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2 17:1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

提起“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也许老师们都已耳熟能详,的确这也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第一轮课改的第四个年头,就在语文阅读教学出现“得意而忘言”的倾向性问题的时候,崔峦老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及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专门明确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阅读教学体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时至今日,到了第一轮课改总结的阶段,到了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依然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优秀代表的阅读课堂教学被专家评价为低效,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处于调整期的今天,阅读教学要走正确、健康、高效之路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问题再度思考,笔者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起点﹑精简环节﹑教后反思”四方面探索阅读课堂教学实效并付之实践:

一、吃透教材,弄清“教什么”,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前提。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中,首要环节就是要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就是要解决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问题,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从年段目标要求确定“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观《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也是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比如课标对低年段阅读教学在课堂上可操作的的要求提得比重最大的是识字、写字、朗读、词语积累,而对词句及课文内容只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作了解和大概了解。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低年段老师由于对年段目标的模糊而走进了目标定位的误区,教学时识字阅读“楚河汉界”,10分钟以复习形式集中处理识字,剩余时间完全进行没有任何识字学词任务的内容分析,仿佛整节课的精彩要在这大半节阅读分析中得到充分展现,殊不知,我们老师的这种既是错位又是越位的做法忽视了年段目标的坚持和落实,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使低段阅读教学课堂耗时低效. 还是识字教学,低年级明确提出“多认少写”,要认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的精确记忆,但我们的老师却花大力气,启发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来识记﹐要求写的字却没指导写好,这种做法就是错位。

又比如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执教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老师,把识字、写字放在“读中感悟”教学环节,展开春、夏、秋、冬四段阅读,在各段学习中分别进行“汇、挡、刮、献”四个字的认读和书写指导,这样安排,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可以说是很实用的课堂学习,但这不应是中年段的学习要求,我们说这叫做“不到位”。

因此,不管哪个年段的老师,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牢牢记住,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目标上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都将会是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直接症结。

(二)从主题单元目标确定“教什么”。人教版教材以专题来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呈现的第一部分内容便是导语(导读),导语的作用,大概也有不少老师关注不够。细细研读,我们就会发现字里行间藏着的就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读写训练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备好、把握好单元中每一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如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导语告诉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有了导语的指引,那么我们无论备《小嘠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备《临死前的严监生》,还是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我们的教学都要在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上下功夫,要在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人物方法上下功夫,作为拓展延伸或者读写结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把描写人物方法学以致用,这些都是要落实的目标。以梁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梁老师反复强调抓住关键词“两个手指头、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茎灯草、摇了两三摇”来体会严监生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无处不在渗透着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课终,严监生的形象也就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人物描写方法也就了然于胸,那么这课的目标,梁老师就基本落实到位了。

(三)从课文特点确定“教什么”。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具体到每篇课文应培养怎样的语文能力,在我们考虑的因素中,除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那还要依据课文特点。如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确定本课三个语文能力点:一是培养速读能力。这既是高年级的年段目标,也是单元目标,同时也因为这是一篇长课文,适合培养速读能力。二是培养品细节、悟情感的能力。这既是高年级年段目标——学习表达方法,又是主题单元训练项目,更是因为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三是培养学生用细节表达情感的能力,进行读写结合。目标定位准确了,教学设计也就重点突出了。刘亚雄老师在设计《最后一头战象》时,第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第二环节是设计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细节描写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同时在品读过程中也给学生渗透细节描写的表达方法。最后,刘老师让学生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内心想法,进行写话训练。这是抓住细节想象而进行的一次写的训练。假若延伸到第二课时的设计,以学习用细节表达情感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学习课文设计新的情境,让学生写一段用细节表达情感的文章,写后交流评价,那么这个写的过程既是读写结合的过程,又是“言”、“意”结合的过程,这样整课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得到保证。

二、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基础。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中,崔峦老师曾这样评价参赛老师的课:阅读教学找不到起点,抓不住重点。孩子通过读,已经了解和理解的,已经会的问题,我们还在不断地问孩子的这种情况相当严重。不少的课,通过实际考查,孩子开课时的理解、孩子学完这篇课文课后的理解几乎一样,这样的课就是做无用功,这样的课堂就是低效课堂,这也正是我们不少老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起点在哪?笼统地说,是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具体地说,即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找准教学起点,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针对学生实际,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进而因文制宜、以学定教。

