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

时间:2019-05-15 01:5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

第一篇: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和唐时期的诗歌,2、过程与方法

用课本插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材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教学重点】

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和唐时期的诗歌

【教学难点】

农业工具的改进(结构原理和先进性)【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为什么今天还有很多国家把中国人叫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这说明了唐朝在世界上有何地位?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那么在这一时期出现怎样的繁荣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经济的繁荣

教师:

1、说一说唐朝新式农具有哪些?有何作用? 学生: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创制出曲辕犁和水转筒车等新式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教师:

2、直辕犁与曲辕犁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曲辕犁比过去使用的直辕犁轻便灵活,大大减少了扶犁人和牛的体力消耗,还可以调节犁头入土的深浅。浅耕时阻力减少,耕地速度大大加快。教师:

3、说说唐朝农业情况

学生:唐朝的粮食生产,北方以粟、麦为主,冬小麦栽培日渐重要。南方以水稻为主,种植技术更加成熟,育苗移栽技术开始推广,培育出早稻、中稻、晚稻等不同品种。南方也种植小麦。

教师:

4、说说唐代手工业情况

学生:唐代手工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丝织业和陶瓷业最为重要。

二、开放的社会景象

教师:

1、议一议开放的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

学生: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思想,促使盛唐社会形成开放的局面。

教师:

2、说说盛世的具体表现:

学生:表现(1)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2)长安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大都会。

三、诗歌的繁荣

教师:

1、议一议唐代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

学生:唐朝时,读书人都要吟诗写诗,诗歌创作的普及程度为历史上所罕见。繁荣开放的时代、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孕育出数量众多的优秀诗人和风格各异的诗篇。在唐朝发展的各个时段里,都有杰出的诗人活跃在诗坛上。盛唐诗坛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教师:

2、说说你熟悉的盛唐诗人的姓名及特点。

学生:李白: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直白如画,通俗易懂。教师:

2、议一议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风格如此不一样? 学生:因为诗歌是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 教师:

3、议一议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学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2)内外交流;(3)科举制的推行;(4)继承发扬前朝文化传统。课堂小结

盛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的是()A.青花瓷 C.唐三彩 B.冰裂纹瓷器

D.白瓷

3、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4、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5、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达到诗沉郁悲伧,语言精练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6、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答案 1-

5、DCBBA

6、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为“贞观之治”。

第二篇: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盛唐气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下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你们不会有了新朋友就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吧? 下面谁能背诵历史朝代歌,请举手。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盛唐气象》 出示:“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谁的诗?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繁荣

师:什么才能表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那个行业?(农业)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那个行业?(农业)师:下面我们就学习盛唐经济的繁荣——农业 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呢?(参考书回答)

随机: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师:下面我们看盛唐的农具

相关史事: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师:经济的繁荣——手工业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多媒体展示纺织业代表作品

师: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多媒体展示陶瓷器代表作品 师:经济的繁荣——建筑业和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城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多媒体展示长安城景图

师:从唐初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生: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相关史事: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课堂总结

盛唐气象 经济繁荣→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出现繁华的大都市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农业 手工业 商业和建筑业)

第三篇: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

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

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诗。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从唐太宗的“自古皆

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梨和筒车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

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

1.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 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 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学习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定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内容:①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②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髙

原;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④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

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⑤唐朝时汉族与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⑥唐太宗被尊奉为

各族的“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学习过程中,注意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刚健豪迈。②原因:唐朝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开明,社会的开放包容。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唐诗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气象万千,名家辈出。(2)最著名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列表归纳: 诗人 生活时代 称誉 诗歌特色 代表作 李白 盛唐 “诗仙” 豪迈奔放,又清新 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轻快 《早发白帝城》、《萄道难》

杜甫 盛唐转衰 “诗圣” 气魄雄浑,语言精 练凝重 “三吏”“三别”

白居易 中唐 一 通俗易懂 《秦中吟》《新乐 府》

(3)选读几首唐诗,加深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从“人、时、事”三个角度分别选择唐诗组织互动研讨:诗歌勾勒出的是由盛唐的繁荣到中唐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再到中晚唐的社会阶层贫富分化和矛盾尖锐,昭示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看出不同创作者因为所处时期不同,视角不同,态度不同都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

影响。

诗中有人:青年狂放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年失意离开长安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晚年流放自省:“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诗中勾勒出他心境的变化。

诗中有时: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中看中唐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759年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战乱场景;764年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盛世追忆,从宏观视角呈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局。

诗中有事:新乐府诗人A居易《卖炭翁》节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的人、故事;

“牛、车、骑、红绡、绫”等从微观展现历史细节。2.其他

(1)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2)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

(3)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

四、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四篇:精品教案: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了解长安的繁华。通过学习,掌握唐朝的转折是“安史之乱”造成的;了解唐朝的灭亡。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鼎盛的出现和衰亡的整个历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课

新授课

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武则天承上启下的统治;

