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17: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根据《资料汇编三》教学方法问题

徐沟西楚王小学白秀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日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资源,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谈谈多媒体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记识生字中的运用

记识生字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字、形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汉字中有许多是象形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生字。例如: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火、目、鸟、竹”等字的变化过程,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的音、形、义。除象形字外,要求学习的形声字也不少。于是,我制作了一些如“捡树叶”(带有生字、词的树叶从树上飘落过程中识字,再捡入垃圾桶)、“比一比”(形近字、同音字进行组词或连线)、“猜一猜”(听读音猜字,拼读音看偏旁猜字,猜谜语想字)、“一晃而过”(迅速移动字、词快速记读)等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记识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利用多媒体识字,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识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多媒体在指导朗读时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课标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要求学生感悟春光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情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春天美景的视频,在优美的图画和动听旋律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起来。紧接着把事先准备的范读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个个沉醉其中。看着视频上的字幕,有些学生开始小声跟读。此时,我干脆让学生练读,慢慢地在此情景中多数学生已能读出“味”了,几遍后,我关掉范读,问“谁想读一读?”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三、多媒体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言语表达教学内容,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持续性短,自觉性差。多媒体以直观、形象的内容去感染和吸引力着学生。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中,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仅仅通过读这篇课文是很难引起他们与作者对黄山“美”的共鸣。因此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播放黄山的美景视频,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因为有了直观感受,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想象力被唤醒了,他们在小组交流中各抒已见,纷纷给奇形怪状的岩石起名字,并畅谈了对黄山美的向往。在此情景中让他们介绍黄山奇石,学生们兴趣盎然。又如,在执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中,我一边讲一边插播剪截的影片资料,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浓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形象,外化了行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凸现重点,突破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确立的重点,也有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因此运用多媒体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呈现,把静态的变成丰富的动态体,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便于解决重难点。如《我们成功了》这一课中除记识生字为重点外,另一个重难点是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中国人民欢呼、庆祝的情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我播放了当年申奥成功的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当年激动人心的情景。与此同时还利用网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了奥运会的来历及世界影响,中国申办和参加奥运会的历程。然后让学生再一次看当年申奥成功,人们欣喜若狂,激动流泪的场面,学生们被震撼了。当问,“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说吗?”一些学生说:“太高兴了”、“太值得自豪了”、“能举办奥运会,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当提到二00八年奥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时?学生们发言更为勇跃。这节课,在多媒体的协助下,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它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怎样让学生学习语文更有兴趣,才是根本,只有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其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并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闹花灯》时,教师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展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灯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教师吃透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就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树立多媒体信息教育的新理念,勇敢地走进新课堂,不断提高素质。眼下大多数教师对新的多媒体教学理念认识较浅,尤其是老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心理障碍,总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多读多写,这种方法早已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是科学发展的总源泉,当好人民教师就必须树立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巧用教具,深挖教学创新潜力,因地制宜,新旧结合,学习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实施师生互动、人人参与、个个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是通过它的图像、声音、色彩等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掌握知识,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要点或难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记下背熟。这种方式固然能收一时之效,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和操作,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增强记忆,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接受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

2.再造想象,突破难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巩固知识、突破课文中的难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有一定数量的古诗,理解古诗内容,并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其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不断翱翔。这样不但能突破难点,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要提高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

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像,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将画面定格在二小英勇就义前的时刻。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入语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王二小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王二小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更帮助学生体会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敌人的凶残无情。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事先设计出课件,引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由于以小组形式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引导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能够冲破教材和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课堂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第2版,2006.9,第5次印刷.[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第2版,2006.10,第4次印刷.[3]于成兵.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3.[4]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谈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新建小学

