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动课教学案例《祝福》
活动课教学案例
——《祝福》教学实施过程
一.对运用课本剧进行教学方式的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文学作品本身是学生的“共同视域”,阅读时必须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如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情感和立意方面有初步的、然而是综合的印象,在这个前提下,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概括课文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但是如何让学生深入地考察文本的外形与内实、总体与局部、表象与意蕴、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成为一个整体的,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人“期待视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尤其要重视学生瞬间或偶然迸发出的“灵光乍现”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用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甚至可以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作品的意蕴,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的多重对话,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构建文本意义,从而完善学生在生命成长中的内在需要。
二.教学设想
运用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领学生从长期的封闭式、被动式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这种学习模式,集阅读、鉴赏、表达为一体,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所习惯的一套教学思路去分析解读文本,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激发他们主动地构建知识网络,去体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课本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具体的活动方式:
1、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切身体会在当时环境中的人物的心理、性格。
2、在学习的过程,他们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要想演好这个角色,学生要认真的消化文章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与思想,要揣摩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合理性,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深化自己思想的同时,还能鉴赏别人的思维角度和方法,不断培养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的思路
(用法庭调查的方式,分角色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首先放《祝福》中祥林嫂倒毙街头的片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背景材料:昨天接到报案,鲁镇街头有一个老妇倒毙在雪地里,我们马上来到了事发现场。现场勘察——老妇满头白发,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她的身旁有一个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支比她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在座的各位都是鲁镇人,你们都在家里忙着祝福,祈求来年的幸福,而她为什么死在雪地里?她是谁?哪里人氏?因何到此?又是如何落魄到这等地步?谁最后见到她?
现在开始法庭调查。法官:她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四婶:她可能是卫家山人,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法官:她怎么跑到鲁镇来呢?
四婶:是卫老婆子介绍到我们家打工的。
(法官对身边的人说“到卫家山去传卫老婆子”)法官:你们家待她如何?
四叔:她曾两次在我们家做帮工,第一次是冬初,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来的,说是她母家的邻居,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讲好了每月工钱五百文,后来这工钱都被她婆婆领走了。第二次是秋季,仍然是卫老婆子领来的,说是她再嫁的男人贺老六得了伤寒死了,儿子也被狼衔去了,大伯来收了她的屋子,她走投无路,还是卫老婆子领来的,求我们收留她。工钱她是从四婶手中支取的。
法官:她支取了多少钱?
四婶:历年的积蓄,相当于十二元鹰洋。法官:这些钱那里去了?
四婶:这,您得问问在我们家做帮工的柳妈。法官:柳妈,你可知道她的钱的用处? 柳妈:用来捐门槛 法官:在那里?
柳妈:在镇西头的土地庙里。(报告:卫老婆子带到)法官:你可知道祥林嫂?
卫老婆子:知道,她是我娘家的邻居。那年春上她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我介绍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后来她婆婆把她绑了回去,逼她嫁给贺老六,得了贺家财礼八十千。她儿子二岁时,她丈夫患伤寒死了,儿子四岁时被狼衔去。秋天又经我介绍,回到鲁镇做工,其余情况一概不知。
法官:谁最后见到她? “我”:昨天下午,我见到了她,我以为她要向我讨钱,但是她问我的却是魂灵的有无。法官:你说了没有? “我”: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为了不给她增加苦恼,所以我说“也许有吧”,后来她又问“死去的一家能不能见面”,我心里即刻胆怯起来,说“我也说不清。”
法官:现在进行法庭调查总结,在座各位对所调查材料无疑义,都要签字画押。
2、基于以上事实小说家是如何结构全篇的?(讨论并回答,老师进行归纳)
打出字幕:
眼前
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1——2节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节
回忆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节
发展
祥林嫂被逼改嫁
54——65节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0节
眼前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111节
3、倒叙的方式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起到了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示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探究]
1、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
2、祥林嫂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她抗争过吗?(我们将择日开庭,继续审理此案,休庭)第二课时
1、关于祥林嫂死亡案件今天继续开庭,请公诉人发言——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
(按小组分配角色)公诉人一:
祥林嫂是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116页第2节)。可是你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她初到鲁镇,你讨厌她是个寡妇(116页第三行);第二次——你猜测她从家里逃出来的时候(116页第4行);第三次——她二进鲁镇时,你说她伤风败俗,不让她参加祭祀(120页第4节)。你 对一个在家里无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恶她,她把自己的血汗钱拿去捐了门槛,就是想获得做人的权利,而你却说“叫她帮忙可以,祭祀时的饭菜要自己做,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是你剥夺了她生存的希望,你对祥林嫂的死要负责任。祥林嫂死后你还骂她是个“谬种”。
公诉人二: 祥林嫂的婆婆,我问你祥林嫂为什么要从家里逃出来?因为你虐待她,她第一次到鲁镇,脸色青黄,可见她生活艰辛,她在鲁四老爷家那么勤快,在你们家肯定是个勤快善良的人,她有权利用自己的劳动获得生的希望,而你却把她当作货物一样地捆起来卖掉,你对她的死难道不应该负责吗?