(一)有效预习,了解学情。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道理,老师是懂的,预习,老师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都会布置的,但预习也许只流于形式,无非就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音形义,加之课前缺少对对预习情况检查,预习实效难以保证,那么预习对阅读教学产生的作用也就微不足道了。有效预习,笔者认为必做四步:一是读文,读中自学生字新词,读中了解大意,读中理清思路,读中把握重点,学着概括主要内容。二是批注,如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的喜欢的句子,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给要理解的词语注释。三是质疑,预习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四是检查,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必要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我们才能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那么教学起点在哪儿?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二)以疑导学,实效阅读。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开始。陈智文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就是以疑开篇,抓准了教学起点,从而做到以学定教的。陈老师的设计的第一个环节,问学生“你能根据课文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提出了5个与理解有关的问题。这时陈老师开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理出了一个普遍的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 陈老师引导学生质疑文本,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解读文本上的疑难,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更是为教学提供方向,而不是为了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而质疑。

三、问题整合,解决“怎样教”,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在大力呼吁阅读教学要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今天,专家们常讲到的观点。如果说“教什么”是解决目标问题、方向问题的话,那么“怎么教”就是解决设计技巧的问题了。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认为,前者是内容,很重要,后者是形式,同样不容忽视。

纵观当前教师的阅读教学,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细碎的提问,学生频繁的回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崔峦老师认为:“阅读教学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这传递给我们一种信息,就是整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问题设计的整合,即提的问题要大,是学生感兴趣的,体现语文特点和语文训练重点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要读全文来思考的,都要从整篇文章中找答案的,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提问才能把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引向深入,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实效。

(一)围绕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设问。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可以抓住课题中的“和”直奔中心,设计这样的提问:(1)什么叫“将相和”?(2)“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各指谁?(3)既然是“和”,说明他们有一段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这样就能起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了。

(二)在学生理解关键处设问。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可以走“一条主线”、“两个板块”高效整合设计之路,一条主线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板块”,一是父亲了不起,二是儿子了不起。这“一条主线,两个板块”都是学生理解的关键处,抓住了关键,就能引发学生对父亲不眠不休进行36小时的艰苦挖掘的思考与理解,就能引发学生对儿子在废墟底下整整等待了38个小时的思考与理解。那么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也就水到渠成。这种设计,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是一种高效的整合。

(三)捕捉学生通读文本感受最深点设问。如教学《乌塔》一课,可以以整体把握,板块推进的方式来设计,先整体感知内容,聚焦“震惊”:以“震惊”一词带出初读后的感受,再读全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特别让你震惊?接着围绕“震惊”转述文本语言,最后拓展“震惊”,阅读表达结合。整节课,老师以“震惊”为主线展开教学,使教学主线明晰,也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和肢解文本内容。

四、教后反思,扬长避短,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有效的教学反思也是提高教学实效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在任务繁杂的当前,又有多少教师能在课后静下心来想想成功之处和遗憾之处?更有多少教师能把这成功之处和遗憾之处写下来加以分析?恐怕少之又少!这也是课堂教学实效提高之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应该包括课前准备(即备课)、课中实施、课后总结(即反思)三大部分的。即便作为教者,我们有了明确的年段目标意识,有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设计本领,也就是说,课前,我们可以有一份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教案,但是我们不敢说,拿着这个教案就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这其中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或许是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或许是学生课堂生成与预设产生了冲突,又或许是教者自身对设计的实施水平出现偏差等等。

(一)反思成功。如一位教师教学《老人与海鸥》后,她在反思中谈到这节课带给自己的欣慰和遗憾,欣慰的是备课时依据一定的教学理念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实现,遗憾的是没有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没有开放学生学习空间,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展示的关注,忽略了引导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感悟与运用。我认为,无论成功还是不足,通过反思所留下的启示都是有益的,都是对课堂教学实效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我们知道,高年段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主题,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课后,这位老师能从教学理念这个角度总结出高年段阅读教学做到三个“立足”,一是立足文本,语文课堂实效性最终是由对文本的把握和运用来检验的,即教学每个环节,导入依据文本,教学过程紧紧抓住文本,拓展延伸同样立足文本。二是立足生本,即重难点的定位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着力。三是立足根本,这是由语文的性质决定的,阅读教学凭借文本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其次能从教学策略这角度作经验小结,如研读“老人爱海鸥”的段落,抓住老人喂海鸥的动作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引导学生在这些动作词语前面加个“为什么”,从语言入手理解文本,通过想象画面、比较朗读,升华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成功的体现,都是日后有效处理高年段阅读教学可积累的宝贵经验。

