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拓展活动的思考
摘 要:从高中历史拓展活动的重要性、开展高中历史拓展活动的要点两方面进行研究,指出高中历史教学拓展活动是教学的重要补充,承担着重要职能,教师应当强化研究,与教学流程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
关键词:学生;高中历史;拓展活动;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35-0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抓住课堂环节也要注重课后拓展,着力打造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效历史教学。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高中历史拓展活动的重要性
历史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深学生学习理解效果、促进教学目标完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构建立体课堂的需要。教学改革提出了立体化课堂的理念,要求教师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教学工作目标的达成。历史教学许多内容具有拓展性,课堂内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借助于拓展活动让课内外融为一体。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需要。拓展活动相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种放松,也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可以借助于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动信息,和学生共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三是加深理解效果的需要。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历史信息搜集与讨论研究等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化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教材要点把握更加准确,对相关要求的达成起到了较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四是深化思想教育的需要。历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教育职能,既要让学生以史为鉴,同时也要更好地展望未来。开发课外资源和组织课外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主旋律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更为重要和深刻。
二、开展高中历史拓展活动的要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体现拓展活动的价值与意义,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与分析。我认为教师应当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搜集历史学习信息。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具体的信息量并不丰富,有些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是一两句话一带而过,学生在理解时难度较大。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将学习环节前置,组织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获得更多的关联信息,降低学习理解的难度。
(2)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深化学习理解效果。课堂教学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教师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发挥思维启发、方法传授、重点点拨、难点引导等方面的功能,还要组织课外拓展活动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宽泛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达到深化学习理解效果的目的。例如,戊戌变法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戊戌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措施、推行阻力、结局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也基本掌握了相关要点。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戊戌变法推行者、主要障碍、失败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照当前中央推行的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对比推动力量、保障措施、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等方面,让学生既能够从历史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对当前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改革、不断优化经济社会运行的决心力度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于美好的前景也坚定了信心,实现了加深理解与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3)组织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知识素养。教师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还可以着眼于学生知识素养的丰富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在民国时期文化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民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方面、代表人物、显著成就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系统的罗列与总结;教师在课外拓展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并对所搜集整理出来的成果进行汇总编排,择其精华汇编提供给学生学习领悟,对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了大脑信息量,对学生整个知识素养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帮助。
(4)组织课外拓展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也是历史教学一大重要职责,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开展拓展活动深化学生思想教育,将教材内容与学生成长融合起来。例如,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其中国防建设成就这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组织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查阅刊物,了解我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到现在的航空母舰、新型战机、远程导弹、核武器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军事实力的增强,保卫领土主权的能力增强,让学生从内心自然而然的升起一股自豪之情。这样的教学,对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机。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拓展活动是必要和重要的组成环节,其承担着延伸课堂教学、巩固理解成果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广大教师应深入研究历史拓展活动,并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加以有效运用。
第二篇:关于”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的思考
万里小学发言材料
关于“如何开展有效教研”的思考
教研组作为一个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由来已久,但是并不意味着教研组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资料查阅理解,有效性有这样三层意思:
效率: 是指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应放弃 “ 事倍功半 ”,追求 “ 事半功倍 ”。
效果: 有没有效果,就是看教师们参加校本教研前与参加校本教研后的变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
效益: 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要尽可能地促使老师都愿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动。如果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那么校本教研将及不上个人自主的研修,这将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怎样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分别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 活动有效的关键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 活动有效的根本
