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时间:2019-05-12 18: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第一篇: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建筑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建筑结构、构造、力学、材料、电器、给排水、暖通、热工、光学、声学、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施工、维修、重建、迁移、爆破、生态、环境及可持续性建筑等等。一幢建筑的诞生,是各种建筑技术应用的结果,是建筑师协调各个技术工种一起工作的结果。这里引用奈尔维的一段话来说明建筑师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建筑师主要的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解,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门的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关于结构技术

建筑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如果没有结构就如同人体没有骨架(再漂亮的人体如果没有骨架的支撑,其形象是难以想象的)。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缓慢而坚实,人类从利用天然的洞穴、树枝开始搭建建筑(避护体),到学会石块的砌筑、砖块的烧制,就经过了上万年的漫长历史。至今仍存在的著名遗迹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这些古建筑充分表明人类建筑结构技术的曾经辉煌,辉煌得后人不断地顶礼膜拜、不断地效仿,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不知这种效仿是技术的倒退还是创造力的枯竭。

关于天然混凝土——火山灰的应用,早在公元前维特鲁威的《建筑十四书》就有论述,但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发挥巨大作用是和钢材相结合,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至今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有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师几乎可以完成任意形状建筑的建造,加上近代建筑钢材的大量使用,钢结构技术快速发展,人类建筑史又增添新的辉煌:摩天大楼的诞生??美国的西尔斯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马来西亚的双塔大厦、上海的金贸大厦及世界第一高楼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摩天大楼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走到了今天建筑技术的最高峰,超高层建筑汇集了人类最优秀的建筑技术成果,它的建造、使用和维护,需要人类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摩天大楼的建造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更是一个国家技术力量的表现。2001年的9月11日,世界著名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在两架客机的撞击下,轰然倒塌,这是所有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未曾想到的,这是人类建筑史的悲哀,这是对辉煌的建筑技术致命的打击。人类再次对超高层建筑进行反省,反省的结果是依然要造摩天大楼,而且要造更高的摩天大楼,纽约也开始准备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原址上再建摩天大楼。人类明明知道摩天大楼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缺陷,但决然前仆后继,这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这是悲壮的辉煌。

关于通风技术

由于制冷技术的发明,人们可以在炎热的夏天坐在舒适的冷气房中工作、学习、休息(此刻我正在38°C高温的天气里,坐在空调房中写这篇文章)。现在的建筑师太喜欢玻璃作为建筑墙面(甚至顶面),为了保持表面的纯净,建筑师尽量不开窗或少开窗(规范规定玻璃幕墙的开窗率不能超过15%),这就必须依靠空气制冷或制热系统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正因为有了这种通风技术,为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打开一片宽阔的天地:建造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建筑,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在世界各地建成。超大型建筑很难组织自然通风,超高层建筑由于风压,上部不能开窗,要想使用这些建筑,只能依靠中央空调进行通风。

可谁曾想到,今年SARS袭击全球,据说SARS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染,吓得大家不敢使用中央空调,甚至不敢使用分体式空调。天气渐热,坐在闷热的玻璃房中有空调不敢使用,这难受劲,可想而知。今年夏天特别热,据说法国因为家庭和公共场所普遍没有空调设备,热死几千人;美国因为大面积的停电,不能使用空调而使大量的人涌上街头、甚至露宿街头;使得享受惯高技术带来舒适的西方人,也深刻体验到高技术带来的痛苦。

制冷技术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多少幸福的生活!但过于对其依赖,人类遇到灾害时又感到多么的无助和无奈。自然通风既安全、卫生,又经济便宜,人类又具有上千年的通风技术的经验,为什么我们仍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为了“建筑艺术”而不顾建筑的合乎自然的布局、朝向及门窗开洞,而一味地做“纯艺术”的形体、立面?

关于城市

城市是人类最辉煌的创造,从自然生长的城市到严格规划的城市,从已经消亡的城市到正在迅速发展的城市,从各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到国际化的城市。千百年来,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扩大,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用不了多久,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会居住在城市。城市几乎成了地球的心脏,哪天心脏停止跳动,地球也就消亡了。人类发展的文明史无不与城市相关联,如:中国的北京、西安、洛阳,希腊的卫城、雅典,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港,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印度的德里、孟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等等,说起这些城市,必然要说到人类曾经的辉煌。

今天的城市已构成非常严密的科学技术系统,系统每天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解决:将潮涌般的人流从住地送往各公共场所,再把他们送回去;将如山般的食物送给每个市民,再将如山般的垃圾送出城市;将数以亿计的燃料烧掉,把电送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将成千上万桶的石油烧掉,让飞机、汽车、轮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密布的电讯网覆盖在整个城市的上空,保证人类的信息传递;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迎接成千上万的新生婴儿来到我们的城市。真是不可思议,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每天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人类不得不对自身的能力发出由衷的赞叹!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正在自由而无序的扩张,城市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城市向高速公路、快速轨道的方向挺进,大片大片的绿地、农田、湿地被城市吞噬,大批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向城市。由此产生了今天常见的城市景象:密不透风的楼群,立体交错的街道,慢慢蠕动的车流,躁动不安的人流,异味多尘的空气,混杂不清的噪音。尤其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看似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美食华服的城市景象,实际无时无刻不隐藏着技术的脆弱。只要一次停水、一次停电、一次停燃气、或一次计算机的病毒感染,都有可能使我们的城市陷入一次紧急瘫痪。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左右,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这次停电给美国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估计在每天250亿到300亿美元。停电造成华尔街闭市;百老汇剧场停演;纽约地区三个机场航班停飞;地铁停开;煌煌不夜城的纽约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受惊吓的纽约人以为又遭遇了“911”事件。世界头号技术强国的第一城市,却经不起一次短暂的停电,可想我们的城市在技术灾害面前有时会显得多么的脆弱!