(二)反思失败。经验除了来源于成功的反思,同时也会来源于失败的思考,尽管一节课成功与失败的比例各不一样,甚至更多时候成功会占大比例,正如这位教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但可贵的是这位老师最终能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出发对自己的课进行中肯的批判,为自己讲得多,牵得紧,过于强势,教学霸权,扼杀学生个性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做法而反思。能从课程标准对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出发去反思教学中写作方法渗透的忽略而导致的目标不到位,那么记录下来的这些遗憾,同样是成为指导以后备课和授课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多得的经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简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做到依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找准教学起点,做到多读、多练、少讲、少问;教学过程做到精简环节,模块结构,整合问题,言意兼得;做好教后反思,相信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不再是一句空话。

第二篇:提高小学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现代社会发展日趋迅速,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正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新时期教育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渐渐成为评价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所谓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有效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钻《语文教学大纲》,吃透语文教材。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了解各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弄清教学难点,挖掘训练要素,从而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一位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教材都没有吃透,不了解编者的编写目的,自己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也不清楚,那在上课时势必成为无头苍蝇。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还能取得高效吗?因此,教师要明确在每一篇课文中,在每一节课上,哪些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中的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在自己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再撰写教案,教案的撰写也不能一锤定音,还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修改,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不是最好,但求更好。”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能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

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老师给学生讲一个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典故、寓言、传说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

愉快而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能。除此以外,教学活动中利用“猜谜语,演小品,做实验、、、、、、”等活动,只要我们运用恰当,也能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教师要亲和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勇于实践、善于探索。以前,我们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果学生的想法或问题的答案和自己的不相符合,就加以否认,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长期下去学生也会变得懒散,他们的潜能更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悟学习方法。让学生既要动口,也要动手、动脑,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头脑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的学习由一种外在活动转化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再加以引导,共同解决。我相信:课堂上只要我们做到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收放自如,既有民主也有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但不散乱,安静但不死气沉沉,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共同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相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进他们之间的友情,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第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在预习、提问、听讲、讨论、质疑、作业、总结、评价等全部教学环节中都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教师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要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思想、性格、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

学法指导。当然,学生的学情不同,学法指导的重点也应有差异。如: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知识面较狭窄,注意不够持久,感受不够精确,思维不够深刻,教师就应侧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基本学习方式的培养。如指导他们掌握预习、听课、作业、阅读的习惯与方法。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思维不断深刻,则可提高要求,侧重于学习策略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承担起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立足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就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三、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以我所见习的中学——海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虽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

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

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

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

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记得课间,我试着跟语文老师交流教学方法,我说:“老师,您看,我们这堂课可不可以再这样拓展延伸一下,或许课堂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老师很干脆地回答:“没有必要,考试不考!”我愣了,考试不考,就不讲吗?语文教学难道也纯粹是为了考试吗?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2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2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便是我这次见习所见所感,也是这周我调查的收获,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们只有期望教师的个人素养能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来越顺应实际教学。

四、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格式

(1)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2)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如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第四篇: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破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化中学教学灯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堤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奋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以我所见习的中学——海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化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想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虽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

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依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加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堤高。

总结范文网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冲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进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进展还要靠学生的一起作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堤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堤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答复,或者说都能答复得上,但学生的答复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电刍加以深化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鞚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鞚制云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加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

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堤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冲满灵汽的答复,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答复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模棱两可„„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

一、苍白,不能够依据学生的答复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泛。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答复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答复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答复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汽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示。

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听了一周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

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堤醒中有硝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记得课间,我试着跟语文老师交流教学方法,我说:“老师,您看,我们这堂课可不可以再这样拓展延伸一下,兴许课堂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老师很干脆地答复:“没有必要,考试不考!”滓愣了,考试不考,就不讲吗?语文教学难道也纯粹是为了考试吗?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律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利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犀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无机的整体,对人的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实际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草草了事甚至根本不会堤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堤升,人文素养、情感犀度,甚至利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空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见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早晨12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2小时。(xiao shi _)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2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涨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便是我这次见习所见所感,也是这周我调查的收获,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实际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们只有期望教师的个人素养能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来越顺应实际教学。

