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州级一般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英语有效课堂,是指“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我校从2013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通过三年的研究、探索,于2016年3月我校申报的州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州级课题成果一等奖。提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有效课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以优带差,中等升优,优者更优的理念。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课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我们的英语课堂行之有效且高效,自然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管理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之保驾护,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效果低下的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1、调查分析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流于形式的原因,寻找策略,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以期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2、在英语学习中,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这一课题。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
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
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核心概念
1、小组合作学习:坚持以我校有效课堂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评质疑”、“点拨提升”学习方式的为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2、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素质等。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究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内容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发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运用访谈和课堂实际观摩听课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努力探究引发这些困难的原因,以此为基本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了解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借助与学生的交流、课后反思和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误区和障碍。
2、扎根课堂,在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不的教学内容)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实验的课型有: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通过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有效地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那种不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初中英语教育的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
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有:
1、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解决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2、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二)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
考、研究、提高、再实践、再发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四)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案例分析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六、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
根据我们课题的性质,结合实验对象实际,大体分为三阶段进行研究: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
2015年9月开始,镇远二中英语教研组七年级备课小组确定《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课题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吴学卿 组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并且对课题组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
第一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1.确定课题组成员: 组长:吴学卿
成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
2.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的各项要求,领会精神,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施行方案。
3.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一组,各组间应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周期为一学期。
4.实际操作
(1)撰写了开题报告
(2)确立了实施阶段的实验计划(3)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4)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确立小合学习的实施策略
(5)主要对听写教学、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6)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5.阶段成果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
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2)初步形成了听写课、口语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①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英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②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A.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
变换搭档。B.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C.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朗读对话: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教师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会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讨论问题:合作小组同学围绕某一话题或为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如“Mary的母亲病了,但Mary工作很忙不能回家乡看望并照顾母亲”,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她出主意,要求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笔者把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效果比较好。下面是经过整理的某一组各人的意见:A thinks Mary must write a letter or make a phone call to her mother to express her best wishes.B suggests that Mary should write to her sister to ask her to look after Mother instead of her.C says that Mary ought to send some money back···.合作小组活动 的成功取决于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启发和帮助,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总结前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索小组合作在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周期为一学期。
1.修订课题实施实验计划
2.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3.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主要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
5.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1)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调查。学年末再调查一次,以后每学年末调查一次。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归纳与总结(策略、优点、误区)6.阶段成果
(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
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讨论,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①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②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③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④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2)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joint negotiation):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
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展示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展示在实验活动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认真总结经验,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周期为一学期。同时,重点对写作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再探索。
1.制定本阶段实验计划,2.制定可行的策略 3.阶段成果
确立了英语写作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策略: “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各组交换批改—全班共享—教师点评 — 个人再修改”的教学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1.对课题继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的实验。对本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材料,写课题总结报告。系统整理英语各种课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并传播、推广。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3.申请结题。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实施阶段后,现对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作出如下总结
(一)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策略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归纳与总结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二)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1.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词汇听写教学中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
2.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右以采用以下策略:(1)变换伙伴;(2)变换距离或位置;(3)变换练习方式。另外还可以以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的方式来加强口语小组合作学习。
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4、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策略进行。
八、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发展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活动中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学教学。在开始竞争前,各小组会积极合作,小组成员各显其能,这无疑是体现了差异教学。同时在抢答时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及团队精神等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通过课内外的课题实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2)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学生成绩提高了,爱上本学科的课了。
