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稿搭配的学问修改5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的《搭配中的学问》。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几个方面谈谈。
一、说教材。
《搭配中的学问》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安排了配衣服、配路线、配菜三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重在训练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五、六年级数图形的学问、比赛场次等打下方法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对搭配问题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而全面的考虑,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具学具: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用),练习纸。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代先进教学理念也提倡先学,以学定教。根据这些理念,我精心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胆放手;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我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引导。
三、教学设计
考虑到不少三年级学生不太清楚荤菜和素菜这两个名词的含义,却对衣着打扮更感兴趣;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我对教材进行改编,以笑笑元旦活动为主线,将搭配衣服、游动物园、配午餐贯穿起来,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元旦来了,爱美的笑笑准备漂亮的打扮去游玩,可是衣柜是琳琅满目的衣服,今儿该怎么穿呢?如果只选一件上衣、一件下装叫“一种穿法”,你知道笑笑有几种穿法呀?
2、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抛出问题后,学生先猜一猜有几种搭配,有提出动手用学具配一配验证。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的搭配过程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独立想,谁跟谁都不讨论。在此过程中,我巡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儿童具有好奇的天性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以学定教。
接着,展示学生的记录。学生可能出现这样的文字记录,我让学生评价、对比这些文字的记录,从而体验到搭配时容易“乱”,必须“全”:不重复不遗漏。我重点展示学生按顺序找全的记录,顺势提问:这位同学是怎样找“全”的?他搭配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逐渐领悟出按一定顺序搭配即可找“全”。接着展示学生用画图或符号记录搭配的方法。学生可能有这样的记录。我让学生比较各种表示法,优化出简单易懂的符号表示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里,对学生独特的见解、认真倾听、善于提问和评价,我给予热情的表扬。
这一环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记录、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以学生先学呈现的状况作为教学的资源和引导的依据,正是“以学定教”的体现。
3、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穿上漂亮衣服的笑笑,跟同学约好从学校出发去参观动物园,他们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呢?动物园路线问题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按顺序指出所有路线,或用字母表示路线。参观完动物园,笑笑就去餐厅吃午饭。配餐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荤菜、素菜的含义,将配衣服的方法迁移过来运用。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搭配的现象,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练习设计既重视巩固知识,更着重学生迁移能力的训练。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图文结合,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整节课我始终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交流”,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第二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发言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棋子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教学策略:
1、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小棋子、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 设计目的:通过两次“生摸师猜”的摸球游戏,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在玩中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一活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的重点。活动二:我们一起摸一摸
二、交流解惑
(一)盒子里装9个白球,1个黄球。
1、猜一猜: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从中摸出1个,摸到的球可能是()球或()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2、摸一摸:在小组内摸球,把每次的结果记录在下表,然后把球放回再摸。
3、填一填: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活动要求:
①每人摸5次,按顺序轮流摸。②小组长记录:每摸出一个球记录一次颜色,摸到白球划“√”,摸到黄球划“○”。③每摸完一个后把球放回去,摇一摇袋子再摸,不许偷看。④最后讨论: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填好统计表请各组小组长汇报小组交流的情况(充分让学生说。)
设计目的:通过这样的“猜测――验证――分析数据”的亲历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填写记录单。活动前出示活动要求,(课件展示),学生读。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
小结:你们真的很棒,用游戏说明一个道理,当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黄球时,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都有。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板书)。因为黄球的数量少,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二)盒子中有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
(1)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呢?列举出来。
(2)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游戏一的完成,学生直接说活动二的结果。让学生展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等等)在摸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红球次数少。引导学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通过游戏一的完成,学生直接说活动二的结果。让学生展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在摸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红球次数少。引导学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自主探究
(一)我来当当设计师(教师示范,学生活动)题目一: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题目二: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题目三:任意摸一个,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反面来考虑问题。学生在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后,能在应用中提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二)转转我会更开心
1、我来转转盘,我会得到哪些奖品呢? 掌声、棒棒糖、笔、溜溜球
2、转一转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转盘(分为四块,最大的一块为掌声,较小为棒棒糖,再小一点为笔,最小的一块是溜溜球)示范转
设计目的:转盘游戏进一步说明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所占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
四、巩固提升
1、从下面的4个箱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设计目的: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解决策略:用“排他法”很快解决“一定是”“一定不是”“可能性很小”的连线结果。
2、下面城市的冬天下雪吗?请你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设计目的: 8白2红和2白8红,谁“很可能是白球” “8白2红”连“很可能是白球”。因为白球多,可能性大。
3、你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目的: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学生知识的积累,体会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到客观世界不但存在确定事件,也存在不确定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故事情节,有数学游戏等等,这样设计就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正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地注入学生心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如果摸球游戏能更神秘会更好,给学生带来想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创设了招聘服务员、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通过让学生连一连(配餐)、摆一摆、配一配(服装搭配);做一做(师生间握手)、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我紧紧围绕“餐厅”配菜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配菜,了解到配菜的方法和策略。在配菜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招聘服务员、配菜部经理的活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连一连、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应用”。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宽数学实践活动的平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2.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
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如“餐厅”三天配菜,由易到难,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本节课我尽量设计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很具有层次性和思考性。如:师生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都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最后布置让学生猜猜老师的银行密码,加深对搭配问题的理解。
3.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如:我设计了 “师生握手”、“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这样的教学内容呈现能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
4、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眼光去观察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一种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则是检验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如在活动二的“搭配星期三的菜谱”教学中,我是这样教学的: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这个教学层次要解决的问题:a、搭配的有序性。通过小组成员发现: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b、搭
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果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
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水到渠成的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而且每一情境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搭配中也有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呀!”学生由衷地发出了感叹!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和帮助。
第四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四个专题活动之一。教学重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1)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这是一节主题实践活动课,课本中研究的是荤菜和素菜的搭配,但我考虑学生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饭菜,可真正要对菜的搭配进行主动研究却很少,因此我把这些内容放在练习中,而改为上衣和下装的搭配,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第二部分: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笑笑生日的故事为线索进行中选材,如:穿什么衣服、和朋友握手、肯德基里配餐、游乐园路线四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用“笑笑开生日party衣服要穿漂亮些,请大家给他提一些建议”这样的语言,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四个情境,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衣服搭配);做一做(朋友握手)、连一连(配餐)、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以笑笑生日的故事为线索进行新课教学。师:这周周末是笑笑的生日,当然忘不了邀请老朋友淘气一起来庆祝。同时还邀请了2位新朋友,一起到肯德基聚一聚。
既然是开生日party,当然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该穿什么衣服呢?
