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写作《有序地说明事物》教学设计苏教版剖析
校园中偷偷吸烟的同学不断增加,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说明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明文,以便使抽烟的同学自觉戒烟。
以“XX的发展过程”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第二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写作《有序地说明事物》教学设计苏教版课件
《有序地说明事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解】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的顺序 【思维导航】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这里的某种方式大致有三种情况,其一是时间的规定性,其二是空间的规定性,其三是逻辑的规定性。【情思发微】
文章不是无情物,说明文同样需要感情。介绍一件产品,讲述一种道理时,多投入一些感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情感应服从理智的需要。【方法指津】
一、基本原则
条理清楚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条理清楚,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和顺序。开头总说,中间分步解说,结尾再加以归结,是说明文结构的基本模式,简称“总——分——总”式。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主体部分的结构,根据说明的先后顺序,大体可分为纵式、横式两种。
有序说明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和被说明事物的特点安排说明文内容的顺序。一般说来,说明的顺序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时间顺序。客观事物都有自己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是有先有后的。例如动植物的生长、产品的生产过程,历史事件的变化等,大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例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是一篇介绍我国书籍演变发展历史和情况的文章,而演变发展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密切相关的。因此,作者紧紧抓住了时间这条线索组织全文,用了“早在三千多年前”、“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东汉”、“近代”、“近年来”、“现在”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这样文章显得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2.空间顺序。任何具体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处在某个方位之中,因而在说明事物的外形或特征时,往往考虑远近、内外、上下、高低、前后、左右、整体和局部的空间关系来安排说明的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各个局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到完整的印象。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先由远及近,后由低到高。瞻仰的顺序又是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碑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字,而后是背面的碑文,接着是东西两侧的花纹及碑顶的建筑形式。四座浮雕,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顺着这样的顺序读下去,没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可以有条不紊地了解碑的情况;瞻仰过的人,会感到这篇说明文所写的内容和纪念碑本身是完全吻合的。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适于采用逻辑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 说明的先后顺序。如《万紫千红的花》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1999年湖北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试题要求以“写作的益处”为题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也适于用逻辑顺序。
二、实用技巧
1、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具体采用哪种顺序,要根据具体事物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和习惯来定;第二,各种说明顺序,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不是单独运用的。以中考常见的看图写说明文为例。看图作文在读懂图画、认清画意的前提下,有条有理、主次分明地介绍画面,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说明顺序的安排。一般来说,看图说明文的重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画题、画面、画意。画题就是画面的题目,开门见山,放在文章开头介绍可以;水到渠成,放在文章结尾也行。画面的介绍可分两部分,先一般性的总体上扼要介绍画面的内容,给人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具体介绍画面的重点内容。要分清主次,一要看题目,二要看人物或物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位置重要的、所占比例大的重点写、详写,反之则略写。所谓画意就是图画的主题,画意的介绍必须准确简明。
2、要把一个事物或某个事理说清楚,仅仅做到合理地安排顺序还不够,还要借助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等。这些说明方法,各有其特点和用途,而在一篇具体的说明文里,它们又往往是交错使用,互相补充的。我们在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时,选择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言简意赅地帮助你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时候,要从说明对象的特点出发有所侧重。
3、做到条理清楚,还要善于安排段落的结构和顺序。试分析下面一段文字是怎样安排顺序的: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明确:这段话首句是总说,提出要说明的问题:后几句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分步解说,其中,“首先”“其次”“再次”三个标志性词语将段内的条理显示得更为清楚。
三、学以致用
下面有三组句子,请按适当的顺序将这三组句子分别连缀成三个文章片断,并说明这样连缀的依据。
第一组 直到18世纪末叶以前,人们还在一直用针手工缝制衣服。
