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与设计(通用技术)教案1-6课时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一节 镌刻人类文明足迹的建筑 第1课时 ————走进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建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鲁滨逊在荒岛求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明显感觉到建筑对人的生存价值,讲述建筑形式发展(单体-群体-院落-错落)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建筑的关系。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
如果你在荒野丛林的孤岛中过,第一个晚上你会怎么选择怎样的居住地点?为什么鲁滨逊选择在树上过夜?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么做?如果摆脱了建筑和所谓的“城市”人类的文明发展能否继续?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一节 镌刻人类文明足迹的建筑 第2课时 ————记录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建筑功能是多样化的且不是静止不动的。建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它是用来满足什么样的需要。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从古建筑你能获得建筑是一种载体,承载着历史长河中许多的事、许多的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推动着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既然建筑是发展的那它的样式和类型应该也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功能也是千差万别的。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建筑功能不变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不是可以继续?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为了使“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理想变为现实,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从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以及发展到今天,建筑形式千姿百态。能否从“建筑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二节 凝结绚丽多姿文化的建筑 第3课时 ————建筑的艺术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建筑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和时代风貌的写照。建筑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里。建筑不仅是物质上存在的更是精神上存在的。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中国的古代寺庙和西方的古代教堂同时宗教建筑布局为什么截然不同?自行车棚和另可大教堂都是建筑,为什么有人认为车棚只是房屋而不是建筑。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一个好的建筑是能用就行么?还需要注意什么才能称之为经典(环境、文化)?为什么世界上出现的多种建筑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消亡或者流传不广?为什么古埃及和希腊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什么特殊之处(结构和外形上)?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二节 凝结绚丽多姿文化的建筑 第4课时 ————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和当地房屋的建筑的特色,能分析当地房屋建筑特色的产生原因。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考古学家可以根据建筑在时代上的特点对应其规律,从古建筑遗址或构筑物上推断出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或是从建筑物的搭建形式上推断出建筑物的时代背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生活习惯、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对建筑物的影响和建筑物的形式都有着影响。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住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中国的民族特色传统房屋有哪些?都有什么样的特色?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三节 彰显个性气息的建筑 第5课时 ————建筑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建筑的基本要求包括(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和共生)内容。通过欣赏典型的建筑物,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物进行评价。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介绍世界十大最有个性建筑,他们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和建筑环境和谐共存,而且从安全、美观、适用出发综合考虑了经济、技术、人文因素。同学们能否看书后对周围的建筑做一个客观的评价。更加深刻的了解建筑的基本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
从建筑的安全性对建筑进行评价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防震、防火、防雷击、防盗、防水以及隔音、采光效果)?试评价周围建筑看其建筑的精神层次属于哪个层次并说出理由(体现安全、舒适)(悦目)(赏心)。举出几个和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例子?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选修2>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三节 彰显个性气息的建筑 第6课时 ————建筑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物的个性特点对建筑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延展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弘扬爱国主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内容:
展示两个建筑风格相同且都具略有不同的建筑,你对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评价。
2、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及其学习方法)
3、提出讨论问题:
谈谈“悉尼歌剧院第二”给你的启示。20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都发生变化,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千变万化,你怎样看待这个过程中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问题?
4、教师及时点评
教学反思
山西省孝义中学
第 页
第二篇:通用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教案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一:建筑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建筑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和时代风貌的写照,了解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例,因民族文化的不同,各民族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也是不相同的。
(2)了解我国和当地房屋建筑的特色,能分析当地房屋建筑特色的产生原因。(3)通过对典型建筑物的欣赏,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物进行评价。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发展
分小组活动,由学生自主探究建筑特色,分享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赏析各时代各国家的建筑,总结特色及产生原因。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
从历史上看,建筑发展经历了古典、近现代以及当代三个大的阶段。从空间范围上看,在古典时期,世界上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埃及建筑、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爱琴海域建筑、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等,近现代时期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等,到了当代,建筑出现了.“百家争鸣”多种风格流派共存的状态。
一、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环境
通过视频,了解扬州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色。
二、从受限制到自由表达 通过视频《我们的挑战——无人岛》学习了解原始生活中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遮风避雨,以了解原始社会的建筑,顺便学会一些求生技能。
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
四、从关注建筑自身到关注使用者
五、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
六、从风格迥异到风格趋同
七、从使用传统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到以现代工业化合成材料为主
八、从单纯注重形式到空间形式并重 第二课时
分小组活动
各小组分别收集中国各地或世界各国典型建筑的照片、录像与资料,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
分析这些建筑的特色,及其与民族文化传统和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二:建筑结构及其简单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建筑结构的含义,知道某一类建筑物的结构类型。
(2)了解拱卷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常见的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能通过简单建筑物的案例,分析影响其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3)能设计简单的建筑结构,并制作模型。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分类及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内容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1)、建筑的分类
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
(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4)按照民族文化特征分类,可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 伊斯兰建筑、欧洲文化建筑、希腊古典文化建筑等。
(5)按照材料技术特征分类,可分为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拱券建筑等。2)、建筑的基本构成
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个部分:
(1)结构性部件:基础、桂子、梁、承重墙、楼板等;(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台等;(3)装饰性构件:天花板、线脚等;
(4)环墙部件:直路、道路、场地、绿化等。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1、设计的基本类型
两个最基本的类型,一是创造型设计,二是优化型设计。创造型设计是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等的创新运用,来达到更加完美地解决实际建筑问题或创造完美的建筑体验的目的。优化型设计者是利用通用的材来料技术及常见的形态解决一般性的设计要求,在一个普通的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内容都属于优化设计
2、思维模式的分类
人类思维的模式按照方向性的角度看,分为两种,一种是向内的内敛性思维,另一种是向外的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夫没有归纳、分析、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按照空间的广度来看则可以分为整体式思维、线性思维、跳跃式思维等。整体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把握住整体,注意到整体的要求与目的,线性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局部的逻辑连贯性,跳跃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各部分的联系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
从思维所运用的器官来看,可分为逻辑思维和视觉思维。
3、建筑设计的目的
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建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目的性都很强的工作,若没有专业且系统的训练,很难肩负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
(三)、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首先,要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以及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建筑造型的选择、建筑结构的选择、建筑安全的保障,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等:再次,需要注重的是空间、技术、施工等细节的推敲与优化设计,最后是经济和投资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建筑的经济性。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1.社会文化 2.地理环境 3.政治与经济 4.人的使用要求 5.细节的要求
6.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依据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三:建筑材料及其加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熟悉其中1~2类材料的性质、规格型号和用途。常用建筑材料:砖、混凝土、水泥、沙石、木材、陶土制品、金属、玻璃、油漆、涂料,以及防水、防火与隔热、隔音材料等。
(2)能分析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与选用材料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危害,初步学会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
(3)初步学会1~2 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加工方法、连接方法及工艺。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材料及新型建筑的设计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及连接工艺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1.原始建筑材料及简单加工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天然石材、传统工艺砖、夯土、传统工艺玻璃等。
2.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现代工艺玻璃、铝板、现代工艺砖、混凝土、各种合成材料等。