数字信息技术正在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这项技术正在控制我们城市的每根神经,甚至控制人的神经,我们在享受数字信息技术带来快感的同时,是否也得想想它将会带给我们的反作用力? 关于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既古老又年轻,一部“石头的建筑史”谱写出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建筑技术的辉煌。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由于其材料的局限性,很难长寿,但正因为此,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给后人留下多少神秘和和遐想,多少人为之考证而奋斗终生。一张“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昔日木构空间的生活场景,足以说明我们祖先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建筑“高技术”,至今仍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天然建筑材料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如黏土、石材、木材等,但建筑要可持续发展,天然资源的消耗必须要尽量限制,这一矛盾促使人们加紧研究人工合成材料。今天世界上可用于建筑的材料成千上万,特别是建筑的装修材料,品种之多,规格之繁,估计没有哪个建筑师敢称自己是材料专家。各种材料均有特性,建筑师的职责就是将各种材料用在最能发挥其特性的地方,体现建筑技术的本真美。可现实生活中到处能看见材料的假性表现: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涂刷仿木涂料,或铺钉木构件;混凝土墙或砖墙外再包玻璃幕墙;黏土砖墙面再贴仿黏土砖的瓷砖;不锈钢板包钢柱;铸铁构件涂刷仿铜涂料;混凝土的仿木、仿竹、仿石景观小品,等等。尤其是所谓的时尚室内装修设计,简直成了堆砌材料的设计,不论空间的大小,不管空间的属性,设计师都不情愿留下一小片空白,执着地将各种质地、各种颜色、各种性能的材料混杂在一起,五颜六色的六个面,加上五颜六色的灯光,常常弄得室中之人不知身处何地,本末倒置。

关于建筑教育

从“巴黎美术学院”到“包豪斯”,建筑教育跨过整整100年。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现

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潮,其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中国自东北大学和中央大学建立建筑系,开创了自己的建筑教育,几十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他们为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建筑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全国各省市基本都设置有建筑学专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发展着。

建筑学是一门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也开设了很多的建筑技术及其工程实践方面的课程,应该说我们的建筑学整个教育体系基本是完整的。但全国的建筑技术教育会议却常常讨论这样一个主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技术的兴趣── 一个悲哀的主题。高校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不仅学生不重视,有些教师也不重视,这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执业建筑师的教育目标。原因在哪?有人说这是儒家“重道轻器”思想对建筑教育的影响;有人说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有人说是建筑界老前辈沿袭“重艺轻技”的“鲍扎(或布扎)”教育体系的后果;也有人说是僵化的中学教育带进大学的恶果;更有人说我们需要补课,补西方“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课;说得热闹,做得少,建筑技术教育仍然缺乏生气。

现在建筑学不少学生往往喜欢自我认同为“艺术家”,喜欢做方案,喜欢做表现,喜欢谈艺术,喜欢谈哲学;就是不喜欢结构、构造、材料、施工、概预算、水暖电;崇拜大师,不屑于工匠;热衷大手笔的构思,不耐烦琐碎的施工图;等等。由此导致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我们建筑学的同学在校苦练电脑作图技术,有的同学不到毕业就开始在建筑市场上“执业”了。

关于建筑设计

我国建筑师的地位正在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师的行为价值也逐步为大众所认可,建筑师的执业资格已受到法律的保护。全国每年上亿平方米的建设量,给我们建筑师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表演平台。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进入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据统计,全世界最大的200家设计公司,其中140家在中国有业务),给我们建筑师提供了难得的竞争与学习的机会。我们建筑师设计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的优秀建筑,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这必须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带给我们建筑师的好处。

大量的建筑同时也带来大量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这里单谈谈建筑技术的问题。首先是方案设计阶段不重视技术,现在很多的建筑方案设计常常成了“表现图设计”,建筑设计竞赛常常成了电脑表现图的竞赛,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到表现图的制作中。在方案评审中,最常见的是各设计单位漂亮的图板、精致的文本、电脑制作的模型及动画演示(有点像艺术展),看不到或较少看到技术设计方案。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常常是建成的建筑与方案相去甚远,有的甚至不能实现;有时为了实现方案建筑而增加大量的额外投资,或增加多余的构件;不少建筑是好看不好用,能远看不能细看。再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如何能成为精品?

