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负数》教案设计0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类:
1、数轴上的正负数。教学时可板书数轴,突出数轴以0为点的对称特点。从0开始往右是越来越大,往左是越来越小。
2、在用正负数表示某数据时,正数最好带正号,以强调“增加”的意思。
3、在描述某正负数时的意义时,有学生说成“收入+600元,花了—300元”类的话,指出:在描述意义的时候不带正负号。
第二篇:《认识负数》教案设计01(精选)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认识负数的应用》教案设计01
(郴州市六完小 张文生 收集整理)
教学内容:p.3、4的例
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课后小记: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有三类:
1、数轴上的正负数。教学时可板书数轴,突出数轴以0为点的对称特点。从0开始往右是越来越大,往左是越来越小。
2、在用正负数表示某数据时,正数最好带正号,以强调“增加”的意思。
3、在描述某正负数时的意义时,有学生说成“收入+600元,花了—300元”类的话,指出:在描述意义的时候不带正负号。
第三篇:苏教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苏教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01
(郴州市六完小 张文生 收集整理)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3页的例
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教材分析: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里,“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0和正整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练习一的第1~6题配合第一部分的教学,第7~10题配合第二部分的教学。“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
本课是第一课时,从温度和海拔高度引入负数的学习。学生已有的关于负数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中经常看到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例1精心选择三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南京的最低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上海的最低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4摄氏度,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表示这两个温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会发生混淆?由此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需要: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并区分上海与北京的不同气温。教材把正数与负数结合在一起讲解,有利于突出负数的意义与表示方法,体会正数与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先讲零上4摄氏度与零下4摄氏度分别记作+4℃和-4℃,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使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再讲“+4”与“-4”的读法,并通过“+4也可以写成4”初步把以前学过的那些大于0的自然数与正数联系起来。
例2用正数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缺乏海拔高度的知识,但“高于海平面”“低于海平面”等概念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例题采用“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相对高度,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图中把海平面用一条红色虚线凸现,这样,什么是比海平面高、什么是比海平面低,以及需要不同的数来表示和区分这两种数量就显而易见了。通过用+8 844米表示海拔8 844米,用-155米表示海拔负155米,学生又一次联系实际体会到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他们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就更丰富了。
这道例题里没有讲+8 844、-155的读法,这是考虑到学生在前一道例题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正数与负数的读法,这里把读数的机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会留给了学生。
接着教材结合例
1、“试一试”、例2中出现的数,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初步揭示了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以及“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练一练”安排两道题,第1题,练习正数负数的读法,并进行分类,体会正数、负数的区别。第2题根据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继续练习正、负数的读写。练习一第1-3题重点练习正、负数的读写;第4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温度,进一步认识正、负数的含义;第5题在练习读正、负数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第6题让学生根据用正负数给出的温度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方向的量。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比如:双手上升、下降;向左、右转等。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课件)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F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40 2/3-88.3 + 103 0 12.4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说明: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4)完成第6页第3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5 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如
1、-1、2、-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如1、2、3、4、5,-
1、-
2、-
3、-
4、-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课件出示数轴)[说明: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
四、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课件出示: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课件出示: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板书: 认识负数
负数 0 正数
-4 +4-11 19-7 +8844.43-155 低于0度 高于0度
低于海平面 高于海平面
支出 收入
亏损 盈利
下降 上升
第四篇: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以温度计显示上海、南京、北京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显示零上4 ℃比0 ℃高,零下4 ℃比0 ℃低。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像-5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2、师指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提问:你了解负数吗?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负数?
【设计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负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因此,教学就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拉开帷幕,然后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负数,一下子拉近负数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对负数产生亲切感。】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课件出示不同温度计的图片),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老师这里的温度计上记录了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课件出示)。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第二个城市是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3、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法。
5、再次出示温度计,零上和零下的部分,并提问:-4℃和4℃一样吗?
