管我们现在居住的家同,还是我们欣赏的这些有名的住宅建筑,它们是如何建成的呢?大概有哪些流程?

学生交流、分析与回答。

教师总结:住宅建筑的建成,简单地可分为前期规划与设计、住宅建筑的建设、后期的装饰与美化三大步骤。造房子是个大工程,这期间我们会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忙。

(2)教师:我们如果要造一栋住宅建筑,会需要哪些擘业人士的帮忙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包工头、泥水匠、装修设计师、水电工、园艺设计师„„一栋优秀的住宅建筑,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合作才能完成。今天的作业也需要同学们团队合作,小组完成所布置的课堂作业。

4.作业布置与学生练习。(1)6人为一组,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相关建筑专业人士,合作设计一栋理想的新家园住宅建筑。(建筑风格不限,以草图的形式展现设计成果)

(2)学生合作设计。5.交流与评价。

(1)学生展示设计草图,教师请三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设计构想。(2)学生自评与互评。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设计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设计,并准备好下一节课要做新家园住宅建筑模型的材料。

笫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水彩笔、双面胶,剪刀.纸板.彩色卡纸,各种废旧盒子(如牛奶盒,薯片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制作材料,一 教学过程

1.导人。

同顾上节课,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设计草图。

教师:同学们,家园住宅建筑设计草图你们已经完成,那我们如何把草图制作成模型呢?

学生交流与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发言。2.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制作的大概过程,并讲解建筑模型制作要点和技巧。

示范一:建筑模型如何用粘贴才牢固。

示范二:门窗的剪贴与制作。

示范三:建筑的美化(如用水彩笔在建筑外观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用彩色卡纸美化等)。3.学生制作与作品展示。

(1)学生以6人为一组,根据上节课的设计草图进行制作。

(2)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学生制作得精彩的地方,及时地进行展示与肯定。

(3)制作成果展示——新家园建筑模型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教师点评,与学生一起评出优秀作品。4.教师小结。

家是使人获得安全和舒适的地方。住宅和人的关系,就是要考虑到人在使用上的功能。现代城市固然提供了各种便利,但唯一缺乏的,恰恰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人性的关怀。好的住宅就像衣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房子设计也不同。好的住宅设计应该具备基本可能性和未来改造的可能,留给使用者有个性化的改造余地。

第16课

金银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样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

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

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金银工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人历来强调“物以稀为贵”,金银器要经过采矿、冶炼、加工等非常复杂的程序,所以总体数量上较为稀少,传世的金银器文物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课集中呈现了较多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教科书对大多数作品做了简要的解读与说明,同时通过“小知识”、“说一说”、“学习建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特征。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金银器的欣赏,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欣赏方法,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造型、纹饰以及自己欣赏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兴趣和水平。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PP1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的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没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

(2)教师小结谈话,呈现课题: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传统的《金银器》,出示PPT。

2.初步赏析。

(1)提问:

①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朝代?可以分成哪几类?

②书中介绍的金银器和现在的金银制品有什么不同?

③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

(2)教师归纳小结: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3.深入探究,(l)教师出示《金虎》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金虎》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虎》动态是怎样的?

③纹饰有什么特点?

小结:《金虎》是金制品(金器);属饰件类;姿态生动,纹饰概括、简洁。

(2)教师出示《金梳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金梳背》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梳背》的纹饰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制作工艺?

(3)教师出示《银水壶》。请学生做介绍,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

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的一件金银器。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谈谈欣赏中国传统金银器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欣赏其他古代金银器。(3)欣赏现代金银器。

课后有必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收集欣赏更多的金银器。

第17课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收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探究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记忆,具有物质和文化价值上不可代替、不可再现的性质。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自然、文化遗产首先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为其文明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原动力和精神资源;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又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人们的交流、理解及其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老悠久、历史遗存丰厚、自然风光壮丽的国度,自1985年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以来,已经成为发掘、研究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一支积极力量。截至2012年7月,我国共有43处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本课以欣赏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为主线,了解世界遗产申报的条件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通过对部分遗产的现状欣赏,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骄傲,重点是感悟对这些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世界遗产在中国,既是中国的幸运与责任,也是世界的幸运与责任。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既能使我们认识民族文化 传统的世界意义,也能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看看、想想、谈谈,提高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 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l)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

(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

(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看了这两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科书,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

(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

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②四人小组讨论。

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时间 : 1 课 时

课业类型 :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老师讲解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教学重点: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2.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3.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4.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7.欣赏古建筑图片。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4.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5.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5.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2、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四)、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五)、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建筑节奏与韵律,像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4.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课后反思:

