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2 17: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第一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之广陵》。

2、能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和诗的意境,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美好友谊,让学生珍惜自己的友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感受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意,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黄鹤楼送孟浩然陵之广陵》故事新唱。这首诗取材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示诗),齐读。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一起读课题。课前我们听的那首歌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陵之广陵》,示诗,一起读。

2、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包含在这篇文章中,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首诗,走进这篇文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吗?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在这如此美丽的春景中,一对好朋友就要分离了,此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打开课本,默读第二小节,找一找,划一划。

(1)交流:(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在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字——“藏”(“藏”字加红): ①请看大屏幕,李白和孟浩然“藏”的是什么?(依依惜别之情)②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和孟浩然:

A. 李白,你为什么要把依依惜别之情藏在心底呢?指名说。B. 李白,你干嘛不说出来呢?说出来不好吗?指名说。③那他们是怎么藏的呢?指名说。(字词加红出示)预设: A.从“有意”知道了他们故意不提离别的事。

B.从“不去触动”知道了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C.从“一会儿„„一会儿„„”知道了他们故意做别的事,拖延分别的时间。④你看,这就是“藏”呀!离别是他们此刻最柔弱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那你能不能把这样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呢?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点评。

2、他们心底的想法也藏在了一、二两行诗中,示诗,你能来读一读吗?指名读,点评。

3、小结:刚刚同学们通过细细品位关键词,揣摩人物的心理,就读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从李孟二人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他们埋在心底的深情,这就是——“藏情于行”,板书。

(二)学习第三小节

1、俗话说:“言为心声。”那么,从他们的语言中,你又能感受到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圈出关键字、词或句,读一读,品一品,简单写写体会。

(1)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交流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① 敬仰。预设:(字词加红出示)

A. 从“孟夫子”这个词中读出了尊敬。因为“夫子”是古代对有声望,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B. 从六个“您”知道了李白很尊敬孟浩然。(是的。一连用了六个“您”,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

C、我从“请”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D.我从“兄长和老师”知道了李白敬仰孟浩然。② 那李白敬仰孟浩然的是什么?(人品和诗篇)

A.他的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指说。那你知道他的什么诗?《春晓》。指背,齐背。你还知道他的什么诗呢?指多人说。

小结:我们都知道这么多,怪不得杜甫盛赞他的作品(出示),引读——清诗句句尽堪传(就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怪不得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B.李白不仅敬慕他的诗篇,更敬仰他的——人品!你对孟浩然的人品了解多少呢?生说。师补充:他满腹诗篇,但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不想做官,怪不得李白曾写诗赞美他——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大家一起来读《赠孟浩然》。

小结: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誉满天下的诗篇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敬仰呢?

(2)那我们从李白的话中除了读出深深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呢? ①不舍。预设:(字词加红出示)A.从 “何日才能再见面”,体会到李白不忍孟浩然离去,李白不忍心让孟浩然走,他怕孟浩然这一走,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B.从“满饮此杯”体会到的。这满满的一杯酒中包含着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指一竖条说。(预设:不舍。深深的敬仰。他们深厚的友谊。李白深情的留恋。)②一切的一切,尽在这杯酒中,所以李白说:就请您——满饮此杯吧!(3)你能将这份深情融入朗读中吗?谁来试试看?指名读。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李白的话。(齐读)

2、面对李白的敬仰和不舍,孟浩然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说。

出示: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细读孟浩然的话,你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安慰)(2)哪里是在安慰李白?你来说说怎么安慰的?预设:(字词句加红出示)①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进行安慰。(生说对诗句的理解,老师引导。)② 从“暂时分别”“永世不绝” 看出孟浩然在安慰李白:他们只是短时间分别,虽然他们分别了,但他们的友谊深厚,天长地久!