有人说:“我们国内的建筑师用境外建筑师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他们五倍的工程量,拿他们十分之一的设计费”,结论的准确性暂且不论,但实际状况确实如此。各个设计院为了完成产值,只有拼命地画图,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探讨、试验新技术和新材料,将建筑的细部做精,将建筑的各功能技术考虑周全。我们的设计主创人员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建设工地(据说西方国家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工地现场。他们特别重视建筑细部的设计和实施),外地工程更是常常委托当地设计人员代理现场指导。原创人员不去现场,可以想象最终的成品是什么样。

社会评价建筑的优劣往往是对建筑师的评价,而评价又往往局限在建筑的形象,所以建筑师会在形象设计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技术问题完全交给各工种的工程师。但问题是一个建筑师一点都不懂技术,如何对设计负责,如何协调各工种的配合?不少建筑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往往在方案向施工图深入的过程中,被技术工程师们牵着鼻子走,最后走到一个自己都不愿看到的设计成果。殊不知现代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技术已逐步成为评判一个建筑优劣的主要标准。

中国的建筑师最善于学习。这十几年的对外开放、引进,使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的设计水平长进非常之快(单从表现图有时很难区别境内外建筑师作品)。我们能很快地学会国外的“风格”、“派”、“主义”,但至今无人敢学“高技派”,我想个中原因还是因为技术不到家,没有点能耐而玩“高技派”,风险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3月

2、《建筑的艺术与技术》,P.L.奈尔维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4、《远古建筑》,S.劳埃德,H.W.米勒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第二篇:关于失落与思考

关于失落与思考

班级:10级广播电视新闻1班

姓名:李凯玲

学号:2010024119

兄弟情谊常常能创作出许多非凡的东西, 沃卓斯基兄弟以独特的手法,大胆地对现代科幻动作片的拍摄理念、视觉效果进行改革。虽然他们在影片中,对影片格调和艺术表现手法并不见得是原创,但他们在动作和科幻片中揉入了十分概念化、几近神话般的叙述手法,展现了兄弟俩非凡的珠连壁合才能。

《黑客帝国》神秘和神话般的高智商色彩、港派的打斗风格以及配受追捧的视觉效果正是它使观众如痴如醉的魅力所在。这接连推出的三部电影,就如一部人类在一个险恶、无处不在、一切又是那么深不可测的阴谋中恢复理智的三部曲。

这三部曲就如一场盛宴,从第一部开始,我们的胃口就被完全吊起,直到最后,第三部,所谓的结局,让我有顿然醒悟,原来也不过如此!救世主拯救了所谓的正义的世界,很圆满的结局,加上Trinity的死,完美中唯一的遗憾,也许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也许导演试图借此来提醒我们:生活依旧是真实的,真实地没有百分百的完美,真实地留点遗憾好让生活更加像生活,而不真如电影里般地失控。但我仍旧觉得不够,就如同它让我突然我从顶峰坠落,纵然它的剧情很顺理成章发展至这样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这似乎与沃卓斯基兄弟一直以来所追崇的创新与冒险相矛盾。即使我明白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故事都有起因、过程(纵使过程有起有伏)但最终还是会有剧终,这就是游戏规则。但我依旧觉得不满足,更准确地说,是很大的失落感。就如同影片中似乎一直用人们对于母体的真面目的渴望来引导人们接近答案和真相,但最终却依旧没有告诉我们母体到底是什么,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定义,它的实质究竟是无知还是精神?我们无从所知,这让我很困惑。我无法猜测导演是否有引导我们明白母体的确切定义的原意,于是只能靠着自己浅薄的理解来试着探索。

纵使对这系列电影有所困惑,但我想这不应该是我所有的思考,积极的态度总能带给人一些惊奇的发现。沃卓斯基兄弟的实力带来的实质性成就,依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积极的,无论是对于社会舆论亦或是在引导社会技术进步方面的导向作用都是积极的。

伟大的电影往往只是提出问题,激发人的思考,而不提供教条化的答案。(而我却固执地想要从中寻得某些也许在实质上没有很大意义的答案,这也许就是我的缺陷所在,也或许是所谓的矛盾所在。)《Matrix》做为一部在我眼中不失为伟大的电影,也同样具备这个优秀的品质。他并不象大家众口一词说的把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哲学命题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没有答案!他提出的是一个思考这个问题全新的角度。

这才是《Matrix》真正的电影革命。正如《星球大战》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为开端,从而打破我们思想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人类想象力提高到宇宙视野的高度一样,《Matrix》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把人类的想象力延伸到机器的情感和内心深处。(如果以沃卓斯基兄弟的“关系“理念为桥梁,我们的想象力还能深入到万事万物当中去)。

跳出了时空观念和人类观念的桎梏,难怪沃卓斯基兄弟屡屡能出人意表、捉摸不定,让我们一次次难以追随,猜测落空。虽然没有最终答案,但沃卓斯基兄弟仍然透过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他们的基本观念 :

一、“人类中心论“和“机器中心论“可能同样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可怕;

二、对于社会的变革发展之路,他们倾向于佛教,万事万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关系,而且诸关系是平等的。

而我们,作为观众,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思考,思考,在思考,或许这才是这部杰作的诞生的真正意义所在。纵使只是猜测,却能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思考,所以我们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未真如电影里说的那样已经被机器所打败并让机器控制论文整个世界,这也许应该值得我们以此为傲并警醒自己。

第三篇: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论文

摘要:改进建筑管理施工技术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它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关键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它会持续的适应发展需求,旧技术会被新技术所替代,持续的使工程质量提升、工期缩短以及开支得到节省,企业在业绩与利益方面会取得双赢。本文中,作者分析阐述了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存在的现象与这些现象采取解决措施,期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或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变成我国经济领域的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不仅对我国发展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人们生活条件与生活水平。由于我国建筑的规模加大了起来,项目施工品质的提升,也是所有企业的重要任务。项目品质与整个建筑好坏存在直接关系,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加强,不但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紧密关联,并且对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有很大影响。所以,怎样对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确保是我国探索建筑行业的关键方向,我国建筑领域正在迅猛发展,尽管取得了不小成绩,然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依旧不够完善,还需要完善与探索。

