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7:0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和磁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和磁教案设计》。

第一篇:电和磁教案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长兴县实验小学 颜峰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可以产生磁。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

2.教师准备:学生材料3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讨论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

1、投影仪出示指南针:“这是什么吗?有什么作用”(静止的时候指示南北方向)里面的指针是用什么?(磁铁)

2、“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让指针动起来”?板书:让磁针偏转(预设:磁铁和铁类物质,学生说到磁铁或铁的时候就请上来演示)板书:方法:铁等材料 磁铁

分析为什么会影响指南针?板书:磁针有吸铁性质 磁铁有磁性

3、出示一段导线,“导线能使磁针发生偏转吗?” “磁针偏转了吗?为什么导线不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预设:“导线里的铜不具有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出示 “魔盒”,“老师有一个‘魔盒’,只要将导线接入‘魔盒’,就能使磁针发生偏转。”实物展台观察导线放置在磁针的变化,“想知道魔盒里的秘密吗?”利用投影组织学生观察“魔盒”中的装置,实际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让我们也来组建一个简单电路!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1.介绍实验方法:首先要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先试一试灯泡会不会亮,然后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观察: A.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

B.断开电流后又怎样了?

2.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反复做几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表1上

三、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预设电产生了磁)追问:你这样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那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电流产生了磁,切断电流磁消失。

小结: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能产生磁”(师板书:通电导线产生磁)

四、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师:刚才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指南正偏转的角度很小,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预设:电池多几节(追问为什么?得出可以增大电流)

增加导线(引导增加线圈圈数)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其实是从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一节电池,你还有其他办法增大电流吗?(引导短路,教师演示简单的短路电路)

温馨提示:这样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

ppt提示: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中,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线圈的引导:“一根直导线产生的磁力分散在整条导线周围,你能设法使得这条导线产生的磁力集中起来吗?”小组讨论。教师演示线圈的绕法。观察: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磁针偏转更大?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提示:上方下方、平放竖起、指南针套在线圈里面等)3.学生实验。4.组织汇报。

5.小结:线圈越多小磁针偏转角度越大。

五、用完了的废电池,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让学生说说检测的思路: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检测器啦!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学习了电和磁有关的知识(板书“和”)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还想知道些什么?

电和磁之间还存在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再去继续探究!

教师板书:

第二篇:《电生磁》教案设计

《电生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2、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三、教学难点:

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电流方向。

四、教具:

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看有关手机的视频。提问:使用手机对人体有哪些害处?

教师介绍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引入奥斯特小故事。(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交流: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①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出示螺线管图和实物)提问:如何使通电螺线管磁场加强?(给螺线管插入铁芯)②阅读课文,学生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试验结论。(学生讨论后,展示结论)③学生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怎样具体设方案? 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根据观察得出通电螺线管导线中有几种可能的电流方向。

请用自己的方式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具体关系。

3、安培定则

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是如何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课堂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及时巩固,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右手定则,学会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

(三)交流评估: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归纳能力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四)课外作业

1、收集资料,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工作利用到电生磁的原理?

2、自制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装置

材料:废易拉罐、薄木板、直径为3厘米的塑料管、线径为0.6毫米的漆包线40米、接线柱3个、小螺钉、铁片支架一对。

制作方法:1.用易拉罐按图标码剪下一条针状铝片,再按图要求制成有转轴孔的指针。图中尺寸单位为厘米,0点是直径为1.5毫米的轴孔,指针下用环氧树脂粘块(5~8)克的条形软铁。

2.用漆包线在两段长约6厘米的M、N塑料管上,分别绕上(240~300)匝、(80~100)匝。

3.薄木块长25厘米、宽18厘米,装上铁片使支架直立。

4.把指针用小螺钉钉在板面中间,并能灵活转动,在指针针端贴上画有弧形刻度的纸盘。两个螺线管安装在软铁块的两侧,并把线圈端线依次接在A、B、C接线柱上。整体装置如图2。

使用方法: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开关、滑动变阻器与装置组成串联电路(用A、B接线柱),也可将M、N分别连入电路(用AC或CB)。另备一软铁心,即可对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全面研究。

说明:1.两螺线管绕线方向要一致。板书设计

三 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

12字口诀——出右手,看流向,弯四指,拇指北

教学反思

由视频手机提出问题:使用手机对人体有哪些害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的答案之一,引出电与磁的联系,接着教师介绍电与磁之间的发展史,引入奥斯特小故事进入新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引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让学生更加深入探究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总结出电流的磁效应,进而提出问题怎样增大电流磁场,由学生猜想从而引入通电螺线管,由学生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分布,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绕向的关系,进而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特点,环环相扣,讨论课本上几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引出安培定则揭示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疑问,最后收获本节课知识,电与磁的关联,奥斯特实验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把握教材把通电螺线管的绕向与磁场关系引入探究,这是教材中没有提到,但在习题中是难点,避免学生产生由N极靠近电源的正极的想法。