第五篇:关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浅思考

关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做法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史忠艳

内容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尝试和重复结论的层面上,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探索、获得解题策略的过程中,也同时获得建构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程序与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形成策略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理解运用解决问题

就数学教育而言,“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性地应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主要是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发展性目标领域中专门提到解决问题,并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和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学生学习新的数学思想和技能的工具,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去教数学,用有趣的、精心挑选的数学问题去吸引学生,能激发儿童对重要的数学思想的探讨,培养学生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强化学生理解和使用各种策略、数学特性和关系。

“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解决问题”目标的实施,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能从具体情景或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参加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粗浅地谈一谈“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中特有的,而是根植于现实世界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可探究的、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走进情境中,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中“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出示了一张学校某个班级的桌椅摆放照片(照片上有8列桌椅,每列有7套),并告诉学生我们学校有37个这样的班级。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以及教师的描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图片信息和教师的语言信息,很容易提出“全校一共有多少套桌椅”这个问题。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更为解题策略的形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问题,形成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一接触数学问题,不是先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是在题中寻找数字,然后想怎么列式(所列算式多向最近刚学过的计算方式靠拢),甚至试着计算,如果能计算出一个整数的结果来,就认为解决了问题。实际上,从“情境问题”直接进入“解决问题”中间少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特别是如果遇到问题的情境比较复杂,这中间的跨度就更大,学生解题遇到的难处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就在这里。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模型思想就会给学生搭建一个阶梯——抽取有关数量,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上述“全校一共有多少套桌椅”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列式计算,而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思考之后让学生之间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明确了这样几种思路:可以先用8×7,求一个班级桌椅的数量,再乘37求出全校桌椅的数量;也可以先用7×37,求出全校37个班级某一列桌椅的数量,再乘8求出全校桌椅的数量;还可以用37×8,求出全校37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列,再乘7,求出全校一共有多少套桌椅„„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每一个具体步骤分别是求什么,为接下来的建模打下了基础。其实,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尝试和重复结论的层面上,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探索、获得解题策略的过程中,也同时获得建构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程序与方法,而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意义远远大于仅仅获得某些数学知识。

三、抽象概括,建立模型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与概括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形成方法、得出规律的关键性手段,同时也是建立数学模型最为重要的一环。如上述教学中,学生列算式解决完问题并且将几种算法板演之后,我引导学生闭目反思这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看看这几种方法每一步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反思和交流之后,就抽象和概括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先求问题当中某一部分相同事物的数量,再乘以相同部分的个数就是整体事物的数量。这个模型的建立,简明地呈现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运用这样的解题策略提供了数学化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更能

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一)理解运用,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形成了策略,建立了模型,如果再进一步将模型升华为思想和方法,不仅能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也将使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结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如在上述案例中,我在学生建立模型之后,依次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1、小丽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每天绕400米跑道跑两圈,她一个星期(7天)要跑多少米?

2、学校37个班级,平均每班每天饮用2桶水,一个星期(5天)要饮用多少桶水?

3、每本相册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两本相册可以放多少张照片?

4、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三口人。一年大约产生多少垃圾?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不但使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剥离出有用信息、剔除多余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使学生逐步深化了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和构建,自然地养成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找出同一结构关系的数量模型的思维习惯和数学观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努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那么,数学学习也应该回归生活。只有实现数学学习的本源回归,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案例的最后,我引领学生回顾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之后,布置了让学生到校园或社区里搜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的问题,课后和大家一起交流的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必要的铺垫,但这种铺垫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教学资源,利用得当,会加速实现学生的认知飞跃。生活

经验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线索和方向,并不能代替严谨系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的意识,从而也就有可能使学生日后在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境乃至数学学科以外的现实世界时,能够像数学家那样进行模型化处理。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研究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解决问题”不再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以真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小学教学参考》2010-5《让解决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类课堂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英语单词记忆及问题解决策略”知情同意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很冒昧打扰您。我是一名xxxxx大学xxxx学院的学生,现在就自己在家教过程中以及教育见习中发现的现象做一项研究课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名为“小学生英语单词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毕业论文(五篇范例)

    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5篇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姓 名: 张绍金 工作单位:铜厂乡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邮箱地址:303151489@qq.com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袁 辉 邮编:56340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同行们研究和思考的不少。我们的认为是只要做好小学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最终定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情境创设 欣山镇中心小学 古金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