以后,《绣花笔记》中写道:“宋绣所用针为朱汤所制,大三分以制衣,小三分以作绣。” 随着生产的发展,终于在1970年,英国人逊德制造了第一台链式线迹缝纫机。菲律宾还发现了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青铜针古物。不过,缝纫机仍离不开针。
我国很早就有了针,在山顶洞人遗址的文物中,就有一枚骨针,针体光滑,长82毫米,直径3。3毫米,针身略弯,尖端锋利。
而我国在公元2至4世纪,就有了铸铁技术,那时也可能有金属针了。
晋代冯翊的《桂苑丛谈》中谈到过金针(即绣花针),看来,至少晋代已经有了针。可见宋时的针已按不同用途制成了不同规格,那时针更普遍了。第二组
每个单字和多字条目都按普通话读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字体基本上参照《简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字形则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因此,它所收的条目以记录普通话()现代汉语标准语)语汇为主。轻声、儿化音在注意中也有明确标示。
异体字(包括繁体字)加括号附列在正体字之后。
释义以现代规范用法为准,口语词、方言词语及意义、书面词语及意义、生僻字、外来 词等都分别标记,便于读者使用。
根据国务院1956年2月6日发布的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部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
第三组
这幢新楼共有14间,一色白墙青瓦,水泥粉门面、天蓝色门窗。场南没种着一排水杉树,像一排站立的战士。
楼前有阳台,由一个个砖砌的柱子支撑着;门前是一片水泥晒场,平如镜面。这幢楼房与前一幢相距十米左右。
由楼向东走十多步路便 是一条带状小河,围着东侧转了两个弯。
该楼后边五米外同样是一排水泥平顶小屋,楼房与小平屋之间用围墙围着,靠东边的围墙上还有一个月亮门。
共有七个门户敞开,看来有七户人家居住,都是一式的两层楼。这地方的风景还不错呢!【课外走笔】
写封信邀请一位从来没到过你校的外地的朋友来校做客。你应在邀请信中介绍学校的地理方位和校园概貌,便于这位朋友“按图索骥”,顺利地找到你的学校。校园中偷偷吸烟的同学不断增加,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说明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明文,以便使抽烟的同学自觉戒烟。
以“XX的发展过程”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有序地说明事物教案苏教版
作文:有序地说明事物
教学目标:
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自读[写作指导] 1.出示自读思考题
(1)说明文的结构模式有哪几种?(2)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哪几种? 2.老师讲解(1)说明文的结构模式
说明文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由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的内容主要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那么,它的结构就需要根据事物、事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适当的安排。
写好说明文,要按照文章内容考虑写作的条理顺序,还要处理好文章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之间的关系,以及选用必要的、恰当的过渡照应方式。文章的结构安排妥贴了,才能使说明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事物和事理,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就是先总的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性质,然后分开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特性,这样,文章的开头和主体部分之间就是总分关系。有时也可以把这种结构倒过来安排,先分开说,到最后再总起来说,这样文章的主体部分和结尾之间就是分总的关系。如果把前面两种结构合在一起,那么文章的开头、主体部分、结尾之间就是“总——分——总”的关系了。
说明文常常采用总分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运用总分结构要特别注意:如果是写一篇文章,则要着力写好中心段;如果是写一段文字,就要着力写好中心句。这种起到总说作用的中心段或中心句,放在开头,必能统摄、引领全文或全段;放在结尾,须能总结、概括全文或全段。运用总分结构还要特别重视:分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花气力去写,写得具体、实在、明白,并注意各项分
说内容要与总说相照应。②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指先把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进行分析、分解,然后分别加以说明。这样,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各层意思之间,就是并列的关系。
并列结构也是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运用并列结构的关键,是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分解,把属于同一性质的内容归在一类。比如,凡是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就都归到外部特征这一类,凡是属于事物的内部本质的,就都归到内部本质这一类,二者不能混淆。③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一层进一层,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在说明事物的某项功能以后,再进一步说明产生这种功能的原理,这就是递进。递进结构的文章,各个部分内容、各层意思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递进结构也是在说明文中经常被采用的。递进结构常常和并列结构兼用。两种结构形式交错运用,既能合理地排列各项内容,又能揭示出事物内在联系的逻辑性。(2)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所谓条理性,就是指事物或事理本身的规律、特点在说明文的结构顺序上的反映。一篇文章中,哪个内容先说,哪层意思后说,要根据被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它的发展变化来妥善安排。事物的性质特点、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合理的说明顺序,正是要反映出这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因此,在写说明文时,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用合理顺序,做到条理井然地进行说明。
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间顺序
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说明的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显得清晰自然。