(3)假如你就是孟浩然,你来宽慰一下你的好兄弟?指名读孟浩然的话,并点评。

2、听了孟浩然的劝慰,李白的心情好了些许,示诗,我们再来读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3、小结:这一小节中他们的情感都蕴含在了语言中,这就是——“寓情于言”,板书。

(三)学习第四小节

1、一言一行总关情,他们的举动,他们的语言都含着深深的情。让我们来看看第四小节,这份情又融在了哪里?指名说(景色之中),这就是——“融情于景”,板书。

2、瞧,(示句)岸边(引读第四小节)——

3、是呀,帆越来越远,消失在了蓝天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1)李白,你为什么依然伫立在江边?指名说。

(2)李白,你还在凝视远方呀?你在看什么呢?还看得见吗?

4、李白目之所及只有那只孤帆,心中所系的依然是那远去的友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5、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岸边的李白,相信此时你的心情会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会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心里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拿出笔写一写。

(1)交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

岸边杨柳依依,李白望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心里默默地说—— 江上沙鸥点点,李白望着好友的船愈去愈远,心里默默地说——

天上白云悠悠,孟浩然的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心里默默地说——

(2)老师从你们的话中听出了对友人的不舍、牵挂、祝福„„示后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小节

1、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全诗,齐读)

2、诗人现在又把情寄托在了哪里呢?(诗中)这就是——“寄情于诗”,板书。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通过抓关键词来品位人物的言和行、文中的景和诗,读懂了一篇课文、一首诗、一份深情厚谊!

2、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离情别绪而留下千古名篇,课前让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说,老师补充,并出示齐读。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四、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藏情于行

寓情于言

融情于景

寄情于诗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

《黄鹤楼送别》(第二时)教案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84

教学要求:

精读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本,诗文对照,自学文。

(一)学生自学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第三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

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

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

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

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

(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2)配乐范读。

(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诗句: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

(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

(3)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

(4)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自由读的基础上一生读。

b.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c.评读激励,再读。

d.小结:体会“依依惜别”。

(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a.生读中说体会(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

b.体会“依依惜别”。

[(1)、(2)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顺序不固定]

(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

(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

3、感悟三、四句: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依依惜别”的语句。

(1)读:个别读。

(2)看:课件: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悟:

a.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依依惜别”,(指导“凝视”说话)并在说说感受的基础上再读这一句。

b.提问:能谈谈你读得好的经验吗?

c.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依依惜别”。

(4)品: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点拔学生品读。

[(2)、(3)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习顺序不固定]

4、师生小结: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古诗的第二步。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读:动画配合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诗句。

你们愿意读哪儿就挑哪儿的读,剩下的我读。(配乐)

2、问:(小博士提问):同学们现在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练:(小博士挑战):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项以小组开展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阅读专题

(1)描写送别情景的古诗,阅读专题

(2)大诗人李白写的诗,你准备怎么做呢?

第四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饯行”“依依”和“凝视”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语“饯行”“依依”“伫立”和“凝视”体会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调动情感

上课前,闭上眼睛安静地欣赏欣赏音乐《烟花三月》。

二、谈话导入,感悟离别

1、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有没有过离别的经历?

2、送别的那一刻,最是让人黯然神伤,纵使千般不舍,却有万般无奈,眼见着友人,挥泪离去,心中却在期盼早日重逢。尤其是在交通、在信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别,就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相见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黄鹤楼,和大诗人李白一起为孟浩然践行。

三、进入文本,品文悟情

(一)、学习词语“饯行”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让他们说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

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3、理解词语“饯行”。它的近义词是什么?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

(“送行”,不同之处在于:“饯行”是摆了酒席相送。)

4、李白又是在哪里摆酒席相送呢?

5、简介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

6、图片出示黄鹤楼的美景,理解“俯临长江、飞檐临空”。

(二)、学习词语“依依”

过渡:眼前的长江边虽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眼前的黄鹤楼虽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好朋友却无心欣赏,他们沉默无语,连视线都不敢触及,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形容此刻李白、孟浩然此时的心情?

1、依依惜别,你理解这个词吗?

2、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依依惜别呢呢?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再把你找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写在旁边。

3、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1)找出表示看的词语(仰望、眺望),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为什么用这两个呢?