黄洁

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上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插图”是这一教材的特色之一,义务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形象具体,且富有童趣,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如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举头”这个词语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插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由于受语言、思维的限制,对古诗很难理解。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解,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就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时,我以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听说要当小诗人表演,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仔细看看李白的动作,学生们很快就有了发现:“李白手背着,抬头看着天空的月亮。”然后我就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模仿表演,最后回到古诗中理解“举头”,没用我费任何口舌,孩子们就理解了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这样的插图运用,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仔细观察,他们的脚印像什么呢?请用什么像什么来说一说?”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这样,运用插图学生就把比较深奥的句子直观形象地理解了。

三、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看”是吸收,“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懂插图,才能说会道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如表达简单、错乱无序、用词不准等,那么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低段的课文插图丰富,且精美漂亮,这是学生进行看图说话的最好资源。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教给学生基本句式,引导他们选用恰当的句式表达,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什么?”“什么像什么?”等。(2)教给学生一些观察图的方法:如有顺序地观察、抓住主要部分重点观察、适当描述周围环境。(3)训练要有层次:一年级我们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说清楚、说明白;那二年级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把句子说美,说长,表达时能比较有条理、比较有顺序。当然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时教师应该有敏捷的反映,及时矫正学生表达上的错误。而在低段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完全表达不清楚,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他支离破碎的语言猜测其要表达的意思,并快速组织语言帮助学生表述,这样用教师的规范表达做示范。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续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这里所说的“想象”,是要求学生看图时联系课文内容,对照与插图相关联的图外事物,然后用语言来表达。如三册中的《黄山奇石》一课中的第五、六自然段设有图片对应的,可以一边读,一边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如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把“太阳升起”和“金光闪闪”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称几块巨石为“金鸡”?把“伸着脖子”和“啼叫”“天都峰”联系起来,理解“叫天都”是什么意思。金鸡叫“天都”的名称的由来就不难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那些在第六自然段详细叙述的黄山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都会伴随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时行语言训练。

五、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学文中,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前者训练观察能力,后者训练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例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中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是介绍我们村房屋的特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学生说:“村子里有花草树木,还有房子。”接着我又问:“这些房子瓦和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门和窗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学生说了后,我就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并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想象房子的样子,这样就在图文对照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认真的观察和正确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我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行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时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陷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借助插图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身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图作为学文的凭借,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等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小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借助插图,对语言文字训练十分有效的原因。

摘 要: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叙述是课文的中心部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为课文中心服务的。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每一篇课文里基本上都配有插图,字少图多、插图新颖是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插图讲授课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思想感情的体会,提升学生的记忆速度,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插图 语文 教学 应用

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突破观点。

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前,据我了解得知,大多数学生没见过海鸥,又怎么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那份深情呢?所以,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边看边读有关句子,结果老人与海鸥那种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便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必要时也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的插图,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二、引导对照插图,增进理解。

如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画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子、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原来是这些小动物的脚踩在地上印出来的脚印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样子非常相似,进而了解了这些动物脚的不同形状,自然就不会含混了。

三、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第二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中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看哪些词用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这里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教师只要持之以恒地借助文中的插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续性,就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借助插图,启发推想,丰富想象。

如《燕子专列》中的插图,反映了当时天气的严寒。我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穿着及周围的环境,天寒地冻、山路坎坷加以对照,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推想一下当时人们为营救燕子需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体会到人们对燕子的珍视,突现人和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五、借助插图,导入情境,激发情感。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插图,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有人为你背井离乡、舍生忘地死保卫家园,当他们要离开,你会难过吗?有人为了营救照顾自己变成了严重残疾,甚至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你又如何忍心,又怎能不感激?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一想到从此再不相见,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这样学生就会进入到插图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比山更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六、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图上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景象。这幅画中涉及了五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物,还有各种招牌和店铺,无论大小都看得清清楚楚,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八百年前的故都风貌,也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展示了张择端的绘画技艺精湛。“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七、运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而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了课文内容,又能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燕子》这篇课文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第一自然段尤为重要。在背诵前,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想一想燕子的颜色、羽毛以及尾巴,从图看到燕子的外形,再结合我们平时看到的燕子,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背过了。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每一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所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文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摘要:插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课文插图 语文教学 低年级 有效使用

