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7:1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篇: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内容

统筹安排时间

主备教师

教学课时

课时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的情境图中展示出的信息和需解决的问题,来尝试自己安排时间

2、通过对比,能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教学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水彩笔

二次备课

一、自主探索,深入研究。、请出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新朋友,小明。我们一起来从几个方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新朋友吧!上个星期六是小明的生日,虽然是周末,可小明仍然像往常一样在早上6点半起了床,做了每天都要做的几件事情:

洗脸刷牙5分钟

吃早饭10分钟

叠被子3分钟

听广播20分钟

收拾餐具2分钟

读语文20分钟

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最省时的方案吗?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

(1)、用卡纸做的图式表示流程图的顺序。

(2)、引导学生推出:从流程图上获得的信息及时间的计算。(提醒时间的计算按时间长的算)

2、接待客人,泡茶。

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沏茶,小明要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A、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找茶叶、接水、泡茶)

B、好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学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c、以上事情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做?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吗?

(1)小组合作,寻找最省时方案。

(2)小组汇报合作成果,展示流程图,简介流程图的作用。

c、出示以上六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分别是(8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1分钟)

(3)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4)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二、巩固练习

接受李阿姨的考验

考验一:明辨是非:安排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1)、爸爸一边抽烟一边上网到深夜。

(2)、为了节省时间,阿姨一边开车一边喝早餐奶。

(3)、小华为了节省时间,一边上英语课,一边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不仅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全和健康。

考验二:

李阿姨:“我昨天晚上做的事情可真多,8点了我还做了五件事情:

①写月工作小结15分钟

②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40分钟

③上网查阅资料21分钟

④晒衣服5分钟

⑤整理卧室6分钟

虽然事情很多,可是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然后休息,你知道我的休息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尝试合理安排

(洗衣服的时间没办法把其他事情都做完,要做完的话需要几分钟?)

40分钟小于42分钟,要按42分钟来算时间。

需要计算休息时间,给学生适当的提醒。

三、知识拓展

丰盛的晚餐的准备工作

妈妈准备做饭,发现做红烧肉的调料和酱油都没有了,让刚要出门定蛋糕的爸爸把这些东西一起带回来,与此同时,妈妈在家做饭,爸爸能在妈妈做完其他菜之前回来吗?(出示具体情境)

提纲

爸爸:①去超市单程3分钟;订蛋糕3分钟,等待10分钟;③拿酱油、调料2分钟;

④付款3分钟

妈妈:①洗肉、切肉:5分钟;②煎鸡蛋:4分钟;③煮长寿面:5分钟;④清蒸鱼:4分钟;⑤炒青菜:3分钟(只有一个锅)

让学生能体会到不仅一个人同时做几件事情可以节省时间,两个或多个人分工合作某些事情也能节省时间。

四、介绍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让学生对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度的数学

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它不仅应用到企业管理和基础建设中,还应用到国防

及工农业生产中,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还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意义

是非常重大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中的统筹方法应用于实际。1970年,华罗庚带着

他的助手到上海炼油厂,在“酚精炼扩建工程”上应用了统筹法,这个设备每天产值20

万元,原计划停工一个多月的扩建工程,应用统筹法后,只用了5天便完成了,仅此

一项,便为这个工厂增加产值500多万。)

五、用华罗庚的名言名句和大家共勉,希望能珍惜时间。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小结合理安排要考虑的因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并合理安排时间。

六、课后期望:

设计一份合理的学习、生活方案,收集一条跟珍惜时间有关的名言名句做座右铭,晚上给辛劳的父母泡一杯热茶,和父母一起讨论方案,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落实。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另外也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统筹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模拟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在于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题一: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例1及第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难点: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饼的模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饼”大家吃过吗?烙饼不但好吃,而且还藏着数学问题,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烙饼过程中的数学知识吗?(揭题)

二、研究烙法

A、提出问题、激起求知欲

1、现在如果妈妈烙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为什么是6分钟?(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

2、如果妈妈要烙两张饼的话,最少要几分钟?(6分钟)谁来烙一烙。师:1张饼最少要6分钟,烙2张饼应该12分钟才对,这怎么回事儿?(因为一个锅可以同时烙两张饼,这样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

