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最终版)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能力培养
(1)通过收集图片实物、资料、编写历史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对武则天、唐玄宗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一种较好的治国路线和政策来之不易,要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2)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丝织品等历史文物的工艺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
(3)通过对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的对比,对学生进行迁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本课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为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主要政绩;难点是如何客观的看待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艺术作品对其评价不一。如何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客观、公正的评价武则天是一大难点。应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唐玄宗前后期的巨大变化,在分析人物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要抓住前后变化的原因突破这一难点。教法、教具:
本课中所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武则天和唐玄宗,学生从电影,电视、小说、传说中了解教多,加上教材中的许多辅助材料及图片,这样易于学生接受。为此,应该采用谈话式或问题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增进感情。
在教具的选用上,本节图片教多,应把图片顺序加以调整,分三个系列,这样能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感知。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一部电视剧《武则天》,请问同学们谁看过?(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被郭沫若同志称为“政启开元,宏治贞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武周政治和开元盛世
1、女皇帝武则天
请看过有关武则天的电视剧、电影、小说的同学讲一讲武则天的故事,也可以通过看教材来完成。(出示图片:武则天像)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强调: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之后,于690年称帝,国号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女子无才便是德。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当上了最高统治者,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特别是男人)的反对,你认为她应当怎样巩固其统治? 指导学生看书,结合课外收集到的史料,用具体事实来说明武周政治的概况。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一方面,为巩固其统治,武则天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另一方面,沿用唐初的基本国策,任用贤能之士,推行科举,发展经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板书)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千多年来,在传统史书、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中争论不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没有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是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
(出示图片:武则天的无字碑)。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武则天的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教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方法。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武则天是人不是神,在引导学生分析武则天政治弊病的同时,更应该把武则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其政治经济措施,认识武周政治为唐中期繁荣所起的作用。
2、开元盛世: 女皇帝武则天死后,唐朝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皇帝即唐玄宗,他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极度繁荣的时期——开元盛世。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动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图片,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和丝织品仔细体会开元盛世的事实。同时,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
教师指出,作为一代明君,唐玄宗重用贤人,提倡节俭,重视生产,开创了开元盛世。那么,唐玄宗后期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板书:由盛转衰)。
学生讲解成语:口蜜腹剑的典故;朗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诗句,分析其衰落原因。
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加深学生对唐玄宗前后期统治截然不同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概述:明君与昏君(板书)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小结:
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创了大唐 盛世;却由于唐玄宗的纵情享乐而使大好河山毁于一旦。我们应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
第二篇: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要求学生认识: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老师自己完成。)
2.导入新课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加速了农民起义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
618年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看P8晋祠图)
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李渊父子采取了正确的军事行动计划,终于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渊父子完成统一任务,为日后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对统一任务完成起了积极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贞观之治〈板书〉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板书〉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不得不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君与民关系如同舟与水关系。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请一位同学或教师朗读课文中“君、舟也„„”。此语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引用来教诫太子的)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板书〉
能否知人善任,是判断封建帝王愚贤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以隋炀帝嫉才害能,宠信奸佞为戒,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任用贤良,不拘一格,各取所长。他自称“梦寐以求忠贤”。他曾将州郡刺史名单书于屏风记其功过,以便奖惩。所以,贞观时期忠贤满朝,人才济济。这些文臣武将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房玄龄、杜如晦即是当时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在我国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善于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鼓励群臣犯颜直谏。所以,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向唐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尤为突出,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曾问魏征帝王怎样才能明,怎样才算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这个见解。魏征病死以后,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直谏难,纳谏更难。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板书〉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见课本第10页图示)三省是协助皇帝执政机关。凡军国要政先由中书省拟出文稿,门下省讨论(可以驳回重拟),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管人事、财政、选举、军政、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太宗时增设宰相,这一方面是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由于各职权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太宗还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民少吏多大并州县,裁减冗员,从而大大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
4.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板书〉