公诉人三:
柳妈,你本是祥林嫂的阶级姐妹,你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鲁四老爷做帮工,你也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你相信天堂、地狱之说,你向祥林嫂灌输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信条,你对她额头的伤疤采取奚落态度(122页),并把这一话题传扬开去,让鲁镇的人再来鉴赏她的苦痛,给她带来更大的伤害,你还给她讲阴司的故事,虽然你的本意是想救她跳出苦海,可是你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不一致,你用封建迷信作为解救她的方法,反而给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她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的死你也有不可推委的责任。
公诉人四: 鲁镇居民,你们有没有责任呢?你们在鉴赏咀嚼了她的悲哀之后,把自己的厌烦和唾弃都凝固在自己的脸上,鄙薄她,冷漠她,而不是同情她。短工——祥林嫂死了,你的回答是那样的简捷而又淡然。鲁四婶——你的一声“放着吧”的吆喝就掐断了她生存的希望。还有你就靠一声“我说不清”,她的死就与你无关吗?你的话加重了她的思想负担,她是带着恐惧走想死亡的。
2.法官:下面进行法庭辩论,要以事实为依据(要求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鲁四老爷:
我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我案头堆放的都是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四书衬》,还有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没有从经济上剥削她,也没有从肉体上压迫和侮辱她,没有像她婆婆那样捆绑她,没有像柳妈那样恐吓她,我“皱眉”是因为她是个寡妇,是不详之人,她再嫁,丈夫又死了,孩子也死了,她的行为不符合封建伦常,什么“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所有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有什么罪?
公诉人一反驳:
你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可见你满脑子封建思想;大骂康有为——可见你顽固守旧;你挂的对联从内容上看你虚伪,从一边脱落下来看你生活懒散;你案头的书籍从内容看是封建礼教的一套,从凌乱残缺情况看你不学无术,用书籍装点门面;你答应她在你家做工,是看重她的勤快耐劳——可见你的自私伪善;你说她伤风败俗,剥夺她求生的欲望,搬出祖宗的神威来鄙视她,才有四婶的一声断喝,使她在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重——可见你是用封建伦理、纲常、礼教来迫害她;你在祥林嫂被抢走后说过两次“可恶,然而-----”第一次“可恶”是说祥林嫂的婆婆可恶,因为她背着你鲁四老爷抢走了你家的用人,给你带来麻烦,有损你家的体面、尊严,“然而”是说祥林嫂私自逃出来,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从这里可见你是看中祥林嫂勤快才留下她的。第二次“可恶”是说卫老婆子可恶,先荐她来,又合伙劫她走,闹得沸反盈天,有损你家的面子,“然而”要找像她那样的用人是不容易的了,她不该瞒着她婆婆私自逃出来。从你的言谈中找不到你的一丝一毫的同情;在她精力不济、迟钝不再伶俐的时候,你将她一脚踢开——可见你冷酷无情;她死在你们的祝福声中,你还骂她,这也叫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吗?你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
祥林嫂婆婆:
按照古代先贤的规矩,我有权安排她的一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我是一家之长。
公诉人反驳:
你儿子靠打柴为生,他年纪青青死了,这不是祥林嫂的过错,她逃出来做工,是因为你待她不好,你把她强行卖掉,不顾她本人意愿,你和贺老六的哥哥一样(把祥林嫂的房子收回去),是用封建家长制的淫威对她的摧残。(有同学会问:婆婆也死了丈夫,为什么能在家庭中立足?——她有两个儿子,母以子为贵,如下文写到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了以后,大伯子来收屋子。)
“我”的陈述: 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的鲁镇和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她说“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多”),我憎恶鲁四老爷与他“谈话是总不投机”,我是同情祥林嫂的,如我对祥林嫂的问话感到意外、吃惊、踌躇,回答时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我不想增添末路人的痛苦,正因为同情,才不好回答。其实“我的说不清”的回答却在她死寂的心灵上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多少加速了她悲剧结局的到来,促使她带着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间。我完全知道所谓“灵魂、地狱”之说纯属封建迷信,但在她面前我始终没有否定它,表现了我对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她所提出的问题,我决计要离开鲁镇,我的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这是我的软弱。
