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小组(范文)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小组,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成了老师们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1、要明确目标。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我们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小组的合作学习会变得十分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没有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的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科学地制定语文基础训练目标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
2、可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学习的内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师生交流。如教学《棉花姑娘》一课,由于本课的自然段语言结构形式基本相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后,不必按顺序从开始讲读到最后,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其中的一节,按一定的学习目的自学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3、要善于把握时机。要使合作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就拿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不是所有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好的效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一般来说,下列情形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第一,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第二,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第三,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小组学习更有效。
4、要全面评价效果。评价是合作学习的导向。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全面评价打下基础。评价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小组内学生的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等。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更有效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如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与协作精神。
(2)、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能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3)、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4)、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小培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发挥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手段,他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第三篇: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怎样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有效
河源市第三小学 徐爱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体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设置大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因为其本身体现了逻辑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极有可能会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为此,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加掌握数学知识。文章中以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例,通过对黄爱华老师课题的探究,总结得出大问题的设置对于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爱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需要通关“问题”这一形式作为引导,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让小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为此,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使学生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问题”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1 所谓“大问题”
大问题教学是有黄爱华老师提出的一个教学观点,这一教学观念是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而提出,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整体呈现出教育大
[1]格局的形式。大问题的提出与数学教学之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便能够更加顺畅的牵引接下来的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体现整体教学。1.2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大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即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被提出并且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率与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也真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但是设置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加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证明。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问题模式 2.1 遵循三点基本原则,设置大问题
为了能够体现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即“what”“where”“why”,按照什么、哪里、为什么三个要求设置有关于数学的大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进而在习题解答以及生活中加[2]以运用。以小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如果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问题,则要从以上是三个基本原则着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平时小红跟父母一起去水果超市,3个梨和2个哈密瓜,那么小红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会从问题中获知多个已知条件,并且了解到上述几个基本要素,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集合多人智慧,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见的友谊,真正了解这一课的重难点,既认识了1到5的数字,也学习了加减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2 按照大问题教学步骤,实施小组合作
对于大问题教学而言,其实有固定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建立关系;② 提出问题;③ 小组探究;④ 结果的展示与分享;⑤ 答案总结;⑥ 问题延伸与扩展。所以如果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运用大问题教学,则需要按照以上一个步骤进行操作。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如果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则要先确定师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其次,提出问题。教师要针对这节课重难点设置问题,例如当分针指向
4、时针指向3是几时、一天有几个9时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并且与师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掌握这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学习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构建大空间。2.3 从大问题教学的特征着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教师开展大问题教学,也可以从其基本特征着手,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其中大问题教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以“学”为核心。② 置顶价值观。③ 是飞翔者的教学。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⑤ 突出再创造教学[3]。教师只有真正掌握大问题教学的特征,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一课教学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随后,真正突出数学课堂中“学”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有的长度单位编成一道题,然后各个小组将问题进行交换,通过讨论进行解答。例如小明走一步长50cm,那么这一长度换算成其他单位是多少呢?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实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在课堂中构建大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今后小学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吴丽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服务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6,(04):154-155.[2]吴葵花.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5):135+134.[3]胡晓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中提高数学思维智力品质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211-212.
第四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
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栏目,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的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五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心得体会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栏目,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的中
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