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农村初中数学为例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走进了农村初中,我在几年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有很深的感触。教育信息化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应该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实现学习者学习效率、积极性、主观性等方面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新的课程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实现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进课程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 教育信息化 数学教学 整合 运用
一、数学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约2/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集中发挥了传统电教器材幻
灯投影、录音机和录像电视等的优势,图、文、声、像、影并茂。由于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骇的解说,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
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数学的。从这个意义看,数学是无法灌输的,是难以讲授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数学。建构主义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样一来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就有显著的不同。它要突出学生的活动,要面对每一个学生。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虽然教师在备课、课件设计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了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质量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看、听等等方式接受、获取信息的过程。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获得,看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是初中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变枯燥为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化静为动、变动为静,把运动操作过程分解或通过变换展示等手法,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比如: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三个系数a、b、c对其图象的影响,就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学生自己得出不同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就将枯燥的理性阐述,转化在像做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又像是在做游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空前的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欲望,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有时的解题思维是课前教师所不能预见的。
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更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出现的火花,切忌因学生思维与课件的预设不一致而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更好更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一开始就出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只有书上的几幅图,容量小,学生兴趣不浓。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数学软件的设计和教学中注意更加重视数学定义产生、发展过程,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学生的认识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所以,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几何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空间观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难。有的学生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会运用。因而,作业时计算面积不会运用公式,填空题总是出错,判断题、选择题完全靠运气,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概念直接从生活中来,产生于具体的事物,教学概念时也应从具体开始。运用多媒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再现生活中平移
和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比起看图直观形象多了。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又使形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飞跃。
3、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不要把先进的技术当作成简单的直观演示的工具,而应以它作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更不能以先进的教育技术来不断的加大教学容量,忽视学生的思考、探索时间。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费时、累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解决上述各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突破重难点。运用电脑辅助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画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图像”,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以利于思维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好的效果。至于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我想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操作,要讲究实效,最好的教师加最好的教育技术,这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所在。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他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公理、定理全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创造”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发现并进行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克服他们学习数学而不应用数学的弊病。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教育的本质,理解数学经验的本质,在教学中突出过程,突破难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当注意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第二篇: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学习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我对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具体任务。要求学生
第三篇: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是在体现课堂互动性、探索性等一系列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它的实用性,在务实的基础上要高质量、有大收获地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实验以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生动活泼发展,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构建教学模式和设计教学。创设自立、愉快、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愉快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优良品质,诸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精神,专注、勤奋等都是在快乐的情绪中形成的。新课改实验可以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先出示5只小白兔,要求学生依次循环地数这5只小兔,只要学生报出序号几,我就说出数到第几只小兔了,如:小明报“8”,教师马上指出是数到第3只小白兔,这样学生感到惊奇,竭力想知道老师采用了什么妙法,就激起了学生的疑问。这样设疑生趣,创设悬念情境,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追求心理,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把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变有疑为无疑的解疑轨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再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我用配乐小故事引入(边放音乐边讲):“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住着两家人,一家是质数(课件出示质数图),一家是合数(课件出示合数图)。有一天,小不点‘l’,(课件出示‘l’的图)来到这里。他敲开质数家的门说:“质数哥哥,让我住到你们家,好吗?”质数连忙摆摆手说:“对不起,这可不行”。他又敲开合数家的门说:“合数姐姐,你收留我好吗?”合数笑笑说:“对不起,我也不能收留你”。小不点‘l’,难过地走开了。那么,质数和合数究竟是怎样的数?他们为什么都不收留小不点‘l’,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把知识融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二、重视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积极充分地发挥出来。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直接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一一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且得到了:“在同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每一位同学动手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里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更巩固,也便于灵活应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渗透方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活动,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自己动手去拼,去发现。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梯形的
