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
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景象。其次,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本课的资料、有关图片、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景象?他治世的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生:“贞观之治”,“任用贤才,重视纳谏。”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从诗中可以看出唐朝什么景象?生:反映唐朝开元时期繁荣情景,“天下太平,远行安全,府库充盈。” 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 ㈡授新课:“开元之治”
生:学生表演“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故事。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唐玄宗什么措施?除这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分小组讨论。生:“任用有才能的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注重节俭。”烧毁宫内珠玉锦绣。师: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中心发言人发言。生:他们都善于用人,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戒奢从简”,统治期间出现盛世景象。师: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朝后来的繁盛奠定了基石,唐玄宗前期,拨乱反正,除弊政,用贤良创造了唐朝。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生:“兴修水利”,“提高农耕技术”,“种植经济作物”,蔬菜、茶叶“农具的改进”。师:投放“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生:比较不同的结构:“直辕犁”、“曲辕犁”,分析其特点:曲辕犁省力,提高劳动效率。师:投示“筒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生:学生仔细观察“筒车”的结构。点拨:它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 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现在,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灌溉工具。师:大家多数生活在农村,现在使用的灌溉工具比唐代的筒车有了什么改进?生:“水车”、“抽水机”。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生:学生表演“阿拉伯商人的惊奇”的历史故事。师:阿拉伯商人见到丝绸衣服为何惊奇?从中说明了什么?生:“既透明又很薄”,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非常高超。师:唐朝的制瓷业又有怎样的发展?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师:农业、手工业产品增多,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国际大都市长安又是怎样布局的呢?播放“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简介长安城(放轻音乐)。师: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各民族交流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重要的商业都市。
㈢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什么景象?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
㈣练习: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
1、读史分析(P16,略)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②你认为他后来能坚持这样做吗?
2、故事会 ①根据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本站推荐)
当前位置:人教网2010>>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如下:
(1)农业: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量栽培早稻,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已经出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那时人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曲辕犁:晚唐时陆龟蒙的《耒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①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② 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③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三、学法指导:
1.把握重点、理清线索。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2.列表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分类
水利 技术 新品种 作物种植 新工具
手工业 商业
丝织业 陶瓷业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共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育秧移植栽培水稻,抗旱,治理蝗灾。蔬菜有许多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江南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
位。曲辕犁、筒车。
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农业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3.图文结合法。通过图片《唐玄宗走马认姚崇》,体会唐玄宗重用人才,并且进一步认识到重用人才是其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观察《曲辕犁》图片,并搜集曲辕犁如右结构图片: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认识比以前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观察图片《唐朝穿裙衫的妇女》中这位妇女的裙衫了解唐朝人喜欢穿色彩艳丽的丝绸衣服,体会当时丝织业的技术水平之高,丝织业发达。通过课本《唐朝的青瓷和白瓷》《唐三彩》或者自己搜集有关的图片,来体会唐朝的陶瓷业发达。学习长安城时,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从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组成来认识长安城的先进和繁华。这样,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就会形象、生动地映在我们的脑海中。
4.故事法。借助图片《唐玄宗走马认姚崇》,发挥想象力,或者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讲故事,从而加深认识唐玄宗重用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应该重用人才,进一步了解今天实施的人才战略。
5.比较法。唐朝创制的生产工具先进,通过与旧的比较,才能得出它的进步,因此通过搜集《曲辕犁》的图片跟以前的直辕从结构原理上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曲辕犁的省力。从而认识到他的进步。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也可与以前灌溉工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即可得出其先进的地方:不用人力,日夜不息。如下图:
6.体验法。通过曲辕犁、直辕犁实物、结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学会从图片或动手制作实物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7.分析法。通过分析唐玄宗采取的措施,得出开元盛世出现的历史条件:①社会安定,是开元盛世出现的社会条件。②贞观之治是其基础。③唐玄宗前期调整政策,重用人才,发展生产。
8.归纳法。纵向联系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掌握,通过归纳得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一)下列归纳总结汉唐盛世时代:
出现
时间 治世
称谓 文景
之治 光东汉 武
中兴 贞观
之治 开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注意节俭,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奖励农耕,关心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①都出现在大一统
社会安定
调整统治政策,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时期。
②统治政
策切合社会实际。
主要内容
启示
西汉
唐朝 元 盛世
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通过归纳得出的认识:
①出现的历史条件:借鉴前代衰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放宽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社会局面相对安定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知人善任,重视教育;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加强联系为主;对外开放,互通有无,互相促进;教育文化相对发达。
②盛世的实质:统治者调整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其封建统治;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即便是在盛世中,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也是很重的,盛世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盛世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农业尤其是新式生产工具的创制、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图片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考查已成为当今命题的一大趋势,本课的图片应特别注意《曲辕犁》《筒车》《唐朝的青瓷与白瓷》。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资阳市)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解析:课本第一单元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要内容就是隋唐时期的历史。那繁荣与开放自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答案:C。
2.(2008年湖北宜昌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前期的治世局面。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故答案:D。
3.(2007年芜湖)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链接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三大治世局面的出现原因都没有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故排除了含有③的选项。答案:D。
4.(2007年福建省龙岩市)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解析:本题命题形式简单、直接。直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唐朝的全盛时期是“开元盛世”。答案:C。
5.(2007年成都市)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解析: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从同学们熟悉的诗歌入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开元全盛日”链接课本,可知道它当时的在为皇帝是唐玄宗。答案:A。
6.(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吕盛
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稻米”“粟米”等,对其进行归类,进行较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
7.(2007年桂林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请你说说唐朝馈赠给我们今天最大的礼物是()
A.诗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 D.筒车
解析:命题考察的实质是唐朝对社会生产生活、文化。但是本题还有一关键字是“今天最大的礼物”,意思是说此礼物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答案:A。
8.(2007年泰州市)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析:本题以电视剧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题干总“贞观之治”即可判断是唐玄宗。答案:C。
9.(2007年潍坊市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虽然本题命题形式新颖,但是此题的解决的时候比较简单。根据题干最后一句直接连接课本,来解决问题即可。答案:A。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考试报》发表。《2007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2009-02-06 人教网
关闭 打印 推荐给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三篇: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开元盛世”学案
课题:第3课 “开元盛世”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自学:
请你通读课文,辅以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 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唐玄宗时期,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栽培,产量大大增加,蔬菜大都是从
传入的,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作者
被后人成为“茶神”。4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5 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
瓷、邢窑
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城内分为坊和市,是居民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讨论:
1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2读史分析:
后人评论唐玄宗:“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四、检测反馈: 隋唐时,一般贫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 丝 B 麻 C 棉 D 毛 2 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A 安史之乱 B 宦官专权 C 朋党之争 D 藩镇割据 我国一年两熟的耕作最早出现在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对何时社会风貌的写照
A 开元时期 B 天宝年间 C 唐高宗时期 D 武则天统治时期 5 如果你是一个唐朝人,你的生活里不可能有的情节是
A 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 B 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 C 买回一件唐三彩来欣赏 D 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位于西市的家里好好地休息 6 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政治比较稳定 C 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D 国力强盛 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按其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唐太宗——唐高祖——唐玄宗——武则天 B 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C 唐太宗——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 D 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8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 轻徭薄赋 B 减轻刑罚 C 善于纳谏 D 重用人才
五、学思之窗: 唐玄宗和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高宗和武则天之孙。睿宗朝曾参与诛杀武、韦同党,平定了武则天晚年以后的政治**。712年即位,次年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3-741)。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开元年间玄宗比较重视吏治,任用贤才姚崇、宋为相,精简冗官;也注意发展经济,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兴修水利和组织垦荒等;还重视文教科技的发展,整理古籍,任用文学家一行改造新历,测量子午线。同时,在和睦周边民族,安定边疆,以及对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贡献。
六、请你提问: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5.3《开元盛世》教案 岳麓版
第3课开元盛世
[课标内容]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
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女皇帝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讨论: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大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2.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课
件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