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课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好吗?(课件出示春天的景色的图片)春天的景色美吗?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用自己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美景。可是,在我们中国就有500万盲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世界是昏暗的,是漆黑的,他们没有光明和白天,他们的一生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课件出示盲人画面)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2.师: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 3.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4.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位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让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片回忆文章(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读情况。(出示导学目标)
1.出示词语:指名读,要求读准。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琳达一家人有的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板书:母亲,父亲,女儿)
三、学习课文
(一)感受“我”的态度
1、师:那么,老师想问问你们,什么是器官移植?你听说过器官移植吗?你对器官移植是什么态度?(指两三名说)
2、师:琳达十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当父亲要把母亲的角膜捐出去的时候,她的反应会和大家一样吗?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学生自读,勾画。
4、共同交流。
①师:琳达是什么态度呢?从哪里看出来的?(师板书:“我”反对)
②生:“我惊呆了……冲进自己的房间。” 师:“我”为什么惊呆了?
生:那些医生居然想要把妈妈的角膜给予他人。师:所以“我”当时心情(生:难受,痛苦)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生读)谁再来读一读?还有没有表示我反对的句子?
④学生:“你怎么能让他们---”,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二)感受温迪的态度
1、师:十四岁的琳达反应如此强烈,同样是十四岁,她的女儿温迪反应又如何呢?请大家再到课文去找一找。
2、学生读、找、勾画。
3、汇报、交流。
生:“我把父亲的心愿……拥抱外公。” 师:温迪反对吗? 生:温迪很感动。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热泪盈眶,紧紧地拥抱。
师:同样是十四岁,当听到医生要索取挚爱的人身上的器官时,琳达极力反对,而温迪却深受感动,同样的年龄,母女俩的反应(生:天壤之别)。你知道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法?
(三)、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1、师:琳达一开始极力地反对母亲捐献器官,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吗?是谁让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
②交流句子一:
生:“你能给予他人的……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师: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予他人,课文上叫作……捐赠器官。师:取下死人的器官,死人是没有感觉的,可是他活着的亲人却……(痛苦难忍)
师:爸爸是妈妈最亲的人,他却平静的说……(指读1个)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这么做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资料。出示:资料
一、师:哪些数字刺痛了你?
师:看着这一串串的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双眼睛在苦苦期盼着……
师:再来读读父亲的这段话,你是否感受到了父亲那颗滚烫的心呢?(齐读)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呢?(板:无私博爱高尚……)这就是父亲在捐献母亲眼睛角膜时所表现出的平静,但是,过了很多年,父亲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这个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生回答)
③交流句子二: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师:这里哪个词带给了盲人美好的遐想?(重见光明)师:他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明亮而美丽、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师: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怎么能不美妙? 师:还有谁会觉得美妙呢?
生2:父亲觉得美妙,因为他帮助了盲童,让盲童重见光明,画出了栩栩如生的马儿,他觉得非常快乐。
师: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人的感觉多么愉快!多么自豪!
你能读出父亲的愉快吗?你能读出父亲的骄傲吗?(生读)我们来把这种愉快、自豪感读出来,全班一起读。好,我们再回到原文,看看父亲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此时此刻作为一个病人,他其实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啊!作为一个病人,需要的是及早地恢复健康,可是我们的父亲,此时此刻想的的却是盲童重见光明,想的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像温迪一样健康,却唯独没有想自己,所以,当我们再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老师觉得,这两句话,不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它是一首诗(课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吧!预备读。读的真好!同学们,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逝世之后“我”—琳达遵从遗愿,(板书:“我”遵从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父亲的话不仅影响了我,也深深地影响着温迪,温迪是怎么说的呢?
齐读: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其实盲人没有眼睛,不但不能画出美丽的画,他们还要面临许多痛苦,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痛苦呢?(生大胆发言)是啊!14岁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温迪?(板:善良纯真爱的天使)
师:这是一个和他的外公同样善良崇高的小温迪,在这次交谈中,14岁的女儿让我感到骄傲,(板书:“我”骄傲)让我们一起骄傲的读。此时的琳达彻底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他还留下了什么?
生:他还留下了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光辉精神,一直留在“我”和“我女儿”的心中
生:乐于为别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生:我觉得他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乐于助人了,他奉献了自己全部能够奉献的东西,他留给了人们一笔宝贵的遗嘱,让那些盲童和身体上有残缺的孩子都能够重见光明,健健康康地生活着
师:说得多好!这告诉我们父亲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的人,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课题,现在,你觉得题目中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
生: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还有父亲乐于奉献一切的宝贵精神财富(板书: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谢谢,你是父亲的知音
生:我觉得此时此刻,这位父亲真正得到了永生,他的精神已经被他的女儿和孙女所吸收,而他身上的各个部分都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永生
四、总结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母亲 :“我”反对
永生的眼睛
父亲 :“我”遵从遗愿
无私奉献
女儿 :“我”骄傲
一心为他人着想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教学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则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这里的“悟”既包括读懂的,又涵盖质疑的。这里的”读”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这里的“交流”既可以是你喜欢的词句段落,也可以是人物特点。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本文我采用两课时教学,下面我重点来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1.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读,自由谈感受。
②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读,质疑。
②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
(3)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四、设置悬念,引发下文。
1.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怎样的表现?