(谁还有要说明的吗?请继续。有的同学对贺老六的哥哥或者鲁镇的人提起公诉,也可以,只要说的合乎情理,都要鼓励学生并予以肯定)
法官:下面由公诉人作总结发言 公诉人发言:
在祥林嫂死亡的事件中,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等他们没有一个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他们都对她的死亡负责任——都用封建礼教来衡量她,来咀嚼她的苦难成为渣滓后再唾弃,用封建迷信恐吓她,来自社会的压力无不一步步将她推向绝境,封建礼教要她“三从四德”,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她被卖),封建礼教又要她“一女不嫁二夫”,她又不能不守节(被迫嫁人又说伤风败俗),她想靠自己的劳动争取活下去的权利而不可得,你们都是拿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这一套把祥林嫂一步一步推向苦难的深渊。
3、听众席肯定会有许多疑问,可以在庄严的法庭提出。譬如有人提问: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教师要控制课堂的教学进程,不能处在无序情况下)
法官:祥林嫂的婆婆,你说她反抗过吗? 祥林嫂的婆婆: 她反抗过,我在家比较严厉,我一直认为我儿子的死跟她有关,她命硬,她到鲁镇做工,逃,是她维护做人尊严的一种抗争。再嫁时出格得闹,撞,是她对婆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法官:柳妈,你说她反抗过吗?
柳妈:她反抗过,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刷污秽,捐,让自己享有普通人的权利。
法官:还有人知道她反抗过吗? “我”:我知道,她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
法官:但是她的抗争结果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为什么?请听众席上的人作出回答。
听众:她的出逃是躲避被卖,抗婚是不愿意嫁二夫,她的思想、行为遵守着旧礼教的道德规范,坚守封建妇道;她捐门槛是不向命运低头,但这又使她陷入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潭;她对鬼神的疑惑,不是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映,她的抗争是自发的,但是缺乏明确的认识,反抗的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打出字幕:
祥林嫂
她是一个仆人,她是一个妻子,她是一位母亲,她是一个被厌倦的玩物。
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勤劳、善良、淳朴,在丧夫失子后,顽强地生活,但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使厌见者不见。(同情)
鲁四老爷
地主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变革,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他自私冷酷伪善。(批判)
柳妈
她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由于受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她相信天堂地狱之说,受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她用封建理学信条奚落祥林嫂,她劝祥林嫂去捐门槛是想帮助她摆脱苦难,反而造成了祥林嫂更大的精神压力,把她推向更恐怖的深渊。(厌恶)
“我”
“我”是一个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反对封建的思想意识,我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
4、是谁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祥林嫂生活的社会是个充斥着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社会。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统治。
5、下节课交流结案后的思考
一、小说家是如何描写祥林嫂的?
二、小说的标题为什么叫“祝福”?
三、小说的高潮为什么在“二到鲁镇”?
四、品赏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 第三课时
1、祥林嫂的死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悲哀,小说家是如何描写她的?文章给了我们哪些美学思考?