观察实验的班级,课前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好课前准备,英语课本、导学案、自学笔记,早已摆在课桌上,有的还翻到了要学习的页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比实验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二)对实验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观念深入师心,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 18
发式”、“小组合作式”。注重了基本功训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论文。
九、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两年多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一)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向“小组合作学习”要质量。
(二)对本课题的研究的一些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让学习在这些学习策略之下能真正的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课型的学习策略的研究,还需加大研究和指导力度,以期探究出适合我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策略。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弹指一挥间。但课题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收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与老师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学生喜欢英语课,对英语表现出的相当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由于时间较短,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镇远县第二初级中学校英语课题组 2017年10月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2.佐藤学,《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段惠民,《就这样走出乡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4.郑金洲,《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6.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7.《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刘平平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8.《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修订版)》,作者:曾琦,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二篇: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湖南省十一五教研课题《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策略》自2006年10月立项以后,我们安乡县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研究组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研成员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课题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已初见成效。在教学应用中,凸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尽早结题竣工,现对课题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教研者的基本现状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全体教研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份光荣的任务,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惧困难,不辞辛劳,热情始终饱满,行为始终专一,把课题理念,精神落实到备、教、改、辅等教学环节中,并且认真总结,积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为课题研究总体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锤炼,每个教研成员基本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的转变,有1名教师现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小高职称。
3、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课题启动时,每个教研成员都承担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交流经验,借鉴好的方法,遇到难题集体讨论,想办法加以解决,团队优势明显。
二、教研进展情况(一)课题公布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启动时,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布这一信息,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审定教研组成员
结合本课题师资状况,反复研究,选定了15名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实施主要研究工作。其成员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敬业精神强,为教研成员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明确责任
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为胡凯校长,负责教研的领导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校成员也分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明确其任务和目标,规定了任务完成的期限,实行了奖励措施。
(四)研究过程
我们在启动课题研究时,决定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了主攻目标以及实施方法和措施,现基本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
第一阶段:
1、学习课题文件,把握课题理念、精神,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2、落实课题精神的具体方法、形式的确定,以及怎样在备、教、改、辅中实行。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的确定、分工。第二阶段:
1、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
第三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的界定。
2、小组合作学习应坚持的原则。
第四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行为心理分析。
2、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个阶段:
1、县教研室领导对教研组进行理论讲座。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教学的评价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理论依据。
第六阶段:
1、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性研究。
2、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3、《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实施这六个阶段的教研过程中,采取听讲座、对教案作业定期检查、举办教研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效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改进,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师的备、教、改形成了符合课题要求的基本模式,师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呈现互动。
3、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技能。
4、教研效果显著。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中,结出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教研组每学年为全乡提供一次教研课现场交流。
2、教研组先后有3名成员参加了市县教研比武活动,其中张小艳老师获市一等奖,胡琴老师获县一等奖。
5、教研成员积极撰写经验论文,踊跃参与教研论文活动。教研组三年共写经验论文90篇,投稿征文30篇。其中教研组长胡凯的论文《小学低年级合作学习操作策略》获省级论文二等奖,《合作学习中团体奖励策略初探》获省级一等奖,李承红老师的论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发表在2006年《小学数学教师》第12期合刊上。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教师频繁异动,导致课题研究的连贯性不强,研究易出断层或波折。
3、小组合作与课堂中的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深入研究。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任务,易发生短期行为。以上问题须在后阶段教研必须想办法着力解决。
安丰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2009年12月
第三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解答
18、如何选聘小组长?
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缘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责任心强。每组可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学习,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代位组织本组成员学习活动。
针对科目较多的学段(如初中),在设置正副组长的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科组长,来共同分担各学科的学习组织任务。
19、怎样培养小组长?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项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再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首先培养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20、成立学习小组的原则是什么?
成立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
“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2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和小组群学。
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并用双色笔标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和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22、如何建设小组文化?
为了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项内容。
第一,为小组起一个响亮名字和口号,确定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设计一个组徽,将这种价值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在组内的活动时或各种用品中采用.第三,全组同学共同商议,选出组训、组旗、组歌,在每天的特殊时刻或重大活动、重大仪式时,吟诵组训、唱出组歌、树起组旗,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小组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第四,制定并严格执行组纪组规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五,把组训、组徽、组歌、组旗等以醒目的标语、展牌或图片,精心设计并张贴、悬挂于班内,形成浓厚的教室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于这种氛围之中,实现行为标准、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内化,实现以文化人的小组文化建设的目的。
23、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①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同质对学和异质帮扶,解决导学案中预设的学生自学、互学后没有解决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③发现收集整理问题,为小组展示作准备。
24、怎样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惟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25、小组展示时如何避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引导、矫正。比如,对于“胆怯者”,教师要“推一推”,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于自我中心的“狂妄者”,教师要适当“压一压”,让他静心听,乐意听;对于不合群的“游离者”,教师要“拉一拉”,让他有事做,要做事;对于随大流的“盲从者”,教师要“追一追”,“逼迫”他们思考;对于合作学习成绩优异的小组,要及时加以表扬,强化合作意识和技能;对于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的小组,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样,使学生合作学习
走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26、你是怎样进行小组评价的?