时间顺序适用于说明发展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例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人的生平经历、社会的发展、工程的进行、某一事物的成因、某一产品的制作过程等。②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行说明的顺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构造,而构造总有各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在一定的方位上占据一定的空间。说明事物的时候,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来写,或者从外到里,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这就是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的形状和构造。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画、一件工艺品等。③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等。采用逻辑顺序,要依据事物的本身特点,要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划分,把同一性质的归纳在一类,概括出特点,才能有条不紊地运用逻辑顺序来作说明。
逻辑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内部各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特别是说明事理和具有较多较复杂特性的事物,运用逻辑顺序,更能说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揭示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可以单独采用一种顺序,也可以综合运用两三种顺序来进行说明。选择什么顺序来说明某个具体事物,这要根据被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比如要介绍“桥”:如果是写桥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就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来说明;如果是写桥中的某一个特定对象,就可以采用空间顺序,依次介绍它的形貌结构;如果是写桥的种类,就可以采用逻辑顺序来说明。要是既写桥的发展演变,又写桥的种类和特点,那就需要综合运用说明顺序了。
二、写作训练 1.片断作文 做课本上片断作文一 2.整篇作文 选题写说明文 ①× × ×的制作 ②× × ×的发展过程 ③× × ×的家族 ④介绍一种动物 ⑤我们的校园
三、训练指导 题目:我们的校园 要求:
1.采用适当的结构写。
2.详细介绍校园的整体概貌及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功用、特点。3.在充分说明的基础上,反映校园是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这一本质属性。
写法提示:
1.这是介绍校园面貌的说明文,要通过介绍让读者了解这个学校的环境、布局、特点。写作前首先要对校园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抓住校园的特征。要具体说实地描摹出一幅校园的蓝图,既介绍整个校园的总体布局,又突出各个重要建筑的功能特点,使之立体化形象化。
2.这篇文章可以安排“总——分——总”的结构。一般先总写校园的整体外形,简单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然后按照空间顺序进行分述,有次序、有条理地逐一对校园各组成部分加以说明。重要的建筑物、有纪念意义的物体的结构、设施、功用、特点等,可以详细解说;附属性的建筑、设施,如杂物仓库、校办工厂等,可以略写或一笔带过。最后总结部分,可以简洁明快地表示对校园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编拟提纲: 1.填写结构框图 2.编写写作提纲
(1)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例文选读
例1 蚂 蚁
蚂蚁这个动物界中微不足道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四周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行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只让它们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虽有惶惑,但还是能照样有条不紊地向前挺进。如果把天空也全部遮盖住的话,那么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转了。除了四周和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别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一类有怪气味的东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次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可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托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无精打采,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五倍呢……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处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惊叹不已,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评析: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层次非常清楚。开头一句话,总说“蚂蚁的本领不小”,统摄全文。
中间三段是分述。它分别介绍了蚂蚁的三种超常能力:辨别方向、负载重物、预知天气。结尾总结全文,指出“蚂蚁的奥秘”令人“惊叹不已”,又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
这样的结构安排,妥贴恰当,扎实稳重,使文章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突出了“蚂蚁本领大”这个重点,便于读者理解有关知识。
作者在写分述部分的时候态度认真,该具体就具体解说,能生动就生动描述,应简明就简明介绍,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文章在分写蚂蚁的三种特殊能力时,又善于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说辨别方向,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谈负载重物,以动物比较分高低;讲预知天气,以农业谚语作佐证。这样就做到了“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使读者获得清楚、鲜明的印象。
例2 笔的家族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虽然每天用笔练字、作文、画画、演算,但是你是否了解笔这一大家族呢?如若不知,那就让我来作点介绍吧!笔的家族功史,恐怕跟我们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了。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时,就出现了第一代笔,它只不过是用树枝、尖石块之类的东西来记数或作记号罢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笔也不断发展。于是,在奴隶社会中随着文字的创造,出现了第二代笔:刀笔——用刀在甲骨上刻字记事;石墨笔——用石、墨条在石壁上书画记事;有的地方还用树枝作笔蘸着天然有色液汁来书写。这些笔就是后来铁笔、铅笔、钢笔的前身。在我国,由于造纸术和油烟制墨术的流传,很自然地出现了第三代笔——毛笔。人们用兽毛扎成一束,安装在竹管上制成大小不一的毛笔。按笔头原料的不同,可分羊毫、狼毫等。