2.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时间 :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过程与方法: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2.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教学重点:

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教学难点:

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教学准备:毛笔、宣纸、墨汁、颜料、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抓住人物脸部特点,夸张他们的特征。

欣赏,初步感受国画写意人物画的风格。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三等分和五等分概括了各种脸型正视头像的一般规律。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5.学生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课后小结:

3.戏曲人物

教学时间:1 课 时

课业类型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的临摹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三、讲授新课 :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丑行:文丑、武丑。

课后小结:

4.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时间: 1 课 时

课业类型 : 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4.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5.板书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6.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展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时间: 1 课 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2.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过程与方法:作品展示,教师讲解,范画临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教学难点 :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 ;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板书)新授线描画,三、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欣赏感悟

四、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1.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2.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

五、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六、板书设计:

课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1.线描画 ;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多样

3.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黑白对比作用

课后反思:

6.自制小相框

教学时间: 1课 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2.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准备: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揭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四、实践操作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展示评价。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六、课后拓展: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课后小结:

7.色彩的调和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学生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

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教学准备:

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三、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学生汇报。读定义。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四、《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

五、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六、介绍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课后小结: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过程与方法: 以范画引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课后反思:

9.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时间: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教学重点 :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准备 :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

五、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六、艺术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2、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3、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4、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肌理。

5、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6、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7、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七、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后小结:

10.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时间: 1 课 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学生以设计为主。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2、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五、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 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 样:内容,景点

文 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小结:

11.神秘的礼盒

教学时间:1 课 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究式学习,老师辅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难点: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教学准备: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2、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4、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四、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1、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2、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课后小结:

12.故事里的人

教学时间:1课 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难点: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准备: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2、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概括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观察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3、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4、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5、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

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六、小结。

布置下节课任务。课后小结:

13.笔的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

1、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教学准备 :

各种造型不同的笔、彩色纸、彩笔、油画棒、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互相欣赏。

4、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5、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6、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

1、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2、提出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学习设计图并启发创作。

3、明确作业要求。

4、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四、小结,点评作业。评价要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和研究;是否在设计作品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既实用又美观的设计理念;能否绘制出 学生自评、互评。

2、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设计图。

五、课后延伸

1、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或公共设施?给大家讲一讲。

2、学生发言。课后小结:

14.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学生操作实践为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电脑绘画创作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2、揭示课题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二、讲授新知

(一)比较与发现: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1、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2、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

(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3、小结: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欣赏感悟

1、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三、实践创作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四、作品展评

评价要点: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请学生课后和同学或家人继续浏览作品,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得失,交流创作漫画肖像的体会。

课后小结:

15课 神州风采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过程与方法:观看图片,老师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了解和欣赏、表现与评述。难点: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2、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3、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4、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三、探究学习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小组交流讨论。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指名答)

4、归纳总结。

四、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课后小结:

16.独特的交通工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风俗画”、“历史画”。

2、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3、在欣赏或临摹中探究交通工具的造型和功能特征。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历史环境发展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2、思考讨论:你见过这些工具吗?在哪见过?它有什么作用或功能?

3、汇报感受:交通工具发展的过程,离不开生活需要、社会、历史和科技的发展。

二、引导学习,欣赏探究。

1、比较欣赏平面与立体美术作品中的交通工具——船。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图片,比较“漕船与陶船”的异同。②、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比较“步辇、铜马车与陶牛车”的异同。

这些作品是反映真实生活的艺术品,它们充分表现了我国卓越的陶塑、青铜铸造工艺。

3、感受“风俗画”与“历史画”。①、欣赏《清明上河图》

A、了解热闹繁忙的漕运枢纽,感受“风俗画”。

B、了解木制漕船是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观察画家是如何用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细致描绘木制漕船的造型的。

C、观察画面表现人物生动和热闹的场景。②、欣赏《步辇图》

A、你知道汉族文成公主和藏族松赞干布的故事吗? B、画中的唐太宗坐的“步辇”与轿子有什么异同? C、感受作品中运用的比较衬托手法。

三、体验创作:

1、学习用文字语言或绘画形式评述表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古代交通工具。也可图文结合。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

1、作品展评

2、分享收获: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评述自己喜欢的古代交通工具。课后小结:

17.家乡的老房子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图片,老师同学讲解为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

二、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

三、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1)线条结合法。(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五、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课后反思:

18、家乡的小吃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2.尝试着采用彩色面粉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习俗,加深对本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通过宣传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难点:

怎样把传统的小食品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教学过程:

一、猜礼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猜猜礼物

2、品尝“豆酥糖”,说说豆酥糖的味道

二、学生介绍家乡小吃

1、请你们把了解的家乡的小吃介绍给我作为礼物。说说它的形状、色彩、口味等,如果知道它的名称由来和传说故事也可以说一说。

2、学生介绍

3、教师小结

三、欣赏家乡的小吃,教师归纳及拓展

(一)欣赏家乡小吃的图片

1、三北藕丝糖(藕断丝连的成语取名)

2、奉化千层饼

3、“缸鸭狗”张阿狗的店标

4、年糕

①出示图片:元宝、钱币、鱼、鹅的造型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小吃?

