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17:5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

第一篇: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板书课题)

教师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研读交流

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

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山村的情景图,这里不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透过简单的画面唤起学生表象。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在这里教师还注重学习方式的提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师:理由呢?

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 生:第一句话更合适。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

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读)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师: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师:读得确实不错。

师: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句段,让学生对比分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描写的具体和用词的精妙,这是在训练学生理解语言的基本能力,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无私美,这样孩子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这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师: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句话中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师:对,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种美。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必须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师: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

师:好象不够轻快,听着有点沉重的感觉呢。试着轻快一些。(学生再次模仿)

师: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师: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播放音乐,师读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指名读)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

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师:对,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在师生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引读时机恰到好处,中间又穿插了教师有情有色的配乐范读,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

师: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生: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达到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媒体出示)

搭石对老人说

(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搭石对年轻人说()

搭石对大家说()

生: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生: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这是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价值。搭石原本是无生命的,如果给予它的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把搭石赋予人的思维,这个搭石也就成了学生代言者,学生可以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生:美是老师的微笑

师:(笑)那你觉得老师现在美吗? 生: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美,通过前面的研读与交流,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而文本的价值关键要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也要学做人。我们反对把语文上成情感教育课,但语文确实不能脱离情感教育,否则语文教学真是一潭死水了。语文教学要做到认知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和思品教学有严格的区别。语文教学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前提同时,还要关注情感的升华,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牵强,也不能没有限度,见好就收才能不失语文教学之本。此环节设计既不附赘,也不僵化。可以说自然得体。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最后,请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再一次回味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吧!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配乐《爱》)全课结束。最后处理也很独特。搭石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人们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个学生。最后让学生踏着“搭石”,离开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去表现那种人性美,可谓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综述: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个小山村的搭石为背景,描写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富有诗意,评价性的语言富有激励,提问不琐碎,追问不盲目,归纳不牵强。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张驰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语言美、想象美,音乐美,朗读美……构成可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第二篇:《搭石》微课设计

《搭石》读写结合微课环节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语言质朴,意境秀美,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及时调整;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充满了诗情画意„„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教学时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结合电教媒体,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走搭石的情景,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根据教学内容,我还设计了扩充文本的说话训练,从而诱发学生的想像,实现情感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一)读议“美”。

作者发现了家乡的“美”,你是否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呢?请你自由朗读二至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并指导品读。

▲ 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老人踩到了一块不平稳的搭石,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心灵美?

3、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理解家乡的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

2、听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谁能把这种美感读出来呢?个别读,配乐齐读。

4、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会为它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 如果有两个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2、补充段落:假如碰见小孩来走搭石,大人们会„„假如有人挑着重担来走搭石,没拿东西的人肯定会„„假如„„

(二)感悟“美”。

导入: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正如作者所说的:(出示最后一段)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自由读,讨论:这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实际上是代表着乡

亲们怎样的精神呢?

2、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平凡的搭石中发现美?

(三)升华“美”。

1、练笔: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你能发现吗?请你写一写。

2、如果人人都能奉献一份爱心,那么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请看,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播放课件)

第三篇:搭石微课设计总结

《搭石》微课设计总结

一、设计意图:

在这一单元的训练点中要求学生能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围绕这个训练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所写的景象,感受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的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感情。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这一幅江南水乡图就是作者刘章爷爷从前生活的地方,那里流水潺潺,山峦起伏,不过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让他最难忘的还是那里的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读词语并理解词义。

(3)查读课文,整体感知,同时思考:什么是搭石?

3、细读课文,理解寻美:

(1)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什么是搭石?