6、完成“试一试”的练习。
【设计说明: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选择三大典型城市的气温,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44米 -155米)
3、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前面学生已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这个例题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因此在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更深层次的把握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归纳反思,丰富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4、0、-4、19、-
11、-
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2、描述正数、负数的含义
3、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引导说出:0在实际意义上,表示一个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让学生自己写出5个正数和负数,接着让学生自己感知负数和正数都有无限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学生自主分类,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四、巩固提升,深化拓展
1、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负数的产生历史。
3、小练习:练习一的4-6.【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现在同学们了解负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与体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上海 零上4℃ 记作+4℃ 或4℃
南京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北京 零下4℃ 记作-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在本课设计时我还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找准知识基点。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活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例2时,除了充分挖掘出例题的教学价值,还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直观的多媒体资源,为进一步学习负数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3、有效丰富认知。本课安排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变化、有趣味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负数的认知更丰富、理解更透彻。
第五篇:《认识负数》
2008年8月21日,有幸赴滁州二附小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暑期培训,使我受益颇多。这次培训中,上午是主讲黄为良主任对教材的精彩解读与分析,下午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陈馨副校长执教的观摩课《认识负数》和她的报告《优化教材资源,感受数学魅力》。这无疑给炎热的暑期增添了亮色,给我们课改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在这里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下面就这次暑期学习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
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到现在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但苏教版教材对我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因为五年级时课改年级的头,从没有接触过它、使用过它。从任期四年的新课程教材使用中,我有过课堂中的意外收获,有过为探究真理而教学内容失败告终的苦涩,有过为不能很好创设情景的迷茫,有过面对新思想、新理念、新设计而无能为力的困惑。总之。我认为这次的暑期培训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其次,主讲指点名经,让我重新认识了新教材。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计算研究、分析策略、探究价值的培养,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为应付应试盲目机械训练,应该科学有效设计练习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有价值的去探究。在聆听黄主任的教材解读和分析中,我更深刻地了解了这套教材,使我对如何创造使用和把握这套教材、怎样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黄主任对小学五年级的整册教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有效地教学建议,并对全册教材的各单元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他说明了本册教材与以前有所不同:在较大的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些整理练习。如: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最后安排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着四项内容。再如:《整理与复习》与以前有了变化,它划分成四个内容复习:数的世界、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统计天地。本次培训时我在内心深处对新课程在课堂中如何贯穿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再次,新形式的教学观摩开拓了我的教学视野。
8月21日下午,听了陈馨副校长观摩课,开拓了我的教学视野。课的伊始,师生交流估计室内的温度大约是多少度,自然而然地引出温度计并认识温度。整节课例题和练习的引入都很自然、巧妙。在这节课中,我认识到新课整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这节课中,我领会了想象教学在数学空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这节课中,我深深感悟到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与技巧,更要有浓厚的文化功底有效组织和合理调控多变的数学课堂,才会是科学、严谨的数学课堂上得绘声绘色。总之,在这次听课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陈馨副校长善于激励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的语言评价和人文关怀态度都值得我学习和效仿。
最后,报告让我茅塞顿开。
观摩课后,有幸聆听了陈馨副校长的报告《优化教材资源,感受数学魅力》,使我茅塞顿开。她的教学重视更新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变教材呈现形式,重组教材内容,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有效预设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课中合理调控课堂进程,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之,在她的课堂中,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是扎实有效地。
总之,这次培训扎实有效,犹如及时的春雨洒进我的心田,使我在迷惑彷徨的教学道路上,学到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经过这次心灵的洗礼,使我在聆听中有了进一步的收获和感悟。
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尤其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贵品质。现将自己的几点感悟浅谈如下: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在我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武老师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专家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的一点是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
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充分利用好远程网络研修平台,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教材的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我从中受益非浅。自从毕业以来本人一直担一、二年级的教学,对其他年级的数学教学情况不了解,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但通过培训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这次培训不仅有专家对三(上)的教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还有观看了两位教师的观摩课,使我对三年级的教学模式及教材有了清楚的认识。现在就本次培训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对教材有了透彻的认识
在这次培训会上夏立新老师对三(上)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透彻的讲解。每个单元他都先讲解这个单元的内容及安排,接着就进行教材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他把教材的编写的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都讲得非常清楚,如在做第一单元的分析时,先对各个例题该怎样教,给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然后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该怎样去进行给了透彻的讲解,就如第10页第5题,这是一个开放的题,他就要我们注意这道题既可以从平均的角度去考虑,也不从不平均的角度去考虑,但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交流、比较,让他们感到用除法帮助安排更合理。看夏老师对教材讲得多清晰明了,通过他的分析,我对三(上)的教材有了透彻的认识,相信我如果今后从事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就不会感到吃力,在教学时会对每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正确的把握。
二、对观摩课的所思所想
在这次培训会上听了两节课,分别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两位执教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把握的都非常准确,并且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如第一位老师让学生借助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自己去探索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其次,在教学中都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第二位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折出一张纸的二分之一,并图上颜色。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比较适宜的教学方式。如组织交流、创设情景、动手操作等。但两位教师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够巧妙、没有及时捕捉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第二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己说得太多,而让学生说得机会少了,而我呢就经常在教学中犯这种错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今后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根据这两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的收获和体会
1、还数学课本色,上有数学味的课。
课改伊始时,曾一度追求活动的数学课,热闹的数学课,一节数学课看起来好看,细想却不知学生有多少收获。现在引人入胜的情景,漂亮的课件,花哨的环节占不了优势,真实、朴实的课,学生学得扎实的课,才是受学生喜欢的课。
2、过程要让学生风风火火闯九州,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的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探究、质疑、讨论、验证等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培养能力,感受数学思想,培养兴趣。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不包办代替,但也不能被学生的思维牵着走。
3、教学目标要向天上星星藏北斗,知识达成要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层次要清晰,不能一味追求开放、新颖,要关注中差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4、课堂需要教育教学智慧。
教学设计是一个预设,但课堂上学生是“活”的,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随时调整预设。但对没有价值的或价值不大的问题教师也要能机智处理,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及时引导学生。
5、教学的方法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一切以生为本。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一般有四种模式:A知识由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得扎实,但没什么创意。B知识由下而上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掌握。C知识从中插一刀,这样的课大气,但教师难以把握。D无招胜有招,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会的、不会的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展探究。不同的模式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条件等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