②再出示普通年糕的图片

5、端午节的花糕(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吃粽子,除了吃粽子,我们宁波人还要吃花糕。)花糕的形状各种各样,色彩也是五彩缤纷。

(二)拓展欣赏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快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像各地的小吃,由于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很多外地的小吃现在也成为了我们身边的小吃。)

①北京的糖葫芦

②天津的大麻花

③云南的过桥米线

④日本的寿司

⑤法国的蛋糕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今天我们要来举行一个校园美食节,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

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推广你的小吃

如:一张美食推广卡、设计一句独特的广告语、运用歌舞表演等宣传自己的小吃。课后反思:

19.家乡的艺术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图片,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准备:

民间艺术品、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介绍)

1、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2、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

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

三、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1、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2、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3、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4、刺绣 贵州

五、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课后小结:

20、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3、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4、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

设家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教学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教学过程:

一、本课由三个版面组成。

1、第38页主要展现了重庆市老住宅区与新城区的风貌。虽然只是两张照片,但它记载着重庆的历史和发展。

2、第39页主要呈现了同学们绘制的以家乡发展变化为主题的小报及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反映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同学们的选材各不相同,这也正是本页所要提示的内容,即“小组活动”参考。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综合的发展,其中包含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重点地选择一至两项较为熟知的或素材比较丰富的主题,会使我们的活动更容易操作,表现家乡历史与发展的脉络更清晰。

3、第40页向我们展现了一些地区标志性的景物,从时代上看有古有今,从形式上看丰富多样。的确,各个地区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景物,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则展现当代的风采。课后反思: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全册

潭东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刘开连

第一课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欣赏,建筑艺术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进一步认识我国的传统建

筑艺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建筑艺术欣赏促进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培养设计童识:

教学重难点 以我国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为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什么是建筑艺术?

二、对每件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观赏、思考与描述。

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三、观赏、思考与描述。

四、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五、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

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 分析、欣赏不同的形式的美术作品。教学重难点 如何领会美术作品表现的体育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进行分组教学,创造人人可以发言的机会。

二、导入教学。

优秀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通过精

心设计的构图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特定的主题,也表达 出艺术家对所表现对象的独特感受。

三、观赏、思考与描述。

四、欣赏、探讨、理解、评述。

五、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第三课

奔马图

教学目标 认识马的生理结构,学习用毛笔表现一匹奔跑的马。教学重难点 学习马的奔跑向前的精神,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有关马的故事导入本课,点名课题。

2、引导学生回答有关马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生产、军事、交通、娱乐等方面思考。)

3、学生回答,教师释疑解难。

二、通过欣赏评述来认识马。

三、学生做作业,大胆创新。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1、学生画好马后,用剪刀剪下,贴在卷纸面上。

2、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3、学生谈创作体会。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

新房子

教学目标

能运用线条和彩色大胆地把自己家乡的房子的变化 和风格特点画下来,感受城乡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

一、从家乡的变化引入。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评析欣赏作品,联系自己的家乡实际感受城乡的变化。

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讨。

3、学生讨论汇报,教师作总结。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探索色彩的表现技巧。

五、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上色。

六、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五课

故事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了解动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服饰特点,能用简 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与上色表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索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三、细节欣赏,品位艺术形象。

四、探索色彩的表现技巧。

五、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上色。

六、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六课

风景写生构图

教学目标

掌握取景与构图的基本方法与透视规律,能描绘不同 远近景物的空间层次变化。

教学重难点 运用透视规律进行风景的写生描绘。

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景画导入课题。

二、探讨学习目标。

三、欣赏作品,探究取景技巧。

四、实践操作,练习取景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七课

变化多样的脸谱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特点、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学生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与热爱及脸谱图案 的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

一、唱京剧段子,出示脸谱图,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二、简介脸谱艺术特点。

三、欣赏作品,探究脸谱特线条与色彩表现特点与技巧。

四、实践操作,练习脸谱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八课

金属线造型

教学目标: 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

教学重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评析线造型作品。

2、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探讨。

3、学生讨论汇报,教师作总结。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九课

设计校服

教学目标:

了解校服设计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校服设计中的款式色彩以及搭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画,感受校服的美。

二、仔细观察校服图画,探究校服设计的特点。

三、探究校服的款式,校服线条的表现形式与色彩的搭配。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十课

苗绣

教学目标: 了解苗绣的艺术特点,学习绘制苗绣纹样。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苗绣纹样装饰在生活用品当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启发谈话,师生共学。

1、教师出示作品,共同交流。

2、引导学生分析观摩分析苗绣的艺术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苗绣纹样、苗绣作品及课本的范图。

4、教师介绍苗绣的应用。

三、设计与制作。

1、教师讲授作业要领:根据苗绣纹样的特点,自由选择进行设计。

2、教师示范讲解。

3、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第十一课

成语故事新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新编一个成语故事,然后把它画下来。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进行故事内容分析,并引入课题。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课本的范图,教师作评析。

三、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喜爱的成语故事,然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的思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表现成语故事,并进行大胆创作。

五、教师展示范作步骤图,讲解创作方法和步骤。

六、学生作业。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七、学生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八、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

古代的桥

教学目标

1、欣赏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文化。

2、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国古代桥的建筑成就和桥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或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师生共同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古代桥的图片、画册或资料。

二、知识讲授。

讲授有关桥的相关知识。包括古桥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认识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古代桥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三、学生作业。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 容(教师解说,不出示条款)第十八条 一切考古

发掘项目,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考古发掘申请,由考古发掘单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

物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或者直接向国家

文物局提出,依照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或者第十九 条的规定审查批准。国家文物局批准直接向其申请的考古发掘计划时,应当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说,不出示条款)第二十一条 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由文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联合组织实施或者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

四、作业展示。

学生完成草图创作后,进行展示互评。

五、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

传统杂技

教学目标 :

能用粘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

了解杂技艺术,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的特有的姿势,塑造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掌握泥塑形态特征的表的和造型变化。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杂技泥塑,激发学生兴趣。

二、简介杂技艺术。

三、探究探究杂技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技巧。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十四课

竹木玩具

教学目标:

了解竹木玩具的制作工程,并能运用竹木进行玩具的制作。了解竹木玩具制作的基础知识,合理设计一个竹木玩具,培养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利用竹木设计一个能活动的竹木玩具以及形象的创

新与部件的合理安装。

教学过程

一、出示竹木玩具,激发学生兴趣。

二、简介竹木玩具艺术。

三、探究探究竹木艺术的特点与表现技巧及组装技巧。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1、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2、师生共同观摩,互相进行评价。

3、教师课堂小结。

第十五课

壮锦图案

教学目标: 欣赏壮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安定学生的情绪。

二、欣赏导入教学。

可先从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壮锦图案资料导入教学。

三、知识讲授。讲授壮锦图案的构成样式。

四、学生讨论对壮锦图案不同形式及其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的认识。

五、教师示范、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六、学生作业:临摹一副壮锦图案。

七、教师指导,师生互动。

八、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

我们的小报

教学目标:

设计编辑一期以新人新事为内容的小报。教学重难点 小报版面设计编辑及版面的美化装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报,认识小报。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导入本课学习。

2、教师展示几张版面设计形式不同、主题不同的小报供学生欣赏。

二、学习小报编辑的常识。

三、学习小报版面设计。

1、教师讲述作业要领及注意的问题。

2、学生进行小报的版面设计。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报版面设计草图展示。

五、布置作业。

第十七课

学做设计师

教学目标 :

认识校园建筑策划整体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关心未来的美好情怀。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二、欣赏作品,认识设计。

1、学生欣赏课本上校园全景图,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建筑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说说本校建筑物都有些什么使用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人们在建筑大型建筑物时,为什么都必须先策划、画图纸等。

4、教师归纳总结。

三、描绘蓝图,建设校园。

四、师生共同评价。

下载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最新湖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

    2017最新湖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六年级美术上册(十一册) 教案 (2 年度第二学期)教者: 第1课 祖国在我心中 教学程序 1、欣赏导入: 欣赏几个校园黑板报,了解黑板报的用途。 2、师生小结:黑板报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体......

    湖南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三课方方圆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 ②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

    最新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完整

    备课时间( )周星期( )教出时间( )周 星期( ) 总第课时( ) 第1课 大家一起画 第1课 一、教材分析: 《大家一起画》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中的内容。通过“大家一起画”的作画形式,培养......

    湖南美术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们去旅行学习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一课《建筑艺术的美》课时2 课 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 2 第2课点的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