(学生要从角色中走出来,理性的客观的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讨论、自由发言并归纳)
(一)祥林嫂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刻画了她三个时期的外貌(展示三个时期的画面)打出字幕: 初到鲁镇
顺着眼——安分、忠厚
脸色青黄——生活艰辛
两颊还是红的——年轻 模样周正手脚壮大——耐劳、勤快 再到鲁镇
两颊已经消尽了血色,眼角带着泪痕,眼光没有先前精神——这里写她丧夫丧子,精神备受刺激,极度悲伤,作者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悲伤。
沦为乞丐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的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她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②在肖像描写中,作者主要写她的眼睛 初到鲁镇是“顺着眼”,再到鲁镇是“眼角带些泪痕”,捐了门槛后是“分外有神”,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四婶一声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受到打击之惨重,她从满怀希望中坠如绝望的深渊,沦为乞丐“眼睛是间或一轮”,她内心的苦痛已经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问我话时是“瞪着眼”,“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是她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以免除死后更大的苦痛和恐惧,等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窥视出心灵的秘密,小说家就是通过眼睛的刻画,十分传神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二)把祥林嫂的悲剧放在 “祝福”的环境中写,有什么深意吗?(鉴赏环境描写)其一: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
其二: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值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的揭示出旧社会里的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在她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她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讨论三次关于“祝福”的描写:
第一次——通过迎接福神的人与制作福礼的人对照着写,告诉读者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一切挣扎、一切希望就是在这一次祝福声中破灭的,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三次——文章结尾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
其三:把她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她命运的悲剧性,从而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
(三)小说的高潮在哪?(讨论)为什么在“二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后,贺老六是个勤劳朴实的山里人,又有了孩子,读到这里,读者往往会松一口气,命运悲惨的祥林嫂终于有了个好的结局。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她又来到了鲁镇,她为什么来?来了以后怎样?小说再起波澜,她被鲁镇的浓郁的封建礼教、思想、迷信所包围,一直到她死亡。
(四)有的学生提到她为什么反复讲阿毛 的故事?
“真的,我真傻”在全文出现四次(讨论并解答)
因为她内心极度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是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她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就是因为她死了丈夫,是个寡妇。
(五)为什么要选择“我”作为叙述人?
原因有两条:因为故事中除“我”以外其他人没有一个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这些麻木的冷酷的愚钝的灵魂已经感受不到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和社会的黑暗,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注定当不起故事叙述人的角色。只有远离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以“智者”的理性精神来思索她悲剧的实质和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
第二,小说通过“我”——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揭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普通的民众的态度又会怎样呢?),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勇敢的自我解剖的精神。
(六)语言描写(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开头“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火药香”————自然环境描写
寥寥数语,勾勒出年底压抑沉闷的气氛,为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都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我们从如此暗淡的色彩和悲哀的情调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玩物”中“百无聊赖”“尘芥堆”的含义是什么?前者是指她生活、感情上都没有寄托依靠,后者是指垃圾堆,形象地说明她一类的没有任何依靠的穷苦人就像垃圾一样被鲁四老爷之类的人遗弃。
“有些老女人---------评论着”本段中的“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的怎样的心理?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故事,并不是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猎奇之后得到了满足,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
小说最后“天地圣众-----无限的幸福”收束全文,有什么美学价值?将鲁镇的祝福景象与她在祝福声中死去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揭示了她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控诉的主题。
(七)讽刺手法
运用喜剧的手法进行讽刺——祝福景象,“天地圣众”就是指福神、灶君之类,这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何给人们带来幸福呢?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要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时刻,这里的讽刺不能引发人们的笑声,但它加强了祥林嫂悲剧的控诉力量。
运用反语进行讽刺——“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也还都不错”这是作者的极度愤怒和悲痛时的反语,是说她受尽了封建礼教的摧残和迫害,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活得好的人并不同情她,只不过拿她的悲惨遭遇作为笑料,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的干干净净,活着没有趣味的人,就不要活下去,让那些看到她就讨厌的人不再看到她,为人为己都不错。这是作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的讽刺。
冷峻的讽刺——对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作者紧紧抓住他的本质特征进行讽刺
对“中庸之道”的含蓄讽刺——我在回答祥林嫂的问话时没有说真话,作者把犀利的笔锋含蓄地渗透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真实地表现出来,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2、作业
以《没有春天的祥林嫂》为题,不出现“我”的叙述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700字
四、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则,语文研究性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范围广,存在着一个教学梯度的问题,同时,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求学生从半独立研究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研究,从参加局部研究过渡到掌握全过程的研究,譬如先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后探究死因,最后探究小说的艺术美感,这一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难以捕捉文章中的信息,找不到为角色辩护的依据,活动课的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活动时又由于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会发生偏移,要允许学生互换角色,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实现多元思考。