3.那个写诗的人的眼角膜是爷爷捐的吗?这个问题学生心中有疑惑,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我们一同期待。
【设计意图】父亲的话说给谁听?父亲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父亲的话是缘于“我”对父亲要捐赠死去母亲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亲的话释然,“我”的痛苦难忍被父亲的平静和真诚所抚慰。这一环节,使学生能最终领悟琳达情感转变的精神力量的来源,还会对你、我以及温迪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的疑问是开课时种下的,再度提起,又一次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节课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7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说课稿】相关文章:
1.《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2.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3.关于《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4.《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本
5.保护眼睛说课稿
6.眼睛优秀说课稿
7.眼睛变魔术说课稿
8.课文《永生的眼睛》说课稿范文
9.《永生的眼睛》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阅读课文,品味“骄傲”,传递感动,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回顾本堂课,做得比较好的环节有。
1.回顾上文,引入资料,揭示课题。
导入:安静是个盲童,热爱生活的她多么希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背一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看一看。这样的导入,图文体验,为赞扬琳达一家的非凡行为埋下伏笔。抓住课题,抓住文章灵魂。
2.初读感知,梳理人物,初品感动
根据导语学习要求展开默读,带着问题思考,检查词语,积累词语,梳理文中出现的人物,谈谈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并说说理由。这样的环节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不是难事,也从整体上关照了全文的主线。
3.品味“骄傲”,体会写法,品悟感动
这是主要环节,找出相应句子品读,主要采取了读句、品词、补白、批注等方法,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并再读中体会写法,引导发现文中通过具体细致的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将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和情感品悟相融合,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4.回扣课题,补充资料,深化感动
充分感受父亲、温迪的美好品质后,理解“永生”的含义,通过板书的梳理,句式的训练,事例的充实,故事结尾的补充,学生的感悟理解,提升认识,深化感动。
第四篇:修改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尉氏县实验小学
蔡卫芹
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
(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好吗?(课件出示春天的景色的图片)春天的景色美吗?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用自己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去看世间的一切美景。可是,在我们中国就有500万盲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世界是昏暗的,是漆黑的,他们没有光明和白天,他们的一生都是在黑暗中度过的。(课件出示盲人画面)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
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二)导入课题。
师: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位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让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片回忆文章(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交流,提出了三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在读的适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或身边的同学。
(二)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词语:指名读,要求读准。师:课文我们能读的有感情,其实每个词语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那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填空:第一次: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虽然我反对,但是()坚持捐献了她的眼角膜。第二次:父亲与世长辞,()遵从他的意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谁来试一试?同学们很不错啊!我想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挑战一下?真好,请坐,我们一家三口人,有父亲、母亲,他们都捐献了眼角膜,老师板书:捐赠眼角膜
母亲
父亲
温迪
让盲人重见光明,也就是说,他们让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让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其实呀!我们刚才盖罗课文大意就是抓住了关键词——捐献眼角膜,这是一种很好的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大家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角膜捐献。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一)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骄傲”的句子。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
1.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师: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呢?生回答。
师:是啊,有了他们的捐赠,就会有盲人可以有盲人重见光明,为别人带来幸福,多么令人骄傲啊!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温迪的骄傲吧!(生齐读)你们还找到有骄傲的句子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14岁的温迪你”呢?琳达的母亲去世后捐赠眼角膜时,琳达也是14岁,可她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师: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汇报: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师:琳达当时对于捐赠妈妈的眼角膜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深情齐读。
师: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是什么看法呢?(生发言,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感)
师:是啊!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妈妈完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也能完整的离去。可是琳达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变化,是谁让她改变了看法?(父亲和温迪)
3.师:父亲、温迪的哪些行为深深地影响着琳达,也影响着在做的同学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还可以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读,勾画,潜心体会)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根据学生的引导体会句子。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在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平静)说说你的理由,语气很平静,他的心情也很平静,谁来读一读?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一种平静和从容,谁还愿意读一读?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一份耐心,耐心的跟女儿做解释,同学们,我们再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生齐读)这就是父亲在捐献母亲眼睛角膜时所表现出的平静,但是,过了很多年,父亲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这个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生回答)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来,看看这两句话,想一想,我们该怎么读?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是父亲对女儿说的,该怎么读呢?谁来读一读?这里哪个词带给了你美好的遐想?(重见光明)盲童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怎能不美妙?还有谁会觉得美妙呢?(父亲因为他……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的感觉真是美妙),我们来把这种自豪感读出来,全班一起读。好,我们再回到原文,看看父亲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此时此刻作为一个病人,他其实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啊!作为一个病人,需要的是及早地恢复健康,可是我们的父亲,此时此刻想的的却是盲童重见光明,想的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像温迪一样健康,却唯独没有想自己,所以,当我们再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老师觉得,这两句话,不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它是一首诗(课件)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吧!预备读。读的真好!同学们,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逝世之后“我”—琳达按照他的意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父亲的话也深深地影响着温迪,温迪是怎么说的呢?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师:其实盲人没有眼睛,不但不能画出美丽的画,他们还要面临许多痛苦,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痛苦呢?(生大胆发言)是啊!14岁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让我们一起读。(引导想象角膜的作用)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______________,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听了温迪的话,琳达彻底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他还留下了什么?(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得多好,这告诉我们父亲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的人,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课题,你觉得题目中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什么得到了永生?(生回答)在这次交谈中,14岁的女儿让我明白了要为他人着想,要无私奉献的道理,所以我要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四.拓展深化内涵
(一)资料补充
其实课文到这来并没有结束,原文这样写道:…….师:此时琳达不再悲伤,因为她又一次想起了父亲的话(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生齐读)
(三)深化内涵,升华情感
师: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文字的父亲、母亲、温迪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让能得到永生”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吗?(生大胆发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吗?还有什么也得到永生?同学们,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真正让我得到永生的是无私的爱心,只有爱心才是永恒的。
让我们记住文中伟大的父亲、母亲和温迪,也让我们为他们也为所有愿意捐献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四、拓展阅读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
第五篇:人教四下《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说流程】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