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音乐教学教案[小编推荐]
课程名称:跟着音乐去旅游
一、课程相关状况:
1、课程内容:利用课件展示,使用中国地图做出旅游线路图,依照线路进行介绍当地别具特色的中国地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状况。
2、教学对象:高中各个年级,此外,将地方音乐素材的选材简单化可对初中各个年级进行教学。
3、授课时间:大课形式,分成两节课讲完,每节课介绍三种地方音乐
二、教学目标:
力图通过有趣、轻松的“旅游介绍”形式,重点的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介绍。通过视频、图片、现场示范和语言介绍的综合介绍,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初步引导,使其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现在愈加被年轻人遗忘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力图在现代流行音乐充斥的年轻人群中找到传统音乐的一席之地。最低标准是达到一种让学生了解、启蒙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分析和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分析:通过课堂所在地(例如许昌)出发,制定一条连接我国几大典型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所在地,然后利用导游讲述的形式,辅之以多媒体立体教学,介绍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以及艺术魅力。每经过一个“景区”,将针对当地特有的音乐形式的艺术特点和人文情况,通过口述和欣赏从该音乐的形态、溯源、艺术特点、发展状况、与我们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教授。讲授的语言要求生动化,形象化。选取的音乐形态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和特异化。
2、重点:陕北“信天游”、青海“花儿”和山西“山曲”的比较;江苏“昆曲”;新疆十二“木卡姆”介绍;内蒙古的“胡迈”和长调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3、难点:素材的选取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过度原生态的视频、音频选择会使得课程内容与中学生的欣赏水平相去甚远,那么课堂的目的将收效甚微。此外,讲授方式也必须进行更新。
四、教学方法
针对中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活泼好动以及喜欢表现等问题,教学方法和表述语言力求更加的生动化。首先是教材内容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上要从现在流行音乐中去寻求,比如讲到戏曲之类的音乐,可以选择现在流行音乐中的“戏曲风”来加以引导,再进入传统音乐的讲述;其次是授课语言上,也要活泼跳跃,再讲述枯燥乏味的传统艺术时,要用更加幽默的语言,和中学生习以为常的一些知识来补充,冲淡传统艺术的陌生感;再次是课堂调度上,要充分的利用中学生好动的特点,利用一些特定的手段,让他们加入讨论中来。
此外,在辅助教学手段上,除了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介绍之外,还可以利用道具,比如讲到山西的“腰鼓”艺术时候,可以将腰鼓现场展示出来等等。
在整体的教学方法上,还是要更多的利用“旅游”这一学生容易接受的特点,来加以调节。
五、具体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1、组织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都为课后完成,第一部分是教师自己完成的部分,分别为制作课件,搜索相关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整理课堂讲课顺序,准备课堂语言;第二部分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给一些音乐比较好的同学布置任务,学习一些流行歌曲中的传统民歌风,比如学会演唱《浏阳河2008》、《新贵妃醉酒》、《兰亭序》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备在课堂上进行演唱。
2、复习旧课与引入新课:第一节课的时候,复习上一节课的音乐课内容,大致为演唱已经教授的歌曲,提请一些同学回答一些问题。通过学生演唱的歌曲联系到今天的内容,或者问问学生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有没有关心过当地的音乐艺术之类的问题引入新课。(5')
本堂课的第二节课的时候,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基本提问一些问题,如:我们上节课去了哪些地方,了解了哪些中国的音乐,谁可以演唱一下?之后引入今天的新课(5')
3、讲授新课:
第一次讲课顺序(40'):
A观看多媒体的中国地图,和同学一起制定旅游路线
B从出发地开始到达第一站——陕西省——讲述陕西的独特的人文特征(腰鼓展示)——视频小品《不差钱》中的小沈阳演唱部分——和学生互动,学生可以模仿——音像原生态的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介绍——教唱小情歌《三十里铺》
C第二站——内蒙古——马头琴演奏的现在乐曲《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学生哼唱——马头琴的传说介绍,引出“胡迈”“长调”——欣赏——学生模仿胡迈——介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教唱《牧歌》
D第三站——新疆以及新疆的人文特征——学生演唱耳熟能详的《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小鸟》《达坂城的姑娘》——“西部歌王”——十二木卡姆、特殊的激情
第二次讲课顺序(40'):
A第四站——东北——“倒垃圾”的朝鲜乐曲——同学演唱——原版的朝鲜族音乐,三拍子的特殊艺术——朝鲜族绳帽现场展示——教唱东北民歌《摇篮曲》
B第五站——北京——听歌曲《说唱脸谱》导出京剧——新歌展示《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梅兰芳——京剧发展历程——《贵妃醉酒》以及京剧的艺术讲解——学习京剧走台的步子
C江苏以及特殊的人文特征——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茉莉花》视频——学生演唱茉莉花——介绍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北京奥运会的昆曲——丝竹乐介绍——现场展示一些乐器,并让学生试奏。