(三)基于 “ 对话 ” 的教研方式 —— 活动有效的前提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 —— 活动有效的保证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 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基于以上理解,工作当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 —— 活动有效的关键、给予引导、帮助及监控。教导处开学初召开教研工作会,提取意见,拟定合适的校本研修计划,明确教导处各部门职责,教研组长落实教研活动具体事宜,分组细化学校教研要求,制定合适的教研计划。学校行政领导带头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全程参与,有效督促了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培养组长自我反思的习惯。教研活动中,要求教研组长有组织能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够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次活动后,有思考,不断反思,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如何改进等问题„„ 3、对教研组长的评价实现多角度。学校目前对教研组长有考核,通过加计课时,绩效等细化考核能够达到一定的激励机制。
(二)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 活动有效的根本、研究问题来自于真实的教学环境。这个环节是目前学校教研活动中常常忽略的问题,也是教师教研的导向。我们常常把教研活动单纯地理解为“听课、上课、评课”,再者,开展专题论坛研讨活动,主题培训。但在教研内容上,不够“精”,体现为:研讨的内容过于“假、大、空”不能深入教学实践,留于形式;教研不明确教师需求,盲目的研讨,不能引起共鸣。因此,有效的教研来自于教学实践。、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在校本研修大方针引领下,结合实际将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以中心教研组为核心,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但就于目前而言,学校单班教学,无年级小组,只能是直接个体大组的形式。没有年级组小组探究讨论,没有同伴的激励与互助,经常性的教研也会觉得无趣,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基于“对话”的教研方式 —— 活动有效的前提、对话建立于自我的思考。每一次课堂教学后,都要学会反思,找到着力点,以便于下一次的改进和进步。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来源于理念的更新和实践的反思。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是我们目前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自己阅读书籍或是网络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学习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教研活动,录制课堂实录,自我观看反思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公开课,教导处都会录制课堂实录,然后制作光盘发给授课教师,教师从中受益不少。)、对话要有民主的氛围。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师生平等,师师更要互助。教师应该拥有平和的心态,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才能快速成长;在教学研讨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而不只是浮于表面应付的评论,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当然,语言的艺术性更能融合大家的思想,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多元的对话途径。除小组教研讨论外,我们可以多途径听取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四)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 —— 活动有效的保证 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从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
聚焦问题阶段: 每位教师每周提出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个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来自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校本教研发现真问题的听课活动,每位教师在听好一节课后必须提交两个问题。(举例读)教研组利用每周活动时间,通过问题会诊、问题答辨等方式,能讨论解决的当场解决,如不能解决的则也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其非质化的东西,使问题得以明朗并逐步聚焦,最为此问题便成为下学期的研究主题。
情报搜集阶段: 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每一位成员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或是现状分析、或是理念引领、或是案例的搜集整理。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而在这样的搜寻情报过程中,有助于每个教师对该研究主题的提升。
以课为载体的研究阶段:研究应与课结合在一块儿,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得以验评。过程中要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一起与上课教师经过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一起研磨的过程实现共同成长。
(五)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 活动有效的助推器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在学校内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品牌教研组活动,从 “ 教研组长负责任、教研活动规范求特色、教学常规质量监控有实效、教研氛围浓厚、教研有实绩、其他 ” 六个方面加以评价。在校内树典型、引路子、拓思路、引领教研组工作不断提升品质,从而形成比、学、赶、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组活动有效地开展。
事实上,思考是行为的前提。在先前的教研活动工作基础上,有诸多的想法,但就学校目前状况而言,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师资结构问题。学校师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缺乏中间过渡阶段,造成学校课改深入推进程度不够的现象;
二、单班教学,年级组构建不全,直接个体大组,没有竞争的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对于村校校点来说,虽然采取“送教、常规检查”等促进教研,但仍是“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时效性不高。
三、教师不稳定因素。长叹我们是人才培养基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稍微培养成熟就跳到其他舞台去了,老教师以马上退休为由,难以推进,年轻教师还没有站稳就想离开,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教好书,育好人,显得浮躁。
下一步教研工作打算:
一、静下心来,继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教研之路。找准问题,对症入手,借课改之东风,拟定学校教研三年或五年规划,计划,学期计划,着眼未来发展。
二、建立团队管理机制,提高领导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一个人是不行的,只布置不落实是无效的。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的落实关键在教研组长,所以教研组长的专业素质与组织能力提高是有效教研的重要途径。
三、凝聚教研正能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牵好头,培养学校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先进教师学习,构建学习团队,凝聚正能量,共同进步。
四、找准教师需求,扎实开展活动。分层次推进教研,扩大教研活动面,逐步走向均衡。
第三篇: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无锡市荡口中学 钱敏伟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要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与规定的时间这两方面来考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越少,教学效率就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学生获得的收益越大,教学效率也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学习收益与教学时间的综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是: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好的政治、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一套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无论是作为策略还是作为标准,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或者一套直接用以考核教师行为的指标。
有效教学具有高度的情境相关性,有效教学并非要求教师遵循一套死板的行为规则,而是要求教师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运用自己的专业 判断,在具体情境中做出专业决策,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 1.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意向。
有效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巧设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
