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

时间:2019-05-12 17: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

三上:

1、实验名称:拓印树皮

实验目的:学会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实验器材:铅笔、白纸、树皮

实验步骤:找一块干净的树皮,把白纸放在上面,用铅笔进行拓印。实验现象:拓印后出现树皮的形态。

实验结论: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2、实验名称: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了解小草的生长特点。实验器材:狗尾巴草

实验步骤:仔细观察狗尾巴草。实验现象:草很矮、茎很细。

实验结论:小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需要水分。

3、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叶和比较叶片的大小(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的叶的结构。实验器材:不同树的叶、新鲜和落叶、尺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树的叶子;

2、观察新鲜的叶和落叶;

3、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来比较叶的大小。实验现象:

1、不同的树叶都有叶片、叶柄。

2、新鲜的比落叶叶颜色深。

3、不同的叶的长度和宽度都不一样。

实验结论: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树叶有长度和宽度的不同。

4、实验名称:观察蜗牛的身体、运动和吃食物(3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蜗牛。

实验器材:放大镜、铅笔、蜗牛、菜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并用铅笔轻轻碰蜗牛的身体;

2、观察蜗牛爬行;

3、放一些菜叶在蜗牛附近,观察其进食。

实验现象:蜗牛受到刺激后,会缩回软壳中。蜗牛爬的时候,会留下粘液;蜗牛会慢慢爬到菜叶上面进食。实验结论:蜗牛是软体动物。

5、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身体和反应(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蚯蚓。

实验器材:放大镜、蚯蚓、铅笔、玻璃盘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并用铅笔轻轻碰蚯蚓的身体;

2、在玻璃盘上装少量的水,把蚯蚓放入水中2分钟后拿出。

实验现象:

1、蚯蚓受到刺激后,身体会缩在一起;

2、蚯蚓接触到水后,立即向没有水的地方爬。实验结论: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并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实验名称:观察蚂蚁的身体 实验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实验器材:放大镜、蚂蚁、一些食物

实验步骤:用一些食物散在地上,吸引一些蚂蚁;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实验现象:蚂蚁有6条腿。实验结论:蚂蚁是昆虫。

7、实验名称:观察金鱼并了解金鱼的呼吸(2个合)实验目的: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实验器材:金鱼、鱼食

实验步骤:在玻璃缸中仔细观察金鱼,并观察其喂食情况。实验现象:金鱼的身体像鱼一样。实验结论: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8、实验名称: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 实验目的: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的不同的材料。实验器材:一些材料

实验步骤:看看自己和其他同学身上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构成。实验现象: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实验结论: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9、实验名称:比较硬度和认识金属。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硬度大小和金属的特点。实验器材:木条、金属条和金属物品、塑料条

实验步骤:

1、用其他物体分别去划木条、金属条、塑料条;

2、观察金属物品。

实验现象:金属条的划痕基本无,木条的划痕有一些,塑料条的划痕最明显。金属有很多的特性。实验结论: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10、实验名称:谁更柔韧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柔韧性。实验器材:木条、金属条、塑料条、钩码

实验步骤:

1、分别在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上标出1厘米,在标注处挂上钩码后,一端有手压,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

2、分别伸出10、15厘米的实验。

实验现象:塑料条弯曲最大,木条有一些弯曲,金属条弯曲不大。实验结论: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1、实验名称:比较谁更容易吸水、纸的观察和造纸(3个合)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物体的吸水性以及对纸的观察。

实验器材:放大镜、纸、毛巾、棉布、水、杯子、筷子、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滴管

实验步骤:

1、分别用滴管滴水在木条、金属条、塑料条和纸上;

2、用放大镜观察白纸;

3、按照要求做造纸的实验。

实验现象:

1、吸水性最强是纸,其次是木,金属盒塑料不吸水;

2、纸四周有纤维。实验结论: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2、实验名称:沉浮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原因。实验器材:一些不同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把一些不同的物体放入有水的水槽中。

实验现象:有的物体沉在水底,有点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悬浮在水中。实验结论: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13、实验名称: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实验目的:了解砖和陶瓷的不同的特性。实验器材:砖、陶瓷

实验步骤:比较二者的硬度、吸水、沉浮能力、是否弯曲

实验现象:二者的硬度都不强,砖的吸水性比陶瓷强,都沉在水底,不能弯曲。实验结论: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14、实验名称:水在哪个袋中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一些物品、液体、袋子

实验步骤:用袋子把一些物品、液体装好,通过摇一摇,听声音和用手去摸、闻味道、眼睛观察来分辨出水。

实验现象:固体容易通过听声音分辨出来,液体则通过闻味道分辨出水。实验结论: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溴的透明的液体

15、实验名称:观察水和食用油

实验目的:了解水和油不同的特性及流动快慢。实验器材:水、油、烧杯、蜡光纸、玻璃片、不同的容器

实验步骤:

1、倒一些水和油在烧杯里,用肉眼观察,闻味道;

2、把水和油滴在玻璃片和蜡光纸上;

3、把油倒进水中;

4、将水和油倒进不同的容器中。

实验现象:

1、油有颜色,有味道,水没有;

2、水和油滴在玻璃片不会分散;滴在蜡光纸上,水呈水滴型,油会分散;

3、油在水的上面;

4、水和油在不同的容器里呈不同的形状。实验结论:水和油都是液体,会流动,油比水轻,有味。

16、实验名称:流动性比较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液体的流动性。实验器材:水、油、洗洁精、玻璃片

实验步骤:

1、取相同容量的水、油、洗洁精分别滴在玻璃片上的相同位置上,倾斜看3者流动。实验现象:洗洁精流动性最慢,油次之,水最快。实验结论:不同的液体的流动性是不同的。

17、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实验器材:不同的容器、水、烧杯

实验步骤:

1、记下在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位置后把它们分别倒入烧杯中,做好记录。实验现象:虽然在不同的容器里,水的位置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体积一样。实验结论: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测量的。

18、实验名称:了解空气、空气和水的比较(2个合)

实验目的:空气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实验器材:袋子、烧杯、气球、水槽

实验步骤:

1、把袋子打开,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

2、把气球放在水槽上面。实验现象:

1、袋子打开后,有气泡产生;

2、气球浮在水面。实验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摸不着的,可以感知的。

19、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了解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但是可以改变。实验器材:塑料瓶、橡皮泥、吸管、纸、烧杯

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装一些水,用橡皮泥封口,把吸管插入橡皮泥中,插到水下,用力挤压;