4、总结:通述以上内容,重点针对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危机现状和艺术特征进行补充的说明,并进一步明确这些传统音乐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搜集一些学生曾经旅游过的城市的音乐或者传统艺术的资料。学习一些根据传统音乐改编而来的歌曲。
许昌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教学法期末考试作业
《跟着音乐去旅游》教案
专业:音乐学
班级:07级本科二班
姓名:吕旭
学号:1302070192
第二篇:中学音乐教案[模版]
中学音乐教案模板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音乐教案模板:《雨花石》,欢迎各位阅读与关注。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宏扬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2、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
3、学习休止符,并能理解休止符表示的音乐形象。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体会休止符的作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
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明胶片。
1、休止符
1)比较《小号手之歌》有和无休止符表现的音乐不同。
加了休止符,缩短了音符的时值,加上重音记号,一字一顿,表达了杀白匪的决心。
比较《我和小星星打电话》有和无休止符表现的音乐不同之处。
使用休止符,加上轻声演唱,显得轻盈、闪烁,描绘出星星眨眼的形象。
2)休止符:音乐中静穆的时间用休止符来表示,休止符虽然不出声音,但音乐仍在进行。
全休止二分休止四分休止
八分休止十六分休止
3)重点区分二分休止符和全休止符的写法,明确在五线谱中,无论什么节拍,凡整小节休止都用全休止。
2、2、请同学们自己举例,说明休止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一)导入歌曲
欣赏歌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介绍歌曲产生的背景,引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通过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鲜血得来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解放。如叶挺、方志敏、夏明翰等等。
二)介绍歌曲
通过美丽的雨花石,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一起朗诵歌词。
全曲旋律婉转起伏,节奏富有变化,后乐段音区提高,造成全曲的高潮,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刻画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三)欣赏歌曲
通过欣赏可组织讨论,评价歌曲反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以及局部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特别是歌词“静静的躺在泥土之中”和“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的旋律的区别。
四)这首歌应以感受音乐形象为主,不一定要进行视唱训练,先唱歌词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休止符的运用与演唱准确。
五)教会学生用轻声演唱最后的“啊”。
六)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七)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八)进行表演唱。
第三篇:《中国民间歌曲》教学教案-中学音乐教案
《中国民间歌曲》教学教案-中学音乐
教案
《中国民间歌曲》教学教案
授教师:宋皓包头3中
e-ails:ngiashi@163
授班级:初二1—10
时:1时
教
具:计算机
型:情境模式单一(欣赏)
(一)教学原则目的
我国汉族民间歌曲从体裁分类的角度讲授,对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由于程时间的限制,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和歌种。
2要求学生对中国民间歌曲具有一定
的听辨和音乐分析能力。
3通过对民间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博大的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二)掌握要点:
、民间歌曲的定义
2、民间歌曲的社会功能;汉族民歌体裁类型的划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2)维吾尔族的情歌
3)藏族的箭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与《诗经》。《诗经》风,雅,颂《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充满了生活气息。也称十五国风。基本都是北方民歌本所涉及的民歌大多近百年的作品。
.我国有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但是6个民族如同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关系如何,请从《爱我中华》中体会。
二.依据民族的分布不同讲民歌作品
民歌即民间歌曲。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族风格独特x藏x疆音乐
x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
维吾尔族歌舞相伴的形式
《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
2.中北部地区
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
《赞歌》
陕北信天游:《白羊肚手巾三道兰》
东北民歌:《摇篮曲》
3.中部地区
四川民歌《黄杨扁担》
河北民歌《小白菜》
陕北民歌《绣荷包》
4.南部地区
撒居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高山族《阿里山的姑娘》(选介)
三.小结
从民歌中了解各民风民俗。
第四篇:《中国京剧》教学设计-中学音乐教案
《中国京剧》教学设计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第五篇:中学音乐优质课教案