二、建筑结构的种类与选择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墙体承重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大跨度结构体系、膜结构等。
三、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尤其是近代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儿大的成就,使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我们眼前,大片的森林草原被破坏、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全球,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物种灭绝过程之迅速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些大城市现在几乎很难出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当自然失去生态平衡、物种濒临灭绝时,大自然也会对人类进行报复。这一切的一切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逐渐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不可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沟通,而不是同自然展开争夺战,抢点地皮及其他有限资源。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由于科学、技术、社会、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建筑师在当时真正把握住了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的契机,把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思潮与学派更是纷涌而起。所有的建筑入都在思索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都在寻找能够再次推动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生态学对建筑学的影响。概念、基本特征、设计原则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国外关于“绿色”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三、智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
四、节能建筑的理论与发展
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主题四:建筑构造及其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建筑构造的含义,知道某一类建筑物的构造类型。
(2)理解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构造与人的行为、生理及心理要求之间的关系。
(3)了解2~3类建筑构件的用途、特点,理解设计该构件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建筑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及有关建筑法规)。
(4)能设计或改进简单建筑构件,并能绘制设计草图。
(5)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加工工具、量具、设备及加工方法,并制作所设计建筑物模型或构件(或模型)。
(6)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设计方案及其制作品进行评价。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及视频资料了解建筑的构造
调查研究身边建筑的构造类型,分析优缺点 分小组活动,合作制作模型 展示模型并介绍建筑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调查研究身边建筑的构造类型,分析优缺点 设计、制作并介绍建筑模型
三、课时 3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调查学校及周围建筑物的构造类型、特点及用途,分析其门、窗或楼梯的用途与优缺点。调查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设计对象及要求。
(2)组织学生体验过街天桥上下道是否方便行人负重、推车或在雨雪天行走,是否方便残疾人行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如何改进其设计。
(3)调查当地的建筑物因未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造成景观破坏的事例。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1.建筑设计的内容。一是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二是建筑的功能设计;三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
2.建筑设计图式表达的内容:(1)构思草图(2)分析图(3)总平面图(4)平面图(5)立面图(6)剖面图⑺轴测图⑻剖轴测图(9)透视图(10)剖透视图
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建筑设计的程序(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设计方案阶段。(3)扩初阶段。(4)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步骤
分析条件----构思-----形成方案----深化调整-----调整-----深入----调整----再细化一再调整----再深入------成果
建筑设计的分析:
设计分析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深人探索、认知。设计分析主要包括有关自然关系的分析、有关社会关系的分析以及有关入的分析。所有的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与建筑空间形态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就是将已有的分析成果通过设计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最终把所有设计条件及内容整合到一个建筑中。
建筑设计的方法
1.图解分析法2.模型分析法 第二、三课时
活动汇报课(制作模型及展示汇报)
分小组制作建筑模型,在制作中体会各地建筑的特色及细节,并在制作的同时回顾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写一段研究报告或导游词,向同学们展示介绍。
第三篇:建筑施工技术教案
第一章
土方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基坑(槽)土方量计算,维护坑(槽)稳定的做法;拉锚和土层锚杆的构造及施工艺,制定土方开控的方法。了解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集水坑降、井点降水;了解轻型井点设计及计算方法,理解轻型井点计算实例。
(2)掌握场地平整的计算;土方压实的基本方法;推土机、铲运机、挖土机的特点、作业方式。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支护结构破坏形成;填土质量控制;流砂产生的原因。
(2)难点:场地平整相关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挖土机作业方式。Ⅲ、教学内容:
(1)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3)土方填筑与压实;(4)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
一、土方工程施工特点
施工面广、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
二、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难易程度
土的工程分类参见课本表1-1
三、土的工程物理性质
1、土的天然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式中:mw——土中水的质量;
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mw100% ms越大,越不利当:<5% 干土;=5~30% 湿土;>30%饱和土
含水率影响挖土的难易、边坡坡度、回填压实程度
2、土的密度:(1)土的天然密度
m V式中:m——土的总质量;
V——土的天然体积。
(2)土的干密度:
d式中:ms——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V——土的天然体积。
ms Vd越大,土越密实。干密度影响基坑底及回填土压实程度。
3、土的可松性:
可松性:自然状态土经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後,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可松性系数。
ksV2 V1V3 V1ks'式中:ks——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ks'——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 V1——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V2——土被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V3——土经压实后的体积。
可松性影响平衡调配、场地设计标高、机具数量。
4、土的渗透性:渗透性:水流通过土中孔隙的难易程度,水在单位时间内穿透土层的能力。
渗流速度:
vkH1H2LkhLki
第二节
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一、土方边坡:
1、土方边坡坡度=hb1b1:m h2、边坡形式:
3、不放坡规定: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为1m; 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为1.25m; 硬塑、可塑粘土为1.5m; 坚硬的粘性土为2m。
4、最陡坡度:参见表1-4 3
二、土方量计算(基坑、基槽)
基坑土方量计算:VH(A14A0A2)6 基槽或路堤:V1L1(A14A0A2)6
VV1V2Vn
三、场地平整
四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平整场地。
步骤:确定设计标高→计算场地各点的施工高度→场地挖填土方量。
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设计步骤:(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 a、划分方格网 a=10~50m或a=20m b、确定方格网各角点实际标高 根据地形等高线 确定设计等标高 H0H12H23H34H44n
(2)调整场地设计标高 ① 土的可松性影响
'总挖方体积为:VwVwFwVh
'总填方体积为:VTVwks'(VwFwVh)ks'
VT'VT(VwFwVh)ks'VT
Vh FTFTVwks' Vh
FTFwks''场地设计标高调整为:H0H0Vh
② 取土或弃土的影响
'''H0H0Q 2na③ 泄水坡度的影响
'' HijH0li
2、场地及边坡土方量的计算(1)方格网法
确定各角点的施工高度 填方“+”,挖方“-”。确定零线位置(零点求法、零点连线)
方格中土方量计算
① 四角棱柱 A、角点全填或全挖
B、角点二填或二挖
C、角点一填(挖)或三挖(填)填方部分:
挖方部分:
② 三角棱柱体积计算(略)(2)断面法 地形不平情况下
所求土方量为:
(3)边坡土方量计算:
① 三棱锥边坡体积
V1Al113 ② 三棱柱边坡体积
V4(A1A2)l42或V4(A14A6A2)l46(当两端断面面积相差很大时)
四、土壁支护
作用:① 建筑密集地区;② 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 形式:木挡板横撑式:
① 水平挡土板a、断续式 粘性土、挖掘深度<3m;b、连续式 潮湿土、散粒土<5m。
② 垂直挡土板 松散或湿度很高的土,深度不限。
五、基坑支护结构
作用:① 挡土;② 挡水
分类:① 重力式支护结构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旋喷桩幕墙;② 非重力支护结构 悬壁式、内撑式、坑外锚拉式;③ 边坡稳定式结构 土钉墙、档土墙
1、重力式支护墙类型
(1)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原理:特制进入土层深处,深层搅拌和喷水泥固化剂与地基土原位拌合成水泥土桩,桩相互搭接成壁状挡墙
适用:h6mm任何平面形状的基坑另外深度大时可加筋 适用于软土区(2)旋喷桩挡墙
原理:钻杆钻孔,提杆喷水泥浆固化剂,与地基土成小泥土桩、桩连成帷幕墙。适用:同上且用狭窄地区
2、非重力式支护墙类型(1)H型钢支柱挡板支护挡墙 原理:支柱打入土中,支柱间设木挡板 适用:土质好,地下水位较低地区(2)钢板桩 截面形式:
原理:钢桩打入土中,挡土挡水 适用:软土地基
(3)钢筋混凝土桩排桩挡墙
桩类型: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挖孔灌注桩 桩布置形式
适用:钻孔桩 h7-13基坑,深基坑支护 φ600—1100 沉管桩:h10m以下 φ500—800 挖孔桩:单层地下室 φ800—1200(4)地下连续墙
适用:深度大,地下结构层数多的深基础
3、支撑系统类型
分类:① 基坑内支撑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② 基坑外拉锚 顶部拉锚、土层拉锚
(1)钢结构支撑
特点:拚拆方便、重复使用、变形大、支肋小,间距小,影响挖土 分类:① 钢管支撑;② H型钢支撑(2)钢筋混凝土支撑
特点:刚度大变形小;但形成支撑慢
分类: ① 对撑;② 角撑;③ 圆形支撑;④ 桁架式支撑 构造:C30 以上、截面、腰梁、支撑
4、支护结构破坏形式(1)非重力式支护强度破坏(2)非重力式支护稳定性破坏
(3)重力式支护结构强度破坏
六、拉锚与土层锚杆
分类:拉锚、坑外地表设置、锚杆、坑内沿坑壁设置 适用:较密实沙土、土粉、硬塑及坚硬粘性土层或岩石层
环境:底下埋设物不允许损伤,慎用;周围有地面,地下构筑物,限用
(一)拉锚 组成 围护桩、拉杆、锚固体 桩式地面拉锚:拉杆水平浅埋地表 板式地面拉锚:拉杆钻孔斜置
(二)、土层锚杆
1、锚杆支护体系构造
组成:
A、支护挡墙:钢板桩、灌注桩、地连墙
B、腰梁及托架:把由挡墙传来荷载,传给锚杆 C、锚杆:锚头、拉杆、锚固体
2、土层锚杆类型
3、土锚的承载能力(极限抗拔力)
拉杆的极限抗拉强度,拉杆与锚固体间的极限握裹力s 锚固体与土体间的极限侧阻力SR
4、土层锚杆施工(1)准备(2)钻孔
钻孔机具:冲击式钻孔机、螺旋式钻孔机
钻孔方法:螺旋钻孔干作法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土、粉质粘土、沙土 压水钻进成孔法:软硬土都适用
扩孔方法:机械扩孔、爆炸扩孔、水利扩孔、压浆扩孔(3)拉杆制作安装 ① 拉杆除锈、油、防腐处理
② 拉杆制作:拉杆长度=设计长度+张拉长度
(4)注浆 形成锚固段、防腐蚀、改善周围土体力学性能载力更大
① 材料:水泥 425号以上普硅水泥;水泥浆:水灰比 0.4~0.45;水泥沙浆:灰沙比 1:1~1:1.2,水灰比
② 注浆方法:一次注浆法;二次注浆法(5)张拉、锁定
5、土层锚杆实验:基本实验、验收实验
七、土钉支护
构造:
适用:开控支护,天然边坡支护
类型:钻孔注浆型、打入型、射入型
八、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
(一)开挖方法
1、无支护结构基坑开挖(放坡开挖)特点:占地面积大,适用四周场地开阔,周围无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
2、有支护结构基坑开挖
① 盆式开挖 先挖中间,后挖四周
特点:挡墙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短,开挖速度慢,适用较密支撑 ② 岛式开挖 先挖四周,后挖中心
特点:速度快,挡墙受荷时间长,适用无支撑或边桁架大空间支护
(二)开挖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
2、先撑后挖,严禁超挖
3、防止坑底隆起变形
4、防止边坡失稳
5、防止位移和倾斜
6、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设施保护
第三节 土方填筑及压实
一、土料要求
碎石土类、爆破石渣 表层下填料,粒径不超过2/3层厚,大块料不集中。沙土:表层以下碎块草皮:含有机质土 无压实要求时淤泥、淤泥质土 一般不做填料
盐渍土:不含盐晶、盐块、含盐植物的根茎
二、填筑要点
1、施工要求
① 填不同类土料时,透水性大的在下,透水性小的在上,以免形成水囊 ② 填土位于斜坡时,将坡挖成阶梯状,分层填筑
2、填土压实的质量检查
三、填土的压实方法
1、碾压法
平滚碾:粘性或非粘性土 羊足碾:粘性土 适用大面积填土 气胎碾:压土质量好
2、夯实法
分类:土夯、挖式打夯机、火力夯、夯土机 适用:小面积回填土、较厚土层
3、振动法 适用:非粘性土
四、影响压实质量因素
1、压实法:含水率一定时,越大,压实功越大当,当max,不再起作用。所以,不少土2~3遍;亚砂土3~4遍;亚粘土、粘土5~6遍
2、含水量:最佳含水量
过干,颗粒的厚阻力大,不易压实,故洒水湿润 过湿,水占地体,故翻松晾干,吸水处理
第四节 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一、推土机
分类:索式、油压式
特点:操作灵活、运转方便、速度快、能缓缓坡
适用:场地平整、清理、平沟坑、挖浅基坑;1-3类土、经济、远距100米、40~60米。
施工方法:
下坡推土:借自重,增加推土能力,适用于狭长场地; 并列推土:2~3台机平排,增大推土量,适用于大面积场地; 槽形推土:一条作业线重复运行,增大推土量; 多铲集运:多次铲土,一次推送,缩短运时,硬质土
二、铲运机
分类:自行式,拖式,索式,油压式
特点:操作灵活,速度快,生产率高,费用低
适用:开挖大基坑、填筑堤坝,路基。含水量不超过去时27%一~三类土。
(一)、运行路线:(如图1-33)
(二)、施工方法:
1、下坡铲土法:借自重
2、跨铲法:形成土槽 增加铲量
3、助铲法:与推土机协作业
三、单头挖土机
分类:正铲、反铲、拉铲、抓铲、机械式、液压式
(一)正铲挖土机
特点:前进向前,强制切土,卸土(侧面,后面.)