历史课堂上可以根据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利用设悬念的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
如学习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时,这样导入: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逝世,十年之后的1980年5月17日才为他开追悼会,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怎样的一个“十年”啊?学生偏着头想了想就自觉地看书、交流来解开这个迷团。
(2)巧设学生注意的兴奋点焕发学生学习热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的保持有一个时间限度,大约是15--30分钟,如果超出这一限度,注意的质量就会逐渐下降,学习效果就会随之下降。面对枯燥无味的历史教材,如果没有有效的刺激,要学生保持整节课的热情,恐怕比较是困难的。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妨在学生的注意力下降开始“走神”的时候,干脆安排他们“休息”,随后又可以掀起一个学习的高潮。这样,学生注意的兴奋点无形中增加了。
如在学习“红军长征”时,可以做这样的尝试:以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界限,让学生“参加”会议后“休会三分种”,再“整装待发开始新的长征”。等学生放松一会后,他们又可以很兴奋的投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中去了。
(3)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
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设问,会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 界。
如在学习“戊戌变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讨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理性地分析三个历史人物不同抉择的原因,更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得新的认识。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的方法有很多,因文章主题关系,这里不一一列举。
2.要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把新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在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教师可以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时,可以由成语接龙导入,用分组讨论归纳各家学派的观点,接着进行历史体验:请用百家争鸣时期某一家学派的观点,就现实生活中“乱拉大小便”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小组讨论、发言,并引导学生归纳:儒家:“不要在这里拉了,怎么还在这里拉呢?这样会污染环境。”道家:“拉吧,这里的环境污染了,反正我住山上。”法家:“此地禁止乱拉大小便,违者罚款!”通过这样的家学设计,教师的喜怒之情跃于言表,语言抑扬顿挫,真可谓声情并茂,真正做到以史育人,以情感人,学生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优化,依靠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3.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要么是“一言堂”式,要么是“放羊”式,那样的课堂会有什么效果。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时,可以这样设置讨论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曾经有过怎样的发展?你能看出和邓小平理论的联系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所走的正确的道路吧!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启发、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时,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作鼓励性点评,让他们获得探讨的快乐。最后学生讨论的结果是: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后来,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的正确道路。教师点拨: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知道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正确的路。师生间的这种平等互动学习使问题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解答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历史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中历史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是一条重要途径。
(责编:吴建好)
第四篇: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新探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新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进步,就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历史作为一门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本文就有助于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进行探析。
一、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为了使学生每一节课都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师还需要把握好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就是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在导入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整个课堂的学生都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想要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点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巧妙的设计。本人在导入环节往往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充满好奇心,自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导入环节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高度重视。
二、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未必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
(一)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将多媒体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通过更多的方法使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会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将事件发生的场面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二)通过多媒体更好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有趣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借助于多媒体能够将更多有趣的元素更加快速、有效的展示给学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通过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
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更好的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新时期,学生在历史这门知识点丰富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知识点繁多、记忆压力大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但是由于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然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四、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新时期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发现,高中学生想要跟上现代历史学习的步伐,就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学生是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例如: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生,能够以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点,而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生,虽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复的进行知识点的掌握,却依然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结果历史学习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需要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因此,并不是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法与技巧的讲解,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把握,必须逐渐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其妙处。