1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发生矛盾

建筑建设与动工属于我国基本产业,施工好坏与否对社会人民生命与生活安全有直接影响。比较与别的行业,建筑施工有着一股拒绝不了的力量,这也是进行建筑动工时造成困难的一个原因,完工后质量也很难保证。还有,如果建筑动工以后房屋没有通过验收的,一定进行返工,这势必会造成很多的不必要。因此,在建设的程序之中一定依据规定的制度与规章操作,保证所有工程品质。建筑动工的技术与管理规模很大,因此在操作与管理中会造成不少复杂状况。在进行建筑动工的过程中会发生管理施工技术、选购材料以及监管动工人员方面的很多问题,最后造成所有建筑施工环节受到严重波及。所以,以下展开的便是我国建筑管理和动工发生的状况。

1.1施工管理技术规范不够完善

在建筑项目中有着不同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标准规范方面基本不够统一。但是,建筑动工过程中,由于繁琐与庞杂的建筑工序,全面动工管理技术体系非常缺乏,施工的进行阶段,用到的技术和标准就不能相符合,进而不可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建造出。还有,动工技术在总包与分包的部门中,有很差的衔接性存在,在操作运行的技术方面也不可以依照前期制定的标准来执行。在购买、存放于保管施工材料等过程,不能依据施工的要求与设计进行,第一很可能发生延长工期,第二还可能加大经济的损失。

1.2工程建造材料不合格

管理施工材料不够严格。在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当中物资材料品质是最关键以及基础的。我国非常多部门在采集物资时常常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与施工设计标准不相符又或保管材料不适当,发生磨损材料等各种现象,都让我国的项目品质有很大隐患。

1.3技术的质量

科学水平飞速的发展,现今我国建筑动工的技术也愈加的科学合理。建筑施工中各项操作技术还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所以必须到达有关技术水平。在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必须对所有工程项目地位掌握清楚,如果要使建筑物避免遇到不必要的安全状况,一定确保建筑施工所有工程项目的技术水平,在工程很复杂时更要对此环节重视。一切建筑物都有着独特的地方,在建筑领域中,所有建筑对设备与管理都有有关的规定,这样就使建筑动工技术更加困难。因此,建筑动工人员没有对全球全新的施工技术以及持续更新的产品掌握好,导致建筑动工中发生很多不必要麻烦,造成建筑施工技术品质发生问题。

1.4技术规范与尺度标准制定的滞后与不统一

施工规范持续更新速度随着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发展非常快,新工序与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对此,管理单位不能将规程规范及时制定出来,造成没有具体标准对其衡量。还有,动工的技术规范与国家以及地区的行业规范不够协调,也有区域的技术规范比国家规范要高,造成成本的提升还有实施困难的现象。

2分析建筑动工管理技术优化方法

依据以上描述我们很容易看出,现今我国建筑施工领域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要想追随发展步伐,在现在对建筑领域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角度研讨了一些方法。客观观察,建筑施工中造成困难的克服以及预防是不能取的,然而只有依靠问题才能对客观本质认清,客观的对物质本身规律进行运用,依靠理性的哲学思想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讲前文由于不够完整的管理制度造成建筑动工过程很多困难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顺藤摸瓜的想法,在管理角度研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进而使管理机制能够完善;如果整体管理上发生遗漏与欠缺,就用有关的弥补方法以及对漏洞早进行改善以免更严重后果被造城;动工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那么依靠对员工强硬的培训策略使综合操作不断提升。下面提出的是必要的建筑施工技术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优化建筑动工管理技术体系在对所有层次的分包商与总包商实际水平认真考虑的基础上使得一套完整详尽的建筑动工管理技术体系可以被建成,体系概念要贯彻到所有层级包商,不再普普通通的通过分包的合同来对管理技术体系进行约束,要依靠专人对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负责,在项目进行分包时要对应转换项目管理技术责任,责任落实到位。每层级的企业在项目前,项目开展过程中与后期开展工程都要对各单位配合以及人员调度重视起来,对人员的储备与管理必须重视,对培训人员要注重,使得所有岗位职工的安全意识与职业素质得以提升。

(2)完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对每项规范的操作要优化建筑公司需从企业的实际概况入手,在按照国家法规的基础上,有一套与本企业相符合的实际施工管理技术制度的建立,来对主要作业指导书与重要环节限值进行确立,使工作在一线职工行为都用有关的准来对其约束。

(3)因为动工参与方的不确定性,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后必须跟随每个参与方不断变化而持续的优化与整改。在不同时候,依据不同层面的劳务分包、专业分包与总包技术水平,按层次将可靠的动工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并将其落实与渗透到所有层,使那种自始到终只靠一张合同对其片面制约的体系可以摆脱掉,所有参与方都需有充足与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在动工准备时期、动工时期、验收完工时期以及试运转时期依靠现实情况储备、培训、调度与管理所有的岗位人员,把所有质量以及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应的操作人员,依照施工管理技术体系对专人责任计划进行制定,把任务工作进行实名制。不管是自有企业人员还是外聘的人员,都需按时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依据他们考核的业绩与结果调度与安排,解聘又或奖惩,来使岗位人员的进取心与积极性得以提升。

(4)要想开展好管理高层施工工作.关键的使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加强。让公司的操作人员、组织者以及领导者等都对工作重要性有所认识。公司要有一支专业强以及高素质队伍建立。使企业施工技术提升,同时也是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5)评定结果要理性看待,借鉴以往经验,对所有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探究与采集所应到达的条件,依照评定的结果,对防止与改正措施探讨完善,使建筑施工效率提升,一切施工不足都要严肃对待,经验持续总结,使工程质量得以提升。