(二)反铲挖土机
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挖掘力比正铲小 作业方式:沟端,沟侧
(三)拉铲挖土机 特点: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四)挖土机,与汽车配套计算
1、挖土机数:
NQ1PTCK
2、自卸汽车配合计算:
NTs1t 1
第五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
影响:① 地下水渗入基坑,挖土困难;② 边坡塌方;③ 地基浸水,影响可载力 方法:① 集水坑降水;② 轻型井点降水
一、集水坑降水法
构造:
方法:沿坑壁边缘设排水沟、隔段设集水井、由水泵将井中水抽出坑外。
1、水坑设置
平面:设在基础范围外,地下水上游
排水沟:宽0.2~0.3m 深0.3~0.6 沟底设纵坡0.2%~0.5% 始终比挖面低0.4~0.5m 集水坑:宽径0.6,土面0.7~1.0m,防边坡失稳
2、泵选用
① 离心泵:抽水原理 ② 潜水泵:
特点:体积小、质量轻、移动方便、安装简单、不需引力
3、运用粗粒土层和降水量小粘性土
4、流砂及其防治
① 现象:挖坑时,坑底下的土随水涌入坑内,边挖边冒,无法挖深 ② 流砂发生的条件:
A、土层中有厚度>250mm的粉砂土层 B、土的含水率>30% 或孔隙率>43% C、粘粒含量<10%,粉砂粒含量>75% 15
D、砂土渗透系数、排水性差 ③ 原因分析
内部条件:细砂、粉砂、亚砂土
外部条件:地下水及动力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地下水渗流对单位土体内骨架产生的压力;单位土骨架对地下水阻力;力平衡方程。
④ 防流砂措施 A、枯水期施工 B、抛大石块法 C、打钢板桩法 D、水下挖土法
E、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 F、地下连续墙
二、井点降水
方法:基坑周围埋设点管,地下水流入管中,抽水设备抽出坑外。分类: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电路井点。
1、轻型井点:
2、喷射井点:
布置:坑宽≤10m 时,单排布置;大面积基坑,环形布置;井点间距,坑宽>10m时,16
双排布置
3、电渗井点
4、管井井点
5、深井井点
三、轻型井点降水
1、轻型井点设备
2、轻型井点布置(1)平面布置
沟坑宽<6m,且降水深度<5m:单排布置,布置在地下水上游;沟坑宽>6,或土质不良:双排布置
坑面积大,环形布置。
(2)高程布置:
一般H≤6m;当H>6m时,降低总管平台面标高。一级轻型井点达不到深度要求时,二级布置
3、轻型井点计算(具体详见教材)
4、轻型井点的施工(1)施工工艺
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井点管、填砂砾填料、上部粘土密封—>弯联管连井点管与总管—>安抽水设备—>试抽水—>观测地下水位变化。
(2)井点管埋设:冲孔——>埋设
(3)井点管使用:连续抽水、双电源防断电 出水规律:“先大后小”,“先混后清”。Ⅶ、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掌握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可松性)、土方填筑与压实的方法、流砂现象及其防止措施。了解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方法。Ⅷ、作业:
第二章 桩基础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堆放等施工方法。
(2)了解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堆放及打桩施工;了解静力压施工工艺;了解钻孔灌注 17
桩,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接桩方法
(2)难点:施工影响及预防措施;正、反循环排渣方法 Ⅲ、教学内容:
(1)预制桩施工(2)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预制桩施工
桩基础施工组成:桩身、承台
分类:
(1)按传力分为:端承桩、磨擦桩
(2)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灌注桩
优点:承载力大,坚固耐久,制作容易,施工简单,速度快
缺点:噪音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大,施工受限
一、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堆放
(一)砼实心方桩:
1、制作
尺寸:断面200mm×200mm~600mm×600mm
桩长:L≤12m,工厂预制L>30m时应分段制作,逐段接长;工地预制≤27m 配筋:直径1
4砼:C30~C50
制作方法:并列法、间隔法、重覆法、翻模法
A、重叠层数≤4层
B、模板顶平、身直、尖正、尺寸准确
C、底模和场地平整坚实,防浸水沉陷
D、上下层桩,桩与底模刷隔离剂
E、上层桩在下层桩达30%设计强度后方可浇筑
F、同桩顶向桩尖连续一次浇完
G、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且标编号,制作日期
2、起吊、运输、堆放
① 吊点位置
② 减少二次搬运 ③ 堆放
A、按规格堆放
B、地面平整坚实、设排水坡
C、不超4层 层间设垫木
(二)砼管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预制厂离心法成型
桩径:300、400、500 壁厚:80—100mm 节长:8m、10m、12m
壁内主筋:12—22、10220根、6螺旋箍筋
砼:C30
接长:焊接或法兰螺栓
(三)钢管桩制作、运输、堆放
特点:见教材P58页
制作:无缝钢管、钢板卷板焊接 钢管桩端分为:(开口型、闭口型)桩端
防腐:外表面涂防腐层、增加腐蚀余量,阴极保护。堆放与起吊:两点起吊
二、锤击沉桩施工 桩锤冲击动能
特点: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噪音、振动、土体挤压。
(一)打桩机械及选择
1、桩锤
(1)落锤 生铁铸成重 5—20kN 人力卷扬机拉升、突然放落、锤击桩头作用。(2)单动汽锤 压力锤自重下落 重30~~150kN 速度快、各类土层。
(3)双动汽锤 比单动更快还适用打入水下桩斜桩拨桩。(4)柴油锤
(5)液压锤
2、桩架:支持桩身和桩锤
桩架高度=桩长+桩锤高度,桩帽高度+滑轮高度+122m余量
类型:滚筒式、多功能履带式
3、桩帽及衬垫材料:防止桩顶损坏、保护桩锤。锤垫:橡木、桦木
桩垫:松木拼合板、草垫、麻布片、低垫
4、送桩器、钢管制作
(二)准备工作
1、打桩顺序
较密:中间向两侧或周围;分段打
较稀:逐排打,由两侧向中间,也可同上
原则:先大后小,先深后深,先长后短
2、设水准点和定桩位
(三)打桩工艺
1、定锤吊桩 桩锤,桩帽,桩身中心同垂线
2、打桩 重锤低击
3、接桩及截桩
接桩:焊接接桩
法兰法:
截桩:
三、静力压桩
作法:借桩架自重和桩架上压重,通过卷扬机滑轮组或液压系统施压在桩顶或桩身上,桩在自重和静压力作用下压入土中。
特点:无噪声,无振动,无冲击力,桩顶不易损坏。
适合:软土地基,城市施工
1、压桩设备:静力压桩机
(1)顶压式
方法:开动卷扬收,加压钢丝绳轮收紧,通过钢丝绳把桩机身重及配重压到桩顶,打桩入土桩长12—15m。
(2)箍压式
起重装置与压桩机一体,起重装置吊桩入夹持压桩机构,抱夹桩身,压桩入土不受桩长限制。
(3)前压式新型压桩机
2、压桩工艺
场地清理、处理:清理地上、下障碍物;地表压实铺10cm道渣。测量定位:桩基轴线和桩位,在桩位上打小木桩或短钢筋。桩机就位:行走就位。
吊桩插桩:运至压桩机附近,起重机再将桩吊入夹持器,对位插桩。桩身对中调直:纵横向行走对中,开动夹持油缸压入土1.0m后调直。压桩:连续进行,记录入土深度与压力表数关系,接桩:当一节桩压至桩顶离地面0.5~1.0m时接桩,尽量缩短接桩时间送桩截桩。
四、预制桩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预防
(一)噪音的影响及预防
1、音源控制。
2、遮挡防护,设置遮挡壁。
3、控制打桩时间。
(二)振动
1、低振动桩捶。
2、采用特殊缓冲器。
3、预钻孔、水冲法、静压法相结合。
4、设防震沟,设遮断减振壁。
5、重锤低击。
(三)土体挤压
1、预钻孔沉桩法。
2、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和工艺。
3、采用排水措施降低超孔隙水压力。
4、设防挤防震沟。
5、设防挤防渗墙。
第二节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成孔控制深度:
(1)磨擦桩:设计桩长为成孔控制深度。
(2)端承桩:钻(冲)孔、挖孔桩 保证桩孔入持力层一定深度。沉管桩:贯入度、持力层标高为辅。
成孔施工顺序:对有挤土、振动的冲孔桩、沉管桩、爆扩桩。
注意事项:A、间隔成孔;B、邻桩砼初凝前或终凝后成孔;C、中间桩先成孔周围桩后成孔;D、单爆、联爆法成孔;E、挖孔桩间距小时,跳挖。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
(一)钻孔机械设备
1、全叶螺旋钻孔机
适用:地下水位以上的粘土、粉土、中密以上砂土、杂填土孔径300-800mm 孔深8-12m,可换钻头。
2、回转钻孔机 泥浆护壁钻进,正反循环排渣。适用:软硬各类土及岩石层。孔径:可达2.5m,孔深 50-100m。
3、潜水钻孔(动力装置在孔底,效率高,正反循环排渣)。
适用:粘性土、粘土、淤泥、淤泥质土、砂土、强风化岩、软质岩层,不宜碎石土层。
4、钻扩机(钻头上装钻孔刀、扩孔刀)
5、全套管钻机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工艺流程:场地清理→测量放线→螺旋钻机桩机就位→钻孔取土成孔→ 清孔→质量检查→吊放钢筋笼→浇砼。
2、浆护壁成孔灌注杭
作法:泥浆护壁,泥浆循环排渣成孔,吊放钢筋笼,水下浇筑砼工艺流程制备泥浆 泥浆循环排渣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清孔→放钢筋笼→水下浇砼。
(1)定桩位:桩基轴线定位点、水准点、做标志
(2)设护筒
作用:定位;护孔;保小防塌;导向钢板制作,挖坑埋设,护筒外测土分层夯实。(3)泥浆制备
作用:护壁;携砂排土,润滑。(4)成孔方法
① 回转钻成孔正循环回转钻成孔,反循环回转钻成孔。
适用: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及卵砾石含量≤15%,粒径≤10mm砂卵砾石层、基岩。
② 潜水钻成孔:送水管或抽渣管由空心钻杆成。
③ 冲击钻成孔:自由下落带钻刃的更钻头,削切岩层,排渣成孔钻杆式。钻头形式:十字钻头如图(2-18a)锤500-3000kg;钢丝绳式钻头 三钻头如图(2-18b)④ 抓孔
(5)清孔:真空吸泥渣、密实,不易塌土层。射小抽渣法:不移还土层。换浆法:泥浆循环排渣
掏渣法:掏渣筒冲击孔时
(6)吊放钢筋笼
箍筋于主筋外侧,保护层35mm(小17.50mm)垂直、缓入、防碰。
(7)水下浇筑砼:砼C20,坍落度18-22cm
二、沉管潜注桩施工
施工工艺:沉钢管入土成桩孔→吊放钢筋笼入管内→浇砼→拔出钢管
(一)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
适用:一般粘土、淤泥质土、砂土、人工填土
1、施工顺序
2、拔管速度
3、砼
4、施工顺
5、复打
(二)振动、振冲
适用:更密砂土地基
(三)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断桩 1—3m软硬土层交接处
原因:① 桩距过小;② 软硬土层水平推力不同产生剪应力;③ 桩身砼受力推挤 措施:检查处理
2、缩颈桩
原因:① 拔管过快;② 孔隙小压力 措施:控制拔管速度
3、桩尖进水,进泥砂
原因:桩管、桩尖结合不紧、桩尖损坏
措施:将管拔出,修复改正桩靴缝隙或将桩管与预制桩尖接合处用草绳、麻袋垫紧后,用砂回填桩孔后重打。
4、吊脚桩
原因:桩尖质量差
措施:检查、控制混凝土桩尖的强度(不小于C30)。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特点:见教材P81页 构造:
(一)施工机具(见教材P81页)
(二)施工工艺
1、测定桩位、放线。
2、开挖土方、分段开挖:直径 =桩径+2倍护壁厚。
顺序:自上而下,先中间后孔边。
3、支护壁模板 模板 高1m 4—8块活动模板组成。
护壁厚大于100m,第一圈护壁厚增加100—150mm上下护层 6—8 长1m 钢筋拉法。
4、模顶操作平台 角钢 钢板。
5、浇筑护壁 砼强度不低桩砼强度,换实,连续浇灌上下节壁搭接≥50mm,可用速凝剂。
6、拆模挖土。
7、安放钢筋笼,浇砼。
(三)注意事项:(见教材P82)Ⅶ、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堆放等施工方法及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人工挖孔灌注桩)。进一步了解静力压施工工艺;了解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Ⅷ、作业:
第三章 砌筑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砌体材料的性能、脚手架形式、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小型砌块的种类、规格和安装工艺。
(2)掌握砖砌体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砖砌体的施工工艺过程、安全技术措施、脚手架的形式。(2)难点:砖砌体的施工质量要求、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组成。Ⅲ、教学内容:
(1)砌筑砂浆(2)毛石砌体施工(3)砖墙砌体施工(4)砌块砌体施工(5)砌筑用脚手架(6)砌筑工程垂直运输设施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砌筑砂浆
一、分类:
水泥砂浆:塑性、保水性差,能在潮湿环境硬化,多用于地下砌筑 混合砂浆:掺入塑化剂,性能提高,地上砌筑
二、原材料
水泥:干燥、强度合格;最小水泥用量200kg/m3
砂:中砂,不含杂物、含泥量、水泥砂浆或m5以上混合砂浆小于5%;M5以下混合砂浆小于10%。
水:饮用水
塑化剂:无机 石灰膏、电石膏、生石灰粉、有机微沫剂
三、搅拌:机械搅拌
拌合时间: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大于等于2mm;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外加齐的砂浆大于等于3mm
掺有机塑化齐的砂浆3—5min
四、使用: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用完;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0C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用完。