请大家给他提一点建议。(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课件出示)笑笑的衣柜里放着2件上衣和2件下装,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配一配,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四人小组交流方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搭配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2、探究搭配的方法,能够有序思考
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上衣和下装的搭配方式)(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建议笑笑穿哪套看。
情境二:四位小朋友握手
笑笑穿好衣服来肯德基与三个好朋友会面,每两个人要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每个四人小组实际握一握手,看看一共要握几次。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情境三:肯德基里配餐
1、有这么多饮料和汉堡,请挑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瓶饮料和一个汉堡作为主餐,看看有几种方法选择?在学习卡上用线连一连。注意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并在小组内记录你的配餐方法。
2、抽问某些小组的配餐情况,记录情况,以及搭配出了几种方法?
(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情境四:游乐园路线搭配
吃完饭笑笑与他的3个朋友来到了游乐园玩。
(课件出示)从儿童乐园到水上迷宫共2条路,从水上迷宫到摩天轮有3条路,问从儿童乐园经过水上迷宫到摩天轮,一共有几条路要走?引导思考:每条路既没有路名,又没有其它标志,同学们很难把路线表述清楚,你有好办法吗?
学生:标上路名,或者用字母、数字来代替。
你可以怎么走?从儿童乐园到猴山一共有几条路?(指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第四部分:总结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2)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搭配中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和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以及解决生活中类似搭配的实际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并能进行有序的搭配。
能力目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序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经历实践活动,感悟有序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感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探索搭配问题的规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画面仿佛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四、教学流程:
真正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有效的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在探索中收获体验,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在拓展中训练思维。
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新课开始,我把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创设一个“开心盒饭中心”开业的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在这一环节中,围绕“开心盒饭中心”配菜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师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记一记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活动一: 搭配星期一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活动二:搭配星期三的菜
在这个环节里,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
活动三: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服装搭配、设计动物园参观的路线。这是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最后引导学生谈本次学习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再次拉进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去发现数学,引导学生及时地总结收获,反思自己,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六、预设生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1、以生活为主线,密切联系实际
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基于这些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赋予课堂真正的生命力。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3)教学内容: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为此,本课设计了以衣服搭配为主题的情境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搭配的知识。
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搭配的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体验分类、分步计数、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活动实践、合作创新。
难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突破方法: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理念与实施:
在几磨课中专家老师多次强调本次示课必须围绕:
1、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2、把握“民主为基础”的原则,从学生课堂生成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学习任务呈现精细化、自主学习引导精细化、小组展示交流组织精细化。
具体到本课要让学生在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自主活动中展示思维魅力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独立思考表达想法、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同伴互相分享思维、小组合作相互读懂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个体与小组、团队的思维碰撞中不断感受提升,最终掌握有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实际磨课中多次凸显出教师总会以预设牵引学生:学习任务呈现不明造成学生自主困难:学生展示交流环节中随意性大问题。所以在每一次试课中专家教师给出了针对性解决策略。
任务呈现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认知规律具体,准确的表达。
教师在巡视中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二次设计,使展示交流中有层次呈现,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
磨课中多次对不足进行了修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成长
教学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本次研讨,磨课,示课中还有许多不足,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须付出百倍的努力、钻研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本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离不开对教材的深究化,离不开对学生了解的精准化。
第五篇:《搭配中的学问》(范文)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执教者:黄燕萍 指导老师:张玉芯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
1、情境一:搭配服装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小丑——奇奇。动物园请他参加表演,他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可他不知道要怎样穿戴才好,想请咱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服装图片,摆一摆,搭一搭。看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集体反馈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①没有顺序任意搭配。②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③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小结:不管先确定帽子或先确定裤子,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借助图片摆一摆,找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几种搭配方法表示出来?(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学习预设成果:①汉字代替②图形代替③字母代替。。)(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再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情境二:营养配餐
师:我们为奇奇选择了表演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要先把肚子填饱,看他来到哪儿?(出示课件)
如果每种套餐只能选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搭配方法表示出来。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分别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掌握借助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方法。)
师:如果再添一种饮料,那又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知道是10种呢?
三、巩固新知,建立模型 情境三:搭配路线
师:填饱了肚子奇奇该去动物园表演啦。请看去动物园的路线,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师: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的路线。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时我们只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搭配中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中,我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独立动手、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难点是用多种手段记录搭配方法,体会符号化思想。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图”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接下的“画一画,说一说”环节,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样的道理,配餐和找路线活动的安排,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