唐代学校教育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发达。唐太宗更是重视文化教育,他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当时,中央有国学、大学,多收官僚贵族子弟或外国留学生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大学视察,关心教学情况。唐朝还出现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唐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唐代选官主要来自科举。科举作为一种取士制度,从隋朝开始,但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当时,考试内容很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录取此科,第一名称状元,视为登龙门,即可任重要官职。唐太宗扩大进士科,为一般地主提供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途径,从而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5.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板书〉
隋末以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唐朝建立后,国内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调敝。李世民为首的统治者接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终致身死国灭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读课文中唐太宗语)这对唐初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采取了开明政策和措施,所以,贞观年间政治较清明,农民占有一定土地,劳役负担比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历史上誉称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板书〉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晚年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须闻之,内外称为二圣”。683年,高宗病死,中宗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的统治可谓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主张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她免去50岁以上男子的徭役。武则天用人也不拘常规,破格重用,并诏今天下,百姓可以自举。凡有才能士人上书,只要文章写得好,就给官做(如骆宾王)。这样给一般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解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姚崇、宋璟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二朝名相。
总之,武则天统治政策总起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大有贞观遗风。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四、“开元盛世”〈板书〉
1.政治经济措施〈板书〉
武则天以后,唐朝一度出现动荡局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他统治前期,他针对当时社会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在用人方面,他选贤任能,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他甚至亲自出题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请同学们看课文中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图)
在经济方面,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经济繁荣,盛世局面形成〈板书〉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复习巩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同学回答,或老师小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促成当时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所以,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展示准备好的表格,让同学填写右边内容)
(作业)
(三)教法建议
(1)本课宜采用讲述法。在讲述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涉及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3)本课有许多生动的内容,故事性强,教师可酌情决定取舍。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图画,原始资料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以求最佳教学情境。
第三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内容。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 1 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说教法:
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说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因为初一学生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的故事导入。该故事紧扣本课内容,可以实现有效导入,同时因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略讲)唐朝的建立
通过设计问题: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教师板书概括)
(二)、(重点讲)“贞观之治”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了解表现――探析成因”这样的脉络予以教学该目内容。
先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之鉴,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然后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
而在探析“贞观之治”的原因时,我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概括出5点原因,并板书出来: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接着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让学生认识到治世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知道,这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形成除开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该目教学任务后,我选取《同步导学》(练习册)及时巩固知识,提高效果。同时,也可借助习题弥补完善本课教学,对题目的解答,关注层次教学,因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有意让差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三)、教学“女皇武则天”
(1)展示女皇武则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则天。教师加以点评,让学生知道“尽管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得出答案。(2)同步巩固:完成习题予以巩固训练
(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开辟了唐朝的盛世基业,但政变中他杀父拭兄,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他呢?
武则天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她希望后人为她书写功过,如果要你书写,你打算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这样处理,既可以复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正确认识,也为下一课教学设置了悬念。
三、全课总结
用歌谣进行总结:(一)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二)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便于记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四、作业布置:完成导学的习题。
目的: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一、隋亡唐兴
1.隋炀帝的暴政 2.李渊建唐代隋(618年)3.李世民登基(626年)都成:长安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原因: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第四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_教案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
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史实,感受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学生列举唐朝建立史实。
2.教师补充一些细节,激发学生兴趣。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唐政权建立后,只占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重新统一中国,要进行激烈的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 1 / 3
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学生简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训。)
二、女皇帝武则天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武则天。学生简介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学生归纳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
学生列举,教师补充总结: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过渡: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简介唐玄宗。
列举“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极力主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营造,重奖进谏之臣;宋璟主张放
/ 3
宽赋税、减轻刑罚、选拔人才、官吏称职。唐玄宗对他们重用为相,致使政治清明。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上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总结: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 3