五、抽检检查
第二节
毛石砌体施工
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包括乱毛石和平毛石,主要用于基础和挡土墙等砌筑。毛石基础一般采用M2.5或M5水泥砂浆铺灰法砌筑。规范规定:毛石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应不超过1.2m
第三节
砖砌体施工
一、组砌形式:
常用厚度:半砖120、四分之三砖180、一砖240、一砖半360 组砌形式: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
二、材料要求、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品种、强度符合要求、规格一致,外露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施工准备:提前1~2d浇水湿润
三、砌筑工艺
1、找平、弹线
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用水泥砂浆找平,然后弹出墙身轴线、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
2、摆砖样
干砖试摆,整砖摆不下,调整灰缝
3、立皮数杆作用:每皮砖小平、控制竖向尺寸和各部件标高。
标明:皮数、门窗洞口,过梁、楼板等竖向构造变化部位的标高。
位置:墙的砖角处,纵横墙交接处 间距不超过15m 水准仪抄平,使皮数杆上杰地面标高线位于设计标高处。
4、砌筑、勾缝
砌筑:挂线砌筑 先在墙角、纵横墙交接处按皮数杆确砌几皮→挂线→ 砌中间
方法:A、“三一”砌筑法;B、铺灰砌筑小于等于750mm 勾缝:内墙:原浆勾缝、随砌随勾;外墙:加浆勾缝、加浆
5、层轴线的引测
绘纬仪、垂球法
6、层标高控制
用水准仪将龙门板上的±0.00 引测到墙上1500mm→弹水平线→控制过梁、圈梁,楼板的标高→钢尺量两屋标志。
四、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砖砌体质量要求:“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灰缝饱满”。
1、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平直、表面平整、竖向垂直
2、灰缝饱满
实心砖砌体饱满80%以上,方格网检查,灰缝厚度8≤h≤12mm 一般为10mm
3、错缝搭接、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搭接长度≥25mm
4、接槎可靠
斜槎:L≥2/3h
直槎:凸槎,并设拉筋
构造柱:留马牙槎,先退后进,6进6退
第四节
砌块砌体施工
分类:承重墙:普通钢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钢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加气钢筋混凝土砌块、轻骨料钢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一、材料要求和准备
1、洒水湿润
普通钢筋混凝土小砌块不洒,轻钢筋混凝土小砌块提前2d洒水;加气钢筋混凝土砌,砌筑面洒适量水。
2、绘制砌块排列图
3、龄期≥28d,干净、无损伤
二、砌筑
1、立皮数杆,挂线
2、铺灰法砌筑:长度≤2块主块长
3、竖缝加浆
4、填充墙:底200mm厚粘土砖。
5、每日砌筑高度:承重墙1.5m以内或一步架高度填充墙 ≤1.8m。
三、质量要求、保证措施
1、横平、竖直
2、灰缝饱满≥80%
3、错缝搭接
4、接槎可靠、直槎
第五节
砌筑用脚手架
作用:堆放材料、工人施工作业面。
一步架高度:1.2m左右
基本要求:(1)适当宽度(2)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3)搭板方便(4)就地取材
一、外脚手架、外墙砌筑、装饰
1、多立杆式脚手架
(1)分类: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碗扣式、扣件式。
(2)主要构件: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剪向斜撑、抛撑、连墙件。
(3)基本形式
单排:h≤24m(见教材图3—5)双排:可取50m(见教材图3—6)
A、立杆:平行于建筑物并要垂直于地面,传递脚手架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底没底座,标准底面上200mm,没纵横扫地杆。
B、大横杆:平行于建筑物,连接各立杆,传施工荷载,与立杆直角扣件连接,立杆内侧。
C、小横杆:平行于建筑物,掺在大横杆上,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大横杆贴近立杆与大横杆直角扣件连接。
D、连墙件: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承受并传递风荷载,防止脚手架横向失稳或倾覆。
E、脚手板: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安全防护,铺没于小横杆上,固定防覆。(4)适用:外脚手架、内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板模支架。
(5)扣件刚管脚手架构造
钢管:外径48mm、壁厚3.5mm 立杆,大横杆,剪刀撑 节长4.0—6.5m 小横杆:节长2.1—2.2m 扣件:对接扣件 直角扣件: 回转扣件:
底座、钢管、铸铁铸成2、门式脚手架
适用:内外脚手架、工作台、横板支架
二、里脚手架(内墙砌筑、内装饰、轻便灵活、装拆方便)
1、折叠式里脚手架
搭设间距≤2.0m 粉刷时 ≤2.5m 高度 一步1m 二步1.65m
2、支柱式里脚手架
套管式:插管插立管、调销孔间距调高度。墙≤2.0(粉刷≤2.5m)搭设高度:1.57~2.17。
3、门架式里脚手架
第六节
垂直运输设施
一、井架
特点:价格低廉、稳定性好、运输量大。
构造:吊盘,起重量为8—15kN,搭设高度可达40m
悬臂拔杆:L5—10m、R2.5—5m、Q5—10m附墙架,缆风绳四角各一根20m一组加10m
二、龙门架
特点: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构造:见教材P96
三、服务范围
Ⅶ、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砖砌体结构的一般施工过程,以及砌筑工程中的一般程序,对脚手架的搭设、砖砌筑的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Ⅷ、作业: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木模板、组合钢模板、早拆模板体系的构造及安装、了解模板设计荷载计算,掌握大模板,滑升模板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2)了解钢筋的分类、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以及钢筋的焊接方式;(3)了解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养护措施。
(4)掌握砼施工配合比换算,砼搅拌机械及搅拌参数,能够确立一次投料量;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模板的构造与安装、钢筋的冷拉、钢筋对焊、电弧焊及钢筋配料;施工配合比换算、计算一次投料量;
(2)难点:滑升模板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焊接参数的含义、电弧焊、电渣压力焊。Ⅲ、教学内容:
(1)模板工程(2)钢筋工程(3)混凝土工程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模板工程
一、模板的作用组成和基本要求
1、作用
① 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的位置、形状、尺寸符合要求;② 避免混凝土损坏。
2、组成:主要由模板系统和支承系统组成。
模板系统:与混凝土直接接触,它主要使混凝土具有构件所要求的体积。支撑系统:则是支持模板,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承受模板、混凝土等重量的结构。
3、基本要求
① 形状尺寸准确;② 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③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④接缝严密,不得漏浆;⑤ 用料经济。
二、模板的分类
按材料分:木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玻璃模板、铝合金模板
按结构类型:基础模板、柱模板、楼板模板、楼梯模板、墙、壳、烟囱模板
按施工方法分:现场装拆式模板(按构件尺寸现场组装、钢筋混凝土达拆模强度拆模)、固定式模板和移动式模板车(随建筑移动、滑升模板、爬升模板等)。
三、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一)木模板
形式:拼板现成拼装 拼板 h25250mm b<=200 梁底宽不受限
拼条:25*35-50*60mm
定型板:木板钉在边框上一般长为700~1200mm,宽为200~400mm。
1、基础模板的构造与安装(1)构造图 4-1 阶梯形柱基础
两内拼板与阶梯等长,两外拼外长于阶梯塔在下层拼板上,与阶梯高等。
(2)安装
弹线→安模→固定侧拼板(木条、撑木、斜撑、铁丝拉结)。
2、柱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1)构造(图4-2)
① 内拼板大于外拼板内;② 底没清理孔,沿高没浇筑孔;③ 底没木框固定模板,沿高没缺口与梁连。
(3)安装
弹线→牢固木框→安装板→验垂直度→上紧拉箍。
3、梁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1)模板构造
① 底板与梁等宽,外侧板宽为梁高+底板,内侧板=梁高+底板-钢筋混凝土板厚;② 支柱形式 木支柱,钢管支柱图 图4-3,组合钢柱、钢管井深。
(2)模板安装
安装模板→安梁侧模板→设撑木保证垂直,设对拉螺栓。
4、楼板模板构造与安装
(1)、构造(图4-4)定型板拼弦,不足部分加木板补齐。
(2)、安装:梁侧模板上钉,立木、横档→安楞木→铺楼板模板。
5、墙模板构造与安装
(1)、构造:两组侧板,外设檀木,斜撑固定,内设对拉螺栓、临时撑木。
(2)、安装:抄平弹线→安装模板
(二)、定型组合模板
特点:应用广、拆装便、构件质量好。
1、组合模板组成(1)模板(图4-5)
平面模板、阴角模板、阳角模板、连接角模
宽:100、150、200、250、300mm 长:450、600、750、900、1200、1500mm(2)连接件(图4-6)
L 型卡:相邻模板拼接,一顺一倒插孔,间隔一孔一插。L 形插销:相邻模板端部 加强接头刚度,板面平整。钩头螺栓:模板与钢楞加固。
紧固螺栓:内外钢楞坚固。对拉螺栓:模板不变形。扣件:模板“3”形
1、支承件:钢木桁、钢支架、钢楞
2、钢模板的配板设计
(三)、早拆模板体系
1、早拆模板体系构造(见教材P106)
2、早拆模板体系安装与拆除(见教材P106)
(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
1、拆模强度(表4-1)
2、拆模顺序:支先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
3、肋形楼板拆模、多层楼板拆模。
4、要求:(见教材P107)
四、模板设计
设计内容:选型、选材、配板、荷载计算、结构设计、拟定制作方案、绘制模板施工图。
(一)荷载计算
1、模板及其支撑自重:据模板设计图定
2、新浇砼自重:24KN/m3
3、钢筋自重:楼板1.1KN/m3 ,梁1.5KN/m34、施工荷载
① 计算模板或小楞 取 2.5KN/m3(均布荷载)、2.5KN(集中荷载),计算弯矩值两者取大者; ② 计算支撑小楞构件 1.5KN/m3;③ 计算立柱等 1.0KN/m2 ;④ 其他按实际情况定
5、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水平面模板、2.0KN/m2、竖直面、4.0KN/m2
6、新浇砼对模侧压力
F0.22rt12V 'c012Frc'H
7、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表4-3)
标准值→(表4-4)设计值→(表4-5)荷载效应组合
(二)结构计算规定
1、强度验算《钢结构设计规范》、《木结构设计规范》
2、刚度验算:最大变形值(见教材P110 ①②③)
五、大模板(高相当于楼层层高、宽度约等于房间宽度或进深)
特点:工效高,墙面质量好;一次投资大,通用性差
(一)大模板的构造和形式
1、构造:(图4-12)
2、形式
平模:(图4-13)
小角模:(图4-14)
大角模:四块拼成4个内侧墙模板,但装拆麻烦 接捍不易处理。
简模:四面墙内模成格体、用电梯井,管道井内侧。
(三)大模板施工
大模板混凝土施工工序:抄平放线——敷设钢筋——固定门窗框——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修整混凝土墙面——养护混凝土。
六、滑升模板(选学内容)
特点:一次投资大,耗钢筋多,对建筑立面造型和构造断面受限。(一)构造(图4-15)
模板系统:模板(6)、腰梁围檀(4)、提升架(2)、操作平台系统、平台、吊脚手架、液后提升系统、支承杆、千斤顶、液压控台、油路。
七、爬升模((选学内容))
八、隧道模(选学内容)
九、台模(选学内容)
第二节
钢筋工程
一、钢筋的性能及现场检验
1、种类
按扎制外形分:光圆钢筋、变形钢筋(月牙形、螺纹形、人字形)
按生产工艺分:热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痕钢丝、钢铰线、冷扎扭钢筋。
按化学成分分:碳素钢钢筋、普通低合金钢筋低碳钢(合碳景<0.25%)、中碳钢(0.25%—0.7%)、高碳钢(>0.7%)按强度分:Ⅰ级钢筋(235/370级,屈服点为235N/mm 2, 抗拉强度为370N/mm 2);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级);Ⅳ级钢筋(540/835级);钢丝(3-5mm)
按直每划分:细钢筋(6-10mm)、中粗钢筋(12-20mm)、粗钢筋(>20mm)
2、制作及形状
(1)热扎钢筋:经热轧自然成型并自然冷却。
光圆钢筋(Ⅰ级)
外形:带肋钢筋、月牙肋、Ⅱ,Ⅲ级、等高肋、Ⅳ级
(2)热处理钢筋:热轧后立即穿水,表面冷却,利用芯部余热完成回火处理。外形:月牙肋
(3)冷轧带肋钢筋:热轧(12 以下)砼冷轧成冷拔缩后,其冷轧成三面有肋钢筋。外形:月牙肋