3、出示信息

(二):这时小红走来了,她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1)师:这时小红放学回来了,你看她说了什么呢。(出示信息2)问1: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那你知道妈妈烙这3张饼的时间最少是多少吗?(设疑)

师:有没有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省时间的?告诉你妈妈烙只用了9分钟,你想想看妈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

B、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分组交流烙3张饼的方案 C、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得出9分钟烙的方法。让下面学生再按照这种方法重新烙一次。

2、小结:这种方法每次锅中都有2张饼,不浪费时间。看来我们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

3、取名

像这种烙3张饼有那么多的数学奥秘?那我们能不能给他取个名字?(快速烙饼法)

D、推广应用

1、前面我们一起烙了1张、2张以及烙3张的最佳方法。如果现在烙4张饼,你觉得怎样烙才能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现在要5张,怎么烙?谁来介绍一下方法?(2+3)与(2+2+1)的区别。3、6张、7张、8张、9张怎么烙呢? E、总结烙法

1、从烙2、4、6、8„„张饼,怎样烙最快?发现什么?那烙3、5、7、9„„张饼呢?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烙双数时,可2张2张来烙;烙单数时,可先2张2张烙,最后剩下3张按最佳烙法来烙。)

F、应用规律

1、烙20张饼需要多少时间?60张?73张?

2、我们研究的这个规律是在锅里只烙2张的前提下。那如果锅能同时烙3张,我们这个还可以用吗

3、小结:只要我们合理的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

1、美味餐厅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课件出示图片:这一天餐厅里来了3位客人,每位客人点了2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说说你的理由。

2、一个锅一次能同时煎2条鱼,两面各需要煎5分钟,煎熟3条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老师希望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五、拓展延伸

智力题:假如这个锅一次能烙10张饼,两面各需要烙6分钟,而现在有15张饼要烙。请你想一想,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课题二:统筹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3页例2及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通过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

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工序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景 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113页最上边的图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你们帮帮他,好吗?”师: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去学习一下,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好吗?

揭示课题 《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呢?

生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要做这么多事。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的喝上茶呢?

师:我们能帮小明想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大家的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设计方案。师:好那组代表公开

你们的安排方法?

三、合作交流 展示点评 板贴

1、(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3分)

师:当做一件事情,像沏茶这样,步骤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像这样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

2、(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 找茶叶(共11 分)

师:好,还有更快的方法吗?那我们来看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

师:怎么样?我们帮小明节约了多长时间?这3分钟其实就是做什么事情的时间?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明说什么?

师小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越多(同时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语言。

板书: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节省)时间,所以我们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小结:生活当中有许多事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合理的安排,才能做的有条理、有顺序,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大家看,小明的同学小红近来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睡觉,你觉得小红应该怎样安排以上事情?(“做一做”课本114页第2题)

2、做饭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李阿姨很快就喝上了茶,小红也很快得到了休息,不知不觉中午到了,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饭菜来招待李阿姨。

五、“合理”提升、丰富拓展

对下面小朋友的合理安排,大家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师生共识:合理安排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明的妈妈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课外延伸:

作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事例呢?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课题三:排队论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页例3及第11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点:理解排队等候时间的总和的意义,运用这种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接下去我先讲个一件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哦,这里可有数学问题的。师旁白:一天,小红和小亮做值日,他们俩正好同时(强调读)来到一个自来水龙头前。

小红:我洗抹布只要1分钟时间。小亮:我装一桶水要5分钟时间。

小红、小亮:我有事,让我先洗(装)吧。小红:还是让我先洗吧,这样快一点。

师旁白:小亮疑惑不解。为什么小红先就会快一点呢? 师:同学们,小红说的有道理吗?

2、讨论后,师:现在他们都感觉自己有道理,那我们帮他们算一算时间吧,好吗?

师:这样看来,好象小红说的没什么道理呀,时间长短不是一样吗?