①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当堂明星。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③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27、小组建设细节打磨需要做哪些工作?
①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②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③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
④适时对小组进行必要的调整。
⑤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纪组规。
⑥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⑦建设小组文化。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⑧同一个班内各学科教师要求尽量统一,及时评价和鼓励,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28、合作学习时如何处理学困生不参与合作的问题?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学困生的自卑感和压抑感、让他们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29、如何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习惯?
定期培训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组织学习、引领示范、检查督促的作用,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组织角色分配,建立连带机制:要想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进入一种“荣辱与共”的境界,就要合理的分配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每个组员都对小组尽心尽责。因此,要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立每位成员的角色,并明确责任。比如:主
持人--负责组织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和评价;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和评价的分值;公正员--负责如实的汇报小组的活动状况,处理矛盾;噪音控制员--负责小组活动时的音量及纪律状况;联络员--负责为小组收发作业。
30、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怎么办?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解决问题有
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思考。
第四篇: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研讨
谈 美 术 课 堂 内 的 小 组 合 作 策 略
常德市第四中学 李彬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得到目前课堂教学的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策略,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美术;小组合作;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发展学生自主性、探究性为目的的教学策略,在新课改中得到普遍认可并广为运用,使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在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组际竞争、表演展示等多种策略,能极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教学实效。
一、任务驱动策略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富有活力的运动会》时,包括了标志、吉祥物、奖牌的设计制作,在这一环节要求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只有创设与学生学习主题相一致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真实感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进行探究。最终让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首先在班级建设中,我将设计完全融入班级文化之中,在课程教学中,每一次课都模拟手绘公司情境,将学生按不同部门进行分组,分别为:生产部、设计部、后勤保障部、人事部几大部门,每一部门都有主管,教师身份则是总经理,模拟公司运作,,确定任务环节,这一环节要求教室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授课中我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及内容进行设计任务,在手绘实训课中,设计夏季运动会手绘文化衫、文化帽订货会20件样品、以“绚丽”为题设计一组手绘衣帽等任务。将书本上理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来设计任务,激发他们探索求知欲望。并且每一次任务都要在下课之前由各部门主管进行成果反馈。,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多向互动交流,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指把学生从班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情况、性格特点、交往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守纪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合理分组,使之组成一个在组内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理分工是一节课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虚设,也白白耗费了一节宝贵的四十分钟时间。所以课前帮助学生分好工十分重要。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分组,注意每组搭配学习能力、脾气性格不同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性差异、能力特点入手,分层建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目标,才算小组成功完成任务,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存在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新课标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评价建议指出:能否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其用意在于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平台。共同的任务与合理的分工是促进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首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关系到小组能否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其次,是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互补互学,互帮互助。例如:《美术是创造性劳动》一课中,课前需要查阅资料,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的学生家里没电脑,这样就可把有电脑的与无电脑的同学搭配在一组,有利于课前同学之间的资料交流;还可以小组内的各人收集不同资料、信息互相讨论理解。再如我们在学习《刻印的乐趣》一课时,同学带来了胡萝卜、土豆、白萝卜、地瓜、红薯等等,这样的课就需要组长课前根据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分组学习了,分组中还要照顾哪些没带材料来的同学共同学习,也解决了一节课中总有没带材料来的个别同学。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帮助能力。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我们很容易发现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桌而坐,难免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自觉,混在里面似在讨论,其实是在讲闲话、开小差,而分组合作的时候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小组。这时候,每个小组长就成了一名 “小老师”,针对上述现象,组长就应该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制止“开小差”,带领着组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正常开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心灵手巧”的同学可以帮助“笨手笨脚”的同学。谁做的不好,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例如:教师在选择好“泥塑创作”这一有效合作切入点后,不进行详细的讲解,细致的分析,只是放手大胆让学生合作探索、讨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复杂,更使他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讨论创作主题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师的提示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同荣辱,共患难”,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完成的作品不仅凝聚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且体现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组织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最终实现有效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努力实践,大胆试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创设出更为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合作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