3、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课本剧需要角色理性的思考,虔诚地面对人物的命运,用触动心灵来感受,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生体验和生活理想,让“共同视域”和“期待视野”达到较好的融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带有一种庄严感,不能让悲惨的命运,深刻的人文内涵,在谈笑中变得浅薄,活动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活动课又是老师发挥调空能力、表现自己睿智的场所,双方的智慧、情感撞击出火花,对生命的理解才会跨入新的境界。
采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可以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当然不同类型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类对待,因文而教,师生在课堂上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三维目标”。
第二篇:祝福教学案例
2011-2012学年喻华老师(师傅)示范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四、(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
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 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第三篇: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网友来稿)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活动课教学案例《给小动物一个家》(网友来稿)2007-08-22
武汉市江夏区安山小学 黄金秀
一、教学设想
《给小动物一个家》是一节一年级活动课。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爱护、关心小动物,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我们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并结合“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探索活动课教学的新思路。
一般活动课的教学,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利用的现有材料,形式单一,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次活动课力求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设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走近小动物,最后用喜欢的方式给小动物一个家等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各得其所,力求体现“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家”的教学思想。
2、让学生经历活动材料的提供和处理过程。
让学生经历活动材料的提供和处理过程,一方面会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和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会感到活动的材料是自己提供的,从而会主动承担起设计成果的责任。例如在课前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了解小动物,在课结束时评选“动物小博士”等。
3、走近身边的小动物。
我们在平时只要谈起什么动物,学生只知道动物的名称而已,比如说:这是小狗、这是小猫,但并不了解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即使身边有小动物也没有走近小动物去观察、关心、爱护它们。通过本次活动,意在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中离不开关爱——那怕是一个小小的动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二、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看见过很多小动物,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感觉怎么样?
生:好冷。
师:小动物们也感觉很冷,怎么办呢?
生1:我把帽子给它戴。
生2:让它们呆在家里不出门。
生3:我给它们盖房子。
生4:我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
„„
师:同学们都很关心、爱护小动物,明天,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给小动物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好!
(二)指导方法、明确要求。
师:你了解哪些小动物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小动物的?
生:(略)
(教师板书:看电视《动物世界》、看画报、问家长。)
师: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你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生1:爸爸用电脑给我查询。
生2:还可以自己去观察。
师:你打算观察什么动物?
生1:我打算观察小狗。
生2:我观察小猫。
生3:我观察小鱼。
„„
师:你打算靠自己的眼睛和爱心去观察小动物。你真了不起!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动物博士”。
(板书:电脑查询、自已观察)
师:今天回去后,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小动物,并且准备好有关材料:
①厚纸卡2张。
②小刀、胶水、彩笔、铅笔、直尺等工具。
(三)学生实践,教师跟踪指导。
(过程略)
(四)课堂交流,讨论评价。
(教室布置:黑板上书写美术字“给小动物一个家”,学生课桌分组排列成月牙形。)
l、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名字(学生起的名字有“可爱的小动物”、“温暖的家”、“给小动物一个家”等)。
2、小组讲述自己了解的小动物。
3、发挥想象,大胆设计——给小动物一个家。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构思。
5、学生制作的方法有:a、绘画 b、剪贴 c、树叶贴画 d、利用废品制作
6、引导学生在动物周围填加适当的背景(如花、草、树木等)给他们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
7、用彩笔涂上适当的颜色。
8、说一说。
各小组互相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看看谁给小动物的家最合适。
活动总结:
(1)评选“动物小博士”
(2)举办作品展览。
三、活动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等均给人很大的感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的优化整合。
本次活动课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给小动物一个家这一浅显的层面上,更注重发展性和开放性领域里的目标,如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意识和为动物设计家的能力、主体意识,以及创新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感等。又如,在讲述自己了解的动物时,有一学生讲得很腼腆,与其他学生的精彩发言相比,确实微不足道,但我知道能上台面向全班发言对他来说已经不容易了,我还是表扬了他,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因为我在努力实践“让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
这次活动课一改全班用一种方法来完成活动任务的方式,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一系列活动,如常分组讨论,小组合作,让学生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等,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由此可见,怎样巧妙地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上好活动课,为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寻求一块合适的土壤等问题确实值得做文章。
3、活动准备的充分周全。
一堂活动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前的准备是关键。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布置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看电视、看画板、问家长、征得父母帮助等,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并亲自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加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其次,是让学生准备好上课时用的材料如:小刀、胶水、彩笔、剪刀、纸卡等。这一系列周全的准备工作,为这堂活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由于本节活动课较多地采取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进行,虽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同时也滋生了一部分学生思维上、动手上的惰性,会不会使他们产生过份依赖呢?