(4)冷拉钢筋:热轧钢筋常温下强力拉伸,使拉力超过屈服点DS,而产生更高的屈服点的新钢筋 强度升高,塑性降低。
(5)冷扎扭钢筋:低碳钢经冷轧工艺制定。
3、钢筋的性能
(1)拉伸性能、强度和塑性、伸长率图4-19
钢筋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见表4-6)
(2)冷弯性能(见教材图4-20)
D越小,α 越大,塑性越大、破坏时有征兆,所以对钢筋品种的选择需要考虑(强度和塑性)两个方面的要求。
3、钢筋现场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
二、钢筋的冷拉
钢筋冷拉的概念:(见教材P122页)冷拉适用于HPB235—RRB400级钢筋。
1、钢筋冷拉的力学性能(四个阶段)见教材P123页
2、钢筋冷拉参数与控制方法
(1)钢筋冷拉参数:冷拉应力和冷拉率
(2)控制方法:控制应力和控制冷拉率(见教材表2—7)。
三、钢筋连接
形式:绑扎连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
(一)钢筋焊接
1、闪光对焊
原理:钢筋安放→通低电压强电流→ 钢筋加热→ 轴向顶锻→ 金属飞溅闪光→ 钢筋焊合。
(1)工艺种类
① 连续闪光焊
适用:25以下,级别较低。
工艺流程:夹钢筋于电极→ 闭合电源→ 钢筋轻接触形成“金属过梁”→加热放金属蒸汽,形成闪光→ 徐移金属,连续闪光→ 整个接头加热至端面烧平,闪去杂质,接头熔化→ 迅速轴向顶锻→ 焊合。
② 预热闪光焊
适用:25 以上,端面较平整。
工艺流程:夹钢筋于电极→ 闭合电源→两端交替接触分开→断续闪光预热→达到温度→连续闪光→顶段→焊合。
③ 闪光—预热—闪光焊
适用:25 以下 端面不平整。
工艺流程:1)一次闪光,闪平为准;2)预热充分、频率较高;3)二次闪光,短稳强烈;4)顶锻充分,快速有力。
(3)闪光对焊参数
① 调伸长度(L1,L2)
② 烧化留量(闪光留量)③ 闪光速度(烧化速度)
④ 预热留量
⑤ 预热频率
⑥ 顶锻速度 ⑦ 顶锻留量
⑧ 变压器级数调节焊接电流大小(4)闪光对焊接质量要求
外观检测查(拉伸试验、弯曲试验)
2、电阻点焊
(1)原理:钢筋交义点放于电焊极两电极间钢筋加热,加压使焊点金属焊牢,I、II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
(2)适用:用于钢筋骨架、钢筋网片、以代替绑扎。
(3)工艺:压力越小,电阻越大,钢筋熔化、金属飞溅,烧坏电极压力越大,电阻越 41
小,通电时间长。
(4)质量检查
3、电弧焊
(1)原理:焊条一极,钢筋另一极,通低压电流,焊条与焊件产生高温电弧,使焊件、焊条金属熔化,凝固成焊缝。
(2)适用:钢筋接长、接头、骨架焊接,钢筋与钢板焊接。
(3)接头形式
① 帮条焊接头;② 搭接焊;③ 坡口焊;④ 窄间隙焊;⑤ 熔槽绑条焊:
4、电渣压力焊
原理:钢筋竖向对接入焊接盒→闭合电路→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电弧热、电阻热,钢筋端头熔化→加压→钢筋焊合
适用:Φ14-Φ40热Ⅰ—Ⅱ级钢筋
5、埋弧压力焊
原理:焊剂层下形成电弧→焊件接头熔化→加压顶锻
适用:钢筋与钢极T字开接头
方式:手工埋弧压力焊、电动埋弧压力焊
6、气压焊
原理:氧气和工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的火焰对接头加热将钢筋接加热至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加压钢筋焊合。
适用:Φ14~Φ40 热轧Ⅰ—Ⅲ级钢筋
设备:氧气、工炔气瓶、加热瓶、加压器、钢筋卡具。工艺过程:见教材P134
四、钢筋的配料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弯曲变形规律:外壁伸长,内壁压缩,中轴线长度不变。钢筋长度:外包尺寸,且不包括弯钩长度
下料长度:(直筋)=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值
(箍筋)=钢箍围长+箍筋调整
(一)弯曲处量度差值:
0900弯曲
2d0;450弯曲
0.5135;弯曲
2.5d0;600弯曲
0.8dd0 50(二)弯钩增加长度:
6.25d0
(三)箍筋弯钩增加值(见教材P140图4—34)
900900
11d0;13501350
14d0;9001800
14d0
五、钢筋代换
(一)等强度代换(不同种钢筋)
As1fy1As2fy2
n1d124fy1n2d224fy2
n2n1d12fy1d22fy2
(二)等面积代换(同种类,同级别,不同径)
As1As2
d12n2n12
d2再由行截面强度复核
(三)注意事项(见教材P141)
六、钢筋的绑扎、调直与除锈(见教材P141—142)
第三节
砼工程
一、砼的配料
(一)砼成配强度
砼强度标准fcu,k试验室配合比 保证强度和易性,节约水泥砼成配强度fcu,o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fcu,ofcu,k1.645
—砼强度标准差。实际情况或按表4-21取用。
(二)砼施工配合比换算
试验室配合比:砂石干燥
施工配合比:砂石含水量
水泥:砂:石= 1:x:y1:(1Wsa):y(1Wg)水灰比 W/C 不变
例1(见教材P144)
二、砼的拌制
(一)混凝搅拌机
1、分类
(1)自落式搅拌机械
分类:鼓筒式,锥形反转出料式,锥形倾翻出料式
原理:(见教材P146)
特点:叶片磨损小,易清理;搅拌能力小,动力消耗大
适用:塑性,高流动性砼
(2)强制式搅拌机
分类:立轴强制式,卧轴强制式
原理:(见教材P146)
特点:搅拌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机件磨损严重
运用:干硬性砼,轻骨料砼,低流动性砼
2、拌机的工艺参数(出料容量、进量容量、几何容量)搅拌筒利用系数:进量容量/几何容量(0.22~0.44)出料系数:出料容量/进料容量(0.60~0.70 计算时取0.65)搅拌机生产率:PR
(二)砼的搅拌
1、加料顺序
一次投料法:装石子→水泥→砂入料斗→倾入搅拌机加水→搅拌。
二次投料法:强制 水泥,砂,水筒内充分拌合成水泥砂浆加石子搅拌成砼。
2、搅拌转速
自落式搅拌机:快——离心力作用下——吸附于筒壁不落;慢——不能充分拌合,降低生产率。
3600q(m3h)t
强制式搅拌机:快——机械磨损大, 易产生离析现象;慢——效率低,叶片转速30r/min,鼓筒转速6-7r/min
3、搅拌时间:短、拌合不均,和易性不足,强度降低;过长、降低生产率,和易原新降低,产生分层离析最短时间(按表4-24取用)
4、一次投料量
出料容量→投料容量
三、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由拌制地点至浇筑地点的运输分为:水平运输、垂直运输
(一)对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1、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周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表4—26规定;
3、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
(二)混凝土地面水平运输
(三)混凝土垂直运输
(四)混凝土泵运输
四、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一)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检查并记录。
2、清除地基上淤泥、杂物、排水、防水设施、干燥非粘性土洒水湿润、岩石清洗。
3、准备、检查材料、机具及运输道路。
4、做好施组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
(二)混凝土浇筑
1、自由下落高度
浇筑混凝土时为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2、混凝土分层浇筑
下层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灌并振捣完毕。混凝土分层层厚度(见教材表4—27)
3、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柱、墙)
浇筑混凝土先浇50~100mm 厚同配合比去掉石子的水泥砂浆,防离析而生成蜂窝、麻面。
4、梁、板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同时浇筑,大尺寸可单浇梁板混凝土浇筑,在柱、墙浇完歇1~1.5h后进行
5、施工缝
(1)施工缝位置:结构受剪小且便于施工的的部位。
柱:基础顶面、梁、吊车梁牛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柱帽下,与板连浇灌大截面梁,板底以上20~30mm,有梁托,留梁托下。
单向板:平等短边折任何位置。
肋形楼盖:次梁跨的中间1/3范围内。
墙:门洞口过梁跨中草1/3范围内。
复杂结构:按设计要求确定。
(2)施工缝处理
已浇混凝土达1.2mPa以上→清理缝→铺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浇混凝土
(三)混凝土的振捣
1、振捣原理:一定频率和振幅振动力传给混凝土→混凝土颗粒间粘着力,库阻力减小,流动性变大→粗骨料下沉,令泡逸出,孔隙减小,混凝土密实→停振→强度增长。
2、振捣设备
(1)内部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
适用:基础、柱、梁、墙和大体积设备基础。
插点布置(见图4—44)
(2)表面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浇筑方案
(1)全面分层
方法:浇筑区为整个平面面积,从短边沿长边方向浇筑,第二层出不穷浇筑在一层初凝前浇完。
适用: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浇筑速度 Q=(1+F)/(T1-T2)
(2)分段分层(全面分层实现不了)
方法:沿长边方向分段,每段浇筑同全面分层。
适用:厚度不大而面积较大。(3)斜面分层
方法:一次浇到顶,流淌成斜面,振捣内下向上。适用:结构长度超厚度3倍情况。
2、水化热的影响
(1)温度应为—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内胀外缩,开成接下来应力,(2)措施:① 低水化热水泥;② 掺粉煤灰养活水泥用量;③ 降入模温度,控制温差;④ 及时对混凝土覆盖;⑤ 预埋冷却水管。
(二)框架结构整体浇筑
1、每层分段:先浇柱、后浇梁板。
2、柱基础: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
3、柱: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绑扎前。
4、梁、板:肋型楼板、梁板同浇梁高大于1m,单浇梁无梁楼板,板于柱帽同浇。
五、混凝土的养护
(一)自然养护(现浇混凝土)
常温下,覆盖并适当浇水保护湿润。
(二)蒸汽养护(预制构件)
送构件入蒸汽室、温湿环境养护。
阶段划分:静停阶段2—6h,防表面裂缝、疏松
(三)蓄水养护、薄膜养护、大面积结构
六、混凝土的质量检查(详见教材P157—158)Ⅶ、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时了解木模板、组合钢模板、早拆模板体系的构造及安装,了解钢筋的分类、钢筋的主要力学性能以及钢筋的焊接方式,了解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养护措施。进一步掌握砼施工配合比换算,砼搅拌机械及搅拌参数,能够确立一次投料量。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根据教学计划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Ⅷ、作业: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先张法施工工艺、后张法施工工艺。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应力松驰、先张法施工中应力松驰的原因、孔道留设方法。
(2)难点:灌浆方法、下料长度计算。Ⅲ、教学内容:
(1)预应力混凝土及其分类(2)预应力夹具和锚具(3)先张法施工(4)后张法施工 Ⅳ、授课时数:
Ⅴ、授课方式:
讲述、举例、启发 Ⅵ、教学过程: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及其分类
一、简介
1、概念:是在使用荷载前预先建立内应力的混凝土。
2、特点:
① 构件截面小,自重轻,抗裂度高,耐久性好,节省材料;② 充分发挥高效钢筋和高混凝土的特性;③ 施工复杂。
3、适用:大柱网和大跨结构上。
二、分类
(一)按施工方法分: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混凝土,夹具传力,预制厂生产)。
后张法(混凝土预留孔道,穿筋张拉,锚具传力,施工现场生产)。
(二)按有无粘结分:有粘结预混凝土,先张法、后张法有孔道灌浆属此无粘结预混凝土,无孔道灌浆,油脂,塑料薄膜保护钢筋,腐蚀。
(三)按预应力的大小分:全预应力(外荷载作用下出现应力)。
部分预应力(外荷载作用下允许出现拉应力或开裂)。第二节
预应力夹具和锚具
一、夹具(张拉并临时固定)J 张拉夹具:张拉
锚固夹具:临时固定
(一)夹具性能:
g
(二)进厂验收
Fgpu0pFgpu
夹具进场时,必须附有对夹具性能、类别、型号、规格荷数量的出厂证明文件。夹具进场验收只做静载锚固性能实验。
二、锚具(张拉并永久固定)M 分类:张拉端锚具、固定端锚具。I 类:可承受动、静荷载预应力结构。
II 类: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处于预应力变化不大的部位。
(四)锚具的进场验收
1、外观检查;
2、硬度检验;
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三、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1、基本要求(见教材P165)
2、加荷资源(见教材P165)
3、测量项目(见教材P165)
四、预应力钢材
(一)品种与性能
1、碳素钢丝:冷拔钢丝、消除应力钢丝、低松驰钢丝、镀锌钢丝
2、钢铰线:7根钢丝在铰线机上螺状铰合、再低温度;普通松驰钢铰线、低松驰钢铰线、镀锌钢绞线、模拔钢钢锌线。
特点:直径大,柔软,方便。
3、热处理钢筋
4、精轧螺纹钢筋
(二)预应力钢材的特性
1、应力-应变曲线
拉伸超过后非线性变化,无明显屈服点,增加较快,继续发展,水平段,后断。故:取残余力0.2%的应力为屈服强。
2、应力松驰
定义:钢材受到一定张拉力后,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钢材的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的现象。