3优化建筑项目中动工管理技术时的问题

在对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的开展步骤确定时,企业现实情况必须考虑在内,对企业人员的配置以及硬件准备综合考虑,同时要思考工程业主详细的要求,在对国家以及地方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贯彻前提之下对科学规律有所尊重。推广应用四新技术要坚持依据实验鉴定原则;一切动工的技术工作都要对经济效益全面考虑,选取最优良的;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以及管理与技术工作要密切关联。施工管理与技术工作的关键所在是处理好基础工作,不仅全面而且重点进行控制。依照不同工程的具体状况分工协作以及落实分析,最大的给工程项目的施工来提供服务。现今施工的竞争愈加激烈,管理与技术水平可以突出的反映竞争势力。很多企业,虽然有着浑厚的技术管理力量,但因为技术与管理很薄弱,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在竞争过程非常被动。所以建筑施工的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完善性都是必须要去处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别人的竞争中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

4总结

依靠此文中简单对问题阐述,就能体现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是对员工素质的提升、质量的保证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本文只对常见的问题的优化方法进行叙述,事实上,在建筑动工过程,出现的问题特别多,对于这些现象应对有关技术措施逐一制定,发展时不断对其优化改善。还有,我们不但需要在施工前与中做好技术与管理,更需要在完工后对经验总结,过去的经验就是将来的工程财富,这样,建筑行业水平才会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亥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3).[2]高肖纯.浅谈怎样对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以工作效率优化[J].科技资讯,2014(02):11~12.[3]王蔷.简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中华民居,2012(1).

第四篇:人生的困惑与失落

人生的困惑与失落

——试论《围城》的人生主题

高彦昌

(太原师范学院2001级中文系;山西;吕梁;033000)

内容提要: 钱钟书曾被誉为“东方智慧的学人”,他的《围城》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通过一系列的悲喜剧事件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内涵,作者站在形而上的高度,居高临下地俯视人事,揭示出了一种人生的“无出路之境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围城》中所揭示出的整个人生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般的绝境的人生主题。关键词: 《围城》;主题;人性弱点;人生境遇

有人把《围城》看作是学人小说,才子书,其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学识的渊博,也包含了作者对生活及人生认识的真知灼见。“《围城》写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明夹击下的生活困境,从更高的层面上说,更是写了人生追求与事实困顿的深刻矛盾。”(1)正因为钱钟书先生的学人本色,《围城》也具备了一般小说所达不到的人生意蕴。钱先生借方鸿渐和其他人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种种看法与理解,并以讽刺调侃的方式,让人在会心一笑时有丝丝的苦涩。“钱钟书犀利的笔触以超越于特定的‘方鸿渐们’而指向整个人类的存在,立足与中国的土壤而展开了现代人生的整体反思。‘方鸿渐们’普遍平庸的生命漂泊因而具有了巨大的普遍概括性和高度的本体象征性。”(2)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视人生,穿透种种表象,表现出作者对人生高深莫测的洞察力,让人折服,给人启迪。

一 对人性的高度审视

《围城》之所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喜爱,正因为钱钟书着眼于无毛两足动物的整个人类,揭示出人类的普遍根性。正如《围城》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3)这便使得《围城》的魅力永存。这部“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世的人性洞察,在于对此富有个性的智慧传达。”(4)

蒙田写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5)对于文学,优秀的作品总是透过对生活表面的描摹,去探索人生、人性的奥秘,直达人性和灵魂的深处,唤醒了文学接受者的心里感应,引发出对人性、自我的反思。

钱钟书的《围城》展现了对人性的又一发现,即“围城”现象。人的求职、爱情、婚姻乃至人生万事都普遍存在着这种“围城”现象。于是冲进去,又逃出来,永无止境。人始终达不到自己原来的意愿,往往是,追求的是所得不到的,得到的又并非所追求的。所以人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诚如方鸿渐所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这正反映出了人的欲望与满足,追求与结果的二律背反。这种“围城”现象是现代人生的反映,也是

1 整个人类的一种心里。这种“围城”现象的产生原因就源自于人的某种根性——欲望和追求的无止境和难以满足。“围城”现象正道出了人的某种本性。“《围城》揭破了人性的弱点,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围城困境。方鸿渐的困境既是中国的,是他个人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6)

《围城》中“万般皆低贱,只有留洋贵”。作者对韩学愈等人留过洋而回国后的仕途得意作出了深刻的讽刺。在《围城》里,虚荣满街在跑,买假文凭的方鸿渐,伪造剧作家签名赠书的范小姐,三闾大学教授们谈起往日的荣光无不得意地长叹。无独有偶,当方鸿渐夫妇搬入新居时,妯娌俩联袂名为道喜,实为侦察,都向孙柔嘉虚报当年的嫁妆,一个说家具堆满了新房,一个说衣服多的穿不完。在这里,大学教授们与那些粗俗妇人相距甚远,可在虚荣心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钱钟书的《围城》是扎在人性那颗鼓胀起勃的虚荣心上的一根刺。作者通过虚荣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颓败,由男及女,自上层到下层。作者很深入地体察到辗转于现代文明重压下的人性困境。