(2)“给小动物一个家”部分学生有可能比较陌生,其内容对陌生的学生恐怕难合“口味”,果真如此,那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否存在很大的局限呢?
第四篇:安全教育活动课案例
安全教育
---活动课案例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5、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三、活动过程
甲:今天的活动课由我和房利蔚主持,希望同学们大力支持我们。乙:在活动课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乙: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一个十三岁的花季少女,如花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滚滚车流之中。甲:多么令人悲痛,多么令人遗憾 乙:交通安全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甲:出行安全向我们亮起了红灯
乙:作为小学生我们该如何做到安全出行呢,这节课我们就以关爱生 命 文明出行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合: “关爱生命 文明出行”班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请大家都珍爱生命,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次侥幸,不要因为我们的一次疏忽而给社会、给亲人带来伤害,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刚才那个小女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乙:然而更可悲的是,类似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下面请听新闻播报员给我们播报。新闻播报
甲:听了这些报道,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发言 乙: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用生命的和鲜血换来的教训。
甲: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果就不堪设想,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乙:下面请欣赏快板《交通安全心中留》。甲:交通安全需要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乙:我们人人都应该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靠大家。下面请欣赏音乐小品《闯红灯》。
乙:在这个节目里,我们了解了交通信号灯的作用,他就像一位指挥官指引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保障着城市交通的顺畅
甲:其实,在马路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他们用无声的语言,在默默的为我们服务,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下面请赵越同学为我们介绍交通标志 甲:交通法规是生命之友; 乙:交通安全是全社会的焦点。甲: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乙:让我们认真学习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请欣赏三句半
甲:下面我们进行交通知识竞赛,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来当评委。游戏规则:全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在听清题目后,以站立表示正确,以双手交叉表示错误。回答正确人数较多的小组得分。大家准备好了吗?
甲:下面请班主任老师宣布比赛结果。
(班主任:我宣布小组的同学是本次知识竞赛的“交通知识百事通”)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力军; 乙:我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甲:我们是展翅高飞的雏鹰; 乙: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
甲:我们在出行时又该如何呢?大家听听这位同学的表现吧 乙:请听相声 上学路上
甲:交通法规,给我们的唯一承诺是一路平安。乙:现代文明城市,需要大家具备现代交通意识。甲:您请!我让!高风格。乙:文明、畅通、有秩序。甲:大家从我做起; 从不乱穿马路做起,建设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环境。乙:大家从身边做起;
从现在做起,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甲:请把你的祝福语写出来,祝福每一个人,让安全与我们一生相伴 让平安守护我们快乐生活 出示标语
甲: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 在祖国蓝天里,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乙:父母,老师,祖国在期待着我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请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四个字牢记心中!
甲:让我们祝愿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让我们一起高歌《祝你平安》。甲:平安让生活丰富多彩,平安让你延伸生命的轨迹,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乙:平安让天蓝水清,让你每天都能快乐的生活。
平安的意义不仅仅如此,平安,其实是一首诗
甲:下面请班主任老师作总结。
第五篇:少先队活动课案例
少先队活动课案例——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广林木小学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大队辅导员:青春因星星火炬更加美丽,生命因星星火炬更加动人!适合年级:3-4年级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队员进一步了解国旗,培养队员尊重国旗、爱护国旗的良好习惯.;
2.增进队员对历史的了解、理解,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3.引导队员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树立远大理想。活动方法
讲故事、快板诵读歌谣、小记者采访、动手制作等。活动准备
1.队歌、出旗曲、退旗曲、活动背景音乐; 2.升国旗、宇航员飞太空等视频资料;
3.收集与国旗相关的知识、训练主持人,排练诗朗诵、讲故事等节目; 4.队会活动课PPT。
活动过程
环节1(历史回眸——知国旗、忆往昔)
(背景音乐《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主持人甲、主持人乙主持人上场)主持人甲:国旗国旗真美丽,主持人乙:五颗星星在一起,主持人甲:一颗大来四颗小,主持人乙:金光闪闪照大地。主持人甲:我愿变朵小红云,主持人乙:飞上蓝天亲亲你!