2、用力把一个纸团塞进烧杯的底部,把它倒过来放入水槽中。实验现象:挤压后,水从吸管出来了。

2、纸团不会湿。

实验结论: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三下:

1、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的种子的形态、大小等。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实验步骤: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实验现象: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实验结论: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

2、实验名称:播种 实验目的:了解播种的方法

实验器材:凤仙花种子、花盆、铲子、土、水

实验步骤:先挑选合适的种子;然后把它们放入装有土的花盆中,用铲子固定好,浇适量的水后放温暖的地方。

实验现象:种子慢慢地发芽了。

实验结论:种子的播种需要土、合适的环境、水。

3、实验名称:植物根的生长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根生长的特点。实验器材:一些发芽了植物、烧杯

实验步骤:把发芽了植物放入烧杯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植物的发芽都是长了根。实验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

4、实验名称:观察凤仙花的果实和种子(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观察和认识以及种子 实验器材:凤仙花果实

实验步骤:

1、观察形状和颜色;

2、数一数植株上的多少个果实。

实验现象:凤仙花的果实的形态是椭圆形,颜色是青绿色,里面有很多的小种子。实验结论:果实中有种子。

5、实验名称:观察蚕卵以及孵化情况(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蚕卵和孵化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纸盒

实验步骤:用放大镜观察蚕卵;

2、准备纸盒,在里面观察孵出的蚕。

实验现象:蚕卵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蚕出生后,就开始吃桑叶。实验结论: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6、实验名称:蚕蜕皮、外形和行为和吐丝的观察(3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蚕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实验器材:蚕、放大镜、直尺

实验步骤:

1、观察蚕蜕皮前后的变化;

2、用直尺量蚕在不同生长过程的长度,并用放大镜观察蚕的表面;

3、观察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实验现象:蚕每次蜕皮后都会长大一些,蚕吐丝后,身体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蚕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7、实验名称:观察蚕蛹、蚕茧和蚕丝以及蚕蛾

(3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蚕蛹、蚕茧和蚕蛾的不同。实验器材:蚕蛹、蚕茧、蚕蛾、剪刀、尺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剪开蚕蛹,观察;

2、观察蚕茧,并用尺量长度;

3、观察蚕蛾。

实验现象:

1、蚕蛹体型粗短,像纺锤;

2、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

3、蚕蛾会飞,有6条腿,是昆虫。实验结论:蚕的一生是蚕卵——蚁蚕——蚕——蚕蛹——蚕茧——蚕蛾。

8、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和测量水温(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正确测量水温。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热水

实验步骤:

1、观察温度计,并用手捂住温度计的下端,观察;

2、在烧杯中放入冷水和热水,按照书上的要求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实验现象:

1、用手捂住后,温度计的红液会上升;

2、不同的分钟,测量的水温是不一样的,因为水温在不断的降温中。降温是先快后慢。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水温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实验名称:冰的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实验器材:保温杯、冰

实验步骤:

1、观察冰;

2、用手摸。

实验现象:冰是透明的、有固定的形状,手摸比较冷,过了不久会融化成水。实验结论: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0、实验名称:加快冰的融化 51 实验目的: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实验器材:保温杯、冰块、塑料袋

实验步骤:把冰块分成大小相同的块,放入塑料袋中,保持密封;

2、分别把冰块放到温度高的地方、太阳光下、双手捂热。

实验现象:放入太阳光下冰块融化块,且塑料袋外壁有小水珠。实验结论: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切会产生水蒸气。

11、实验名称:加热能加快水蒸发 55 实验目的:了解水的蒸发。实验器材:玻璃盖、记号笔

实验步骤:往玻璃盖倒入适量的水,做好记号后放入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水位下降了。

实验结论:水通过蒸发的方法,使得水位下降。

12、实验名称:磁铁能吸引物体的磁性(2个合)66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磁性。

实验器材:磁铁、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物体

实验步骤:

1、用磁铁去吸引物体,记录下来;

2、在磁铁和铁制品中间,分别放入不同数量的书,观察磁铁还能吸铁制品。

实验现象:

1、磁铁可以吸引金属物品;

2、随着书本的增多,磁铁的吸引力越来小。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13、实验名称:磁铁磁力的大小以及磁极(2个合)69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磁极。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绳子

实验步骤:

1、用绳子把条形磁铁固定好,分别在磁铁的不同位置放大头钉;

2、用手握住2个包住了标识的磁铁,相互靠近后。

实验现象:

1、磁铁的两端吸引的大头针多;

2、2个磁铁相互靠近后,有的排斥、有的吸引。实验结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4、实验名称:磁极与方向和相互作用(2个合)71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能指南北方向。实验器材:条形磁铁、绳子

实验步骤:

1、用绳子悬挂住条形磁铁,使它能水平方向做自由转动,观察其停下来的位置。

2、把2个条形磁铁相互靠近。

实验现象:

1、磁铁停下来后,一端是指南极、一端是指北极;

2、2个磁铁相互靠近后,如果是同极则分开,如果是不一样的极则相吸。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5、实验名称:测量磁铁磁力大小74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磁铁、小木条、大头针、玻璃杯

实验步骤:把2个玻璃杯上面放小木条,在上面分别放不同数量的磁铁,在下面放一些大头针,记录。实验现象:磁铁越多,吸引的大头针越多。

实验结论: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16、实验名称:用指南针定方向77 实验目的:了解指南针可以定方向。实验器材:指南针

实验步骤:

1、观察指南针;

2、按照方法在学校的不同位置上,测量南北方位。实验现象:

1、指南针上面标明了南北方向;

2、在不同位置上,南北方位是不同的。实验结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7、实验名称:做一个指南针

实验目的:了解通过磁铁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磁性。

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钢针

实验步骤:

1、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反复摩擦后,用钢针去吸引大头针;

2、组装磁针,用磁铁的南北极去检测。

实验现象:摩擦后,钢针可以吸引少量的大头针;

2、检测后,发现同极相斥。实验结论:磁铁摩擦金属后,可以让金属带部分磁性。

四上:

1、实验名称:食盐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2个合)实验目的: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实验器材:烧杯、食盐、面粉、玻璃棒

实验步骤:分别把食盐和面粉倒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实验现象:经过搅拌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而面粉发生了沉淀,水由无色变成了乳白色。实验结论:食盐溶解于水,面粉不不容易溶解于水。

2、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了解溶解的概念。实验器材:高锰酸钾、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轻轻地往烧杯的水放入几粒高锰酸钾后,观察;