现行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内容,色彩鲜艳、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极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插图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插图往往被忽略或轻易带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插图的功能一般可分为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和促进功能。所有课文插图都兼具以上三项功能,只是对于某一幅具体的课文插图来讲,功能会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同时,还应研究图文关系,准确地把握插图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图使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并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

一、有效使用插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拿到语文课本后的第一举动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图片,觉得感兴趣会再去读读文字。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直观形象的喜爱,值得教师珍视。

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图中美丽的星空、弯弯的月牙、可爱的小姑娘都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在引入时,不妨让学生说说在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顺势引导,课文的小诗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了文本,且对文本产生兴趣,也会为课文的学习铺垫好一定的情感基调。

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我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发现:宇航员穿着特殊材料做成的衣服,宇航员穿着鞋底带钩的鞋子,脚踩的地板不是普通的地板,而是一格一格的网格地板┅┅孩子们质疑:为什么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地板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发现和质疑,让学生和文本还未见面却已有亲近感。当学生开始阅读这个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自己已经产生了探索的力量,沉浸在文本之中!

二、有效使用插图,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句不理解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关注到了“漂”和“飘”的区别,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我在请学生区别这两个同音字时,同时引入了课文中的两张插图,并请他们仔细想想纸船和风筝是怎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好朋友的。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纸船是顺着水漂来的,要用‘三点水’的漂”,“风筝是靠风飘上天的,所以要用‘风字边’的飘”。这样,一个难点顺利解决了,同时图片加深了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又如《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中,学生需要理解“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只要请孩子们仔细地观察图片即可,可以通过图中阿切尔的动作、眼神、站的位置以及跟酒馆里其他人的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类理解上的难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易出现的,有效地使用插图,图文结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有效使用插图,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最常碰到的习作方式是看图写话,而我们发现,善于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的学生,其习作质量一般来说要领先于其他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若能常常渗透对课文插图的观察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能力必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一年级下册中有篇课文叫《棉花姑娘》,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前三幅为棉花姑娘生病向别人求助时的画面,最后一幅画的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将前三幅图和最后一幅图作比较,请他们说说棉花姑娘生病时和健康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仔细地比较着,不一会儿,他们就找出了许多不同点。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不仅知道了棉花姑娘生病和健康时的区别,更为学生理解“蚜虫的可恶”、“棉花姑娘对医生的盼望”作好了铺垫。

除了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图片,我们还需要教给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观察景物图,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图,我们应该看清楚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但这种方法的自觉养成,需要大量的看图写话实践。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一些活生生的例子,相信对他们是有所触动的。

就拿《秋天的图画》来说,课文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课文的插图准确地对应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学完了整篇课文之后,我请学生去插图中圈一圈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很快,学生们便自己总结了,作者按照从右到左,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描写这幅图的。于是,我便告诉他们,我们以后描写风景,也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这叫做有序。

四、有效使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学习伙伴的提示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人物形象便丰满起来,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五、有效使用插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表达时往往会过于简单或杂乱无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语言表达训练。课文中的插图绘图精美,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是训练学生表达的优良素材。

课文《春雨的色彩》写了三只小鸟争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故事,读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课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图片。我请学生选择几种景物来仿照课文说一说,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学生们出口成章,精彩无限。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禾苗上,禾苗绿了。春雨淋到小树上,树叶儿也绿了。”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黄了。”

低年级的课文中还有很多插图是多幅图,展现了故事发展的过程和情节,就像连环画一样,学生极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讲述。如《小熊住山洞》一课。课文相对较长,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有条理而且完整地复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掌握每幅插图的意思(熊爸爸提议造房子——春天的森林——夏天的森林——秋天的森林——冬天的森林——大家感谢小熊一家),然后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让学生边看插图边讲述故事,降低了难度,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讲述了,激发了一年级孩子学习的兴趣、讲述的兴趣,培养了一年级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培养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积淀。从小学低年级起,我们就应该培养这种能力。训练学生从说好一句话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慢慢地说好一段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课文插图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增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上述五条关于插图有效使用的建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正如插图的三大功能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样。因此,在插图的使用上,我们要选好其使用的时机,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参考文献:

[1]郭梅 徐文华.一年级语文插图的教学辅助作用[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7(1)第4卷第1期

[2]何芙蓉.插图——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J].现代语文2008(11)78-79 [3]万兰凤.让静止的画面插上灵动的翅膀——谈语文教学中插图运用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结合[J].教学创新2009(6)20-21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多媒体课件往往“鸡肋”,不知道该怎么摆放多媒体课件的位置。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生的“润滑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的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多么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高。在《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中,教师也像往常一样出示了“识词”课件,但与众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变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那些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这一环节的达成度比往常高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起来。

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课文还未正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动”了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凸显“说”点,培养复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流利地复述课文。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能流利地复述出学习的课文内容。

如《捞铁牛》一文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过程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一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一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的培养和提高。

三、切入“想”点,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属性,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的飞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的人物生活的背景与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背景相差甚远,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往往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甚至是呈游离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给学生添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如《山沟里的孩子》教学中,老师提问:“孩子找到‘金钥匙’会干什么呢?”虽然上课前老师已经把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向学生讲解了一遍,但由于学生对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模式只限于自己的模式,说出来的也是蜻蜓点水,苍白无力。教师这时运用视频课件把山沟里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我们这里的生活状况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让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学习情景所震撼,个个低下了头,随后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讲述着孩子们通过刻苦学习找到金钥匙后要做的事情:修路、办学校、办工厂、建养老院„„ 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四、落实“写”点,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讲《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是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老师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总之,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不能为了表现多媒体课件而滥用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为盲目地追求艺术美感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遵循教育原则,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课件使用时机,注意使用策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导致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信息传递时效快,交互性和共享性强,信息保存的格式和操作的范围自由度大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科学、合理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使用不当,也会使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教师是否需要自行开发课件?

教师是否需要自制课件?这是近年来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执教者希望有现成的,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便于操作的课件,但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较快,教学内容变化大,课件中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吻合;二是制作者和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出入较大,缺少个性特点;三是课件中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较多,不便于操作。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量体裁衣”,才能符合自己的“规格”。教育理念的更新,总是先于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自制课件的过程,正是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好的做法提升为经验加以推广时,教师又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更为有效的做法,这也是教师认为市场上的课件可用的东西少的原因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如果给教师提供各类素材,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成符合自己的教学意图的课件,这样的课件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开发课件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注重课件的新颖、趣味,轻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的课件中动态的图标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注重内容的丰富,忽视目标的达成。部分教师认为素材越丰富越好,结果内容呈现令人眼花缭乱,重点不突出,目标不够明确。三是注重情境创设,忽视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能陶冶情操,调动情感,激发学习,但是如果不能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此方法,则会抑制学生的想象,阻碍学生的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悲壮的一幕》时,用了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结果造成学生情感的迁移。四是追求时髦,注重手段的更新,忽视对教材的钻研。目前,有些教学竞赛,要求教师尽可使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强求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个别教师为了能得“高分”,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开发课件上,而不是对教材的钻研上,其结果是画蛇添足,事倍功半。