直到现在,毛笔仍是书画家不可缺少的爱物,他们用各种毛笔泼洒丹青,绘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有的地方人们用禽类的羽毛将硬端削尖了蘸着有色液汁书写,发展到近代流行于欧洲的鹅毛笔。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第四代笔应运而生。从石墨笔演变而来的铅笔,向着经济简便实用发展,除了有软硬粗细之分外,还出现了橡皮头铅笔、活动细芯铅笔。这种笔为中小学生普遍使用。鹅毛笔、毛笔由于携带不便,逐渐被现在风靡世界的自来水笔即钢笔所代替。钢笔是笔的家族中的骄子,它实用、美观、书写流畅、方便,品种与牌号众多,为其他笔种所不及。在第四代笔的家族中还有粉笔、铁笔、蜡笔、圆珠笔、彩色水笔、软笔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笔等。各色各样的精致、灵巧、美观、实用的笔,名目繁多,日益更新,广泛被人们选用。
这就是庞大的笔的家族。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笔的家族还将不断地得到改造、更新、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发挥巨大的作用。评析:
对历史悠久、成员众多的.庞大笔家族,本文用不长的篇幅,比较完整地介绍下来了。其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说明有序,条理清楚。
文章从追溯笔的历史演变谈起,然后逐一介绍当前人们所用的笔。先是纵说,按历史时期回顾笔的家谱;再是横说,按品种功能介绍笔的效用。
这篇文章从总体看,是采用时间顺序写的。作者首先指出笔的家族历史悠久,然后按照历史发展情况,把笔的家族分为四代,对每一代进行条分缕析,有条不紊地一一道来,显得要言不烦。这样,虽然笔的家族历史悠久,笔的家族庞大繁杂,但是由于介绍繁而不乱,读者仍能一目了然。
在循着历史发展轨迹运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同时,作者又适当采用逻辑顺序,介绍现代各种笔的来历、演变和功用,让读者了解笔的家族兴旺发达、用途广泛,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章同时运用两种顺序,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没有紊乱之感。在材料的选择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详略结合的写法,突出重点。例如,对我国特产的毛笔作了详写,既写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又写它的制作工艺和分类,还写它在现代的实用价值,从历史上的作用写到现实中的地位。又如,对中小学生普遍使用的铅笔和风靡世界的钢笔,也作了详细介绍,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对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种笔,则都作略写处理,一笔带过。这样就显得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清晰的印象。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 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本单元,我们将一起瞻仰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欣赏金壁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游览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审美特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从这些建筑中,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2、体会课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进一步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能理清课文写作的线索,体会说明中融入记叙的写作方法。
4、能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作准确的描述。
5、通过搜索资料、上网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了解国内外或本地有名的建筑,感悟建筑艺术的魅力。
二、学习资源: 1.图书资源:
《当代国外著名建筑师作品精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城市环境雕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景观大全》 台湾建筑报导杂志社 《世界建筑史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推荐网站: 3.影视资源:
《天安门》 《埃及金字塔探秘》 《惊异澳洲》 《故宫》 《秦陵地宫探密》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课时 《巍巍中山陵》 2课时 《凡尔赛宫》 1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单元综合活动 1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走进建筑之林 感悟艺术之美”——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一、激情导入(见开头语)
二、学生活动
整体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建筑物及其特点。
三、学生交流
1、在本单元所介绍的建筑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2、在你喜欢的建筑物中,你最想了解它什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探究结果组长记录,包括学生的疑问。)
3、各组交流探究结果及需要帮助的主题。
4、评价后启发学生课后作进一步的研究。
四、布置本单元综合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我来向你介绍
1、进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国内外著名建筑的资料,加工整理后,由你作一次导游,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这些建筑。