都看着远方,不敢看着对方,可能怕对方看穿自己心里“伤心”、“不舍”……的情感。

(2)

因为怕对方看出,所以藏在了心中。

李白和孟浩然都想让朋友保持快乐的心情,让朋友走时没有牵挂,只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放”在心里。

(3)

指名朗读。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过渡:虽不忍分别,但终须别!依依惜别之情再也藏不住了不住了,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出示句子,齐读)这句话中,除了依依惜别之情,你还读出了什么?

(2)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从哪些词看出来李白很敬仰孟浩然?

6个“您”、“夫子”、“兄长”、“老师”

(3)

出示《赠孟浩然》,齐读,简单解释,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浩然人品令人敬仰,淡薄名利、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诗篇誉满天下,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可见,这两个人真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4)说话练习:这一杯酒,还藏着满满的()。

(5)读李白说的这两句话,要读出李白的敬仰与不舍之情。

李白满怀仰幕之情敬上临别之酒,作为李白的兄长、老师的孟浩然虽不舍,也只能宽慰友人道声友谊深长。

(6)

齐读孟夫子说的话。

(7)

分角色朗读。

5、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终于,孟浩然登上了船。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

(1)

借景抒情。岸边杨柳依依,好像()(在与孟浩然挥手告别),江上沙鸥点点,仿佛()(也不忍离去),连杨柳、沙鸥都仿佛舍不得孟浩然的离去。

(2)

齐读这两句。

(三)、理解“伫立”、“凝视”。

过渡:江水不解风情,带着故人流向远方,李白仍然站在站在这里,不忍离去。

(1)

李白依然(学生回答“伫立在江边”),孤帆远去,消失在天边,李白仍然张目(学生回答“凝视着远方”)

(2)

出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凝视必然是有一个焦点,他凝视的焦点是什么?(孟浩然的孤舟)他又在想什么呢?

(3)

从“伫立”、“凝视”,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四、对照课文,学解诗意

过渡:斯人远去,李白仍“伫立”着,“凝视”着,一动也不动,可是他内心的满腔离情,万千愁绪化成了一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无论多少个千年过去,我们都会铭记这千古绝唱的名诗,配乐指名读。

生:读诗

2、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诗句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读诗句,再回过头去读读课文,找出这首诗的意思,并画出来。

3、小组交流讨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呢,先同座位练说,再指名说。

5、指导背诵。(千言万语,尽在诗中,谁来背一背这首诗?配乐)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古今往来,很多大诗人用诗词记录了他们惆怅的离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伤感之情。

(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诗则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分别时的豪迈乐观之情。

六、作业

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文包诗的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故事会,看谁故事编得精彩!

七、板书

黄鹤楼送别

践行

依依

依依惜别

杨柳依依

伫立、凝视

教学设计说明: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诗文兼美的“文包诗”,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文”学“诗”。

教学本课时,我尽量让学生贴近诗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对于离别,学生的感触并不多,所以,我先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中,从而奠定感情基调。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通过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离别,加深学生的感悟。这样,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四个词:“饯行”“依依”“伫立”和“凝视”,将文本一步步地缩小、再缩小,从全文缩小到小节,再从小节缩小到句子,再从句子缩小到词语,将词的内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阅读,一点点地放大,词的内涵丰富起来的同时,文的内涵也立体起来,丰润起来。情到深处,带领学生来学习古诗,这样古诗的理解与体会,学生就轻而易举了。在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我再进行适时地延伸。此处,我选取了两首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第五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扣文眼,轻轻走进惜别之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一读课题。(生读题)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一读。(生再次读题)课文讲谁送谁? 生: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师:(深情地)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他们的心情如何呢?轻轻地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生:依依惜别。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师边说边板书:依依惜别)师:“依依惜别” 就是说他们—— 生:感情很深,不忍心分别。生:依依不舍。生:难舍难分。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词的意思?(指名读)师:(轻轻地)难舍难分,建议要读慢些。(生再读,读出了意味)

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谊。谁愿意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看大屏幕,齐读红色的字。(生读“藏”)师:李白和孟浩然“藏”的是什么? 生: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 生:不愿意。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们不愿意让对方知道? 生:从“有意”知道了他们故意不提离别的事。

生:从“不去触动”知道了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生:从“一会儿„„一会儿„„”知道了,他们故意做别的事。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欣赏风景,对吗? 生:是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故意拖延分别的时间。

师:是啊,离别是他们此刻最柔弱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唯有将这份离别之情深深地藏在——

生:心底!师:越藏越—— 生:深!

