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3 00: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读书 2.导入新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土地改革:

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②原因: ③开始: ④法律依据: ⑤内容: ⑥实施: ⑦结果: ⑧历史意义:

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提问】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7.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关系和共同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教师推荐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9.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10.教学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1.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2.一位一直没有土地的农户一夜间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3.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4.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看出政府采取该措施基本目的是什么?(3)该措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1)土地改革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效果: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农民翻了身,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阅读第12页“导言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朗读课本第13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的“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14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5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三篇: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掌握

能力训练过程

方法

讨论探索

爱党爱国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辩证唯物

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成概念 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整理资料形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了解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 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

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 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 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提问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 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 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 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四篇: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方法

收集并分析资料、讲述故事、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复习回顾:ppt2-ppt3

三、阅读思考:ppt4

四、内容归纳

1、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52、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ppt63、土地改革的进程:ppt74、土地改革的意义:ppt8

五、读图理解:ppt9-ppt16

六、总结:ppt17

七、课外延伸:ppt18-ppt22

八、练习:ppt23

九、阅读卡:ppt24

十、课堂小结:ppt25

第五篇: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堂笔记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堂笔记

1.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②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2.概况: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3.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4.开始标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标志着土地改

革的开始)

5.特点:分批进行,区别对待

6.内容、具体办法: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②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变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但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7、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8、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9、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措施:

①西藏和平解放(1951)(政治上)

②土地改革(1950——1952)(经济上)

③抗美援朝(1950——1953)(军事上)

10、易混点:

①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帝制)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

⑤“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成为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1、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1962年废除封建农奴制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3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