师及时指出:是呀,我们在自己完成自己任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别的同学的感受,那我们来算一算,如果包含等候的时间在内,一共用多长时间吧。

生:小红先小明后:1+1+5=7分钟。(师可有意识引导:1×2+5=7分钟)生:小明先小红后:5+5+1=11分钟。(或:5×2+1=11分钟)

师:现在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里的7分钟和11分钟是什么时间?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突破难点:等候时间的总和)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刚才我们遇到的问题,在数学上叫做“排队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阅读教材,初步感受新知

1、阅读提纲

(1)、例题中的主题图反映的是什么情景 ?(2)、其中包含哪些数学信息?(3)、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

2、全班交流,理解题目意思

问题1:这是一个码头卸货的场景,有三艘货船来到一个码头,等待调度安排他们卸货。

问题2:已经知道了每艘货舱的卸货时间,还有一点,就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问题3:这题要解决怎样安排卸货的顺序,使三艘船的等候总时间最少。

3、质疑: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等候时间的总和是什么意思?(很可有能学生对此还有疑问,这里要留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都明白题目的意思)

三、讨论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1、分组活动安排与要求

(1)、同桌2人为一小组。把货船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命名为:甲船、乙船、丙船。

(2)、2人讨论后写出卸货方案,能写几种就写几种。(3)、算出每种卸货方案的等候时间的总和

2、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汇报交流,寻找最优化方案

1、学生汇报自己的卸货方案,教师按一定的次序板书。主要有:

(1)按甲-乙-丙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8×3+4×2+1=33小时(2)按甲-丙-乙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8×3+1×2+4=30小时

(3)按乙-甲-丙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4×3+8×2+1=29小时(4)按乙-丙-甲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4×3+1×2+8=22小时(5)按丙-甲-乙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1×3+8×2+4=23小时(6)按丙-乙-甲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1×3+4×2+8=19小时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方案,谈谈自己的想法。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

4、小结:在确定排队等候顺序的时候,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合理安排时间,这样可以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五、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P115页的做一做。

六、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在本节课的表现。

3、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题四:对策论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难点: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玩扑克牌,比大小

1、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质疑:为什么老是总能赢?

3、揭题:老师总能赢是因为用到了数学中的对策。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对策问题”,数学广角。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口述故事梗概)

问: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又让学生观察: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为学生想出最优策略做埋伏)

问: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可以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左边的同学当齐王,右边的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在模拟比赛中,学生一定会出现矛盾和争执,那就是先出与后出的问题,齐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输,在矛盾和冲突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田忌赛马获胜的前提:第一、齐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马牵制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巧设练习,学以致用

1、四(1)班和四(2)班进行拍球比赛,下面是对方队员的资料: 四(1)班代表队 四(2)班代表队 小强230下/分 小刚200下/分 小明180下/分 小华165下/分 小虎155下/分 小平140下/分

比赛规则是三局两胜,如果通过抽签,四(1)班先出场,那么四(2)班有没有机会取胜,四(2)班应该怎样对阵?

2、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到对策?

3、课前玩扑克游戏老师获胜得策略你知道了吗?再体验一次。

四、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对策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田忌赛马这种对策,还有别的不同的对策。想不想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游戏说明:10颗棋子,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一个或两个,谁取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请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游戏后,再引导学生小结这类游戏的取胜策略:用倒推法,由于每次只能取1或2颗,要想拿到最后一颗棋子,就要给对方留下3颗棋子,也就是要拿到第7颗棋子,这样无论对方取1或2颗,你都能拿到第10颗。同理,要想拿到第7颗棋子,就要拿到第4颗棋子,要想拿到第4颗棋子,就要拿到第1颗棋子,即取胜的关键是抢取制胜点:1、4、7。)

再引导学生分析,若拿不到第1颗棋子,怎么办?(抢不到第1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2个制胜点;争不到第2个制胜点,就要力争第3个制胜点;依此类推。)

通过游戏练习,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规则,要有不同的策略,规则是活的,策略也是活的。

五、总结提炼,交流评价

1、让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想想这节课的表现,给自己和同伴做个评价:在评价表中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教学反思】

【相关链接】

优选法概述

优选法,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用最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试验的方法。例如:在现代体育实践的科学实验中,怎样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寻找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找出产品的最合理的设计参数,使产品的质量最好,产量最多,或在一定条件下使成本最低,消耗原料最少,生产周期最短等。把这种最合适、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一般总称为最优;把选取最合适的配方、配比,寻找最好的操作和工艺条件,给出产品最合理的设计参数,叫做优选。也就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选取最优方案。最简单的最优化问题是极值问题,这样问题用微分学的知识即可解决。