三、组际竞争策略
小组间的评比激励机制是促进合作完成优秀作业的催化剂。班级自从建立小组的评比机制以后,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例如在教学第七册《材料妙用》时,课前让各小组收集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妙用再创作。由于引入组际竞争,各小组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制成泡塑假山、酒瓶盆景、塑料插花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实践证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比个人的作品来得更丰富、更有趣、更有价值。组际竞争激励机制还能激发各小组创先争优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是构建优质课堂、形成良好学风的好方法。课程结束前,教师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前三名的小组在设计好的评比栏上加一面荣誉勋章,到学期结束前汇总一次,对前三名小组成员给予奖励书、画用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同时让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
竞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成就感,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将潜在动机转化为学习动力。因此,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小组合作学习内部重合作,但外部重竞争。教学中引入组际竞争机制,通过集体表决、小组评议等方式,从各小组中评出若干积极合作、作品优秀的先进小组,并为先进小组授予小红旗,一个学期后再评出最佳合作团队奖和最优秀小组长奖,并对先进小组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各小组为集体荣誉,开展小组合作时往往先经过集体讨论、献谋献策,确定清晰的思路与任务,然后再集体动手完成创作。这无疑是一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表演展示策略
每个人的劳动与创作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学生尤其如此。如果让各小组合作动手制作的手工、绘画等作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展演、展览,那无疑是对学生莫大的鞭策与激励。新课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建议中也指出:“根据儿歌、童话设计和制作头饰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话剧等。”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有趣的表演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合作探究欲望,充分展现集体智慧,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时间,安排各小组上台“亮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各小组的构思及与众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校园艺术节》时,让各小组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后,可以将课堂临时布置成一个小型剧场,安排几分钟时间,编排一个有趣的展演,让各小组带上各自制成的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现场表演。展演时间不长,却能升华课堂,学生往往能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并且终身难忘。教师还要注意将写有小组成员名字的优秀作品收集,安排一个日期举办优秀作品展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个展厅或画廊长久地展示这些优秀作品,让学生产生向上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课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3: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学。
第五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
初中阶段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但是,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实验动手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必要而且有效的。那么,如何组建和使用合作学习小组呢?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应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异质小组是由性别、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使他们具有互补性,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检查员、组织员、记录员、总结报告员,并且角色可轮换担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一出示思考题,就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匆忙讨论,一方面使得讨论因学生思考不够成熟而流于肤浅;另一方面,那些思维迟缓、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只能充当听课者,要么人云亦云,助长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问题,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合作学习的初衷。
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思考为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做一做、想一想,或者把想法写一写,然后再到小组这个平台交流。3 适时组织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从而使得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不值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适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一是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时。
二是当意见相左且有争辩必要时。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不加评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争议,最后这个问题往往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
三是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其倾诉的欲望。4 均等参与合作学习
现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异质混合小组为多。虽然这种组合有助于小组成员的互相合作、以好帮差,但也极易导致一两个学优生“独霸讲坛”。一些学困生则在无形中失去了表现的机会,被变向剥夺了学习的权力。这样就使得小组学习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参与机会不均等。
对此,教师应予以足够的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要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如连索式——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补充式—— 一人发言后,其他成员补充或提问;归纳式——把几个成员的意见归纳表述。还要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如指导学生合作时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向同伴发问,如何辅导同伴,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的观点等。
二是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工。最好组内每人一职且不断轮换,使人人都有事做。
三是采用制约手段,进行调控。如通过使用表现卡,保证每个成员的参与机会。办法是每个学生分到三张卡片,在小组中每表现(发言或表演)一次,交出一张,用完三张就暂不能表现了,等到每个人都用完了表现卡,再重新发三张卡。这样,就既没有人垄断小组讨论,也没有人保持沉默了。积极引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向学生反复说明;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当讨论偏离主题或暂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则可以组织他们开展其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