师:这“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谊啊!谁来读出这一份情谊?(读得较为深情)师:如果是在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做什么呢? 生: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吟诗作对。

生: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交谈,欣赏景色。生:也许他们会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生接)藏”啊!谁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离情?(再指名读,读得动情)

二、品语言,深层理解深情厚谊

师: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指名读)

师: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李白的话,细细品味,从李白的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读)

师: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别着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默读这一段话,用心触摸每个字、词,相信这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更多的收获。在你有所体会的词下面点上着重号。(生默读并动笔)

师: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不仅读懂李白的话,更读懂李白的心。说说你从哪儿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师:你从哪儿读出了敬仰?

生:从六个“您”知道了李白很尊敬孟浩然。师:是的。一连用了六个“您”,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

生:从“孟夫子”这个词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因为“夫子”是古代对有声望,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师:你有学问,我能称你“夫子”吗?(该生为女生)生:(会意一笑)不能。“夫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生:我从“敬仰”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和仰慕。生:我从“请”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生:我从“兄长、老师”知道了李白敬仰孟浩然。

师: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来到襄阳,带着自己的诗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他住了10多日,热情款待,两人一起饮酒吟诗,游山玩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

生:兄长!

师:就是他的—— 生:老师!

师:谁来读李白的话,读出李白对“兄长、老师”这份尊敬。(读得真切)师: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 生:敬仰孟夫子的人品、诗篇。

师: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写了不少好诗,其中有一首《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吟诵,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脍炙人口”。谁来背一背?(生背得急促)

师:慢点,吟诗要慢点,才能吟出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再背,吟出了韵味)师:像这样清新优美的诗还有很多,诗圣杜甫称赞孟浩然的作品—— 出示引读:清诗句句尽堪传

师:就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所以李白说,您的诗篇—— 生:誉满天下!

师:李白不仅敬慕他的诗篇,更敬仰他的—— 生:人品!师:就是这个满腹诗篇的孟浩然,不愿意与贪官污吏为伍,不想做官,李白还有一首诗,就是这样赞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来读。

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自由读一读,结合注释,想一想,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样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胸怀磊落,飘逸洒脱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抛弃荣华富贵,远离官场,不羡权贵的人品。生:敬仰孟浩然卧于松下云间,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人品。

师: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他不愿意为官,他宁愿和青松和白云相伴到老,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誉满天下的诗篇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敬仰呢?(引读《赠孟浩然》)

师:其实,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他们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一对志同道合、心灵相通的——

生:知己!

师:你就是那伤感离别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认为在我们班谁会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生:陈天意

师:噢,好,陈天意是他的知己孟浩然。

师:我想问一下,什么是知己呀?他说你是他的知己,你说什么叫知己?

生:朋友

师:就像你和他,是不是?是什么样的朋友?

生:友谊深厚的朋友

师:你们俩怎么会成为知己的?

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师:互相帮助,在一起说真心的话。是这样吗?

生:嗯

师:是这样吗,赵永志。好的。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

师:现在,你就是李白,面对着即将离你而去的兄长、老师、知己,真诚地表白出你的敬仰之情吧。(读李白的话,读得动容)

师:你读出了李白的心声,谁还想读?(读得抑扬顿挫,情真意切)师:我们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深深的敬仰,还能读出什么? 生:我从李白的话中体会到李白不忍孟浩然离去。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何日才能再见面”,李白不忍心让孟浩然走,他怕孟浩然这一走,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师:是啊,在交通便利的现代,今天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面,而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这一别极有可能——

生:数月不能见。生:数年不能相见。

生:一辈子再也不能相见!师:是啊。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带着这种感受,你再读一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读出了离情)

师:我听到了一份淡淡的伤感。(师范读后齐读)今天,您就要顺江„„这杯中盛的仅仅是满满的酒吗?