实际工作中的优选问题,即最优化问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求函数的极值;另一类是求泛函的极值。如果目标函数有明显的表达式,一般可用微分法、变分法、极大值原理或动态规划等分析方法求解(间接选优);如果目标函数的表达式过于复杂或根本没有明显的表达式,则可用数值方法或试验最优化等直接方法求解(直接选优)。

优选法是尽可能少做试验,尽快地找到生产和科研的最优方案的方法,优选法的应用在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首先由我们数学家华罗庚等推广并大量应用,优选法也叫最优化方法。

田忌赛马

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故事: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接力赛跑。(12分)

二、煮一个鸡蛋要8分钟,一只锅一次可以煮10个鸡蛋,那么煮20个鸡蛋至少需要()分钟。三、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那么,煎三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应该怎样煎?(10分)四、四(1)班的3个同学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水龙头给3只桶注满水所需的时间分别是4分钟、3分钟、1分钟,现在只有1个水龙头可以接水,怎样安排能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的时间是多少?(10分)

五、妈妈怎样安排所用的时间最少?(10分)

杀鱼、洗鱼5分钟 烧鱼10分钟 淘米2分钟 做米饭15分钟

六、小芳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哪一条路最近?(10分)

七、妈妈上班,李丽只能自己做饭吃。淘米3分钟,洗锅1分钟,电饭锅煮饭20分钟。把妈妈做好的几个菜用微波炉热一下要用8分钟,冲一碗汤3分钟。李丽最快几分钟就可以吃饭了?(10分)

八、一平底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4分钟,请问烙4张饼最快几分钟可以烙完?要烙5张饼,最快几分钟可以烙完?(10分)

九、(8分)

(1)如果有6个大人和4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2)如果有4个大人和6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3)5个大人和5个学生又该怎样买票呢?

十、有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火柴,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谁取到最后1根火柴谁就赢。想一想:如果是你,为了确保取胜,是应该先取火柴,还是应该后取火柴?怎样取?(10分)

自我评价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

角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数学广角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

学生自由汇报

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内容找出题中的信息总共要烙3张饼。学生讨论汇报:可以一张一张的烙;烙一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这样只用12分钟,节省6分钟。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的反面,有9分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动手实验,并记录。讨论交流,说自己的发现观察图,讨论设计方案用过程图表示出自己的方案。学生选出最佳方案。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理由。独立完成,全班订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二课时:数学广角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学生讨论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汇报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学生自由汇报观察情境图,找出题中的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方案,算出每种方案等候的时间如果先卸船1的货,那么3艘船都要等候8小时;而如果先卸船3的货,那么每艘船只等候1小时。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船开始卸货,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学生完成设计,小组交流,在班上交流。

使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15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充练习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课时:数学广角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齐王田忌本场胜负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学生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思考问题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对照表找到答案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如乒乓球团体比赛等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体会对策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对策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同桌两人一组来玩这个游戏。小组内讨论问题,汇报交流学玩游戏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主题为“成长的故事”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读中悟,悟中读。让孩子读中想,想出情境来;想中读,读出感情;读中悟,悟出东西。这样层层深入,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去思考自己为何读书,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语文课应该有诗意的流淌,更应该有思想的流动。所谓冥思,是一种沉入灵魂深处的默想。当孩子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与新的问题情境碰撞时,便会产生活泼泼的“悟”来。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这是谁说的话?多大时?这是少年周恩来读书时立下的远大志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围绕少年周恩来所说的这句话依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还记得吗?并且,我们还学习了其中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伯父说了一句话让周恩来百思不得其解,是哪句话?(中华不振)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这和后来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有什么关系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3、4自然段)

1、默读并思考:周恩来是怎样懂得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句话的含义的?把相关句子划上波浪线,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提示:书要靠自己读懂,高年级要养成写批注的习惯,这个好习惯受用终生。)

2、读后交流。(因为在租界目睹的情景)释“欺辱”,比较欺辱与欺负的不同。同学们,联系你们课外查阅的租界地资料谈一谈,周恩来当时可能目睹到怎样的情景?(学生结合资料回答后,图片出示当时真实发生的一幕)。