(指读,齐读,用自己的话说说)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时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总之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感情朗读并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5)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长一道美丽的风景”,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构成了一道怎样的风景?请批划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批划,准备大组交流)

**交流要点:

A、“搭”石图:

语言文字的赏析——“踏”字表现出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联系文中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体会)

B、“走”石图: 教师引读:每当上工的时候,一行人……协调有序!(生读)每当下工的时候,一行人……协调有序!(生读)

C、“让”石图:

关联词语:总会……体会到乡亲们之间的和谐、友善。

D、背老人“过”石图:

理解“理所当然”:人们还会把哪些事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想开去)

(6)总结升华:

师:是啊,在人与人的互帮互助中乡亲们感受着那份真情,难怪作者忘不掉这家乡的搭石啊!(引导读最后一段)

出示末段,配乐朗读。(再读)

4、师小结

5、当堂检测:(拼写词语——猛涨、平衡、秩序、裤子、洪水)

第四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是关累小学的陶则通老师。今天,听依老师执教的《搭石》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老师用她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这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深刻体会:

1、目标明确,流程清晰。

整个教学线索清晰:品美→说美→写美。大目标下的具体目标也很清楚:有写作方法等知识的积累、有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训练、有爱家乡等情感态度的渗透等,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可谓做到了语言美、情感美和音韵美。

2、紧抓关键语句,理解感悟。

依老师这一课时教材处理非常巧妙,她把握住教材的内在逻辑,灵活对教材内容进行截取,重点截取了充分体现乡亲们美好心灵的语句进行集中研读。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还体味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3、重视读的训练,读中享受。

(1)、读的时间充足:初读课文时,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我在听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学生读的比较快,并且标出了自然段。有的同学读完了又在反复的朗读,可见教师是花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搭石的美。

(2)、读的方法灵活:整堂教学中,依老师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有自主读、有个别读、全班齐读、师生引读、还有反复读。真是灵活多样,恰到好处。

(3)、读的层次清晰:依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个句子的时候,先是想象画面;再呈现一幅含有搭石、人影、清波的美丽画面,自由练习读句子;然后指名读句,评议点拨;最后再练习读,全班齐读。这样层层深入,渐入佳境。仿佛那清凌凌的水就在我的眼前荡漾,人们过搭石的倩影在我眼前浮现,让学生真体会到了“读书是一种美的享受”。

4、想象补白,丰富文本,加深理解。

依老师设计了多处想象补白的环节,目的是丰富文本,加深理解。了解写作手法,以读促写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

5、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就不足之处提出我的看法:

(1)、注意时间的合理利用。

教学时间和说课时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出预定时间。(2)、内容过于繁多。

学生在掌握起来接受不了这么多新知识,建议依老师可以把写作手法放到下节课来讲。

希望依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特色,尽显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是我为依老师所做的点评,说得不好的地方还望见谅,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毕。

评课人:陶则通

勐腊县关累小学

2016年11月11日

第五篇:《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 1 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

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说读写中都突出这点。如多次让学生模拟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的同学兴趣盎然,观看的同学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三、文道相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

黄老师不但把课文上得有声有色,而且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老师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 美就在身边,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是一种美,上下楼梯的互相谦让也是一种美”美还会是什么?这一环节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手牵出课堂,又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四、过渡语设计得当

黄老师很注意设计恰当的教学过渡语言,如学习完“摆搭石”第一道风景后,引入第二道风景“走搭石”时,老师这样说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美的风景还在下面呢,大家想知道吗?将教学第三道风景时又用过渡语:这些是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怎样呢?两个人走搭石又美在哪里?

五、板书简洁,体现了文章的内涵。

板书图文相结合,简单明了,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搭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为他人着想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文章第二自然中的品读过于仓促,是否更应该用多点时间感受老人摆塔石时的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黄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下载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搭石 微课 设计资料(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在这一环节中, 老师设计的课前谈话非常好,指向性明确,与课文联系紧密,之后顺利的进入了导入环节,引出了课题。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搭石》评课稿[定稿]

    《搭石》评课稿 教学活动若要显示其活动二字,就应该是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成为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窦老师设计活动教学方案,为创设活动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

    搭石说课

    一、 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

    《搭石》评课稿

    《搭石》评课稿 我今天听了任丽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拙见,下面我来分点说一下: 1、本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以读感悟,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引出......

    《搭石》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

    搭石 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第 周教案 2017 年 月 日 第 六 章(单元)第 21 课 教学内容:21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