《围城》“重在讽刺灵魂,揭示人性。”(7)《围城》的主旨并不在于描写和反映社会,而在于写人性,写人的普遍的基本根性,亦即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困境。钱钟书先在当年为《中国年鉴(1944-1945年)》所写的《中国文学》一文中,曾对中国的讽刺小说作了这样的评论:“中国讽刺作家只徘徊在人性的表层,从未深入探察人性的根本颓败”。说明作者已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围城》正是写出了人性的深层内涵,写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具体表现在人的“围城处境”,精神疏离与难以沟通的心境。表现出人的追求与虚无之背反所带来的绝境。所谓人的欲望与希翼的无限性、虚荣之心的普遍性都是人性弱点的具体反映。

《围城》不以特定社会下的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反映出了带有普遍性而超越了时代的人性百态。方鸿渐的不学无术,董斜川的附庸风雅,曹元朗的庸俗无聊,褚慎明的欺世盗名,孙柔嘉的善用心计,鲍小姐的轻浮肤浅,李梅亭的厚颜无耻,高松年的老奸巨滑,这一类文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还会有。《围城》中写方鸿渐想去看苏小姐,“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人的这种心理何止方鸿渐有。《围城》中几次运用“狗看水中影子”的母题比喻,揭示出人当照镜,以知己为何物,而不自知者,照亦无益,“照镜”隐喻在此具有了讽人讥世与反身自嘲的双重功能,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主题的反省自察。作者对社会世态、文人世界的无情奚落正是用反讽的方式揭示出人性的弱点。“人物的迂腐、无能、猜忌、虚伪、虚荣等特点尽管与一定的社会风尚有关,但作者却意在突出这是人的根性。”(8)作者不仅表现“单个人”或“一类人”的被嘲弄,而且揭示了整个人类的迷途,从而将他的人性讽刺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点明整个人生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般的绝境。

二 对人生困境的揭示

电视剧《围城》于1990年12月在CCTV播出,片头中的一段话可视为杨绛女士对《围城》主题的解释。她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对于婚姻也罢,职业也罢,生命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这正道出了《围城》对人生无出路之境界的揭示。

《围城》对现代人的爱情、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作了富于哲理的,具有警醒作用的揭示。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人永远处在追求与幻灭,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之中。赵辛楣追求苏文纨,苏文纨追求方鸿渐,方鸿渐追求唐晓芙,结果通通不能如愿,空怀幽怨。最后方鸿渐只能同孙柔嘉共进婚姻的围城,然而不久又渴望冲出这座婚姻的围城。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的情感错位,往往是你爱的人不爱你,爱你的人你不爱。追求到的往往是不如愿的,而如愿的又总是追求不到。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虽有些偏激却也不无道理。方鸿渐起初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事事都要向自己请教。待到订婚,方鸿渐才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2 而且主见很牢固”,直似“仿佛有了个女主人”。当好友赵辛楣提婚配之时,方鸿渐才警醒,却早已深陷围城。直到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感情破裂而出走奔向重庆,而却不知重庆亦未必不是另一座围城。小说中借人物之口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公方鸿渐也说到:“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围城》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爱不释手,就因为人生只要稍有所经历或阅历都会有一种普遍的围城般的感想,从而与作者达成一种思想上的共鸣。

职业上,方鸿渐、赵辛楣等人也同样陷于围城的困境,并不断地想摆脱这种困境。于是由上海到内地,由内地又回到上海,或由内地而去重庆。最终方鸿渐成为一个在生活上、精神上、职业上一无所有,一无可去的孤独的流浪儿。在工作这座围城中,方鸿渐起先被他的岳父家周家安排到点金银行,当一个小职员,后又由于家庭矛盾辞了职,经赵辛楣介绍进入新办的国立学校三闾大学任副教授。但他既无真学位又不会巴结,倍受倾诈。一年后又回到上海在一家报馆资料室工作,方鸿渐又本着爱国的气节愤然辞职,最后又不得不到重庆投奔赵辛楣。方鸿渐便这样不断地“进城”、“出城”。“方鸿渐有着知识者的聪明,也有着知识者的不安分。他不断地渴望冲出‘围城’,以求得欲望的满足。但这种满足是相对的,短暂的,而不满足则是绝对的,无期的。”(9)所以他便不断地进而出,出而进,没有了结局。

《围城》形象地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揭示了人最终不可能实现原来的设想,往往是陷于围城般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作者借破屋后的破门框象征着人所面临的“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般的绝境。方鸿渐奔波于各地,感受着社会、事业、家庭的种种压迫,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与归宿。“方鸿渐”与“围城”相对应,形成一个无奈而悲悯的人生意象。

人生的处境实质上是“尴尬与窘迫的,可人对此却浑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虽有所知却也无奈,偶尔也被它深深刺痛。”(10)人生在世莫不有追求,而在追求的时候,却往往对所追求的事物只有大略的了解,只想着它的好,而对于可能有的坏处却少有理会。等到目标实现,才发现自己失去了许多。选择其实就意味着放弃。从婚姻到人生,都是“被围困的城堡”。“当境厌境,离境羡境”,(11)这正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普遍性的困境。《围城》“展示了传统对于现代中国自我围困的主题”,(12)更深层次上揭示出一种人生的普遍性的围城困境,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三 渴望寻找家园的人生愿望