2、再用玻璃棒进行充分搅拌。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颗粒先沉入水底,但慢慢地在撒发红色的液体。经过搅拌后,整个杯子都是龙凤图案。实验结论:高锰酸钾溶于水。

3、实验名称:胶水、洗发液、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2个合)实验目的: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实验器材:胶水、洗发水、烧杯、试管、醋、酒精、使用与、玻璃棒

实验步骤:

1、取2毫升的胶水和洗发水放入有水的烧杯中,搅拌后观察;

2、在试管、倒入少量的水,分别把醋、食用油、油倒进去,搅拌后观察。

实验现象:

1、胶水、洗发液没有完全溶解于水。

2、油上升,聚集在瓶口。实验结论: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4、实验名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小苏打

实验步骤:

1、把食盐和小苏打平均分成8份;

2、分别把食盐和小苏打放进有水的烧杯,玻璃棒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实验现象: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好一些。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的。

5、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的原因。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

实验步骤:

1、取2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进装有相同容量的水的烧杯里,一个用玻璃棒搅拌,一个不搅拌。

2、再取2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的烧杯里。

3、实验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和热水的烧杯里,食盐溶解的快。

实验结论: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6、实验名称: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目的:了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实验器材:食盐、玻璃棒、塑料小匙、烧杯

实验步骤:把食盐平均分成若干份,依次放进100毫升的水,边放边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实验现象:100毫升的水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实验结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7、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和观察发声物体(2个合)实验目的: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小鼓、音叉、烧杯

实验步骤:

1、分别用力压小鼓、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

2、分别击打鼓、用力拨动钢尺和橡皮筋;

3、击打音叉后立即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

实验现象:压小鼓、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不发声音,而击打鼓、用力拨动钢尺和橡皮筋会发声;

2、音叉放进水中,水面会产生波纹。

实验结论:物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相互的振动。

8、实验名称:观察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的原因。实验器材:钢尺、烧杯、小木棒、橡皮筋

实验步骤:

1、把钢尺一端伸出桌面少许,按住,另一只分别轻轻和用力收拨动钢尺,多做几次;

2、准备4个烧杯,分别装有不同容量的水,用小木棒依次敲击杯口;

3、把橡皮筋固定在两个物体之间,分别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实验现象:

1、轻轻拨动钢尺,产生的声音很弱,用力则声音强;

2、敲击装有不同水的烧杯,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

3、紧紧拉橡皮筋,声音高。

实验结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

9、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音量与物体振动大小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确定钢尺振动部分的长度定为8、12、16、20厘米后,使用相同的力,进行振动。实验现象:能听到高、较高、较低、低等四种不同的音高。

实验结论: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10、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和原理。

实验器材:“土电话”、铝箔纸、米尺、棉线、尼龙绳、音叉、实验步骤:

1、先进行“土电话”的实验;

2、分别在箔纸、米尺、棉线、尼龙绳的一端连接上音叉,敲击音叉后,在另一端听音叉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不同的物体听到音叉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

实验结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并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11、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了解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 实验器材:塑料瓶、豆子、棉布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瓶中放一些豆子,用力摇摇;

2、分别用捂住耳朵和用棉布包起瓶再摇一摇瓶子。实验现象:没有用棉布包起来听到的声音很强,包起来和捂住耳朵后听到的声音很弱。实验结论: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这两种方式来减轻声音。

12、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和气温的测量(2个合)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在不同的环境、时间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分别测量在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温度;

2、在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3、在同一点,分别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测量温度。

实验现象:教室里温度比教室外的温度高;阳光照射的环境比背阴处温度高,清晨的温度最低,中午的时候温度最高

实验结论:不同的环境(室内外、阳光照射或背阴处)和时间段的气温是有变化的。

1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实验器材:吸管、剪刀、胶带、硬纸板、大头针、带橡皮的铅笔

实验步骤:

1、制作风向标;

2、把风向标放在有风的地方,进行测量风向。实验现象:不同的风吹来后,风向标转向相应的方位。实验结论:风向标可以用来测量风的风向。

14、实验名称:观察我们的身体 实验目的:了解人体的结构有哪些。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观察比较身体的左右两个部分。实验现象:我们身体的左右两个部分都是对称的。

实验结论: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15、实验名称: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目的:了解身体的肌体活动有哪些因素完成。实验器材:一些重物

实验步骤:

1、左手拿起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

2、反复做这个动作,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部分。实验现象:

1、当拿起重物,左上肢的关节是弯曲的;

2、右手触摸手臂发现,手臂的肌肉突出,关节和骨骼在弯曲。

实验结论: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16、实验名称:测量心跳和呼吸和呼吸为什么会加快(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运动后人为什么会加快心跳和呼吸

实验器材:喇叭筒、秒表、塑料袋、软管、集气瓶、水槽、火柴

实验步骤:

1、用喇叭筒和软管做一个听诊器,分别在用听诊器听一听平静下的心跳和运动后心跳的次数。

2、在塑料袋中插一个软管,反复呼吸袋里面的空气;

3、在水槽中装满水,放入3个集气瓶,一个收集新鲜的空气,分别在2个瓶下插软管,一个呼吸一次,一个呼吸多次,收集好用毛玻璃片盖住。收集后,把点燃的火柴分别放进瓶子。

实验现象:

1、运动后心跳比平静下心跳快;

2、反复呼吸袋子的空气次数多,感觉很难呼吸;

3、放火柴放进新鲜空气的瓶,火柴可以燃烧很久,而呼吸多次的瓶,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吸进更多的氧气。人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17、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心脏

实验器材:洗耳球、水槽、秒表

实验步骤:在有水的水槽中,把洗耳球反复挤压,计算1分钟挤压多少次。

实验现象:反复挤压后,洗耳球将水吸进或者挤压 实验结论:心脏要完成输送血液的功能。

18、实验名称:观察口腔和牙齿(2个合)

实验目的:了解在牙齿在口腔中的作用,以及牙的分裂。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在进物的过程中,观察口腔;

2、小组成员互相观察对方的牙齿。实验现象:每个人的牙齿都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实验结论: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

四下:

1、实验名称: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了解静电现象。实验器材:塑料梳子、碎纸屑

实验步骤: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实验现象:梳子上面吸附了碎纸屑。实验结论: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电珠。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小电珠

实验步骤:

1、把小电珠放在电池的正极上,再用导线连接电池的负极和小电珠的接头。实验现象:小电珠亮了起来。

实验结论:小电珠被点亮是因为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3、实验名称:带灯座的电路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2个合)实验目的:能够连接基本电路 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盒、小灯座

实验步骤:

1、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座连接起来后,放入小灯珠;

2、用导线把两个小灯座和电池连接。实验现象:放入小电珠后,发出光。

实验结论:通过连接电路,知道基本组成部分

4、实验名称: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目的:了解到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实验器材: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形成断路的电池盒、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实验步骤:组装1个电路检测器,并用来检测其他电路中的故障。实验现象:电路出现了故障,则电流会中断,灯泡不会亮。实验结论: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5、实验名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实验目的: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小电珠、导线、待检测物体、验电球、电笔

实验步骤:组装1个电路,在2个导线之间放一些待检测物体,看灯泡是否会亮。实验现象:灯泡有的亮,有点不亮。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6、实验名称:观察手电筒和做个小开关(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开关的作用。

实验器材:手电筒、回形针、导线、木板、涂上不同颜色的小灯泡、电池

实验步骤:

1、观察手电筒;

2、按照要求,用回形针固定在木板上,做个开关,其导线接不同颜色的小灯泡。

实验现象:回形针连接后,灯泡亮了。实验结论: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7、实验名称: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的通路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导线、电路检测器、电池、小灯泡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检测器,观察。

2、做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现象:

1、电路接通后,如果是导体,则亮。

2、串联电路的灯泡比较亮,并联灯泡不太亮。实验结论:串联和并联是2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8、实验名称:观察一朵油菜花

实验目的:了解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认识花各部分名称。实验器材:油菜花、放大镜、镊子

实验步骤:用镊子把油菜花的各部分镊下来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实验现象: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实验结论:花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重要器官。

9、实验名称:多种花的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花的特性。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 实验步骤: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各样的花。

实验现象:有的花有四部分,有的没有四部分。有的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实验结论:花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知道雄花和雌花,花有单性花和两性花

10、实验名称:观察花、果实和种子(3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花、果实和种子的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花、放大镜、棉签、油菜的果实

实验步骤:

1、分别观察一些花的雄蕊和雌蕊;

2、给花传粉;

3、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里面的种子。实验现象:

1、花的雄蕊和雌蕊不一样;

2、油菜果里有许多种子。实验结论:花通过雄蕊和雌蕊来传播花粉,产生种子。

11、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发芽的蚕豆(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实验器材:一些种子、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种子分开,放大镜观察;

2、将浸泡的蚕豆种子放入铺有棉花的盘子,保持湿润,过几天观察。

实验现象:

1、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

2、蚕豆种子发芽了。实验结论: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1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和生、熟鸡肉(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了解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的不同。

实验器材:一些生和熟的食物;生、熟鸡肉、酒精灯、镊子、烧杯、三脚架

实验步骤:

1、比较生和熟的食物;

2、把生鸡肉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等鸡肉熟后,用镊子夹住观察。

实验现象:

1、生和熟的食物是不同的;

2、生鸡肉变熟后,清水里出现了油脂。实验结论:在加热的过程中,食物由生到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13、实验名称:观察发霉的面包和了解霉菌的生长速度(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面包变质发霉的原因。实验器材:放大镜、发霉的面包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

2、按照书上的要求,观察面包上的霉菌的生长速度快慢。实验现象:

1、面包发霉产生了霉菌;

2、在潮湿常温下,发霉的更快。

实验结论: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14、实验名称:观察变质的食物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实验器材:新鲜和变质的食物

实验步骤:观察新鲜和变质的食物,并记录。实验现象:变质的食物有异味,出现霉菌。

实验结论: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5、实验名称:观察食品包装袋了解信息(3个实验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能从中获取食品包装的一些信息 实验器材:一些食物的包装袋

实验步骤:观察包装袋,了解食物的配方和保质期。

实验现象:不同的食物的配方和保质期不同。

实验结论: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主要是食物的配方、营养成分以及保质期等。

16、实验名称:给岩石分类

实验目的: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实验器材:一些不同的岩石

实验步骤:用观察、手摸的方法去给岩石分类。

实验现象:岩石有不同的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

实验结论:岩石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17、实验名称:观察、识别岩石 实验目的:初步认识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实验器材:一些不同的岩石、放大镜、滴管、稀盐酸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

2、让岩石相互敲击;

3、用滴管吸稀盐酸,滴在岩石上。

实验现象:

1、岩石在放大镜下有很多的颗粒;

2、相互敲击,有的岩石会脱落颗粒;

3、滴稀盐酸,有的岩石会冒气泡。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18、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 实验目的:了解岩石怎么组成的。

实验器材:花岗岩、放大镜、石英、长石、云母矿物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

2、分别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颗粒。实验现象:花岗岩里有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颗粒。实验结论: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9、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和软硬比较(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实验器材:一些矿物、瓷板、一些固体

实验步骤:

1、把矿物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把矿物放在瓷板上进行摩擦,产生条痕;

3、用一些固体去划矿物。

实验现象: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条痕和软硬程度。实验结论: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条痕和软硬。

20、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知识 实验器材:一些矿物

实验步骤: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实验现象:矿物有透明、不透明、半透明三种;

2、矿物的光泽有强、弱;

3、矿物有的有特殊规则的几何形状,有的没有。

实验结论: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透明度、光泽和形态。

五上:

1、实验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盒、纸巾 实验步骤:按照书P4的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滴水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绿豆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和空气。

2、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吗(2个合)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实验器材:放大镜、绿豆芽种子、塑料盒、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分别把2个装有绿豆芽的盒子一个放在有阳光,一个放在黑暗中,过几天进行观察。

2、把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纸上,保持纸一端湿润。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下的绿豆芽比黑暗中的茎粗,数量多。

2、有水湿润的一端绿豆芽发芽的更好。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和适量的水。

3、实验名称:蚯蚓与环境

实验目的:了解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实验器材:蚯蚓、纸盒子、纸巾

实验步骤:

1、把蚯蚓放入一个里面涂成黑色,剪掉一端,在底部铺上纸的纸盒子中间,盖好盖子,过几分钟观察,反复做几次;

2、再放蚯蚓在一个两端铺上湿润和干燥的泥土的纸盒子中,过几分钟观察,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实验1蚯蚓都喜欢呆在黑暗的地方。

2、实验2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4、实验名称:制作生态瓶

实验目的:知道生物生态群落的概念。实验器材: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

实验步骤:按照书上的要求,做一个生态瓶,并观察。实验现象:生态瓶中的生物都存活。

实验结论: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5、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实验目的: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块