2、了解、参观身边的名胜,如天目湖、高静园、凤凰公园、南山竹海等,体会家乡的建筑特色,并向同学和老师介绍。(为单元结束作准备)第2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活动路线,逐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2、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体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作者路线转换的词句。阅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对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教学挂图,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所走的路线。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导入: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的哪些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a.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b.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c.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3、布置任务:从文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表现出我们民族建筑特色的地方? 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 畅所欲言 第三块:语文活动
1、你还了解我们民族建筑的其他一些特点吗? 小组讨论
2、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课后学习:学习上网的基本知识,到网上搜索更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建筑艺术3-教学教案
第5课时 《 巍巍中山陵 》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2、积极参加“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课堂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具体表现:
语言的准确简明:
1、确凿的数字
2、限制词、修饰语
3、概括语
语言的生动形象:
1、描写
2、比喻、拟人等 处理方法:
1、学生分别找例子加以分析、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寻找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语言的准确简明与生动形象是否“水火不相容”?
三、语文活动 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校园” 活动方式:小组设计比赛 活动要求:
1、勾画校园轮廓图;
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
3、设计要新颖,有特色;
4、小组成员精心合作。活动过程:
1、小组画轮廓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3、师生评价、小结。第6课时 《凡尔赛宫》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体会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3、熟读课文,体会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课前学习:
搜集凡尔赛宫的有关部门资料,了解其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从法国名胜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浏览课文,找出各段落的中心或中心句;
2、组织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凡尔赛宫;
3、请两位同学作班级交流;
4、点评后,再请一位同学交流。
四、精读课文
(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特征:艺术价值高
1、选材上:与其无关的内容不写;
2、详略上:艺术价值高的重点写。方法:读、品、议、讲 重点研读第3段。
(二)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自读第5段,了解凡尔赛宫的一段历史;
2、讨论:如果没有这一段历史,效果怎么样?
3、交流、评价。
五、拓展迁移:
如果你将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写出你的设想和理由,并把它讲给你的同学听。
1、学生设想
2、小组交流
3、代表上台展示
4、点评、鼓励
六、布置作业: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了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遗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想?
第7课时 《短文两篇》
(一)学习目标: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课堂学习: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①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②知道学生互相质疑提问。③检查翻译情况,纠正错误。看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积累知识。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附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升仙的时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重重叠叠的楼檐,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为何一定要到濑乡的老子祠,东阳的八咏楼,才可以观赏到应时的景物,遇会到神仙呢!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就不会开锁让进。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石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充实而奇特。后面的大厅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的样子,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里,给人以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第8课时 《短文两篇》
(二)学习目标: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课前学习: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课堂学习: 第一块:复习
请大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背诵。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和于园“神游”了一番,你对黄鹤楼和于园的总体印象如何?两者有何不同?你“神游”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阅读,思考,分小组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讨论交流。
3、学习评价:用笔把你心目中的于园画出来,并向大家点评一下于园“奇”在哪里。思考,画图。
4、组织交流、评价 全班讨论交流。第三块:探究活动
1、如果学校的花圃要重新设计,你打算怎样来布置? 思考,分小组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