人生的愿望,人类每天不断追寻的不外乎是寻找自己的家园。“家园意识构成了文学的长久的,带有永恒意味的一个主题。”(13)卡西尔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质上就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人的生活世界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不象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14)人生因为有追求与理想而变得充实、华美。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就是不断地努力冲出“围城”,以寻找自己的家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然而不断地追寻却总是不如意,只是在不断地“进城”与“出城”之间感到茫然。作品反映出的正是存在与虚无、追求与幻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律背反。然而人尽管处处不如意,尽管自己的理想与愿望经常被现实冲刷的一无是处,但人还是在不断地孜孜以求寻找自己的家园。正象《易经》中写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歌德的《浮士德》中:“自强不息者,终将得到拯救。”人的这种从一座围城走向另一座围城的追寻理想家园的历程正贯穿着一种人类渴望寻求自己的家园的人生愿望和为了这种人生愿望而付出的一种“浮士德精神”。

“鸿渐”之名取之于《易经》,“渐卦”卦文含六项变项,即“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卦中之鸿正是一只飞来飞去没有着落的水鸟,它由海上飞来,逐次飞临岸边、石头、陆地、树木,最后飞上山头,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定的寻觅之中。方鸿渐在海外一事无成,只得随船飘回国内。到了国内,却也是上海、内地、上海,四处辗转漂泊,一直安顿

3 不下,职业无着落,事业无成功,爱情一场空,婚姻又破裂。(15)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感到四顾茫然,怅然若失。鸿渐这只水鸟在国内飞来飞去,在职业、爱情、婚姻中不断地寻觅,又不断地迷茫。他一次次地冲出“围城”,正表达了人的一种渴望得到安慰,渴望寻找家园的人生愿望。人类感受着社会与生活的重重压力,却难觅出路,体会到的只是随风抛掷的滋味。就算身处闹市也是“群居而心孤”,“聚处仍若索居,同行益成孤往,各自只身在莽苍大野中。”(16)人生所留下的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意义便是渴望企及心灵的港湾,渴望寻求生命的家园。

所以方鸿渐在爱情、婚姻上在不断地找寻,与鲍小姐的同居暂时填补了他旅途中的孤寂,当船到了香港,鲍小姐扬长而去,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此后又与苏小姐若即若离,但终究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唐晓芙的出现,让方鸿渐动了真情。然而,她又是那样的飘忽不定,来无影,去无踪。苏文纨略施小计就间离了他们的感情。方鸿渐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地与本不想多看一眼的孙柔嘉进了婚姻的围城,最后两个人又想逃离这座围城。方鸿渐不断地追寻,然而梦想却又不断的破灭。人的愿望与幻想,正象“狗追求水中肉骨头的影子”一样,也正象“火铺后那个破门,”“好象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也没有。”“‘撇下一切希望吧,你们这些进来的人!’虽然这么说,按奈不住的好奇心和希翼象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掀动壶盖。”(17)这正是人总是永远不会停止希翼与幻想的一个极深刻的象征。“人总是不自觉地,近乎本能地向着理想与可能性行进,尽管最终是虚无的结果。”(18)人生总是不尽人意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生总是有缺憾的,有缺憾的人生再加上人的永无休止的对人生缺憾的追寻,就是完美的人生。

“方鸿渐的旅途也正是一个精神追寻的历程。”(19)虽然人生始终达不到自己原来的意愿,但人却仍然向着人生意愿的可能性进发,去追寻自我的精神家园。

四 人类永恒的困惑——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一种现代体验”,(20)也是全人类的局限。“古往今来,孤独本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但以往作家所表现的大都是游子思乡、佳人失偶、壮志难酬等外在的孤独”;“而二十世纪的孤独则是一种更为内在的深层感受,是没有了宇宙的法则,没有了价值参照的抽象和泛化的孤独,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孤独。”(21)钱钟书先生正是通过他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出了人类永恒的孤独。作品也因此具有了现代主义情结与意识。“整部小说除了嘲讽调侃的基调外,我们的作家也有着某种感伤。”(22)

《围城》通过一系列的悲喜剧,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个人精神上的孤独感。当方鸿渐被唐晓芙弃绝,他才痛苦地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人家的天地里,他也进不去,他的天地里别人也难以进得来。”情人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方鸿渐和唐晓芙诀别之后,痛定思痛,他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根本就无法在精神上相互沟通与理解。在三闾大学,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是相互猜疑,相互戒备的。方鸿渐进一步感到了深刻的孤独和悲哀。有一次,方鸿渐找赵辛楣聊天,不欢而散。这不仅使方鸿渐想到,“天生人是叫他们孤独的,一个个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别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象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23)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以后,彼此之间愈发难以理解,天天吵架。仿佛都变成了刺猬,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最后都成了“孤岛”。这正是钱钟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基本看法。同事、朋友之间如此,夫妻之间也如此。正如方鸿渐所说,“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凄畔的孤岛。”(24)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理解,无法沟通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根本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的理解。美国的夏志清教授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率先提出《围城》的主题“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25)可以说,“揭示人心之距

4 离正是《围城》最卓越处之所在。”(26)

人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重重矛盾,现实总是在嘲弄着我们的理想,这便造成了人类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荒谬感。正如西方现代主义所谓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生命体验。人的孤独、寂寞也是绝对的,它是人类的一种近乎永恒的困惑。《围城》不仅揭示出了人在对待职业、爱情、婚姻、事业乃至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更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围城”状态,彼此间的相互戒备,相互孤立,难以沟通,而且“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猜忌或怨恨愈深。”(27)钱钟书正是站在形而上的高度俯视人生,洞若观火地揭示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陌生感、疏离感和孤独感。