原因:金属内部错位运动使一部分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松驰率与时间、钢种、温度的关系。
1、松驰发展较快,第一个小时相交于1000hm 15%—35%,以后逐渐变慢;
2、钢丝,钢铰线应力松驰比热处理钢筋,精轧螺钢筋大;
3、初应力大,松驰损失大;
4、温度高,松驰损失增加、减少松驰损失的措施。
(1)采用低松驰钢铰线、钢丝,损失减少70—80%(2)采取超张拉力即:
持荷2min01.05concon或1.03con
第四篇:建筑技术教案1
第一章
建筑技术的构成
第一节
建筑的构成因素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的构成因素包括功能要素、物质技术要素和空间要素,并能以一种合理、有序的方式完成他们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内容为建筑的功能要素、建筑的物质技术要素(结构技术要素、材料要素、施工技术要素)、建筑空间要素(结构构件构成的空间、造型构成的空间、空间序列的构成、色彩要素构成)。
三、教学难点:
材料要素与施工技术要素记忆。
四、讲授方法:
引实例理解概念。
五、讲授内容:
1.建筑的功能要素
任何建筑都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建造的,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建筑功能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复杂化。因而对建筑的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建筑的物质技术要素
(一)结构技术要素
帕提农神庙,巴黎圣母院(哥特式),米兰大教堂(哥特式);晚期哥特式: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伦敦西敏寺;罗马城万神庙。
(二)材料的要素
1,建筑材料的特性: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化学特性、使用特性、加工特性。2,材料分类:结构功能、装饰功能、保护功能、室内环境协调功能。3,建筑常用材料
(三)施工技术要素 1,施工技术种类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大跨度层盖结构施工技术; 装饰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技术; 设备施工技术;
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和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建筑空间要素
(一)结构构件构成的空间
(二)造型构成的空间(四合院)
(三)空间序列的构成(罗马公共浴场、故宫、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四)色彩要素的构成
六、课后作业:
1,怎样理解“没有将建筑设想变成物质现实的工程结构技术就没有建筑艺术”?口述3—5分钟。
2,绘制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平面图。(熟记,默画)
七、讲课时数:3课时。
第二节 建筑技术构成的环境要素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建筑技术构成的环境要素有系统性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建筑技术构成的各环境要素以及研究他们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归类法。
五、讲授内容:
1.建筑气候环境(生存、舒适、工作效率、健康标准、温度、风、日照与遮荫问题湿度。)
2.建筑空气质量环境
(一)人与室内空气环境
(二)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A不良建筑物综合症(大楼综合症)
B对室内建筑环境设计的思考 3.建筑物理环境
(一)建筑热工环境
(二)建筑光环境
(三)建筑声环境 4.建筑生态环境
(一)生态学家提出的“生态设计原则”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5.建筑绿化环境
(一)建筑绿化
(二)建筑绿化的功能与作用
六、课后作业:
选择任一环境要素,结合实例谈谈对其的理解。(口述)
七、讲课时数:1课时。
第三节 建筑技术科学的范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范畴。
二、教学重点:
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在现实中的应用;建筑节能技术。
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讲授法。
五、讲授内容:
1.建筑技术媒介技术(计算机、模型)2.建筑材料 3.建筑结构技术 4.建筑构造技术
(一)建筑物的组成:基础、墙和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二)建筑构造的设计要求 5.建筑设备技术
(一)建筑电气
(二)建筑电气设计与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给水排水设计的协调
(三)照明系统 6.智能建筑技术
(一)建筑的智能化
(二)智能建筑的组成及功能
1,建筑物自动化系统 2,防灾与保安系统
7.建筑节能技术
(一)基本原则
(二)建筑节能的目标
(三)影响建筑节能发展的几个问题 8.建筑安全和防护技术
(一)城市发展与规划
(二)建筑防灾设计理念(建筑防火、建筑抗震、建筑防雷)9.建筑卫生和防疫技术
(一)传染病院设计原则
(二)总体布置的几种做法
(三)有关建筑单体平面设计
六、课后作业:
建筑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必须满足的三项基本要求。(熟记,提问)
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二章 建筑设计媒介技术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地从古至今了解建筑设计媒介。二.教学重点:
设计表现图及电脑辅助设计绘图。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融会贯通法。五.讲授内容:
1. 设计媒介的概念
建筑的设计媒介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类: a语言,文字;b图形,符号;c模型,技艺。2. 古代设计媒介 3.近代设计媒介
(一)文字
(二)设计表现图
设计图表现的种类:素描,色彩,速写
表现图所需要的工具:绘图尺,绘图笔,画纸,颜料
(三)模型 4. 现代设计媒介
电脑辅助设计及绘图。5. 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
结合自身谈谈手绘和电脑制图的优缺点。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三章 建筑材料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清楚材料物理性质中的各组概念区别。二.教学重点:
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三.教学难点:
材料物理性质中几组概念的辨析。四.讲授方法:辨析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二)孔隙率及空隙率
(三)材料的亲水性及憎水性
(四)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五)材料的耐水性
(六)材料的抗渗性
(七)材料的抗冻性
(八)材料的导热性 2.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强度与等级、标号
(二)材料的变形性质(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徐变与松弛)
(三)材料的静力强度
(四)冲击韧性
(五)疲劳极限
(六)硬度,磨损及磨耗 3.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材料的外观特性(色彩、质感、线型)六.课后作业:
任选两种建筑材料,说说它的基本性质。七.讲课时数:1课时
第二节 室内环境中的建筑材料污染控制
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防火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室内环境中有哪些污染物质,它们的来源以及怎样对室内污染物质进行控制,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及应用。二.教学重点:
室内主要污染物质的来源及控制。三.教学难点:室内主要污染物质来源。四.讲授方法:理论探讨与应用创新相结合。五.讲授内容:
1,室内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
2,室内主要污染物质来源(木质装饰板,塑料装饰板,室内装饰用涂料与内墙涂料,胶粘剂,天然石材与陶瓷材料)
3,室内主要污染物质的控制(无甲醛人造板,绿色石材,环保涂料,无甲醛胶粘剂)4,构件的耐火极限
5,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分类
6,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 六.课后作业:市场调研环保室内装饰材料。(制表)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四节 建筑装饰材料
第五节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其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有所帮助。二.教学重点:
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
理论联系应用,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家里装修材料的应用的理解。五.讲授内容:
1,天然石材(花岗石,大理石)
2,人造石材(聚酯型人造石材,微晶玻璃型人造石材)
3,建筑陶瓷(釉面内墙砖,陶瓷墙地砖,劈离砖,陶瓷卫生洁具)
4,建筑装饰装修用木材、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木材的含水率、湿胀干缩与变形,实木地板,人造木地板)
5,建筑玻璃的特性与应用(净片玻璃,装饰玻璃,安全玻璃,节能装饰性玻璃)
6,建筑塑料(合成高分子树脂,塑料管道,塑料装饰板材,塑料壁纸,塑料地板,塑钢门窗,玻璃钢)
7,建筑涂料
(1)、涂料的组成(主要、次要、辅助成膜物质,助剂)(2)、建筑涂料的分类
(3)、常用建筑涂料品种(木器涂料,内墙涂料,乳液型外墙涂料,地面涂料)
8,建筑装饰装修金属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普通热轧型钢,不锈钢制品,彩色涂层钢板,彩色压型钢板,轻钢龙骨,装饰装修用铝合金)
9,高品质建材的参数定义
10,相变储热(相变的概念,相变储能材料PCM及其作用)六.课后作业:
为自己未来的家选择建筑装修材料及其选择理由。七.讲课时数:3课时
第四章 建筑构造技术
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等级和组成
第二至七节 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与地层,楼梯与台阶,屋顶,门窗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并熟记建筑物的分类、等级和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种类,功能。二.教学重点:
建筑物的组成(基础,墙和柱,楼地层,楼体,屋顶,门窗)。三.教学难点:
1,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宽度和断面,基础的形式与选择);
2,墙面抹灰(抹灰的作用与组成,常用抹灰的做法及种类,高档装修范畴,清水墙面)。四.讲授方法;归类法 五.讲授内容:
1,建筑物的分类(按用途、主要承重结构材料、结构形式划分)
建筑物的等级(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耐久年限,建筑物的耐火程度)
建筑物的组成(基础,墙和柱,楼地层,楼体,屋顶,门窗)
2,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宽度和断面,基础的形式与选择)3,墙体
(1)决定墙体构造的因素(墙的结构布置,坚固方面的要求,保温、隔热与隔声方面的要求,材料及施工方面的要求)
(2)砖墙与石墙
(3)隔墙与隔断
(4)墙面抹灰(抹灰的作用与组成,常用抹灰的做法及种类,高档装修范畴,清水墙面)
4,楼板与地层:钢筋混凝土楼层与混凝土地层,阳台与雨篷
5,楼梯(楼梯的种类和基本要求,楼梯的组成和坡度)
台阶(种类与形式,构造与细部)
6,屋顶
(1)坡屋顶(坡屋顶的特点与组成,支承结构,屋面构造,细部构造)(2)平屋顶(平屋顶的特点,组成与构造,排水与泛水)
7,门(门的分类,一般尺寸,木门的组成与构造)
窗(窗的分类,一般尺寸,常用木窗的组成与构造,钢门窗的特点和构造,门窗辅助材料)六.课后作业:
1,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2,决定墙体构造的因素。
3,楼梯的种类、组成和坡度。七.讲课时数:3课时
第八、九节 建筑构造及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原理
第十节 建筑幕墙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建筑防水工程设计原理以及建筑幕墙设计原理。二.教学重点:
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防水工程设计;建筑幕墙设计。三.教学难点:
1,建筑幕墙的技术术语;
2,幕墙防火、保温施工的要求。四.讲授方法:讲述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构造技术的经济条件、功能条件与规范法规
2,建筑构造设计的原理
3,垂直与水平面装修
4,楼梯与台阶、自动扶梯与电梯
5,无障碍环境的设计
6,防水工程设计(1)地下室防水、防潮的基本原理,地下室降排水
(2)墙身防水与污染,屋顶防、排水