中学音乐优质课教案《走进古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古筝历史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古筝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体验部分流派乐曲的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能够分析出流派形成的原因
3、通过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古筝与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介绍古筝历史
2、欣赏古筝主要流派的代表曲目,感受其风格特点
3、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与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分析出流派形成的原因
2、具体曲目片段的欣赏与分析
五、教学资源
㈠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是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得较少。也正是基于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艺术的独特魅力有所了解。希望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同时,更能从中体验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㈡教材分析
1、古筝的流派古筝是一件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音色优美、善于表达深沉广博音乐感情的乐器。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现今中国古筝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内蒙筝派和朝鲜筝派。
2、古筝主要流派的风格特征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浙江古筝又称武林筝,起自浙江杭州,盛于上海,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古筝流派。风格特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充分表现出乐曲丰富的内涵和丰满的感情。
3、影响古筝流派形成的因素
首先,古筝的流派形成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次,古筝流派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审美习惯的影响。
再次,古筝流派的形成受到艺术家审美个性的影响。
从南、北两大派别来看,南派筝一般比较幽雅、柔美、稳重、含蓄抒情,注重内在感情的表现,效果性的东西较少; 左手按揉弦变化较多,比较细腻、圆润、柔慢、重韵味。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细腻动人,深具柔和的南国风情。北派筝一般较泼辣、粗犷、重形象表现,效果性的东西较多; 乐曲起伏较大,有跳动感; 弹接力度也较大,气氛比较强烈; 右手技巧较南派多,也较南派难,但左手的揉按细腻变化少些,揉按一般较急较深,效果则尖硬些。其出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豪爽奔放,刚中有柔,庄重古朴,深具中原韵味。
4、古筝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和创新。古筝流派在历代不同演奏家的改革创新中得到流传和发展。古筝艺术同样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个筝派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承的基础上,没有创新,就会慢慢迷失发展的方向。只有技法创新,创作的创新,演奏风格手法的多重创新,才能使流派不断向前发展。传承与交流时创新的基础,前者是内部吸收,后者是外部借鉴,两者缺一不可。传承与创新是流派发展古筝艺术的原动力。创新离开了传统的继承,古筝的独特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就难以延续和传承下来,古筝艺术的创新也将失去意义。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创新也离不开传统“法度”,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既能使优秀的古筝传统得到继承,又要勇于创新。
六、教具、教学手段
课件、古筝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七、教学过程
㈠导课
1、课前播放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营造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2、简单介绍《高山流水》乐曲出处,引出古筝历史(意图:通过听赏,先入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
㈡新授
1、老师介绍古筝历史
2、古筝按地域划分流派并听辨音乐引出分析古筝流派形成的因素
3、从具体风格划分为九个流派并提问
问题:①你所听到的乐曲属于哪个流派?
②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意图:通过老师介绍相关资料,了解古筝流派的划分。)
4、演奏两首不同流派的筝曲,启发学生感受古筝流派风格特点
①第一首演奏《秦桑曲》片段,先请学生回答问题,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②第二首演奏《三十三板》片段,先请学生回答问题,谈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意图:通过老师现场演奏古筝不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并感受古筝流派风格特点。)
5、具体乐曲欣赏分析
①欣赏《临安遗恨》片段1,提问:这首乐曲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
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③欣赏《临安遗恨》片段
2、提问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总结归纳
6、古筝的传承与创新
八、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