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作者 武耀玲 【内容提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而提问设计又是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忌直贵曲,宜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 问设计须有“度”;提问设计应“巧”;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这些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以 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应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诱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 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 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 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 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 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 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 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 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 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 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 mas Day》(Lesson 54-55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②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And can you imagine(想象)his action(做法)?
④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⑤Why 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And what about you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Why?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②What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 as Eve?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④There isn't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is there?
⑤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Day?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不须动什 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Lesson42-43in Junio 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 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was Thomas Edison?
②Why did Thomas Edison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years old?
③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④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Why? ⑤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⑥What can we Iearn from the fact(事实)that Tom's mother was saved?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 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 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 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 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 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 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 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比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我们可根 据学生预习情况,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开启学生求异思维,就一定能取得好 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设计要“巧”。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 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 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 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 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一般地说,教师应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应再 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原来指名的学生,仍然不能订正、补充前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再另换一个角 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做,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 迹,学得扎实、全面。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必 须充分重视。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 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 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 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作出合乎科学的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提问。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 究课题。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长期以来自己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而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意识,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不快。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想通过学习英语教学新的理念,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对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更好的研究与探讨。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英语课堂提问,是一种英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中获得新知的方法。它是课堂教学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尖子生回答问题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少等。为此,经过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在设计提问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一、提问角度的新颖性
过去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地脱口而出,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积极和热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线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逆向反复比较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变换一下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如在Book 7 Lesson 20中主要学习如何购物,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予以介绍“This is my shop,There is /are„„”,借助于写的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
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样宽松愉快地听、说、看、演的环境中,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素。目前在我们金山区的初级中学中试用两套英语教材:“通编教材”与“牛津教材”。与“牛津教材”相比,“通编教材”词汇量不足,不够贴近生活。我们学校使用的是“通编教材”,为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之处,我在教“通编教材”的同时,还注意研究“牛津教材”,想方设法将“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力,让他们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Book? Lesson?,我发现课文是关于Spring Festival的。Spring Festival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牛津英语《Santa Claus》一文是关于西方国家的最重要节日——Christmas。针对学生对节日的浓厚兴趣,为了让他们了解东西方国家不同的节日风俗,我马上将《Santa Claus》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为辅导学生读好这篇文章,关于Christmas Day我设计了以下两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Eve?
(2)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don't they? Why? What will you do on Christmas Eve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3)Can you imagine what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Do you believe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you know why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In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do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 Why?
第二组问题为:
(1)When is Christmas?
(2)Before children in England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Day,what do they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
(3)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4)Is there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5)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通过比较两组问题,非常明显,后一组的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肤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回答,而不需要动什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对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第一组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并仔细地考虑了所有问题,因而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思维,竞相发言,动口和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二、提问要有阶梯性
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英语课题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自己的兴趣,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程度的障碍、困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各个阶段都应创设情景,引起兴趣,发掘问题。而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挖掘兴趣的途径,即通过问题来引起兴趣,然后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发掘还可以从回顾原有知识着手,直接提出新的思考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注意的规律,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正确轨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研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注意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的,这
就是说,启发式教学就应体现在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引导上。因此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依据学生的水平,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Book? Lesson? 是一篇关于Thomas Edison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故事,教材上的课文非常简单,为了让学生对Thomas Edison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又引入了《Thomas Edison》这篇课外读物,尽管这篇文章也很短,但经过把这两篇文章互相连接后,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由浅入深,最终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朝问题的本质靠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特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o was Thomas Edison?
(2)When Thomas Edison was five years old,he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didn’t he? Why?
(3)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4)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omas Edison?Why?