(3)饰面防水
7,建筑幕墙设计
(1)建筑幕墙的构造设计
(2)建筑幕墙的常用分类(玻璃幕墙,石板幕墙,金属幕墙)
(3)建筑幕墙的技术术语
(4)建筑幕墙的构造设计要点
(5)幕墙防火、保温施工的要求
(6)幕墙防雷节点的安装及要求
(7)幕墙物理性能试验 六.课后作业:
总结做建筑幕墙设计时应注意哪些要点。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五章 建筑结构技术
第一节 建筑结构技术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结构技术的概念。二.教学重点:建筑结构的作用。三.教学难点:无。四.讲授方法:例举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的骨骼
2,建筑结构的作用
(1)结构问题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2)结构对建筑的影响
3,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4,建筑结构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后浇带技术)。六.课后作业:
举例说明建筑结构的作用。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二节 建筑物的屋盖体系
第三节 建筑结构体系特点 一.教学目的:
了解建筑物的屋盖体系,理解建筑结构体系特点。二.教学重点:
空间结构体系的屋顶形式,建筑的支撑体系。三.教学难点:
建筑的支撑体系(水平、垂直防线支承体系的结构特点)。四.讲授方法:类比法。五.讲授内容:
1,平面结构的屋顶形式(桁架,拱结构,钢架)
2,空间结构体系的屋顶形式
(1)钢筋混凝土及钢丝网水泥薄壳结构(2)悬索结构(3)网架结构(4)薄膜结构
(5)钢筋混凝土折板结构
3,房屋建筑结构
4,计算简图的概念
5,建筑的支撑体系(水平、垂直防线支承体系的结构特点)
(1)混合结构体系(2)框架结构体系(3)剪力墙结构体系 六.课后作业:
比较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各自的优缺点。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四、五节 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变动结构
第六节 建筑师与建筑结构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白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以及设计者之间的联系。二.教学重点:变动结构。三.教学难点:
变动结构的具体内容:变动墙,墙体开洞,楼板或屋面板上开动开槽,变动梁,梁下加柱,梁上增设柱子或梁,柱子中部架梁,房屋增层。四.讲授方法:分析法 五.讲授内容:
1,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
2,变动结构(变动墙,墙体开洞,楼板或屋面板上开动开槽,变动梁,梁下加柱,梁上增设柱子或梁,柱子中部架梁,房屋增层)
3,建筑师与建筑结构 六.课后作业:
作为一名建筑师,如何用建筑结构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七.讲课时数:1课时
第六章 建筑物理环境
第一、二节 建筑光环境概述及其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光环境及其基本知识。二.教学重点: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五.讲授内容:
1,概述(天然光环境,人工光环境)
2,基本知识
(1)自然采光:天然彩光标准,侧面采光特点,顶部采光的特点(2)人工照明:光源的主要类别,光照质量影响因素,照明设计要求(3)绿色照明定义 六.课后作业:
总结光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七.讲课时数:1课时
第三、四节 建筑声环境概述及其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声环境及其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吸声特性,室内音质设计。
三.教学难点: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各类房间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四.讲授方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五.讲授内容:
1,概述(建筑室内声环境,材料与结构的声学特性,建筑声环境评价与设计,声环境噪声控制)
2,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音频范围,声压级,噪声计权网络)
3,建筑材料的吸声特性
4,吸声材料的布置
5,室内音质设计(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各类房间最佳混响时间的确定)
6,噪声控制 六.课后作业:
噪声防治的途径有哪些。七.讲课时数:1课时
第五,六节 建筑热工环境概述及其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热工环境及其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建筑保温的综合措施,维护结构的防潮,建筑防热,建筑自然通风 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五.讲授内容:
1,概述(建筑保温的综合措施,维护结构的防潮,建筑防热,建筑自然通风)
2,建筑热工环境的基本知识
(1)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3)室内地面的保温设计(4)建筑防潮(5)建筑遮阳的设计
3,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小结 六.课后作业:
影响建筑热环境的因素(从室内到室外)。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七章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第一,二节 绿色建筑的特点及评估指标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特点及评估指标。二.教学重点:绿色建筑的各个指标。三.教学难点: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节能节地建筑的区别和联系。四.讲授方法:先讲述理论,再引例。五.讲授内容:
1,绿色建筑的特点
2,绿色建筑评估指标
(1)基地绿化指标(2)生物多样性指标(3)日常节能指标(4)水资源指标
(5)二氧化碳减量指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量指标,二氧化碳减量的目的,二氧化碳减量指标与基准)
(6)废弃物减量指标(7)污水垃圾改善指标(8)室内环境指标 六.课后作业:
熟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三节 节能与绿色建筑
第四节 建筑的可持续性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节能与绿色建筑以及建筑的可持续性。二.教学重点:生态节能技术,低耗能建筑的设计原则。三.教学难点:无。
四.讲授方法:理论结合实例法。五.讲授内容:
1,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及目的2,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
3,生态节能技术
4,低耗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5,建筑的可持续性
(1)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危机(2)可持续建筑的含义
(3)控制室内外污染,强调生态平衡(4)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六.课后作业:
如何在建筑中运用可持续能源。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五节 人与环境
第六节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二.教学重点: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与环境、生态和建筑节能。四.讲授方法:探讨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与人的关系
2,人居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
3,健康建筑与环境的理念
4,环境、生态与节能关系紧密
5,人居环境的建筑设计原则与环境、生态和建筑节能
6,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可持续能源与非可持续能源
(2)应用太阳能的“十大”优点,我国太阳能分布特点的总趋势(3)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4)提高建筑节能节地环保效能 六.课后作业:
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建筑,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不计方案可行性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善。(1000字左右)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八章 建筑设备技术
第一节 保障建筑功能的设备系统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有哪些保障建筑功能的设备系统。二.教学重点:保障建筑功能的各个设备系统的组成。三.教学难点:
1,建筑中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2,屋面排水的外排水系统与内排水系统。四.讲授方法:归类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供水系统
(1)建筑给水系统(分类、组成、给水方式)(2)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组成、供应方式)(3)建筑中水系统(分类、组成)
2,排污系统
(1)建筑排水(排水系统分类,建筑排水管道)(2)屋面排水(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3)垃圾处理(填埋方法,焚烧方法,堆肥方法)
3,卫生设备
4,能源供给系统
(1)建筑电气(基本作用与分类,电力系统,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
(2)燃气供应系统(燃气的分类及性质,城镇燃气管道的构成,室内燃气管道组成)
5,运输系统(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6,广播、电视、通信和信息系统
(1)广播音响系统
(2)共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概念,基本组成)
(3)电话通信系统(用户终端设备,电话传输系统,电话交换设备)(4)计算机网络系统(功能,组成,分类)六.课后作业:
结合上一章节绿色建筑,谈谈中水的处理及应用。七.讲课时数:4课时
第二节 保障建筑环境的设备系统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保障建筑环境的设备系统。二.教学重点:
常用的空调系统:集中式恒温恒式空调系统,净化空调系统,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三.教学难点:空调系统的类型: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全分散式空调系统。四.讲授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五.讲授内容:
1,采暖系统(分类,组成)
2,通风系统(作用,分类,民用建筑常用分类)
3,空调系统
(1)衡量空气环境的指标(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2)空气调节的任务和作用(3)空调系统的组成
(4)空调系统的类型(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全分散式空调系统)(5)常用的空调系统(集中式恒温恒式空调系统,净化空调系统,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4,空调制冷
5,照明系统:照明基本知识(基本光度单位,照明方式与种类,照明设计标准)六.课后作业:
结合常用的空调系统特性,谈谈各种空调系统分别适用于哪类建筑(住宅?办公?公建?)。
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三节 保障建筑安全的设备系统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保障建筑安全的设备系统有哪些。二.教学重点:消防系统,建筑的防火排烟。三.教学难点:无。四.讲授方法:分析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防雷
(1)雷电的基本知识(雷电现象,雷电的作用形式)(2)建筑防雷设计标准(三类防雷建筑物)
(3)建筑防雷设计(雷电活动分布规律,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2,消防系统
(1)建筑火灾的成因及特点(建筑火灾成因,建筑火灾燃烧过程,建筑火灾的特点)(2)建筑消防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3)建筑物高度分界线
(4)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及消防联动系统)
3,建筑的防火排烟
(1)建筑防火排烟(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烟气的扩散机理)