2、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唐朝的盛世景象 难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起武则天,同学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关于武则天的故事或者谈谈你对武则天的了解? 生:(回答略)

师:武则天,因为受电影、电视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影响,有些同学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产生了怀疑。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的政绩有哪些?在这一课中我们讨论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2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 [板书]第3课

盛唐气象

(二)讲授新课

一、女皇武则天

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看课本,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③如何评价她? 生:(回答略)师:①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改国号为 “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②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1)继续推行唐太宗时的各项政策。

2)重视农业生产。

3)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提拔重用平民官吏。

③右图是陕西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在我国古代,墓碑上一般都刻有文字,记载墓主的生平和业绩。这座无字碑是按照武则天遗言立的。遗言说,自己的功过,由后人来评价,所以不刻文字作为后人,你怎样评价武则天?

答: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主政期间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任用贤臣,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她又用残酷的手段对付反对自己的贵戚重臣,造成了社会恐慌。但总体是肯定的。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之称。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基础。被历史学家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简介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因惹怒武则天被杀。太子李贤被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流放四川。李治死后,三子李显继位,刚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因一句气话,被中书令裴炎密报武后,李显被废掉,四子李旦上台。远在两千里外的李贤,空有满腔抱负,如今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他父亲去世一年后,才从看守人口中得知。李贤反复思考,大哥被害,自己和三弟遭贬,剩下唯一的四弟是个傀儡皇帝,下场也不会妙。于是一首“黄台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结果,被人发觉告密。武则天派人查问,李贤自杀。至此,武则天的四个儿子,已经有三个被杀或被废,只剩一个李旦,也是如履薄冰。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唐国号,中宗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毒死中宗,韦后临朝称制。睿宗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睿宗复位。睿宗传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挫败太平公主政变。睿宗传位给李隆基,即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其意是想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使唐朝更加兴盛。] 教师提问:什么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什么叫“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开元盛世”。※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原因?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④重视农业生产。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时武器和马匹自备。

募兵制: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三、长安的繁荣

P15页的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唐朝首都长安城,在隋朝兴建时称为大兴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登基后便改称长安城。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旧制,不断修建,更加宏伟壮丽。长安城布局特色:一是宫城在全城中北部;其南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平民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宫殿区居全城北部中央,显然带有皇帝“至高无上,南面称王”的意思,这可说是宇文恺当年设计长安格局时的中心思想。二是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三是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

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总人口达百万以上。各色人种来来往往,热闹繁华。

1、长安城的布局是怎样的?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长安城的布局是----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是棋盘式的街道宽畅笔直。分为三个区:宫城、皇城、外郭城。

2、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长安城内商业的繁荣?

答:商业区发达,店铺繁多,种类齐全,外国商人众多。

3、长安城的历史地位?

答:长安城的历史地位: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好景不长,唐玄宗后期的统治: 沉溺酒色 怠于政事 奸臣当道 朝政混乱 ——由盛转衰

四、“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755年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wéi] 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Yè]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明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1、时间: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经过:范阳叛变——肃宗即位——禄山被杀——思明叛变——思明称帝——平定乱事

3、后果:763年春天安史之乱草草平定,中国国势也一落千丈了。

4、唐朝灭亡时间:907年,大将朱温逼唐朝皇帝退位,唐朝灭亡。

你对唐玄宗有何评价?

唐玄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君主之一。在他统治前期,能够任用贤臣,注意节俭,重视生产,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时期;后期,由于他怠于政事,沉溺酒色,任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说明前期唐玄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而到后期成为一个昏君,功过各半。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

(三)课堂小结 一代女皇武则天,对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创了大唐盛世;却由于唐玄宗的纵情享乐而使大好河山毁于一旦。我们应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

五、板书设计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女皇武则天

1、政绩: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②破格重用人才

③使唐朝的国力不断增强

2、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二、“开元盛世”

1、出现原因:

唐玄宗――①任用贤才,整顿吏治;②注意节俭;③重视农业生产;④实行募兵制

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三、长安的繁荣

1、布局:棋盘式格局,城内分坊和市。坊是官民居住区,市是商业区。

2、地位: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还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四、安史之乱 1、755年,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唐朝灭亡:907年,大将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春》教案 北师大版

《春》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â)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

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 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

味:泥土气息 草味 花香

声: 鸟声 清脆 宛转

笛声 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下载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教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3课 乐观向上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课 乐观向上 一、教学目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情绪管理,主要就是对消极情绪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本课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增强自我调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本站推荐)

    当前位置:人教网2010>>初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沪教版

    《你一定会听见的》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曾经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3课练习(精选5篇)

    初一政治下第3课练习 姓名:初一班 一、单选题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写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这首歌启示我们 A.......

    4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放学了教案

    课题 3、放学了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蜘蛛教案 冀教版

    蜘蛛 一、课前预习(看谁迅速进入状态,静心自学) 自学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蜘蛛》教案 冀教版

    翼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蜘蛛》教案 自读要求 1.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并进行比较阅读。 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 3、理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