1、本节课优点: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体会实践,体会成功,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兴趣。

2、本节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对于怎样增大电流磁场只是简单介绍,对学生感兴趣问题没有探讨,没有做完课上的针对练习。

第三篇:电和磁.说课稿

《电和磁》说课稿

鲁村教学区西黄石小学 张瑞霞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的设计意图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电和磁》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2.教材内容特点:

本课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线圈的实验来概括磁性的产生及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导线圈数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铁、磁极、磁性、简单电路图有了初步认识,也就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渴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定位于要学生了解一个科学概念,即要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技能目标主要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情感目标是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通过设计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创新从中加以示范指导。

学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新知、通过讨论归纳学会表述操作与分析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课本的复制,教师不只是课本的宣读者,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在我就对几个重要环节进行阐述。

课前导入,教师设计与学生谈话的内容为两个问题:一是不接触指南针,可以用什么办法使指南针的小磁针发生偏转。二是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作铺垫。

在“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当中,学生根据前面的内容,自然而然会想到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至于为什么跟电流有关可能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过,所以在这里教师追问学生:怎么就认定是电流,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得出这一课时科学概念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思维上碰撞出火花,通过研讨,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者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制作的,磁针的偏转不可能与导线有直接的原因。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从而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在“分析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这一环节当中,一是将原来接有灯泡的电路拿掉灯泡连成一个短路电路。二是将原来接有灯泡的电路中的一根直导线换成绕有线圈的导线。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的角度达到最大,学生自然会想到将电路连成短路并接有线圈的导线。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连接线路的时候一定要断开开关,这里无形中强调了安全的重要。实验中,无须指导学生怎么放导线,线圈,而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学生说不定会在头脑中把通电线圈与磁铁建立某种联系。

接下来,提出我们一般判断电池作废的标准,再让学生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去研究“废电池里到底有没有电?”这一步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也让学生明白我们所讲的废电池不一定就没有电,为此,我们要对废电池进行深埋处理,不可随处乱扔,同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来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再次提出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孩子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走近科学,探索奥秘”。

六、板书设计

电和磁

接通电流指针偏转,断开电流指针复位。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磁性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板书是对整堂课精华的浓缩,由现象到结论呈现的一目了然,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重要知识目标,实验结论都在这里体现。

第四篇:《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案

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 沈千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教材共两页,分为“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不相关的两种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 — 185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才知道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奥斯特揭开了研究电磁的序幕,科学家们对电与磁的关系的认识迅速深入,电的应用也就大大扩展了。电磁铁的发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部分: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小磁针不动;把导线的两端接上电池,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因此可以推测是电流的作用使铜丝产生了磁性。当我们将电流断开,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指南北的状态,说明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导线通电造成的,也就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在这个实验中,电池处于短路状态,而学生们也会感觉到烫手,这是因为短路时电能消耗很大,并瞬间转化为热能。教材因此提醒学生们在实验中,电流只需通极短的时间。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将导线的一端接触电池的某个极不要超过3秒,迅速断开,就能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

教材中的电流方向示意图,暗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时的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在实验中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应予以肯定。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铁。

教材引导学生们使用 1 米长的、带绝缘层的导线沿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两端各留出 1 厘米,并用砂纸擦亮,制作成一个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时,要选择一些长铁钉,并作退火处理,即将铁钉在火上烧红一会儿,再逐渐冷却。否则,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仍然有剩余的磁性。学生材料袋中的熟铁钉也可以用,但要注意不要让它靠近磁铁,以免被磁化。选用的导线要软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绝缘皮或绝缘层。如果使用漆包线,则要让学生明确漆包线尽管看起来像铜丝,实际上外面涂有一层油漆。用砂纸打磨线头,主要是为了使接触点更灵敏。线头不经过打磨的漆包线,组成的电路将是“断路”。同一方向缠绕时,线圈是否整齐美观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效果。

教材对同一方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也没有要求。这样各组制作的电磁铁钉尖、钉帽和电池的两极就有可能不同,有利于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引多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发地比较各自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现自己的电磁铁可能比别人的要吸得多或吸得少。他们可能会产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之类的问题,为下一课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做好了准备。