(2)高层建筑防火排烟形式(自然排烟,机械防烟,机械排烟,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防火)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设备
(1)设置条件(高层建筑,底层建筑)
(2)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系统组成(系统形式、组成)(3)探测器的种类及使用场所
(4)消防控制室(设置,位置选择,设备布置要求)
5,保安监控系统:建筑物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组成 六.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选择两个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建筑火灾,说出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九章 建筑的防灾和减灾
第一节 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第二、三节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及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危害,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及抗震设计基本知识。二.教学重点:
1,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2,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四.讲授方法:推理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危害(火灾的基本性质,起火时间,烟气造成窒息的危害,火灾产生的因素,易发生火灾的区域)2,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1)“处方式”的防火原理
(2)建筑防火安全系统的构成(火灾燃烧过程被终止的方式,建筑防火设计考虑到原则,主、被动防火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
(3)性能化的防火设计 3,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1)地震灾害的预防(2)建筑抗震存在的问题(3)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4)建筑屋的抗震设防标准(5)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7点)六.课后作业:
熟记抗震设计的七点基本原则。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四节 建筑防灾与减灾的新理念
第五节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防灾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防灾设计理念及运用技术。二.教学重点:
建筑防灾与减灾的设计理念、任务目标、技术政策以及措施。三.教学难点:无。四.讲授方法:归纳法。五.讲授内容:
1,建筑防灾与减灾的设计理念、任务目标、技术政策以及措施
2,北京奥运场馆见着面临的灾害风险源
3,奥运场馆工程寿命安全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要点
(1)工程全寿命安全建设
(2)有效保障“安全奥运”建设的设计与施工缓解的安全对策
4,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防灾的建议
5,奥运工程建设亟待强化的专题研究 六.课后作业:
阅读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相关资料。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十章 建筑技术发展的对策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总结并寻找出建筑技术学科发展的对策。二.教学重点:
1,提高建筑的综合技术设计水平2,设计方式变革 三.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实践设计中。四.讲授方法:探讨法。五.讲授内容:
1,加强建筑产品观念、制定建筑产品评价准则
2,提高建筑的综合技术设计水平
3,合理使用建筑材料,改进施工及应用技术
4,提高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5,设计方式变革 六.课后作业:
1,建筑技术发展简史。2,建筑技术前沿问题综述。3,建筑技术发展展望。
任选一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1500左右。七.讲课时数:2课时
第五篇:建筑装饰设计技术总结
技 术 总 结
本人蓝舒,2010年7月加盟福建中凯建设工程公司,主要参与客家族谱馆布展设计、廊墙面和顶棚装饰设计,以及学校阅览厅、医院会议室等廊墙面和顶棚装饰设计,现就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要明确装饰设计主题定位
任何装修设计都要明确装修主题,既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人文需要和审美情趣。立意要高,从大处着眼,明确功能分区,通过不同地面材料、墙体装饰和天棚构造塑造空间,用艺术性镂空装饰和灯光色彩暖表达情感,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做到局部与整体、人居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比如我在企业大厅装饰设计中,着重考虑如何展示出企业的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文化理念等,在装修风格上选择严肃、端庄,并兼顾现代感;东环小区80平方样品房装饰设计中,着重考虑普通人群生活起居需要和营造温馨美观特点,在装修风格上以实用型和经济型为主,既不用有古典中式韵味风格,也不用前卫时尚风格进行装修设计;在医院40平米小会议室装饰设计中,主要立足于医院的日常行政会议、医疗会诊、学术研讨等使用功能,围绕舒适大方、典雅庄重,色调明亮和音效吸声要求,通过对地面、墙面、顶棚、灯光、音响等装饰,烘托出会议室氛围。
二、围绕主题内容做好功能分区
根据建筑物的装饰主题和所处环境,综合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遵循形式美的法则,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建筑结构,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把建筑装饰的功能分区和艺术美、经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满足人们使用功能要求和精神功能要求的室内外环境,并使这个环境舒适化、科学化、艺术化和个性化。功能分区设计要依照以下原则:
1、强化建筑的空间性格,使不同造型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
2、强化建筑及建筑空间意境和气氛,使其更具情感特性和艺术感染力。
3、弥补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强化建筑的空间序列效果。
4、美化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直观的视觉美的享受。
5、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建筑的物理性能和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 建筑的综合效用。
我在客家族谱馆装饰设计时,将展览馆分成展览区、库房区、休息区、办公区四大区域进行设计。展览区包含室内展厅、室外陈列场地、讲解员室等;库房区包含内部、临时库房、调度室、维护室;休息区包括传达室、门厅及廊道、小型影视厅、卫生间;办公区包括馆长室、会议室、办公室、消防、监控控制室等。在普通家居样品房设计中,功能分区较为简单,一般分为: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书房、阳台六个部分。小型视屏会议室可分为,视屏投影区、会议区、天棚灯光音响区、音控服务区等,每个分区都应根据主题做好相应的装饰设计。为满足使用功能、最大化利用空间和美观实用环境需要的功能分区,必须通过结构改造来体现实现。结构改造主要采用的是空间加减法的运用,通过墙体的移动和重塑,使空间的整体优势更加合理和美观,从而达到优势元素互补。具体设计手法:(1)墙体的整体拆除或重塑,墙体的部分拆除或重塑;(2)墙体的部分凹入,墙体的部分凸出等;(3)在原来墙体上,整体加厚或削薄。(4)对一面墙体的一半或一部分进行保留,另一部分打除来实现。
三、细化每个功能分区的设计
1、融合装饰设计各要素。装饰设计主要有六要素,即空间要素、色彩要求、光影要求、装饰要素、陈设要素、绿化要素。我们需要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色彩光影手法、以视觉情感角度,塑造室内装饰风格;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会议室突出安静效果,设计时需要通过室内铺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吸音板,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等来表现。展览厅突出气氛烘托,设计时通过光影色彩变化,消除室内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变换,及装饰墙景观灯,使室内外更加丰富多彩,给人更多感受。景观设计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与周边区域环境相适宜,强化车行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配合竖向多层次的绿化、雕塑、水体、灯具等景观元素,塑造建筑景观的多元空间感。
2、分项细部设计注意事项:
(1)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室内外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完化和不同风格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求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绿化以成为改善室内外环境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以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均起着积极作用,绿地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要做好通风采光设计,在天棚的设计中予留了充足的通风管道通行空间,并在天棚吊顶的衔接部位留有排风孔洞,可满足大厅、各个房间的通风要求。要执行国家防火规范中规定,选用非燃烧或阻燃、难燃烧材料,不用易燃烧材料。天棚、墙面、柱面等部位从面层到基层及构架部分均使用非燃烧材料,局部部位必须要使用易燃烧材料的要进行防火处理(木制构件刷防火涂料,织物软质材料浸泡防火漆等),确保安全第一。要根据空间的声音质量要求,减少反射声和噪音,要在天棚、墙面等部位(声音直达区域)使用了矿棉吸引板等吸声材料,减少反射声的折射频率,降低混响时间,保障其使用功能质量。设计选用的材料均为无毒、无味、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均为国家检测部门检验的合格产品。设计中尽量使用经济、耐久的复合材料,减少原木的使用量,保护林业资源。(2)楼地面装饰设计的基面要和顶棚、墙面装饰相协调配合,同时要和室内家具、陈设等起到相互衬托作用。注意地面图案分划、色彩和质地特征,强调图案本身独立完整性,如会议室,采用内聚性图案,以显示会议重要性;强调色彩和会议空间相协调,取得安静、聚精会神效果,要强调图案连续性和韵律感,如门厅、走道及常用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需要。(3)顶棚装饰设计是室内装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室内空间装饰中最富有变化,引人注目界面,其透视感较强,通过不同处理,配以灯具造型能增强空间感染力,使顶面造型丰富多彩,新颖美观。顶棚装饰设计要注重整体环境效果,设计中要注意顶棚、墙面、基面三者的协调统一,室内空间要注意顶面装饰简捷完整,突出重点,造型要具有轻快感和艺术感。要保证顶面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不能单纯追求造型而忽视安全。我在办公室和阅览室设计时,主要使用平整式顶棚设计,外观朴素大方、装饰便利,通过对顶面的形状、质地、图案及灯具的有机配置提高装饰的艺术感染力。
(4)墙面和人视线垂直,处于最为明显地位,因此,做好墙面装饰设计极其重要。首先,要与内容定位、装修格局融会贯通、吻合一体,充分体现出文化内涵;其次,要根据墙面内涵、环境整体色调和相衬的形象墙色调,使用墙体装饰色彩,切忌色彩过多、华丽或繁杂。比如,我在通讯公司企业形象墙设计时侧重蓝色、深蓝、银灰等颜色,象征着广阔博大和周到的服务。第三,墙体造型设计要与公司的行业性质、产品定位、文化特色相匹配,把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锥形、球形等有机结合起来,力争样式简洁、充满时尚感。第四,灯光是视觉的聚焦和升华。灯光运用到墙体装饰上,要恰到好处,如强光尽量选用亚光面的材质或冷色调,弱光尽量选用亮光的材质。墙面用光要柔和,避免刺目眩光,营造温馨氛围。总之,装饰设计必须以满足建筑功能的总体需要,呼应主题理念和保持整体风格。装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它融合了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材料学、消防安全环保等内容,我要不断努力学习,积累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为公司和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