3、你们说,怎么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国发生?(中华不振)这触目惊心的现实让周恩来真切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你们体会到了吗?当周恩来目睹这一切,心情怎样?(沉重)从“沉重”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导读出内心的沉重。

4、从租界地回后,周恩来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沉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沉思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引导入情入境,读出沉重心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5、6、7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时的周恩来读书时的照片,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次上课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读5--7自然段。

2、读后回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区别在哪?(其他同学是为自己、家庭而读书,周恩来是为国家振兴而读书)老师听后“为之一振”,释“为之一振”,为什么老师感到震惊?

3、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大志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响亮而坚定)指导读出响亮而坚定的语气。

4、当老师再一次追问时,周恩来又是怎样的语气回答?(释“铿锵有力”)能模仿这种声音吗?想到在租界地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欺辱的情景,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字字刺痛着他年少的心,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到自己一定要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周恩来铿锵有力地说:——(学生接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让我听到了一位志存高远,热爱祖国的少年的心声。

5、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喝彩的近义词是什么?校长当时是怎样为周恩来叫好?指名读。理解“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这句话。校长让同学们仿效周生的什么呢?这位同样也满怀爱国之心的老校长的喝彩,对周恩来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鼓励、肯定、支持)。

6、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

四、学习第四部分(8、9自然段)

1、周恩来在以后生活中有没有信守这个诺言,把这个诺言落实到行动上呢?

2、指名读8、9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证明周恩来信守诺言的句子。

3、引导从学习、生活两方面概括,理解“品学兼优”“忘我”两词。

4、忘我就是忘记自我,周恩来忘记了自己的什么呢?你们知道周恩来以后是怎样忘我的工作吗?(学生结合搜集资料谈)

5、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使他能克服重重困难。展示图片,描述:品学兼优的周恩来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免费学生。之后又远赴外国留学,回国后还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打击日本侵略军。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周恩来终生奋斗的目标,为此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在他逝世时,长安街两旁站满了为他送行的人,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中国与解放前相比,的确繁荣富强了很多,那是不是我们今天读书就可以松懈一些了呢?那今天我们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六、课后作业

1、小练笔:给远在天堂的周爷爷写一封信,给他描述一下今天中国的繁荣面貌,再谈谈自己读书的志向。

2、课外阅读:有关周恩来的文章。

第二十六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4.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

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①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②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③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④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⑤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①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②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1.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2.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课下可以读一读。

2.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3.布置作业。

第二十六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再来读一读,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些事。

2.还记得上节课结束时你们提出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题为什么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

(1)第七自然段。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通过想象、朗读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2)第八自然段。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①通过对比、朗读的方法感受到这一句描写的爬山虎和第一句不同。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此时爬山虎在“我”小小的心中发生了变化。

③通过补充原文了解叶老和肖复兴谈话的内容,体会叶老关爱青少年成长、平易真诚的人品。

(3)这两句都是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随着作者情感的不同,爬山虎在作者心里发生着变化,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并抄写下来。

(4)和叶老先生的交往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两部分内容完成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意义非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5)这件事已经过去近三十年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叶老家小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在我的眼前总是那么绿着。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①通过补充课外资料,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

②现在这句话还仅仅是指爬山虎在我眼前总是那么绿着吗?

③这句话语题目呼应,表达了肖复兴的感受,让我们再读课题。

三、受到启发,交流体会

第二十七课 乌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十七课 乌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第二十八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第二十八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1)学生交流(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①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 全班交流。

⑥ 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设计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鼓励学生投稿。

语文园地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① 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 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 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下载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

    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叙的是12岁的周恩来的故事。年......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单元解读: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我想对本单元的这两篇课文谈点自己的教学感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三处写到爬山虎,一处是文中的“我”初次来到叶圣陶先生家看到的......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5篇)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内容分析: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

    鲁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Unit 7 communication 【单元教材分析】 功能:学习交流的几种方式,如: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和现场报道等。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认读并运用句型“This is...speaking.” “May......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王艳丽

    第七单元 王艳丽 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理解文本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