实验步骤:按照书上的要求,做光和影子的实验。实验现象:不同位置上照射,会产生不同长度物体的影子。

实验结论: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是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

6、实验名称: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是和太阳的变化有关。实验器材:筷子、木板、白纸、橡皮泥

实验步骤:把纸粘在木板上,再把筷子用橡皮泥垂直固定在木板,并把它放在阳光下。实验现象: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筷子的影子也发生了距离、角度的变化。

实验结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7、实验名称:照亮目标 实验目的:了解反射现象。实验器材:手电筒、书、镜子

实验步骤:

1、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位置的书;

2、把光线射在光滑的镜面上。

实验现象:

1、不同位置的书上有不同的光线。

2、射在镜面上,关线发射回去。

实验结论:光碰到镜面的物体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8、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目的: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是正比关系。实验器材:温度计、镜子

实验步骤:分别用一面和多面镜子发射光;并用温度计来测量光的热度。

实验现象:一面镜子反射的光的亮度弱,温度低;多面镜子发射的光的亮度高,温度高。实验结论: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9、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和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2个合)

实验目的: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纸袋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分别在不同颜色的纸张中,插入温度计进行观察;

2、把3个黑色纸袋分别按地面水平、垂直、太阳光垂直放好,里面插入温度计。

实验现象:深色的纸袋温度计比其他的高,与太阳光垂直的纸袋的温度比其他高。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0、实验名称:制作并检验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2个合)

实验目的:了解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实验器材:做“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实验步骤:

1、先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2、装好200毫升的冷水放在阳光下,每5分钟观察。实验现象:水是慢慢的有点热。

实验结论:太阳能就是吸收了太阳的光,转换成热能散发出来。

11、实验名称: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目的:了解风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烧杯、镊子、酒精灯、塑料瓶、大小岩石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加热一小块岩石;

2、把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水中,反复几次;

3、把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使劲摇动。

实验现象:

1、将热岩石放入水中几次后,热岩石开裂,都出现了小块;

2、摇动岩石后,岩石会出现破裂。实验结论: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12、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实验器材:放大镜、土壤、烧杯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晾干的土壤。

2、把土壤放进水中,并搅拌均匀后沉淀。

实验现象:土壤里有沙砾、沙等其他颗粒;

2、土壤刚放进后,产生气泡,经过沉淀后,杯底聚集了很多的植物的残留物。

实验结论: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

13、实验名称:模拟雨如何影响土地

实验目的: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实验器材:土壤、塑料瓶和盒子、铲子

实验步骤:按照书55页做实验。实验现象:土壤被水慢慢地冲刷下来。实验结论: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14、实验名称:探索侵蚀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土地被侵蚀的原因。

实验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实验步骤:按照书58页做实验。

实验现象:接水容器接住“径流”后发现有很多的土壤。

实验结论: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15、实验名称:模拟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实验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饮料瓶、尺子、水桶 实验步骤:按照书61页做实验。

实验现象:坡度高的地方水流速度快,缓坡的地方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

实验结论: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16、实验名称: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目的: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成正比。实验器材: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实验步骤:分别用绳子一头系在不同的钩码,一头系在小车上,松手,记录小车到终点的时间。实验现象:钩码越多,小车到终点的时间越快。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17、实验名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实验目的:了解弹力的作用。实验器材:小车、橡皮筋、细线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架上,一端固定在车轴上,并在车轴上进行转动橡皮筋;

2、分别在不同的车上,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不同;

3、松开手,观察小车行驶了多少距离,用细线量出来。实验现象: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行驶的远。

实验结论: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18、实验名称:用气球驱动小车 实验目的:了解反冲力。实验器材:小车、气球

实验步骤:把气球固定在小车后,吹足气后,放开。实验现象:小车快速的向前。

实验结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19、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实验器材:测力计、物体

实验步骤:

1、讲解测力计和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用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动的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物体,测力计测量出来的力是不同的。实验结论: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0、实验名称: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盒子、粗糙的物体

实验步骤:

1、把相同的钩码放进盒子中,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表面,用测力计拉动,读数;

2、把不同的钩码放进盒子中,用测力计拉动,读数。

实验现象:粗糙的表面和数量多的钩码,测力计读数大。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状况、物体重量有关。

21、实验名称: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实验目的:了解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实验器材:小车、钩码、、测力计、胶带

实验步骤:

1、在小车上放上相同的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读数;

2、用胶带把小车的轮子固定,再用测力计拉动,读数。

实验现象:固定后轮子,测力计的读数大。实验结论: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22、实验名称:制作小赛车 实验目的:设计制作小赛车 实验器材: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实验步骤:设计、制作并展示小赛车。实验现象:小赛车运动起来。

实验结论:赛车运动起来是由于动力的作用。

五下:

1、实验名称:观察物体和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在水中游沉有浮。实验器材:一些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

1、把一些物体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

2、分别把一块橡皮、胡萝卜切成1/2,1/4,1/8块,放进水里。

实验现象:

1、一些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2、。橡皮、胡萝卜切成不同的块后,还是会沉在水底。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游沉有浮。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2、实验名称:控制因素和沉浮瓶来研究沉浮(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沉浮的原因

实验器材:水槽、相同体积但不同重量的物体、相同重量但不同体积的物体、塑料瓶

实验步骤:

1、分别把相同体积但不同重量的物体和相同重量但不同体积的物体放进水中;

2、分别往塑料瓶中加入不同容量的水,观察装多少水后会,悬浮在水中以及沉在水底。

实验现象:

1、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容易沉;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塑料瓶装满水后,沉在水底。

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3、实验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和比较排水量(3个合)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和物体沉浮的关系。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

实验步骤:

1、2个烧杯里放入200毫升的水,分别把相同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态,放入一个烧杯水中,记录其排水量;

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放入另外一个烧杯中,使其浮在水面,记录其排水量。实验现象:实心的形状,会沉在水底;不同形状的有的会沉,有的浮在水面。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实验名称:研究船的装载量和用其他材料造小船(2个合)实验目的:研究在同种物体在相同重量下,其排水量和载重量的关系。实验器材:橡皮泥、铁垫圈、水槽、一些做船的材料

实验步骤:

1、分别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分别放入相同的垫圈,观察其排水量。

2、使用其他的材料做一艘船。

实验现象:体积越大的橡皮泥,它所载物量越大。

实验结论:同种物体在相同重量下,排开的水量越大,载重量也大。

5、实验名称:感受浮力、测量大小不同泡沫板受到的浮力(3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浮力的原理和如何测量浮力

实验器材:测力计、大小不同的泡沫板、小滑轮、绳子、水槽

实验步骤:

1、用手按住把泡沫板,并放入水中;

2、先测量泡沫板在入水前的重量,再用线拉住泡沫板,使它浸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测力计上的数字。

3、把拉力加上泡沫板受到的重力。实验现象:按住在水中,手会感觉一股向上的力;

2、测力计测量出了泡沫板的浮力

实验结论:浸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体积越大,收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浮力大于重力,上浮,如果相同,则浮在水面。

6、实验名称:让马铃薯浮起来

实验目的:了解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烧杯、盐、马铃薯

实验步骤:用烧杯取100毫升水,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入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实验现象:盐加入到一定的量后,马铃薯浮起来了。实验结论: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一些物体的沉浮。

7、实验名称:分别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2个合)

实验目的: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实验器材:钩码、盐水、糖水、酒精、烧杯、测力计、天平

实验步骤:

1、分别用烧杯装好一定容量的盐水、糖水、酒精;

2、把钩码用测力计固定好,分别放进3个杯中,观察其受到的浮力;

3、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重量。

实验现象:

1、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一样;

2、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实验结论: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8、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烧杯,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实验步骤:

1、在平地烧瓶中装水,并用滴管滴一些红墨水染色,用橡皮塞固定,在橡皮塞插一根玻璃管;

2、分别把烧瓶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实验现象:红墨水在热水里上升,在冷水中下降。实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9、实验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实验目的:了解热传导。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涂了蜡的金属片

实验步骤:组装铁架台后,用夹子夹子金属片,在金属片下面放点燃的酒精灯。实验现象:经过加热后,蜡从边缘向四周扩散。

实验结论: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10、实验名称:铜、铝、钢的传热比较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器材:相同粗细、长短的铜丝、铝丝、钢丝、金属夹子、火柴棒、凡士林

实验步骤:

1、把铜丝、铝丝、钢丝固定在金属夹子上,并涂上凡士林,把火柴棒放上面;

2、在金属夹子下放点燃的酒精灯。

实验现象:铜丝的火柴棒最先掉下,依次是钢丝和铝丝上的火柴棒。实验结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1、实验名称:做一个保温杯 实验目的:了解热的不良导体。

实验器材:铁杯子、毛巾、泡沫塑料、温度计

实验步骤:倒相同温度的热水,分别把铁杯子打开盖子、杯子包上毛巾,杯子放入泡沫塑料中,观察10分钟,测量温度

实验现象:打开盖子的温度最低,放入泡沫塑料中温度最高。实验结论: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2、实验名称:做一个“水钟” 实验目的:了解滴水能够用来计时 实验器材:一个塑料瓶、剪刀

实验步骤:把塑料瓶当中剪开,在瓶口戳一个小洞,把塑料瓶的上部倒插入下部,放一些水,观察其滴速。

2、分别塑料瓶上标出1分钟、5分钟流出来的水位刻度。实验现象:水滴的速度是固定的。

实验结论:滴水是有固定的速度,能够用来计时。

13、实验名称:观察摆 实验目的:了解单摆的等时性。实验器材:摆、秒表

实验步骤:让摆做自由摆动,用秒表计时,每隔10秒计入摆动的次数。实验现象:各小组实验中,发现第1个10秒,摆的次数是基本上是一样的。实验结论:单摆具有等时性。

14、实验名称:用摆做实验和研究摆的快慢(2个合)

实验目的: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原因 实验器材:摆、秒表

实验步骤:

1、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2、分别在15秒中,做改变摆锤重量和改变摆绳长短的实验。实验现象:

1、摆锤重量改变后,摆的次数一样;

2、摆绳长短改变后,摆的次数不一样,摆绳短,摆的次数多。

实验结论:摆的次数多少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的次数越多。

15、实验名称: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和做个“钟摆”(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摆长的概念以及与摆的次数多少关系。实验器材:摆、粗细相同但长度长度不同的金属条、条形磁铁

实验步骤:

1、分别把长度不样的金属条挂在相同高度的摆上,做自由摆动;

2、分别在比较长的金属条的不同位置上挂条形磁铁,观察在15秒中的摆动情况;

3、设计一个一分钟能摆动60次的摆。

实验现象:

1、长度长的金属条摆动次数比长度短的少;

2、如果磁铁挂在金属条的最小,则摆动最少,因为相当于增加了摆长,如果挂在最上端,则摆的次数最多。

实验结论:摆锤重心至固定点的距离是摆长,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6、实验名称: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实验目的:了解机械摆钟的原理。

实验器材:摆、塑料齿轮、纸做的指针和钟面

实验步骤:

1、组装1个齿轮操纵器;

2、安装指针和钟面。实验现象:摆动摆长,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六上:

1、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分别在杠杆尺的两端一样的位置上挂上相同、不同位置上挂上不同的钩码,使其保持平衡。实验现象:在挂上不同的钩码,如果平衡,则两边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三种。

2、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一个小干杆秤。

实验器材:小刀、胶带、硬纸板、一些物体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小杆秤”;

2、固定好“小杆秤”,把需要检查的材料,放上硬纸板 实验现象:移动右边的小螺母后,两边平衡。

实验结论:小杆秤平衡的原理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3、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2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轮轴的特性和轮的大小的特点。实验器材:2个轮不一样的轮轴、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先测一下钩码的总重量;

2、把钩码用绳子穿好后,分别挂在轮轴的只有左右两边;

3、分别挂上面积不一样的物体放在大两端。实验现象:钩码里的物品还能少一些;

2、实验结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4、实验名称: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个实验合)实验目的:了解定、动滑轮不同特性和滑轮组的作用。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分别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2、在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一头系上测力计,一头系上钩码,拉动测力计。

实验现象:定滑轮上的测力计没有改变,动滑轮上的测力计改变一半,滑轮组上的测力计改变一半。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但是改变施力方向;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是不改变施力方向;滑轮组既省一半的力,又改变施力方向。

5、实验名称:研究斜面和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斜面属于简单机械,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板、钩码、测力计、高低不同的圆棍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系上钩码,直接提升,记录。

2、测力计系上钩码,在斜面上提升,记录。

3、用高低不同的圆根,做不同高度的斜面,分别用测力计去测量拉动的钩码。

实验现象:

1、斜面上提升比直接提升要省力;

2、圆根越短,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相同长度的斜面上,坡度越小越省力

6、实验名称: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器材:宽和窄纸梁,厚和薄的纸梁、铁垫圈

实验步骤:

1、分别在宽和窄的纸梁上放上相同的铁垫圈;

2、分别在厚和薄的纸梁的相同位置上放上相同的铁垫圈。

实验现象:

1、宽的纸梁承载铁垫圈多,窄的纸梁承载铁垫圈少;

2、厚的纸梁承载铁垫圈多,薄的纸梁承载铁垫圈少

实验结论:纸梁越宽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7、实验名称: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拱的受力原理 实验器材:纸、铁垫圈、书本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在上面放上铁垫圈;

2、分别在纸拱左右两边用书本固定,然后在上面分别放上不同的铁垫圈。

实验现象:没有固定的纸拱,放了一个铁垫圈后,拱高度变低;

2、固定后纸拱放很多铁垫圈后,拱高度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拱形物体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使得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

8、实验名称:塑料瓶的观察

实验目的:圆顶形、球形等弧形结构与拱形有紧密联系 实验器材: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剪刀

实验步骤:

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和表面是什么形状。

2、用手压凹塑料瓶,感觉用力大小;

3、观察剪开的塑料瓶,观察各部分的厚薄。

实验现象:

1、塑料瓶上部是弧形,中部是球形,底部是凹进去的圆顶形,表面是凹槽。

2、手压瓶,发现上部最软,底部最厚;

3、瓶底最厚。

实验结论: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强。圆顶形、球形等弧形都是特殊的拱形。

9、实验名称: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目的:了解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实验器材:塑料吸管、钉子

实验步骤:

1、先做1个正方体的框架,观察。

2、分别在正方体的四的角斜放固定一根吸管。实验现象:

1、开始做的正方体不牢固;

2、斜放固定后,正方体非常牢固。

实验结论:斜放固定后,正方体就变成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10、实验名称: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实验目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实验器材:吸管、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 实验步骤:

1、搭一个塑料瓶的“塔”;

2、实验一下“塔”不容易倒。实验现象:放了沙的“塔”重量大,稳定好

实验结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1、实验名称: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实验目的:了解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实验器材:线圈、电池、指南针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线圈,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

2、给线圈通上电流,放在指南针上。实验现象:通了电后,指南针的磁针发生了偏转。实验结论:线圈通电后产生磁性。

12、实验名称:制作铁钉电磁铁以及探究南北极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有南北极,且可以改变南北极的方向。实验器材:铁钉、线圈、电池、大头针、磁针

实验步骤:

1、用铁钉、线圈组装1个电磁铁,并通电和断电后,去靠近大头针。

2、把通电的电磁铁的一端靠近磁针的一级;

3、改变线圈绕线方向和电线正负极接法后,再次通电去靠近磁针。

实验现象:

1、通电后,大头针被吸引了。

2、电磁铁的一端靠近磁针后,发生了相斥或相吸的现象,但是改变绕线方向后,发生了相反的行为。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同时有南北极,通过电池的正负接法和改变线圈绕线方向都可以改变南北极的方向

13、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研究 实验目的:知道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原因。

实验器材:导线、不同的电池、粗细不同的铁钉、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分别做2个绕线圈圈数大小不同的电磁铁;

2、分别做2 个用不同大小的电池的电磁铁;

3、做2个粗细不同的铁钉的电磁铁,并分别靠近大头针。

实验现象:绕线圈圈数多、大号电池、粗铁钉的电磁铁比绕线圈圈数少、小号电池、细铁钉的电磁铁吸引的针要多。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的多少、电量的大小、铁钉的粗细等因素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14、实验名称: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 实验目的:知道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器材:电磁铁的材料

实验步骤:组装1个磁力大的电磁铁。实验现象:制作了一个磁力大的电磁铁。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的多少、电量的大小、铁钉的粗细等因素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15、实验名称: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目的:知道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实验器材:电动机、橡皮筋、磁铁、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实验步骤:拆开小电动机,观察;

2、按照书59的方法制作1个小电动机。实验现象:拆开小电动机,发现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实验结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转动。

16、实验名称: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实验目的: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分别在班上,找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实验现象: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不同的特征。

实验结论:我们有不同的相貌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命个体。

六下:

1、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实验器材:放大镜、一些物体

实验步骤:用2种方法来观察放大镜下的物体。实验现象:2种观察方法,都可以放大物体。

实验结论: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

2、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一些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器材:放大镜、昆虫标本

实验步骤: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

实验现象:一些昆虫的细小的身体结构在放大镜下展现出现。实验结论:昆虫的特殊身体结构是其特有的,能够帮助它生存。

3、实验名称: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了解一些晶体的结构、颗粒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步骤:先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再用放大镜观察。实验现象:碱面和食盐的颗粒比较小,味精和白糖的颗粒比较大。实验结论: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4、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洋葱表皮切片。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镊子、碘酒、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

1、用小刀把洋葱切成2半,用镊子提取洋葱的皮,再用刀片轻轻把表皮刮下来放在载玻片,最后滴碘酒后盖上盖玻片。

2、把切片放在显微镜上的载物台上,正确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实验现象:看到了洋葱的表皮细胞。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和观察水中的微生物(2个合)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2、了解生物细胞和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一些生物切片、池塘的水、滴管、烧杯

实验步骤:

1、把一些生物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用烧杯装一些池塘的水,用滴管把一滴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现象:

1、生物切片呈现出不同的细胞样本。

2、水里有很多的微生物。实验结论:细胞有很多的形态,在水中有很多的微生物。

6、实验名称:让物质发生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物质的变化是产生新物质和没有产生新物质变化两种。实验器材:铁丝、热水、烧杯、纸、蜡烛

实验步骤:

1、用力弯曲铁丝。

2、在烧杯中放入热水,观察。

3、把一张纸折成不同的形状。,4、点燃蜡烛后,观察。

实验现象:松手后,铁丝回复原状。热水出现了水蒸汽,烧杯壁出现了小水滴;纸散开后,还是原状;蜡烛点燃后,出现了光和热,有黑烟。

实验结论:铁丝弯曲、水和纸的变化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点燃蜡烛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7、实验名称:混合沙和豆子和观察白糖的变化(2个合)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实验器材:沙、黄豆、烧杯、筛网、蜡烛、白糖、铁勺

实验步骤:

1、把烧杯中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搅拌。

2、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

3、把少量白糖放在铁勺中,点燃蜡烛后,放在火上加热。

实验现象:白糖加热后,出现了变色、有泡泡的现象。

实验结论: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白糖加热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8、实验名称:米饭、淀粉和碘酒和寻找淀粉的踪迹(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淀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

实验器材:米饭团、淀粉、滴管、碘酒、一些含有和不含有淀粉的物体

实验步骤:用滴管滴少量的碘酒在米饭团和淀粉上,观察。

2、在一些物体上,滴上碘酒。实验现象:米饭团和淀粉滴了碘酒后,出现了蓝色。一些物体上,有的变蓝,有的没有变蓝。实验结论:遇到碘酒变蓝是因为物体中含有淀粉。含淀粉类物体遇碘酒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9、实验名称: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以及二者混合后的变化(2个合)实验目的:了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产生了新的物质。实验器材:小苏打、白醋、烧杯、长细棍、蜡烛、玻璃片

实验步骤:

1、先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白醋后放入少量的小苏打。

2、将点燃的细长根放入混合白醋的烧杯中。

3、将烧杯中的气体倒入点燃的蜡烛上。

实验现象:

1、小苏打是粉状颗粒,白醋是透明的液体。二者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2、点燃的细长根和蜡烛都熄灭了。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10、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目的:了解铁生锈是产生新的物质以及二者的不同。实验器材:一些生了铁锈的铁制品、铁片、小锤、电池和导线

实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铁片和铁锈;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铁锈;

3、通电二者,看小灯泡。

实验现象:铁片是银白色、锈是棕红色;经敲打后,铁片不会脱,而铁锈很容易脱落一些锈;铁可以通电,锈不可以。

实验结论:铁在水和含氧的空气环境中发生氧化反应,出现了铁锈。

11、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目的:硫酸铜溶液可以与铁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铁钉将其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观察;

2、取出铁钉,观察其现象。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由蓝色慢慢的变浅绿了,铁钉上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可以与铁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1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目的:学会做做污水净化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污水、塑料瓶、细沙和小石子

实验步骤:

1、观察污水和自来水的不同;

2、先沉淀一段时间的污水后放入装有戏沙和小石子的塑料瓶中,倒过来放,松开一丝盖子观察。

实验现象:

1、污水经过沉淀后,杯底出现了许多污物;

2、经过过滤后,杯口有很多污物,滴出来的水有些纯洁。

实验结论:污水可以通过净化成纯净水。

13、实验名称: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实验目的:学习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放大镜、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先观察水域周围的环境;

2、看水的颜色、水里游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无污染物;

3、取水样后,与自来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比较,最后填写考察报告。实验现象:家乡的水域有不同的形态,水质有不同。实验结论:要保护好家乡的水域。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模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下半学期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无论是小学或初中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上的小实验是非常热情的。学校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积极的向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本学期实验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的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从中也让教师认识到了许多,其中更有许多值得今后的教学工作借鉴的地方。

首先,小学四年级实验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近来的实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实验基础及技能,仪器选取,材料的选取,操作程序都较正确合理,操作较规范熟练,实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推理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实验能正确规范地操作,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并能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能够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及生活现象。

其次,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主动发展。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他们相互作用,获得了成功,感到无比快乐。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新的课改要求学生有主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简单电路、给花传粉淀、粉的辨别方法等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①关于本课你想了解什么?②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③怎样保证你能完此工作?④老师可以和你们一起去。有后两项保障措施使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使研究成果更具体生动。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中文雅虎”、“搜狐”、“新浪”等网站。他们获得了许多图片、音频、视频资

料,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很多学生从家中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实验的器材。

再次,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增进了学生的知识。用好自然室,发挥设备作用,我们要求上课教师有效地发挥仪器作用以及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课后为科技兴趣小组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向学生下发的实验器材(3)自制分组实验材料(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在科学实验教学,教学科学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都有很好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能力,同时在科学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享受了实验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

总之,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了规范化,每次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我们科学组在以后的工作中,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未来的社会,一个人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我要合作”、“我想合作”的氛围。我们在探究活动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为主,这样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

2010年6月22日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张连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2010年

张连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步骤:

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2011年

第四篇:《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实验报告

《科学植物向光性的实验》实验报告

(一)1、所需材料用具主要有:

豌豆种子、玉米种子、若干锡纸、不透光的纸盒二个,培养皿、剪刀、胶带等。

2、实验原理简述 :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

3、实验设计及观察

(二)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准备好八个装满泥土的花盆,把预先泡好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土壤中,浇水。放在温暖、光线充足之处,等待发芽。五天后,小苗从土壤中钻出来。再三天后长到近5厘米时分别装入两个纸盒中,用锡纸封存好,在向光处挖一个直径3厘米的小洞。再后三天每天打开两盒子观察,玉米和豌豆都向小洞方向弯曲生长,现象显著地表现出来,而玉米更加明显,如图(一.二.三)。

上述现象是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本实验应注意及存在的问题。选择透水好的花盆,便于排水透气,有利于植物萌发、生长。豌豆入土深度为豌豆本身和两倍,太浅小苗不稳,太深萌发过晚。纸盒不能太大,否则离小洞远的那两盒向光性就不明显。低温植物生长较缓慢,高度不够也影响向光性现象。

(三)结论:植物在光线影响下,会保持向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

初二(11)班

熊天46号

第五篇: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目录

科学 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4节 科学测量

第5节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 细胞

第3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

第6节 生物的多样性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5节 泥石流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第2节 质量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第5节 熔化与凝固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科学

七年级下册目录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 走向成熟

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5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章 对环境的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2节 力的存在 第3节 重力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6节 摩擦力

第7节 压强

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 月相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第6节 太阳系

第7节 探索宇宙

下载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新版的符合教学实验目录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

    小学科学教学新探索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践课 贵州省长顺县第一小学 陈兴珍 【摘要】上好科学实践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无论是指导学......

    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其中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原始记录需指导老师签字。实验报告采用河北科技大学......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 陈焘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1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尊重事实体验乐趣 沙城三小张爱华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象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小学科学是一门容纳各个学科基础阶段的课程。它兼容了自然常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在一些专职的教师反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而兼......

    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20.7g

    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科同步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一) 01: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02:太阳能的利用日晷04 日食月食06 观察星空四季星......

    00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精选合集]

    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科同步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一) 01: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02:太阳能的利用日晷 03:月球月相 04 日食月食 05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