(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含了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有浅入深的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当场灵活地设计一些问题来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不停地思维。
当然,提问的阶梯性还应讲究一个“巧”字。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纵向看,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从横向看,教师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由此,教师应该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的应用,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独具匠心,在“巧”字上下工夫。(1)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选择比较式,填充补读式等。(2)要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提问的时机、对象、方式及评价。(3)讲究提问逻辑:问题合理,难易适度,概念清楚,表达明确,答案要未知。(4)防止提问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偏、全、浅、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这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贵在持之以恒。
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注意到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刚才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要一味追求用分数来“卡”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的有收获。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对话情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对话所反映的英语的习惯,指出口语中容易产生的回答错误,以供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而这样做的关键在于能够独立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本身通过自觉的努力,巩固已经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另外,针对接受较快的学生,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如Book?中的Lesson ?can为例:增加了Can you dance/ride a horse/climb the hill„„?等生活中熟悉的词汇,即提高了学生兴趣,又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给学生增加了口头表达的机会,以激励学生“乐学、善学、多学”。
三、提问要有情趣性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新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融为一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各单元的对话,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连贯性,给学生循序渐进学习语言提供了基本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我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设计抢答和必答。除开展课本中新提供的游戏外,还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不断反复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学习中哪怕学生有点滴进步,就立即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学习情绪持续高涨。
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避免由教师单一呆板说教和大哄大嗡忽略细节两种倾向,力争做到双向交流,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达主题的效果。
比如初一第一节英语课,我就这样设计,首先用英语问候学生,介绍自己以及班级的大概情况。学生们在小学里学过一些英语,但也只能抓住片言只语,无法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我的目的只是让他们领略一下什么是英语,无论听没听懂,他们都被这种全新的语言所吸引,静静地听着这音乐般的语音语调。随着我翻译的汉语,他们都鼓起了掌;接着根据汉语姓名,我给一部分学生起了英语名字,到这时,学生的情绪由好奇、有趣而达到高潮。在平息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后,我们汉语介绍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意义,提出学习上的要求,在他们跃跃欲试时,教他们几句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几句问句: How are you? I’m ——How do you d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here are you from?。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紧张、有趣。下课后他们迫不急待地用刚刚学过的句子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回到家又给父母亲表演,得到家长的赞许后,他们学习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了。
四、结论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一般来说,教师应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开阔思路,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评价,致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多次的反复,却没能将问题回答完整,教师要换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进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节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象,学得扎实、全面。
一个具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的质量。若有回答不正确的地方,应及时指明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很重要,疏忽不得。教师在设计提问题时,要精心组织,对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正确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师必须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通过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深感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而且与此同时我也得到很大的收获,我的学生无论是在词汇的掌握、语言点的应用,还是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他们在平时大量的阅读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不仅要认真回答我精心
设计的问题,而且我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自己去设计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学生能以问为荣,学以致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课堂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游戏设计的思考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游戏设计的思考
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更应注重学科本身,从已学到的知识去同化新的信息,从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游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这就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游戏教学。
(一〉课前运用,鼓舞学生热情 〈二〉课中运用,促进新知识吸收 〈三〉课后运用,乐学不倦
(1)任何游戏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温故知新。(2)知识性、创新性、娱乐性有机结合。
(3)设计游戏活动时应考虑参与者的年龄、知识、技能范围,同时渗透着启示性的学习方法。
(4)游戏必须有现实意义,与生活密切相关,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5)游戏规则不宜太复杂,宜简单直接,容易明白。(6)教师可以根据节日、纪念日等来设计游戏。(7)游戏应尽量顾及大多数学生。(8)选择的游戏应动静结合。
• 1.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预算好游戏的时间,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充分的估计;
• 2.教师对游戏应非常熟悉,准备好游戏材料,胸有成竹的介绍游戏规则; • 3.教师应经常面带笑容、和蔼亲切地注视学生,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 4.多一些鼓励学生参与游戏的话,不打击、批判学生; • 5.教师应客观公正,宽严并施,对不受欢迎的角色可以通过抽签、猜拳的方式决定; • 6.结束时,宣布优胜组,最好是发奖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
第四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提问设计是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提问设计忌直贵曲,宜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须有“度”;提问设计应该“巧”;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堂提问 优化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
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时可作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②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And can you imagine his action ④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⑤Why 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And what about you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 Why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②What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④There isn’t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is there ⑤Do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不需动什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根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was Thomas Edison
②Why did Tom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③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④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 Why ⑤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⑥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act that Tom’s mother was saved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提问设计应有“度”.“度”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 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提问设计要“巧”.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 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t Green Wall》时我们可以作以下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这四个问题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对于学生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是不能省,不能松的.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一般而言,教师应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应再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原来指名的学生,仍然不能订正,补充前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再另换一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 ,小结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做,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迹,学得扎实,全面.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必须充分重视.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做出合乎科学的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提问.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五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和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而提问设计又是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索。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忌直贵曲,宜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 问设计须有“度”;提问设计应“巧”;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这些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以 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应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课堂 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 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 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 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 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 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 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 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 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 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 mas Day》(Lesson 54-55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②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And can you imagine(想象)his action(做法)? ④Do you think there is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 ⑤Why 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And what about you on the morning of the New Year?Why?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 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②What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 as Eve?
③What does Father Christmas do on Christmas Eve?
④There isn't really a Father Christmas in the world,is there? ⑤Do the children get up early or late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Day?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不须动什 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Lesson42-43in Junio 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 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was Thomas Edison? ②Why did Thomas Edison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years old? ③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 ④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Why? ⑤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⑥What can we Iearn from the fact(事实)that Tom's mother was saved?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 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 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 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 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 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 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 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 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比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我们可根 据学生预习情况,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开启学生求异思维,就一定能取得好 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设计要“巧”。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 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 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 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 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一般地说,教师应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应再 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原来指名的学生,仍然不能订正、补充前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再另换一个角 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做,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 迹,学得扎实、全面。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必 须充分重视。提问设计,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 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设计什么问题,层 次深浅的安排,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等等,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 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作出合乎科学的设计,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