三、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操作策略。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整体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它能创设自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能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件界面清晰、美观,便于操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平台,注重高效、快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课件首先要选好平台。目前教师常用的平台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每一种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制作课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Powerpoint是幻灯演示文稿软件,易学易用。它能实现简单的交互,能插入Authorware和Flash制作的动画,能链接相关网站,让学生拓展性地学习,制作一个课件只需1~2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由于它制作耗时少,能集音频、视频、动画、文字为一体,基本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Authorware可以在交互应用程序中加入文字、动画、声音,衔接性好,交互性强。但在Authorware中把图形放大,边缘会出现锯齿,而Flash却不会。Flash中的动画,具有使物体自动缩放、旋转、变色、变形等功能,制作动画更轻松,交互功能更强大。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需要,多项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巧妙地利用现有素材,在缩短制作时间的同时,让课件的功能更强大。如制作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课件,选择Powerpoint制作平台。由于去过草原的学生并不多,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草原的风景和牧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插入有关牧民放牧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一群群羊儿涌出圈门,欢快地奔向远方……”等词句,还可以插入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牧羊人的快乐和理解“远处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的含义。制作水平一般的教师,只需两小时左右就能制成集文字、图片、录象、音乐为一体的课件。用此课件教学,和传统的方法相比,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丰富认知,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明确目标,符合课改精神。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要靠人来运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有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将“人灌”变成“机灌”,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课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内容呈现的非线性方式,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师生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报名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虚拟环境,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调用相应的资料,在“参赛活动”中,理解铁饼、标枪、铅球等比赛规则和运动器械的用途。教师在这课的设计上就不是仅仅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而是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制作课件首先要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设计意图,按需定制,按需取材,着眼点不要放在设计的美观上,而是课件本身的内涵上,让教学课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3、遵循规律,注重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信息工具,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有差异。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可选用鲜艳、活泼的画面,内容不易过多,意在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学,界面应简洁、明了,适当地提供和教材有关的影象和文字资料,拓宽学习的面。制作课件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教学原则,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感悟、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等。

4、强化记忆,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课教学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对重难点的讲解要花许多时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我们可以发挥媒体画面富于变幻,信息反馈及时,具有灵活性和仿真性等特点,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需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设计和安排课件呈现的内容。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7》的教学,我们创设了一个到公园识字的情景,根据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Authorware平台,制作了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动态画面,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记“亭、停、闻、鸣、耳”等字的字形,正确区分“亭和停”,“耳和闻”,“鸟和鸣”的意思和用法,同时让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件辅助背诵,辅助练习等,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5、调动情感,注重整体效果。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多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创设情景再现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教学游记、散文一类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和课文有关的风景图片和相关的影视,如东方明珠,梅花山,九寨沟,黄山奇松、雾凇等,还可以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和音乐,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指导朗读,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可以将学生参观、游览的照片扫描到课件中,让学生做导游,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相互交流中,迁移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的教师还利用课件将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苏教版第一册《识字3》的教学,公园里,小朋友在游乐场中尽情玩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小池塘》的教学,用Flash制作了动画,清清的池塘里,白天,太阳、白云倒映在水中;夜晚,池塘里浮现出月亮、星星的影子,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仿真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6、科学整合,注重教学实效。

新一轮课改的关键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课件开发的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课件,让学生成为计算机操作的主人。在内容的整合上,教师可以开发专题学科网站,如“中华名胜博览”网站,整合了课文中涉及的旅游景点素材,如庐山、黄山、莫高窟、桂林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均可以进入该网站,学生既可以在家中预习、复习,又可以在学校和他人合作学习,从而实现了一件多课、多用的目的,满足了不同学生在不同地点,有选择地学习的需求,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制作课件,要力求高效、快捷,实用,要尽可能发挥已有素材的作用,如网络资源,“苏富特素材库”,市电教馆的视频资料等,可以下载、截取、也可以对已有的课件和新购买的课件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有些教师就对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修改,保留自己需要的内容,删去或增加有关材料,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我们还可以向兄弟学校和相关部门借有关的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以及使用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们只要善学、善思、善作、善用,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下载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顺河学校 张修群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既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也提出了该如何把握好多媒体在语文课堂......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红 女 大专 黔西县新仁小学 4671200 551505) 摘 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90年代以来重视以教学设计......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分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探究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影响。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学习情境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的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白桑完小 梁丽霞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展现了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