队员活动一:爱我,请你认识我——认识国旗 国旗知识组队员1:讲述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来历。
国旗知识组队员2: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有其深刻含义,现在要来考考大家: ⑴红色的旗面象征什么?(革命)⑵大五角星象征什么?(中国共产党)⑶小五角星又象征什么呢?(全国各族人民)主持人甲:红旗来之不容易,英雄为它捐身躯,主持人乙:看国旗,想国旗,心潮澎湃忆往昔。队员活动二:讲述爱国小英雄的故事 国旗故事组队员1:放牛娃“王二小”的故事 国旗故事组队员2:海娃智送鸡毛信的故事
主持人甲: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想?(队员了解了爱国小英雄的感人事迹,懂得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环节2(经典回放——颂国旗、扬国威)队员活动三: 看视频:颂国旗
(播放课件)国旗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在刷新历史的精彩瞬间升起的画面,配以队员们琅琅上口的童谣解说,让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荡在每个队员心中。队员1组:四九年,十月一,新中国,喜成立,开国大典万民欢,毛主席亲自升国旗。(开国大典升国旗)
队员2组:倒计时,滴滴嗒,香港回归祖国啦!百年耻,今洗刷,到处盛开紫荆花。(香港回归升国旗)
队员3组:荷花开,乐开怀,离家的孩子要归来。笑起来,唱起来,欢庆澳门回归来。(澳门回归升国旗)
队员4组:登珠峰,到南极,五星红旗多美丽,中华儿女多奇志,不屈不挠创神奇!(珠峰、南极上的五星红旗)
队员5组:2008奥运到,五星红旗迎风飘,黑眼睛,黄皮肤,中国中国你真棒!(奥运赛场升红旗)
队员6组:神舟七号飞太空,华夏儿女真自豪,千年梦想今实现,祝福祖国更繁荣!(五星红旗在太空舱外飞扬)
队员7组:队员们,齐注目,面向国旗敬队礼。侧耳听,大声唱,国歌庄严多雄壮。(五星红旗在校园冉冉升起)
队员活动四:诗朗诵《赞国旗》(背景音乐:《我的祖国》)环节3(雏鹰回报——爱国旗、添光彩)
主持人甲: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心中充满自豪。主持人乙:雏鹰展翅,搏击长空,时刻准备,为它添彩!
队员活动五:红领巾小记者现场采访队员可以用哪些方式为国旗添彩。队员交流、讨论。
红领巾小记者点评:革命烈士为国捐躯是为国旗添彩,作为少先队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建设祖国也是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主持人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要求我们:“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少先队员应该从小养成尊敬国旗的好习惯。
队员活动六:国旗知识组队员介绍升旗礼仪和行为规范。队员活动七:快板诵读《东和校园升旗仪式礼仪歌谣》。升国旗,要肃立,头要正,胸要挺,小手小脚放端正。小眼睛,看国旗,国旗升到旗杆顶,蓝天白云映红旗。蓝天高,白云低,红旗就在云中立。白云绕旗旗更美,旗映蓝天显威仪。五星红旗迎风飘,东和校园更美丽!爱祖国,敬国旗,争当东和好学子。
队员活动八:模拟升旗仪式情景,观看升旗仪式视频,全体少先队员起立,唱国歌,行队礼。
主持人甲: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的心中充满自豪。主持人乙: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 队员活动九: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背景音乐:红旗飘飘)全体队员合: 人民为先,祖国至上,心系国旗,自立自强。雏鹰展翅,搏击长空,时刻准备,为国争光!队员活动十:自己动手做红旗 ①先画出五星红旗的图案;
②分别用红纸剪出五星红旗的红底,用黄纸剪出五颗星; ③用胶水进行粘贴;
④五星红旗做好了,放在你的书桌上,这样每天都可以看见它,激励自己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环节4(结束程序)总结谈话,激情导行。主持人甲: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讲话:队员们,此时此刻,老师和你们一样心潮澎湃。老师相信通过队会活动课,大家会从心底里更加热爱五星红旗,小雏鹰们,祖国的希望就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爱国情转化成一股向上的动力,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今天你们为五星红旗骄傲,明天五星红旗同样会因你们而倍感自豪!
主题队会遵循“队员为主体”的原则,让队员主动参与,自主体验,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个环节紧扣主题,活动层层深入。采用讲故事、国旗知识介绍、快板诵读、小记者采访、动手制作五星红旗等活动形式,与学校“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未来”办学理念相结合,整个队会显得有声有色,符合队员的年龄特征。培养了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