五、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只有积极的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转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式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灵活应用。
第五篇: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搞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一轮,但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繁琐地分析讲解,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以听为主,以记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
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堂上也没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了事,负担重不说,质量也上不去。
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偏执地理解启发式教学,课堂以问答为主,问题大都价值较小,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善于表达的学生又不多,表面热闹,但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学生是老师上课的陪衬,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教育成了奴隶”。
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师生关系又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
六、是从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导致社会人“奴化、被动、虚假”和社会缺少“人文、科学、创新”,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
七、是一谈到搞教研,就是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备课听课,教师是被灌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八、是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是“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却常常把学科活动(像古诗背诵、口算比赛)、音舞绘画、教师学习、表演课堂、教研活动等说成是课改,实际是假课改,没有触及课改的核心内容。
课改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有效教学”的做法
1、全员洗脑,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所以全体教师要进行洗脑,首先涉及的内容就是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课堂来说,教学不是讲授而是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2、角色要转型,方式要转变,目标要多维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淡化教师讲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包办代替。课桌改成“圆桌式”,讲台撤掉讲桌,教室只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帮助,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和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帮助者。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依靠课后作业向当堂完成转变。
3、做好日常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学习要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为行动策略。在学校要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在学习、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几件事中,学习用的时间应该最多,学习应该成为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写教案、不是讲课、不是批改,而是学习。
二、是建立方法和模式。我们课题的名称是:“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我们课堂的两种基本课型是:“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任务方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全面评价”。“问题发现课”就是预习课,怎样预习则要教给学生一套预习方法,“问题解决课”的流程是“回顾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合作—课内练习”。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程序是“回顾预习——问题发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倾听教师小结——问题解决”。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由“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变为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组成。学生按照“学案”学习,课堂不是教师“执行教案”,而是“互动生成”。教师的“导学预案”主要是“时间预设”、“教师行为预设”、“期望学生行为”、“本节核心问题”等。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习惯方面,主要是预习的习惯,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学习要动笔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的习惯,倾听、追问、表达的习惯。
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像“读、画、写、记、练、思”等。
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建两个文件夹,搞“两个结构化”
建立教师课程文件夹和学生学习文件夹,取代传统的教师教案本和学生作业本。这是方法更是策略。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有效教学”的教师备课,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课时计划”,现在是基于合作学习机制、一定的学习流程基础上的“互动生成”。备课在生活中,生活就是备课。课堂学习流程,一会儿李显义老师会重点交流。
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5、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内容赵凤云老师会重点交流 指标有四个方面:
学生学习:主体、方式、兴趣、交往、思考、生成; 师生教学: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 教师素养:情绪、技能、组织、方法、策略、设计; 外部观察:真实、思想、技术、任务、智慧、艺术。
以上24个课堂导学观察点,在实践上我们有时合并成八个角度:“预习效果、合作机制、学生状态、教师角色、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习效率、整体效果”。有些东西如“课堂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教案”、“讲授基本功过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结构严谨”等都不再列入其中。
搞“有效教学”会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靠近课改目标。
2、其他收效,大概有七个方面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某种程度的“敌对”关系变成今天的朋友关系,校园意外地没有了训斥和体罚,教室充满和谐和绿色;(2)教师校本研修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为了搞课题主动学习。这种人本化的学习,目的上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内容上瞄准最新课改成果,形式上随时随地不拘一格;(3)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现实,他们的进步真是相当快,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岗位研修意识比较强;(4)学生人格得到丰满,他们快乐,他们真诚,他们努力,他们自信,他们心里安全,比原来懂事儿多了,综合素质提高多了;(5)校风与学校管理得到改善,“要想地上不长草,只有侍弄好庄稼”,抓好业务是一把“双刃剑”;(6)家长与社区的认可得到提升。像奈曼四小,今年四五月份成功地承办了“奈曼旗中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现场会”,得到了参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之后全旗有三分之二的小学、三分之一的初中到这所学校观摩学习;(7)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加强,职业倦怠有所削减,老师们说“很忙很充实,很累很成长”,教师工作更加主动,过去领导督促教师,现在教师督促领导,再回到从前的教学,教师们会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