生:不,还有深深的情。生:还有他们深厚的友谊。生:还有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生:还有李白深情的留恋。

师:一切的一切,尽在这酒中。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李白的话。(齐读)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你的酒杯。师对一生:一只手不够尊敬。(生领会)师又对一生:这是捧,再高一点。(生微笑领会)

师对全体:面对着你的兄长、老师、知己,你会深情地说——(生举杯齐读)

师: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 出示: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齐读)

师: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言下之意是什么?

生:不管两人在哪里,我们的心在一起,像邻居一样永不分开。师:所以今天的分别不必—— 生:不必太难过。

师: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在—— 生:安慰李白。

师:你就是孟浩然,你来宽慰一下你的兄弟。(生读,舒缓恳切)师:除了读出宽慰,还读出什么?

生:他们的友谊很深,像这长江波涛永世不绝。师:“永世不绝”既是说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更是说—— 生: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师:好一个“天长地久”!能读出这份深情厚谊吗?试一试。(生读,声情并茂,“永世不绝”,铿锵有力,字字入心)

师:好一个“永世不绝”!同学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也成了他们的知己,现在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李白,这边的同学,你们就是孟浩然,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这浓浓的离情别谊吧!

(配乐分组朗读李白、孟浩然的对话。)

三、巧补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 音乐继续,教师配图朗诵第四节:“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这小节?(指名读,声如玉珠,深情动人)师:知道什么叫“伫立”吗? 生:久久地站立。师:是的,“伫立”前面还有个词。生:依然。

师: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李白站立的时间很久。

师:李白伫立在江边做什么?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师头高抬做“仰望”状)生:不是。

师:是在远眺江上景色吗?(师头微抬做“远眺”状)生:不是。

生:是在目送孟浩然的船离去。师:“目送”还可以用书上的哪个词? 生:“凝视”。

师:一直到什么时候?

生:孟浩然的船消失在天边。师追问:他还依然——

生齐接: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师:是啊,李白对孟浩然的情就在久久伫立的身影中,就在默默凝视的目光中,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岸边的李白,相信此时你的心情会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会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画面,又有哪些心里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想一想。(生闭目凝思)

师:想好了。挑几个关键词写下来,便于更好地表达。(生动笔)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岸边杨柳依依,李白望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心里默默地说——

生:孟夫子,您真是我的知己,我的知音,您是唯一理解我的人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生:孟兄,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师:好一个心意相通,江上沙鸥点点,李白望着好友的船愈去愈远,心里默默地说—— 生:我的好友啊,以后你一定要再回来,咱们两个再一起痛痛快快吟诗吧,那是多么潇洒惬意!

生:我们虽然暂时分离了,但我们的情谊留了下来,相信你我以后还会相见,我会想念你的!

师:江上白云悠悠,孟浩然的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心里默默地说——

生:孟兄,你一定要回来呀,我们再一起吟诗游玩吧!生:孟兄,祝你一帆风顺!

四、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

师:真是烟花含情,孤帆载谊。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全诗,齐读)

师:学到这儿,这首诗的意思大家懂了吗? 生:懂了。

师:老师考考大家。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 生:“到,去”的意思。

师: “广陵”就是今天的—— 生:扬州。师:“孤帆”呢? 生:孟浩然坐的船。

师: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一个“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传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配乐齐读、个读,声情并茂)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游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着浩荡的江水,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 生接:李白、孟浩然

师: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 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点击隐去字幕,生面对长江画面深情吟诵)

师:人生难得是欢聚,可叹别离多,多少年过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再把它吟诵一遍,读。

师: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我们中国流传的一段千古佳话。(音乐起,《烟花三月》)此情此景,都将像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一样,永远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下载《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合集五篇]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 殷益红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包诗,谁先来读一读诗。 古诗就要像这样读出节奏和韵律,我们一起读......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陵》。 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饯行”“依依”和“......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习部分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 高贵平卢青云[教学目标] 一、本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2......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篇]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之广陵》。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文包诗的特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创作文包诗。 3.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文......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是第25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