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 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 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4)“开元盛世”的形成。2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 长安。唐高祖:李渊。(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3)“女皇帝武则天”一目,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对唐朝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为两点:第一,继续发展生产,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4)“开元盛世”一目,教师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的前提条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贤相姚崇、宋壕,整顿吏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减轻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统治期间,弊政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广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这与武则天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是分不开的。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不失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民,重视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相同点: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灭亡原因都因统治者残暴无度,滥用民力,使统治秩序很快崩溃,农民起义很快爆发,这都给后继的汉、唐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因此,汉、唐两代初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注意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唐都出现繁荣局面。不同点:时代不同,继承关系不同。秦汉处于封建制开始阶段,因此,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隋唐则处于封建制度发展的中期,隋与唐完全是继承关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亡与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矛盾尖锐即亡,矛盾缓和即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农民起义使秦、隋灭亡,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接受教训,注意适当减轻剥削程度,又促使汉、唐兴盛。这是农民战争推动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 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2.资料使用指导。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虚怀纳谏可以补充以下“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 “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魏征说:“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太宗又说: “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2)在介绍武则天其人其事时,可引述其《腊日宣幸上苑》一诗:“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将武则天泼辣专断(有时又表现为创造性与勇气)的性格勾勒得再鲜明不过了。这是典型的自我写照的佳作。
第二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准备:
探索和研究的尝试。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阅读指导、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1.、教师指导,大家根据自己预习导学结果,对照课本,做好知识标记。
2、尝试寻找关键词句活动:找一找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有哪些,并作重点记号。
教学活动: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讲述:唐朝是如何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贞观,(唐太宗)。
2.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画像,读教材,出示问题:
(1)“贞观之治”形成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贞观时期推行革新的措施有哪些?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权限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世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②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在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女皇帝武则天
1.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的画像,武则天《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很多人对她褒贬不一,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她呢?
2.出示问题: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ア诖罅Ψ⒄箍凭僦疲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ア奂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武则天统治有什么影响?
“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又有哪些措施?
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②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编修经籍。
第三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B.杜如晦C.房玄龄D.魏征
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
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4.经济贞观之治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6.开元盛世7.姚崇8.吏治税制9.开元鼎盛
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7.(1)唐太宗。“贞观之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
(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
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
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
(4)“开元盛世”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长安。唐高祖:李渊。
(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
(3)“女皇帝武则天”一目,教师提出问题:武则天对唐朝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为两点:第一,继续发展生产,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武则天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4)“开元盛世”一目,教师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的前提条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贤相姚崇、宋壕,整顿吏治。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四)总结、扩展
1.教师总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2.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减轻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武则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员,对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执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统治期间,弊政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广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这与武则天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是分不开的。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他不失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淘汰僧民,重视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相同点: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灭亡原因都因统治者残暴无度,滥用民力,使统治秩序很快崩溃,农民起义很快爆发,这都给后继的汉、唐统治者以深刻的教训。因此,汉、唐两代初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注意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唐都出现繁荣局面。不同点:时代不同,继承关系不同。秦汉处于封建制开始阶段,因此,汉初一方面继承了秦制,同时又分封诸侯。隋唐则处于封建制度发展的中期,隋与唐完全是继承关系,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完善。在亡与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矛盾尖锐即亡,矛盾缓和即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农民起义使秦、隋灭亡,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接受教训,注意适当减轻剥削程度,又促使汉、唐兴盛。这是农民战争推动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布置作业
1.教材中课后练习题。(书面作业)
2.资料使用指导。
(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唐太宗虚怀纳谏可以补充以下“唐太宗令众臣知而必谏”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对朝中大臣们说:“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书信中发现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使者带回来,我看了看,字写的很乱,惟有前数行稍能分辨。魏征说:“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坏事。人,有好人有坏人,任用了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有的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只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的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太宗又说:“这是魏征未写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过错时,随时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2)在介绍武则天其人其事时,可引述其《腊日宣幸上苑》一诗:“明朝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短短20个字,将武则天泼辣专断(有时又表现为创造性与勇气)的性格勾勒得再鲜明不过了。这是典型的自我写照的佳作。
第四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内容。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 1 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教法:
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说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因为初一学生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的故事导入。该故事紧扣本课内容,可以实现有效导入,同时因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略讲)唐朝的建立
通过设计问题: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教师板书概括)
(二)、(重点讲)“贞观之治”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了解表现――探析成因”这样的脉络予以教学该目内容。
先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之鉴,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然后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
而在探析“贞观之治”的原因时,我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概括出5点原因,并板书出来: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接着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让学生认识到治世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知道,这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形成除开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该目教学任务后,我选取《同步导学》(练习册)及时巩固知识,提高效果。同时,也可借助习题弥补完善本课教学,对题目的解答,关注层次教学,因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有意让差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三)、教学“女皇武则天”
(1)展示女皇武则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则天。教师加以点评,让学生知道“尽管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得出答案。(2)同步巩固:完成习题予以巩固训练
(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开辟了唐朝的盛世基业,但政变中他杀父拭兄,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他呢?
武则天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她希望后人为她书写功过,如果要你书写,你打算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这样处理,既可以复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正确认识,也为下一课教学设置了悬念。
三、全课总结
用歌谣进行总结:(一)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二)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便于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四、作业布置:完成导学的习题。
目的: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一、隋亡唐兴
1.隋炀帝的暴政 2.李渊建唐代隋(618年)3.李世民登基(626年)都成:长安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原因: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第五篇: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教案
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二 学法引导
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1)四个人物:
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2)两个概念: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三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 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2.“开元盛世”,也是本课的重点。突破的方法,可结合学生对“贞观之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物发展之间有类似的特点,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都是因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从而形成盛世局面,让学生把握这一规律,从而实现重点突破。(二)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逐步培养的方法。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个历史人物,只要求学生客观地论其功过,以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概括唐太宗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对唐玄宗、武则天的评价,可以弓[导学生运用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历史人物的功绩,同时更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消极作用,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武则天,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武则天对历史的贡献: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三是由于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总结武则天从政的表现,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 性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对唐玄宗的评价,可以由学生概括其功绩: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关于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政治,可在讲第6课时总结。两课结合起来,总体评价唐玄宗。
这些难点的解决,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学习中运用。(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的疑点是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正确认识。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尤其是强调她对历史的贡献,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怀疑。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 首先由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一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像资料。3.学习“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三个问题时,可让学生总结三位历史人物的功过。
4.在对本课进行总结扩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归纳)(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2)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功过及其对历史的作用。
(3)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简要过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则天统治的特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继续发展。
(4)“开元盛世”的形成。2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统治者,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汉、隋、唐四个朝代的回忆学习,总结对比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3.德育目标
(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学生在学习中可结合我国的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和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加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二)整体感知
隋末农民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渊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镇压了农民的起义军,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唐太宗调整了统治的政策,在经济上注意让农民修养生息,减轻赋税和徭役,恢复发展农业经济。政治上搜罗各方人才,兼听各种意见,择善而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强盛的基础;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承上启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昌盛的顶峰时期。(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过程
根据下列问题进行独立阅读。
(1)简单概括唐朝建立、统一的情况。
(2)简要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政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3)武则天、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2.教师指导学习过程
(1)关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识点。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渊父子。时间:618年。都城:6 长安。唐高祖:李渊。(2)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