第五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安徽芜湖市第3中学 刘跃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要求学生认识: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老师自己完成。)
2.导入新课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加速了农民起义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晋阳起兵〈板书〉
1.晋阳起兵〈板书〉
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起兵反隋。他在隋末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势力壮大起来,李渊有精明能干的诸子相佐,特别是次子李世民,更使他如虎添翼。当时,李渊父子既有政治地位和声望,又有一套封建统治权术和军事经验。所以,在群雄中胜利者就非李渊父子莫属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
618年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看P8晋祠图)
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李渊父子采取了正确的军事行动计划,终于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渊父子完成统一任务,为日后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对统一任务完成起了积极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玄武门之变〈板书〉
1.玄武门之变〈板书〉
唐朝建国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继承权的斗争更趋激烈。李渊有四子,除第三子早逝,其他诸子均有实力。按照封建帝王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但次子李世民“功盖天下”,自起兵以来,功劳卓著,位高权重,威胁李建成太子的地位。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联络四弟李元吉,企图除掉李世民。不料,李世民先发制人。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请同学们看课本P9图画)
2.李世民即位〈板书〉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三、贞观之治〈板书〉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板书〉
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不得不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君与民关系如同舟与水关系。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请一位同学或教师朗读课文中“君、舟也„„”。此语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引用来教诫太子的)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板书〉
能否知人善任,是判断封建帝王愚贤的一个重要标准。唐太宗以隋炀帝嫉才害能,宠信奸佞为戒,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他任用贤良,不拘一格,各取所长。他自称“梦寐以求忠贤”。他曾将州郡刺史名单书于屏风记其功过,以便奖惩。所以,贞观时期忠贤满朝,人才济济。这些文臣武将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房玄龄、杜如晦即是当时名相,人称“房谋杜断”。
在我国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善于纳谏的。所谓纳谏即倾听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鼓励群臣犯颜直谏。所以,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向唐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尤为突出,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曾问魏征帝王怎样才能明,怎样才算暗,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这个见解。魏征病死以后,唐太宗大哭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用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直谏难,纳谏更难。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板书〉
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见课本第10页图示)三省是协助皇帝执政机关。凡军国要政先由中书省拟出文稿,门下省讨论(可以驳回重拟),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管人事、财政、选举、军政、司法和土木工程等事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太宗时增设宰相,这一方面是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是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由于各职权部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唐太宗还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民少吏多大并州县,裁减冗员,从而大大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
4.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板书〉
唐代学校教育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发达。唐太宗更是重视文化教育,他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当时,中央有国学、大学,多收官僚贵族子弟或外国留学生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大学视察,关心教学情况。唐朝还出现了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教育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唐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唐代选官主要来自科举。科举作为一种取士制度,从隋朝开始,但到唐太宗时才固定下来。当时,考试内容很多,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录取此科,第一名称状元,视为登龙门,即可任重要官职。唐太宗扩大进士科,为一般地主提供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途径,从而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5.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板书〉
隋末以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唐朝建立后,国内仍存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经济调敝。李世民为首的统治者接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终致身死国灭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读课文中唐太宗语)这对唐初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采取了开明政策和措施,所以,贞观年间政治较清明,农民占有一定土地,劳役负担比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大量荒地开垦出来。经济繁荣,国力增强,历史上誉称为“贞观之治”。
四、女皇帝武则天〈板书〉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晚年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须闻之,内外称为二圣”。683年,高宗病死,中宗即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的统治可谓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她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主张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她免去50岁以上男子的徭役。武则天用人也不拘常规,破格重用,并诏今天下,百姓可以自举。凡有才能士人上书,只要文章写得好,就给官做(如骆宾王)。这样给一般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解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也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名望事绩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姚崇、宋璟即是武则天和唐玄宗二朝名相。
总之,武则天统治政策总起来看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大有贞观遗风。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五、“开元盛世”〈板书〉
1.政治经济措施〈板书〉
武则天以后,唐朝一度出现动荡局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他统治前期,他针对当时社会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
在用人方面,他选贤任能,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他甚至亲自出题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请同学们看课文中唐玄宗任姚崇为相图)
在经济方面,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经济繁荣,盛世局面形成〈板书〉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4.复习巩固
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同学回答,或老师小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促成当时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所以,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展示准备好的表格,让同学填写右边内容)
(作业)
(三)教法建议
(1)本课宜采用讲述法。在讲述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本课涉及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3)本课有许多生动的内容,故事性强,教师可酌情决定取舍。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图画,原始资料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以求最佳教学情境。
指导教师:安徽省教科所 盛大玉
安徽芜湖市教科所 濮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