面积公式。因为前面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作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接着,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能想办法,应用老师讲过的转化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一会儿,各组得出讨论结果:
(1)把梯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S梯=S三+S三
=ah÷2+bh÷
2=(ah+bh)÷2
=(a+b)h÷2
(2)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S梯=S平+S三
=ah+(b-a)h÷2
=ah+bh÷2-ah÷2
=ah-ah÷2+bh÷2
=ah÷2+bh÷2
=(a+b)h÷2
每一种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都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以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精心设计,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
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使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数学是有很大乐趣的。例如:在学习完“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后,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老师设计一个小售货台,准备好简单的“商品”及人民币,让愿意的同学当售货员,学生轮流来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障碍: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但可以到老师那儿换零钱,通过“买”“卖”及“换”的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且使他们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在学完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道题:第一车问要加工810个机器零件,4.5小时生产了总数的1/3,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几小时?读完题后,学生很快列出算式810÷(810×1/3÷4.5),并陈述解题思路。接着,我启发学生,工程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想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马上发现:不用“810”这个条件,此题也能解答:1÷(1/3÷4.5)。随后,又有一个同学举手:“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用4.5÷1/3,并讲出了列式思路:完成单位“1”的1/3要用4.5小时,那么完成单位“1”就要(4.5÷1/3)小时,说完,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不约而同地为这位同学鼓掌。我也及时地表扬了这位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今后更好地创造性学习,使学生领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经过几年的尝试,采用以上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率,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呈现出“我想学”——“我会学”——“我要继续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优化复式教学模式
优化复式教学模式,尝试构建高效课堂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复试教师专业发展
理念决定行动,创新是课改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以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提高质量与专业发展为原则,能努力改变复试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认真研修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树立教学的新理念
复式教师要认真学习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学生生活及其社会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提高德育实效性事课程的追求。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在每天安排10分钟的练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人人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求,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启蒙课程。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着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特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学习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无论是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取得了重大的教学成就,成功的原因在于,强调自主,互学练习的重要性,摒弃教师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注重知识的检测的引导作用,注重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突破,注意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和科学安排。通过复式教学的教实践,我感到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到小学复式教学,“先学后教”,其实是“动静”搭配,“当堂训练”是讲练结合。
二、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复试教学效益
小学复试教学人数少,年级多,课程多,教学时间少的缺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复试教学模式。一节一、六年级二级复试数学课,先让六年级预习或看光盘,在给一年级教学,布置做课堂训练,六年级展示自己先学的效果,教师在点拨,最后辅导后进生作业。对后进生进行调板,转化后进学生是提高复试教学的有力措施。,下午自习上做《配套练习与检测》,当堂批阅,及时纠正,家庭作业是选好的简单的资料,每天一页,第二天进行学生互改。比如三、六年级复试科学课,六年级学生预习本节文本内容,三年级教师带出校门认识树叶,六年级汇报预习情况,展示自己,教师点拨,三六年级学生填写本堂课的《科学练习与检测》。为了巩固知识点,夯实基础,教师应按照单元归纳总结要点,为每个学生打印。
三、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扎实落实“学案导学”,以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进的进行模式,认真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重点做到优化教学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讲与练的时间,凸显学生在家课堂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 和课型,灵活运用不同的进行方法,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高效课堂是一种进行交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自动作业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恰当的练习设计,练习活动要新颖有趣,练习内容要精,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得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及教学手段多样性,进一步提高复式进行高效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我校是远较模式一和光盘播放项目校,在教学中同步播放精彩名师的讲课,既节省了教学的时间,优化教学的模式,为构建高效复试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复试教学动静搭配有了新的诠释,用光盘上课是远程教育的特殊名师,解决了偏远山区多级复试难题新尝试,缩小了教学方式的差距,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省了教学时间,破解了多级复试教学的难题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开展光盘播放,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枯燥简单且相互干扰的复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看的用心,学得开心,视野得到开阔,教学资源得到整“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洋思经验,扎实开展“三清运动”
所谓“三清运动”就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堂堂清就是每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点要当堂掌握,能正确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如果课堂中出现的错题,应及时纠正,每天下午自习中的《配套练习与检测》,要进行辅导先做后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改错,因学生少,可以面批面改,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单元学完了,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反馈,反思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养成有错就改的好习惯,秉持循序渐进,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让每一个学生不负债,不留知识的死角,一网打尽,加强责任,夯实基础。
总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念作指导,向40分钟要质量,就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的目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卓有成效的进行教学,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技能水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关键所在,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注重数学现实。教学的高效率,师生的轻负担,可获得教学的高质量。创设有效地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灵活多样的适量的课堂练习和和课后作业,教师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能,可以带来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质量。逐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模式之一 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教师巡视,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讨论型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讨论向深层次发展,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利用网络,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课堂上出现争议的话题。磨擦单元的交流汇报课上,各小组边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边对其他组的实例或见解提出异议、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