作者在写作《围城》时“忧世伤生,屡想终止。”(28)作品中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浸润着作家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笔调由轻松走向沉重。让你越读越觉得人生的凄凉与沉重,不由得产生一种悲剧意识。小说中结尾处气氛也相当地凄凉。方鸿渐在与孙柔嘉吵架以后,作者写道,“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象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他信步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通交,„„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他无处可去„„”这个场面象征着人类的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凄凉、孤寂。作品愈到后面笔调愈沉重,愈往深挖愈感到一种悲剧情结。正如小说结尾处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了五个钟头之前的六点种,“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作者对于人生的这种永恒的孤独和人生的悲剧命运也不无某种感伤和深切的同情。总之,“《围城》对一种人生境遇的揭示,贯穿着钱钟书‘在人生边上’对人的‘生存境地’和‘基本根性’的彻悟与周览。”(29)表达出对人生困惑与失落的深层思索。

注释:

(1)《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15日,第7版。

(2)季进:《钱钟书与现代西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月,第一版,第13页。(3)钱钟书:《围城·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2月,北京第二版。(4)同上,《围城·导读》。

(5)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6)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186页。

(7)(8)(9)同上,分别为328页,331页,188-189页。(10)同(4)。

(11)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51页。

(12)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267页。

(13)同(6),第187页。(14)同(5),第3、4页。

(15)参看赵一凡:《〈围城〉的隐喻及主题》,《美国文化批评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6)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065页。(17)同(3),第192页。(18)同(6),第190页。(19)同(12)

(20)(21)同(6),分别为第366页,第364-365页。

5(22)同(3),《围城》导读。

(23)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81页。(24)同上,第214页。

(25)[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耶鲁大学出版社,1961年版。(26)同(6),第365页。(27)同(23),第281页。(28)同(3)。(29)同(2),第9页。

主要参考书目:

1.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钱钟书:《钱钟书作品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3.季进:《钱钟书与现代西学》,上海三联书店。

4.王卫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名家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Puzzlement and losing in life--Try the theme in life of “ besieged city ” of the theory

GaoYanchang

(Taiyuan teachers college Lu Liang high commissioner run a school in 2001 grades of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s;Shanxi;Lu Liang;033000)

Synopsis : Qian Zhongshu praised as “ the east studying people intelligent ”, “ besieged city ” of him China modern representative works that novel created one of.It's time to reveal the intension in deep life through a series of tragicomedy incidents, author is it in shape and height that have , afford to occupy a commanding position to stand.This text will expound the fact in “ one entrance that can't be entered ”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oot will be one in the whole life that reveal from four respects , life theme of impasse like that one can't go destination “.Keyword: ” besieged city ";Theme;Human nature weakness;Circumstances in life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根据学校部署我于2004年6月25日到武汉第四建筑企业武汉国企项目部进 行建筑施工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了解施工现场的好机遇,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 理论与现实的差别。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武汉市东湖高兴国企投资企业开发的单身公寓楼,承建企业是武 汉第四建筑企业,分别是五号和六号楼,及高尔夫球健身楼,地基由哮感第四 桩基企业承建。由北京威斯顿设计院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子为异性 柱。面积为13000平方米,由3栋楼组成的商住楼,现浇钢筋混泥土六层框剪结 构。二实习内容 1:木工 1)模板的种类及制作办法; 2)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品质标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品质标准; 4)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 5)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 6)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办法及规定; 2:钢筋工 1)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钢筋的焊接办法及品质规定; 3)钢筋冷加工的办法及工艺; 4)钢筋的绑扎的办法及品质规定; 5)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规定; 6)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办法;

7)掌握隐蔽工程记录办法及主要内容; 3:混泥土工 1)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 2)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3)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 4)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办法; 5)混泥土的养护办法及规定; 6)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缘故及预防处理办法; 7)混泥土工程的品质检查内容; 三收获与体会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 涯也经历过不少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一样。他将全面检验我各 地方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 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 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 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完毕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 少的收获。实习完毕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不少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 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不少很适用的具 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 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比如说混泥土的裂缝缘故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我的 见解吧: 1 裂缝的缘故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缘故,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 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通过(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 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部份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不少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前后,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不少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规定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

下载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选择题 1.《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建筑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 2.蛙式打夯机属于冲击式压实机械。 3.建筑施工脚手架应有架子工搭设。 4.脚手架的支撑体系包括......

    建筑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建筑施工技术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加入*********项目已经一年半有余了,回顾这段时间来的工作历程,感慨良多,体会颇深。闲暇之余,总结了工作中的经......

    建筑技术工作报告

    建筑技术工作报告 建筑技术工作报告1 一、实习性质及目的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工程建设人才的重要措施。它在完成建筑工程师基......

    辉煌与梦想

    辉煌与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梦想,有梦想就有追求。凝望着天边的夜空,思索着梦想与现实、梦想是美丽的,比现实美好,比幻想现实。遥望天边,星空是那样灿烂,又是那样寂静。正因......

    寂寞与辉煌

    【文题】 1、钱钟书著作等身,一部《围城》,更是饮誉海内外,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仅《管锥篇》就涉及几千种书。有人问钱先生:“你怎么读了那么多书?”......

    建筑与设计(通用技术)教案1-6课时

    高中通用技术——建筑与设计 第一章 建筑与文化 第一节 镌刻人类文明足迹的建筑 第1课时 ————走进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

    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学习总结(本站推荐)

    “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学习心得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要求,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

    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模板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近20年来,我国建筑模板技术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飞速发展,特别是从94年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作为建设部在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