第三部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教材选择了电磁铁是否具有南北极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来源于磁铁性质的研究。学生们已经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检验磁铁性质的各种实验方法,当他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也就产生了研究电磁铁其他性质的需求。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教材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并作好实验记录。简单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检验: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根据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回顾检验磁铁南北极的方法,再迁移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研究中。如果要求学生们说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的钉尖、钉帽的南北极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调换线圈两端与电池两极的连接时,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的,通电时有吸铁本领,也有南北两极等知识。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能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并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内外能积极地从事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能创造性地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意识到人们对电磁铁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2、难点:制作电磁铁。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教师自制的电磁铁,多媒体课件。

2、分组材料: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纸及实验记录表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当你在野外迷路时你会怎么办?假如身上带了个指南针,你会辨认方向吗?,师出示指南针,让学生尝试用来辨认方向。

2、教师小结:指南针里面的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所以里面的针我们也可以叫它小磁针,现在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手不能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3、汇报交流:用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4、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教师介绍(幻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二)、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现象

1、出示实验提示卡,让学生看后说说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把导线两端接通、断开电池的正负极,紧靠的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只能接通很短时间,马上断开。因为用一根短的铜导线,直接接通电源的两极,这种接法叫短路,短路是十分危险的。轻的电池损坏,严重时,可产生炸裂,危及人身安全,若家用220V交流电短路,导线将被电热烧得发红,容易引发火灾。)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电可以产生磁性。(板书:通电导线 能使小磁针偏转 有磁性)

(三)、尝试制作电磁铁

1、过渡: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 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发明了电磁铁。(板书:电磁铁)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电磁铁?

2.出示电磁铁,学生打开书看看如何制作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注意:导线接通电池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导线要沿着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5.选一组学生演示制作电磁铁及吸大头针过程。

6、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7.教师小结:表扬制作比较好的小组。若有不能吸起大头针的组,老师可帮助找找原因。

(四)、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1、复习磁铁的性质。

2、过渡: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有磁性,磁铁还有南北两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3、通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板书:有两极)

5、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的?

6.大家做的电磁铁南北极都相同吗?

这说明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变化吗?(板书:会改变)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各起了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通电导线 能使小磁针偏转 有磁性 电磁铁 有两极 会改变

第五篇: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

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第一课

大坪小学-陆正龙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思考实验的过程,分析现象形成一定的解释‭。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探究的乐趣‭。通过奥斯特的‭历史事件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二‭、‭教学重点: 重点:如何让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实验讨论和设计‭。难点: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解释‭。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两节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3根‭、‭指南针‭。2.‭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3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1‭、知道老师手上拿的这个是什么吗‭‭?‭生:指南针‭。那你知道有什么物体能使静止的指南针偏转‭?‭‭生:磁铁和铁‭。‭学生动手演示:为什么‭? 2‭、‭还有什么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生:电‭。‭反问:电怎样使指南针偏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电和磁的知识‭。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8页,全班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完后问:读完这句话大家想‭不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现象‭?‭生:想‭。

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当时奥斯特做过的这个实验,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现在请拿出你们手中的材料,组装这样的一个电路,会组装吗‭?‭生:会‭。学生组装电路,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的小灯泡亮了吗‭?‭生:亮了‭。‭问:小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有什么‭?‭生:电流‭。3‭、‭实验注意事项:(1)指南针放在桌子中间,让小磁针不动。‭(2‭)‭把连接好的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上方,导线的方向与小磁针方向一致,手不要碰到指南针,导线可以在指南针上方摆动‭。(3‭)‭一个同学控制开关,让灯泡一会亮,一会不亮‭。‭并观察指南针的有无变化‭。‭

实验现象:指南针发生偏转‭。‭结论:通电导线可以使指南针偏转‭。‭实验记录员填写实验单‭。课后作业: 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一点‭?

下载电和磁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和磁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第一课:电和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

    电和磁复习课

    电和磁复习课 主备曲英杰辅备张海丽审核闫成林 授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识点梳理 简述下列问题 1磁化 2磁场的作用......

    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电与磁练习题

    (原理问题)1.如图,是手摇式手电筒,只要转动手电筒的摇柄,灯泡就能发光。下列实验能揭示手电筒工作原理的是(  )A.B.C.D.【解答】解:手摇式手电筒中没有电池,在晃动手电筒时,手电筒中的永......

    《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叙永县天池镇中心小学校 陈春梅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

    《电和磁》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电和磁 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教学设计 《电和磁》教学设计 六年级 廉美娟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六上《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

    电生磁教案

    电生磁 安全与法制教育: 加强学生日常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及其食品安全教育,课间操楼道拥挤注意事项,周末及其节假日放学不要乘坐三无车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